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的增殖离不开大肠杆菌细胞 B. 草履虫的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 人的缩手反射只需要各种神经细胞的参与 D. 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2、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运动和繁殖等各种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依赖活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病毒,A正确; B、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其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B正确; C、缩手反射的完成需要多个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等的参与,C错误; D、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C。 2.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不仅仅与R基团的不同有关 B.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C.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不能用3H只标记亮氨酸的羧基 D. 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不同,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2、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如结构蛋白;有些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如胃蛋白酶;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血红蛋白;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A、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不仅仅与R基团的不同有关,还与空间结构不同,A正确; B、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酶的参与,B正确; C、脱水缩合过程中,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发生反应,脱去一分子水,则羧基中的H进入水中,因此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不能用3H只标记亮氨酸的羧基,C正确; D、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D错误; 故选:D。 3.下图①②③④表示由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若①为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核苷酸 B. 若②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②一定是脂肪 C. 若③是病毒遗传物质,则③一定是DNA D. 若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④可能是纤维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为C、H、O、N元素构成的氨基酸;②④为C、H、O,分别为糖类或者脂肪;③为C、H、O、N、P元素构成的,为核苷酸或者核酸。 【详解】A、若①为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A错误; B、若②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②在植物细胞中也可以为淀粉,B错误; C、若③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则③是DNA或者RNA,C错误; D、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则④可能是纤维素,D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者都存于蓝细菌中 B. 三者都含有RNA C. 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有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线粒体内的 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线粒体是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要有线粒体,例如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 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的薄膜上。叶绿体内的 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叶绿体是真核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的唯一场所。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例如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 3、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核糖体的功能受到生长激素的调节。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是胞内蛋白,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主要是胞外蛋白(分泌蛋白)。 【详解】A、蓝细菌中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A错误; B、细胞生物都含有DNA和RNA,B正确; C、核糖体不能合成ATP,C错误; D、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错误; 故选:B。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种类具有物种特异性 B. 酶通过降低活化能和提供能量来提高酶促反应速率 C. 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在细胞内、外都能起催化作用 D. 将酶置于最适温度下保存,有利于保持酶的活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酶的作用本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性等。 4.为了保证酶的分子结构不被破坏,需要在低温下保存。 【详解】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性,不同物种中具有特异性,A正确; B.酶通过降低活化能来提高酶促反应速率,但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 C.绝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极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合成场所是细胞核,C错误; D.将酶置于低温下保存有利于保持酶的活性,D错误。 【点睛】易错点: 1.酶的作用本质只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提供活化能; 2.保存酶是在低温(4℃)下,不是在最适温度下。 6.dATP(d表示脱氧)是三磷酸脱氧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dA—~~。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dATP与ATP分子结构的主要区别是含氮碱基和五碳糖不同 B. d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是由磷酸提供 C. 在DNA合成过程中,子代DNA分子上带有dATP中的 D. dATP与ATP都是细胞的能量“货币” 【答案】C 【解析】 【分析】 1、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 2、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 3、ATP与ADP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因为反应的场所、酶不同。 【详解】A、dATP与ATP分子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五碳糖不同,dATP中含有脱氧核糖,ATP中含有的是核糖,而含氮碱基都是腺嘌呤,A错误; B、dATP合成所需能量是由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提供,B错误; C、在DNA合成过程中,子代DNA分子上带有dATP中的,C正确; D、ATP是细胞的能量“货币”,dATP不是,D错误; 故选:C。 7.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A. 中心粒的倍增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B. DNA数目的加倍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C. 纺锤体的出现和细胞板的出现 D.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叉互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期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是: 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详解】A、中心粒的倍增发生在间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后期,A错误; B、DNA数目的加倍发生在间期,染色单体的形成是在间期,B正确; C、纺锤体的出现发生在前期,细胞板的出现发生在后期,C错误 D、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叉互换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 故选:B。 8.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 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 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 大部分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 ① 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③ 【详解】A.