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北京市昌平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昌平区2017年初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150分钟 满分120分) 2017.5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在“览祖国山水,寻华夏文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某小组计划制作一本宣传图册,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以下几项准备和校验工作。 下面是几幅泰山的摩崖题刻。请选出一幅最能体现泰山气势磅礴、地位崇高的作品作为宣传画册的封面,并结合其书体特点及题刻内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3分) 第一幅:五岳独尊 第二幅:造化钟神秀 第三幅:云海 第四幅:拔地通天 你选择:第 幅 理由: 2.小组成员给下面一段描写漓江山水的文字附上了几句赏析的话,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从桂林到阳朔,有人比喻为一幅天然的画卷。但比起画卷来,那山光水色的变化要生动得多呢。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这时只有细细的雨声,打着船篷,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于是,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把整个漓江衬托得静极了。这时,一只小小的渔舟,从岸边溪流里走入江来。顺着溪流望去,在细雨之中,一片烟霞般的桃花,沿小溪两岸一直伸向峡谷深处,然后被一片看不清的或者是山,或者是云,或者是雾,遮断了。这时我想,这难道不是画家李可染的《杏花春雨江南》吗? A. 选段开头把从桂林到阳朔的景比作“画卷”,形象地概括出了桂林山水的美。 B. 选段中运用“打着……”的排比句式,写出了雨的细密,衬托了漓江的静美。 C. 选段中用“走入”一词,让小小的渔舟有了人的情态,为美景增添了生气。 D. 选段结尾处语气强烈,意在强调要把眼前的景和李可染的画作相提并论,一求高下。 3.为了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小组成员在四川成都武侯祠的图片旁配上了一副对联,且对联的部分内容被故意略去。依据你对诸葛亮的了解,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上联:心悬 ,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下联:目击 , ,北拒魏,常怀 励臣躬 A.三分鼎 八阵图 东连吴 谨慎 B.三分鼎 八阵图 西连吴 谦逊 C.八阵图 三分鼎 东连吴 谨慎 D.八阵图 三分鼎 西连吴 谦逊 4.宣传图册中还有介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文字,请你仔细研读,完成(1)—(3)题。(6分) 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崇尚山水自然的庭院空间中,水是重要的造园要素,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可见,庭院中对水的经营,是符合传统审美情趣的。园林用水,从布局上看可分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从情态上看则有静有动。集中而静的水面能使人感觉到开朗宁静,而分散用水则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这样便可因水的来去无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一般庭院规模较小,以聚水为主。庭院规模不大,利用曲折分散的水体来营造和丰富空间层次。而在规模较大的园林中,则采用带状或聚散结合的水池构图以求空间的丰富。 中国人对奇石的喜爱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人认为,奇石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它 、 ,妙在 。奇石如同无言的诗词,立体的图画,无声的乐曲。古人很早以前就开始将石头应用于园林的装饰艺术之中,以石来点缀环境,并且根据产地把奇石区分成了不同种类,如江苏太湖石、安徽灵璧石、广东英德石等,都是叠石造景的上等材料。“叠山理水”几乎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代名词。历代的造园家们都十分讲究叠石技巧。根据石头的天人造型,用各种奇巧的手段,将石块堆砌组合成假山景观。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对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符合 (fǔ) 应用 (yìng) “区”字的第二画是“丿” B. 符合 (fǔ) 应用(yīng) “区”字的第二画是 C. 符合 (fú) 应用(yīng) “区”字的第二画是 D. 符合 (fú) 应用(yìng) “区”字的第二画是“丿” (2)在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千姿百态 自然天成 栩栩如生 B.