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河南中考化学基础知识摘要
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 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液取1--2固盖底) ②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2. 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滴管的使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千万不能直接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要保持垂直 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③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 托盘天平 : “左物右码”。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 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 5.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①“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②“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③用到的玻璃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玻璃棒作用:引流) 6. 蒸发 ①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②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玻棒搅拌防飞溅,大量析出即熄灯) 二、空 气 1、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①原理:化学方程式: 4P + 5O2 2P2O5 ②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③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空气是混合物; 氮气既不燃烧也不助燃,且难溶于水。 ④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的缺点:磷燃烧产生白烟污染空气;燃着的磷伸入集气瓶,造成瓶内空气逸出,实验结果不准确. ⑤改进装置的优点:避免了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更环保;实验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更准确。 2. 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不是“质量”)计算,氮气78%、氧气21%。 3. 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作保护气;食品充氮作防腐剂 4.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三、氧 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助燃性,可作助燃剂。(千万不能说“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2.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二氧化碳”是结论,不是现象“。更不能说“生成黑色固体”) 3.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 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 5. 铁丝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 ① 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② 实验中铁丝要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铁丝下面系上一根火柴并点燃 ,是为了引燃铁丝。 ③ 如果试验中铁丝未燃烧,可能的原因是:氧气不纯;铁丝表面有锈;铁丝未引燃。 ④ 如果集气瓶炸裂的可能原因是:集气瓶底部未放少量水;燃烧的铁丝碰到了瓶壁。 四、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不能用“易”)溶于水,固体俗名干冰。 2、化学性质: 1)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进入干涸的深井、山洞等要进行灯火试验、小动物试验。 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红色溶液又变紫 3)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2CO 3、用途:①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 支持燃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③温室肥料 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五、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①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电解水口诀:正氧负氢,氢二 氧一。 (二)、净化水的方法 ①沉淀(吸附沉淀):明矾 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 ②过滤 ③吸附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三)、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白色垢状物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实验室制取氧气 1. 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①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O2) ②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 2H2O2 MnO2 2H2O+ O2 ↑ 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③发生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④该装置(分液漏斗)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①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Δ ②原理: 方程式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③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固固加热型) ④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⑤易错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如果实验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为紫红色,原因是试管口没放一团棉花 c).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连续、较均匀冒出时再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 d).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⑥检验、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3.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同,但试管口可不放棉花) ①原理 Mn O2 ∆ 2KClO3 2KCl+3O2↑ ②装置: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 六、二氧化碳的制取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①不能用H2SO4 与CaCO3反应的原因:无法持续产生二氧化碳 ②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于收集。 ③不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原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含有氯化氢杂质。 2. 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3. 装置图 发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 4. 装置的注意事项:(1)若用长颈漏斗(可随时加入液体)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思考:为什么?液封) 5.检验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原理:Zn + H2SO4 = ZnSO4 +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2. 发生装置: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 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固液不加热型) 3.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法(密度比空气下)、排水法(难溶于水)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加水,若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则装置不漏气。 5.装置的优点: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节约药品。 第三章 构成物质的奥秘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1. 微粒的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⑶微粒间存在间隔。 2.