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19~2020 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 3~4。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学经典之一,其中所传达和培育的人文精神、智慧、 气度、神韵,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灵魂,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红楼梦》及其伴生的红 楼文化,更是成为被广泛讨论和使用的文化元素,国家外交到百姓生活,从学术研究到普及 型阅读,几乎随处都能看到《红楼梦》的身影。 人们常说《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可以联类无穷;或者如当代作家王蒙所说: “《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 不备。”的确,《红楼梦》不仅是绵延几千年中华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同时又开启了现代小说 的先河。但“红学”一诞生,就具有超越文学经验的学科性质。“红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 门类,文学经验是基础,多学科研究不能偏离此宗。一门学科成为显学,往往是跨越了雅俗, 超越了时代,成为新的知识与文化的生长点。“红学”有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 民族学、美学、艺术学、园林学等的研究板块,有作者研究的板块、文本研究的板块、读者 反映(审美接受)研究的板块,因此它的开放性是学科自身的要求和必然,也必须随着时代 的发展而发展。《红楼梦》既然有“百科全书”之誉,有“千门万户”之喻,那么排斥其他学 科的研究,排斥其他方法的使用,不承认其他学科研究的成果,显然是不明智的。 在新时代的条件下,《红楼梦》及红学也已成为一种文化资源。经典离不开时代,离不开 社会,也离不开民众。《红楼梦》作为一种文学资源的意义,在今天,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红楼梦》作为文化创意之源,已经深刻地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红楼梦》为内容 的文化创意活动和文化创意产业,成功的例子有河北正定县的荣国府及宁荣街、北京恭王府、 北京大观园等。这些地方而今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文化旅游胜地,也成为推动《红楼 梦》当代传播的文化基地。在丰富当今的文化建设上,《红楼梦》率先垂范,比如建造大观园、 修建曹雪芹主题公园或纪念馆、弘扬红楼美食、创造红楼绘画等。 - 2 - 《红楼梦》作为文化创意资源,需要找到正确的结合点。但有许多与《红楼梦》相关的 项目仍存在着缺乏学术支撑的问题,找不到正确的切入口和契合点,在错误的前提下和认识 基础上展开地域文化建设,存在着沙上建塔、难以长久发展、难以突破地域限制的问题。目 前,我国的文化小镇建设正在大规模有声有色地展开,文学经典《红楼梦》也成为创意之源。 这里要严防以《红楼梦》为文化内容的所谓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缺乏真正的美学意蕴,出现 庸俗化和泛滥化的倾向,互相重复。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创造,唯有创造力才能激活传统资源,洋溢在《红楼梦》文学 精神中的也正是创新和创造精神。创意为先的红楼文化的终极目标,与《红楼梦》的宗旨是 一致的,最终会归结到对文化创造力的认识、研究、继承上,归结到对新的文化经典的呼唤 和创造上,归结到对民族文化复兴能力的呼唤上。 (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成为文化创意的重要资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经典《红楼梦》对于培育民族的人文精神、智慧、气度、神韵具有重大意义。 B. “红学”具有开放性,要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这是《红楼梦》自身的要求和必然。 C. 河北、北京等地将《红楼梦》中的一些元素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D. 红楼文化的创意活动要有创新和创造精神,否则,《红楼梦》中的资源难以被激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指出了《红楼梦》及其伴生的红楼文化被广泛运用,为后面的论述张本。 B. 文章主要从“红学”研究、红楼文化资源创意运用状况及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C. 文章论证“红学”的研究要立足于文学经验这个观点时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D. 文章在论述中提到了《红楼梦》作为文化创意资源时的一些不良问题,有现实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只是一部文学经典,而红楼文化是一种文化资源,它们既适用于学术研究,也 适用于百姓生活和国家外交。 B. “红学”以文学经验为基础,又超越了文学经验,一般情况下,“红学”超越了时代,是 新知识与新文化的生长点。 C. 我国的文化小镇建设虽然正在有声有色地展开,但缺乏真正的美学意蕴,出现了庸俗化和 泛滥化的倾向,互相重复。 D. 各地只有将中华文化百科全书《红楼梦》作为文化创意之源,解决其中的各种问题,才能 做好地域文化建设。 - 3 -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 “这是《红楼梦》自身的要求和必然”错误,根据文中“因此它的开放性是学科自身 的要求和必然”的信息可知,这里的“学科自身”不是指《红楼梦》本身,而是“红学”这 门学科自身,《红楼梦》并不等同于“红学”,对象有误。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C 项,“文章论证‘红学’的研究要立足于文学经验这个观点时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主要在第二段论证“红学”研究要立足于文学经验这个观点,但第 二段并没有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而主要是道理论证。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 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 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 项,“《红楼梦》只是一部文学经典,而红楼文化是一种文化资源”错误,文中说的是“在 新时代的条件下,《红楼梦》及红学也已成为一种文化资源”,可见《红楼梦》在新时代条件 下也成为文化资源。 C 项,“但缺乏真正的美学意蕴,出现了庸俗化和泛滥化的倾向,互相重复”说法错误,原文 是“要严防以《红楼梦》为文化内容的所谓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缺乏真正的美学意蕴,出现 庸俗化和泛滥化的倾向,互相重复”,文中说的是“要严防……”。 - 4 - D 项,“各地只有将中华文化百科全书《红楼梦》作为文化创意之源,解决其中的各种问题, 才能做好地域文化建设”错误,“只有……才……”说法绝对,文化创意并非只能依靠《红 楼梦》,还有其他途经。 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型肺炎来势汹汹,不断袭来的冠状病毒却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灾难面前, 考验的是人心,也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巨大考验。