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运城市2020届高三4月调研测试(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运城市2020年高三调研测试 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1.在当今保存青铜器皿中,商代青铜器经常刻以夸张变形的兽面或原始图腾作为纹饰;周代青铜器皿则大多遵从固有的规格,在装饰上具有显著的秩序感。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制造技术进步 B. 法家思想影响 C. 政治伦理规范 D. 审美观念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周代的青铜器纹饰更多的体现了秩序和规整,而青铜器在商周时期多为礼器,商周青铜器的纹饰风格变化反映了周代政治伦理相对于商代更加规范,C正确;青铜制造技术的变化不能构成纹饰风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法家思想在西周并未出现,排除B;审美观念变化不是纹饰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 2.有学者认为,在东汉时期,我国已经开始稻田养鱼。唐代创造了养鱼开荒种稻的方法。广东西部山区的人们利用草鱼食草的习性,在新开垦荒地(有水)上放养草鱼,使荒地变成熟地。这一生产模式 A. 目的在于提高粮食产量 B.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C. 有效提高土地肥沃程度 D. 说明了经济重心已南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唐代创造了养鱼开荒种稻的方法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A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有效提高土地肥沃程度属于材料中的表象,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资源的有效利用,C选项排除;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是在南宋,D选项排除。 3.史载,唐太宗时期给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也给一些资格较老的功臣加以“平章事”的名号,使其继续参与宰相事务。此举旨在 - 12 - A. 弥补政务多、宰相才干差的缺陷 B. 防范宰相擅权,加强君主集权 C. 配合科举制度选贤用人需要 D. 建立较严密完整的官僚机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太宗的做法增加了宰相数量,削弱了相权,意在加强皇权,B正确;原来承担宰相事务的功臣继续参与宰相事务,说明这一举措不是弥补宰相才干差的弊端,而且太宗时期能相居多,排除A;这一举措与科举制选拔人才无关,排除C;太宗的举措只是针对中枢机构,说明其目的不是建立完整的官僚机构,排除D。 4.清代中叶,长江下游地区人口饱和,粮食出产不足以养活当地人口,于是当地农民不得不寻找出路,向长江中游移民,出现了“江西填湖广”的人口迁移运动。这 A. 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开发 B.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C.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D. 动摇了江浙的经济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江西填湖广促进了人口迁移,有利于长江流域的开发,A正确;人口迁移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B排除;长江下游农民向中游移民,依然从事农业,C排除;D不符合史实,江浙是经济重心,排除。 5.20世纪初,梁启超强调:“国家所最渴望者,为国包资格了鼓吹革命者亦认为:“夫立国于地球之上者,无国民则亡,有国民则强。”在当时思想家中,“中国自开国以来,未尝有国民”成为一种共识。这些看法 A. 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B. 折射了军阀割据的现实 C. 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自信 D.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梁启超、资产阶级革命者以及当时思想家都在提倡国民的重要性,这种主张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A正确;B与题无关,排除;20世纪初正值民族危机,思想界多主张学习西方,对本民族文化自信心不足,而且国民这一概念也是西方的舶来品,C排除;梁启超并不主张革命,因此D与国民概念无直接因果联系,排除。 - 12 - 6.据统计,1911年全国兴办的各级各类学校数目为52500所,学生总数达163万人,其中占相当数量的是蒙养院的学生和初等小学堂的学生,而在专门学堂、师范学堂普通中学和实业学堂就读的人数不超过10%。这反映了当时 A. 仍然固守传统的教育模式 B. 科举制阻碍教育事业发展 C. 启蒙教育的规模亟待扩大 D. 新式教育的社会影响有限 【答案】D 【解析】 【详解】1911年兴办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大量增加,但是多为基础性学堂,专门学堂、师范学堂普通中学和实业学堂就读的人数不超过10%,说明当时新式教育的社会影响有限,D正确;出现了新式学堂,故A排除;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排除B;兴办的学校大部分是蒙养院,即幼稚园,可见其学校教育重在启蒙教育,C排除。 7.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革命,与20年代的农民运动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在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进行群众运动”;后者则是成立农民协会……并配合北伐。这一变化折射出 A. 共产党在革命中的地位改变 B. 中国革命性质逐渐转变 C. 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D. 中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 【答案】A 【解析】 【详解】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革命是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建设内容之一,而20年代的农运更多的是配合北伐军事行动,说明中共在不断成长,其在革命中的地位发生了改变,A正确;中国革命性质在五四运动后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革命的中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通过武装斗争夺取国家政权,排除C;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低潮,排除D。 