- 2021-05-21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济南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年 11 月高一年级学情检测 生 物 试 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科学家维萨里和比夏,通过对人体尸体解剖和观察分别揭示了器官和组织水平的结构 B. 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木栓组织,把显微镜下的“小室”,命名为细胞 C. 施莱登和施旺运用科学观察和不完全归纳法,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 D. 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丰富和完善了细胞学说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1543 年,比利时的维萨里,法国的比夏,通过对人体尸体解剖和观察分别揭示了器官和组 织水平的结构。 2、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 年发现死亡的植物 细胞)和荷兰的列文虎克(1674 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 3、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 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4、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 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详解】A、科学家维萨里和比夏,通过对人体尸体解剖和观察分别揭示了器官和组织水平的 结构,A 正确; B、英国的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 胞,B 错误; C、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运用科学观察和不完全归纳法,共同创建了细胞学 说,C 正确; D、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丰富和完善了细胞学说,D 正确。 故选 B。 2. 2020 年春,一种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发的肺炎疫情引起全球关注,同时也考验了 - 2 - 各国应对疫情的能力和责任担当。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COVID-19 是一种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B. 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 C. COVID-19 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D. COVID-19 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没有细胞结构,是一种 RNA 病毒,只能生在宿主细胞中,依靠宿 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进行自身的复制增殖。 【详解】A、COVID-19 是一种最简单的无细胞结构生物,在分类上属于病毒,A 错误; B、病毒都是寄生生物,寄生在活细胞中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B 正确; C、COVID-19 是一种生物,作为生物都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C 正确; D、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 COVID-19 是一种生在活细胞内生物,D 正确。 故选 A。 3.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 4 个不同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 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图乙是选用图甲中 d 物镜时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 选用 a 物镜时视野的亮度比选用 d 物镜时大 B. 选用 a 物镜时观察到的细胞最大 C. 选用 b 物镜比选用 c 物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 D. 由 d 物镜转换为 c 物镜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图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 - 3 - 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 分析乙图:图乙是甲图中 d 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 【详解】A、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因此 a 的放大倍 数比 b 大,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 a 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 d 条件下小,A 错误; B、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个儿越大,a 物镜放大倍数最大,故选用 a 物镜时观察到的细胞最大,B 正确; C、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所以 b 的放大倍数比 c 大, 且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 b 条件下比 c 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少, C 错误; D、由 d 条件转变为 c 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 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乙图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因此要想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还应 向右上方移动,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观察实验,重点考查显微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显微镜的成像 原理,明确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长度的关系,再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图中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选出正确答案。 4. 下列各生物与相应的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①噬菌体 ②蓝细菌 ③大肠杆菌 ④草履虫 ⑤番茄 ⑥衣藻 A. 除①②③外,其余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B. 以上生物中,只有⑤⑥两种生物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C. ②③具有拟核,其余的都没有 D. 除⑤⑥两种生物外,其余生物都需营寄生生活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 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 构,含有核酸(DNA 和 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DNA 或 RNA)组成。 - 4 - 【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其余都有细胞结构,A 错误; B、蓝细菌中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B 错误; C、蓝细菌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拟核,其余的除噬菌体是病毒外,都是真核生物,C 正确; D、只有噬菌体和大肠杆菌营寄生生活,D 错误。 【点睛】真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病毒无细胞结构。 5. 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鉴定对象 试剂 颜色 水浴加热 生物材料 A 淀粉 碘液 蓝色 需要 马铃薯汁 B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需要 西瓜汁 C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不需要 豆浆 D 脂肪 苏丹Ⅲ染液 红色 不需要 花生子叶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紫色),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砖红色),碘液检测淀粉(蓝色), 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橘黄色)等。双缩脲试剂是一种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分析化学试剂,它 是由双缩脲试剂 A(氢氧化钠)和双缩脲试剂 B(硫酸铜溶液)组成,氢氧化钠可以提供碱性 的环境,而溶液中的铜离子会与多肽链中的肽键生成紫色的络合物。 【详解】A、淀粉检测不需要水浴加热,A 错误; B、还原糖的鉴定不能用西瓜汁,有颜色干扰,B 错误;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豆浆中富含蛋白质且无颜色干扰,此实验不需要水浴加 热,C 正确; D、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呈橘黄色,D 错误。 故选 C。 - 5 - 6.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中发现了青蒿素,其分子式为 C15H22O5。