很多国人感叹,在这种灾 难来临的关键时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地体现了出来。确实值得庆幸,我们有一个 坚强的政党,她有着极强的组织力和执行力,能在短短几天之内采取行动让全国 13 亿人民自 觉居家不外出,还能保障生活物资供应充足,避免发生大规模恐慌。 灾难面前,所有人都在躲避病毒,可是,有那么一群人却成了“逆行者”,迎着病毒一 往无前。他们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日夜奋战用 10 天时间便建成交付,只为给更 多人带去救治的希望;他们是一线的医护人员,没日没夜在医院工作,还要忍受与家人隔离 的苦楚,只为病人痊愈出院时的那一抹欣慰;他们是基层公务员、社区工作者,大年初一便 开始挨家挨户摸排统计,只为减少病毒传染的风险;他们还是全国各地区支援武汉的队伍, 是一个个在灾难面前喊出“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共产党员,是在疫情期间仍然坚守岗位的人 民警察、环卫工人、消防战士。他们将危险留给了自己,将安全给了大家,他们是最美的! 天不生党,万古如长夜。正是因为有了党,有了那一个个最美丽的“逆行者”,我们才 会坚定信心,才会将心中的慌乱化作温暖的感动与鼓励,才会相信寒冬马上就会过去,春天 就在不远处微笑着朝我们招手。 (摘编自中新网《最美的太阳最美的“逆行者”》) 材料二: - 5 -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们勇敢“逆行”、连续奋战,有医务 人员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习近平同志多次 强调要关心爱护广大医务工作者,体现了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深切浓厚的关爱,也激励广大医 务工作者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医务人员是最美的“逆行”英雄,也是平凡的血肉之躯。他们是拯救生命的天使,也是 生活中的人妻人母、人夫人父。处在疫情防控一线,与疫魔短兵相接,他们冒着极高的被传 染风险、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攻坚时期、吃劲阶段,保护好医 务人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的重 要指示,构筑一个坚固可靠的“大后方”,让白衣战士心无旁骛地在一线冲锋陷阵。 确保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要抓细抓实抓落地,前方要加强人文关怀,配备心理疏 导力量,为医务人员提供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的“心灵小站”;要润物细无声,提高卫生防 疫津贴标准、加强对解决医务人员实际困难的关爱……着力从细节处、微小处给予医务人员 关怀和尊重努力做好各项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战斗还在继续,英雄仍在阵前。广大医务人员为遏制疫情蔓延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 防线”。保护他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更是全社会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题中之义。 (摘编自「央视快评」《致敬最美“逆行者”》) 4. 下列不属于“逆行者”的表现的一项是( ) A. 广大建设者用 10 天时间建成交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B. 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们勇敢“逆行”、连续奋战。 C. 人民警察、环卫工人、消防战士在疫情期间坚守岗位。 - 6 - D. 各级党委和政府为白衣战士排忧解难解决后顾之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时间内采取行动让 13 亿人自觉居家,还能保障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不发生大规模恐慌, 完美诠释了党极强的组织力和执行力。 B. 面对不断袭来的冠状病毒,我国很多行业都涌现出了勇敢的“逆行者”,其中医务工作者 数量最多,其次是警察、社区工作者。 C. 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之所以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也是人妻人母、 人夫人父,要忍受与家人隔离的苦楚。 D. 各部门应给予医务人员关怀和尊重,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这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 6. 有人说,我们对这次没有硝烟的战役充满信心。请根据材料概括这一观点的依据。 【答案】4. D 5. C 6. ①国家方面: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共产党的领导是坚实护盾。②人民方面:一批批“逆 行者”,迎着病毒一往无前。③后方支援:全社会众志成城,构筑一个坚固可靠的“大后方”, 让白衣战士心无旁骛地在一线冲锋陷阵。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 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题干问的是“下列不属于‘逆行者’的表现的一项”,需要把握“逆行者”的特征,结合材 料一第二段内容分析,A 项、B 项、C 项都符合题干要求。 D 项,“排忧解难解决后顾之忧”属于后勤保障工作,不属于“逆行者”的表现。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 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 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 项,“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也是人妻人母、人夫人父,要忍受与家人隔离的苦楚”错误。 - 7 - 原因分析错误。结合“处在疫情防控一线,与疫魔短兵相接,他们冒着极高的被传染风险、 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分析,应该主要是因为他们处在抗疫一线, 与疫魔短兵相接,承受着极高的被传染的风险。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 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 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 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题干问的是“有人说,我们对这次 没有硝烟的战役充满信心。请根据材料概括这一观点的依据”,可以从国家、人民、后方支 援等方面分析。 结合“在这种灾难来临的关键时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地体现了出来。确实值得庆 幸,我们有一个坚强的政党,她有着极强的组织力和执行力,能在短短几天之内采取行动让 全国 13 亿人民自觉居家不外出,还能保障生活物资供应充足,避免发生大规模恐慌”分析, 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共产党的领导是坚实护盾。 