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备战中考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备战中考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19备战中考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必以信:     ②忠之属也:   ③公将驰之:    ④望其旗靡: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3)文中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什么品质? ‎ ‎(4)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写出两点即可) ‎ ‎(5)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 ‎2.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②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⑤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节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①酷贫:非常的贫困。②范逵(kuí):人名。③髲(bì):假发④斫(zhuó):用刀斧砍。⑤剉(cuò):同“挫”,割。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汝但出外留客                                            ②君宜还                                 ③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治经为博士邪  (为:成,当)                           B. 但当涉猎  (但:然而,却) C. 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                           D. 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 ‎ ‎(4)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 ‎(5)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思尔。”                                                                                                                                                                                          (《“三上”文章》欧阳修)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词语。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更:________ ②肃遂拜孟母                  遂:________ ③在西洛时尝语僚属            语:________ ④亦笃学如此                  笃学:________ ‎ ‎(2)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结友而别             而少所嗜好                              B. 蒙乃始就学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 蒙辞以军中多务       每走厕必挟书以往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盖惟此尤可以思尔。 ‎ ‎(4)‎ ‎【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请从孙权、吕蒙、鲁肃中任选一人对其性格特点作概括。 ‎ ‎(5)这两篇文章在学习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 ‎5.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①必败。举趾②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莫敖狃于蒲骚之役③,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人追之,不及。        莫敖使徇④于师曰:“谏者有刑。”及鄢⑤,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而听刑。楚子曰:“孤之罪也。”皆免之。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①莫敖:即屈瑕。②举趾:抬脚。③狃(niǔ):习以为常而不加重视。蒲骚:地名。④徇(xùn):对众宣示。⑤鄢(yān):水名,汉水支流。 ‎ ‎(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        鄙:目光短浅            B.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 C. 遂见楚子,曰:“必济师”   济:救济               D. 罗与卢戎两军之            军:进攻,夹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其乡人曰                        还,谓其御曰         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乱次以济,遂无次 C. 战于长勺                        莫敖使徇于师曰     D. 公将鼓之                        斗伯比送之 ‎(3)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文写曹刿作为平民入朝见鲁庄公献计献策,说明曹刿是一个热爱国家、关心国事、深谋远虑、充满自信的人。 B. 甲文中曹刿认为战争要想取得胜利,一是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二是在战术上要准确及时地把握好战机。 C. 乙文中斗伯比预知战争的结局,提出了“必济师”的建议,目的是希望楚王能对屈瑕进行镇抚,并使他加强防备。 D. 乙文中楚王用人不当,不听大臣的意见。楚军败后,他虽能承担责任,但无原则地赦免众将,这体现了楚王治军无方、不善治政的特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②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 ‎ ‎(5)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屈瑕在作战指挥方面表现出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 ‎6.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与朱元思书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天山共色 ________   ②窥谷忘反 ________  ‎ ‎(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7.阅读《商汤见伊尹》一文,回答小题。       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贱人:出身低贱的人       B. 则耳加聪,目加明加:更加。 C. 子欲何之之:哪里                                          D. 则吾必说而强食之说:通假字,通“悦”,高兴。‎ ‎(2)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 ‎(3)在这个故事中,作为君主的商汤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乙)     孟源有自是①好名之病,先生屡责之。一日,警责方已,一友自陈日来工夫②请正③。源从旁曰:“此方是寻着④源旧时家当⑤‎ ‎。”先生曰:“尔病又发。”源色变,欲有所辨。先生曰:“尔病又发。此是汝一生大病根。”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有删改) 【注释】①自是:自以为是。②日来工夫:近日来自己修身的情况。③正:指正。④寻着:达到。⑤家当:指修行的水平。 ‎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①陈康肃公尧咨善射________ ②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________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 但微颔之          但当涉猎                                    B. 汝亦知射乎        女亦无所思 C. 但手熟尔          尔病又发                                    D. 