下列与青蒿 素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 A. 脱氧核糖 B. 磷脂 C. 血红蛋白 D. 核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糖类的组成元素为 C、H、O; 2、脂质的组成元素有 C、H、O,有些还含有 N、P,其中脂肪的组成元素为 C、H、O; 3、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有 C、H、O、N 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 S; 4、核酸(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 C、H、O、N、P。 【详解】A、脱氧核糖的元素组成为 C、H、O 三种,A 正确; B、磷脂组成元素有 C、H、O、N、P,B 错误; C、血红蛋白的基本组成元素有 C、H、O、N,C 错误; D、核酸的组成元素有 C、H、O、N、P,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几种重要化合物及其元素 组成,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涉及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7.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高时代谢旺盛 B. 自由水既是细胞的良好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C. 无机盐对于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 D. 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的水中的氧来自氨基和羧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 (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 6 - 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3、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 Mg2+是叶 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等;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 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离子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细胞代谢活动旺盛时,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自由水与结 合水的比值高,A 正确; B、自由水既是细胞的良好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B 正确; C、无机盐对于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C 正确; D、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的水中的氧只来自于羧基,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掌握生物体内水分的存在形式和无机盐的作用是解答 本题的关键。 8. 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 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 淀粉和糖原都是动物细胞储存能量的多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 2 个单 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详解】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元素组成均是 C、H、O,A 错误;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构成三者的单体均是葡萄糖,均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 多聚体,B 正确; C、麦芽糖、乳糖均是还原性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而蔗糖是非还原性糖, 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 错误; D、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储存能量的多糖,D 错误。 故选 B。 - 7 - 9. 糖尿病患者应当控制脂肪的摄入,肥胖患者也应当减少糖类的摄入,原因是糖类和脂肪间 可以发生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糖类和脂肪相互转化后,元素组成发生了变化 B. 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氧化分解时,前者耗氧多,释放的能量较多 C. 脂肪溶于水,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反应形成的 D. 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 C、H、O。 2、和糖原相比,脂肪中 C、H 比例高,氧含量少。 3、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详解】A、糖类和脂肪相互转化后,元素组成没有发生变化,A 错误; B、和糖原相比,脂肪中 C、H 比例高,氧含量少,因此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氧化分解时, 脂肪耗氧多,释放的能量较多,B 正确; C、脂肪不溶于水,C 错误; 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而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D 错误。 故选 B。 10. 下图是某化合物的结构式。关于该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上图含有③和⑤两个肽键,因此该化合物为二肽 B. 由于②④⑥的不同,该化合物由 3 种氨基酸组成 C. 该化合物中含 1 个游离的氨基和 2 个游离的羧基 D. 若彻底水解该化合物分子,则共需要 2 个水分子 【答案】A 【解析】 - 8 - 【分析】 该化合物为三肽,由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氨基酸的种类由 R 基决定。 【详解】A、上图含有③和⑤两个肽键,有三个氨基酸,该化合物为三肽,A 错误; B、②④⑥为 R 基,由于 R 基的不同,该化合物由 3 种氨基酸组成,B 正确; C、该化合物中左侧含 1 个游离的氨基,右侧和②R 基中有游离的羧基,共有 2 个羧基,C 正 确; D、该化合物由三个氨基酸脱去 2 分子水形成,彻底水解该化合物分子,需要 2 个水分子,D 正确。 故选 A。 11. 下列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载体蛋白不具有特异性 B. 不同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结构不同 C.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 D. 蛋白质中不同氨基酸的区别在于氨基的数目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一个中央碳原子上连接着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 氢和一个 R 基团。不同的氨基酸的 R 基团不同,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再 进一步折叠形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大分子。 【详解】A、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只能运输特定的物质,A 错误; B、不同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结构都相同,为—CO—NH—,B 错误; C、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C 正确; D、蛋白质中不同氨基酸的区别在于 R 基的种类不同,D 错误。 故选 C。 【点睛】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承担者,是细胞中重要的分子,关于其结构和功能是 重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2. 鸡蛋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 P、Zn、Fe、胆固醇和优质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P、Zn、Fe 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微量元素 B. 胆固醇在人体内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9 - C. 鸡蛋蛋白提供的氨基酸都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 D. 熟鸡蛋易消化的原因是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肽键会断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脂质的分类和功能。 脂质 C、 H、O 有 的 还 有 N、P 脂肪; 动植物 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定 类脂、磷脂 脑.