结合“灾难面前,所有人都在躲避病毒,可是,有那么一群人却成了‘逆行者’,迎着病毒 一往无前”分析,一批批“逆行者”,迎着病毒一往无前。 结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构筑一个坚固可靠的‘大后 方’,让白衣战士心无旁骛地在一线冲锋陷阵”“广大医务人员为遏制疫情蔓延筑起了一道 坚固的‘安全防线’。保护他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更是全社会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 题中之义”分析,全社会众志成城,构筑一个坚固可靠的“大后方”,让白衣战士心无旁骛 地在一线冲锋陷阵。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 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 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 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 - 8 - 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 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猫留门(节选) 黄咏梅 “豆包回家了,”老沈告诉雅雅,“胖得像一只大熊猫,每层楼的灯都被它踩亮了。” “亮!豆包喊一句,灯就亮了……”老沈学着雅雅的口气。 咯咯咯咯……雅雅在电话那头笑得欢。 老沈兴致勃勃地重复亮了好几句。 犹记得有一段时间,沈小安一家周末过来吃饭,每爬上一层楼,雅雅就用尽吃奶的力气 喊——亮!感应灯被她喊亮之后,雅雅也是那么笑的,咯咯咯咯,这个游戏是这座旧楼唯一 的亮点,如果没有那些时亮时灭的感应灯,估计雅雅会蛮缠着让沈小安背上楼的。不过这些 吸引力也不长久,上学之后雅雅就不太愿来爷爷家了。 那天雅雅玩饿了,老沈就牵着她去买豆包。店员掀开蒸笼,用袋子装了两只豆包送给雅 雅,就是在雅雅怯怯地犹豫要不要接过来的时刻,这只小猫不知从什么地方蹿了出来,跃上 收银柜,朝那两只豆包喵喵喵个不停,雅雅先是吓了一跳,接下来,就跟小猫成了朋友,因 为这只小猫,除了额头和脸颊处有一些灰色的斑纹,其他地方跟蒸笼里的豆包一样白,雅雅 就喊它叫“豆包”。 等老沈一只手牵着雅雅回家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上,挂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豆包躺 在里边,安静得像一件被主人买回来的什么东西。 有了豆包,老沈就能经常见到雅雅。不一定是周末,有的时候,放学后沈小安也会带她 来,老沈像迎接贵宾一样,削好水果,买好菜。通常他们三个会在一起吃个晚饭,豆包就窝 在雅雅的腿上,雅雅吃一口,问一句:弟弟,要不要吃鸡腿?豆包似懂非懂,眯了眯漂亮的 绿眼睛。 看不到豆包,雅雅就给老沈打电话,像个亲切的小姐姐——弟弟在干吗呢?弟弟为什么 那么爱睡觉?她甚至对老沈承诺,明天放学要去看弟弟的。就像豆包是寄养在别人家的弟弟 一样。 雅雅看豆包的频率越来越密集,有时还赖着要在爷爷家睡,但这绝不可能,每次看着父 - 9 - 女俩在门口小垫子上换鞋子,低头系鞋带的动作几乎一模一样,老沈心里都会有些伤感。沈 小安跟老沈的话从来不多,顶多来一句,“跟爷爷说再见。”老沈已经想不起来,儿子这么 多年来,有没有认认真真跟自己说过一句“再见”。 雅雅迷恋那只猫,沈小安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小孩子总是有一段时间喜欢小动物。他 小时候从街上抱回过一只大黄猫,每天上学都恨不得把它装在书包里带到学校。他并不讨厌 豆包,但也谈不上多么喜欢,已经过了那个年龄,而在那个年龄,以及那个年龄之后的很长 一段时间里,他对老沈充满了怒愤,认为老沈不会当爸爸,从前那只大黄在某个深夜,被老 沈从他的被窝里掀出来,还未完全醒过来,来不及叫唤一声,就被丢出了家门。这个梦魇一 样的情节,以及那种窝在被子里装睡的无助感,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沈小安总是会想起, 并且,像一根导火索,成年之后他一直跟老沈怄气,时常想到这个细节,他并不会那么快原 谅父亲。 他不知道怎么跟老沈独处。内心深处,他觉得老沈既不像父亲,也不像朋友,他们只是 一对与生俱来的因果关系。好在有了雅雅,老沈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她身上,后来又有了豆 包,他们之间便多了一些话题。 “要是不想养就别养了,小孩子是一头热,很快就过去了。”吐出一口烟之后,沈小安 对老沈讲。 老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你不是不喜欢猫嘛。”事实上,豆包被留下来的那天开始,沈小安就一直想问老沈, 不过他不知道怎么跟他提。看得出来,老沈是为了讨好雅雅。 “还行,这小家伙陪陪我,有个伴儿,也不错。” “不怕狂犬病?” “对,疫苗是要给它打的。”老沈忽然尴尬起来,停了一下,又问,“你还记得你那只 大黄猫?” “记得啊,那只胖胖的大黄猫。”他拉长了躯体,话音里也在伸着懒腰。 “我听你妈说,让你把大黄猫丢出去那天,你抱着它坐在楼梯口足足哭了一个中午,下 午都没去补习。” “不会吧?”沈小安夸张地笑了几声,“要是雅雅知道,肯定会笑死的。” 沈小安站起来,把豆包装进旅行包里,带到宠物店去给它打疫苗。 走下拐角楼梯的第一级,坐下来,回头看。从这个角度看过去,能看到自己家的门口, 他以为,那个中午,门里边的人根本没有探头出来看到他,他哭得那么伤心,仿佛要被丢掉 - 10 - 的不是猫而是他自己。 (原载于《中国作家》文学版,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表面上是写沈家三代人与猫之间的故事,实际讲述的是家庭关系、祖孙亲情。 B. 小说用倒叙写对往事的回忆,“犹记得”“小时候”等词,使过去和现在自由切换。 C. 小说语言平实,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用尽吃奶的力气”“话音里也在伸着懒腰”。 D. 小说结尾写丢掉大黄猫后少年沈小安悲痛欲绝,照应了前文为何他如此怨恨老沈。 8. 小说中老沈对猫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回答。 9. 小说标题“给猫留门”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讨厌并阻止儿子养猫,并在深夜里把沈小安心爱的大黄猫从被窝里揪 出,后来又让沈小安把大黄猫丢出家门;②为孙女能常来看他并讨好孙女而养猫,并把猫当 成自己的伴儿,对儿子提出的“不想养就别养”的意见不置可否。 9. ①新颖别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概括故事情节。为阻止儿子养猫而没有“给猫留 门”,为了能和儿子、孙女一家团聚而坚持“给猫留门”。③突出主题。父母在关爱孩子时 要多关注他的内心世界,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成长中某一阶段的心灵寄托。④具有象征意义。 “给猫留门”实际上也是告诫每一个人要给爱和亲情留一个位置,让家庭关系更融洽。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 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 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 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 项,“小说用倒叙写对往事的回忆”中“倒叙”错误,应为“插叙”。