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
专题十三 真题精选 一、[2017·绍兴、义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目。 《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周 ①奔琅邪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亭对泣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③游宴,周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 ①周(yǐ):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邪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桓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见睿微弱,谓曰( ) (2)因相视流涕( ) (3)王导愀然变色曰( ) (4)众皆收泪谢之( ) 2.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 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 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3分) 我 以 中 州 多 故 来 此 求 全 而 单 弱 如 此 将 何 以 济! 5.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追感往事》,联系全诗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追感往事① [宋] 陆 游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②。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注】 ①这首诗写于南宋嘉泰元年,诗人当时七十多岁。②秦:指秦桧,主张议和投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南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乙】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对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每小题1分) (1)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 (2)将军宜枉驾顾之( ) (3)孤不度德量力( ) (4)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 (5)其谁可而为之( ) (6)平公曰:“善。”遂用之(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刘备和晋平公在选贤任能上的异同。(2分)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7·沈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 凡音①,生于人心者也。乐②者,通伦理者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知声③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能知乐,是故审④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⑤,非致⑥味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知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选自《礼记》,有删改) 【注】 ①音:歌曲。②乐:这里是音乐和舞蹈(有时还包括诗歌)相结合的总称。③声:这里指声音。④审:仔细考察。⑤食飨(xiǎng)之礼:指食礼和飨礼,用于宗庙祭祀或招待宾客。⑥致:极。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知音而不知乐者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唯君子能知乐 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C.而治道备矣 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 D.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 客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5分) (1)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两处)(2分) 乐 者 音 之 所 由 生 也 其 本 在 人 心 之 感 于 物 也。 4.(1)甲文中伯牙和子期共同的兴趣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告诉我们制定礼乐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请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7·黄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①,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汝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②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③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④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 【注】 ①用事:掌权。②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③削其籍:革去他的官职。④筇屐:筇,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亦不详其姓字 详:知道 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辈(同类) C.人避之,莫敢诘 诘:质问(责问) D.先生文章名一时 名:名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因以为号焉 故自号曰醉翁也 B.或置酒而招之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乃悟前狼假寐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乃 遍 游 江 浙 所 至 人 士 争 奉 筇 屐 迎。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怒,命卒曳下奴,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1)甲文中第二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赞语呼应了第一段中“__________”和“忘怀得失”两句,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隐士性格。 (2)乙文中人们称赞谢御史“此真好御史矣”,是有感于谢御史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谢御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3)两文都写了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的兴趣爱好,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五、[2017·鄂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 高帝求贤诏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②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③下相国,相国酂侯④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⑤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⑥、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⑦病,勿遣。 (选自《古文观止》) 【注】 ①伯:通“霸”。②游:交游。“从我游”即参加治理天下。③昌:周昌,跟从刘邦入关破秦,建汉后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④酂侯:即萧何。曾为沛县吏,秦末佐刘邦起义。在楚汉战争中有大功,官居丞相,封酂侯。⑤御史中执法:即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⑥义:通“仪”,指仪表,包括身材尺寸、肤色。