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 1.读我国某河流干流纵剖面图,回答下题。 该河入海口自古以来都没有出现过大城市,与哪一因素基本无关 ( ) A. 水患危害 B. 通航能力 C. 河口不定 D. 海洋灾害 2.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据图回答下题。 图中地区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处虽然土壤贫瘠,但水资源丰富,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 b处位于河流交汇处,且交通便利,利于城市发展 C. c处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严重 D. 从地形考虑、与公路相比,该区域更适合铁路运输 4.读地貌景观图,回答下题。 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 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 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5.盐丘是地下岩盐受挤压喷涌溢出而成。岩盐是化学沉积的矿物——石岩组成的岩石。读图回答下题。 该地区的部分盐山表面密布沟渠,甚至形成地下洞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风力堆积 B. 流水侵蚀 C. 风化作用 D. 人为破坏 6.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 风力堆积 B. 风力侵蚀 C. 流水堆积 D. 流水侵蚀 7.电影《霍比特人》《指环王》中展现的新西兰风景令人陶醉,形成下列新西兰美景的地质作用有误的是( ) A. 甲——流水堆积作用 B. 乙——岩浆活动 C. 丙——冰川侵蚀作用 D. 丁——流水侵蚀作用 8.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题。 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 A. 地貌形态 B. 泥沙沉积量 C. 河网密度 D. 抗蚀能力 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9.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 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 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 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10.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1.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A. 流水沉积 B. 流水侵蚀 C. 风力沉积 D. 风力侵蚀 1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风沙掩埋 背风坡 B. 风沙掩埋 迎风坡 C. 水灾 高地 D. 水灾 远离河流 如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3.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 A. 山前的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 B. 临河分布,水资源相对丰富 C. 气候温暖湿润 D. 临河分布,水运便利 14.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这样规划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 ①尽可能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尽可能降低线路坡度 ④尽可能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下图中,甲为某古镇分布示意图,乙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关于图中古镇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河岸b易决堤,河岸d适宜建码头 B. 古镇冬季寒冷,宜发展滑雪旅游 C. 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要原因是水源和地势 D. 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的主要原因是地转偏向力 16.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地街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 A. 与河流垂直,便于居民取水 B. 抵御寒潮侵袭,利于保暖 C. 与盛行风基本一致,利于通风散热 D. 与港口相连,实现水陆联运 下图为华北某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图中( ) A. 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 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 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 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18.图示地区( ) A. 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 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 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 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某河谷一块高约二百米的巨大沉积岩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下图是“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9.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冰川侵蚀 D. 海水侵蚀 20.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 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上升 B. 