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中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葡萄糖为单体组成多聚体 B. 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它可来自于植物细胞内麦芽糖的水解 C. 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还原型辅酶Ⅰ可与02结合生成水,其组成元素有C、H、O、N、P D. 在人体心肌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答案】BC ‎【解析】‎ ‎【详解】多糖的基本单位是单糖,不一定是葡萄糖,A项错误;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其水解可发生于植物细胞内,B项正确;还原型辅酶Ⅰ即NADH,可与O2结合生成水,其组成元素有C、H、O、N、P,C项正确;T只参与DNA组成,U只参与RNA组成,在人体心肌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D项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选A项或B项,错因在于:‎ ‎(1)对多糖理解不全面:多糖不仅指淀粉、糖原、纤维素,还包括其他多糖,单体中不仅包括葡萄糖,还包括其他单糖。‎ ‎(2)对麦芽糖存在位置理解不正确。种子发芽过程中淀粉可水解为麦芽糖,并进一步被水解为葡萄糖,但该过程不是发生于植物细胞内,而是发生在胚乳的位置,胚乳是种子储藏营养物质的场所,不具有细胞结构。‎ ‎2.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C、H、O、N等化学元素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在细胞中含量丰富 B.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C. 酶、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 D. 同一种酶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生物个体内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答案】A ‎【解析】‎ C、H、0、N等化学元素在细胞中含量丰富,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种,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和脂肪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和构成生物膜基本支架的磷脂双分子层都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A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在有氧存在时发生在线粒体中,在无氧时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或被相应的细胞回收,酶是生物催化剂,发挥催化作用后不被灭活,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错误;同一种酶可能存在于同一生物个体内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例如ATP合成酶,D错误。 ‎ ‎3.如图为某一酶促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反应中能用该图表示的是(  )‎ A. 乙醇发酵 B. 麦芽糖的水解 C. ATP的水解 D. 在光下将水分解成H+和O2‎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得,P、Q本身由S分解来,R本身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故R为酶。另外,这个酶促反应中需要消耗水。乙醇发酵有水产生,A错误;麦芽糖被水解之后生产的是两个葡萄糖,与题意分解后产生的是两个不同的物质,不符,B错误;ATP水解生成一个ADP和一分子P,本题很明显是一个水解反应,但水的光解,是光解水,与题意不合,则答案选择C选项。‎ ‎4.下列有关化合物或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仁与三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 DNA、RNA被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有12种 C. 细菌细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 D. 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无叶绿体,也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核仁与某种RNA的形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不是三种RNA,A错误。DNA、RNA被彻底水解得到的有2种糖类、5种碱基和磷酸共8种产物,B错误。细菌中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核糖体,C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没有叶绿体,也没有大液泡不能进行质壁分离,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5.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淀粉和淀粉酶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相同 B. 严重缺铁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产生乳酸中毒 C. 脂质分子中氧元素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物质 D. 肺炎双球菌中的遗传物质共含有4种碱基 ‎【答案】A ‎【解析】‎ ‎【分析】‎ 淀粉彻底水解为葡萄糖,淀粉酶属于蛋白质,其彻底水解为氨基酸;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之一,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影响氧气的运输,进而影响有氧呼吸,导致体内无氧呼吸加剧,产生大量的乳酸,因此严重缺铁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产生乳酸中毒;等质量的脂肪分子中氢元素的含量远远多于糖类物质,所以等质量的脂肪中储存的能量比糖类多得多;所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NA中只含有4种碱基(A、T、C、G)。‎ ‎【详解】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淀粉彻底水解为葡萄糖,淀粉酶彻底水解产物是氨基酸,A错误;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缺铁造成血红蛋白少,进而发生无氧呼吸多,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B正确;等质量的脂质与糖类相比,脂质中氢多氧少,C正确;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为DNA,遗传物质DNA只有四种碱基(A、T、C、G),D正确。‎ ‎【点睛】难点: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减少;而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若机体内血红蛋白减少,则氧气供应不足,造成无氧呼吸加剧而产生较多的乳酸,进而造成乳酸中毒。‎ ‎6.