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培优学案课时作业: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4
[课时作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一五”计划是新中国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开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 步基础。“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世界各国的经验 B.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国有企业缺乏活力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 年新中国实施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工业基础薄弱是原因之一,故选 B 项。A 项不符合史实;C 项是新 时期经济改革的目标;D 项是 20 世纪 80 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答案: B 2.1957 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达到 783.9 亿元,比 1952 年增长 128.3%,出现这种现象 的原因( ) A.八字方针的提出 B.大跃进的开展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土地改革完成 解析: 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0 年冬提出的,与题目中的时间不 符,故 A 项错误;大跃进发生于 1958 年,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国民经济发展造 成了重大损失,故 B 项错误;1953—1957 年是建国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期,提前 完成,故 C 项正确;建国后土地改革发生于 1950—1952 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 D 项 错误。 答案: C 3. “一五”计划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 1949 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 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 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 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一五”计划期间新建工厂向工业较少的地区倾斜,改善了我国 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有利于各地区的均衡发展,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4.1955 年,毛泽东指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 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毛泽东此番话意在鼓励农 民(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 C.成立农村人民公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本题考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改革运动的时间为 1950—1952 年,故 A 项错误;据材料“1955 年”“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中国正 在进行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是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故 B 项正 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 1958 年,故 C 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对农村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5.1958 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 农、商、学、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为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 政府( )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完成“一五”计划的指标 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解析: 本题易错选 C 项,原因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认识不清。材料的中心意 思是要建立由工、农、商、学、兵组成的大公社,反映了当时党和政府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 片面改革生产关系,盲目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D 6.1960 年我国肥猪收购量是 1 991 万头,1961 年降到历史最低 870 万头,1963 年是 4 015 万头,1965 年达 7 859 万头。由此可见( ) A.农业“大跃进”运动成果显著 B.农村政策放宽调动农民积极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盛行浮夸风 D.农村经济结构有了根本性好转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大跃进”开始于 1958 年,“大跃进”运动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1960 年冬,我国开始对 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到 1962 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1965 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农业“大 跃进”运动成果显著不合题意,故 A 项错误;农村政策放宽调动农民积极性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盛行浮夸风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 涉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7.下表是 1975 年江苏省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表格中工业生产出现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 ) 三月份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原油 100 万吨 160 万吨 180 万吨 210 万吨 发电量 8.7 亿千瓦 15.3 亿千瓦 17.5 亿千瓦 20.8 亿千瓦 铁路货运量 250 万吨 410 万吨 474 万吨 481 万吨 A.大力工业、农业运动的开展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C.邓小平全面整顿政策的推行 D.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解析: 本题考查“文革”后期国民经济的整顿。大办工业、农业是在“大跃进”期间, 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是 1960 年提出的,与材 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1975 年,周恩来病重,在毛泽东的支持下,邓小平 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开始全面整顿,国家经济形势出现好转,与表格反映的情况相符, 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 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 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摘编自石仲泉《中共八大史》 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 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共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2)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中共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 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解析: 解答第(1)问时注意归纳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2)问,“主要任务” 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注意结合实际分析中共八大路线的意义。第(3)问在解答时要注意 从经济角度分析。 答案: (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 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中共 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 次成功探索。 (3)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 动,挫伤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