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进入组织液,并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A正确; B. 肝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因此其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B正确; C. 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 D. 大部分组织液被毛细血管吸收回到血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只是少数,D错误。 【点睛】易错易混点:组织液大部分透过毛细血管吸收回到血浆,少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9.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皮肤血管舒张 C.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 用酒精擦拭皮肤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点,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体主要依靠调节产热量或者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相对温度。在炎热环境中,通过增加散热途径调节体温;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是一个快速产热途径,增加产热量;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详解】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会增加产热量,不利于人体散热,A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B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则散热量增加,C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皮肤时酒精的挥发会带走部分热量,可以增加散热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 血浆渗透压升高 B. 下丘脑产生渴觉 C. 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 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人体水分排出的最主要途径是肾脏。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 【详解】A、失水过多,会造成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 B、大脑皮层产生渴觉,B错误;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水重吸收会增加,C正确; D、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D正确; 故选:B。 11.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主动运输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B. 真核细胞中都会发生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相互转换 C. DNA单链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 多食少动,糖类很容易转变成脂肪和必需氨基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主动运输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外离子的浓度差。 2、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 3、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主动运输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A正确; B、真核细胞不分裂时不会发生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相互转换,有一些细胞本身无细胞核,不存在染色质(体),如人的成熟的红细胞,B错误; C、DNA单链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C错误; D、糖类很容易转变成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但不能转变为必需氨基酸,D错误。 故选:A。 12.下图是细胞在显微镜下的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该图是在高倍显微镜下拍摄的细胞照片 B. 生命系统的边界是a、系统的控制中心是b C. DNA只分布在c中,RNA只分布在d中 D. 在进化历程中,结构f的出现是生命起源中至关重要的阶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是核膜,b是核仁,c是染色质,d是细胞质,f是细胞膜。 【详解】据图分析,图示细胞可以观察到核仁、核膜、染色质,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需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错误;f是细胞膜,是生命系统的边界;系统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与d染色质有关,而b是核仁,B错误;DNA主要分布在c染色质中,RNA主要分布在d细胞质中,C错误;在进化历程中, f细胞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中至关重要的阶段,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识别图示细胞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细胞结构的名称,区分每一个结构的功能,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1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B. 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丙酮酸的分解 C. 神经细胞有许多突起,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利于代谢的进行 D.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与蛋白质加工、脂质合成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内质网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被进一步修饰加工的蛋白质,再以囊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减少因此内质网的面积逐步减少,细胞膜的面积逐渐增加,高尔基体的面积不变。 2、线粒体内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 【详解】A、溶酶体没有合成水解酶的功能,A错误; B、丙酮酸的分解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B错误; C、神经细胞有许多突起,是便于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C错误; D、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与蛋白质加工、脂质合成有关,D正确; 故选:D。 14.我国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继培育出杂交水稻之后又成功培育出“海水稻”。“海水稻”的氨基酸含量高,具有良好的抗盐碱、耐淹等特点,可使用半咸水进行灌溉。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水稻”能抗盐的根本原因是具有抗盐基因 B. “海水稻”细胞液的浓度比淡水稻低 C. “海水稻”在半咸水中生长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D. “海水稻”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海水稻”细胞液浓度较高,是其抗盐碱基因表达的结果,能从浓度较高的土壤中吸取水分,用于生长。 【详解】A、“海水稻”能抗盐的根本原因是具有抗盐基因,A正确 B、“海水稻”细胞液的浓度比淡水稻高,吸水能力较普通水稻强,B错误; C、“海水稻”在半咸水中生长主要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 D、“海水稻”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A。 15.H+的跨膜运输有的与质子泵:(H+的载体蛋白)有关。质子泵分为三种,一种为生成ATP的F—型质子泵,另外两种为消耗ATP的P—型质子泵和V—型质子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型质子泵为H+逆浓度梯度运输 B. P—型质子泵为H+顺浓度梯度运输 C. 类囊体薄膜上的质子泵为V—型 D. 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为F—型 【答案】D 【解析】 F—型质子泵不消耗ATP,说明F-型质子泵不能将H+逆浓度梯度运输,A项错误;P—型质子泵能消耗ATP,可推知P—型质子泵为H+逆浓度梯度运输,B项错误;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过程能生成ATP,说明类囊体薄膜上的质子泵为F-型,C项错误;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生成ATP,可推知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为F-型,D项正确。 16.