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③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 ‎⑤人体细胞内CO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 ‎⑥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要通过4层膜,每次都要消耗能量 ‎⑦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2、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  3、真核细胞的碱基互补配对发生于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  4、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详解】①硝化细菌和颤藻属于原核生物,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①正确;②细胞学揭示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细胞结构的多样性,②错误;③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细胞质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分布,DNA的复制、转录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故在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③正确;④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磷脂属于脂质,不属于固醇,④错误;⑤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产生场所为线粒体基质,故人体细胞CO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⑤正确;⑥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两层细胞膜、血管壁细胞的两层细胞膜和一层红细胞膜共5层膜,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⑥错误;⑦汗腺细胞分泌汗液,汗液中不含蛋白质,故汗腺细胞的核糖体并不多,⑦错误。综上分析,①③⑤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骨架和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 B. 蛔虫和蓝藻细胞内均无线粒体,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的生物膜种类较多 D. 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细胞膜的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但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A错误。蛔虫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蓝藻是原核生物但含有有氧呼吸相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种类少,C错误。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8.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⑦有H20生成或有H20参与的呼吸过程一定不是无氧呼吸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⑥ C. ④⑤ D. ⑤⑥⑦‎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含有叶绿素,因此能够进行光合作用,①错误;‎ ‎②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有的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蓝藻等,②错误;‎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病毒,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③错误;‎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④错误;‎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⑤正确;‎ ‎⑥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有中心体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⑥正确;‎ ‎⑦无氧呼吸既没有水的生成,也没有水的参与,有H20生成或有H20参与的呼吸过程一定是有氧呼吸,⑦正确;‎ 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说法有⑤⑥⑦,选D。‎ ‎9.人体肝脏细胞可以合成脂肪,但是脂肪却不储存在肝脏细胞里,它会以VLDL(脂肪与蛋白复合物)形式运输到胞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VLDL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 B. 能量供应不足将会影响VLDL的运输 C. VLDL的运输方式不属于主动运输 D. VLDL运输到胞外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VLDL是脂肪与蛋白质的复合物,其中蛋白质的合成与核糖体有关,A错误;脂蛋白通过胞吐的形式需要细胞内能量的供应,当能量供应不足时,VLDL的运输会受到影响,B正确;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这种复合物从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属于胞吐方式,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C、D正确。‎ ‎10.下列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膜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其化学组成基本相同,结构大体相似 B. 洋葱表皮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细胞膜外液体浓度一定高于细胞液浓度 C. 通常青春期人体性腺细胞膜上运输性激素的载体蛋白数量要比幼年和老年时期要多 D. 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上没有运输胰岛素的载体蛋白,有感受血糖的受体蛋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与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有关的题目,根据选项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在综合进行判断。‎ ‎【详解】A、生物膜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的统称,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错误;‎ B、洋葱表皮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可能是正在发生质壁分离,也可能是正处以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无法对细胞膜外液体浓度和细胞液浓度进行比较,B错误;‎ C、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C错误;‎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是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血糖浓度变化会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所以胰岛B细胞上有感受血糖的受体蛋白,D正确。‎ 故选:D。‎ ‎【点睛】胰岛B细胞膜上有血糖和胰高血糖素的受体,其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11.如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表示 A. 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液浓度和吸水能力的变化 B. 