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6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6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

第6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阻碍。‎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身政治权利。‎ ‎2.过程 ‎(1)爆发:1640年开始,胜利后议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2)复辟: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倒行逆施,尽失人心。‎ ‎(3)结束:1688年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史称“光荣革命”。‎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1.颁布《权利法案》‎ ‎(1)内容 ‎①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 ‎②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误区警示 《权利法案》≠英王“统而不治”‎ 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形成过程 ‎①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召开秘密会议,称为内阁会议。‎ ‎②1721年,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开始形成。‎ ‎(2)权力职责 ‎①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②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3)主要影响: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3.1832年议会改革 ‎(1)原因: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 ‎(2)意义 ‎①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②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政党政治 为获取议会多数席位,政党间激烈竞争,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形成。‎ ‎5.意义 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也为后世提供了一种新的政体模式。‎ 轻巧识记 英国代议制的形成和完善 ‎1.普选制 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行公民普遍参加国家代表机关选举的制度,就是普选制。在选举中,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或由选民选出代表、选举人或代表团,尔后由他们去投票选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广大选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在历史意义上,针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欧洲民主选举来看,普选制指公民不论性别、种族、出生背景、教育年限等差别的条件而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文官制度 ‎19世纪英国进行文官任用制度改革。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反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对官吏的任免制度进行改革。1870年6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从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使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文官制度的改革,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保证了一定的效率;文官不随内阁更迭而更换,有利于政策的连续性和政局的稳定,也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一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演变 ‎1.正确认识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 ‎(1)“光荣革命”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光荣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向其他阶级妥协的结果”,但这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清除封建势力决定的,这个结果是符合英国国情的。‎ ‎2.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①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内阁制,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②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③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光荣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制。‎ ‎(2)趋势 ‎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②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要求:分析下面的材料,论证“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呈现出鲜明的灵活性”这一结论。‎ 史料 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 ‎1.“光荣革命”是“反革命”吗?‎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发现问题 在材料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妥协也是一种政治智慧,是推动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确立的因素。‎ 命题角度 多角度认识“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与国王之间为限制王权持续妥协的表现;妥协在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确立过程中的作用。“光荣革命”为后世留下的独特遗产。‎ ‎2.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政坛危机 ‎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恼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 ‎——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出在英国代议制形成的过程中,国王和议会之间的权力斗争仍然存在。‎ 命题角度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的曲折历程;18世纪60年代英国政坛危机的原因及其政治根源。‎ 考点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英国代议制的特点 ‎(1)国王为礼仪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2.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1)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2)组阁: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 ‎(3)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 ‎(4)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要求:根据下列材料,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 材料 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1603~1688年),依托于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1689~1714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趋势:从私密的御用咨询、决策机构演变为公开的、合法的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 ‎(2016·课标全国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审题步骤 (1)审材料:材料节选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内容展现了卢梭关于社会契约精神的若干设想。