下列都可用“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进行解释的生物学现象是 A. “到青藏高原后所起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使用空调引起的空调病” B. “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和“冷空气引起的过敏反应” C. “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和“寒冷刺激下,人的细胞代谢速率会提高” D. “人发高烧时,食欲下降”和“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淀粉水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①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②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如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详解】A、“高原反应”是由于机体缺氧造成的,“长时间使用空调引起的空调病”是空气流通不畅,细菌滋生,还有不出汗等原因造成的,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A错误; B、“沸水浸泡过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是由于高温破坏了酶的结构,但“冷空气引起的过敏反应”是机体的免疫失调导致的,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B错误; C、“不能用纯氧抢救煤气中毒的病人”是由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化学物质刺激呼吸中枢,“寒冷刺激下,人的细胞代谢速率会提高”是机体体温调节造成的,不能体现“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C错误; D、“人发高烧时,食欲下降”能体现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淀粉水解”是因为胃内是酸性环境,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所致,能体现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PH,D正确。 故选:D。 17.如图表示过氧化氢分解时的相关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有酶催化,甲表示时间,乙表示氧气的量,则N的pH应高于M B. 若有酶催化,甲表示过氧化氢浓度,乙表示反应速率,则N的酶量一定大于M C. 若甲表示过氧化氢浓度,乙表示反应速率,则N表示Fe3+催化,M表示酶催化 D. 若为等量的Fe3+催化,甲表示过氧化氢浓度,乙表示反应速率,则M的温度可能低于N 【答案】D 【解析】 【分析】 新鲜肝脏中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都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的过程,且肝脏研磨液中的酶具有高效性。 【详解】A、由于题干中并未显示出两组实验中PH值的大小,且酶催化效率有其最适的PH值,高于或低于最适PH,故无法判断两组实验中PH的大小,故若有酶催化,甲表示时间,乙表示氧气的量,则N的pH应高于M,A错误; B、酶量会改变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生成物的量,故若有酶催化,甲表示过氧化氢浓度,乙表示反应速率,则N的酶量一定大于M,B错误; C、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在相同的条件下,若甲表示过氧化氢浓度,乙表示反应速率,则N表示酶催化,M表示Fe3+催化,C错误; D、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若为等量的Fe3+催化,甲表示过氧化氢浓度,乙表示反应速率,则M的温度可能低于N,D正确。 故选D。 18.松土是农业栽培的传统耕作措施,下列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 松土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B. 松土能加快土壤中枯枝败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 C. 松土能降低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D. 松土若在大雨之前进行,将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并能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A正确; B、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促进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因而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B正确; C、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增加二氧化碳排放,C错误; D、中耕松土能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D正确。 故选:C。 19.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人们利用离体的叶绿体进行实验,逐渐探明了水的光 解和[H]的产生过程,如图所示(e-为负电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过程①的完成与叶绿体中的色素无关 B. 过程②发生在类囊体膜上并存在着能量的转换 C. NADPH进入叶绿体基质中并参与合成C3的反应 D. 过程①②均可发生在所有的自养型生物体内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详解】A.过程①是水在光下分解,需要叶绿体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并转化电能,A错误; B.过程②是NADPH形成,发生在类囊体膜上并将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B正确; C.NADPH进入叶绿体基质并参与C3的还原,C3的合成是CO2的固定过程,与NADPH无关,C错误; D.一些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生物可能就不能进行①②过程,D错误。 【点睛】熟悉光合作用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20.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 B. 甲、乙两种植物中,甲植物的光饱和点较高 C. 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乙 D. 若种植密度过大,乙比甲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快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光合速率的测定:一般采用的指标如单位时间内氧气的释放量、单位时间内CO2 的吸收量、单位时间内植物重量(有机物)的变化量。 2、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的措施有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光合作用效率是植物光合作用中,产生有机物中所含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有:给植物提高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给植物提供充足的CO2、H2O和矿质元素(无机盐)。 【详解】A、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的净光合速率大于乙的,甲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A正确; B、由图可知,甲、乙两种植物中,甲植物的光饱和点高于乙的,B正确; C、甲、乙两种植物中,乙植株的光饱和点低,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乙,C正确; D、若种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乙适应低光照强度,乙的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慢,D错误; 故选:D。 21.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的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重量变化;立刻再光照1小时(光照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组别 一 二 三 四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2 -3 -4 -2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4 +4 +4 +2 A. 光照时,第一、二、三组释放的氧气量相等 B. 第三组中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最大 C. 光照时,第四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 光照1h内,第三组合成有机物总量为12mg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可表示1h的呼吸作用消耗;光照后的重量变化表示进行1h的光合作用,2h的呼吸作用后的重量变化。因此可以根据数据计算出1h光合作用总量=光照后的重量变化+该温度条件下的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2。 【详解】A、光照时,第一组净光合作用强度为4+2=6,第二组光合作用强度为4+3=7,第三组光合作用强度为4+4=8,故第一、二、三组释放的氧气量不相等,A错误; B、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可表示1h的呼吸作用消耗,故第三组中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最大,B正确; C、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可表示1h的呼吸作用消耗,故第四组中叶片的呼吸作用强度为2;光照时,第四组光合作用强度为2+2×2=6.因此光照时,第四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正确; D、光照1h内,第三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总量为4+4×2=12mg,D正确。 故选:A。 22.紫色洋葱是常用的实验学材料,下列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时可看到紫色液泡、染色体等 B.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应用50%酒精洗掉根尖上的染色剂 C. 用无水乙醇可以实现对洋葱管状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D. 