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 高一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多选题已在题号后注明,错选不得分、漏选得2分) 1. 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 B. 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C. 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运动的规律 D. 不直接做落体实验是因为当时时间测量不够精确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伽利略认为初速度为0 的落体,速度随时间变化时均匀的,那么落体通过的位移就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只要测出落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落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但伽利略时代是用滴水计时,不能测量时间,所用伽利略利用斜面来冲淡重力。所以正确选项为D选项。 2.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沿、、、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2s,3s,4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沿曲线的平均速率为 B. 物体在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C. 段的平均速度比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D. 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等于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物体在A到E的路程大于4m,而所用时间为4s,则其平均速率大于1m/s,故A错误; B.物体在ABC段的位移大小为.所以平均速度为, 故B正确; C.根据公式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则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故C正确; D.物体做曲线运动,物体在B点的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3.A、B、C、D四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下面各选项分别给出了四个物体不同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各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在t=4s内运动位移最大的物体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四个图象可知,0-4s内物体的位移为,所以物体的位移大小为;物体图象中面积表示位移可得0-4s内的位移为0; 物体在第1s内做匀加速运动,第2s内做匀减速运动,2s末速度减为0,第3s内沿负方向运动,物体运动跟物体相同,所以0-4s内的位移为0;物体在第1s内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第1s末速度大小为:,第2s内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2s末速度减为0,然后重复前面的过程,是单向直线运动,位移一直增大,0-4s内的位移大小小于 ,故物体的位移最大,故A正确; 4.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 s B. 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 s C. 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75 m/s2 D. 若汽车以30 m/s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8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者不能安全停车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在制动之前汽车做匀速运动,由正常情况下由可得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故A正确; B. 在制动之前汽车做匀速运动,由酒后情况下由可得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为: ,则酒后比正常情况下多的时间为:,,故B正确; C. 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时,有一反应时间,以速度为为例:若是正常情况下,制动距离减去思考距离才是汽车制动过程中的发生的位移:,由可得汽车加速度大小为:,故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汽车速度为30m/s加速行驶时,酒后驾驶后若要制动停止的距离是: ,超过前方险情的距离,酒后驾驶者不能安全停车,故D正确。 5.一名球员正在练习颠球,这名球员每次都能将球颠起,球上升后恰好能停在球员的头顶,则请你估算球员将球颠起时的速度为( ) A. 1m/s B. 3m/s C. 6m/s D. 9m/s 【答案】C 【解析】 【详解】足球上升到的高度大约有1.7m,足球被颠起后做竖直上抛运动,设初速度为,则有:,所以球员将球颠起时的速度为:,故C正确; 6.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v0=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t=0时刻,驾驶员采取某种措施,车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初速度方向为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6s时车速为5 m/s B. t=3 s时车速为零 C. 前9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 D. 前6 s内车的位移为90 m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前3s汽车做加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3s时汽车的速度为,3-9s做加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故6s时速度为,A错误B正确;前3s内的位移为,后6s内的位移为,前9s内的总位移为,故平均速度为,C正确;前6s内的位移为,D错误; 7.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B上面,B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墙壁,初始时A、B静止。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推A,但AB并未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之间的摩擦力可能大小不变 B. A、B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变小 C. B与墙之间可能没有摩擦力 D. 弹簧弹力一定不变 【答案】AD 【解析】 【详解】初始时以A为研究对象,当施加力F后摩擦力方向有可能向下,此时,摩擦力大小可能相等,A对;B错;初始时,B与墙面间没有弹力作用,摩擦力为零,施加F后B受到A的摩擦力不为零,此时B与墙面间有弹力,F竖直向上的分力平衡B受到的墙面的摩擦力,C错;由于AB并未运动,弹簧弹力不变,D对; 8.