⑦癃(lóng)病:手足不灵活的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谓为信然( )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 (3)患在人主不交故也( ) (4)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君与俱来 B.凡三往,乃见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其有意称明德者 其如土石何 D.皆待贤人而成名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甲文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赞语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列举周文王和齐桓公的例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甲文中刘备“思贤若渴”,乙文中汉高祖刘邦发诏令求贤,他们都渴求贤才来辅佐自己,但他们求贤的目的又有所不同。请指出不同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2017·淮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 【乙】 (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①。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②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逐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③于木石之间,徐制④其敝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⑤,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⑦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⑨此寇,正在今日。”乃敕⑩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 ①夷道猇(x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②纵:即使、纵然。③罢:通“疲”,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虏:狡猾的家伙。⑥尝:经历。⑦干:做。⑧便:便利。⑨掎(jǐ)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⑩敕:命令。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吴 将 皆 欲 迎 击 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1)公将鼓之( ) (2)彼竭我盈( ) (3)犹难尽克( ) (4)诸将并曰(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战,勇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诸要害皆已固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分析甲文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模拟训练 一、[2017·湖州模拟]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 【甲】 咏项羽 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①,东归不王秦②。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注】 ①北伐虽全赵:指项羽破釜沉舟败秦救赵之事。②不王秦:没有在秦地称王。 【乙】 垓下之围(片段)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①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 ①舣船:停船靠岸。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地方千里( ) (2)愿大王急渡( ) (3)怜而王我( ) (4)顾见汉骑( ) 2.用“/”给下面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3分) 江 东 虽 小 地 方 千 里 众 数 十 万 人 亦 足 王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的“空”与诗中“空歌拔山力”的“空”情感最相近的是一项是(3分)(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 5.自古以来人们对“西楚霸王”项羽褒贬不一,请结合以上两则古诗文说说你眼中的项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临海模拟]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甲】 齐欲伐魏,淳于髡①谓齐王曰:“韩子卢②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③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田父⑤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 【乙】 晋灵公造九层之台,费用千金,谓左右曰:“敢有谏者,斩!”荀息闻之,上书求见。灵公张弩持矢见之。曰:“臣不敢谏也。臣能累十二博棋⑦,加九鸡子⑧其上。”公曰:“子为寡人作之。”荀息正颜色,定志意,以棋子置下,加九鸡子其上。左右俱慑息⑨,灵公气息不续。公曰:“危哉!危哉!”荀息曰:“此殆不危也,复有危于此者。”公曰:“愿见之。”荀息曰:“九层之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国用空虚,邻国谋议⑩将兴,社稷亡灭,君欲何望?”灵公曰:“寡人之过也,乃至于此!”即坏九层台也。 (选自《说苑》) 【注】 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②韩子卢:韩子,韩国;卢,良犬名。③东郭逡(qūn):东郭,东城;逡,狡兔名。④罢:通“疲”,意思是乏、累。⑤田父:农夫。⑥顿:困顿、疲弊,这里指“使……困倦”。⑦博棋:棋子。⑧鸡子:鸡蛋。⑨慑息:因害怕而屏住了呼吸。⑩谋议:指侵略。 1.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淳于髡谓齐王曰( ) (2)犬兔俱罢( ) (3)臣能累十二博棋( ) (4)邻国谋议将兴( )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韩 子 卢 逐 东 郭 逡 环 山 者 三 腾 山 者 五。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兔极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B.以棋子置下 可以一战 C.天下之疾犬也 能以径寸之木 D.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其真无马邪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息正颜色,定志意,以棋子置下,加九鸡子其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古臣子劝谏要讲究方法。淳于髡和荀息在劝谏时都用了什么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3分) 三、[2017·温岭模拟]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魏徵称所任 【甲】 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②。尝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乙】 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上勤而抚之,民虽东西就食,未尝嗟怨。五年,天下大稔③,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④,取给于道路焉。上谓长孙无忌曰:“贞观之初,上书者皆云:‘人主当独运威权,不可委之臣下。’又云:‘宜震耀威武,征讨四夷。’唯魏徵劝朕:‘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海自服。’朕用其言。朕能任魏公,公能称所任,则其功岂独在朕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 ①回:回转,扭转。②霁威:息怒。③稔:庄稼成熟。④赍粮:携带干粮。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4分) (1)徵奏事固久不已( ) (2)米斗直绢一匹( ) (3)流散者咸归乡里( ) (4)中国既安,四海自服( )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东 至 于 海 南 极 五 岭 皆 外 户 不 闭 行 旅 不 赍 粮。