观察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需用健那绿进行染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一种是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紫色洋葱的另一种叶片是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其中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是根尖,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 2、健那绿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详解】A、利用光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时,细胞高度分化,看不到分裂期的染色体等结构,A错误; B、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应用蒸馏水洗掉洋葱根尖上的染色剂,B错误; C、用无水乙醇可以实现对洋葱管状叶中色素的提取,而分离色素用的层析液,C错误; D、观察线粒体时需用健那绿进行染色,形成蓝绿色,D正确。 故选:D。 23.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骨髓造血干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同时解螺旋 B. 遗传物质的差异导致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 C. 衰老的细胞中自由基阻止酪氨酸酶的合成,引起头发变白 D. 细胞癌变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种累积效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的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骨髓造血干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末期变成染色质,DNA一般在间期解螺旋,A错误; B、细胞分化导致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而细胞分化遗传物质不变,B错误; C、衰老的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引起头发变白,C错误; D、细胞癌变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种累积效应,D正确。 故选:D。 24.临床上人体给药方式有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点滴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口服药物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B. 肌肉注射时用酒精消毒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C. 静脉点滴通常将药物溶解在无菌的蒸馏水中进行 D. 三种给药方式中,治疗效果最显著的是肌肉注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 (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详解】A、口服药物时,药物经消化道吸收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组织液,然后进入毛细血管被运送到身体各处,A正确; B、肌肉注射时用酒精消毒不属于免疫调节,利用的是药物的杀菌作用,B错误; C、静脉点滴通常将药物溶解在无菌的生理盐水中进行,C错误; D、三种给药方式中,治疗效果最显著的是静脉点滴,D错误。 故选:A。 25.在手指上采血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缩手。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B. 参与该过程的神经元均兴奋 C. 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 D. 递质进入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2、高级中枢会对低级中枢具有调控作用。 【详解】A、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此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A错误; B、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而不缩手,所以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受到抑制,不会产生兴奋,B错误; C、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C正确;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需要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作用,神经递质不进入突触后膜,D错误。 故选:C。 26.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将某动物的提取液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关于该小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若小鼠出现糖尿,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抗利尿激素 B. 若小鼠排卵增多,则注射的提取液可能来自于垂体 C. 若小鼠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反应灵敏等症状,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肾上腺素 D. 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含胰岛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体液调节: 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的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输而发挥调节作用。 3、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甲状腺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 【详解】A、若小鼠出现糖尿,则小鼠一定是高血糖,那么注射的是升高血糖的激素,可以是胰高血糖素,A错误; B、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促性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若小鼠排卵增多,则注射的提取液来自于垂体,B正确; C、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兴奋剂,若小鼠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反应灵敏等症状,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含有肾上腺素,C正确; D、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低血糖的情况下,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含胰岛素,D正确。 故选:A。 27.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C为三种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外界刺激引起下丘脑分泌A的过程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B. Graves病人神经系统兴奋性减弱,细胞代谢速率降低 C. Graves病人比健康人血液中的激素A和激素B含量高 D. Graves病人的甲状腺较肥大,可使用免疫增强疗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Graves患者体内,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作用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详解】A、外界刺激引起下丘脑分泌A的过程,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其中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及其支配它生物传出神经是效应器。A正确; B、由图分析可知Graves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细胞代谢速率提高,B错误; C、由图分析可知Graves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通过反馈调节,会使机体的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水平较健康人低,C错误; D、“Graves病”是由于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属于自身免疫病,不能使用免疫增强疗法,会加重病情,D错误。 故选:A。 28.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问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由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根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茎叶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B. 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升高 C. ABA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D. 由此可以推测,ABA的合成有利于植物度过不良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干旱缺水条件下,脱落酸抑制茎叶的生长,同时促进根的生长,说明脱落酸的这种作用,有利于植物适应缺水环境。 【详解】A、通过曲线图分析: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根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茎叶的生长起抑制作用,A正确; B、施加ABA后,根生长加快,从土壤吸收水分增多;茎叶生长减慢,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减慢,水分散失减少,B错误; C、ABA是一种微量的有机物,主要在植物体的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合成,C正确; D、由题意分析可知,ABA的调控作用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故ABA的合成有利于植物度过不良环境,D正确。 