如图所示,杆BC的B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C为一滑轮。重物G上系一绳经过滑轮固定于墙上A点处,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将绳的A端沿墙缓慢向下移,同时使杆绕B转动,让装置仍然静止。(杆、滑轮、绳的质量及摩擦均不计)则( ) A. 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增大 B. 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绳的压力减小 C. 必须使杆绕B顺时针转动 D. 必须使杆绕B逆时针转动 【答案】AD 【解析】 【详解】由于同一根绳子的张力处处相等,故两根细线的拉力一定相等且等于物体的重力 ;故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在角平分线上,即两根细线的拉力的合力一定在杆的方向上;由于绳的端沿墙缓慢向下移,两拉力的夹角不断减小,故两个拉力的合力不断变大,故杆受到的压力不断变大;让装置仍然静止,杆与墙面的夹角减小,必须使杆绕逆时针转动; A.与分析相符,故A正确; B.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与分析相符,故D正确。 9.木板MN的N端通过铰链固定在水平地面上,M端可自由转动。刚开始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木板上,如图所示,此时B物块上表面水平,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θ。现使夹角θ缓慢增大,若此过程中A、B与木板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则( ) A. 物块A、B间始终没有摩擦力 B. 物块B对物块A的作用力变大 C. 木板对物块B的作用力不变 D. 木板与物块B之间的摩擦力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当增大时,的上表面不在水平,此时有向下运动趋势,物块、间就有摩擦力了,故A错误; B. 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物块对物块A的作用力始终与的重力等大反向,物块对物块的作用力不变,故B错误; C. 木板对物块的作用力与对的作用力的合力跟的重力平衡,物块对物块的作用力不变,则物块对物块的作用力不变,所以木板对物块的作用力不变,故C正确; D. 随着角的增大,、与木板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则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故D错误。 10.两个中间有孔的质量均为M的小球用一轻弹簧相连,套在一水平光滑横杆上,两个小球下面分别连一轻弹簧。两轻弹簧下端系在同一质量为m的小球上,如图所示.已知三根轻弹簧的劲度系数都为k,三根轻弹簧刚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水平横杆对其中一个小球的支持力为Mg+mg B. 连接质量为m小球的其中一个轻弹簧的伸长量为 C. 套在水平光滑横杆上轻弹簧的形变量为 D. 连接质量为m小球的其中一个轻弹簧的弹力为 【答案】BC 【解析】 【详解】先将三个小球当做整体,在竖直方向整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即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其大小为:2FN=(2M+m)g,,则水平横杆对其中一个小球的支持力为(M+ m)g,故A错误;以m为研究对象,受到两个弹力和m的重力的作用,故有2Tcos30°=mg,解之得,T=mg,故D错误;连接质量m小球的轻弹簧的伸长量:由T=mg=kx得,x=,故B正确;对M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有:Tcos60°=kx′解之得,x′=.故C正确。故选BC。 11.如图所示为通过轻杆相连的、两小球,用两根细线将其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的点。已知两球重力均为,轻杆与细线长均为。现用力作用于小球上(图上 未标出),使系统保持静止状态且、两球在同一水平线上。则力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A、B两球在同一水平线上悬线OA竖直,因此轻杆中的弹力为零,小球B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沿悬线OB斜向上的拉力和F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三力的合力为零,表示三力的线段构成封闭三角形,由于重力的大小及方向不变,悬线拉力的方向不变,由几何关系可知,当F的方向与OB垂直且斜向右上方时,F最小,由几何关系可知,此时。 A. 与计算结论相符,故A正确。 B. 与计算结果不符,故B错误。 C. 与计算结果不符,故C错误。 D. 与计算结果不符,故D错误。 12.如图所示,斜面c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两物体间用一根细线连接,在细线的中点加一与斜面垂直的拉力F,使两物体及斜面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右 B. a、b两物体的受力个数一定相同 C. a、b两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一定相同 D. 保持F的大小不变,将F顺时针旋转α角过程中物体b受到细线的拉力一定增大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 对、、整体分析,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地面对整体的静摩擦力一定是向右,故A正确; B. 对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绳子沿斜面向上的分量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量相等时,摩擦力为零,所以可能只受3个力作用,而物体必定受到摩擦力作用,肯定受4个力作用,故B错误; C.两个物体,垂直于斜面方向受力都平衡,则有:,解得:,则、两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相同,故C正确; D. 将的方向顺时针旋转到旋转角过程中,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可得绳子的拉力减小,绳子的拉力增大,即物体受到细线的拉力一定增大,故D正确。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计16分) 13.小明与他的同伴进行探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1)由于他的同伴不太明确该实验的目的及原理,他从实验室里借取了如下器材:打点计时器;直流电源;纸带;毫米刻度尺;钩码和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明看后觉得不妥,请你思考一下不妥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D.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3)小明经过实验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A,然后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计时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A、B、C、D、E、G等几个计数点,测得x1=6.19cm,x2=6.60cm,x3=6.98cm,x4=7.39cm,x5=7.80cm,x6=8.20cm。