海拔越高洞穴形成的年龄越轻 C. 海拔越高岩石年龄越老 D. 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 21.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题。 该区域( ) A. 河流干流自南向北流 B. 河谷仅受流水侵蚀而形成 C. 河流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 D. 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2.下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 B. 地势北高南低 C. 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 D. 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 23.水平岩层指同一层面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或基本相同、未经变动且保持原始状态的沉积岩层。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区域,读图完成下题。 甲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断裂下陷 B. 背斜顶部受外力的侵蚀作用 C. 向斜形成的谷地 D. 流水的侵蚀作用 24.图a为某河段平面图,图b为图甲中河流某处的河道横剖面,图c示意图甲中 M 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读图完成下题。 图a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河道横剖面,最符合图b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5.水圳(如图1所示)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渠,也兼有泄洪的功能。图2是我国东南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题。 暴雨发生时,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易被侵蚀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6.读“某地区等高(深)线示意图及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完成下题。 最近几十年,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 B. 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 C.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 D. 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27.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定位导向功能的小型玩具轮船,考查某段河流周围的自然地理特征。下图是每隔15分钟持续通过定位记录下来的轮船所在位置处理电子图。下列对①②③河段流水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②③段相比,①段侧蚀明显、向下侵蚀减弱 B. 与①③段相比,②段溯源侵蚀和向下侵蚀最明显 C. 与①②段相比,③段侧蚀减弱、堆积作用加强 D. ①②③段中,②段的侧蚀更强,③的溯源侵蚀更明显 28.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岛屿地质地貌结构,甲地位于乙河流的上游。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发现,近年来乙河流河口地区泥沙堆积明显。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该流域降水量减小 B. 乙河流流速减慢 C. 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大 D. 海平面上升,海水的顶托作用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9.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 河源 B. 凸岸 C. 凹岸 D. 入海口 30.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 石笋 B. 冰斗 C. 风蚀蘑菇 D. 花岗岩风化球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1.1975~2019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 持续淤积 B. 先侵蚀、后淤积 C. 持续侵蚀 D. 先淤积、后侵蚀 32.推测1992~2019年期间( )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我国1000多年前的古文字留下这样的记载:古人把财宝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注:这里的八百步相当于现在1 108米。据《孙子算经》)。经现代考证该地岩石为比较容易被侵蚀的砂岩组成。下图为目前该瀑布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3.图示区域地势( ) A. 东南高、西北低 B. 西北高、东南低 C. 东北高、西南低 D. 西南高、东北低 34.宝藏最可能埋藏的地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是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5.下列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 B. 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 C. 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 D. 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 36.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 ) A. 地势较高 B. 地势平坦 C. 降水较少 D. 风沙较大 读“地貌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37.由图可知( ) A. 