故选:B。 2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外界刺激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的方向 B. 植物激素和环境因子的变化都会影响植物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C. 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来调控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D. 幼茎切段中的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来促进细胞伸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有两种:①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有单侧光或者重力的作用),②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和单侧光的影响)。 2、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基因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4、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的控制,同时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也会影响激素的合成。 【详解】A.外界刺激不会影响极性运输的方向,A错误; B.基因的表达受环境的影响,植物激素和环境因子的变化都会影响植物细胞内基因的表达,B正确; 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C错误; D.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D错误。 30.某同学将三个含有不同浓度(C1、C2和C3)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去顶胚芽鞘左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与水平面夹角)的值分别为α1、α2和α3,且α1>α2>α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不同弯曲角度对应的浓度C1、C2和C3之间大小的关系不可能为 A. C1>C2>C3 B. C1>C3>C2 C. C2>C3>C1 D. C3>C1>C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因为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所以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弯曲度。在最适浓度之前,随浓度增加,弯曲度越大,α越小,但是超过最适浓度,促进作用越来越小,弯曲度越小,而α值越大。 【详解】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小α值,在高于和低于最适生长素浓度时,去顶尖的胚芽鞘的弯曲角度可能相同,即产生相同的α值。分析时,可假设α3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浓度,则α1>α2>α3时,不同弯曲角度对应浓度C1、C2和C3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可能性有4种,即C3>C2>C1或C1>C2>C3或C2>C3>C1或C1>C3>C2 。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种子在萌发过程的四个阶段中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只考虑呼吸底物为葡萄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曲线A表示__________,产生该物质的具体场所包括细胞中的_________。 (2)种子在萌发第一阶段首先要吸足水分,以增强细胞代谢,从细胞膜组成和结构的角度来推测,水分子可经过细胞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3)第二阶段种子细胞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种子萌发为幼苗的过程需要以细胞__________为基础。 【答案】 (1). CO2释放量 (2).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3). 磷脂双分子层 (4). 水通道蛋白 (5).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6). 分裂(增殖)和分化 【解析】 【分析】 1、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 2、图示表示某种植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四个阶段中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根据两条曲线的变化可知,A为CO2产生量,B为氧气消耗量,种子萌发的初期主要进行无氧呼吸,随着种皮的突破,种子有氧呼吸增强。 【详解】(1)活的种子定进行细胞呼吸,而消耗氧气时一定产生CO2,根据A曲线开始上升时,B曲线仍为0,可知A为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B为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可以产生CO2,因此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基质。 (2)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组成,而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方式跨膜,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时,需要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跨膜时,需要通过水通道蛋白。 (3)萌发的种子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和CO2,由于有氧呼吸消耗氧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相等,所以当种子呼吸产生CO2的体积大于消耗氧的体积时,说明存在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根据图示中A和B曲线的数量关系,可知一、二、三阶段均有无氧呼吸,也就说明第二阶段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种子萌发为幼苗的过程需要以细胞分裂和分化为基础。 【点睛】萌发的种子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和CO2,由于有氧呼吸消耗氧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相等,所以当种子呼吸产生CO2的体积大于消耗氧的体积时,说明存在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32.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分析曲线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10~12时,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点积累有机物最多。 (2)从图中分析,限制小麦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 (3)小麦生长发育需要多种无机盐,请利用溶液培养法设计实验,证明某一种无机盐(用X表示)是小麦幼苗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 【答案】 (1). 气温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CO2的供应减少,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2). E (3). 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 (4). 取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均分为A、B两组,A组放入完全培养液中,B组放入缺X的培养液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预期结果是B组幼苗生长发育不正常,A组幼苗生长发育正常。再将A、B两组幼苗都放入完全培养液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预期结果是B组幼苗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AB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在夏日中午12时,由于阳光过强,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了保持水分使气孔关闭,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曲线DE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减弱而减弱。 【详解】(1)10~12时,气温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闭,CO2的供应减少,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图中曲线A点到E点之间,净光合速率一直大于0,有机物一直在积累,故E点积累有机物最多。 (2)从图中分析,限制小麦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 (3)小麦生长发育需要多种无机盐,利用溶液培养法设计实验,证明某一种无机盐(用X表示)是小麦幼苗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具体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如下: 取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均分为A、B两组,A组放入完全培养液中,B组放入缺X的培养液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预期结果是B组幼苗生长发育不正常,A组幼苗生长发育正常。