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魏徵被唐太宗誉为“能称所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他得此赞誉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体通史,由司马光主编。编这套书是为治国提供借鉴。在节选的乙文中,你认为编者希望阅读者从唐太宗的治国策略中得到哪些借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7·杭州模拟]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甲】 李允则守雄州,北门外民居极多,城中地窄,欲展北城,而以辽人通好,恐其生事。门外旧有东岳行宫,允则以银为大香炉,陈于庙中,故不设备。一日,银炉为盗所攘①,乃大出募赏,所在张榜,捕贼甚急。久之不获,遂声言庙中屡遭寇,课②夫筑墙围之。其实展北城也,不逾旬而就,虏人③亦不怪之。则今雄州北关城是也。大都军中诈谋未必皆奇策但当时偶能欺敌而成奇功。时人有语云:“用得着④,敌人休;用不着,自家羞。”斯言诚然。 (《梦溪笔谈·权智》) 【乙】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⑤而劳之,亲而离之。 (《孙子兵法》) 【注】 ①攘:偷盗,窃取。②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③虏人:即上文的辽人。④着:合适,恰当。⑤佚:通“逸”,安逸。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故不设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声言庙中屡遭寇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C.北门外民居极多 居数月 D.斯言诚然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断三处)(3分) 大 都 军 中 诈 谋 未 必 皆 奇 策 但 当 时 偶 能 欺 敌 而 成 奇 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乃大出募赏,所在张榜,捕贼甚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考示例,给下面句中的加点词作批注。(4分) 久之不获,遂声言庙中屡遭寇,课夫筑墙围之。 [示例]“遂”字写出李允则督促工人筑围墙拓展北城的举动是当时紧张情况下的顺势而为,是水到渠成的事,显示李允则用计之高明,环环相扣。 其实展北城也,不逾旬而就,虏人亦不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李允则成功扩展北城和《曹刿论战》中鲁国以弱胜强都运用了乙文中的计策,请结合相关内容分别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6·台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晏子列传 【甲】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乙】 越石父贤,在缧绁①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注】 ①缧绁(léi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监狱。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夫 子 既 已 感 寤 而 赎 我 是 知 己 知 己 而 无 礼 固 不 如 在 缧 绁 之 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比肩继踵而在( ) (2)故宜使楚矣( ) (3)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 (4)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以晏子短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B.齐之临淄三百闾 久之,越石父请绝 C.不然 晏子戄然 D.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学而不思则罔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然则子何为使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晏子对待楚人和越石父,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文段,对他不同的态度作出评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预测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和诗歌,完成题目。 辛弃疾传(节选) 耿京①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②。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③,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④,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⑤。弃疾时年二十三。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 ①耿京:农民起义军首领,曾率领义军抗金。②南向:指率军回归南方,归附宋朝。③劳师建康:劳师,犒劳军队。建康,地名,南宋时期的行都。④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⑤佥判:即签判。宋代各州幕职,协助州长官处理政务及文书案牍。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 ) (2)弃疾还至海州( ) (3)径趋金营( ) (4)安国方与金将酣饮( ) 2.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我 缘 主 帅 来 归 朝 不 期 事 变 何 以 复 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的“悠悠”一词有以下两种理解,你赞同哪一种?结合诗歌说说理由。(4分) A.长久、遥远 B.忧愁、思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甲、乙两文,说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目。 戏答元珍 [宋]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①。 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③。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 ①物华:美好的景物。②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祐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③嗟:叹息。 养鱼记① [宋] 欧阳修 折檐②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④不筑,全其自然。纵锸⑤以浚⑥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乃求渔者之罟⑦,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⑧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⑨昏而无识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欧阳修文选》有删改) 【注】 ①本文写于宋仁宗明道元年,时值欧阳修初入官场,初感官场之黑暗所作。②折檐:屋檐下的回廊。③洿(wū):低凹之地,这里是挖掘的意思。④甃(zhòu):用砖砌。⑤锸(chā):铁锹。⑥浚:疏通。⑦罟(gǔ):渔网。⑧斗斛:形容少量。⑨嚚(yín)昏: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3分) (1)野芳虽晚不须嗟( ) (2)市数十鱼( ) (3)且以是对(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修 竹 环 绕 荫 映 未 尝 植 物 因 洿 以 为 池。 4.下列句子与“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表达情感接近的一项是(3分)(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5.对“残雪压枝犹有橘”中的“犹”字,下面有两种解释,你认为是哪一种?请作出选择并结合诗句说说理由。(4分) A.仍然,尚且 B.