图中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的 B. 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 扇形地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 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38.该地貌主要分布在( ) A. 河流出山口处 B. 大河的中下游 C. 盆地中心 D. 河流人海口处 上海是世界著名的六大“都市经济圈”之一,具有“东方明珠”的美誉。在这片肥沃的三角洲上,环境人口容量很大。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39.陕西有“黄帝陵”,河南有“炎帝陵”;但具有“东方明珠”的上海周围却没有留下任何“炎黄足迹”,其原因是( ) A. 适逢冰期,冻害严重 B. 间冰时期,洪灾频繁 C. 秦、淮以南,缺少食物 D. 长江三角洲尚未形成 40.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已大大放慢,甚至停止……,其原因不正确的叙述是:( ) A. 南水北调,导致水流量减少,携带泥沙量也随之减少 B. 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海浪侵蚀,海岸线退缩 C. 长江三峡水库截留了大部分来自上游的泥沙 D. 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 41.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 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 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 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42.“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 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43.盐丘是地下岩盐受挤压喷涌溢出而成。岩盐是化学沉积的矿物组成的岩石。读下图回答下题。 该地区的部分盐山表面密布沟渠,甚至形成地下洞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风力堆积 B. 人为破坏 C.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 44.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据图回答下题。 河流上游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 A. B. C. D. 45.读某区域地形图(单位:m),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杏花村的地貌类型可能是( ) A. 冲积扇 B. 河谷阶地 C. U型谷地 D. 三角洲 4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该区域农田所处地貌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黄土高原 B. 崇明岛 C. 北美五大湖 D. 刚果盆地 读区域地貌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47.该区域( ) A. 急流是因为河流水量大 B. 甲形成与河流堆积有关 C. 目前以内力作用为主 D. 图中6岩层较4地层新 48.有利于图中乙发育的条件是( ) A. 地形起伏小 B. 断层构造 C. 河流径流量小 D. 河床岩性差异小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m3/s。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9.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0.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A. B. C. D.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 河源 B. 凸岸 C. 凹岸 D. 入海口 5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 石笋 B. 冰斗 C. 风蚀蘑菇 D. 花岗岩风化球 5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应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A. B. C. D.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4.该沙丘位于( ) A. 冲积扇 B. 洪积平原 C. 三角洲 D. 河漫滩 55.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6.如果在图中①河段画等高线,则该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 ) A. 东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57.最近几十年来,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 B. 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 C.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 D. 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8.下列关于辽河口海岸线演变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断被侵蚀 B. 先侵蚀,后沉积 C. 不断有泥沙沉积 D. 先沉积,后侵蚀 59.有人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是( ) A. 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 B. 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 C. 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 D. 辽河下游流速变快 60.下列关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GIS技术获取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影像 B. 