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决战中考——生物
决战中考——生物八(11)班编写 一、显微镜 1)使用显微镜步骤 1.取镜和安放:①将显微镜从箱中取出,右手握镜臂,左手握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7厘米处,偏左侧位置(便于左眼观察)。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圆形视野。(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应使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在比较暗的环境中,应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3.观察:①把玻片正对通光孔。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目的:防止物镜镜头压破载玻片)。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注意:①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简记:目短物长倍数大) ②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体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③视野中的物像与实际物体是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小诀窍:将试卷转180°就是实际物体的位置。物体在视野的哪边,如果要把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可以向哪边移动) ④物像显微镜左上方,就将物体向左上方移动即可调正。 ⑤观察的物体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识记:显微镜结构图 2)临时装片的制作 七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注意:①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滴清水,在观察人体口腔细胞时要滴生理盐水。(滴生理盐水目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避免细胞吸水膨胀破裂。) ②在“盖”时,应使盖玻片一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可以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玻片标本的三种:涂片,装片,切片;也可以分为永久性装片和临时装片) 3)动植物的细胞 1.区别:都具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植物细胞内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细胞膜可以控制物体的进出。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 注意:①洋葱表皮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才有叶绿体。 ※ 区分叶绿体和叶绿素: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结构,而叶绿素则是叶绿体在阳光下产生的一种物质;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片细胞中含有叶绿素 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水分的运输路线:土壤→根毛→表皮细胞→茎,叶的导管 根尖的结构:从下到上分为根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伸长区(增加细胞的大小),成熟区(有根毛)。 2.植物吸收水的作用: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意义:①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②降低叶片温度,防止叶片被阳光灼伤;③促进根吸收水分;④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⑤增加大气湿度。) 3.筛管:位于韧皮部,是活细胞,由上到下为根运输有机物。导管:位于木质部,是死细胞,由下到上提供水和无机盐。(割断树皮后,割口上方形成瘤状物是由于筛管运输有机物 ;掐断茎后,断面流出的液体是由于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4.植物叶片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气孔(气孔的开合由保卫细胞控制),栅栏组织靠近叶片上表皮细胞,叶绿体数量多于下表皮的海绵组织,因此叶片上方更绿。 ※注意:①年轮形成的原因:春天形成层分裂快,颜色浅;秋天形成层分裂慢,颜色深,之间便成了年轮。 ②带土移栽的目的:保护幼根和根毛。 ③移栽植物时裁剪植物枝叶的目的: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蒸发,提高成活率。 ④为什么根能吸水:因为根内细胞浓度大于土壤内水分浓度。(水分从浓度低的一方流向浓度高的一方。) ⑤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闭合。 ⑥叶脉的作用:输导和支持。 ⑦树叶飘落地面的时候,通常是背面向上,正面朝下。 三.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生产者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实质:物质转变,无机物→有机物;能量转变,光能→化学能 2.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光合作用。 3.绿色植物白天黑夜都进行呼吸作用,但由于白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因此看上去白天只释放氧气。 4.提高光合作用产量的方法:①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具体措施:施加有机肥);②适当延长光照时间;③合理密植。 注意:①北方地区人们进入地窖内用油灯来测量地窖内氧气含量。 ②清晨时(6:00),由于植物进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此时有机物最少;傍晚时(18:00),由于叶片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所以合成有机物最多。 ③含水量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越旺盛,消耗更多有机物,产生更多热量。 ④抑制呼吸作用的方式:适当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含量。 (植物在正午温度过高时,气孔会保护性关闭,此时水分散失少,二氧化碳进入少,因此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会减弱) 四、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实质:物质转变:有机物——无机物,能量转化:化学能——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量。 ※ 注意:①萝卜放久后会空心是由于呼吸作用消耗了萝卜中的有机物。 ②呼吸作用:对生物本身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种子发芽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减少。 ④马铃薯露出地面的部分是绿色说明叶绿素形成需要光照。 五、人的生殖 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男性的生殖系统还包括附睾,阴囊,阴茎;女性的还包括输卵管,子宫,阴道 2.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 注意:①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通过胎盘与脐带完成物质交换。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养料。 ②胎儿在母体内,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没有进行工作。 ③亲代的遗传物质是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后代的。 ④在受精卵形成胚胎初期的过程中,由卵黄提供营养;当胚胎在母体的子宫里发育时,所获得的营养由胎盘从母体获得,并经过脐带运输。 ⑤龙凤胎的由来:两个精子与两个卵细胞受精形成两个受精卵;孪生双胞胎的由来:一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受精形成一个受精卵,分裂形成两个胚泡。 ⑥女性切除子宫后,表现出来的生理特征是:每月正常排卵,但没有月经。 六.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眼球结构:包括三层膜和内容物; 三层膜:①外膜:巩膜(支持,保护眼球内部结构),角膜(无色透明,透光) ②中膜:脉络膜(提供营养,遮光,形成“暗室”),睫状肌(调节晶状体曲度),虹膜(中间有瞳孔,虹膜决定眼球的颜色) ③内膜:视网膜(含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 ①视网膜的作用是:形成物象。 ②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的作用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③视觉产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中的视觉中枢。 2.耳的基本结构 外耳:包括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到鼓膜) 中耳:鼓膜(接受声波刺激,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鼓膜振动到耳蜗),鼓室(内有听小骨,通过咽鼓管和咽相连,维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内耳: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接受声音信息,产生神经兴奋),半规管,前庭(感受头部位置变动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声音进入耳朵的途径: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产生神经兴奋)——听觉神经(传导神经兴奋)——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3.光线进入眼球顺序:角膜→瞳孔(位于虹膜上)→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脑:大脑:有多种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中枢神 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 经系统 动的神经中枢 神经系统 脊髓:能对刺激做出反应,也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 脑神经:12对,由脑发出,传导神经冲动 周围神 经系统 脊神经:31对,由脊髓发出,传导神经冲动 4.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是反射的基本结构。任何一种反射都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损坏,反射都不能完成。 5.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以神经调节为主,以激素调节为辅。 6.神经元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7.神经元结构: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长的突起外面都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分布在身体各处。 ※ 神经元胞体是灰质,神经纤维是白质,大脑灰质在外白质在内,脊髓灰质在内白质在外。 8.反射分为简单反射(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是脑干和脊髓,又叫非条件反射),复杂反射(通过生活和学习得来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又叫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 9.调节人体的几种基本激素: ⑴生长激素:垂体分泌,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不足——侏儒症;幼年时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时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⑵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甲亢,幼年时分泌不足——呆小症;成年后甲状腺分泌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 ⑶胰岛素:胰岛分泌,可以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分泌异常——糖尿病) ※ 注意:①从远处飞来一个足球(由远而近),那么瞳孔越来越小,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②对语言文字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③大脑是人类进行生命活动的枢纽与指挥中心。 ④虹膜调节光线进入眼中的多少;瞳孔控制光线进入眼中。(虹膜还控制眼珠的颜色。) ⑤喝酒麻痹了小脑,使人动作不协调;麻痹了大脑,使人判断力下降,记忆力衰退。 ⑥在神经系统中:“手舞足蹈”由脊神经支配;“眉飞色舞”由脑神经支配。 ⑦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开嘴捂住耳是为了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七、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1.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水螅,海蜇】 有两层细胞结构:内胚层和外胚层。内外胚层的分泌物质组成中胶层(非细胞结构)。腔肠动物体壁构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 2.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涡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 无体腔,有不完善的消化系统。 3.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蛲(náo)虫,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秀丽隐杆线虫】 其中,雌性蛔虫的长度一般比雄性蛔虫长。 4.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有真体腔。【蚯蚓,沙蚕,蛭】 5.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缢蛏(yì chēng),蜗牛,乌贼】 珍珠产生的原因:外套膜受到刺激,分泌出珍珠质,形成珍珠。 6.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混合体腔。 昆虫: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膀,一对触角,身体分部,分为头部(感觉与取食中心),胸部(运动中心),腹部(内脏器官集中)。【蝉,苍蝇,蝗虫】 ※ 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气门是气管在体表的开口,位于胸腹部。 7.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一心房一心室,卵生,体外受精,变温动物。【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海马属于鱼类;鲸(属于哺乳动物),章鱼(属于软体动物)不属于鱼类。 8.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二心房一心室,两条循环途径,动静脉血混合,卵生,体外受精 ,变温动物。【青蛙(变态发育),蟾蜍,大鲵(ní),蝾螈(róng yuán)】 9.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二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不完全隔膜,两条循环途径,动静脉混合程度减少,体内受精,卵生,变温动物。【蜥蜴,鳄鱼,蛇】 10.鸟: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二心房二心室,动静脉血完全分开,两条循环途径,体内受精,卵生,恒温动物。 ※⑴双重呼吸:鸟类每做一次呼吸活动,肺内就会发生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双重呼吸在鸟类飞行中是非常重要的,其意义是满足了鸟类飞行时要大量氧气的需要。 ⑵气囊的作用:减轻质量,散发热量,减小内脏间的摩擦,得到充分的氧气。 11.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内有膈。两条循环途径,动静脉血完全分开。 12.体内没有脊椎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在生物分类中,我们常根据脊柱的有无或体温是否恒定将生物分为两类。) ※ 注意:①区分蚯蚓前后端的结构:环带。(蚯蚓的环带靠近它的前端) ②蚯蚓的呼吸器官:湿润的体壁;昆虫的呼吸器官:气管;鸟的呼吸器官:肺;青蛙的呼吸器官:肺和皮肤 ③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有120万种;软体动物是第二大类群,约十万种。 ④软体动物的外套膜的作用:保护内部柔软的器官; 昆虫的外骨骼的作用:保护内部柔软的器官,防止水分蒸发。 ⑤区分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 ⑥两栖动物不能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⑦温度下降后,恒温动物由于要保持体温恒定,要靠呼吸作用分解更多有机物,消耗更多的氧,变温动物则耗氧变少。 ⑧大多数陆生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肺和气管(昆虫类的呼吸器官为气管,而数量又最多)。 