如同,好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题“戏答元珍”中的“戏”表面上是开玩笑的意思,实则包含了作者较为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养鱼记》中的画线部分语句,说说你对“戏”字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题目。 【甲】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与僚属①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乙】 凡先生(顾炎武)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②,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③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 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注】 ①僚属:官员的家属。②厄塞:险要的地方。③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卧 则 读 小 说 上 厕 则 阅 小 辞 盖 未 尝 顷 刻 释 卷 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尝与僚言( ) (2)其笃学如此( ) (3)或径行平原大野( )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一句话概括甲文所叙写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顾炎武的好学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目。 【甲】 太宗威容严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选自《贞观政要·求谏第四》) 【乙】 臣尝见隋室初造此殿。楹栋宏壮大木非近道所有多自豫章①采来,二千人拽一柱,其下施毂②,皆以生铁为之,中间若用木轮,动即火出。略计一柱,已用数十万,则余费又过倍于此。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远矣。深愿陛下思之,无为由余所笑,则天下幸甚矣。 (选自《贞观政要·纳谏第五》) 【注】 ①豫章:古郡名,今江西省一带。②毂(gǔ):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也用为车轮的代称。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必假颜色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冀闻谏诤 不能称前时之闻 C.寻亦诛死 寻病终 D.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人不独亲其亲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词。(3分) (1)主欲知过( ) (2)动即火出( ) (3)且以陛下今时功力( ) 3.用“/”给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楹 栋 宏 壮 大 木 非 近 道 所 有 多 自 豫 章 采 来。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愿陛下思之,无为由余所笑,则天下幸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唐太宗认为“人欲自照,必须明镜”,其中“明镜”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唐太宗是怎么“自照”的?你觉得在中国历史上什么样的人堪称是这样的“明镜”,请举例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真题精选 一、 1.(1)对……说,告诉 (2)眼泪 (3)脸色,表情 (4)道歉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要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准确解释其意思。 2.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要先理解例句中给出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逐一辨析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找出相同的选项即可。例句中的“之”是代词。A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B项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C项中的“之”是动词,“去,往,到”的意思;D项中的“之”是代词,所以答案选D项。 3.风景没有差别,(只是)举目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时要通读全文,紧扣语境,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如句中的“殊”是“特殊,不同”的意思,“异”是“区别”的意思。 4.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了解了句子的意思之后根据意思断开就可以。“我以中州多故”的意思是“我因为中州地区多变故”,所以在“中州多故”后面断开;“来此求全”意思是“来到这儿求安”,“求全”后面断开;“如此”修饰“单弱”,是定语后置,因此在“如此”后面断开;“将何以济”意思是“将靠什么来成就大业”,单独成为一个句子,这样划分句子节奏就不难了。 5.王导是贤明的治国人才,别人将他看作管夷吾;王导是一个热爱国家、迎难而上(积极面对困难)的人,面对国家危难,大家只是消极流泪,而他壮怀激烈,号召大家积极面对,为国效力。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这需要结合两篇短文内容。第一篇短文中别人把王导比作管仲,说明他才能出众;第二篇短文中当别人都痛哭流涕的时候王导慷慨陈词,号召大家积极面对困难,迎难而上,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国家的热血男儿。 6.在这两句中,作者用了“江左夷吾”和“新亭对泣”的典故,感叹当时国家危急,官员却只懂得明哲保身,不要说会出现治国的能臣,连为国家悲伤哭泣的人都没有,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愤慨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解析] 本题要求我们联系两篇短文,说说诗歌中画线句体现的思想感情。这需要联系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内容作答,陆游生活在宋朝后期,外族入侵,国家危难,因此作者忧国忧民,希望有能臣出现为国效力,体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的热爱。 【参考译文】 江左夷吾 周投奔琅邪王司马睿,司马睿任用他为军谘祭酒。前骑都尉谯国人桓彝也避乱渡过长江,见司马睿势力微弱,对周说:“我因为中州地区多变故,来到这儿求安,结果这里如此势单力薄,将靠什么来成就大业?”不久又见到王导,与王导一起议论天下大事,退出去后,又对周说:“刚才如同见到了管仲,不再有忧虑了!” 新亭对泣 名士们一起登上新亭游玩宴乐,周坐在中间感叹说:“风景没有差别,只是举目望去有长江黄河的区别。”大家听了相对流泪。王导脸色立刻变了,说:“应当齐心协力报效朝廷,收复神州沦陷的土地,怎么能像只知悲痛而不思进取的楚囚那样相对流泪呢?”于是大家都擦泪向王导道歉。 二、 1.(1)确实 (2)拜访 (3)推测,估计 (4)因此 (5)担任,做 (6)于是,就 [解析] 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文的实词解释,解答此题一要平时熟记课本中的注释,二要解题时注意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对于课本上的注释一定要灵活记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等特殊词义一定要烂熟于心,考试时才能准确无误。对于课外的词语解释可以联系课本上该词语的解释,再结合上下文内容得出答案。如(1)句中的“信然”是“确实这样”的意思,所以“信”解释为“确实”;(2)句中的“顾”是“拜访”的意思;(3)句中的“度”是“推测、估计”的意思;(4)句中的“用”意思较为特殊,课本上解释为“因此”;(5)句中的“为”用在句中,是动词“担任”的意思;(6)句中的“遂”字在文言文中一般是“于是,就”的意思,表示顺接。 2.(1)(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2)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字字落实,如(1)句中的“比”是“自比”的意思,“许”是“赞同,同意”的意思。(2)句中的“论”是名词,意思是“话语,言论”,“仇”是“仇人”的意思。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完整,还要把握特殊句式。如(1)句要注意补出省略的主语;“时人莫之许也”属于倒装句,翻译时要翻译成“当时人们不承认这件事”。(2)句中的“善哉,祁黄羊之论也”也是倒装句,翻译时要把“祁黄羊之论”放在“善哉”的前面,这样意思才通顺。 3.同:都信任、重用人才。 