利用GPS技术分析辽河河口形态变化规律 C. 利用RS技术监测辽河河口的形态变化 D. 利用GPS技术模拟辽河河口形态未来的变化 61.读我国部分区域图,结合材料,说明阿拉善高原沙漠的沙土被搬运到黄河三角洲的过程。 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 6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2)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 6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博茨瓦纳地处非洲内陆,境内马卡迪卡迪盐沼(图1中甲)属沙漠中的凹陷低地,曾是非洲最大咸水湖,现为世界最大盐碱滩。1991年博茨瓦纳政府和南非政府合资开发盐碱,产品主要通过图中铁路输往南非。图1为博茨瓦纳区域图,图2为奥卡万戈河三角洲。 图2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遥感图片。分析该内陆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64.读山东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图中甲所在区域的地貌类型,并阐释其形成过程。 65.读图,根据环境特征对比分析黄河形成了三角洲,而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66.下图是我某区域图,该区域生长有大片马尾松和竹林,该地欲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试分析L河入海口附近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的自然原因。 6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要求。 据粗略统计,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见于20世纪50年代前历史记载的约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图为黄河历次大改道示意。 (1)甲虚线框内为何种地貌类型?为什么会成为历史上黄河改道时溃堤决口的集中区域? (2)图示渤海海岸线的变迁与黄河改道存在怎样的关联性?此外,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海岸线的变迁? (3)图示的大运河线路为元代以后改建的线路,试从自然地理方面说明其选线依据。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推断出该河为黄河,其河口处泥沙沉积,水患危害严重,通航能力差;河流多次改道,河口不定。造成入海口处自古以来没有出现过大城市。该河河口位于渤海,海湾较为封闭,不易受到海洋灾害的影响。 2.【答案】B 【解析】②点位于冲积扇平原顶部,不仅土壤较肥沃,而且水资源丰富,是聚落形成和发育的良好场所。 3.【答案】B 【解析】 4.【答案】C 【解析】由上题可知,乙为地上喀斯特地貌,流水侵蚀中的溶蚀作用形成,属于化学作用;丁为河谷地形,流水侵蚀而成,为机械作用形成。 5.【答案】B 【解析】盐山表面出现沟渠,形成地下洞穴,主要是受流水侵蚀的影响。其形成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一致。 6.【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湄公河的入海口处,该处形成了湄公河三角洲,该三角洲的形成是由于湄公河从上游进入下游后,地势变缓,水流变慢,泥沙大量沉积。风力堆积和风力侵蚀常出现在干旱少雨的地区,流水侵蚀往往形成峡谷,不会形成三角洲。 7.【答案】A 【解析】甲图海滩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远处的海岛是被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岩石地貌,这是长期被海水侵蚀的结果。 8.【答案】B 【解析】因三地都属于淤泥质海岸,表明都是泥沙沉积,且地壳持续下沉,表明地质条件相同,所以影响海岸线的因素主要是泥沙沉积量,沉积量多于地壳的下沉量,海岸线向海推进,反之,海岸线向陆地后退,两者相等,海岸线基本稳定;而河网密度不一定与泥沙沉积量呈正相关;抗蚀能力没有差异。 9.【答案】C 【解析】据图中岩层的运动状况,可知③地为断裂下沉;该区域有黄河流经,可推断该冲积平原为黄河干流泥沙冲积而成。根据图中岩层的运动方向可以看出①、②分别是断裂抬升和断裂下沉,但两地离黄河较远,外力作用应该不是黄河的影响,排除A、B两项;④地的地貌是沙丘覆盖的平原,沙丘应是风力堆积地貌,排除D。 10.【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该王朝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陵寝。从图上可以看出,②地的沉积物最深厚,地势也较高,地下水位应该较深,故选B。 11.【答案】A 【解析】对比两图会发现,总体上该地地势升高了;结合图中河流信息以及该地的位置信息可知,流水沉积是主因。 12.【答案】C 【解析】两次搬迁都是由地势较低处搬到地势较高处 13.【答案】C 【解析】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可能是临河分布,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运便利。分布在山前,可能是山前的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分布特征与气候温暖湿润无关。 14.【答案】B 【解析】山区修路的原则不包括尽可能增加山区线路密度,①错;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②对;尽可能降低线路坡度,修“之”字形路线,③对;不包括尽可能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④错。 15.【答案】C 【解析】河岸b位于河流右岸和凹岸,侵蚀作用强,易形成决堤,河岸d位于左岸和凸岸,堆积作用强,易形成泥沙堆积,不适宜建码头;该地纬度低,冬季不寒冷;古镇位于河流凸岸,此处泥沙堆积,形成河漫滩,地势较为平坦,且水源充足;该河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河流易向右偏,根据河流流向可知,ac段河流弯曲的原因不是地转偏向力。 16.【答案】C 【解析】该地纬度低,气温高,根据该地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冬夏季分别盛行西北风和东南风,街道走向与盛行风基本一致,利于通风散热。 17.【答案】C 【解析】图示甲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地区,乙地低平,不易发生;从地下水位分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而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 18.