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 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 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 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本文“犹记 得”“小时候”等词,用在了文章中间,属于插叙的内容,还有整篇文章内容来讲,是按照 故事的开端,发展来叙述的,都不符合倒叙的特点,所以为插叙。 故选 B。 【8 题详解】 - 11 -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小说人物情感变化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筛选内 容、筛选范围,然后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概括。不仅分析主人公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还要 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依据原文“从前那只大黄在某个深夜,被老沈从他的被窝里掀出来,还完全没有醒过来,来 不及叫唤一声,就被丢出了家门”可知,老沈曾讨厌并阻止儿子养猫; 依据原文父子的一段对话:“要是不想养就别养了,小孩子是一头热,很快就过去了。”吐 出一口烟之后,沈小安对老沈讲。老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不是不喜欢猫嘛。”事实上, 豆包被留下来的那天开始,沈小安就一直想问老沈,不过他不知道怎么跟他提。看得出来, 老沈是为了讨好雅雅。“还行,这小家伙陪陪我,有个伴儿,也不错。”可知,老沈喜欢猫, 为讨好孙女,并把猫当成自己的伴儿来养,对儿子所说的“不想养就别养”并没有流露出不 想养的态度,已经喜欢上猫。他经历了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变化过程。 究其原因,是因为孙女会为了看猫而经常来他家,他为了讨好孙女而留着猫,而且渐渐把猫 当成了自己的“伴儿”。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 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 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 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 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 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从读者感受来看,“给猫留门”本身就带给人一种遐想,让人感到这会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从而吸引读者阅读; 从情节结构上看,“给猫留门”是指老沈为了吸引孙女到自己家来,好与儿子、孙女团聚而 养猫,并不忘给猫留门让猫能顺利回家;这件事又勾起儿子对小时候的回忆,曾经老沈把他 养的大黄深夜丢了出去,没有给猫留门,以至于他永远地失去了大黄,也失去了与父亲的亲 情沟通; 从主旨上看,是否“给猫留门”,其实体现的是父母对孩子是否体谅、关爱,老沈对待小时 候儿子关于养猫的态度,以及儿子因为这件事而一直在怨恨父亲的故事,揭示了父母在关爱 孩子时要多关注他的内心世界,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成长中某一阶段的心灵寄托的主题; 从手法上看,标题使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表层写的是“给猫留门”,实则是要给孩子留下 - 12 - 一份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留下一个体贴关爱孩子内心的故事,象征着我们每一个人要给爱 和亲情留一个位置,让家庭关系更融洽,这也是当今社会所缺失的东西,所以,很具有现实 意义。 【点睛】“标题作用”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1.作为情节 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 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 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 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 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 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 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 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 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丕,世祖擢拜羽林..中郎,从驾临江,赐爵兴平子。显祖即位,累迁侍中,丞相乙浑谋 反,丕以奏闻,诏丕帅元贺、牛益得收浑,诛之,迁尚书令,改封东阳公。 高祖时,封东阳王,拜侍中、司徒公。时有诸疑事三百余条,敕丕制决,率皆平允。丕 子超生,车驾亲幸其第,特加赏赐。以执心不二,诏赐丕入八议,传示子孙,犯至百,听责 数恕之,寻迁太尉、录尚书事,丕声气高朗,博记国事,飨宴之际,恒居坐端,必抗音大言, 叙列既往成败。帝、后敬纳焉。 高祖、文明太后引见公卿于皇信堂,太后曰:“今京师旱俭,欲听饥贫之人出关逐食。 如欲给过所,恐稽延时日,不救灾窘;若任其外出,复虑奸良难辨,卿等可议其所宜。”丕 议诸曹下大夫以上人各二吏别掌给过所州亦然不过三日之给之便讫有何难也高祖从之,四日 而讫。丕请立东宫,诏曰:“年尚幼动小,有何急之?”丕曰:“臣年在西夕,思观盛礼, 于臣实急。”不许,后例降王爵,封平阳郡公。求致仕..,诏不许。 帝又将北巡,丕迁太博、录尚书事。频表.固让,诏断表启,就家拜授。及车驾发代,丕 留守,诏曰:“中原始构。须朕营视,在代之事,一委太傅。”赐上所乘车马,往来府省, 丕雅爱本风,不达新式,至于变俗迁洛,改官制服,禁绝旧言,皆所不愿。高知其如此,亦 - 13 - 不逼之,但诱示大理,令其不生同异。 高祖崩,丕自并州来赴,世宗引见之。以丕旧老,礼有加焉。寻敕留洛阳。后宴于华林 都亭,特令二子扶侍坐起。丕仕历六世,垂七十年,位极公铺,景明四年薨,年八十二。诏 赠左光禄大夫、冀州..刺史,谥曰平。 (节选自(魏书•元丕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丕议诸曹/下大夫以上/人各将二史/别掌给过所州/郡亦然/不过三日/给之便讫/有何难也 / B. 丕议/诸曹下大夫以上/人各将二吏/别掌给过所州/郡亦然/不过三日/给之便讫/有何难也 / C. 丕议诸曹/下大夫以上/人各将二吏/别掌给过所/州郡亦然/不过三日/给之便讫/有何难也 / D. 丕议/诸曹下大夫以上/人各将二吏/别掌给过所/州郡亦然/不过三日/给之便讫/有何难也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羽林,皇帝卫军的名称。谓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的意思,也可指仪仗队。 B. 致仕,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出官、乞骸骨等名称 来指辞职归家。 C. 表,古代臣下呈给皇帝的一种文书。较为著名的有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 文中作动词用。 D. 冀州,中国古代九州之一,其他八州分别为荆州、豫州、梁州、青州、徐州、扬州、雍州、 兖州。