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①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氯化钠(俗名食盐)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隙发生改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4. 原子的构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二)元素 1. 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 2. 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3. 元素与人体健康:①人体中含有的微量元素:Fe、Cu、Mn、Zn、Co、I等(人体中K、Ca、Na不是微量元素) ②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缺钙:可能造成骨骼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缺铁:易得贫血症等; 缺锌:可能造成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甚至侏儒症;缺碘:会得甲状腺肿大。 七、认识化学变化 1.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现象是发光、发热,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 2、条件: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3. 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 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的原理:(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不能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具有的性质,不能改变)。 4.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①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 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 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 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⑥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⑦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⑧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八、金属与金属矿物 1. 金属的物理性质 ①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②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金黄色) ③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是混合物。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 3.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4Al +3O2 =2Al2O3 2Cu + O2 2CuO ① 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用钢丝球刷洗铝制品,这样会破坏其表面的氧化膜.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③ 在做金属性质时,要用砂纸将金属丝打磨光亮,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2)活泼金属 + 酸 → 盐 + H2↑ 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 H2SO4 + Fe = FeSO4 + H2↑ 2HCl + Fe = FeCl2+ H2↑ 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金属+盐 →另一金属+另一盐 置换反应 (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4.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5. 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常用方法: (1)三金一酸:至少有两种金属在氢前 (2)两边金属中间盐 (3)中间金属两边盐 例如:判断Al>Fe>Cu的顺序:(1)Al+HCl Fe+HCl Cu+HCl (2)Al+FeSO4溶液 FeSO4溶液+Cu (3)AlCl3溶液+Fe Fe+CuCl2溶液 6.铁的冶炼 (1)3CO + Fe2O3 2Fe + 3CO2 (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步骤: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喷灯迟到早退) ①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免加热时CO与空气混 合, 可能会发生爆炸。 ②实验完毕后继续通入CO目的:防止铁在高温下被氧化;防止石灰水倒吸. (4)尾气的处理:目的是防止CO污染空气。 处理方法:可点燃使其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 (5)产物的检验: 铁的检验:向黑色粉末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二氧化碳的检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7. 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盐和酸可加速铁的锈蚀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1、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2、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原理:隔绝空气和水) 3、改变铁的内部结构,制成不锈钢 九、溶解现象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2. 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渍属于溶解,洗洁精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乳化。 3. 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①NH4NO3 溶于水温度降低 ②NaOH、浓H2SO4溶于水温度升高 ③NaCl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 4.水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5.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注:①Ca(OH)2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饱和石灰水变为不饱和石灰水要降温,不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石灰水要升温。 6.固体的溶解度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①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②在20℃时,NaCl溶解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为36克 7.结晶的两种方法 ①蒸发溶剂:适用于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海水晒盐) ②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用于得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且变化较大的物质,如KNO3 8.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①步骤:计算、称(固体)量(液体)、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十、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一)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1. 溶液的酸碱性: ①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常用指示剂和pH试纸 ②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盐的溶液有的显酸性(如CuSO4溶液)、有的显碱性(如: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有的显中性(如NaCl溶液) (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是酚酞试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2. 溶液的酸碱度 ①判断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试纸,不能用指示剂。 ②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一般在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注意:A:用pH试纸测得的PH值只能为整数。 B:用pH试纸测PH时,不能将pH试纸插入待测溶液中,不能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二)、常见的酸——盐酸、硫酸 1. 浓盐酸易挥发(敞口放置,瓶口有白雾,质量、浓度均减小) 2. 浓硫酸:不易挥发;吸水性:用作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敞口放置质量增加、浓度减小。 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酸入水,沿杯壁,缓注入,边搅拌” 3. 酸的通性:酸具有通性的原因: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 ① 使紫色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 活泼金属+酸→盐+H2↑。