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跟踪检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第四单元 第 12 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跟踪检测 |基础达标练| 1.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 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首诗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 C “瀛东”指日本,“辽阳”是辽宁的一地名,而“筹海患难防” 指的是洋务派筹办海防不能救中国,由此分析判断,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 国战败,故选 C 项。 2.观察下面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陆海军伤亡人数对比表(单位:人)。此表可 以用来说明( ) 国别 项目 伤亡情况 海战 陆战 合计 中 国 参战兵力 死亡 2 594 16 554 19 148 63 万 负伤 572 4 736 5 308 日 本 参战兵力 死亡 150 6 295 6 445 24.06 万 负伤 202 3 329 3 531 A.日本侵华蓄谋已久且准备充分 B.中日两国军队战斗力差距较大 C.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远逊于日本 D.中国未注重培养士兵作战技能 解析:选 B 材料体现不出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故 A 项错误;从材 料可以看出,中日伤亡数据日本比中国要少很多,体现出中日两国军队战斗力差 距较大,故 B 项正确;伤亡差距比较大,不完全是由于装备逊色,故 C 项错误; 材料也体现不出中国不注重培养士兵作战技能,故 D 项错误。 3.甲午中日战争时,梁启超痛批李鸿章“日本既调兵势固有进无退,而不 察先机,辄欲倚赖他国调停,致误时日”。梁启超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 ( )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中国军事力量不如日本 C.李鸿章寄希望列强调停 D.日本军国主义狡诈偷袭 解析:选 C 材料不是强调清政府腐败,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军 事力量的差别,故 B 项错误;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当时李鸿章希望其他国家 调停,以至于贻误战机,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日本人的狡诈和偷袭, 故 D 项错误。 4.下面是当时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 这组图片( ) A.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高 B.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实 C.主观想象不具史料价值 D.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解析:选 D 手绘场景图与现场影像资料不同,不能当作一手资料,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报刊与日本报刊的手绘场景存在明显的不同,故 B 项 错误;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手绘场景图,虽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但部分 的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历史真相,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报刊上的图片…… 中坐长须长者为李鸿章”“日本报刊上的图片……穿西式礼服者为伊藤博文 等”,可知都各反映了两国作者强烈的主观因素,故 D 项正确。 5.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写道:“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 的群弟……”中国失去这串“珍珠”是指( ) A.《南京条约》割澳门给英国 B.《马关条约》割香港给日本 C.《南京条约》割香港给英国 D.《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解析:选 D 依据题干“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可 知,“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是指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结合所学可知,割占台湾 的条约是《马关条约》,故 D 项正确;《南京条约》不涉及台湾问题,《马关条约》 没有涉及香港问题,故 A、B、C 三项排除。 6.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 50 多年,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 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 1894 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这 主要在于甲午战争(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 C.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D.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解析:选 D “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 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后”表明甲 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故 D 项正确;A 项是指洋 务运动,B、C 两项是指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故 A、B、C 三项排除。 7.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典型的农民运动,那么与太平 天国运动相比,义和团运动的时代特点最突出地表现在( ) A.群众基础 B.救国主张 C.革命矛头 D.革命方式 解析:选 C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时代特点是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阶 级矛盾成为当时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而义和团运动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民族矛盾成为当时最主要的矛盾。因此,A、B、D 三项排除,C 项正确。 8.德国颁发的“为了胜利的战斗——中国战事纪奖章”的图案为“鹰抓 龙”形象,侮辱中华民族之意昭然若揭。此处的“中国战事”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选 D 有德国参加的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 D 项正确;A 项 是中英之间,排除;B 项是英法参加的,排除;C 项是中日战争,排除。 