异:刘备更渴求得到人才,更礼贤下士;晋平公更知人善任。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两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主要分析刘备和晋平公在选贤任能上的异同。回答时首先答出他们的共同点,然后从相同点中分析不同的地方。甲文中的刘备爱才心切,曾三顾茅庐,问天下大计,对人才十分渴求。乙文中的晋平公十分重视人才,每次选拔官员都询问祁黄羊,祁黄羊推荐的两个人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这说明晋平公知人善任,重视人才。 【参考译文】 [乙]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长官,谁适合担任?”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补这个缺)。”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三、 1.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情况。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B项,能够/能力,才能;C项,完备/佩戴;D项,都是助词,用于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1)因此不懂得声音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音乐。 (2)礼仪和乐理都领会了,称(认为)其有德。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1)句重点词语:“是故”译为“因此”,“知”译为“懂得”,“言”译为“说”。另外,本句省略了“与”的宾语,翻译时要补充出来。(2)句重点词语:“皆”译为“全、都”,“得”译为“领会”,“谓”译为“成为、认为”。语句通顺就可以了。 3.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结合上下文,再根据“者”“也”等虚词,即可断出。 4.(1)爱好音乐。(2)将以教民知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理解概括能力。第(1)题:结合文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就可概括出二人都爱好音乐。第(2)题,结合文句“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知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就可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甲]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 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停留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弹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乙] 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的内心。乐与事物的伦理相同。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所以,只懂得声音不懂得音乐的,是禽兽。只懂得音乐而不懂得乐理的,是普通百姓。只有君子才懂得乐理。因此,从分辨声音而懂得音乐,从分辨音乐而懂得乐理,从分辨乐理而懂得政治的道理,这就具备了治理国家的方法。因此不懂得声音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音乐。不懂得音乐的人,不可与他讨论乐理。懂得了乐理,就接近懂得礼仪了。礼仪和乐理都领会了,称(认为其)有德。所以音乐的隆盛,并不是好听到极点的音乐;祭祀祖先的礼仪,不一定要用味道极其鲜美的祭品。所以,先王制礼作乐,目的不是尽量满足人们口腹耳目的欲望,而是用礼乐来教导民众,使好恶之情得到节制,从而回归到人生的正途上来。 四、 1.D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能力。对课内的文言词语,要加强识记,尤其是对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于课外的词语,要联系学过的文言词语来理解。考在课外,得法课内。D项,“名”在这里是“有名”的意思。 2.B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解答的时候,要逐项比对,分析清楚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A项,名词,别号/动词,取号;B项,都是“有的人”的意思;C项,连词,而/介词,凭借;D项,借助/假装。 3.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节奏的划分。划分的时候,应该以意义单位为依据,表达一个意义单位的词语就不能被划分开。题目中还做出了提示“划两处”。从句意上看,“乃遍游江浙”是一个意义单位,“所至”是一个意义单位,“人士争奉筇屐迎”是一个意义单位。 4.(1)穿的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竹篮子和水瓢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2)(谢御使)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的时候,要遵循逐字逐句翻译的原则,文言句子中的每个词语都要有对应的解释,适当地进行增删调换,使句子表达流畅。(1)句的关键词语“短褐穿结”在这里是“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的意思。“晏如”是“安然自若的样子”的意思。(2)句的关键词语“卒”是“士兵”的意思。“曳”是“拖”的意思。“笞”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5.(1)不慕荣利(填“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亦可) (2)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或“怒,命卒曳下奴,笞之”) 不畏权贵,敢于执法 (3)喝酒写诗(填原文“衔觞赋诗”或“饮酒赋诗”亦可) [解析] (1)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解答的时候,要理解文章内容,按照要求用原文语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本小题考查对甲文的理解,空处加了引号,应该用原文语句作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表现的是他不羡慕荣华富贵的性格,找出前文中体现他的性格特点的语句填入即可。 (2)本小题考查对乙文内容的理解。要求概括出文中谢御使做了什么好事,具有怎样的高尚品格。用简练的语言把他“痛笞奴,遂焚烧其车”的事件概括出来即可。从这件事情中分析其性格,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即可。 (3)本小题考查文言文的对比分析。比较两文的主人公,分析他们的兴趣爱好,甲文有“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常著文章自娱”,乙文中有“饮酒赋诗”,即可找出共同点。 【参考译文】 [乙] 谢御史,就是我们湖南湘乡的谢芗泉先生。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权,权势很大。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车出门,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谢芗泉先生担任御史,巡查京城时遇到了他,(谢御史)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这个奴仆说道:“你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车,你敢鞭打我!”谢先生更加愤怒,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谢先生)说:“这辆车怎么还能够让宰相乘坐呢!”大街上人们围聚在一起观看,欢呼道:“这真是好御史啊!”和珅痛恨他,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谢先生的文章在当时很有名,(他)喜欢山水,于是遍游江浙一带,(他)所到的地方,人们争着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谢先生)喝酒作诗,名气愈来愈大,全天下的人都传扬称道“烧车御史”的名号。和珅被诛杀后,(他)恢复郎官职务一直到去世。 五、 1.(1)确实这样 (2)接近,趋向 (3)缘故 (4)通“无”,不 2.(1)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 (2)贤士大夫有愿意跟从我治理天下的,我一定能叫他们显贵。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要抓住关键字词,如句(1)中“度”(衡量)、“信”(通“伸”,伸张);句(2)中的“尊显”是使动用法。 