萌发的植物种子在出土之前有机物种类和干重的变化 C. 动物细胞体积与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 D. 细胞分化程度和全能性高低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内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收水分,鲜重增加;种子萌发前,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得干重减少,出芽后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增加。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有利于物质的运输,以保证细胞正常生命代谢需要。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脱分化越困难,全能性越低。‎ ‎【详解】A、细胞质壁分离是由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的,细胞失水越多,植物细胞液浓度越大,吸水能力的变化越大,A错误; B、萌发种子在出土前,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导致有机物种类增加;但因为细胞呼吸旺盛,消耗的有机物增加,导致干重下降,B正确; C、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有利于物质的运输,所以动物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物质运输效率越小,C正确; D、细胞的分化程度越低,细胞全能性越高,一般情况下细胞全能性与分化程度呈反相关,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易错选项是AB。A选项要注意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与细胞液的浓度呈正相关;B选项要注意在种子萌发出土之前因呼吸作用,其干重是逐渐减小的。‎ ‎12.对某细胞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其含有尿嘧啶。据此推测,该细胞器不可能完成的生化反应是 A. CO2+H2O(CH2O)+O2‎ B. 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H2O C.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D. ADP+Pi+能量ATP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尿嘧啶是组成RNA的成分,细胞器含有尿嘧啶,说明该细胞器中含有RNA,含有RNA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详解】A. CO2+H2O(CH2O)+O2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 B. 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H2O表示脱水缩合过程,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 C.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表示有氧呼吸过程,线粒体只能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不能完成整个有氧呼吸过程,C错误;‎ D. ADP+Pi+能量ATP可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正确。‎ ‎13.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丙二酸与琥珀酸结构相似,可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为探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进行实验设计。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实验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 B. 实验取材:大白鼠心肌细胞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可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 C. 实验分组:对照组加琥珀酸、实验组加丙二酸,两组都加入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 D. 观察指标: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实验目的是探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故可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由于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而丙二酸可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故不会使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因此可设置两组实验,对照组中加入琥珀酸、丙二酸、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实验组中加入琥珀酸、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通过比较蓝色的变化程度判断假设是否正确。‎ ‎【详解】A. 实验可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A正确;‎ B. 线粒体中含琥珀酸脱氢酶,故可选择大白鼠心肌细胞,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B正确;‎ C. 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都要加入琥珀酸,实验组还需加丙二酸,两组都加入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C错误;‎ D. 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而丙二酸可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故不会能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因此可通过观察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假设是否正确,D正确。‎ ‎14.下面的数学模型能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A. 人体红细胞中K+吸收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B. 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C. 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 D. 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自由水含量与细胞新陈代谢的关系、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主动运输与氧气浓度的关系的综合性考查。‎ ‎【详解】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进行有氧呼吸,K+吸收量与氧气浓度无关,与图不符,A错误;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逐渐增加,符合题图曲线,B正确;底物浓度为0时,反应速率也是0,因此曲线的起点应该是原点,与题图不符,C错误;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不断吸水,吸水能力逐渐减小,与题图不符,D错误;故选B。