是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审设问:试题要求:①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议题;②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③论述要求:必须有相关的史实作为依据,不能只是空谈理论。‎ 答题思路 (1)提炼观点:材料中关于制度的设想表现在:主权在民;主权不可转让或代表;‎ 直接民主;主权不可分割等。在实践举例时必须依据这些构想的全部或部分观点进行阐述。‎ ‎(2)调动史实:要选取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具体从英、美、法、德、俄、日等国代议制的实践中去选取。‎ ‎(3)合理论证:逻辑要合乎答题规范的要求。‎ 参考答案 示例一:美国的三权分立 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他们都要对人民负责。体现了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 示例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国王世袭,但他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充任;英国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所以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体现了卢梭的“主权在民”的思想。‎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6‎ 全国Ⅰ,33‎ ‎2015‎ 全国Ⅰ,33‎ ‎2013‎ 全国Ⅰ,27‎ ‎1.命题点:君主立宪制发展历程 ‎(2016·课标全国Ⅰ,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答案 B 解析 题干信息“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体现了当时英王仍然拥有行政权力,说明君主立宪制还没有完善,故选B。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排除A;内阁制度1721年后逐步形成,排除C;《权利法案》并没有限制英王的行政权,排除D。‎ ‎2.命题点: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2015·课标全国Ⅰ,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 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时间“18世纪中叶”,题干信息“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真正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国王只是名义上仍保留权力,故选D项。A、B两项说法不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的史实,排除;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并未控制内阁,故C项错误。‎ ‎3.命题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妥协的智慧 ‎(2013·课标全国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答案 D 解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国王詹姆士二世矛盾激化,为此,英国议会发动政变,驱逐了詹姆士二世,迎立信仰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史称“不流血的革命”或“光荣革命”,尤其要注意,议会在迎立威廉的同时,还拥立被驱赶的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王,议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这场政变,即“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选D项。A、B、C三项不能体现议会的真实目的。‎ ‎1.命题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对传统的尊重 ‎(2018·池州一模,32)19世纪英国法律明确规定:英王可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英王还拥有高级官员,有权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英国法律作出如此规定的原因是(  )‎ A.延续专制传统 B.国王崇尚法律 C.尊重历史传统 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C 解析 《大宪章》以来英国就有限制王权的传统,而不是专制传统,故A项错误;英国法律作出如此规定与国王是否崇尚法律无关,故B项错误;传统上英王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所以法律名义上赋予英王这些权力,故C项正确;英国法律作出如此规定与中央集权无关,故D项错误。‎ ‎2.命题点:君主立宪制之下国王权力的变化 ‎(2018·泉州高考适应性练习一,33)17世纪末,当发动“光荣革命”的辉格党、托利党的领袖们制定《权利法案》的时候,国王拥有行政权和联盟权,但到了19世纪中期,国王终于沦为很少过问政府事务的偶像。这一变化是由于(  )‎ A.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发展 B.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英国 C.人民革命力量的不断推动 D.工业革命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答案 A 解析 17世纪末,国王拥有行政权和联盟权,1721年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以及政党政治得到发展,国王的权力受到进一步的限制,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国王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正确。‎ ‎3.命题点:英国民主政治渐进性发展的进程 ‎(2017·桂林、百色、梧州、崇左、北海二模,33)学者阿尔蒙德指出:“政治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政治参与问题,即各种社会集团施加压力,要求参加政治体系的政策制定问题。”为此,近代英国(  )‎ A.确立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B.逐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度 C.开启1832年议会改革进程 D.进一步扩大内阁行政职能 答案 C 解析 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始于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故A项错误;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削弱王权和代议制完善的表现,而非某个社会团体的利益,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要求获得参政权利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故C项正确;扩大内阁行政职能是完善代议制的举措,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山西二模,34)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吏治澄清法》规定,‎ 凡接受皇家薪资及年金的官吏,除各部部长和委员外,均不得为议会的下议员。这说明英国(  )‎ A.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B.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C.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 D.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凡接受皇家薪资及年金的官吏……均不得为议会的下议员”,体现了排除国王对议会干扰的一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权利法案》颁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国王是否有实权,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议会与国王的权力,但1689年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王权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D项错误。‎ ‎2.