千姿百态 栩栩如生 自然天成 C.栩栩如生 千姿百态 自然天成 D.栩栩如生 自然天成 千姿百态 (3)结合文段内容,解释第一段中“经营”一词的意思。(2分) 答:________ 5.为了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小组成员想对参观污水处理厂的活动进行报道,并准备将文字稿放到宣传册中。其中标点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3月22日是“世界水日”。②我校初三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学习实践基地——北京市污水处理厂,开展了以《留住绿水青山,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③同学们走进厂区,参观雨水收集装置、污水处理池等……④通过实地参观,同学们了解了污水处理过程,学习了节水知识,增强了爱水意识。⑤活动结束后,大家还纷纷表示——爱护环境,就要从我做起,珍惜每一滴水,人人争当“节水宣传员”。 A.第②句中的破折号换成冒号 B.第②句中的书名号换成引号 C. 第③句中的省略号换成句号 D. 第⑤句中的破折号换成逗号 6.表现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怀的古诗文不胜枚举,小组成员选取了一些古人的作品,设置成了竞答题目,请你完成(1)—(3)题。(5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1分) (2) ,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1分) (3)山川草木,鸟兽虫鱼,诗人偶有所感,亦能发为心声。虽为物语,但其中却不乏哲理,读来往往能引起我们心灵的震撼与共鸣,从而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请你写出这样的两句古诗文,并说出带给你的思考。 句子: , 思考: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7 -9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①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②,偶语③者弃巿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⑤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⑥皆案堵⑦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怀王:即楚怀王。②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③偶语:相对私语。④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⑤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⑥吏人:指当时的大、小官员。⑦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7.与“委而去之”中“去”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相去甚远 B.去国怀乡 C. 馀悉除去秦法 D. 去岁流年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翻译: (2)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翻译: 9. 在楚汉争霸中,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这印证了甲文中的什么内容?(用原文回答)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沛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4分) 答: 三、名著阅读(共12分) 10.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1)-(4)题。(共6分) 1. 华为告诉江姐重庆出了问题,余新江被捕了。江姐立刻决定让华为帮她转移联络站的东西。江姐叫他们先走。 2. 华为他们刚走, 便闯了进来。他装着惊喜的表情道:“我找了你好久啊。” 3. 不等江姐开口,他接着说:“余新江病了,老许派我秘密运来一批军火,你最好去检查一下。” 4. “余新江病了?”江姐注视他躲躲闪闪的眼睛,单刀直入地问,“最近有同志被捕吗?” 他回答说:“没有。” 5.江姐“哦”了一声,淡淡地说:“没有人被捕?那很好!我担心同志们的安全。” 他急着诱江姐出门。 6.江姐一面答应“好”,一面抽出笔写了个条子,让他把条子送出去。他心虚推托不送。江姐望了望华为走的方向。 7. 她想: ,便说:“那好,你等一下。”她拿起梳子重新梳理她的头发。这时,江姐发现门口有人影,知道脱身已不可能了。 8.过了好一阵,江姐决定不再周旋,痛骂道:“无耻的叛徒!”见江姐识破,他便露出原形,掏出手枪对准了江姐。江姐轻蔑地扫了一眼,大声命令道:“开枪吧!” 9. 躲在门口的特务听到声音,一齐冲了进来。江姐不再说话,伸手披拂了一下衣襟,高昂着头,朝门外走去。 (1)第二幅画文字部分横线处应填入的人物是 (1分) (2)从第二幅到第七幅画表现出了江姐 的特点。(1分) (3)根据前后连环画的内容在横线上补写出江姐的心理活动。