‎ ‎【点睛】对自由水含量与细胞新陈代谢的关系、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主动运输与氧气浓度的关系的理解及建构科学、合理的曲线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易错点拨:根据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是否失水或吸水,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当蔗糖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细胞不断失水,所以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当蔗糖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又不断吸水,所以吸水能力逐渐减小。‎ ‎15.对如图曲线模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若表示酶促反应产物生成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酶浓度 B. 若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 C. 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D. 若表示有氧呼吸产生ATP的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若表示酶促反应产物生成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底物已经被分解完,A错误;‎ B、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若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速率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不是能量,可能是载体数量,B正确;‎ C、限制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内部因素有叶绿素的量,酶量,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CO2浓度,C正确;‎ D、曲线图表示有氧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等,D正确。‎ 故选A。‎ ‎16.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试验,结果如图所示。补光的光强度为150μmol•m-2•s-1,补光时间为上午7:00〜10:00,温度适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着补光的光强度增强而加快 B. 450nm补光组的光饱和点小于对照组 C. 若580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三碳酸的含量会瞬时减少 D. 对照组在8:00到11:00时从温室吸收的CO2总量大于450nm补光组在补光时间内吸收的CO2总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给植株补充580nm光源时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降低,说明此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给植株补充450nm和680nm光源时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升高,说明此光源对该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着补光的波长不同而加快或降低,A错误;‎ B、图示补光组的曲线只到10:00,且都没有达到平衡点,因此无法比较450nm补光组的光饱和点与对照组的大小关系,B错误;‎ C、580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三碳酸的来源减少,短时间内其去路不变,最终导致三碳酸含量减少,C正确;‎ D、据图分析,对照组在8:00到11:00时,从温室吸收的CO2‎ 总量小于450nm补光组在补光时间内吸收的CO2总量,D错误。‎ 故选C。‎ ‎17.下列实验过程中,所用的植物细胞必须一直处于生活状态的是( )‎ A.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B. 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C.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油脂 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学实验中,有些实验需要保持细胞活性,如观察细胞质环流、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等实验,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经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时,经过盐酸处理后,细胞已经死亡。‎ ‎【详解】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细胞必需是活细胞,A正确;‎ B、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需要研磨使叶绿体中的色素溶解在酒精中,此时细胞死亡,B错误;‎ 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油脂,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C错误;‎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D错误。‎ 故选A。‎ ‎18.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胞生长,其表面积增大,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升高 ‎ ‎②细胞衰老,呼吸速率减慢;细胞分化,基因不变 ‎ ‎③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坏死,膜通透性降低 ‎④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 ‎ ‎⑤抑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进程;细胞癌变,膜黏着性增强,代谢增强 ‎⑥细菌在无丝分裂过程中需进行DNA复制 A. ①②④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衰老的特征:;‎ ‎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③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 ‎④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性结束生命的过程。‎ ‎3、细胞癌变是致癌因子诱发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的结果。‎ ‎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②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随着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时,细胞表面积/体积减小,相对表面积减少,导致物质运输速率下降,①错误;细胞衰老,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不同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基因不变,②正确;凋亡的细胞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坏死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③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性结束生命的过程,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④正确;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细胞癌变,糖蛋白含量减少,膜黏着性降低,⑤错误;细菌的繁殖方式为二分裂,⑥错误。