3.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A项中的两个“与”都是“和”的意思;B项中前一个“乃”是“才”的意思,后一个“乃”是“竟然”的意思;C项中前一个“其”是指示代词“那些”,后一个“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D项中前一个“而”表承接,后一个“而”表转折。 4.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 说明了贤才的重要性。 [解析] 甲文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赞语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说明诸葛亮是人才,不能怠慢他,要体现刘备的诚意,这是从侧面进行烘托;乙文中周文王和齐桓公的成就离不开姜子牙和管仲的辅佐,举这两个例子,具体地论述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5.刘备还处于创业阶段,求贤的目的是兴复汉室;刘邦已平定了天下,求贤的目的是守住汉室的江山。 [解析] 做任何事情的目的都要联系背景或现实。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是形势所迫“智术浅短,遂用猖蹶”——求贤的目的是建立基业,实现他的理想“欲信大义于天下”——兴复汉室。乙文中“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道出了背景及刘邦求贤的目的——平定天下后能长治久安。 【参考译文】 [乙] 听说行王道的没有能超过周文王的,行霸道的没有能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是依靠贤能的人才成就了事业。如今天下贤者的智慧才能难道不如古代的人么?忧虑在于当人主的不交结贤士的缘故,贤士有什么道路进用?如今我依靠上天的神灵和贤士大夫,平定了天下,因而创建了一家的天下,想让它长治久安,世世代代尊奉宗庙不绝。贤人已经和我共同平定了天下,却不跟我共同因天下安定受益,能行吗?贤士大夫有愿意跟从我治理天下的,我一定能叫他们显贵。(因此)布告天下,使大家明白我的意思。(这个布告)由御史大夫周昌下传相国,相国酂侯萧何下达各诸侯王,御史中丞下达各郡郡守。那些确实可称为有美德的人,郡守必须前去劝勉,并为他驾车,送到京师相国府,登记他们的品行、仪表和年龄。有贤才而郡守不举荐,发觉后就罢免他的官职。年老的、手足不灵活的、有病的,不要送。 六、 1.吴将/皆欲迎击之。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言文的断句有一个根本原则,那就是别把句子读破了。大体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内容大意全理解。②先易后难细分辨。③抓住动词“曰”“云”“言”。④常用虚词是标志。⑤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⑥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⑦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⑧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本题中的句子“吴将皆欲迎击之”为主谓结构的句子,“吴将”是主语,“迎击”是谓语,“皆欲”是状语,修饰谓语动词,所以应当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断开。 2.(1)击鼓进军 (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战胜、攻克 (4)一起、都 [解析]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1)(2)是出自课内的词语,(3)(4)出自课外文言文。(1)(2)比较简单,只要认真学习课文,熟记重点词语和译文,一般不会出错。需要注意的是,(1)是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动词,译为“击鼓进军”。对于课外文言文中的词语,也要依据课内文章来进行解释,如(3)中的“克”与甲文中的“既克,公问其故”的“克”意思是一样的,为“战胜、攻克”之意。(4)中的“并”和《陈涉世家》中“并杀两尉”的“并”,意思都是“一起、都”。所以,课内文言文的学习至关重要,一定要扎扎实实,力求每篇都能熟读成诵。 3.(1)(曹刿)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退败的情况。(2)打仗,是靠勇气的。(3)他们的各个险要的地方都已经巩固(或加强)了防守。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遵循的原则是力求做到“信、达、雅”。翻译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翻译时尽量采用直译,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1)句要注意“下”是词类活用,译作“下车”;“之”是代词,代指“齐军”。(2)句要注意此句是判断句,“夫”字是发语词不译,但要翻译出判断动词“是”。(3)句要注意“其”是代词,代指“他们”;“要害”是古今异义词,译作“险要的地方”;“固”是形容词作动词,“巩固”的意思。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准确翻译到位。 4.示例:①使文章详略得当,能够集中表现主要内容——对战争的分析评论;②后文写曹刿的集中论战,可以更好地突出曹刿的军事才干,表现他的“远谋”。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曹刿论战》一文在内容上最突出的手法是采用了详略得当的手法。因为本文主要内容是“论战”上,所以详写的就是战前的“备战”和战后的“总结”,这样才能突出曹刿的精明干练,突出他在军事上的远见卓识,才能扣住战前他认为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参与“论战”的理由,正是他的“远谋”才有这次的胜利,所以略写齐鲁两军的作战过程也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 5.避其锋芒(消磨对方锐气);及时出击。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两文内容的比较分析能力。甲文中的曹刿,面对强敌,初期先防守,用“未可”阻止鲁庄公的盲攻;然后抓住“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的时机一举克敌。这是用自己最强盛的士气对敌人衰弱了的士气,是避其锋芒后再战,取胜把握就增大了。乙文中的陆逊,开始按兵不动的原因是认为“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而后来能与之作战的原因是“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是等刘备军队的锐气被消磨殆尽的时候才出击,这就是以逸待劳。同曹刿作战相同的战略是都擅于把握有利的作战时机,用自己最强势的力量来对抗对方减弱的力量。 【参考译文】 [乙] (刘备)亲率将士,沿长江南岸翻山越岭(向吴进发),驻军在夷道县的猇亭。吴国将领都请求出兵迎击。陆逊说:“刘备率军沿长江东下,锐气正盛;而且凭据高山,坚守险要,很难向他们发起迅猛的进攻。即使攻击成功,也不能完全将他们击败,如果攻击不利,将损伤我们的主力,绝不是小小的失误。目前我们只有褒奖和激励将士,多方采纳和实施破敌的策略,观察形势变化。如果这一带为平原旷野,(我们)还要担心有互相追逐的困扰;如今他们沿着山岭部署军队,不但兵力无法展开,反而因困在树木乱石之中,自己渐渐精疲力竭,(我们)要慢慢掌握他们的弊病。”各位将领仍不理解,认为陆逊惧怕刘备大军,对他强烈不满。 …… 闰六月,陆逊要向蜀军发动进攻,部下将领都说:“发动进攻,应在刘备立足未稳的时候,如今蜀军已深入我国五六百里,和我们对峙七八个月,他们的各个险要的地方都已经巩固(或加强)了防守,现在进攻不会顺利。”陆逊说:“刘备是个很狡猾的家伙,再加之经验丰富,蜀军刚集结时,他思虑周详,我们无法向他发动攻击。如今蜀军已驻扎很长时间,却仍找不到我军的漏洞,将士疲惫,心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现在正是我们对他前后夹击的好机会。”于是命令战士每人拿一束茅草,用火攻击,得胜。 模拟突破 一、 1.(1)方圆(面积) (2)希望 (3)爱戴 (4)回头看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3.于是(项羽)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小轻便的武器(与追兵)交战。 4.C 5.褒:①“北伐虽全赵”写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救赵,可见其足智多谋,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②从他把随身宝马赠与亭长可知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③从一个人杀死汉军几百人看出他的骁勇善战、武功盖世;④从宁死不屈自刎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有气节(不苟且偷生)的人。 