再将A、B两组幼苗都放入完全培养液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预期结果是B组幼苗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以夏季晴朗的白天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知识,解题关键能够明确曲线图中每个上升或下降趋势的原因,主要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33.如图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甲图为神经纤维,乙图含有突触结构,甲、乙图中ab段长度相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灵敏电流汁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若要测到静息电位需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图甲中,当a处受到适宜的刺激时,电流计指针会发生_____(填次数和方向)偏转。如果降低神经纤维所处环境中的Na+浓度,重复上述操作,则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最大幅度比之前会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 (3)现分别同时在甲、乙图中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观察指针摆动,则指针反应较慢的是__________图,原因是兴奋在传递时,发生了由__________的两次信号转变,所用时间较长。 【答案】 (1). 把灵敏电流计的一个电极插入膜内 (2). 两次反向 (3). 减小 (4). 神经纤维所处环境中的Na+浓度降低,导致Na+内流的量减少,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5). 乙 (6).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 【分析】 1、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测定静息电位的方法:一个电极插入膜内,另一电极插入膜外,两电极连接到电位仪上测定极间电位差。未受刺激时的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受刺激后形成的外负内正为动作电位。 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到突触后神经元时,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一系列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突触延搁。 【详解】(1)甲图灵敏电流计两极都连在膜外,都为正电位,不能形成局部电流,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应该一级连在膜外,一极连在膜内才能测到。 (2)当a处受到刺激时,兴奋先传导到电流表左侧电极神经纤维,该处膜外电位由正变为负,而电流表右极神经纤维膜外电位为正,故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兴奋传导到右极时,右极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由正变为负,而左极神经纤维膜外电位恢复为正电位,故指针再次向右偏转;如果降低神经纤维所处环境中的Na+浓度,重复上述操作,则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最大幅度比之前会减小,原因是神经纤维所处环境中的Na+浓度降低,导致Na+内流的量减少,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3)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所以指针反应时间落后的是乙图,原因是乙图中具有突触结构,神经冲动由a到b的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兴奋的传递会延搁。 【点睛】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到突触后神经元时,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一系列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突触延搁。 34.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癌症免疫疗法的詹姆斯·艾莉森和本庶佑。相关研究揭示,T细胞表面含有PD-1蛋白,癌细胞表面的信息分子能与PD-1蛋白结合,使T细胞的活性受抑制。PD-1抑制剂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使T细胞活性恢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癌变后,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与癌细胞相比,正常细胞中__________(填“有”或“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 (2)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病人使用PD-1抑制剂也可能会导致自身组织器官受到损伤,患上__________病。 【答案】 (1). 糖蛋白 (2). 有 (3). 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4). 识别抗原并释放淋巴因子 (5). 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6). 自身免疫 【解析】 【分析】 1、癌细胞主要有以下特征: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2、人和动物体的染色体上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3、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属于淋巴因子,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上述物质由T细胞合成;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能够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1)细胞癌变后,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与癌细胞相比,正常细胞中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的作用是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2)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的作用分别是分泌淋巴因子和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3)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病人使用PD-1抑制剂也可能会导致自身组织器官受到损伤,患上自身免疫病。。 【点睛】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5.各种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凋节剂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1)“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是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2)将休眠状态的某植物种子与湿沙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可使种子提前萌发,原因是种子中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含量增加,打破了种子休眠。 (3)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__________。 (4)小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这种现象主要与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有关。 【答案】 (1). 乙烯 (2). 促进果实的成熟 (3). 赤霉素 (4). 合成生长素 (5). 脱落酸 【解析】 分析】 植物体内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五类。 ①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②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③脱落酸的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各个阶段,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⑤因为天然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有一个代谢过程,合成与分解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当用天然的生长素处理植物时,体内生长素的量超过正常水平,过多的生长素会被其体内的酶分解掉而不易长时间发挥作用,但植物体内没有分解生长素类似物(即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的酶,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能够长时间地发挥作用。 【详解】(1)“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是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乙烯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2)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因此将休眠状态的某植物种子与湿沙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可使种子中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种子提前萌发。 (3)因为芽和幼叶能合成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生根,因此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 (4)小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这主要与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有关。 【点睛】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