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讲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10讲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1.在英国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 2.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掌握实权,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创新的开始。 3.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美国联邦制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两党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 17 - 4.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确立了两大制度,即联邦制和共和制,是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前者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而后者则以三权分立为指导思想,划分各权力主体的职权及相互制约关系。 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又相互制约。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6.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浓厚的封建专制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光荣革命”后,议会颁布《权利法案》,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这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考查频率较高。内容主要涉及国王权力的变化、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以及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英国的宪政传统、议会改革以及蕴含的政治智慧需重点关注。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考查频率较少,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涉及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松散的邦联体制)、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以及宪法的局限性(黑人按五分之三计算人口)。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美国宪法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实现政府权力制衡等方面需重点关注。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德两国确立了不同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考查的频率较少,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考查内容主要涉及法国代议制的确立(如1793年宪法、1958年法国政治体制的变化),而有关德国代议制确立,全国卷近五年未直接涉及考点。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法国代议制确立的曲折历程(即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和德国代议制对国家统一和经济腾飞的影响需重点关注。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一)“光荣革命” 1.原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发展资本主义。 2.历程 (1)内战阶段:1640~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进行了两次内战。 (2)独裁阶段: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后,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 (3)复辟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4)“光荣革命”:1688年,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为英国国王。 3.意义: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 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2.内容 - 17 - (1)《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2)《王位继承法》: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权力掌握在议会手里。 3.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历程 (1)“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 (2)“光荣革命”后,内阁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3)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4)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2.内容 (1)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2)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3.影响:英国成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国家。 (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1.背景 (1)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2)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以及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进行的积极斗争。 2.内容 (1)降低城市与农村居民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 (2)取消“衰败选区”,减少小选区的选举名额,并将空出的席位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市。 3.影响 (1)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2)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二、美国1787年宪法 (一)1787年宪法的制定 1.背景:“邦联”政治体制使美国面临窘境。 2.制定:1787年9月,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3.内容 (1)联邦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4.评价 (1)地位:美国联邦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2)积极: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局限: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二)从“邦联”到“联邦” 1.依据:1788年,联邦宪法正式生效。 2.措施 - 17 - (1)中央:集中财政、外交和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 (2)地方:各州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 3.作用 (1)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2)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3)使美国有可能维持足够的权威和军队来维护国内的统治秩序,应对外来的威胁,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 (4)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三)两党制的演变 1.历程 (1)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2)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3)1860年以后,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持续至今。 2.评价 (1)两党控制了国会,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2)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两党虽然有很大差异,但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一票共和” 1.内容 (1)总统 ①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 ②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③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2)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3)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4)其他:此后规定了法国国歌、国庆日以及“政府的共和国形式”等。 2.