(2017·石家庄三模,33)尽管40年代的革命风暴给予王权以沉重打击,但50年代共和制试验失败,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及政局的长期动荡不安,使国内有产阶级普遍认为,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重建“有效统治”。由此可见当时英国(  )‎ A.议会主权原则已确立起来 B.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C.存在尊崇王室的民族心理 D.议会与国王矛盾尖锐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未体现出议会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故A项错误;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王权神圣已经被打破,故B项错误;材料“要确保社会稳定和财产安全,必须赋予国王以强大的权力”,王室地位仍然重要,可见当时英国存在尊崇王室的民族心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议会与国王的矛盾,故D项错误。‎ ‎3.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更强。这是因为(  )‎ A.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 B.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 C.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 D.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 答案 D 解析 题目强调的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也就是主要看1688年“光荣革命”‎ 对英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和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都是从革命的方式说的,故A项和B项错误;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战胜封建贵族,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至议会,1688年“光荣革命”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故D项正确。‎ ‎4.下图反映的英国国王与议会的权力关系出现在(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 B.英国光荣革命以前 C.《权利法案》颁布以后 D.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 答案 C 解析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国王和议会的关系,国王的权力受到了议会的制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国王权力大于议会,故A项错误;英国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在这之前国王权力大于议会,故B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力受到了议会的制约,故C项正确;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 ‎5.(2017·惠州三模,33)1761年至1770年间英国先后换了6届首相,有3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压力而辞职,1名被国王直接罢免。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国王权力不受限制 B.议会权力遭到削弱 C.内阁首相没有实权 D.君主立宪有待完善 答案 D 解析 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国王的权力就受到了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说首相与国王的关系,未反映出议会权力遭到削弱,故B项错误;据所学可知英国内阁首相有实权,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王有相当大的权力,说明英国代议制民主有待完善,故D项正确。‎ ‎6.(2018·江西五市八校高三联考,34)1782年,英国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下面评论正确的是(  )‎ A.此时国王行政权力仍然很大 B.小皮特破坏了民主化的进程 C.行政权扩张打破了议会制约 D.是责任内阁制下的正当行为 答案 D 解析 责任内阁形成后,国王就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错误;小皮特的做法符合责任内阁制的运行规则,故B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至上,故C项错误;责任内阁制下,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集体辞职,或者报请国王批准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故D项正确。‎ ‎7.(2017·韶关一模,33)英国政府计划在明年3月底正式启动脱欧谈判,但英国高等法院裁定,政府无权动用行政权来启动里斯本条约50条,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启动脱欧程序。这充分反映了(  )‎ A.分权制衡理念 B.君主立宪原则 C.议会主权思想 D.社会契约观念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呈现的是英国政府的计划和英国高等法院裁定、议会授权才可启动脱欧程序体现的是权力之间的分配与制衡,故A项正确;君主立宪制的原则,君主作为国家元首世袭产生,终身任职,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与材料中政府、法院和议会之间的关系并不相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启动脱欧程序”得出英国议会主权,但这不能全面地反映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社会契约论是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8.(2018·合肥高三检测,33)依照英国政治学家的权威性表述,英王有被咨询权、鼓励权和警告权。当政治斗争发展到引起政府危机时,英王能够充当仲裁人,起到恢复民主程序、稳定政局的作用,这意味着英国君主(  )‎ A.议会与首相之间起协调作用 B.“统而不治”局面已被打破 C.成为推动民主发展的关键人物 D.对维系政局稳定有一定作用 答案 D 解析 英国议会掌握立法权,首相掌握行政权,君主统而不治,无法协调议会和首相,议会和首相相互制约,故A项错误;英国君主统而不治局面被打破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英国君主成为推动民主发展的关键人物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英王能够充当仲裁人,起到恢复民主程序、稳定政局的作用”表明英国君主对维系政局稳定有一定的作用,故D项正确。‎ ‎9.(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一,33)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时期,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员。英国议会出台这一决议的目的是(  )‎ A.置内阁于议会控制之下 B.结束国王专制权力 C.确保《权利法案》的实施 D.防止首相滥用职权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妮女王在位时期,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以及任命大臣的权力。因此,议会通过决议规定大臣必须是下议院议员,目的是确保其行使权力时受制于议会,故A项正确;光荣革命后,国王丧失了立法权和财政权等,不再享有专制权力,故B项错误;《权利法案》的实施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1721年,责任制内阁形成,沃波尔成为第一任首相,故D项错误。‎ ‎10.(2017·北京西城一模,20)1831年英国辉格党领袖格雷出任首相后,提出了议会选举改革方案,但遭到下院否决。格雷获国王批准解散下院,并在新一轮大选中获胜。第二年议会通过改革方案,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这表明此时英国(  )‎ A.工业革命刚开始,贵族仍然拥有较强实力 B.工业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方式扩大政治权利 C.首相名义上对议会负责,实际对国王负责 D.议会、内阁和国王形成“三权分立”构架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831年,而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议会选举改革方案”可知工业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方式扩大政治权利,故B项正确;英国的首相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11.