八、动物的行为 1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骨骼和肌肉)组成。关节由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组成。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 (1)关节的特点是既牢固又灵活。在运动时关节软骨和关节腔里的少量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囊里面和外面的韧带能把构成关节的骨联系在一起,使关节牢固。 (2)有时会发生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的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脱臼。 2.做任意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②骨骼肌收缩③相应的骨受到牵连④骨绕关节转动 3.在运动时,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4.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5.动物的声音,气味,动作,性外激素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6.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 ※ 注意: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与繁殖。 ②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多,越能适应复杂环境。 九、细菌和真菌 1.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区别:细菌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颜色较浅;真菌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颜色较深。 3.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配置培养基(提供水和有机物)→高温灭菌(清除杂菌,排除干扰)→冷却接种→恒温培养(提供适宜的温度)。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一定的生存空间。 5.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6.细菌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域。 7.高温灭菌都要以杀灭芽孢为标准。 8.腐生菌可以直接从死亡的生物体内获得能量。 9.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在无氧情况下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酒精、少量能量。 10.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多细胞真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酵母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出芽生殖,当环境不利于生存时则孢子生殖)。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离开活细胞形成结晶体。 11.病毒比细菌要小得多,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 注意:①制作泡菜用水封口的原因:防止空气进入,造成无氧状态,有利于乳酸菌发酵。 ②真菌除酵母菌以外都由多个细胞构成(酵母菌是唯一的单细胞真菌)。 ③一般情况下接近自然状态的是对照组,有时没有施加变量的是对照组。 十、根据生物的体征进行分类 1.分类意义:弄清生物间的进化与亲缘关系。 分类依据:各种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 2.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3.植物分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由低等到高等) 4.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原因是出现时间短,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形态结构比较稳定。 5.分类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6.如图所示; 子房壁 → 果皮 子 珠被 → 种皮 果 房 胚珠 种子 实 受精卵 → 胚 受精极核→胚乳 十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优点: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生活力,更能适应恶劣环境。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优点:具有繁殖速度快与保持母体优质品种。基本的无性生殖方式: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其中,在农业生产中最常见的方式是嫁接。 3.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4.昆虫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虽然也是变态发育,但是不能称为完全或者不完全变态发育,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的根本原因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十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遗传是指亲子之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相对性状是指同一性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形式。 3.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力,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4.有性生殖中,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5.可遗传变异来源:①基因重组②染色体变异:即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变异,改变生物基因型,表现不同种性状。③基因突变:即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原因主要有辐射与化学诱变剂。 6.有利变异:对事物本身有利的变异。不利变异:对事物本身不利的变异。 7.如何推出基因显隐性关系:以豌豆高矮茎为例,①亲同子不同:“有中生无”:高×高→高、矮(高多矮少) ②亲不同子同:“无中生有”:高×矮→高 ※ 注意:①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DNA上有很多个基因片段。 ②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时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母体的性状,珠被(种皮)在受精后基因不会重组,仍表现为母体基因。 ③嫁接成功后,长出的果实表现出来的是接穗的性状。 十三、传染病和免疫 1.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2.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的血液后,又吸食了乙的血液。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患上丝虫病。(其中,甲是传染源;乙在患病前是易感人群,患病后是传染源;微丝蚴是病原体;蚊子是传播途径。) 又如:痢疾杆菌是病原体,患者是传染源,含有痢疾杆菌的生鱼片是传播途径,未患病的人是易感人群。 3.预防传染病的途径:切断传染源(隔离病人,焚烧或深埋具有传染性的动物),控制传播途径(洒消毒水,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保护易感人群(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等) 注意区别传染源和易感人群:已患病的叫做传染源,未患病的叫做易感人群。 4.传染病的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5.艾滋病(AIDS) (1)艾滋病的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存在于艾滋病病人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 (2)传染源: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3)传播途径:a.性接触传播 b.血液传播 c.母婴传播 (4)易感人群:由于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6.注射疫苗,注射的是抗原;注射血清,注射的是抗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