意义 (1)在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2)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为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脆弱的德国民主 1.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1)过程:俾斯麦的三次王朝战争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标志:1871年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皇帝。 2.《德意志帝国宪法》 (1)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 ①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和颁行法律等权限。 - 17 - ②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2)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①皇帝: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主宰议会等大权。 ②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③议会: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权力较小,由普选产生。 3.评价 (1)性质: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 (2)局限: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是一种不完善的代议制。 (3)进步性: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使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宗教因素不容忽视。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宗教专制,要求“纯洁”国教会的“清教徒”受到的迫害更加严重。 《权利法案》最重要的作用是限制了王权,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正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新型国家。 多元一体的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的混合体。 责任制内阁有两层含义,一是集体负责,即在大政方针问题上,内阁对外是一个整体,阁员与首相共进退;二是内阁对议会负责,其主要表现就是,一旦内阁失去议会的多数支持,就应集体辞职。 英国国王至尊 英国国王虽然“统而不治”,但作为国家元首,国家象征性的地位更为突出,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1832年的议会改革扩大了选民范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但工人阶级仍被排斥于选举权之外。 - 17 - 联邦制和邦联制 二者是复合制国家结构的两种形式。其主要区别在于:联邦形成新的国家,组成单位不具有独立主权国家的要素;邦联不形成新的国家,组成单位是具有完整独立主权的国家。 1.联邦与各州分享政治权力。联邦政府只能行使宪法“列举的权力”以及从中引申出来的权力;各州政府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 2.三权分立的理论来源于洛克、孟德斯鸠的启蒙思想,是启蒙思想制度构想的实践,体现了宪政的最终目标。 3.“驴象之争”“驴象本一家”,这是对美国两党制最形象的比喻。 工业革命下的三股进步潮流 (1)自由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运动。 (2)民族主义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 (3)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法国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具有长期性、反复性、艰巨性、曲折性,反映的实质是复辟与反复辟、民主与专制、共和制与君主制、议会民主制与军事独裁的斗争。 同样作为国家总统,美国总统由国民选举产生,对宪法负责;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虚,君主是实,立法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是一种不健全的代议制民主。 德国没有经历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统一后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得统一后的德国具有明显的专制特征和军国主义色彩。民主为专制装饰门面,这恰恰说明,民主在这个时候正成为一股潮流。 - 17 - 【学习感悟】 热考主题一 英国、美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历史概念] 1.代议制 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 2.政党政治 (1)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组织国家政权的形式。 (2)政党政治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它起源于英国。早在“光荣革命”之前的1679年,英国议会内部就出现托利党和辉格党两大政治派别,到19世纪30年代产业革命以后,随着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了《选举改革法》之后,托利党演变为保守党,辉格党演变为自由党,由此才正式形成英国议会制的两党政治。 3.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4.内阁集体负责制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制度之一,而内阁集体负责制则是责任内阁制中使内阁(政府)团结一致面对国王、议会和人民的重要机制。内阁集体负责制加强了首相的政治权利和权力,因为它强调内阁制政府的集体本质特征而不强调内阁成员个人负责。 5.邦联 指若干独立的国家为军事、外交或贸易等方面的利益而组成的联合体,实际上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各成员国拥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代表:独立后不久的美国、英联邦、独联体。 6.联邦 是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其成员(国、州、邦)加入联邦后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权,但保留一些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代表:美国、俄罗斯。 7.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是组合概念。民主即主权在民,一般由公民选出的代表掌握国家政权,即代议制民主。共和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与贵族共和制的区别),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按照议会、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关系,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 8.国体与政体 - 17 - 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即国家的性质,即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如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美国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治理国家,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如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9.区分共和与君主立宪 共和政体和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体制的主要形式。君主立宪制下,君主“统而不治”,而共和制则不存在君主,这是区分两者的主要指标。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创立者,美国是共和政体的创立者。 [史料实证] [史料一] 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读史 史料一信息“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表明英王权力受到限制,《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至上的法律原则,英国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 [史料二] 首相的职权虽然大部分没有法律正式规定,但根据惯例拥有非常广泛的权力,主要有:任命内阁成员和其他非内阁大臣,领导内阁……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因此,首相有责任回答议会的质询,向议会报告政府的工作。 读史 史料二中信息“任命”“领导”反映出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接受……监督”“回答……质询”“报告……工作”则揭示了首相及内阁对议会负责的特点。 [史料三] 英国政治权力结构图 读史 史料三信息“形式上任命”“形式上汇报工作”“理论上可否决议案”反映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英国“下院”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 - 17 - [史料四] 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众议院人数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参议院由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 ——1787年美国宪法 读史 史料四信息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且按“人口数目比例”表明了议员均由各州选民按一定规则选举产生,也有利于平衡各州关系。 [史料五] 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读史 史料五反映出1787年宪法把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即行政、立法、司法分别属于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三者之间制约与平衡。 [史料六] 根据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的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这条修正案确立了美国联邦与州两级政府的分权原则:联邦政府拥有宪法“授予的权力”,而州政府则拥有“保留权力”。 读史 史料六信息“与州两级政府的分权”,体现出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 1.依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一观点。 提示: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实行封建专制统治,议会是国王的附属机构;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2.依据史料二、三,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哪些显著特点? 提示:权力制衡;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 3.依据史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 提示:人民主权、民主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 - 17 - 4.《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中写道:“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综合史料四、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这种“有衡”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措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 目的:保障民主(或防止专制)。 [系统认知] 1.英国代议制的特点 (1)国王为礼仪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2.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1)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2)组阁: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 (3)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 (4)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3.美国民主政体下分权与制衡的表现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制宪会议上各方最终妥协,通过实行联邦制、议员分配比例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 (1)解决联邦政府内部的权力结构:立法权归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最高司法机关——联邦法院。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对国会负责。运行机制和主要原则是三权分立,即“分权与制衡”原则。 (2)解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矛盾:除宪法规定的归属联邦政府的权力外,其他权力归州政府。两套平行的政府分别选举产生,联邦和州之间构成了一种制衡。 - 17 - (3)解决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国会实行两院制,调和各州议员分配比例。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4)解决南方与北方的矛盾:承认黑人奴隶制,奴隶人口按比例计算(即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5)两党制的分权制衡:按照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美国国会和总统的竞选分别进行,两者的结果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执政党不一定同时是国会的多数党。多数党主导国会事务,少数党发挥制衡作用。两党相互制衡,互有竞争,监督力度加强。 4.美国民主政体下分权制衡的局限性 (1)联邦和地方只是微妙的分权。由于联邦和地方分权,造成联邦与各州之间既争夺权力又相互推诿,各州各自为政,从而降低了政治效率。 (2)联邦制的运作受各方利益制约。联邦制的运作与资产阶级的利益密切相关,资产阶级内部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合作都影响着联邦制作用的发挥。 (3)两党制交替执政容易出现金钱政治。 ①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两党各以大财团为政治背景,不可避免地出现金钱政治。 ②两党制下的政党内部机制,上下级没有垂直领导关系,只有工作关系。两党均没有固定的党纲和严格的纪律,党员来去自由,没有义务服从党的纪律,容易出现政党内部机制上的混乱。 [素养落实] 追溯家国情怀,把握“现实未来” 1.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 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 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 (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C )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解析:材料表格主要体现美国制宪会议形成国会建设方案的过程,但没有涉及选举的地位问题,也没有涉及国会的地位问题,故A、B两项错误;国会建设的最终方案综合考虑了方案一和方案二,兼顾大小州利益,协调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反映了政府建设中妥协的艺术,故C项正确;共和制度下的分权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权,材料只是讲述国会的建设问题,没有涉及其他部门的分权,故D项错误。 - 17 - 2.1789年,美国联邦国会通过了1787年制定的《西北领地法令》,规定在西北领地上新建的州不得实行奴隶制,但允许奴隶主到此地区追捕逃奴。这一规定( C ) A.违背1787年宪法的民主原则 B.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是南北双方政治妥协的产物 D.加剧了英国对北美的商品输出 解析:材料是关于奴隶制方面的规定,美国1787年宪法对奴隶制有所保留,故排除A项;据材料中“在西北领地上新建的州不得实行奴隶制”可得出这一规定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故排除B项;一方面是新建的州不得实行奴隶制,另一方面又允许奴隶主追捕逃奴,这同时维护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很明显是政治妥协的产物,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与英国无关,故排除D项。 美国政治体制所体现的“妥协”智慧 以上两题考查了美国政治体制运行所体现的“妥协”智慧。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 美国1787年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在西方国家,权力的分立与制衡使得决策往往是各有关国家机关之间妥协的结果,在这种高度分权的体制下,妥协成为一种基本的政治现象。在代议制下,议会是各种利益在政治上的竞争中心,同时也是社会团结的中心。议会的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它也是代议制民主下的政治妥协中心,代议制必然包容政治妥协。同时,妥协也是西方政治发展与民主制度演进的重要方式。 热考主题二 民主政治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历史概念] 1.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的典型是法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典型是美国。两种政体的差别是在政府的产生方式上: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对国会负责,政府是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对总统负责;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 2.容克贵族地主 容克,意为“地主之子”或“小主人”。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16世纪起长期垄断军政要职,掌握国家领导权。19世纪中叶开始资本主义化,成为半封建型的贵族地主。是普鲁士和德意志各邦在19世纪下半叶联合后反动势力的支柱,是德国军国主义政策的主要支持者。 [史料实证] 一、法国1875年宪法 - 17 - [史料一] 近代法国政体的演变 读史 史料一突出反映了法国政权交替频繁、政局动荡,但最终确立的是共和制政体,说明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异常艰难的。 [史料二]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 读史 史料二信息“总统……由国民议会……多数票选出”说明法国出现了代议机构;总统权力空前强大,说明保守势力较大。