(2017·济宁高三期末,25)“在1780年和1850年之间,令人惊奇的发展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下列各项符合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变化的是(  )‎ A.代议制民主开始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扩大了统治权 C.工人已经获得普选权 D.重工业占据了经济主导地位 答案 B 解析 1689年《权利法案》标志着代议制民主开始确立,故A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掌握政权,故B项正确;1867年工人获得普选权,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占据经济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12.(2018·云南昆明一中高考仿真模拟,33)历史学家汤普森对18世纪英国遍行的民众抢粮潮解释道:在“绅士统治,民众服从”的共识下,一旦饥荒使粮价上涨到民众无法接受的程度,民众就自发组织抢粮运动,强制粮商平售粮食;为官的绅士们觉得有义务采取抑制粮价措施来平抑运动,使民众恢复到服从的轨道上来;因此民众的行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抢”。这反映了(  )‎ A.契约精神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 C.圈地运动激化英国社会矛盾 D.工业革命改变英国社会状况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民众抢粮潮”最终使“民众恢复到服从的轨道上来”,所以“‘绅士统治,民众服从’的共识下”表明了契约精神,故A项正确;革命的不彻底,与材料中“‘绅士统治,民众服从’的共识下”不符,故B项错误;圈地运动与材料中“民众抢粮潮”“饥荒使粮价上涨”不符,故C项错误;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与材料中“18世纪英国遍行的民众抢粮潮”不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8·成都高三模拟,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35年一位英国人撰文评价东印度公司采用公开考试竞争原则选拔文职人员时说:“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印度的充分发展,预示着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1836年英国观察家默德赫斯特在著述中说:“假如我们的文职官员和副职官员在得到委任之前,能够采取某种三级考试的选拔,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常出错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颁布了两道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逐步建立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化培训、知识更新等颇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并被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据马桦《英国文官考试研究》等 材料二 孙中山借鉴西方近代文官考试经验,吸取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合理内核,创立了“五权分立”、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个月内即制定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期,相继颁布《文官任职令》《文官保障法草案》和《文官惩戒条例》,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制度。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1933年3月,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坚决阻挠公务员法的制定和推行。总的来看,公务员制度在抗战之前推行效果相对较好,而到了抗战时期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则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是连形式都没有。‎ ‎——据杨学为《中国考试制度通史》、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探索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近代文官制度实践效果不同的原因。‎ 答案 (1)特点:借鉴与传承相结合;立法推进;逐步建立;与时代结合,不断创新。‎ ‎(2)英国: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文化传统;公民文化政治素养较高;工业化的推进;代议制的建立与发展(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完善);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较强;国内政局长期稳定。‎ 中国:专制集权的政治文化传统;公民文化政治素养相对较低;工业化水平较低。国民政府一党专政。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的矛盾;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相对较弱;国内政局长期动荡(或长期内外战争的干扰)。‎ 解析 (1)从制度探索的借鉴、过程、方式手段等角度归纳。(2)结合所学可从两国的文化传统、公民素质高低、工业化程度、政治民主化发展程度、社会稳定与否等因素,从英国、南京国民政府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14.(2018·南平一模,41)下表是与研究政治现代化相关的材料。‎ 作者 作品 内容 亨廷顿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政治现代化最关键的方面大致归纳为:第一,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举国公认的全国性立法机构手里。第二,划分新的政治职能并建立专业化的机构来执行这些职能。第三,增加社会上所有的集团参政的程度。‎ 张华青 ‎《论政治现代化与公民文化》‎ 政治系统的运作和政治活动的展开,其根基在于民众的政治认知、情感及价值观念所交织而成的一种信念体系。‎ 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体现政治现代化特征的三个关键词,任选其中一个关键词并用历史事实加以论证。(要求:关键词归纳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 关键词:政治制度的法制化;政治结构的专业化;政治表现的集团化(政党政治);政治运作的大众化。‎ 示例1:政治制度的法制化 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此后,又通过《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案,确保了政治运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示例2:政治结构的专业化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联邦体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享有最高的行政权,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 示例3:政治表现的集团化(政党政治)‎ 美国逐步形成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美国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及司法制度与两党制密切相关,两党主宰美国政治,反映美国政治制度的结构。‎ 示例4:政治运作的大众化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权力中心。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此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公民获得普选权,民主范围不断扩大。‎ 解析 根据材料“第一,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举国公认的全国性立法机构手里”‎ 得出关键词是政治制度的法制化,根据材料“划分新的政治职能并建立专业化的机构来执行这些职能”得出政治结构的专业化,根据材料“增加社会上所有的集团参政的程度”得出政治表现的集团化,根据材料“政治系统的运作和政治活动的展开,其根基在于民众的政治认知、情感及价值观念所交织而成的一种信念体系”得出政治运作的大众化;以政治制度的法制化为例进行论证,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案确保政治运行的法制化,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保政治运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其他的关键词采取类似的方式进行论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