睨之 , 久而不去    先生屡责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②源色变,欲有所辨。 ‎ ‎(4)陈尧咨和孟源两人性格有什么相同之处? ‎ ‎9.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今齐地方千里                      ②王之蔽甚矣           ③闻寡人之耳者                      ④时时而间进           ‎ ‎(2)下面句子中与“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 万钟于我何加焉 C.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D.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4)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 ‎10.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填空。 本文选自《                 》 ,是             (朝代)的             (编者)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 ‎(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故不错意也       ②人谕矣      ③轻寡人与          ④秦王不说   ‎ ‎(3)翻译下列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 ‎(4)从选文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对我们有何启发?     ‎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⑤之于子乎?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③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④宾从:服从、归顺。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⑥属:同“嘱”,委托、托付。 ‎ ‎(1)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将三军,使士卒乐死   ②相田文      ③方是之时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 ‎(3)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 ‎1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 ③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说服力。          B.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 《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答案解析部分 一、文言文阅读 ‎1.【答案】(1)①实情    ②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③驱车(追赶)   ④倒下 (2)①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②曹刿下车观察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 (3)爱国,有责任感;深谋远虑。 (4)示例: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5)①讨论战前准备时,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拥护和神灵保佑上;②作战时不察敌情,贸然进攻和追击;③胜利后尚不知曹刿战术正确之所在。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 ‎ ‎【解析】【分析】 (1)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信”实情,同时还要注意总结“属”的用法。 (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句中的“安”“专”的含义。2句中“下”“望之”的含义。 (3)解答时,要熟悉题目要求,理清文章内容,从乡人及肉食者侧面衬托出,他的爱国,远谋,卓越的指挥才能。 (4)这其实是一道考查人物形象的变式题。曹刿在国难当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体现了一个臣民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在战场上,他不急于冒进,细细观察之后才追击,体现出作为一个古代军事家的谨慎小心。这都是我们今人应该汲取的美好东西。这道题主要考虑分析清曹刿这个人物形象就可以了。 (5)“肉食者‘鄙’的表现”在文中看,战前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臣、神身上,不懂得取信于民的道理。战中又显出急躁冒进,不懂得指挥之法。‎ ‎2.【答案】(1)① 只       ②返回      ③ 称赞 (2)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谢。 (3)示例:待人要真心实意才会得到别人的好评。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 ‎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陶侃待客”来谈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即可。‎ ‎3.【答案】(1)B ‎ ‎(2)①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②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4)启示:①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②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③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只要用功学习谁都能学好.只要用心学习,就一定会有所成就,而且后天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④学无止境,关键是要用心,要不断提升个人境界.一个人即使基础再差,只要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刻苦,就能学有长进,使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得到提高。 (5)写作手法: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吕蒙和鲁肃论议,“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侧面烘托了吕蒙学有所进的学习效果。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 ‎ ‎【解析】【分析】本文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的司马光。(1)B项   但:只,仅 (2)重点字“岂”译为“难道”,“欲”译为“想要”, “但”译为“只是”,“当”译为“应当”,“耳”译为“罢了”。 (3)从原文“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找出成语。其中“吴下阿蒙”后亦以讥缺少学识、文才者。 (4)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该文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侧面烘托了吕蒙学有所进的学习效果。‎ ‎4.【答案】(1)曾经;只(是);怎么;离开 (2)B (3)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大概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罢了。 (4)示例:鲁肃对吕蒙说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以看出鲁肃彬彬有礼,爱才、惜才的特点。 (5)熟能生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骄傲;有高超的技艺才能令人信服;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知错能改等。 ‎ ‎【考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 ‎【解析】‎ ‎【分析】甲文选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乙文选自《“三上”文章》,作者是北宋的欧阳修。