(1分) (4)作者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请你结合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及其经历,说说你对回忆录名称的理解。(3分) 你的理解: 1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了八十一难。在这些磨难中,哪一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说出故事吸引你的原因。(3分) 故事: 原因: 12.《论语》中的智慧,至今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请你结合下面任意一则,说说它带给你的转变。(3分) 第一则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二则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第三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四则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3 -16题。(共9分) 【材料一】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那里风沙大、降水少,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等形式。靠崖窑是利用自然的垂直崖壁横向掘进的窑洞,按地形等高线排列成行,上下行之间以踏步连接。地坑窑是一种下沉式窑洞,俗称“暗庄子”。它是从黄土塬面向下挖出窑洞院落后,再从院落四周塬壁中掘出数孔窑洞。箍窑是一种在地面上建造的类似窑洞的房子,由于防寒防湿条件较差,一般只作杂窑使用。以地坑窑为例,窑洞村落几乎完全 ① (融合 镶嵌)于自然环境之中。从窑洞单元或单孔窑洞来看,其景观价值十分平常,但从整体环境来看却充满乡土气息。人们走在黄土塬面上,只见一方又一方的地坑四下散布着,树梢从坑内探出头来;人声笑语从坑里飘散出来却不见其身影,构成一幅奇异的景象。 【材料二】 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其中以福建龙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楼最为有名。这种独特的建筑多以生土夯筑建造而成,其形状多以圆形和方形为主。圆楼是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土楼村落常常建在山丘洼地上,背倚青山、面临田畴、方圆结合,黄墙黛瓦 ② (掩藏 掩映)在碧野蓝天之中。虽宛如“飞碟”,体量硕大,却无逼迫感。建筑与外部环境边界清晰,但由于主体建筑是就地取材,建筑依然具有强烈的地域归属感。 【材料三】 图1 图2 1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处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2分) 14.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材料三】中两幅民居建筑鸟瞰图中的民居建筑名称。(2分) 图1: 鸟瞰图 图2: 鸟瞰图 15.【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介绍了两种民居建筑,请综合两则材料说明的内容,提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并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或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作出合理推断。(2分) 你的问题: 你的推断: 16.结合以上材料中对窑洞或土楼的介绍,说说你对链接材料中画线句的理解。(3分) 【链接材料】 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在类型上丰富多彩,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但是纵观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又无不体现着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普遍规律,人也应该服从这种规律。此外,“天人合一”还强调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可以互相交流、和谐共生。 答: (二)阅读文章,完成第17 -19题。(共11分) 书房花木深 冯骥才 ①有一天,我突发奇想,用一堆木头在阳台上搭一座木屋,还将剩余的板条钉了几只方形的木桶,盛满泥土,栽上植物,分别放在房间四角。鲜花罕有,绿叶为多。再摆上几把藤椅、竹几、小桌,两只木纹裸露的老柜子,各类艺术品随心所欲地放置其间。还有一些老摆设,如古钟、钢剑以及拆除老城时从地上捡起的铁皮门牌高高矮矮挂在壁上……最初是想把它作为一间新辟的书房,期待从中获得新的灵感。谁料坐在里边竟写不出东西来。白天,阳光进来一晒,没有涂油漆的松木的味道浓浓地冒出来,与植物的清香混在一起,一种享受生活的欲望被强烈地诱惑出来。享受对于写作人来说是一种腐蚀,它使心灵松弛,握不住手里沉重的笔了。 ②到了夜间,偏偏我在这书房各个角落装了一些灯。这些灯使所有事物全都陷入半明半暗。明处很美,暗处神秘。如果再打开音响,根本不可能再写作了。写作是一种与世隔绝的想象之旅,是钻到自己心里的一种生活,是精神孤独者的文字放纵。在这样的被各种美迷乱了心智的房子里怎么写作呢?