综上所述,②④的叙述正确,①③⑤⑥的叙述错误,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易错点: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主要以有丝分裂为主。细菌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19.科学家们在研究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时提出这样的假说: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合成DNA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这个细胞分化并最终衰老凋亡(如下图所示)。根据该假说,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 成体干细胞的基因突变频率与其他细胞完全相同 B. 从图中可看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C. 成体干细胞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 成体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使体内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不断增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化的细胞不进行DNA的复制,基因突变频率低,成体干细胞能不断增殖,基因突变频率较高,A错误;‎ B、分析图中的DNA链和题意,可以推知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B正确;‎ C、成体干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错误;‎ D、分析题意可知,每个成体干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只有一个是成体干细胞,另一个细胞发生分化,则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不变,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属于材料信息题,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1. 认真阅读材料,分析其中的关键语句,充分联系教材,找到与教材的衔接点;2. 分析图示内容,给合题文要求,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概念等,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 ‎20.研究人员为测定细胞周期时间长短,进行如下实验:用含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原料培养某动物细胞,数分钟至半小时后获得细胞群体甲;随后将3H-TdR洗脱,转换至不含3H-TdR培养液并继续培养得到细胞群体乙。则细胞群体乙 A. 所有细胞均被3H-TdR标记 B. 最先进入M期的标记细胞是S期最晚期细胞 C. 培养液中缺乏氨基酸供应,细胞停留在S期 D. 培养液中加入秋水仙素,M期细胞比例减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并不知道该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所以无法判断甲、乙细胞群体中是否带有标记或者带标记的DNA所占的比例,A错误;S期(DNA复制时期)最晚期的细胞也需要利用带标记的原料完成最后的DNA复制过程,才能进入M期(细胞分裂期),B正确;细胞分裂间期中,需要合成大量蛋白质,所以培养液中缺乏氨基酸,细胞更多停留在间期的G1和G2期,C错误;秋水仙素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纺锤体形成(前期),所以加入秋水仙素后,细胞更多地停留在M期,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周期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1.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数字表示细胞,字母表示生理现象,细胞⑧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⑨可以无限增殖,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④⑤⑥⑦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差异是由于细胞所携带的基因不同 B. d、e过程分别表示细胞衰老和癌变现象,其中d过程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C. 与细胞①相比,细胞②的物质运输效率更高 D. f过程中有新的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ab表示细胞分裂,该过程会使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种类不变;c表示细胞分化,该过程会使细胞种类增多,但细胞数目不变;因为细胞⑧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因此d为细胞衰老过程;细胞⑨‎ 可以无限增殖,为癌细胞,则e为细胞癌变过程;f为细胞凋亡过程。‎ ‎【详解】图中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④⑤⑥⑦所携带的基因相同,它们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差异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d、e过程分别表示细胞衰老和癌变现象,其中d细胞衰老过程中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B正确;与细胞①相比,细胞②的体积变小,其物质运输效率更高,C正确;f为细胞凋亡过程,该过程中有新的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D正确。‎ ‎22.我们存活到成年的原因之一在于细胞毒性T细胞通常能识别和清除癌变的或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但是招募到肿瘤或感染位点中的T细胞长期过于活跃会使得它们不能够清除新的入侵者,即T细胞进入一种被称作“精疲力竭(exhaustion)”的细胞状态。幸运的是,癌症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有效的免疫疗法抵抗T细胞“精疲力竭”和重新激发它们根除病人体内的肿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毒性T细胞因其具有毒性,对生物体有害,机体会主动将其转变为精疲力竭的状态 B. 细胞毒性T细胞能分泌大量的溶菌酶来识别和清除癌变的细胞 C. 重新激发“精疲力竭”的T细胞转变为正常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能牵涉到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 D. 抵抗T细胞“精疲力竭”状态的发生、激发它们的作用,可以杜绝人体内癌症的发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细胞毒性T细胞“精疲力竭”是由于肿瘤或感染位点中的T细胞长期过于活跃会使得不能够清除新的入侵者造成的,A错误;题目中并没有细胞毒性T细胞能分泌溶菌酶的信息,B错误;利用免疫疗法重新激发“精疲力竭”的T细胞转变为正常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能牵涉到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C正确;抵抗T细胞“精疲力竭”状态的发生,使得毒性T细胞能识别和清除癌变的或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激发根除病人体内的肿瘤,但不一定能杜绝人体内癌症的发生,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特别是D项,题目中虽有“激发根除病人体内的肿瘤”的原话,但指的是机体内已有癌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和清除癌变的或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但不代表杜绝癌症的发生。