(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A项分别表示顺承和转折的连词,B项译为“于是”,C项前一个是介词“用,拿”,后一个相当于“而”表示修饰,D项前一个是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一个是结构助词“的”。 (3)但,只是。涉猎,粗略的阅读。盖,大概。惟,只有。 (4)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很重要的方式,比如,鲁肃对吕蒙说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以看出鲁肃彬彬有礼,爱才、惜才的特点。(5)能够和学习有关,并且是从文本中得出的即可。把能够想到的都要一一写出来,因为题目问的是“哪些”启示。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但”“涉猎”“盖”等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附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怎么能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没有学识的)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是没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僚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上厕所的时候就读词典、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离开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远的地方都能听到,他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此等之处可以构思吧。‎ ‎5.【答案】(1)C (2)A (3)D (4)①祭祀神灵用的猪、牛、羊等及玉器和丝帛,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上报)。 ②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大夫难道不知道楚军已经全部开拔出去了? (5)①曹刿深谋远虑,细心从容,能及时把握战机;②屈瑕自大专横,轻视敌人,指挥无方。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济”是增派的意思。 (2)本题考查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他的”;B项“必以情”的“以”是介词,表示依据,可译为“按照、依照、根据”,“乱次以济”的“以”是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也可不译;C项“战于长勺”的“于”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相当于“在”.“莫敖使徇于师日”的“于”引出动作、行为的时象.相当于“向”“对”;D项“公将鼓之”的“之”是衬音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斗伯比送之”中的“之”是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可译为“他”。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分析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D项:楚军败后,楚王勇于承担责任,对众将的赦免,也正表明了他承担了责任,不将责任推给众将,是开明的表现,“无原则地赦免众将,这体现了楚王治军无方,不善治政的特点”表述错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①句注意“牺牲;加;信”的翻译。②句注意“然;岂,怎么;尽行”等关键词的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选文内容分析人物指挥作战特点的能力。做此类题目时根据选文逐一分析人物战前和战时指挥的特点与作战的效果即可。 故答案为:(1)C(2)A(3)D(4)①祭祀神灵用的猪、牛、羊等及玉器和丝帛,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上报)。②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大夫难道不知道楚军已经全部开拔出去了?(5)①曹刿深谋远虑,细心从容,能及时把握战机;②屈瑕自大专横,轻视敌人,指挥无方。 【点评】考查一词多义的用法。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6.【答案】(1)一样 ;通“返”,返回 (2)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一样。 (3)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意近即可)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 ‎ ‎【解析】【分析】(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3)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之徒的鄙弃两个方面来作答。‎ ‎7.【答案】(1)C (2)吃了它,耳朵就会更加灵敏,眼睛就更加明亮,那么,我就会高兴的强逼自己吃下去。 (3)是个选贤任能,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明君。 ‎ ‎【考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划线字意思的能力。C项中的“之”为“动词”。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商汤”的具体描写来分析该人物形象即可。‎ ‎8.【答案】(1)善于、擅长;喜欢、喜好、爱好 (2)C (3)①(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但是铜钱没有被沾湿。②孟源变了脸色,想要辩解。 (4)①两人都自以为是;②两人都傲慢自大(自夸);③听不得别人批评。 ‎ ‎【考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词语解释。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非常容易,因为没有古今异义词,如“善”:善于、擅长。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和一词多义。C项划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不同。前者“罢了”,后者“你”。A“只、不过”。B“也”。D代词。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自”“而”“色”“辨”等字词的翻译。 (4)本题考查概括人物性格品质和比较阅读。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先生屡责之”这些描写与情节都表明两人都是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听不得别人批评的人。 故答案为:(1)善于、擅长;喜欢、喜好、爱好。 (2)C (3)①(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但是铜钱没有被沾湿。②孟源变了脸色,想要辩解。 (4)①两人都自以为是;②两人都傲慢自大(自夸);③听不得别人批评。 【点评】(1)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节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善射:善于射箭,善是善于擅长之意,不难理解。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孟源有自以为是、贪求虚名的毛病。好:喜好、爱好。好名:喜好虚名,贪图虚名。 (2)考查虚词的用法,一词多义辨析,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C项划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不同。但手熟尔:只不过手法熟练罢了。尔病又发:你的毛病又复发了。前者助词,后者代词。 (3)句子翻译的采分点一般为实词、重点虚词,句式。实词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翻译时要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同时注意上下文,强调关注语境,在基本明确大意的前提下,正确运用方法翻译。得分点:补充成分(油),方孔,注入,被沾湿,变了脸色,想要辩解。 ‎ ‎(4)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概括所依据的句子:公亦以此自矜、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康肃笑而遣之、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源色变,欲有所辨、此是汝一生大病根。 【附参考译文】     (一)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二)孟源自以为是、贪求虚名的毛病屡屡不改,因而受到老师的多次评批。