因此,我没在房里写过一行字。每有“写”的欲望,仍然回到原先那间胡乱堆满书卷与文稿的书房伏案写作。 ③渐渐地,这间搭在阳台上的木屋成了花房,但得不到我的照顾。我只是在想起给那些植物浇水时才提着水壶进去,没时间修葺与收拾。房内四处的花草便自由自在、毫无约束地疯长起来。从云南带回来的田七,张着耳朵大的碧绿的圆叶子,沿着墙面向上爬,像是攀岩;几棵年轻又生命力旺盛的绿萝已经蹿到房顶,一直钻进灯罩里;最具生气的是窗台那些泥槽里生出的野草,已经把窗子下边一半遮住,上边一半又被蒲扇状的葵叶黑糊糊地捂住。由窗外射入的日光便给这些浓密的枝叶撕成一束束,静静地斜在屋子当中。一天,两只小麻雀误以为这里是一片天然的树丛,从敞着的窗子唧唧喳喳地飞了进来,我欣喜之极,怕吓坏它们,不走进去,它们居然在里边快乐地鸣唱起来了。 ④一下子,我感受到大自然野性的气质,并感受到大自然的本性乃是绝对的自由自在。我便顺从这个逻辑,只给它们浇水,甚至还浇点营养液,却从不人为地改变它们。于是它们开始创造奇迹—— ⑤首先是那些长长的枝蔓在屋子上端织成一道绿色的幔帐。常春藤像长长的瀑布直垂地面,然后在地上愈堆愈高。绿萝是最调皮的,它在上上下下胡乱“行走”—— 从桌子后边钻下去,从藤椅靠背的缝隙中伸出鲜亮的芽儿来。几乎每次我走进这房间,都会惊奇地发现一个画面:一些凋落的粉红色的花瓣落满一座木佛身上;几片黄叶盖住桌上打开的书;一次,我把水杯忘在竹几上,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弯娇嫩的手臂挽起我的水杯。于是,在我写作过于疲劳之时,或在画案上挥霍一通水墨之后,便会推开这房间的门,撩开密叶纠结的垂幔,独坐其间,让这种自在又松弛的美,平息一下写作时心灵中涌动的风暴。 ⑥我开始认识到这间从不用来写作的房间非凡的意义。虽然我不在这里写作,但它却是我写作的一部分。我前边说,写作是一种忘我的想象,只有离开写作才回到现实来。这间小屋却告诉我,我的写作常常十分尖刻地切入现实,放下笔坐在这里所享受的反倒是一种理想。 ⑦我被它折服了,并把这种奇妙的感受告诉一位朋友。朋友笑道:“何必把现实与理想分得太清楚呢!其实你们这种人理想与现实从来就是混成一团。你们总不满现实,是因为你们太理想主义。你们的问题是总用理想要求现实,因此你们常常被现实击倒在地,也常常苦恼和无奈。是不是?” ⑧朋友的话不错。于是当我坐在这间花木簇拥的木屋中,心里常常会蹦出这么一句话: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 (文章来自网络,有删改) 17.阅读文章,依据书房建成前后作者心理感受的变化,梳理文章内容。(3分) ① →心智迷乱,无法安心写作→ ② → ③ 18.文中第③段和第⑤段都描写了花木的生机勃勃,但作者的写作目的略有不同,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有何不同。(4分) 答: 19.读了此文,有人认为作者是为了表现环境与人的关系,也有人认为是写作家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4分) 答: (三)阅读《发现每个人的精神力量》,完成第20 -22题。(共8分) 发现每个人的精神力量 盛玉雷 ①每一个寒冷的冬季,总会对温暖有着最深切的期盼。立春伊始,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如期播出。十位年度人物,或倾一己之力,或践一生之诺,用卓越的成就和感人的事迹,驱散着这个漫长冬季的寒意,传递着超越时间和地域的力量。 ②从“东方红”“北斗”的声震寰宇,到“嫦娥”“玉兔”的飞天之旅,中国人仰望星空的伟大征程铺展开来;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让中国傲然挺立在量子科研前端、通信领域前沿……正是孙家栋、潘建伟这样的科学家默默耕耘,才架设起一条横亘星空的天线,与星辰为伴、同宇宙对话,在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更迭之中,刷新着我们追逐梦想、探索未来的活力。 ③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不仅需要高耸入云的枝干,也需要茂密厚实的根系;一个拥抱未来的民族,不仅要有【甲】,也要有【乙】。我们看到,面对千度烈焰,王锋在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无私无畏的生命赞歌;面朝泥洋大山,支月英用36年的美好年华,为两代人的童年送去希望;面对战机故障,张超在4.4秒的抉择中,用生命完成一个军人最后的使命,弥留之际依然执着“我还能不能飞”;不仅如此,耶鲁高材生秦玥飞扎根湖南农村、大国工匠李万君攻关高铁难题、医院院长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法官阿布列林捍卫法律尊严、大夫梁益建为病人奔走募捐……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之所以能够“感动中国” ,正在于无论是如涓涓细流的漫长坚守,还是惊天动地的辉煌瞬间,他们所迸发出的令人震撼的力量,回应着这个时代的精神渴求和信念坚守。 ④无疑,“感动中国”只是一扇窗口,在十五载里所诞生的上百位年度人物,也只是中华民族厚重精神的代表,更多拥有坚定信念、笃定信仰的人们,才构成了我们【丙】。刚刚过去的春节,一位边防兵“喝牛奶”的照片感动了无数人。照片里,由于天寒地冻,牛奶已经冻成了冰块,战士只能撕开包装用嘴唇的温热去融化。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一位战士代表了无数在春节期间仍然坚守岗位的人,他们以归途迢遥的坚守,换来了其他人回家过年的从容。