‎ ‎23.下列有关真核细胞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凋亡 B. 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质到达细胞核的 C. 人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相同的两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 D.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逆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细胞衰老、细胞核、细胞分裂等知识,需要知道细胞衰老的原因、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A错误;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B错误;人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相同的两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都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D错误。‎ ‎【点睛】注意: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都是为了解释细胞衰老而提出的假说,不是为了解释细胞凋亡提出的假说。‎ ‎24.下图甲为人体某细胞生命历程示意图,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细胞癌变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②相比,①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较强 B. ⑤和⑥基因相同,而细胞的mRNA完全不同 C. 癌变的过程是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D. 癌变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与癌变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甲中a表示细胞生长,b表示细胞分裂,c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据图乙分析,四个突变的基因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上,说明癌变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详解】A. 与②相比,①的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A正确;‎ B. ⑤和⑥是由同一细胞经有丝分裂和分化而来,所以基因相同,但⑤和⑥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所以有些mRNA是不相同的,有些mRNA是相同的,B错误;‎ C. 突变是不定向的,故癌变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也是不定向的,C错误;‎ D. 由图可知,多个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但突变基因并非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所以并不互为等位基因,D错误。‎ ‎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象与鼠相应组织和器官的大小差异主要取决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B. 人的成熟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 C. 克隆羊的成功证明已分化的动物细胞可直接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D. 衰老的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加快,因此老年人会长“老年斑”‎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涉及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衰老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具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详解】象与鼠相应器官与组织的细胞大小无明显差异,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A正确;人成熟红细胞无核不能合成血红蛋白,故相关基因不处于活动状态,B错误;克隆羊的成功证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而不能证明已分化的动物细胞可直接发育成完整的个体,C错误;老年人会长“老年斑”是因为衰老细胞色素积累导致,D错误。‎ ‎【点睛】细胞内衰老细胞的特点: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有些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二、非选择题 ‎26.蓖麻种子的胚乳组织中的脂肪含量为种子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分析,脂肪含量下降而蔗糖、葡萄糖含量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这种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 ‎(2)据图乙可知,第7天至第10天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向萌发第10天的种子匀浆中滴加______________,在实验条件下,匀浆会变为砖红色。‎ ‎【答案】 (1). 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脂肪酸,进而转化为蔗糖、葡萄糖(糖类)(或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化为蔗糖、葡萄糖) (2). 有利于促进种子的萌发(或为种子萌发提供可利用的原料。) (3). 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质量)超过脂肪转化增加的有机物 (4). 斐林试剂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信息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等相关知识的熟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的分析处理能力。由题意准确把握实验目的并以此为切入点,对比分析甲、乙两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1)图甲显示:蓖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含量下降,而蔗糖、葡萄糖含量上升。可见,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成甘油、脂肪酸,进而转化为蔗糖、葡萄糖(糖类),其意义是:有利于促进种子的萌发(或为种子萌发提供可利用的原料)。‎ ‎(2)图乙显示:蓖麻种子在黑暗且适宜条件下萌发的前7天干重在增加,说明储存的脂肪等不断转变成糖类等其他形式的有机物,糖类物质中氧的含量大于脂肪,所以导致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在第7天至第10天萌发的种子(含幼苗)的干重下降,其原因是: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质量)超过脂肪转化增加的有机物,因此干重逐渐减少。‎ ‎(3)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向萌发第10天的种子匀浆中滴加斐林试剂,在实验条件下,匀浆会变为砖红色。