9.《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到大沽之间的炮台,外国列强的主 要目的在于( ) A.削弱中国的军事力量 B.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 C.摧毁中国的反帝行动 D.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 解析:选 B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到大沽之间的炮台,外 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让京津地区失去抵抗力,以便更好地控制中国的京津地 区,故 B 项正确;A 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D 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0.“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此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局面已经形成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D.清廷与列强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 解析:选 A 材料中的这句话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慈禧太后说出来的, 体现了当时清政府已经是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 A 项正确;列强瓜分中国的 企图并未实现,故 B 项错误;从材料看不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故 C 项错误;清廷与列强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故 D 项错误。 |能力提升练| 11.甲午战争前,光绪帝要求‘厚集兵力’,认真备战;慈禧反对贸然应战, 支持斡旋求和;李鸿章奔走于英、俄等国公使间,企求列强出面调停。该现象 ( ) A.表明近代化努力效果显著 B.说明甲午战败有其必然性 C.反映了列强之间矛盾尖锐 D.体现出中日力量对比悬殊 解析:选 B “光绪帝要求‘厚集兵力’,认真备战;慈禧反对贸然应战, 支持斡旋求和;李鸿章奔走于英、俄等国公使间,企求列强出面调停”表明清政 府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矛盾,说明甲午战败有其必然性,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12.《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公使毫不客气地对各国公使说:“没有我们 的‘功劳’,你们的‘好处’不可能上升到一个新阶段。”日本公使所说的“新 阶段”是指( ) A.扩展通商口岸 B.各国派兵保护使馆租界 C.外国可在华设厂 D.中国聘请日本人为顾问 解析:选 C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开始工厂,对中国的经济侵 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故 C 项正确;A 项不符合“新”的要求;B 项是 《辛丑条约》的影响;D 项是无关项,均排除。 13.有学者认为,19 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 教士)渗透,传统的社会体系发生了动摇,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这说明义 和团运动( ) A.准确分析了中国国情 B.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改变 C.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解析:选 D 义和团对当时东西方的社会矛盾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排外, 故 A 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中国社会发生了改变,而是强调义和团运动的背景, 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义和团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 C 项错误;由 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这说明当时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 盾激化的产物,故 D 项正确。 14.下图为北京某历史时期的地图,该图可以佐证( ) A.《南京条约》开放北京成为通商口岸 B.《天津条约》同意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马关条约》规定可在北京开设工厂 D.《辛丑条约》允许各国驻军保护使馆 解析:选 D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 岸,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不仅有使馆还有兵营,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外 国使馆和兵营而非工厂,故 C 项错误;由材料中各国使馆、兵营可知,《辛丑条 约》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故 D 项正确。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甲午清、日海军主要军舰采购、自造对比 清国 对外 采购 定远、镇远(装甲炮塔舰,德国),来远、济远、经远(巡洋舰,德 国),超勇、扬威、致远、靖远(巡洋舰,英国),镇北、镇东、镇 西、镇南、镇中、镇边(蚊子舰,英国),福龙(鱼雷艇,德国) 本国 自造 平远(装甲炮舰,马尾船厂),操江(炮舰,江南制造总局),广丙(炮 舰,马尾船厂) 日本 对外 采购 松岛、严岛(巡洋舰,法国),吉野、筑紫、浪速、高千惠、千代 田(巡洋舰,英国),扶桑(装甲海防舰,英国),比睿(护卫舰,英 国),西京丸(邮船巡洋舰,英国) 本国 自造 桥立、秋津洲、高雄(巡洋舰,横须贺造船部),爱宕(炮舰,横须 贺造船部)赤城(炮舰,吴造船部),八重山(通报舰,横须贺造船 部),大和(单帆炮舰,小野浜造船所),天城、武藏(单帆炮舰, 横须贺造船部),鱼雷艇(法国 Creusot 公司所造,小野浜造船所 自行组装,共 19 艘) (1)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和日本在海军军舰构成方面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解析:第(1)问,依据表格可以从中日两国军舰来源,自造舰与外来军舰的 比例等方面分析出不同。根据所学可发现问题:中国的军工企业自主性、独立性 技术落后于日本。第(2)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中日双方的技术水平、 军舰数量、政府状况等方面分析。 答案:(1)不同:中国外来主力军舰主要购自德国,而日本则主要购自英国; 中国本国自造军舰数量少,而日本自造军舰多于外来军舰。问题:中国的军工企 业自主性、独立性技术落后于日本。 (2)原因:日本海军在技术和数量上超过中国并占有优势;中国在战争中采 取消极避战政策导致了决策失误;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军备水平难以发挥;日本 蓄谋已久而作了充分的战争准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