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一轮复习行星地球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行星地球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莫斯科时间(东三区)2019年2月18日12时55分,“火星-500”项目的中国志愿者王跃首次踏上模拟火星表面,为人类登上火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读下表,完成1~2题。 行星 与太阳的距离(天文单位) 质量(地球 为1) 体积(地球 为1)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四季更替 地球 1 1.00 1.00 5.52 1年 23时56分 有 火星 1.52 0.11 0.15 3.96 1.9年 24时37分 有 1.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十分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液态水存在”的条件应是地球上的温度介于0~100℃之间,而影响地球上气温的因素则是日地距离和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第2题,地球外围包围着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层,而火星外围是厚厚的二氧化碳;火星和地球上都有四季更替,但长度并不一样;火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差距较小;火星轨道和地球运行轨道相邻,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会有适宜的温度孕育演化生命。 答案:1.D 2.C 2019年1月15日,日环食“横扫”中国,天文奇观再次覆盖长江流域。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日环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却仍然明亮,在天空中形成一个耀眼的光环,蔚为壮观。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3~4题。 图中箭头为地球公转方向,阴影部分为夜半球 3.此次日环食,图中日、月、地相对位置正确的是( ) A.位置1 B.位置2 C.位置3 D.位置4 4.下图是“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此次日环食过程部分图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①④③ B.③④①②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解析:第3题,日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中间,且日、地、月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由此可排除B、D两项。由于图示公转方向为顺时针,则此图应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时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第4题,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绕地球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因此月球挡住太阳光线开始于右侧,结束于左侧。 答案:3.A 4.C 地形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重要因素。下表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的1、4、7、10月平均最高气温(单位:℃)随坡度的变化统计,表1为北坡,表2为南坡。据此完成5~6题。 表1 坡度 1月 4月 7月 10月 5° 9.5 20.7 27.4 19.8 25° 9.3 19.3 27.4 20.4 45° 5.8 17.0 27.1 18.0 表2 坡度 1月 4月 7月 10月 3° 7.9 19.7 26.5 18.9 12° 8.0 19.9 26.6 19.0 23° 8.5 21.0 26.6 19.2 5.随着坡度的增加,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降低幅度最大的是( ) A.冬春季的南坡 B.夏秋季的南坡 C.冬春季的北坡 D.夏秋季的北坡 6.各月平均日最高气温随坡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昼夜长短 B.正午太阳高度 C.天气状况 D.植被覆盖率 解析:第5题,读两表格数据可对比分析,表1中随着坡度增加,1月、4月气温降低幅度明显,因此降低幅度最大的是冬春季的北坡。第6题,读表格中数据,不同的月份平均日最高气温差别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正午太阳高度角。 答案:5.C 6.B美国国家科学院称2019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读图,回答7~8题。 7.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A处和C处 8.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A.英国、墨西哥 B.挪威、芬兰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 解析:第7题,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主要来自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层。第8题,闯入地球大气的带电粒子,受地球磁场的影响,会奔向地球两极,因此地球上高纬度地区可见极光。挪威和芬兰的纬度高,最有可能看到极光现象。 答案:7.C 8.B 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9~10题。 9.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10.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解析:第9题,由题意知,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故图中多年平均云量值越高,则表示该地阴雨天越多。由图知,甲地数值为50~52之间,乙地在64~66之间,即乙地平均云量大于甲地,故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丙地数值在46~48之间,则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丁地等值线较丙地密集,故云量空间变化应大于丙地,故B正确。第10题,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表明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该处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云雨量比两侧多。 答案:9.B 10.A 阅读材料,完成11~12题。 材料1:“嫦娥二号”于2019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嫦娥二号”飞行112小时到达月球。 材料2:发射航天器必须正确选择发射窗口。发射窗口是指发射运载火箭比较合适的一个时间范围。选择发射窗口主要考虑五方面要求:一、地面观察的要求;二、地面目标光照条件的要求;三、航天器上太阳能电池翼光照条件的要求;四、航天器上姿态测量设备的要求;五、航天器返回地面时的要求,如载人飞船返回地面时,一般都希望在白天,同时要求气象条件较好,没有大风等恶劣天气,以便降落伞打开。 11.“嫦娥二号”( ) A.发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非洲北部 B.发射时,西昌夜幕深沉 C.到达月球时,加拿大枫叶正红 D.到达月球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 12.关于发射窗口选择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运载火箭发射试验,一般选择傍晚或黎明,主要是为了避免太阳光的干扰 B.以地面观察为主要目的时,卫星发射一般选择在子夜前后 C.对地面目标光照条件要求较高时,航天器发射应根据天气状况选择 D.载人飞船发射的选择,必须考虑返回地面的时间 解析:第11题,“嫦娥二号”飞行112小时到达月球,此季节为加拿大秋季,枫叶正红。第12题,读材料可知,载人飞船发射的选择,必须考虑返回地面的时间。 答案:11.C 12.D 二、综合题 13.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材料2:酒泉深居内陆,有航天发射的诸多优势,“神舟”系列均在此成功发射。除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中心外,我国还在海南文昌建设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 (1)请简述图中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写出图中甲、乙区域年日照时数范围,并分别分析原因。 (3)分析文昌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年日照时数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第(2)题,从纬度、海拔、天气状况等方面分析年日照时数的长短。第(3)题,从文昌的纬度、海陆位置、海上运输等方面分析。 答案:(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3600小时<甲<3800小时。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400小时<乙<2600小时。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3)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四面环海,发射更安全。 14.下面是1967~2019年太阳黑子的平均数量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年份 1967 1969 1971 1973 1975 1977 1979 1981 太阳黑子平均数量 93.8 105.0 66.6 38.0 15.5 27.5 155.4 140.4 年份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2019 2019 太阳黑子平均数量 66.6 17.9 29.4 157.6 145.7 54.6 17.5 23.4 (1)用上表的数据,选择适当的坐标,画一幅30年间太阳黑子活动的曲线图。(2)把你画的图和下面的“磁暴”图进行比较,你能推断出两者有什么关系吗?试加以解释。 解析:对比分析两图,找到两者的关系,“磁暴”现象是太阳活动如黑子、耀斑等影响而形成,黑子数目多的时候,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使“磁暴”发生的机会增多。 答案:(1) (2)黑子数目多时,磁暴天数也多。这是因为黑子数目多的时候是太阳活动活跃时期,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使“磁暴”发生的机会增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