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则打点计时器在打F点和G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F=_________m/s,vG=_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小车加速度为a=_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直流电源应更换为交流电源 (2). AC (3). 0.80 0.84 (4). 0.40 【解析】 【详解】(1)探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需要测量的是小车的速度和加速度,注意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本实验不需要的器材有直流电源;缺少的器材有:低压交流电源; (2)AB.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A正确,B错误; C.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若小车停在远离打点计时器处,纸带上有很多空白,故C正确; D.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大些,这样相邻计数点间距大些,位移的测量误差小些,故D错误; (3)(4)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打点计时器在打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根据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根据可得打点计时器在打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14.某同学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仔细分析实验后,该同学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中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 (1)左图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N。 (2)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中图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a、F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3)根据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哪些?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 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 【答案】 (1). 4.00 (2). Fa=Fb (3). BD 【解析】 【详解】(1)弹簧秤最小刻度为0.1N,则弹簧秤的读数为4.00N; (2)过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两点,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和时所受拉力、的方向相同,由于缓慢地移动,根据平衡条件得、的大小关系为: (3)AB. 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不成正比;故A错误,B正确; C. 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小,故C错误; D. 从开始缓慢地移动,橡皮筋受到拉力增大,从图中发现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间距在增大,所以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故D正确。 三、计算题。(共计36分。请写出必要的绘图、公式、过程、明确的结论。) 15.一名质量为60kg训练有素的武警战士,在楼顶通过一条长绳由静止开始下滑,到地面最短时间t=2.4s。已知该武警战士落地的速度不能大于v=6m/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可以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长绳的下端恰好着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战士可视为质点。求: (1)武警战士下滑时的最大速度 (2)武警战士下滑时离地面的高度 【答案】(1)12m/s (2)18m 【解析】 【详解】(1)只有当武警战士先加速接着减速下滑时间最短,设武警战士下滑时的最大速度为,加速下滑时间为,减速下滑的时间为,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2)设加速下滑的距离为,减速下滑的距离为,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16.、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B车在后,速度,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m才能停下来。求: (1)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度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 (2)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车司机经过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 【答案】(1)两车会相撞 (2) 【解析】 【详解】(1)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两车速度相同时: 在这段时间内两车的位移分别为: 因为,则两车会相撞 (2)设车加速度为时两车不相撞,在B车发出信号时间后两车速度相等,有: 车位移: 车位移: 为使两车不相撞,两车的位移关系满足: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即A车的加速度至少为 17.如图,将质量m=0.1kg的圆环套在固定的水平直杆上。环的直径略大于杆的截面直径。环与杆间动摩擦因数m=0.8。对环施加一位于竖直平面内斜向上,与杆夹角q=53°的拉力F,使圆环以0.44N的合力沿杆运动,求F的大小为多少?(取sin53°=0.8,cos53°=0.6,g=10m/s2)。 【答案】1N或9N 【解析】 【详解】令 可得: 情况一:当时,杆对环的弹力向上 由合力计算: 合 解得: 情况二:当时,杆对环弹力向下 由合力计算: 合 解得: 18.如图所示,木块A的质量为mA=3kg、木板B的质量为mB=1.5kg。木板B两面平行,放在倾角为37°的三角体C上。木块A被一根固定在天花板上的轻绳拉住,绳拉紧时与斜面的夹角也是37°。已知A与B,B与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现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将木板B从木块A下面匀速抽出,同时C保持静止。(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0.6 cos370=0.8),求: (1) 绳子对A木块的拉力大小; (2) 拉力F的大小; (3) 地面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注意:前面2小题必须算出数字结果,第三小题的结果可以用三角函数表达) 【答案】(1)26N;(2)0.6N;(3) 【解析】 试题分析:(1)设绳子对木块A的拉力大小是T, 则木块A对B板的压力 A、B之间的摩擦力 根据平衡条件有: 代入数据解得 T=26N (2)木板B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 B板沿斜面方向上受力平衡,有: 代入数据解得F=0.6N (3)地面受摩擦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