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挑战 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正好体现的是宗法制度,排除C。商周时期的文字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A。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用,一是“纳(内)、入”,即盛装物件;一是“设”即陈设布列。青铜器的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排除D。抓住关键信息“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正好体现了历史传承的作用。选B。‎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 ‎2.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 推动诸侯扩充疆域 B. 强化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C. 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 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封制是周朝实行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周朝的统治。结合题意,封国面积较小,无法对周王室形成威胁,从而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故B正确;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不可能让诸侯国扩展疆域,故A错误;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始于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错误;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 ‎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标准是 A. 功绩 B. 品德 C. 血缘关系 D. 才能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姬姓独占五十三人”表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根据标准是血缘关系,C项正确。题干强调西周分封制是以血缘作为分封标准,与功绩、品德、才能无关,排除A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4.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历史根源分别是 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 B. 皇叔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 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 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权制的特点是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会形成“有权就有一切”的观念:;家长制的纽带是宗法血缘关系,因此其根源是宗法制;官僚政治体现的是中央集权制度,政府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三公制属于官僚政治的表现,A、C选项排除;无皇叔制的说法,B选项排除。‎ ‎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指的是郡县制,属于官僚政治,故B项正确;两者都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但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故C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没有顺应历史潮流,故D项错误。‎ ‎6.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出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理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这些举措 A. 扩大了知州的行政权力 B. 控制了地方财政支出 C. 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北宋时期设通判分割知州权力,并对地方进行监督,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答案为D项;这些举措使知州的行政权力受到削弱,排除A项;B项中的“控制”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利于地方自主性的发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效率,排除C项。‎ ‎7.东汉时,本地大姓子孙享有优先进用的权利,因而州都僚佐中所谓大吏照例由本地大姓垄断。大姓冠族每郡仅此数姓,所以州部大吏往往带有世袭性。这表明 A. 大姓凭借门第长期把持中央政权 B. 东汉贵族政治具有较强生命力 C. 九品中正制未能有效的选拔官员 D. 豪强士族的发展威胁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各级地方长官有任期,而地方僚佐多世袭,因此东汉时期的地方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当地大姓、冠族控制的。太守辟举属僚、举荐秀才,往往是地方大姓中的名士。地方豪强士族的发展势必威胁中央集权,故选D。材料显示并非把持中央政权,A错误。B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C选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因此说法不符合史实,C错误。‎ ‎【点睛】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制度。自曹魏开始,用各州郡有声望的人任“中正”官,负责在本地区品评人物,选拔官吏。把人物分为九等,称九品,然后按品级选官。据门第高低划分品级上下,按品级上下决定官阶大小,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世族地主操纵政权、发展权势的工具。至隋改行科举制,此制废。‎ ‎8.我国历代朝廷常常分割地方事权,将军事、民政、财政、司法诸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以使其相互牵制。这一做法 A. 通过分散相权保障皇权独尊 B. 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完善分权体制提高行政效率 D. 消除了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分割地方事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可知统治者实行的是分化事权的做法,这一做法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削弱相权问题, A错误;据材料“分割地方事权、以使其相互牵制等信息可知,分权的目的是相互制约,不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C错误;将地方的军、政、财等权分割,只是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是制度造成的,并不能消除,故D项错误。‎ ‎9.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 A. 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 B. 宗法关系渐趋松弛 C. 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 D. 社会风俗急剧转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明朝初年禁止收养“异姓为嗣”到明朝后期承认并且保护养子权益,说明当时社会上下的血缘观念淡化,B项正确;国家规范收养,不会严重冲击封建人际关系,不会败坏纲常伦理,A 项错误;异姓承继的存在是传统的嫡子继承的补充,是没有嫡子的情况下传宗接代的办法,与嫡子继承不矛盾,C项不符合史实;国家修改法律是顺应民情,不存在社会风俗“急剧转变”,D项不符合史实。‎ ‎10.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 A. 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 B. 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 C. 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 D. 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可知,希腊重视公民的生存权利。故A项错误。父母为战死的孩子而悲伤,为生还的孩子而庆幸,这都是伦理观的体现,不能说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而且纲常伦理是中国古代的观念,不符合古希腊,故B项错误。古希腊城邦时期,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上述现象都是把他人为城邦做出的贡献放在首位,即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社会各阶层间的矛盾状况。故D项错误。‎ ‎11.古希腊人的商业活动需要他们共同生活在城市中,因此,他们只能算是“城里人”,而非像中国古代那样的“族里人”。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A. 从文明史观看所处时代不同 B. 政治统治目标有着明显区别 C. 在社会组织形式上存在差异 D. 都存在区域内权力独立现象 ‎【答案】C ‎【解析】‎ 当时古希腊与中国所处时代相同,处于奴隶社会阶段,故A项错误;“城里人”、“族里人”反映的不是政治目标,故B项错误;古希腊是城邦制度,是“城里人”,中国是宗法制,是“族里人”,两者在社会组织形式上存在差异,故C项正确;两国都存在区域内权力独立现象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12.‎ 雅典公民大会时间长短不定,处理例行公事仅需一个上午,较大议案可能要拖一天。至于难以抉择的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和平问题,常需召开多次会议才能决定,占用较长时间,降低了公民的参政热情。为鼓励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伯里克利采取的举措是 A. 成立五百人会议 B. 发放津贴 C. 公民大会经常化 D. 设立陪审法庭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鼓励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伯里克利采取的举措是发放津贴,开会给予补贴,故B正确;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民主制的机构,不能鼓励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故排除AD;公民大会经常化开会次数的增加会降低低等级公民参政积极性,故排除C。‎ ‎13.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可见《十二铜表法》‎ A. 私法规范较为完善 B. 消除了原始落后古老习俗 C. 