其实,把视野从春节扩展到日常,无论是路边早餐摊位旁忙碌的夫妇,还是风里雨里永远在路上的快递小哥,抑或是在冷风中跺脚取暖的保安大叔,在每一个平凡人的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坚守,都有荣光闪耀的时刻。正是在普通人的坚守里,蕴藏着每一个人都有的价值和力量。 ⑤无数涓滴细流,最终汇成蜿蜒水道,奔向大江大海。当“感动中国”特别致敬奖颁给中国女排的刹那,不知让多少人再次感慨“女排精神”的回归。女排姑娘们众志成城,把12个人的力量凝聚成一股劲,荡气回肠问鼎奥运,为“团结就是力量”做出了最生动有力的注释。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⑥从这个意义上,“感动中国”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发现个体力量的契机,而当每个中国人的力量汇聚起来,便是坚如磐石的中国力量。 (选自《 人民日报 》) 20.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发现每个人的精神力量的意义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2分) 答: 21.阅读文章第②-⑤段,概括说出“每个人的精神力量”中“每个人”指哪几类人?(用“不仅……,还……”的句式)(3分) 答: 2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短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根深千尺的精神厚度 ②不朽的精神底座 ③仰望星空的精神高度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五、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春节期间,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以其活泼的形式,迅速带起“人人读诗、人人爱诗”的风潮。然而,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选手只知背诵,不知其意,不懂平仄对仗,甚至不知道诗词中一些字的正确写法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发人深省——中国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难道就只是背诵吗?在班级“走进诗歌”交流会上,请你借助一两句诗,介绍一下中国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还有哪些。 题目二: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参观博物馆。小明认为现在学习紧张,实地参观太浪费时间,也没有这个必要,看看学校下发的一些文字资料或者上网查阅相关的知识就可以了。作为小明的朋友,请你写一段话来劝说他。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 (2)字数在150 -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阅读《发现每个人的精神力量》一文,会带给我们很多启示。留意你身边的人,关注他们的生活,相信你也同样会有所发现,会被某种精神力量所感染。请以“发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连环画,请你发挥想象,以“沈括上山看桃花”为题目或自拟题目,将其扩写成一篇600-800字的故事。 1. 少年沈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读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时,他产生了疑惑。 2. 为什么时令相同,可山上桃花的花期却迟来呢?于是,他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 3.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这让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期才不同啊。 4.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沈括长大以后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并写出了《梦溪笔谈》。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 -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昌平区2017年初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1.答案:第一幅 理由:楷书笔画平正,结构整齐,给人庄重之感,用楷书书写“五岳独尊”这几个 字,更能表现泰山雄浑气势和特殊地位。 (共3分。选择正确,1分;理由恰当,2分) 2.答案:D(2分) 3.答案:C(2分) 4.(共6分) (1)答案:D(2分) (2)答案:B(2分) (3)答案:这里是指庭院中对水系的布局、设置、规划。(2分) 5.答案:A(2分) 6.(共5分) 答案:(1)山岛竦峙(1分) (2)黄鹤一去不复返(1分) 答案示例:(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让我想到无论前途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会出现光明与希望。 (共3分。诗句2分,思考1分;诗句有错字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7.答案:B(2分) 8.答案:(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戚都背叛了他。 (2)当初,怀王派我西入关,就是因为我有能宽容之心。 (共4分。共2小题,每小题2分。) 9.答案:印证了甲文中“得道者多助”或“地利不如人和” 刘邦保全了秦王性命;听人劝告,不贪图享受;约法三章。(说两点即可) (共4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2分) 三、名著阅读(共12分) 10.(1)答案:甫志高(1分) (2)答案示例:应该让华为他们走得再远一点(1分) (3)答案示例:果断、沉着镇定、细心周到(1分) (4)答案示例: 江姐被捕后受尽折磨,如同在烈火中经受考验,然而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 她大义凛然,顽强不屈,最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她的革命精神永存。 (共3分。结合人物经历,1分;谈对“在烈火中”和“永生”的理解和认识, 各1分) 11.答案示例: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想吃唐僧肉,先后三次化作人形骗取唐僧信任,但终被孙悟空识破, 将其打死。唐僧误解悟空伤害无辜,与其断绝师徒关系,后被妖怪擒获方才悔 悟。此处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我。 (共3分。概述故事,1分;结合故事情节,1分;明确被吸引的原因,1分) 12.答案示例一:第一则 孔子对季氏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一非礼违礼之事感到愠怒。 以前我见到不良行为不敢质疑批评,学了这则之后,我觉得对待不良行为应抱着零 容忍的态度,坚决反对。 答案示例二:第四则 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却说“做父母的一心为儿女的疾病担忧”,言外之 意就是,当你想到生病时父母为自己担忧的那种心情,就会知道怎样尽孝道了。学 了这一则,我比以前更关心、体谅父母了,我决心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共3分。结合论语内容,1分;谈“变化”,2分) 四、现代文(共28分) (一)(共9分) 13.答案:融合 掩映(2分) 14.答案:土楼 地坑窑(2分) 15.答案示例一: 你的问题: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你的推断:因地制宜 答案示例二: 你的问题:为什么窑洞和土楼在建筑造型上会有这样大的差异呢? 你的推断:造型上的差异与它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水土以及历史等都有关系。 (共2分。问题,1分;推断,1分) 16.答案示例: 窑洞散落在黄土高原上,与地形地貌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人在这样的环境中 生活,惬意而美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审美观。 (共3分。自然环境和民居建筑和谐共生的表现,2分;语言表达,1分) (二)(共11分) 17.答案示例: ①新辟书房,期待获得灵感 ②花木葱茏,感受意外惊喜 ③自在松弛,平息内心波澜(享受片刻宁静) (共3分。每点1分) 18.答案示例: 第③段描写了田七叶子沿着墙面向上爬,绿萝蹿到了房顶和灯罩里,野草疯长 遮盖窗子等情形,表现了花木极富生命力,让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野性的气质;第 ⑤段描写了枝蔓织成了绿色幔帐,常春藤如瀑布直垂地面,绿萝胡乱“行走”等情 形,表现了花木带给作者的盎然情趣,让作者认识到了这间书房的非凡意义。 (共4分。结合具体内容,各1分;写作目的,各1分) 19.答案示例一: 我赞同本文是为了表现环境与人的关系。本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书房里花木的 成长过程,自然环境的改变带给作者不同的心理感受,认识上也得到了提升。这些 都表现了环境与人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答案示例二: 我赞同文本是为了写作家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文章结尾三段,作者在认识了 这间书房的非凡意义之后,引发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作者认同了朋友的观点, 觉得对于自己而言,理想与现实交融在了一起,作家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 (共4分。观点,1分;结合内容,1分;分析,1分;语言表达,1分) (三)(共8分) 20.答案示例:汇聚每个人的精神力量,形成强大的中国力量。(2分) 21.答案示例: 不仅指感动中国的典型人物,还包括生活中的普通人。 (共3分。运用句式,1分;每点,1分) 22.答案:③ ① ②(共3分) 五、作文(50分) 23. 评分标准:共10分。内容7分,语言3分。 24.评分标准:共40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