豆类 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动物 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 性器官发育和生殖细形成 维生素 D 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详解】A、P 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大量元素,Zn、Fe 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微量元素,A 错误;B、 胆固醇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而且在人体内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 正确; C、鸡蛋蛋白提供的氨基酸未必都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C 错误; D、熟鸡蛋易消化的原因是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肽空间结构会遭到破坏,而肽键不会断裂,D 错误。 故选 B。 13. 下图甲、乙依次为蛋白质、核酸的单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可为羧基或氨基,R 基的种类决定了单体的种类 - 10 - B. 图甲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影响蛋白质的多样性 C. 若④是脱氧核糖,则图乙是 HIV 核酸的单体 D. 若⑤是胞嘧啶,则图乙可代表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甲为蛋白质的单体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羧 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 侧链基团,则①和②为-NH2 或 -COOH;图乙为核酸的单体核苷酸,③代表磷酸,④代表五碳 糖,⑤代表含氮碱基。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甲为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式,①可为羧基或氨 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 R 基不同,R 基的种类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A 正确; B、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由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 决定,因此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会影响蛋白质的多样性,B 正确; C、HIV 病毒包含的核酸是 RNA,其基本单位的结构式中的④为核糖,C 错误; D. 若⑤是胞嘧啶,则图乙可代表胞嘧啶核糖核苷酸或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D 正确。 故选 C。 14. 与 DNA 相比, RNA 特有的化学组成是( ) A. 核糖和尿嘧啶 B. 脱氧核糖和尿嘧啶 C. 核糖和胸腺嘧啶 D. 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 与 RNA 的差别是:①五碳糖不同,DNA 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 中的五碳糖是核糖; 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 中含有碱基 T,RNA 中含有碱基 U。 【详解】与 DNA 相比, RNA 特有的化学组成是核糖和尿嘧啶,A 正确。 故选 A。 15. 如图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11 - A. ①是糖蛋白 B. ②是蛋白质 C. ③是磷脂双分子层 D.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③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需要考生熟记相关知识,准确识别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①为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由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A 正确; B、②为蛋白质,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磷脂双分子层,B 正确; C、③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C 正确; D、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其上的②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有关,D 错误。 故选 D。 16. 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 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 图中 a 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D. 图中 b 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 【答案】D 【解析】 - 12 - 【分析】 图示内分泌细胞可分泌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产生生理反应。 【详解】A、表示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A 正确; B、据图可知,乙细胞是靶细胞,B 正确; C、a 表示信号分子,C 正确; D、靶细胞膜上的 b 表示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D 错误; 故选 D。 17. 下列关于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分子以镶、嵌入、贯穿的方式存在于磷脂双分子层 B. 细胞膜的流动性强弱是不变的,即使温度发生变化 C. 胞吞胞吐、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过程都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 流动镶嵌模型中,细胞膜两侧的蛋白质并非均匀分布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 越多。 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 层。 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b.有的起载体作用, 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 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 滑作用。 【详解】A、蛋白质分子以镶嵌、嵌入、贯穿的方式存在于磷脂双分子层,A 正确; B、细胞膜的流动性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 错误; - 13 - C、胞吞胞吐、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过程都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 正确; D、细胞膜两侧的蛋白质分布不均匀,具有不对称性,D 正确。 故选 B。 18. 下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中心体,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B. 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 ③是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 ④是粗面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文分析:图中①为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②为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的主要场所;③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④为内质网。 【详解】A.洋葱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A 错误; B.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 正确; C.③是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 正确; D.④是粗面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D 正确。 故选 A。 【点睛】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体,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 19. 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对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14 - A. ①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②主要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能被碱性染料染色 C. ③是核仁,与某些 RNA 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④是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示分析:①是核膜,②染色质,③核仁,④核孔。 【详解】A、①核膜,双层膜,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 正确; B、②染色质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能被碱性染料染色,B 错误; C、③是核仁,与核糖体和某种 RNA 的形成有关,C 正确; D、④是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 正确。 故选 B。 20. 科学家用显微技术去除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 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恢复到正常状态。这说明 A.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B.