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习题:11 地下森林断想 (2)
11* 地下森林断想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黑黝黝(yǒu) 万籁俱寂(lài) 孱弱(chán) 狼嗥虎啸(háo) 愤懑 (mèn) 怪石嶙峋(xún) 沉miǎn(湎) 浩hàn(瀚)无垠 怜mǐn(悯) 遮天bì(蔽)日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砂砾 天昏地暗 与世无争 B.崩塌 岩浆横益 山崩地裂 C.草茎 气浪灼人 险岩峭立 D.荒辟 奇形怪状 五彩缤纷 (解析:A项“砂”应写为“沙”;B项“益”应写为“溢”;D项“辟”应写为“僻”)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C )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①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 ②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 ③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 ④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4.品析下列句子的精妙之处。 (1)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写景简练对称,富有韵律之美,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透过文字,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2)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这是描写最初地质突变时的情景,一句话一个景象,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让人如临其境,同时也交代了峡谷的来源。 5.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大自然的语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不同的感受。请从声音、形态、气味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参照示例写句子,要求具体形象,句式不限。 示例:大自然的色彩语言:金黄色的阳光下,一片美妙的新绿从草地向四面八方蔓延,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与活力。 大自然的气味语言:碧绿的西瓜地里,一缕清新的瓜香从土地向前来采瓜的农人袭来,让人感受到夏天的丰盈与收获。 6.综合性学习。 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开展“废旧电池回收”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下边是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该图的主要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大多数人把废旧电池当垃圾扔掉,只有少数人将其投入专门回收箱(极少数人将其存放在家)。 (2)校园内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箱上有两句宣传语,请你紧扣“环保”主题,运用对偶知识补写下句。 上句:回收废旧电池 下句:示例:创建文明校园(争当环保卫士、创建绿色校园、建设生态校园、增强环保意识) (3) 学校志愿者行动队到某小区发放有关废旧电池危害的宣传单时,看见一位小伙子正把几节旧电池扔到草坪上,你赶忙上前劝阻。针对小伙子下面这句话,请你对其进行规劝。 小伙子说:“小毛孩管什么闲事!我只是扔个破电池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示例:叔叔,小区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有责任一起爱护它。你别小看一节废电池,它腐烂后,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可大了,还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02 拓展阅读 火山杨 二百多年前这场火山爆发,把埋在山里的黑色玄武岩化为流水。“流水”喷射天空,尔后落地,形态如烧过的树一样,成了一段一段的焦炭。就化学性质判定,这些不成样子的焦炭,仍然是玄武岩。 时间不愿意停留的火山口,人像一群奇怪的动物在坑边逡巡。他们围成一圈儿向坑里看, 不知在看什么。石头从坑底排列到坑沿,块块充满死寂。在河边,我们看到的鹅卵石像一条条干鱼,仿佛先前它们在水里活过。看山里的石头,更感觉它们是活的,是山的肉或者叫筋腱。而火山口的每块石头都是石头的尸体,大大小小都如此。我说我感到不安就是这原因。密密麻麻的石块被1729年的火柱烧死了,匍匐在地,没有声音,没有流水,没有青草。我们看到了地球当年的劫难和它永不愈合的伤口。 而大自然永不绝望,脆弱的是人而非大自然。离开火山口,在参观其他地方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勃勃生机。当年火山把玄武岩化为焰火狂欢之后,这些焰火洒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土地上,似焦炭。我说过,在火山口没见到青草。但在焦岩之上,在好像犁过的石头的黑波浪上,我看到了萋萋青草,在这里邂逅了生命。青草长在黑波浪的转折处,那里面有土和水分。我们驱车向前走,穿过了一大片树林。导游停下车,说这是一片火山杨。 火山杨?它们的脚底下就是石头的黑波浪,上面覆盖着薄薄一层土。这些树貌不惊人,纤弱不直。导游说:这里一根拇指粗的火山杨已经生长了几十年。一棵一米多高的火山杨,有几十米的根扎在地下(岩石里)。 一米高的、拇指粗的树在地下有几十米的根,这让我惊呆。我想下车摸摸这些树。在火山景区,行人都不可以离开栈道,摸不到树。 它们成精了。树之成精,如人之成圣,是从轮回中转脱涅槃到达彼岸者。它的几十米的根是为了找到水,它自己就是一口井。当一棵树要这么难吗?命运让它在火山熔岩里当一棵树就要经历这些磨难。这些“小”树实际上都是老树。它们跟胸径五六十厘米的树有一样的树龄。如果把人放到一个艰苦的地方,他也许会跑掉,但树跑不掉。它不仅要留在这里,还要站立,要活着。我想象这些“小”树在慢慢生长,夏日缺水,冬日是几个月的白雪严寒。对树来说,这没有什么好与不好。火山杨的幸运在于它不知道长在海南与江南的树是怎么活的。活得太容易等于活得太仓促,太快长粗长大,过完了一生。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说的:“倘若存在就是生命,那就没什么问题,就没什么答案需要回答。” 是的,对火山杨不需要说什么艰难、致敬一类的话,它的存在就是它的生命。它的生命以及所有成败都在它的存在之中,在它的纤弱的躯干和与其他杨树看不出区别的叶子里。对火山杨而言,对静默的山峰、河流和小小石子而言,它们的存在集合了无法知晓的残酷与欢欣,而它们却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就这样,这些葱绿的火山杨长在这里。我为没有小鸟陪它们有一点遗憾,但这不是问题所在。有人说这里还有圆耳朵的小火山兔和细细的火山蛇。我觉得它们活得很壮烈,它们自己觉得活得很甘美。人永远了解不到大自然的内心。 7.本文的题目和描写的主要对象均为“火山杨”,但文章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去写火山遗址?请作简要分析。 (1)引出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火山杨(或为火山杨的出现做铺垫);(2)用生存环境的恶劣来反衬火山杨生命力的顽强;(3)更加突出在死寂的环境下见到生命的惊喜与对自然奇迹的赞美。(大意对即可) 8.请简要概括“火山杨”的特点。 (1)外在特征:貌不惊人,纤弱不直;扎根很深一米来高的火山杨,扎在地下的根却有几十米;生长缓慢,拇指粗的树已经生长了几十年等。(2)内在特征:不择环境而生、而活,活得很壮烈,并且它们自己觉得活得很甘美。 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画线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火山口的情景:如比喻,“鹅卵石像一条条干鱼”“看山里的石头,更感觉它们是山的肉或者叫筋腱”;如排比,“没有声音,没有流水,没有青草”。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语言变得形象生动,更加把火山口充满死寂、毫无生命迹象的情景描绘得具体可感,为下文火山杨的出现蓄势。 10.文章结尾说,“人永远了解不到大自然的内心”。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请结合本文的内容做简要分析。 人类往往以“人” 的价值观去理解自然,甚至带有很强烈的功利之心,总觉得很多自然现象不可思议。比如本文的火山杨,总觉得火山杨活得太亏了,不值。其实,自然有其本来的规律,“地球在汪洋或冰川的时代,并不是毁灭,只是它轮回的一瞬,海水与冰川撤去,地球又耐心地从头开始,培育低级生物,使之高级,繁衍万物”。也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倘若存在就是生命,那就没什么问题,就没什么答案需要回答。”作者的话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委婉地批评了人在自然面前的功利性、狂妄和无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