(属于置换反应) ③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溶液黄色 ④ 金属氢氧化物(碱)+酸→盐+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⑤ 盐+酸→新盐+新酸。(属于复分解反应) 4. 酸的用途 (1)盐酸 ①金属除锈 ②人体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2)硫酸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气体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三). 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1. 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极易溶于水放热; 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吸水潮解。 2.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 碱的通性: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 (1)与指示剂作用,碱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仅限于可溶性碱)。 (2)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 (3)碱+酸→盐+水(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①NaOH和HCl反应的三个变化:温度变化:升高(中和反应放热) 酚酞 HCl HCl ②颜色变化:NaOH → 红色 →刚好变无色 → 无色 ③pH的变化: pH>7 →pH=7 →pH<7 ④应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被蚊虫叮咬皮肤,可涂上稀氨水或肥皂水; 可以用小苏打或者氢氧化铝中和过多的胃酸。 (4)碱+盐→新碱+新盐 Ca(OH)2+CuSO4=CaSO4+Cu(OH)2↓(蓝色) 3NaOH+FeCl3=3NaCl+Fe(OH)3↓(红褐色) (四)常见的盐 1. NaCl俗名食盐 制氯气、烧碱,调味品、生理盐水。 2. Na2CO3俗名纯碱 (不是碱!是盐!) 性质:(1)白色固体,易溶于水(2)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 与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4)与碱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5)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用途: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除去面团中的酸 3. NaHCO3俗名小苏打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NaHCO3+HCl=NaCl+H2O+CO2↑ 4. 硫酸铜 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液为蓝色 Fe+CuSO4=FeSO4+Cu(湿法炼铜,“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uSO4+Ca(OH)2=Cu(OH)2↓+CaSO4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5. CaCO3大理石、石灰石/珍珠、贝壳、水垢等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 。 性质: (1)白色固体,难溶于水(2)与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碳酸盐的检验:试剂: 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 方法: 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2) 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CO2↑ CaO+H2O=Ca(OH)2 放热;氧化钙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可作食品干燥剂。 (五)化学肥料 1. 复合肥料:同时含有N、P、K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的肥料。(如KNO3、NH4H2PO4等 ) 2. 铵盐(NH4+):试剂:碱(NaOH、Ca(OH)2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向样品中加入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氨气NH3)。 2NH4Cl + Ca(OH)2 Δ CaCl2 +2NH3 ↑+2H2O (NH4)2SO4 + Ca(OH)2 Δ Ca SO4+2NH3↑+2H2O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熟石灰、草木灰)混合施用,否则降低肥效(因为反应放出氨气)。 十 一、食品中的有机物 1. 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即含碳化合物。 (有些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如CaCO3、Na2CO3、NaHCO3)等属于无机化合物。)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甲烷(CH4) 2.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达到上万的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 淀粉、纤维素、葡萄糖 ①淀粉、纤维素的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在光照及叶绿素的共同作用下,能生成氧气和葡萄糖,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淀粉、纤维素或蔗糖。 ②淀粉的检验:使用碘酒(或碘水) 淀粉与碘单质作用后变为蓝色(淀粉遇碘变蓝) (加碘盐含碘酸钾,不含碘单质,不能用加碘盐检验淀粉) 4. 蛋白质 ①蛋白质的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盐溶液,蛋白质的溶解度变小而凝聚析出。属于物理变化。(例: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②蛋白质在受热或者遇到浓硝酸、甲醛、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钡盐、汞盐)等化学物质后,会发生变性,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是化学变化。 应用:①人如果重金属中毒后,应该立即食用鸡蛋清、豆浆或牛奶来解毒;②甲醛溶液浸泡动物标本,但不能浸泡食品;③CuSO4溶液有毒,不能浸泡粽子叶。 ③鉴别棉线、羊毛线、化纤:取样,点燃闻气味。 棉线燃烧后,没有气味;羊毛线燃烧后,产生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化纤燃烧后,有特殊气味。 十二、化学与社会发展 ⒈ 电池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 几种材料: (1) 金属材料:各种金属及合金; (2)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玻璃; (3) 合成材料:合成纤维(与之对应的是天然纤维①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②动物的毛、蚕丝等主要成分蛋白质);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聚乙烯(无毒可用于食品包装,燃烧时无刺激性气味)、聚氯乙烯(有毒,燃烧时有刺激性气味,不可用于食品包装)、有机玻璃不是玻璃,是合成塑料的一种。] (4) 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机动车的轮胎、碳素纤维复合材料。 3. 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pH<5.6的雨水为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我国主要是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形成硫酸型酸雨。 物质的俗名 氧化钙CaO (生石灰); 固态CO2(干冰) ; 氢氧化钙Ca(OH)2 (熟石灰 消石灰) 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 氢氧化钠 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氯化钠NaCl(食盐);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 工业盐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2 (有毒,不能作调味剂) ; 碳酸钠Na2CO3(纯碱);碳酸氢钠NaHCO3 (小苏打) 有关物质的颜色 1. 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 Cu(OH)2蓝色沉淀 CaCO3 白色沉淀 2. 黑色固体粉末:Fe粉;木炭C ;CuO ;MnO2 ; Fe3O4 3, 红色固体:Fe2O3红(棕)色;Cu(紫)红色 4. 紫黑色固体:KMnO4 绿色固体:Cu2(OH)2CO3 5. 溶液颜色:黄色 Fe2(SO4)3、FeCl3 、Fe(NO3)3溶液(即Fe3+的溶液) 浅绿色 : FeSO4 、FeCl2 、Fe(NO3)2、(即Fe2+) 蓝色:CuCl2、 Cu(NO3)2、 CuSO4溶液(即Cu2+的溶液) 四个“三角” 其它 1.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4.密度最小的气体:H2 5.最常见的液态物质是H2O、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 7.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粉 8.应用最广泛的金属:Fe 9.红色固体单质(金属):Cu 10.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H2O和H2O2,常温下都是液态,H2O2可消毒杀菌 CO和CO2,常温下都是气态,CO有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