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 所 C.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 细胞核功能行使离不开细胞其他结 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 15 - 【详解】A、由于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而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 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A 正确;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但题干中没有涉及变形虫的繁殖等,B 错误;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但题干中没有涉及变形虫的各种性状特征,C 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细胞核功能行使离不开细胞其他结构的结论,D 错误。 故选 A。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把握题干信息,并结合细胞核的功能作答。 21. 关于细胞核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B.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中心 C. 某些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D. 真核细胞的 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 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2)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3)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染色质: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贮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A 正确; B、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B 错误; C、某些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如 mRNA,C 正确; D、真核细胞的 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数存在于细胞质中,D 正确。 故选 B。 22. 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相同 C.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相同 D. 染色质和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 16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详解】A. 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A 正确; B.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 DNA 和蛋白质,B 正确; C.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不同,染色质是细丝状,染色体是棒状,C 错误; D. 染色体是分裂期才出现,此时细胞核已经解体,D 正确。 故选 C。 23. 下列关于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B. 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数学模型 C. 拍摄洋葱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D.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建构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生物科学中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就是一种物理模型,AB 错误;洋葱鳞片叶表皮 细胞的显微照片属于实物,不属于物理模型,C 错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建构真核细胞的三维 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D 正确。 【点睛】生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模型包括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而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24. 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A. 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B. 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C. K+通过原生质层 D. 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半透膜 和浓度差。 - 17 - 【详解】A、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具有全透性,不属于半透膜,A 错误; B、葡萄糖分子不是溶剂分子,所以不属于渗透作用,B 错误; C、K+不是溶剂分子,所以不属于渗透作用,C 错误; D、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原生质层,而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 于半透膜,另外水分子是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是渗透作用,D 正确。 故选:D。 25. 下图表示被转运的溶质以易化扩散(即协助扩散)方式排出细胞过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 载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B. 载体结合位点与被转运的溶质之间具有专一性 C. 人体成熟红细胞以该方式吸收葡萄糖 D. 该物质运输速率受图中所示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 跨膜运输方式: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 - 18 - 糖,K+,Na+等 【详解】A、协助扩散过程中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蛋白构象改变不消耗能量,A 错误;B、 载体蛋白在载运过程中具有专一性,B 正确; C、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 正确; D、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受到浓度梯度和载体蛋白的限制,D 正确。 故选 A。 26. 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 K+和 NO3-的曲线。影响 A、B 两 点和 B、C 两点吸收量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 载体数量、能量 B. 能量、载体数量 C. 能量、能量 D. 离子浓度 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以实验的角度考察了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横轴为氧浓度,即与有氧呼吸提供能量有关, 同时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载体蛋白,不同的离子运输所使用的载体蛋白不同,其在细胞膜上的 数量也不相同。 【详解】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与载体和能量有关,据图可知:A、B 两点在同一曲 线(吸收 NO3-)上,载体数量相同,因变量是氧浓度,A 点大于 B,A 点有氧呼吸较强,提 供能量较多,则主动运输吸收的 NO3-较多;而 B、C 两点对应的氧浓度一样,说明有氧呼吸 提供的能量一样,不同的是 B 所在的曲线 NO3-载体数量多于 A 所在曲线 K+载体数量; 故选 B。 27.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 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 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 19 - A.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 胞吞、主动运输 C. 主动运输、胞吞 D.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的物质运输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大分子物质运输方式是胞吐(内吞)和胞吐(外排),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物 质运输方式的判断: 【详解】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只能是胞吞(内吞);半乳糖是小分子物 质,本题题干中提出“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 ATP”,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中消耗能量(ATP) 的只有主动运输一种方式,所以吸收半乳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 正确。 故选 B。 28. 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胞吞和胞吐作用过程中都能形成囊泡 B. 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载体蛋白的 协助 C. 