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丕备享皇恩,他曾担任羽林中郎,后又受到多次升迁,位居侍中,他的儿孙都享受犯过 失只要不超过一百次就不受重罚的优待, B. 元丕颇有能力。因捕杀谋反的丞相乙浑有功,升为尚书令,高祖时,在京师遭旱灾发放过 关凭证的问题上提出过建议并被采纳。 C. 元丕畅所欲言,他与皇帝饮宴之际,经常高谈阔论,叙述以往的成败。后因请求皇帝早立 太子之事未获批准,降低了王爵。 D. 元丕因循守旧。他喜爱本地风尚,不理解新条令,对于改变习俗、迁都、改革官职、制定 - 14 - 服饰、禁止旧语言等新政,他都不赞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诸疑事三百余条,敕丕制决,皆平允。 (2)中原始构,须朕营视,在代之事,一委太傅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当时有三百多条各种疑难的事,命元丕决断,大都处理得公平允当。 (2)中原开始建构,需要我督促料理,代京的事情,全部委托给太傅。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 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 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依据句子结构,“下”和“上”分别和它前边的官职名构成并列式短语,所以“诸曹”后不 应断开,排除 AC;“州郡”是一个合成词,不宜断开,排除 B。 译文:元丕建议:“各官曹下大夫以上,每人各带两名官员,分别掌管发给过关凭证,州郡 也如此,不超过三天,分发就结束了,有什么难的呢?”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 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 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 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B 项,“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出官、乞骸骨等名称来指辞职归家”错,“出官”指 离开京城到外地做官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 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 - 15 - 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 项,强拉因果,“后因请求皇帝早立太子之事未获批准,降低了王爵”错,依据文中第三段 “后例降王爵”可看出,是后来依例降低了王爵,并不是因请求皇帝早立太子之事未获批准。 故选 C。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赋分点: (1)诸,各个;敕,皇帝下令;制决,决断;平允,公平允当。 (2)始,开始;朕,皇帝自称;营视,督促料理;委,委托。 【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 不理解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 120 个文言实词,18 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 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译文: 元丕,世祖提拔他为羽林中郎。跟随皇帝到长江边,赐爵位为兴平子。显祖即位,屡经升 迁至侍中。丞相乙浑阴谋反叛,元丕上奏禀告。诏令元丕率领元贺、牛益得速捕乙浑,杀了 他。(元丕)升为尚书令,改封东阳公。 高祖时,(元丕)被封东阳王,被任命为侍中、司徒公。当时有三百多条各种疑难的事, 命元丕决断,大都处理得公平允当。元丕的儿子元超出生,皇帝亲自前往他的宅第,特地加 以赏赐。因持心不变,下诏赐元丕进入八议范围,传给子孙,犯过失到一百次,准许在斥责 后饶恕他们。不久(元丕)升为太尉、录尚书事。元丕声音高而爽朗,广记国家大事,饮宴 之际,常在座位中,一定高谈阔论,叙述以往的成败。皇帝、太后恭敬地接受。 高祖、文明太后在皇信堂接见公卿,太后说:“现在京城天旱歉收,想准许饥饿贫困的 人出关谋食。如要给予过关凭证,恐怕拖延时间,不能挽救灾难窘急;如果听凭外出,又担 心良莠难辨。你们可商议适宜的办法。”元丕建议:“各官曹下大夫以上,每人各带两名官 员,分别掌管发给过关凭证,州郡也如此,不超过三天,分发就结束了,有什么难的呢?” 高祖听从他的意见,四天完成。元丕请求立东宫太子,诏令说:“年纪还幼小,有什么着急 的呢?”元丕说:“臣下年纪如夕阳西下,想观看盛大的典礼,对臣下实为急迫。”高祖不 - 16 - 准许。后来依例降低王爵,封为平阳郡公。请求退休,诏令不准许。 皇帝又将向北巡视,元丕升任太傅、录尚书事。接连上奏疏执意推让,诏令断绝奏疏陈 述,到家中任命。等到皇帝从代京出发,元丕留守,诏令说:“中原开始建构,需要我督促 料理,代京的事情,全部委托给太傅。”赐予皇帝所乘坐的车马,来往于府省中。元丕很喜 爱本地风尚,不理解新条令,至于改变习俗迁都洛阳,改革官职制定服饰,禁止旧语言,他 都不赞同。高祖知道他这样,也不逼迫他,只是用大道理诱导他,让他不生出是非。 高祖逝世,元丕从并州来奔丧,世宗接见他。因元丕是旧臣元老,礼遇隆重。不久下令 留在洛阳。后来在华林都亭饮宴,特地命他两个儿子扶持他的坐立。元丕任官经历六代,将 近七十年,位高至宰辅。景明四年逝世,时年八十二岁。下诏追赠为左光禄大夫、冀州刺史, 谥号为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水龙吟•从商帅国器①猎于南阳同仲泽鼎玉赋此 [金]元好问 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②。金铃锦领,平原千骑,星流电转,路断飞潜,雾随腾 沸,长围高卷。看川空谷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 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军中高宴。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声自远。盖世韩彭③,可能 只办,寻常鹰犬。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④。 [注]①商帅国器,完颜斜烈,名鼎,字国器。曾任元帅,镇商州,故称商帅。赤羽,旗帜。 千夫膳;千夫之膳食。两者合起来是指军队人数众多,阵容盛壮。韩彭,指韩信和彭越。两 人都是西汉初著名武将。④天山箭:唐薛仁贵曹率军战胜九姓突厥于天山,军中有“将军三 箭定天山“之称。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首句用了李广射虎的典故,衬托出商帅国器这位狩猎主人的威猛。 B. 词的上阕句式短促,渲染了围猎场面的气势雄大,吻合了射猎的情势。 C. 下阕开头扣住“残月”和“鼓角”意象,勾勒出寂寥空旷的古城夜景,动静结合。 D. 本词空间转换自然,下阕从野外之事自然转入室内之事,并对此加以着力叙写。 15. 商帅国器这个人物很有风采,下阕是如何体现的?请具体分析。 【答案】14. D 15. ①烘托。通过叙写“军中高宴”一事,既归结了白日围猎满载而归的 喜悦之情,也同时侧面烘托了商帅的豪气。②对比。将韩信、彭越这两个历史上建立功勋的 - 17 - 将领看作“寻常鹰犬”,从而与商帅对比,突出商帅的不同寻常,富有主见。③用典。用薛 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体现商帅才略志向,展现将帅本色。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 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 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D 项,“并对此加以着力叙写”错,词的下阕只略写了“军中高宴”一事,后面都是议论。