总统由选举产生且权力受到制约,反映出具有民主共和制的一些特点。 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共和政体出现反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封建势力强大,专制观念根深蒂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软弱。 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有哪些特点? 提示: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双重特色;权力重心在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权力受一定的制约,总统之下设有内阁。 二、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 [史料一]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第十一条 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读史 史料一信息反映出德国皇帝具有空前广泛的专制权力,议会、内阁对皇权没有制约权力。但也揭示出德国虽确立了代议制,但其民主政治的道路仍比较漫长。 [史料二]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 - 17 - 读史 史料二反映出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 [史料三] 漫画解读德国发展 图1 木桶的木条是德意志各邦,箍木桶的铁条指德意志帝国颁布的各项法令。 图2 年老的俾斯麦仍然身手不错,喻指德国的经济迅速腾飞。 读史 史料三中“各项法令”“箍木桶”“铁条”“迅速腾飞”等信息说明君主立宪制适应并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1.结合史料一,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提示:皇帝拥有广泛的权力,专制是实,立宪是虚。 2.史料二中的“大猛兽”指谁?导致史料二现象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大猛兽”指普鲁士。背景:普鲁士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与帝国的建立;普鲁士实力强大;具有专制传统。 3.1875年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而同时代的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应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差异性? 提示:要从国情的差异来认识政体的差异,政体的优劣应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为标准。 [系统认知] 1.法国共和制度确立艰难的原因 (1)历史根源:法国历经近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封建主义在法国根深蒂固。 (2)资产阶级内部存在矛盾:法国资产阶级分成许多政治派别,不同的政治主张也增加了法国确立共和制度的困难。 (3)经济因素:法国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较弱。 (4)外部干涉:法国是欧洲封建专制的堡垒,大革命的爆发,引起了欧洲封建君主们的仇恨和恐慌,多次组织反法联盟武装干涉法国大革命,致使国家动荡不安。 2.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其成因 (1)特点 ①德意志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 ②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 - 17 - ③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 ④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2)原因 ①历史原因:德意志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容克贵族在德意志的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鲁士邦国在统一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帝国成立后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②现实原因: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软弱(资本主义发展起步晚,发展不充分);德意志新兴资产阶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帮助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同他国展开竞争。 [素养落实] 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1.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D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全面保障了德国资产阶级利益 C.统一后的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解析:题干信息体现了俾斯麦充分考虑德意志的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制度。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取得统一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没有完全照搬英国的模式,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对题干材料的片面理解。 2.对外战争的胜利以及统一帝国的建立,使得容克(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获得了合法统治权。当容克阶级的力量和声望如日中天时,我们很难想象在容克具有合法统治权的政府下所确定的政体会压缩这个阶级的利益,因而德国建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据此,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C ) A.出于政治独立和争夺霸权的需要 B.兼顾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C.具有民众认同与政治威权的基础 D.适应了德国政治民主化发展趋势 解析: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德意志的统一道路决定了国家的君主主义、容克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特征。从材料中可知,容克阶级领导对外战争的胜利和统一帝国的建立,为其建立维护贵族权益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提供了民众认同与政治威权的基础,故排除A、B、D三项,答案为C项。 “容克阶级” 第1、2两题均涉及“容克阶级”,因此,深入挖掘“容克阶级”的隐含信息是认识德国君主立宪制特点的关键,也是解答上述两题的关键。 - 17 - 德国有谚语称:“普鲁士统治德国,容克统治普鲁士。”容克贵族在德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德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历史上,容克贵族是职业军人,是部落领袖的后裔,是普鲁士国王忠实的臣民,日耳曼人征服易北河以东地区的主力,后来成为当地的大地主和统治者。 (2)经济上,1848年德国革命后,容克的庄园经济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大部分容克开始资产阶级化,但仍保留许多封建残余。 (3)政治上,容克地主阶级在政治方面属于极端的保守主义,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赞成对农业采取保护主义,其代表人物是俾斯麦。 (4)文化上,由于优越的政治经济特权,很多容克贵族成为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 热考主题三 考点综合拓展 综合拓展(一) 美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 从政体 形式看 英国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美国为总统制共和制 从国家元首及 产生方式看 英国国王是世袭制、终身制;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实行任期制 从国家元 首地位看 英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 (续表) 从政府产 生方式看 英国议会选举,首相组阁,首相是政府首脑,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美国是总统任命,总统是政府首脑和国家权力中心 从政府首脑与 议会关系看 英国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美国政府对总统负责,总统与政府不对国会负责 综合拓展(二) 美国总统制与法国总统制的比较 美国总统制 法国总统制 国家元首 总统 总统 元首产生方 式及任期 选民间接选举(任期四年,可连任两届) 议会选举(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政府首脑 总统 总统 政府首脑与议 (国)会的关系 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与国会互相制约 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 权力中心 总统 参众两院 特点 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议会共和,相互制衡 综合拓展(三) 英、德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 17 - - 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