胞吞和胞吐作用都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D. 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都需要消耗能 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胞吞的过程是: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 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胞吐的过程是: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 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 - 20 - 【详解】A、胞吞与胞吐作用过程中都会形成囊泡,A 正确; B、胞吞和胞吐不属于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B 错误; C、胞吞和胞吐需要膜成分形成囊泡,依赖于膜的流动性,C 正确; D、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消耗能量,D 正确; 故选 B。 29. 人体细胞中存在复杂的生物膜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被是指细胞膜中与糖类分子相结合的蛋白质 B. 细胞的核膜、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中都含有 N 和 P C. 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原理是死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 D. 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在水中能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这种现象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 水、“尾部”疏水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 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 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 (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 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糖被是指细胞膜外糖类分子与蛋白质相结合形成,A 错误; B、细胞的核膜、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中都含有蛋白质和磷脂,蛋白质含有 N,磷脂含有 N 和 P,B 正确; C、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原理是死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C 正确; D、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在水中能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这种现象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 水、“尾部”疏水有关,D 正确。 故选 A。 30. 下列甲、乙两图表示真核细胞进行交换的某些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21 - A. 甲图中 a 表示自由扩散,b 表示主动运输 B. 甲图中 b 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转运蛋白数量 C. 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主要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 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都不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方式 a 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 b 除了与浓度相 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分析乙图:a 是细胞的胞吞过程,b 是 细胞的胞吐过程,不论是细胞的胞吞还是胞吐都伴随着细胞膜的变化和具膜小泡的形成,因 此胞吐与胞吞的结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 【详解】A、分析甲图曲线,方式 b 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 主动运输,A 错误; B、甲图中 b 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数量,B 正确; C、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 错误; D、胞吞和胞吐两种方式都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D 错误。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31. 根据以下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 ②检测花生子叶细胞内的脂肪颗粒 ③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 ④生物组织中淀粉的检测 ⑤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⑥研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_________(填序号);必须经水浴加 - 22 - 热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请选择在实验①中所用的药品和方法:____________(填下列序号)。 ①0.1g/mLNaOH ②0.1g/mLNaCl ③0.01/mLCuSO4 ④0.05g/mLCuSO4 ⑤分别使用 ⑥混合后再使用 (3)实验②使用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⑤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___________的运动作为标志。植物细胞的 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⑥时,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入 0.3g/ml 的蔗糖溶液中,将发生_________与 _________逐渐分离,就是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再放入清水中,它又出现____________现 象。 【答案】 (1). ②⑤⑥ (2). ① (3). ①④⑥ (4). 洗去浮色 (5). 叶绿体 (6). 有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新陈代谢(或为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创造了条件,从而保障了细胞生命 活动的正常进行) (7). 原生质层 (8). 细胞壁 (9). 质壁分离 (10). 质壁分离复原 【解析】 【分析】 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 0.05 g/mL 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 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2、双缩脲试剂由 A 液(质量浓度为 0.1 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 B 液(质量浓度为 0.01 g/mL 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 A 液后再加入 B 液; 3、在“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 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 DNA 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 DNA 结合。 【详解】(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②⑤⑥;上述实验中,只有 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才需要水浴加热。 (2)检测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由甲液(0.1g/mLNaOH)和乙液(0.05g/mLCuSO4) 组成,使用时应该混合后再使用,且需要水浴加热。 故选①④⑥。 (3)在检测花生子叶细胞内的脂肪颗粒中,使用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 (4)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所以实验⑤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 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有利于细胞 - 23 - 内物质运输和新陈代谢,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5)实验⑥时,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入 0.3g/mL 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将发生原生 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就是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再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又出现质壁 分离复原现象。 