【答案】A 【解析】从图示地势起伏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而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有关;渠水通过蒸发、径流及下渗参与水循环。故选A。 19.【答案】A 【解析】沉积岩崖壁高约二百米,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所以风力侵蚀作用并不显著,不会有冰川作用和海水侵蚀作用,该崖壁上的洞穴应该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0.【答案】D 【解析】岩石洞穴多位于近现代年均水位之上,说明年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下降或崖壁不断上升;海拔越高洞穴形成的年龄越老;海拔越高岩石年龄越年轻;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 21.【答案】D 【解析】图中甲处地势最高,为河流支流的源头,为分水岭,根据支流向偏南方向流动,可知河流干流自北向南流;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图中河流支流较少,流域面积较小;图中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2.【答案】C 【解析】结合图乙中E岸堆积(即左岸),F岸侵蚀(即右岸)判断,此图甲中地区位于北半球,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图乙中地质构造为背斜,离河岸越远,岩石年龄越新;根据指向标及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南高北低;④处为凹岸以侵蚀为主,②③为凸岸以堆积为主;④处侵蚀作用强,水深利于建港。 23.【答案】D 【解析】甲河谷南北横切北部山脊,结合材料中“我国南方某区域”的信息,可以推断出该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图中北部等高线凸向低值方向,形成东西走向的山脊,南部等高线凸向高值方向,形成东西走向的谷地,同一岩层分布和等高线基本平行,说明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没有褶皱构造。 24.【答案】B 【解析】根据图b判断,河流左岸被侵蚀较强,右岸沉积,说明河流位于南半球。读图a,根据凹岸、凸岸理论分析,甲处右岸侵蚀;乙处左岸是凹岸,侵蚀强,右岸堆积,与图b相符;丙处是左岸堆积;丁处左岸也侵蚀,但不是凹岸,侵蚀较弱。 25.【答案】C 【解析】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等高线坡度差异不明显,但是根据河流形态判断,甲处是凸岸,不易侵蚀;乙处河道平直,侵蚀弱;丙处是凹岸,易被侵蚀;丁处河道平直,不易侵蚀。 26.【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变化规律可知,等深线愈向东水位越深;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说明该地海底升高,水深变浅;由表格可知该地最冷月小于15℃大于0℃,应该位于亚热带地区,珊瑚礁、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可以使海底变深,水深增加;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口部位水流缓慢,入海泥沙沉积加强,海底升高,水深变浅。 27.【答案】D 【解析】 河流的侵蚀方式受流速的影响,在地势起伏大,流速较快的地方,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在地势起伏和缓流速较小的地方,以侧蚀为主。根据图中各段轮船的相互位置分析,在③段,轮船每隔15分钟的间距最远,说明河水流速最快,②段轮船每隔15分钟的间距最近,说明河水流速较慢,所以②段的侧蚀更强,③的溯源侵蚀(或下切侵蚀)更明显。 28.【答案】D 【解析】流域降水量减少,河流泥沙减少,河口泥沙会堆积减少;乙河流速减慢,携带泥沙减少,河口泥沙堆积减少;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大,使河流的泥沙含量减少,河口泥沙堆积减少;而海平面上升,海水的顶托作用,使入海的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在河口的堆积明显。 29.【答案】B 【解析】在河道的不同位置,流水的冲刷或沉积作用不同。图中砾石的体积和质量较大,不易被流水冲到河流入海口;河流的源头以下蚀作用为主,沉积物少;在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颗粒物易被流水冲刷带走,而在河流的凸岸,流水以沉积作用为主,导致砾石堆积。 30.【答案】C 【解析】河流中的砾石变圆主要是由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造成的,风蚀蘑菇也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在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下,同样具有相对圆滑的外表。 31.【答案】D 【解析】该区域外力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检测距起点的距离越大,反之当海水侵蚀的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两者的距离变小。图中两者距离在1975年至1978年间,两者距离扩大,此后两者距离总体上逐渐缩小。故当地外力作用是先淤积为主,后侵蚀为主。 32.【答案】B 【解析】在1992年——2019年间两者距离持续缩小,说明海域沉积作用持续减弱,应是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减小所致。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强烈;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泥沙量减少;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注入黄河的径流量会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 33.【答案】B 【解析】从图中来看,该河流西北部有支流汇入,说明该河由西北向东南流,该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34.【答案】D 【解析】材料中提到“古人把财富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结合上题,该河由西北向东南流,故③④位于右岸,再结合比例尺量算,宝藏可能位于④的位置。 