贬:①“东归不王秦”批评他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卓识;②“羞作渡江人”的“羞”看出他爱面子、自尊心过强;③从有机会东山再起却轻易放弃看出他不是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参考译文】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长江西岸的乌江浦)。乌江亭长把船停靠在岸边等候(项羽),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土地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够称王的。希望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没有什么办法渡江。”项羽笑道:“上天既然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心里感到惭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年高有德的人。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遇到的都没有对手,曾经日行千里,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赠给你吧。”于是(项羽)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小轻便的武器(与追兵)交战。仅仅项籍就杀了汉军几百人,项王自身也受了十几处伤。回头看见汉军骑兵中的司马吕马童(原是项羽部将,这时已背楚归汉)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对着项羽,指示给王翳说:“这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拿一千两黄金、一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给你一点好处。”就割脖子自杀了。 二、 1.(1)告诉,对……说 (2)都 (3)叠加,堆积,堆叠 (4)兴起,发生 2.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3.C 4.(1)农夫看见它们,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自获得了利益。 (2)荀息端正脸色(一本正经),专心致志,把棋子放在下边,把九颗鸡蛋垒在它们的上面。 5.都运用了比喻(比喻论证)来说理。淳于髠用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讽喻君王,以犬兔俱疲,田父得利的结局使齐王因惧怕伐魏也遭如此下场而放弃原有的打算。荀息为了劝晋灵公,他用棋子和鸡蛋叠加起来,来向晋灵公表明建造九层高台,劳民伤财而使国家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鸡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参考译文】 [甲]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它们,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自获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乙] 晋灵公在建造一个(有)九层的台阁,(建造)费用已达千金,(可是晋灵公却)对身边的臣子随从说:“有谁敢劝谏(我)(停止建造台阁)的,(我会)斩了他!”荀息听说这件事后,就上书(晋灵公)要求觐见。晋灵公于是拉开弩拿着箭见荀息。(荀息)说:“我不敢劝谏您。我能把十二个棋子垒在一起,并且还能在上面加九个鸡蛋。”(于是)晋灵公说:“那你就为我演示一下。”荀息端正脸色(一本正经),专心致志,把棋子放在下边,把九颗鸡蛋垒在它们的上面。跟前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晋灵公也是(紧张得)呼吸不能连续了。(终于)晋灵公说:“危险啊,危险啊!”荀息便说:“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呢!”晋灵公就说:“愿意听听(什么事)。”荀息说:“(您建造这样一个)九层的台阁,三年也没建成,(使得)男人不能在地里耕田,女的不能在家织布,国家也因此(耗掉大量资金却没能得到收入)而国库空虚,如果这时邻国趁机兴兵犯境,那么社稷就要灭亡了,您(这样大兴土木)到底希望出现个什么结果呢?”晋灵公(听后)说:“是我的过错招致了这样的局势!”随即就(下令)拆除了九层之台。 三、 1.(1)停止 (2)通“值”,价值 (3)全,都 (4)已经 2.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 3.起初(我)确实有这样的想法,由于害怕你生气,所以中途停止了。 4.太宗“欲幸南山”以及赏玩佳鹞,均因魏徵而止;魏徵劝唐太宗“偃武修文”,使国家昌盛。(魏徵敢于谏言,具有智慧;能提出“偃武修文”等正确的治国主张。)这些都是魏徵得到赞誉的理由。 5.编年 勤政爱民;偃武修文;善于纳谏;知人善任。 【参考译文】 [甲] 魏徵长得不怎么样,但是为人很有胆色,善于劝进主上,经常冒犯皇上竭力规劝,或者正赶上主上发怒之极的时候,魏征也不变色,主上也为之息怒。有一次(魏徵)对主上说:“有人说陛下有巡游南山的想法,出巡大队都已整装待发,但是却不见陛下动静,这是为什么呢?”主上笑道:“起初(我)确实有这样的想法,由于害怕你生气,所以中途停止了。”主上曾经得到一只鹞鹰,牵在手上玩耍,看到魏徵远远过来,连忙藏到怀内。魏徵一直说话并不停下,鹞鹰竟然被闷死怀中。 [乙] 元年,关中地区闹饥荒,一斗米值一匹绢。(贞观)二年,全国闹蝗灾。(贞观)三年发大水。皇上勤于政事,加以安抚,老百姓虽然到处觅食,却不曾叹息抱怨。(贞观)五年,全国大丰收,背井离乡的人全都回到乡里,一斗米(价值)不过三四钱,全年判决死刑的才二十九人。东至大海,南到五岭,家家都不用关院门,旅行的人不用带粮食,在路上就能取得给养。太宗对长孙无忌说:“贞观初年,上书的大臣都说:‘君王应当独自运用权威,不能委任给臣下。’又说:‘(君王)应当耀武扬威,讨伐四方。’只有魏徵劝我说:‘放下武力勤修文教,中原安定之后,四方自然钦服。’我采纳他的意见。我能够任用魏徵,魏徵的能力十分合适所在的职位,那么功劳怎么能是我一个人的呢!” 四、 1.B 2.大都军中诈谋/未必皆奇策/但当时偶能欺敌/而成奇功。 3.(李允则)于是出重金悬赏,四处张贴榜文,捉拿盗贼,非常急迫。 4.“亦”字写出辽人对李允则看似筑墙围庙实则拓展北城的深远目的不以为然,丝毫不加怀疑,侧面突出李允则计谋的高明。 5.李允则成功扩展北城,采用了乙文中“用而示之不用”“乱而取之”的计策。他想扩展北城,又担心辽人生事,就在庙中放银,故意不设防,制造屡次被偷的现象,营造紧张氛围,借此“课夫筑墙围之”,从而达到扩展北城的目的。鲁国以弱胜强,采用了乙文中“强而避之”“乱而取之”的计策。在长勺之战开始时,待齐军三次击鼓士气消失后,曹刿才下令进攻,这是“强而避之”;看到齐军“辙乱”“旗靡”才下令追击,这是“乱而取之”。 【参考译文】 [甲] 李允则镇守雄州时,北门外居民住宅非常多,城里地面狭窄,(他)想向北扩展城墙,却因为与辽国发展友好关系,而担心辽人生出事来。北门外原来有一座东岳行宫庙,李允则用银子做成一个大香炉,(把银香炉)摆放在庙里,故意不设置防备。有一天,银香炉被盗贼偷走,(他)于是出重金悬赏,四处贴榜文,捉拿盗贼,非常紧迫。过了很久也没有抓到盗贼,(他)就放出口风说庙里多次遭到偷抢,征集民工修筑一道城墙把庙围起来。其实是扩展北边的城墙, 不到十天城墙修筑完成,辽国人也不感到奇怪。这就是现在雄州的北关城。大体上说来,军事上的计谋,未必都是奇异的策略,只要当时偶尔能够骗过敌人,就能成为奇功。当时的人有这样的说法:“(计谋)用得着,敌人失败;(计谋)用不着,自己蒙羞。”这话说得确实是对的。 [乙]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需要运用种种方法欺骗敌人。所以,明明能征善战,却向敌人装作软弱无能;本来准备用兵,却伪装不准备打仗;要攻打近处的目标,却给敌人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要攻打远处的目标,相反却伪装作要在近处攻击。敌人贪心就用小利来引诱他上当;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实力雄厚就要谨慎防备;敌人强大就暂时避开其锋芒;敌人容易冲动发怒,就设法挑逗他,使其失去理智;对于小心谨慎的敌人,要千方百计骄纵他,使其丧失警惕;敌人安逸就设法骚扰他,搞得他疲劳不堪;内部团结的敌人,要设法离间他,让他分裂。 五、 1.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2.(1)靠近,挨着 (2)所以 (3)通“屈”,委屈 (4)邀请 3.A 4.(1)(既然)这样,那么(齐国)为什么派你(为使者出使楚国)呢?(2)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 5.对楚国君臣,晏子大义凛然,步步紧逼,使之自取其辱;对越石父,晏子救其于囚禁之中,小心询问越石父要求绝交的原因,并马上改正自己的不是之处,以礼相待越石父。楚人嘲笑齐国无人才派晏子这样身材矮小的人来出使楚国,这不仅是对晏子的羞辱,更是对齐国的侮辱,这时晏子反唇相讥,嘲笑楚王是“不肖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越石父是个贤能的人,晏子救他是对贤士的尊重;在越石父提出绝交后,晏子及时反思,及时改正,大度而有节。 【参考译文】 [甲] 晏子出使楚国。