因 此,没有着力叙写军营室内之事。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诗歌中刻画人物形象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的手法, 然后根据诗句具体分析,最后明确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本题要求结合下阕分析商帅国器这个人物的风采,词的下片切换到围猎回归军营的场景。“城 月迢迢鼓角,夜如何?”这两句勾勒出寂寥空旷的夜景:古城上空,悬着一钩残月,鼓角声 隐隐从远方传来,清静中富有动感。而“军中高宴”一句,归结了白日围猎满载而归的喜悦 之情,从侧面烘托了将帅的豪气。“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声自远。”这里,作者的笔彻 底从围猎荡开去了,他用“草木皆兵”之典,把中原大地上的敌军比作“狐兔”,形象描绘 了商帅逼人的军威,而这些敌军,听到商帅兵马的声音以前,便已颓然远遁。如此煊赫的军 威,用对面状况来表现,更显得气势宏大。“盖世韩彭,可能只办,寻常鹰犬。”使用了对 比的表现手法,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曾在击败项羽的过程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彭越也 曾参与致项羽于死地的垓下决战。这两员战将的战功,千古之下,未敢轻视。而作者则说他 们两人,不过只做到平常的鹰犬罢了。言外之意是,商帅决非此种人物。因此,由上文逼出 最后两句:“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 用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唐代 大将薛仁贵战胜九姓突厥于天山,此指商帅的才略志向,当效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一举 扫清边患,这才是将帅本色。 【点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要求,其次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 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应先指出其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 其表达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 18 -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两句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 头发。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 __”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 帝刘义隆一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的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的结局。 【答案】 (1). 多情应笑我 (2). 早生华发 (3). 积上成山 (4). 风雨兴焉 (5). 封狼居胥 (6).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采用的仍然是情景式默写题型。从历年高考题 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 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所考的名句,有一定的迷惑性,因此 提倡考生备考中首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然后要立足于“写”,避免会背不会写的情况。 本题默写时需要注意一下字的书写:华、居胥、仓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 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 瓷器上,具有_______的艺术魅力。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 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画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 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官窑①(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 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 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它那______的娴熟画艺, 令许多艺术大师_______。 明代彭城磁州窑仍保持着相当大的产量,朝廷在彭城设置了官窑。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 心,也随之而成为北方瓷都。 清朝初期,彭城磁州窑又进入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窑场增多,窑型改大,品种增多, - 19 - 产量增大,日用瓷_________民间市场。②《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 舟车络绎,售于他郡”③。民间有④“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清末由于“洋瓷”的大 批调入,致使磁州窑生产下降,减少了品种,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落。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引人入胜 一气呵成 拍案叫绝 覆盖 B. 扣人心弦 一气呵成 拍案而起 涵盖 C. 引人入胜 一蹴而就 拍案而起 覆盖 D. 扣人心弦 一蹴而就 拍案叫绝 涵盖 18. 文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洋瓷”的大批调入,清末磁州窑生产下降,品种减少,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落。 B. 由于“洋瓷”的大批调入,致使清末磁州窑生产下降,品种减少,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 落。 C. “洋瓷”的大批调入,致使清末磁州窑生产下降,减少了品种,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落。 D. “洋瓷”的大批调入,清末磁州窑生产下降,减少了品种,传统的艺术风格渐趋没落。 【答案】17. A 18. C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 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 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组,引人人胜:吸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扣人心 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感染力强,牵动人心。语境指磁州窑具有独特的魅力,使用对象是我 “物”,不能用“扣人心弦”,故应用“引人人胜”。 