【点睛】本题考查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和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对于此类试题,需要 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材、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 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积累。 32. 如图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 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 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请分析回答问题: (1)物质 A 是___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 A 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_____。若物 质 A 在动物、植物细胞均可含有,并作为细胞内的最理想的储存能量的物质,不仅含能量多 而且体积较小,则 A 是_____________。 (2)物质 B 中的唾液淀粉酶有_________作用, 抗体有_________作用,胰岛素有_________ 作用,物质 b 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大分子 C 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的单体 c 在人体细胞中共有______ 种,储存在人体生物大分子 C 中的遗传信息是指组成它单体 c 的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淀粉 (2). 糖原 (3). 脂肪 (4). 催化 (5). 免疫 (6). 调节 (7). (8). 脱 氧 核 糖 核 酸 - 24 - (9). 4 (10). 排列顺序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B、C 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且 B 含有 C、H、O、N 元素,C 含有 C、H、O、N、P 元素,因此 B 是蛋白质,C 是 DNA;b 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c 是 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物质 A 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且是大分子化合物, 组成元素是 C、H、O,因此 A 可能是淀粉.a 是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 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分子量-脱去的水 分子量之和,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详解】(1)植物细胞内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中存能源物质是糖原;在动物、植物细 胞均可含有,并作为细胞内最理想的储存能量的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的是脂肪。 (2)物质 B 表示蛋白质,唾液淀粉酶有催化作用,抗体有免疫作用,胰岛素有调节作用,基 本单位是 b 氨基酸,结构通式是 。 (3)生物大分子 C 表示 DNA,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单体 c 是脱氧核苷酸,共有 4 种, C 中的遗传信息是指单体 c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综合考查了考生对于细胞中各种有机物的组成元素、功能以及分 子结构上的了解,识记教材基本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3. 下图是人唾液腺细胞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过程示意图,①-⑦表示细胞结构,⑧示唾 液淀粉酶。回答有关问题: - 25 - (1)蓝细菌与该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_________________ ,人唾液腺细胞与 菠菜叶细胞的区别是前者具有____(填图中序号),没有叶绿体、大液泡和细胞壁。 (2)⑦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膜的结构和功能越复杂______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唾液淀 粉酶分泌到细胞外体现⑦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可模拟⑦的______________(功能特 性),对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 (3)该细胞中有溶酶体、 _________(填图中序号)等具膜细胞器,这细胞器膜与______和 ______(填图中序号)构成生物膜系统,从而使细胞的生命活动更加高效和有序。 (4)下面曲线表示的是唾液淀粉酶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几种膜面积的变化,下面曲线中①、②、 ③代表的细胞结构,对应上图中细胞结构的序号依次是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答案】 (1). 核膜为界的细胞核(或成形的细胞核、或核膜、核仁) (2). ⑤ (3). 磷 脂双分子层 (4). 蛋白质 (5). 一定的流动性 (6). 选择透过性 (7). ①③⑥ (8). ④ (9). ⑦ (10). ③、 ⑦、 ⑥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中①~⑧分别表示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核膜、中心体、高尔基体、细胞 膜、唾液淀粉酶(分泌蛋白)。(4)图中①~③分别表示内质网膜、细胞膜、高尔基体膜。 【详解】(1)蓝细菌是原核细胞,该细胞是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是蓝细菌没有核膜为界的细 胞核;人唾液腺细胞与菠菜叶细胞的区别是前者具有⑤中心体,没有叶绿体、大液泡和细胞 - 26 - 壁等结构。 (2)⑦是细胞膜,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膜的结构和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越多。唾液淀粉酶分泌到细胞外体现⑦的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可模拟⑦的选择透过性, 对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 (3)人唾液腺细胞中有溶酶体、①线粒体、③内质网、⑥高尔基体等具膜细胞器,这细胞 器膜与④核膜和⑦细胞膜构成生物膜系统,从而使细胞的生命活动更加高效和有序。 (4)由分析可知,图 2 中①~③分别表示内质网膜、细胞膜、高尔基体膜,因此对应图 1 中细胞结构的序号依次是③、⑦、⑥。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知道生物膜的结构特点,识记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掌握其过程中膜面积的变化。 34.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细胞膜的重要功能。用“●”表示某细胞内外 Na+、氧气等物质相 对浓度,①②表示 Na+进入细胞的方式,④表示 Na+排出细胞出的方式,③表示某种气体进入 细胞的方式。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有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2)①②两种方式都称为___________(填具体运输方式),相同点是物质都要借助膜上的 ____________进入细胞,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方式称为____________,氧气______(填“能”或“不能”)进入该细胞,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其特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运输 - 27 - 方式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②③ (2). 协助扩散 (3). 转运蛋白 (4). ①借助的载体蛋白,②借 助的是通道蛋白 (5). 自由扩散 (6). 能 (7). (氧气是不带电荷小分子) 细胞外的氧 气浓度高于细胞内 (8). 主动运输 (9). 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 (10). 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主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表示某细胞内外 Na+、氧气等物质相对浓度,①②表示 Na+进入细 胞的方式,④表示 Na+排出细胞出的方式,③表示某种气体进入细胞的方式。 【详解】解:(1)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物质运输方式都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因此属于被动运输。 (2)①②都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因此两种方式都称为协助扩散。不同点是①借助的载体蛋 白,②借助的是通道蛋白。 (3)③方式不需要载体协助,为自由扩散,氧气能进入该细胞,原因是细胞外的氧气浓度高 于细胞内。 (4)④方式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 输的意义是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主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析题图获取有 效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特点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掌握是解题的 基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