35.【答案】C 【解析】 牛轭湖的形成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过程,甲位于凸岸,乙位于凹岸,甲处发生堆积,不会出现崩塌现象,乙处发生侵蚀,不会出现大量鹅卵石;洪水时期,凹岸侵蚀加强,有可能发生②到③的过程,丙处泥沙不断淤积,原先河段形成牛轭湖,因地势较低,不会发生滑坡。 36.【答案】B 【解析】牛轭湖多在地势较平坦地区形成,内蒙古高原多见。 37.【答案】C 【解析】读图,根据图例分析,大颗粒,分布在扇形上部,离山体近,说明沉积的早。小颗粒,离山体远,说明沉积的晚。应是河流流出山口后,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扇形地下部土壤肥沃,有一定坡度,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根据图中地下水位线,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浅。 38.【答案】A 【解析】结合前面分析,该地貌是冲积扇,主要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处;大河的中下游是平原,不是冲积扇地貌;盆地中心地形应是平原地形;河流入海口处是河口三角洲地貌。 39.【答案】D 【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海岸线形成年代,炎黄时期,长江三角洲尚未形成;与冰期、洪水、食物无关。 40.【答案】B 【解析】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已大大放慢,可能是南水北调,导致水量减少,携带泥石流也随之减少;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海浪侵蚀,海岸线退缩,三角洲面积减少;可能是长江三峡水库截留了大部分来自上游的泥沙;可能是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 41.【答案】D 【解析】据图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由于流速①>②,故①处以侵蚀为主,②处以沉积作用为主,①位于曲流的凹岸,②位于曲流的凸岸。而图中甲处位于曲流的凹岸,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侵蚀强烈,需建水利设施,如防洪堤等,由于甲河岸较陡,水深,宜作为港口建设用地。乙处位于曲流的凸岸,水流速度较慢,流水以沉积作用为主,可作为住宅用地或仓储用地。综合考虑,D项符合题意。由于图2曲流向右弯曲,图1中的曲流向左弯曲,则图中的甲乙与图中的①②恰好对应,而考生可能将图中的甲对应到图中的②,乙对应到①,从而出现误选。 42.【答案】B 【解析】图中河流弯曲处甲岸(西岸)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乙岸(东岸)为凸岸,流水堆积作用强。“数家新住处”应位于堆积岸,即乙地。河流上游下蚀作用强,河谷深,不易出现河曲,诗中描述的情境主要位于河流的中下游。根据图中等高线弯曲方向可判断出河流自北向南流。 43.【答案】C 【解析】盐山表面出现沟渠,形成地下洞穴,主要是受流水侵蚀的影响。其形成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一致。 44.【答案】D 【解析】河流②的上游段位于山区,因此河流的下蚀作用显著,会形成“V”形谷,如D图所示。 45.【答案】A 【解析】杏花村位于山前河流出山处(等高线向外凸出)的堆积体上,应为断层导致岩层上下错位后形成的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河谷阶地要看沿河地表起伏形态;U型谷地则要结合冰川作用,太原盆地显然不是冰川侵蚀的结果;三角洲应为河流入湖处或河流入海处,杏花村的地理位置没有体现这种交汇特征。 46.【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该区域农田地貌为冲积扇,属于流水沉积形成的。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形成;崇明岛是流水流水沉积形成的;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来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形成。 47.【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势起伏大,落差大而形成急流;甲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属于河流泥沙淤积而成的三角洲地貌;图中显示的三角洲及其他地貌均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因此目前该区域以外力作用为主;图中6地层位于4地层之下,说明4岩层形成较早,岩层较新。 48.【答案】B 【解析】有利于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断层构造带,在断层一侧上升岩块有河流发育就可形成瀑布;乙处河流已接收湖泊水的汇入,流量较大;一般情况下,河床上的岩性较坚硬,下游较软,因此岩性差异大。 49.【答案】B 【解析】图示区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较重,①、③位于左岸,侵蚀弱;②位于右岸,且是凹岸,侵蚀最强;④位于右岸,是凸岸,侵蚀较弱。 50.【答案】A 【解析】结合前面分析,断面处①位于左岸,凸岸,泥沙沉积多。②位于右岸,凹岸,河岸侵蚀强,河岸较陡。读图可以判断。 51.【答案】B 【解析】此问注意审题,“砾石滩”,河滩不会在河流的源头,入海口流速慢,堆积主要是颗粒细小沉积,颗粒大的砾石堆积也不会在入海口,根据河流在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原理,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凸岸。 52.【答案】C 【解析】 图中使砾石变圆是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石笋是流水堆积,冰斗是冰川侵蚀搬运,风蚀蘑菇是风力的侵蚀,与之类似。 53.【答案】D 【解析】图中粒径分布特征应该是符合正态分布,也就说中间大小的砾石最多,A图是均匀分布,B图是中间小两端多,C图粒径分布是不断增加,所以选D。 5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冲积扇和洪积平原发育在山前,多在河流上游;河漫滩平原一般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河床宽广。三角洲一般发育在河流下游入海口处。本题叙述位于河流中游地区。 55.