第二组,一气呵成:形容文章流畅紧凑,首尾连贯。也指做事安排紧凑,不间断。一蹴而就: 形容事情很容易做,一下子就完成。语境,使用对象是磁州窑的匠师们创造的具有水墨画风 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故应用“一气呵成”。 第三组,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拍案而起:形容愤怒至极。根据语境,指的是磁州窑的 - 20 - 匠师们创造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令许多艺术大师称赞,故应用“拍案叫绝”。 第四组,覆盖:遮盖。涵盖:包括,包容。语境指日用瓷在市场上的占比很高,应用“覆盖”。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 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 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C 项,第③句,标点使用错误。《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 售于他郡”。这是完整引用,句号应在引号的里面。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 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 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 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 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 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A 项,正确。 B 项,错误。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删除“致使”; C 项,语序不当,“减少了品种”应为“品种减少”; D 项,语序不当,“减少了品种”应为“品种减少”;中途易辙,“‘洋瓷’的大批调入,清 末磁州窑生产下降”改为“由于‘洋瓷’的大批调入,清末磁州窑生产下降”。 故选 A。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 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 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 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 21 -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①______;面对同样的一朵 玫瑰,悲观者会②_______,而乐观者会赞叹刺上有花。可见,一个人的人生是苦是乐, ③_______。哲学家爱默生也说:“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者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 点。” 【答案】 (1). 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 (2). 哀叹花下有刺 (3). 并不是由外在 环境决定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 文段的主旨,因为文段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围绕主旨表达展开的。重点则是瞻前顾后,前勾后 连,灵活推断。如文段中的第①处空缺,上文有“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 一半是空的”的引领,紧接着又有“而乐观者”怎样的表述,可见所填的内容应与“悲观者 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是相对的,且表述的对象是“杯子一半是空的”,故此处可填写 “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第②处空缺,上文有“面对同样的一朵玫瑰,悲观者会”怎 样的表述,下文又有“而乐观者会赞叹刺上有花”的表述,可见所填的内容应与“乐观者会 赞叹刺上有花”是相对的,且表述的对象是“刺上有花”,故此处可填写“哀叹花下有刺”; 第③处空缺,“可见”一词,表示总结性的词语,且是根据上文“面对同样的半杯水”“面 对同样的一朵玫瑰”悲观者和乐观者的不同态度进行总结,再结合下文哲学家爱默生的话 “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者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点”分析,故此处可填写“并不 是由外在环境决定的。 21. 根据下面文字提供的信息,给“超级月亮”下定义,不超过 50 个字。 说到“超级月亮”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由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轨道呈非 标准椭圆状,月亮一年内绕地球转 12 圈多,每一圈月亮都会经过近地点,最近的时候离地球 约 35.6 万公里,如果月亮经过近地点时恰好赶在满月时,满月会显得格外大,我们称之为“超 级月亮”。 【答案】“超级月亮”是指月球绕地球转动经过近地点时恰好是满月,从而使月亮显得格外 大的一种自然现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中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 - 22 - 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 是×××的(区别于其 他的本质性的语句、词语)×××(属概念)”。组织答案的时候,只要按照下定义的基本 要求,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进一步分析、筛选、整合即可。 从题干要求来看,种概念是“超级月亮”;属概念是“一种自然现象”;而能体现“超级月 亮”的本质属性的句子是“月球绕地球转动都会经过近地点”“月亮经过近地点时恰好赶在 满月时,满月会显得格外大”,概括出了这些信息之后,按照下定义的方法进行组合即可。 【点睛】定义是否准确严密,我们通常用“四条规则”来检验: 1.定义必须相称 所下的定义的外延必须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相等,不可“过宽”,也不能“过窄”。 2.定义不能循环 定义不能循环,就是说定义概念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概念,也就是说下定义不能同 语重复,否则就达不到通过下定义明确概念的目的。 3.定义不能否定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因为否定形式只能说明有关概念不具有什么属性,而不能直接说 明它具有什么属性。 4.定义不能比喻 定义应该提示概念的内涵,用比喻达不到这个目的。如:“书籍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钥匙”是喻体,而不是临近的属概念,所以不能被视为严格意义上的定义。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理性追星 - 23 - 漫画中谈到的是青少年如何追星、追什么星的问题。“追星族”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并 不陌生,现在的明星越来越多了,追星也随之愈演愈烈。