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D. 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可知反映的不是《十二铜表法》的私法规范,故排除A项;根据“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可知《十二铜表法》并没有消除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故排除B项;根据题意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选C项;《十二铜表法》不是颁布和实行于罗马帝国时期,故排除D项。‎ ‎14.罗马法的最后发展阶段出现在与其土生土长之地全然不同的土地上和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之中。……立法活动在那里紧张地进行着,整个古老的生机和威力一直保持着其全部光彩。下列表述符合此观点的是 A. 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 B. 万民法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C. 帝国的扩张是罗马法发展的重要原因 D. 罗马法迅速向世界传播 ‎【答案】C ‎【解析】‎ ‎“全然不同的土地上和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之中”说明统治范围扩大,主要由于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结果,故C正确;万民法适用于外邦人,故A错误;查士丁尼法典颁布标志罗马法最终完成,故B错误;D属于罗马法影响,排除。‎ ‎15.有人指出,大陆法系直接以罗马法观念原则为基础,以罗马法提供的现成法律形式为蓝本,形成以成文法典为主要标志的体系。这一言论 A. 揭示了罗马法具有丰富的内容 B. 反映了罗马法成就突出的原因 C. 指出了罗马法得到不断的完善 D. 强调了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大陆法系直接以罗马法的观念原则为基础,以罗马法提供的现成法律形式为蓝本”等信息可以看出,罗马法对后世的大陆法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即这一言论强调了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内容的丰富,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罗马法成就突出的原因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排除B、C项。‎ ‎【点睛】罗马法确立了许多重要的法律原则,如疑罪从无、任何人均无义务指控自己有罪、没有原告就没有法官、法官不得自动审判、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一目了然之事无须证明、一事不再理等等原则,这些原则和罗马法的思想观念对现代法律制度特别是大陆法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16.有学者认为,“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这里的“潮流”是指 A. 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民法典》的最终颁布 C. 海上霸权的确立 D.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克伦威尔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民法典》由拿破仑制定,排除B;19世纪中后期,英国才确立海上霸主,排除C;克伦威尔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不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排除D。‎ ‎17. 1649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迄今为止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见证了12位英国首相,也是英国民众非常尊敬和欢迎的君主。这表明英国( )‎ A. 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和传统 B. 广大民众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 C. 国王不掌握实权,只是国家的象征 D. 历史上并没有民主的传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威廉和玛丽……也是如此”可知,英国广大民众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B正确。AC两项表述都与题意不符,均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8.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画家纳斯特的漫画中,分别以“驴”和“象”讽刺民主党和共和党,后来索性被两党作为本党的代表。“驴象之争”成为美国两党斗争的代名词。这两个政党 A. 根本利益相同 B. 执政政策相同 C. 形成于独立战争时期 D. 代表了各个阶层利益 ‎【答案】A ‎【解析】‎ ‎【详解】驴”和“象”分别代表民主党和共和党,两个党派是美国利益集团竞争表现,实质上都代表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两党的根本利益相同,A正确;两党的执政政策不一定相同,B错误;两党制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C错误;两党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并不是各个阶级利益,D错误。‎ ‎【点睛】两党制是美国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强化了竞争,迫使两党不断调整对策来适应民众与社会的需求;同时也迫使其不断选出杰出的人才,从而推动政治的清明、有效。但两党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两党竞争、互相诽谤等弊端。‎ ‎19.1934年6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这一规定反映出 A. 美国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B. 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 C. 美国总统行使外交权力将不受限制 D.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的“国会行使立法权,对总统签订贸易协定权力的调整”表明权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反映出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故A正确;美国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相互牵制,分权制衡,不存在服从关系,故B错误;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不能说美国总统行使外交权力将不受限制,故C错误;材料中权力的变动是一个正常的流程,并没有体现对三权分立的破坏,故D错误。‎ 点睛:根据题干材料“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可以看出美国政治制度的原则性;“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可以看出美国政治制度的灵活性。‎ ‎20.1875年的法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用普选方式选出,总统掌握行政大权,经众议院同意,总统有权任命内阁”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当时的法国 A. 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B. 实行民主共和制 C. 奉行分权制衡原则 D. 议会掌握立法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 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内阁由总统提名组成,内阁和总统都要对议会负责,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总统掌握行政大权”,宪法规定议会行使立法权,总统和内阁行使行政权,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BC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21.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2年1月4日任命俄亥俄州前司法部长理查德•科德雷为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局长。但众议院议长称奥巴马绕过国会对科德雷的任命是越权行为。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的有关规定,你认为议长的依据是(   )‎ A. 任命高级官员的权力在国会 B. 前任州级官员不得在联邦政府任职 C. 总统任命政府高级官员须得到国会批准 D. 总统无权提名、任命政府高官 ‎【答案】C ‎【解析】‎ 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由总统任命但必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任命高级官员的权力在总统而非国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前任州级官员也可以在联邦政府任职,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总统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22.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美国通过《1787宪法》、德国通过《徳意志帝国宪法》、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 普选制 B. 渐进性 C. 法制化 D. 普世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法德都通过颁布法律确立民主政治,体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的法制化,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选举的相关信息,故A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完善的信息,故排除B项。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选择的政治文明也不同,反映了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因此,D项不合题意。‎ ‎23.‎ ‎“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落实麦迪逊这一主张,美国设置了 A. 联邦制的国家体制 B. 联邦参议院 C. 两党制的政党制度 D. 联邦最高法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即实现与众议院的议员们相互制衡,必须再设置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就是联邦参议院,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制指的是由几个成员国(邦、州)联合组成统一国家的政治体制。