【答案】C 【解析】沙丘是“爬升沙丘”,又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外力作用必然是由河水向河岸一侧作用。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沙丘部面的形状。③的坡度及形状符合景观图的情况。 56.【答案】B 【解析】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可知,①河段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河谷地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57.【答案】C 【解析】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说明②处海水深度越来越小,泥沙淤积速度加快。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河上游植被破坏越来越严重,河水的含沙量越来越大,入海口附近泥沙沉积加重造成的。 58.【答案】C 【解析】读图可以看出,随着历史发展,辽河口海岸线不断向南推进,说明不断有泥沙沉积。 59.【答案】B 【解析】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输送泥沙增加,河口泥沙淤积增加,因此海岸向南推进。 60.【答案】C 【解析】获取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影像和监测辽河河口的形态变化主要利用RS技术;分析辽河河口形态变化规律和模拟辽河河口形态未来的变化主要利用GIS技术。 61.【答案】西北风(沙尘暴)将粉尘向东(东南)方搬运,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被冲刷至黄河;泥沙被黄河携带至河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逐渐淤积形成三角洲。 【解析】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得益于黄河带来的泥沙的堆积,而黄河中的泥沙来自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黄土来自于阿拉善高原沙漠。 62.【答案】(1)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2)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解析】(1)河流沿线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形变化不同,等高线表现的变化方向也就不同。(2)河流泥沙的沉积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 63.【答案】奥卡万戈河上游流域发生水土流失(流水侵蚀);泥沙通过流水搬运作用,由于地形坡度减小,流速降低;河流水量减小,输沙能力降低;泥沙沉积而成。 【解析】奥卡万戈河上游流水侵蚀作用强,加上身居内陆,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被流水搬运;根据图2,奥卡万戈三角洲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坡度减小,流速变慢,泥沙沉积;由于下游部分支流为间歇性河流,奥卡万戈河的水量减少,输沙能力降低;泥沙沉积,形成内陆三角洲。 64.【答案】河口三角洲 河流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处地形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解析】 65.【答案】刚果盆地位于赤道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覆盖好,水土流失较轻,因此河流含沙量少;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特征也有利于上游各支流的泥沙沉积在盆地中,入海泥沙量较少;刚果河到入海口,地势落差大,水流快,不利于流沙堆积。 【解析】河流入海口三角洲的成因:一是河流下游地势低平;二是河流自上游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淤积而形成河口三角洲。而此处河流未形成三角洲的原因也是从这样的思维分析。 66.【答案】L河流域面积较小,输沙总量较少;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部分泥沙在河流中游(盆地)堆积较多;入海口河道狭窄,流速快,泥沙堆积少;海岸较陡、海水深、泥沙难于在河口沉积;海浪、海潮侵蚀作用强。 【解析】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河流上游携带的泥沙,由于在河口位置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而成。所以三角洲的形成要从泥沙来源和沉积条件来分析。由经纬度判断该地是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山间小盆地,流域面积小,输沙总量较少;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流经盆地,泥沙易沉积,所以到河口泥沙减少;入海河口河道狭窄,流速快,泥沙堆积少;海岸较陡、海水较深、泥沙难于在河口沉积;海浪、海潮侵蚀作用强,导致河口泥沙沉积条件差。 67.【答案】(1)冲积扇 冲积扇上为“地上河”;冲积扇堆积的物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黄河在此处落差大,水流急;黄河流量的变率大,洪峰高,洪水期出山口处为峡谷,水流更急。 (2)黄河改道会导致河口位置发生变化,河口附近堆积的泥沙多,海岸线向海上推进;河口存在的时间越长、输沙量越多,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的越明显。 影响因素还有:地壳的升降运动或海平面的升降、海水的侵蚀等。 (3)离黄河冲积扇较远,不易被黄河泥沙淤塞;地势低,水源充足;有天然河流、湖泊可利用,工程量小。 【解析】(1)读图可知,甲处位于河流下游的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地形,堆积物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黄河在此处落差大,水流急,洪峰高,是洪水出山口,水流更急。 (2)读图可知,黄河河口位置积沙量大,海岸线向海上推进,河口存在的时间越长,沙量越大,向海上推进越明显,故黄河改道会导致河口位置发生变化。影响因素还有:地壳的升降运动或海平面的升降、海水的侵蚀等。 (3)从自然地理条件分析: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有天然河流湖泊利用,可减少工程量,远离黄河冲积扇,不易被泥沙淤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