因为晏子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齐国)为什么派你(为使者出使楚国)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乙] 越石父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所乘之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名师预测 一、 1.(1)恰逢,正赶上 (2)回来 (3)径直、直接 (4)正,正在 2.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3.(辛弃疾)就当着众人将张安国捆绑起来带回,金国将领没能追上他们。 4.示例一:我认为此处的“悠悠”是“长久、遥远”的意思。词人此时登楼远眺,中原故土早已陷入敌手,诗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的悲叹,而只有长江是日夜不息,永恒长存的。在漫长历史与遥远时空的映衬下,诗人更感觉个体力量的渺小与无力。 示例二:我认为此处的“悠悠”是指“忧虑、思虑”。这是词人晚年时登楼之作,作者面对中原故土陷入敌手、山河变色的现状和自己已然老去的现实,回想起那“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既有对自己壮志未酬的忧愁,又有对无人改变现状的担忧。 5.对孙权少年英雄,豪气万丈的赞赏;为自己的人生际遇,同为少年英雄,却因政治主张不被认可而贬官赋闲,如今却英雄迟暮的愤懑和悲叹;为南宋王朝未能收复失地,缺少这样的英雄人物而忧虑。 【参考译文】 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 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辛弃疾)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签判。当时他二十三岁。 (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 二、 1.(1)香花 (2)买 (3)用 2.童仆认为池塘水有限(很少),又不能扩大(水池的)容积,他就把小鱼放进池塘让它们存活,把大鱼丢在一边。 3.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 4.C 5.示例一:选A。尽管残雪压在枝头,但枝头上仍然还挂着橘子,一点都没有因为雪而受影响,与下一句“冻雷惊笋欲抽芽”(虽然雷声阵阵惊吓着地下的春笋,但是春笋依然蓄势待发,破土抽芽)的意思相照应,表达了诗人也像这橘子、春笋一样不畏环境的艰难,深处困境却意志不摧的乐观精神。 示例二:选B。残雪压在枝头,枝头好像挂着橘子一样垂坠沉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之大,之猛,为首联的“未见花”和尾联的“野芳虽晚”作了解释:因为大雪寒冷,所以春迟到,花晚开,这样更符合前后逻辑;同时也暗示了当时冷峻黑暗的政治环境,从而突出诗人深处厄境仍心怀豁达之情。 6.《养鱼记》中“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了贤能之士无施才之处而平庸之人大行其道的社会现象,也委婉表达了自己初入官场时渴望大展宏图的雄伟抱负以及对当时社会不公的讽刺与愤懑之情;而《戏答元珍》中,作者一句“野芳虽晚不须嗟”,意思是不要因为野花迟开而悲伤叹息,以花自比,表现了身处困境时自我宽慰的乐观与豁达,也流露出要与恶劣环境相抗争的精神。所以,“戏”表面上是开玩笑,其实更包含了作者对当时不良政治面貌的讽刺与不满,对遭遇坎坷的自我慰藉,以及身处逆境却不甘消沉的乐观豁达之情。 【参考译文】 房檐转角的前面有块空地,长宽四五丈,直对非非堂。四周绿竹成荫,不曾种植花草,于是就利用低洼地修成池塘,按照空地的地形,挖一口不方不圆的池塘;没用砖砌壁,没用泥土修建,保全它自然的特点。用铁锹开沟疏通水路,从井里取水灌入池塘。池水满满的,清澈透明。有风,漾起水波;没风,水面平静清澈。星星月亮都能倒映出来。 我找到一个渔人,买了几十尾鱼,叫童子把它放进池塘里养。童子认为池塘水有限,又不能扩大容积,他把小鱼放进池塘,把大鱼丢在一边。我感到奇怪,问他,他把自己的看法告诉我。唉!那个童子也是愚昧糊涂没有见识啊!我看到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一群小鱼却在又窄又浅的水池里游玩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我很有感触,因而写了《养鱼记》。 三、 1.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2.(1)曾经 (2)像这样 (3)有时 3.(1)原来是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2)都要用许多马和骡子驮着书随行。 4.示例:钱思公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学习(甚至连上厕所也读书)。 5.凡顾炎武所到之处,书始终伴随左右,“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有遗忘”,还要找书认真复习;一旦发现与平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 【参考译文】 [甲] 钱思公虽然出生在富贵之家,但是没有什么不良爱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官员的家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的书籍,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歌、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放下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他是如此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原来是只有在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 [乙]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要许多马和骡子随行,用来驼书。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里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四、 1.C 2.(1)过失,过错 (2)着火,起火 (3)凭借 3.楹栋宏壮/大木非近道所有/多自豫章采来。 4.(1)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残暴淫虐,臣下都把嘴巴闭起来不讲话,最终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就导致了灭亡。 (2)(我)恳切地希望陛下能认真考虑这件事,不要让我们的行为被后人耻笑,那便是国家的大幸了。 5.①指那些能直言进谏,纠正君王过失的人。 ②唐太宗善于纳谏,悉心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之后反思自己哪里有错误或者过失,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且任用有才能的人,夸耀并奖赏进谏的人,这就是唐太宗善于“自照”。如乙文中,有位大臣提出国家从萧条中建立起来,如果这个时候让百姓再受苦,劳民伤财,就会重蹈历代王朝灭亡的覆辙,步其后尘。唐太宗深受启发,采纳了大臣的意见,最终没有大兴土木。 ③示例:魏徵,他辅佐唐太宗,以“犯颜直谏”闻名。李斯,他的《谏逐客书》为秦国挽留了大量的人才。 【参考译文】 [甲] 太宗仪表威武,面容严肃,百官中进见的人,都举止失当。太宗知道大家这样,每次接见臣下启奏事情,必定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希望听到臣子的直言规谏,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贞观初年,太宗曾对王公大臣们说:“一个人想看到自己的面容,必须要有一面明镜;一个国君想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借助于忠臣。如果国君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怎么可能呢?所以,国君失掉国家,臣子也不能单独保全他的家。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残暴淫虐,臣下都闭口不说话,最终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就导致了灭亡。他的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诛杀。前朝的事情不远,你们今后凡看到我做的事不利于百姓的,一定要直言规劝。” [乙] 我曾经看到隋朝建造这座宫殿。殿堂的柱子和大梁都极为粗大。所用的木材都不是附近产的,大多都是从遥远的豫章郡运来的。一根柱子就要用两千人来拉,下边滑动用的轮子必须用生铁铸成,中间如果用木头做轮子,一滑动起来就会起火。粗略算来,一根柱子的运送就要耗费数十万两银子,而其他的费用更是难以估量。我听说一座阿房宫建成了,就使得秦国人心离散;章华宫修成了,就造成楚国民心散乱;乾元宫修完了,隋朝也就随之灭亡了。况且凭借国家目前的政治状况,比起隋朝来说又如何呢?国家从萧条中建立起来,这个时候再役使苦难的百姓,劳民伤财,就会重蹈历代王朝灭亡的覆辙,步其后尘,从这点来说,我们恐怕比隋炀帝还要昏庸啊。我恳切地希望陛下能认真考虑这件事,不要让我们的行为被后人耻笑,那便是国家的大幸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