它是国际交往中的主体,有自己的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与众议院相互制衡的机构即参议院,而与联邦制无关,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两党制的政党制度,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与众议院制衡的参议院,与联邦最高法院无关,故D选项错误。‎ ‎24.有学者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基础”。下列各项能够作为其论断依据的是 A. 德国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 B. 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C. 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D. 德国推行世界政策争霸全球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1918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完成国家统一,继承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这为其在一战和二战的失败埋下伏笔,故A正确;B选项是德国统一的后果作用,故B排除;“铁血政策”是统一的具体政策,故C排除;推行世界政策争霸全球,也是由军国主义导致的,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1918和 ‎1945年的失败打下基础”,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5.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作用不包括 A.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B. 使英国的议会制度朝着民主化方向迈进 C. 为后来各种企图实现社会变革的力量提供了合法的渠道和手段 D. 工人阶级获得了普选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1832年改革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参政的要求,改革增加了工业发达的地区的选举名额,并非给予工人阶级的普选权。故选D。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使英国的议会制度朝着民主化方向迈进,为后来各种企图实现社会变革的力量提供了合法的渠道和手段。因此BCD项都是正确的。‎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 二.材料分析题 ‎26.材料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材料三、四反映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答案】(1)朝代:秦朝、元朝;制度:三省六部制。‎ ‎(2)“上”:秦始皇;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①积极影响:使秦朝国力增强,形成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变化: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内阁;设军机处。‎ 消极影响:妨碍社会进步。‎ ‎【解析】‎ ‎【详解】(1)根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可知图一反映的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根据“中书省”、“行中书省”可知图三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根据“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可知图二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二中的“上”指的是秦始皇。他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郡县制。对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可结合所学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国家统一和奠定中国古代政治格局的角度进行概括。‎ ‎(3)根据“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可知体现的变化是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内阁;根据“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可知设立军机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专制加强,最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罗马的《民法大全》‎ 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一律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任期两年,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材料三第十一条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和媾如,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罗马法的哪些思想?‎ ‎(2)材料二中美国政权的权力中心是什么?有何目的?‎ ‎(3)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近代美国和德国政体的显著特点。造成这种特点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 ‎【答案】(1)思想:古罗马法重证据;保护未成年人甚至涉世不深者的权益;反对罪及亲属子女;强调法律的最高权威。‎ ‎(2)权力中心:总统。目的: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 ‎(3)显著特点:美国——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德国——名为君主立宪,实为君主专制,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原因: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通过独立战争方式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受启蒙思想影响较大;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大量的封建残余。‎ ‎(4)联系:材料一中的古罗马法是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法学渊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能力。材料“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中可以归纳出古罗马法的思想。‎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中可以看出美国的权力中心在总统。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通过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美德两国政体的特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种特点差异的原因: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通过独立战争方式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受启蒙思想影响较大;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大量的封建残余。‎ ‎(4)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古罗马法律和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得出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材料一中的古罗马法是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法学渊源。‎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德代议制民主 ‎【名师点睛】复习中外政治制度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古希腊民主形成的条件及历史意义;古罗马法制的演变及影响;比较中西方早期政治差异及原因;比较英、法、美、德四国政体,概括各自特点,并作出客观评价;思考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确立、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启示。‎ ‎28.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又曰:“……,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1)据材料一说明明朝中央机构的特点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初,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材料三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据材料三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答案】(1)废丞相,权分六部。说明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衰落。‎ ‎(2)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制约;形成责任内阁,名义对国王负责,其实对议会负责。‎ ‎(3)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4)联邦政府拥有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体现出明太祖朱元璋时废丞相,权分六部。这样就加强了皇权,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意味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可以看出国王受到《权利法案》和议会的约束;18世纪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于是国王被架空了。‎ ‎(3)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可见,其特点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4)根据所学知识,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内阁制的形成;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的联邦体制 详解】‎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