‎ ‎27.在适宜的条件下,研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入离心管中并依次按如图处理,根据P1、P2、P3、P4中所含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细胞破坏,再用_____法获得各种细胞器结构.‎ ‎(2)图中DNA含量最多的结构位于_____,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_____,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存在于_____.(填写S1~S4、P1~P4)‎ ‎(3)若要在高倍镜下观察P3的棒状结构,一般需要利用_____进行染色处理.‎ ‎【答案】 (1). 差速离心法 (2). P1 (3). P2 (4). P4 (5). 健那绿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及不同细胞器的分布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然后根据题图信息解答问题;图中P1是细胞核,P2是叶绿体,P3是线粒体,P4是核糖体,其各试管中的上清液为除沉淀物中细胞器以外的细胞器成分。‎ ‎【详解】(1)由于不同细胞器的密度不同,采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将不同的细胞器沉淀分离。‎ ‎(2)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结构中细胞核的密度最大,差速离心时最先沉淀,因此图中DNA含量最多的结构位于P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中,S1含有叶绿体,P2 主要是叶绿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相对质量较轻,存在于S1、S2、S3中,P4是核糖体。‎ ‎(3)若要在高倍镜下观察P3的棒状结构,P3是线粒体,一般需要利用进行健那绿染色处理。‎ ‎【点睛】分析研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各种成分中含有细胞器等,画出示意图: ‎ ‎28.某种植物的茎叶均为紫色,为探究叶片中是否含有叶绿素,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兴趣小组甲用纸层析法进行色素的分离、鉴定。若出现___________色的色素带,说明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2)兴趣小组乙先将同一生长状况的本品种植株均分为两组,分别培养在完全培养液、只缺镁的培养液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两周后,再将两种条件下的植株分别移入两个密闭玻璃容器内,置于室外(晴天)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密闭容器中一天的CO2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____组是在缺镁条件下培养的植株,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②对于这两组植株来说,B1、B2两个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一天内,B1对应的时刻______(填“等于”“早于”或“晚于”)B2对应的时刻。‎ ‎【答案】 (1). 蓝绿色和黄绿 (2). II (3). 光照较强的时间段内,II组的光合速率明显小于I组的光合速率 (4). 光补偿点 (5). 晚于 ‎【解析】‎ ‎【分析】‎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结果:‎ 色素种类 色素颜色 色素含量 溶解度 扩散速度 胡萝卜素 橙黄色 最少 最高 最快 叶黄素 黄色 较少 较高 较快 叶绿素 a 蓝绿色 最多 较低 较慢 叶绿素 b 黄绿色 较多 最低 最慢 ‎2、光照强度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反应进而影响光合速率。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速度加快,产生的[H]和 ATP 增多,使暗反应中还原过程加快,从而使光合作用产物增加。‎ 曲线分析:‎ ‎①A 点:光照强度为 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②AB 段:随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逐渐增强,CO2 释放量逐渐减少。‎ ‎③B 点:为光补偿点,细胞呼吸释放的 CO2 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 ‎④BC 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到 C 点后不再增强了。‎ ‎⑤C 点:为光饱和点,限制 C 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的内部因素是色素含量、酶的数量和最大活性, 外部因素是 CO2 浓度等除光照强度之外的环境因素。‎ ‎3、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之一,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导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从而影响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详解】(1)用纸层析法对色素进行分离、鉴定可知胡萝卜素为橙黄色、叶黄素为黄色、叶绿素a为蓝绿色、叶绿素b为黄绿色,因此若出现蓝绿色和黄绿色的色素带,说明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2)①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之一,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导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观察题图发现光照较强的时间段内,II组的光合速率明显小于I组的光合速率,因此Ⅱ组是在缺镁条件下培养的植株。‎ ‎②题图中B1、B2两个点是密闭容器中CO2浓度下降和上升的转折点,又因为光补偿点是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因此B1、B2‎ 两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又称为光补偿点。由于Ⅰ组是在完全培养液生长的植株,在相同条件下Ⅰ组的光合速率大于Ⅱ组,因此在这一天内,B1对应的时刻晚于B2对应的时刻。‎ ‎【点睛】了解叶绿素的颜色和组成成分及在光合作用过程的重要作用,并且能正确分析密闭容器中由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共同引起的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29.研究人员在密闭广口瓶中用二氧化碳缓冲液培养小球藻,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先给予6小时适宜光照然后再置于黑暗条件下6小时,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C段与CE段比较,小球藻细胞中直接产生ATP的不同部位是_____________。‎ ‎(2)AB、BC段的斜率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两种,外因是_____________,内因是pH的变化会影响___________。‎ ‎(3)在小球藻的叶绿体基质中,_____________(填“AB”、“BC”或“CD”)对应的时间段内C3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多。‎ ‎(4)研究人员增大二氧化碳缓冲液的浓度(仍将pH调到7),结果发现小球藻的光合速率并没有提高反而降低,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 (2). 二氧化碳浓度 (3). 酶活性 (4). CD (5). 