一天,先生刚刚教训了他,有位朋友谈了他近来的功夫,请先生指正。孟源却在一旁说:“这正好找到了我过去的家当。”先生说:“你的老毛病又犯了。”孟源闹了个大红脸,正想为自己辨解。先生说:“你的老毛病又犯了。”接着开导他:“这正是你人生中最大的缺点。打个比方吧。在一块一丈见方的地里种一棵大树,雨露的滋润,土地的肥沃,只能对这棵树的根供给营养。若在树的周围栽种一些优良的谷物,可上有树叶遮住陽光,下被树根盘结,缺乏营养,它又怎能生长成熟?所以只有砍掉这棵树,连须根也不留,才能种植优良谷物。否则,任你如何耕耘栽培,也只是滋养大树的根。”‎ ‎9.【答案】(1)①方圆 ,面积 ②因受蒙蔽而不明③使……听到④间或,偶然 (2)D (3)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4)① 说话要注意对象。② 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③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只要说出两点就可)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 ‎ ‎【解析】【分析】 (1)①“地方”这是两个词语,不同于现在的含义,这里“方”是方圆、面积;②蔽“这里是动词,因受蒙蔽而不明③使动用法,使……听到④“间”这里读“jiàn”,间或,偶然。 (2)例句中“于”介词,比;A,介词,在;B介词,对;C介词,到;D介词,比;所以选D。 (3)翻译句子要注意关键词和古文言句式的调整,这里“期年”“虽”等词语翻译要精准。 (4)语言交际要注意说话对象,场合,方式方法,力求做到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建议。 【点评】 (1)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具体要求有准确理解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在具 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等。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 ‎(2)中考中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 (3)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4)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10.【答案】(1)战国策      西汉     刘向 (2)①通“措”,置(安排或放置)。    ②明白。  ③轻视。   ④通“悦”,高兴。 (3)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 (4)略。 ‎ ‎【考点】先秦诸子百家,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翻译,作家作品 ‎ ‎【解析】【分析】(1)《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标题为后人所加,又名《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错:通假字,通“措”,放置或安排。谕:一词多义,明白。轻:一词多义,轻视。说:通假字,通“悦”,高兴。 (3)翻译时,要注意把“布衣”(老百姓)、“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抢”( 撞)等字词翻译准确。 (4)面对秦王的盛气淫威,唐雎则寸步不让,据理力争:“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一个委婉的反诘句,既驳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也表示了对秦王强 烈的轻蔑。这使本来就很尖锐的矛盾更加激化了,文章至此陡起波澜,读者顿生焦虑之情,为冲突的后果而担忧。秦王自以为无人敢摸老虎屁股,而唐雎居然敢在老 虎头上猛击一掌。秦王被激怒,于是以“天子之怒”相威胁,而唐雎则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唐雎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 服。作者充分调动了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段以烘托气氛,同时对二人的情态举止的变化略加点染,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成功地刻画出唐雎 不畏强暴的鲜明个性。 【点评】(1)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 ‎(2)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3)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4)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11.【答案】(1)①率领 ②让……做宰相    ③正当,在 (2)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才知道自己(确实)不如田文。 (3)要点:①性情率真 ②心胸开阔 ③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 ④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 ⑤善于与同僚沟通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 ‎【解析】【分析】(1)试题分析:文言词语的释义要准确,注意古今不同的用法,这里“将”名次用作动词,率领;“相,名词用作意动用法,“以……为相”。 (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注意关键词和古今不同的句式,这里应注意“此乃……也”句式和“弗”的意义理解。 (3)试题分析:从“吴起自知弗如田文”故事中,我们了解吴起是一个性情率真,心胸开阔,有很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能以国事和大局为重,善于与同僚沟通的人。 【点评】(1)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2)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 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 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3)初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的进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要求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 寻筛选提取信息,找出原句即可,学生精读文章,初步筛选,看清方向,明确方向,仔细分辨,识别障碍,最后学会总结和概括。‎ ‎12.【答案】(1)躲避,避免;分辨;停止 (2)①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不丧失罢了。 ②(对于)高位厚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仪就接受它,(那么)高位厚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3)C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 ‎【解析】【分析】选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及其门人。年代:战国时期。 ‎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辟”通“避”,躲避;“辩”通“辨”分辨。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万钟”,高位厚禄;“加”,好处;“辩”通“辨”分辨。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C.应为: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故答案为:(1)躲避,避免;分辨;停止(2)①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不丧失罢了。②(对于)高位厚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仪就接受它,(那么)高位厚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3)C 【点评】考查一般文言实词的用法。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附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的 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样看来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