追星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 利?这个姑且不说,但作为学生,我认为追星应该有目的的追,不能盲目地追。 大部分人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而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偶像,大都是因为他们长的帅、漂 亮或喜欢听他们的歌,看他们演的戏。有的人说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偶像,并搜集了许多关于 偶像的资料。他们所谓的了解就是知道明星的爱好,喜欢的颜色,喜欢吃什么等等。他们以 为了解了这些就称得上是一个超级 funs 了。而知道这些对自己有什么用呢?这样做无非是在 浪费时间做无聊的事。有些人更为可笑,为了自己的偶像居然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记得在 一张报纸上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个女孩因为没买到自己偶像的演唱会门票而起了自 杀的的念头。这样做值得吗?要我说,这样的人就太无知了,为了一个和自己不相干的人, 居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也太傻了。 而另一部分人追星却是有目的的。我赞同像他们那样的追星族。他们所喜欢的明星不只 是因为美和帅,也不只是因为他们会唱歌,会表演,更重要的是,他们所追求的是明星的气 质以及他们成功的经历。他们不会经常无聊地去搜集明星的资料,更不会因为某一个明星而 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崇拜的明星是他人生道路上一个榜样,追星是为了 帮助自己进步。 许多明星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他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 风顺的,许多明星的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郑智化,他虽然是残疾人,但他身残志不残, 毅然选择了自己所喜爱的事业——演艺。他靠坚强的意志,唱出了许多好听的歌,大家都熟 悉的《水手》就足以证明。……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不值得我们崇拜吗?王杰也是一个有名的歌手,他的成名不是靠 运气,而是凭自己的实力取得的,他所走的人生道路是艰辛的。曾被生活所压迫的他,从未 向命运低过头,他当过推销员,出租车司机,不管生活多么苦,他总是以微笑来面对,最终 走向了成功。难道这样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像这样的明星不胜枚举,这 样的明星值得我们崇拜,值得我们敬仰。 不管你是多么的抱怨命运的不公,还是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你都没有理由说放弃,只要 你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且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只要你不说放弃,那么你一定会成功。 愿真正的追星族越来越多,让追星不仅仅成为一种时髦,更多的是成为学习上和生活上 的动力。 【解析】 - 24 - 【详解】本题考查了写作文的能力。本题是漫画作文。漫画是一种讽刺性、批判性或幽默性 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判或表扬某些人 和事。因为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漫画为了表达 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文字。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 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 钥匙。 审题:这是一道漫画作文题目,我们要留意漫画上的命题人所给予的命题提示语:“××× 要结婚了”“晒婚戒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以及下边的提示语“果然关心下明星就有 大新闻了”。再看命题涉及的主要人物是青少年和偶像粉丝,可知本则命题材料是谈青少年 如何追星、追什么星的问题。结合热点事件,我们应该关注疫情期间那些奔赴前线的抗疫斗 士,例如钟南山、李兰娟、刘智明等等;我们应该关注那些为祖国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例如 袁隆平、邓稼先、钱学森、黄旭华等等;我们应该关注那些新时代精准扶贫的道德先锋,例 如秦玥飞、黄文秀等等。 立意: ①英雄才是最该追的偶像与明星 ②关注时代先锋,远离娱乐八卦 ③关注正能量的那颗星 ④与正能量的偶像同行 ⑤何以追星,唯有英雄 ⑥理智追星,给人生树立标杆 素材: 1.兰州女孩自从迷上刘德华后,便当起了“全职追星族”。13 年间,女孩为了见刘德华一面, 与父母三次到港,六次进京,家财耗尽,债台高垒。自港返乡路上,其父跳海自尽,可她却 依旧坚持要见刘德华,并声称“这是父亲的遗愿!”这种丧失理智做法,让人不寒而栗。不 但不会得到明星的赞赏,更践踏了尊严,蔑视了生命。 2.曾在书中见到奥黛丽·赫本的一句名言:“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追逐潮流,只有专心工作 的人才值得尊敬。”我们的追求,何尝不应是把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自身修养的最大完美 以及自身灵魂的最大升华? 3.或许我很平凡,或许我很简单,或许你会笑话我没有流行元素,跟不上时代潮流。可是, 当你在安妮宝贝的颓废中麻木神经时,我却为张爱玲的一句“生活是一袭华丽的袍子,爬满 - 25 - 了蚤子”而潸然泪下;当你在艾薇尔发泄似的狂吼中摇滚青春时,我却在巴赫欢快的小步舞 曲中品味巴洛克的香茗,呼吸着十八世纪透进我生命的阳光;当你在追求那一毫无意义的签 名、并不真诚的合影时,我正在人类群星闪耀的历史长河中漫溯,去思想的芳草地采撷心灵 的邂逅——因为我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修行方式。 4.那些“明星”和我们一样,也是人,不是神。有些人疯狂到为了得到他们的东西,不惜一 切代价。记得电视上报道过,有四个女生太喜欢自己的偶像,但却怕对他不够忠诚、热心, 并决定要将那偶像永远留在她们“心中”,便活生生地吞掉了那偶像的照片。那样有什么用? 这样就在“心中”了吗?到头来还不是一个个的被推进手术室!那照片有用吗?这样疯狂地 崇拜有意义吗?有的甚至为了偶像而要轻生自己。这种做法实在太恐怖了,扰乱了社会秩序, 增加了家人的负担。这样子追星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 层次结构: 文章题目即是论点,要“理性追星”;开篇从漫画入手,直接点题,提出追星应该有目的的 追,不能盲目地追的观点;接下来分两个层次进行阐述,第一层次是盲目追星,作者进行否 定;第二层次是理性追星,作者给予肯定;并通过例证法,证明应该学习明星不向困难低头 的精神,学习他们美好的品质;最后呼吁更多的明星是成为我们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动力。文 章条理清晰,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点睛】漫画作文审题时,要看画面,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 作用,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察画面。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