二氧化碳缓冲液的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分析题图:图中二氧化碳缓冲溶液pH上升的原因是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二氧化碳;其pH下降的原因所示小球藻只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3、利用模型法分析光合作用中物质的量的变化 ‎4、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如植物缺水导致萎蔫,使光合速率下降。水分还能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 CO2 进入植物体内。‎ ‎【详解】(1)AC段表示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有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和有氧呼吸过程,CE段表示小球藻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过程是有氧呼吸过程,因此小球藻细胞中直接产生ATP的不同部位是参与光反应过程并产生ATP的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一段时间后BC段相较于AB段的斜率变小,引起这样的变化的外在原因是CO2浓度降低及pH升高,内部原因是pH升高影响小球藻细胞内酶活性降低。‎ ‎(3)从有光照到无光照变化,由于光反应停止,在小球藻的叶绿体基质中 C3化合物不能被及时转变为C5和(CH2O)化合物,但一段时间后可恢复至稳态水平,由此可判断的C3相对含量最多的是CD段。‎ ‎(4)研究人员增大二氧化碳缓冲液的浓度(仍将pH调到7),二氧化碳缓冲液的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这导致小球藻的光合速率降。‎ ‎【点睛】理解光合作用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30.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一段时间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1)与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相比,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能够_______________。‎ ‎(2)图中ac两峰之间的b段细胞正在进行的与细胞分裂有关的主要活动是______________。‎ ‎(3)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又包括一个DNA复制期(S期)和复制期前后的两个间隙期(G1期和G2期)。图中结果说明该药物可以将癌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中的_________期。如果用秋水仙素处理癌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其a峰和c峰的细胞数目将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无限增殖 (2). DNA复制 (3). G2、M期 (4). 减少 (5). 增加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要求学生熟知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以及会分析外界因素对有丝分裂的影响。‎ ‎【详解】(1)与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相比,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能够无限增殖。‎ ‎(2)图中a峰到c峰DNA含量加倍,表明b段细胞正在进行DNA的复制。‎ ‎(3)根据细胞周期分析,a峰表示G1期,b表示S期,c表示G2、M期。实验组加入抗癌药物,与对照组相比,处于a峰的细胞数下降,而c峰的细胞数上升,说明该药物可以将癌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中的G2、M期。秋水仙素会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a峰(G1期)细胞数减少,c峰(G2、M期)细胞数增加。‎ ‎31.为了研究双氢青蒿素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机制,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与用具,以肺癌细胞的抑制率(细胞抑制率=1-细胞存活率)为测定指标,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要求与说明:培养过程中不更换培养液;实验条件适宜)‎ 材料与用具:培养瓶若干,人肺癌细胞悬液,细胞培养液,生理盐水,低、中、高三种浓度的双氢青蒿素溶液,细胞培养箱等。‎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取培养瓶若干,均分成4组,标号1、2、3、4组。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和人肺癌细胞悬液。‎ ‎②2-4号培养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__,l号培养瓶加入______________。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 ‎③对4组培养瓶中的细胞进行计数。‎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2)预测实验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如何计算细胞的存活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实验发现,经药物作用后的肺癌细胞甲的凋亡率较不加药物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推测双氢青蒿素抑制肺癌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等量且适量的细胞培养液 (2). 等量且适量浓度分别为低、中、高的双氢青蒿素溶液 (3). 等量的生理盐水 (4). 实验组细胞数÷对照组细胞数 (5). 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 ‎(1)原理:细胞增殖。‎ ‎(2)培养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添加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产物。‎ ‎②营养:除正常有机和无机营养外,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③适宜的温度和pH:温度为 36.5±0.5℃(哺乳动物),pH为 7.2~7.4。‎ ‎④气体环境:含 95%空气加 5%CO2 的混合气体。‎ ‎(3)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 ‎【详解】(1)①根据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科学探究可知实验过程为控制无关变量需保持除实验变量双氢青蒿素溶液浓度其他变量一致,因此各组应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细胞培养液和人肺癌细胞悬液;‎ ‎②l号培养瓶为对照组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2-4号培养瓶中则作为实验组加入等量且适量浓度分别为低、中、高的双氢青蒿素溶液;‎ ‎(3)①在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培养人肺癌细胞,实验组细胞数与对照组细胞数的比值则为细胞的存活率。‎ ‎②细胞数目的多少受细胞分裂、细胞衰老和死亡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经实验发现,经药物作用后的肺癌细胞甲的凋亡率较不加药物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由此可判断双氢青蒿素抑制肺癌细胞的方式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 ‎【点睛】结合科学探究的原则及动物细胞培养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