8.1956年,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由于价值规律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还起着一定的作用,在某些方面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适当的范围内,更好地运用价值规律……以满足人民多样的生活需要”。这说明中共中央 A. 试图纠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误 B. 总结了“一五”计划建设的经验 C. 反思了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 D. 努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 【答案】C 【解析】 - 12 - 【详解】八大报告认为在一定范围内运用价值规律,即承认市场的作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一结论是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弊端的反思,C正确;这一结论与农业合作化运动无关,排除A;八大召开时期我国一五计划尚未完成,排除B;这一时期我国是计划经济模式,排除D。 9.罗马法规定:如果丈夫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在外背负了债务,则在婚姻关系解除时,妻子享有的嫁资(陪嫁钱财或物品)返还请求权优先于债权请求权。这一规定,反映出 A. 法律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B. 公民的债务权不受法律保护 C. 婚姻关系影响着立法的内容 D. 古代罗马婚姻关系极不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这一规定明显保障了妻子的权益,体现了罗马法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A正确;“婚姻关系解除时,妻子享有的嫁资(陪嫁钱财或物品)返还请求权优先于债权请求权”,说明法律承认债券,B排除;婚姻关系和立法内容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 10.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有些工场手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世纪50—70年代,英国各行各业都存在工场手工业。工场手工业与机器大工业的并存 A. 导致英国工业化进程缓慢 B. 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 C. 源于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D. 体现工业化模式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19世纪50—70年代正是工业革命开始阶段,这一阶段存在大量手工工场,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B正确;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积累了技术,促进了工业革命发展进程,排除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不是自然经济抵制的结果,排除C;工场手工业不属于工业化模式,排除D。 11.20世纪80年代,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日本的经济力量比苏联的军事力量对美国的安全有威胁”,部分日本人把二战后美国在日本的存在形容为“看家狗简直变成了疯狗”。美日民众的观点反映了 A. 美国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B. 日本挑战美国国际地位 C. 日美同盟失去存在基础 D. 经济竞争影响国民感情 【答案】D 【解析】 - 12 - 【详解】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美国,由此引起美国国民的对日本经济的发展的敌视,说明经济竞争影响国民感情,D正确;这一时期依然处于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未发生转移,排除A;题干未体现日本对美国的挑战,排除B;在冷战背景下,日美同盟依然有存在基础,排除C。 12.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充分认识到,艺术不但要攀仿自然,而且也要摹仿自然规律创造事物形象的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来进行创造。这一认识 A. 意在再造古典人文精神 B. 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 C. 直接否定天主教会地位 D. 受到了时代变革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艺术不仅仅攀仿自然,而且有遵循自然规律创造,这一认识显然受到了人文主义影响,D正确;这一认识认为艺术存在“创造”,故其目的不是简单的再造古典,排除A;这一认识主张尊重自然规律,这与浪漫主义追求个人情感的特点不符,排除B;这一认识并未明确反对天主教,C排除。 13.阅读材料 材料一 乾隆年间“(人口)较之康熙年间计增十余倍。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仅江苏镇江木渎镇“烧锅(造酒)者已二千余家,合计日耗米万石”。为此,就隆帝“令地方官严行查禁,勿使靡费米粮”。官员规谏乾隆禁酒之事取民之生计而禁锢之”。“实不可以轻举”,乾隆认为“自有酌量”,不愿也不需交群臣商议。江苏、河南、山东等省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尽毁曲酒工具、民间自用一概禁绝等作法,引起民怨。乾隆对于要求放宽禁令者,一概不准,也不赞成过激行为,官员左右为难。整个乾隆时代“通邑大都车载烧酒贩卖者正不可以数计”,禁酒政策效果微弱。 ——吴慧《中国商业通史》 材料二 1829年,英国禁酒运动开始。中产阶级希望通过禁酒将他们推崇的“自律”“自助”等价值观灌输给工人阶级,他们宣扬工作是成功的关键,饮酒滋生懒惰等恶习。中产阶级建立柴酒厅,开放俱乐都,方便工人社交。工人阶级中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些价值观。1832年——1853年,运动进入绝对禁酒阶段。工人阶级开始建立自己的禁酒组织,接过禁酒运动的领导权。这些组织宣扬“自力更生是一种崇高的品德”,很多工人在宣传的影响下开始努力攀爬英国社会的阶梯。这一时期,作为“全民酒”的啤酒人均消费量急剧减少。酗酒被英国人普遍视为不可接受的恶习,直至今天仍是社会的主流观念。 - 12 - ——摘编自许志强《19世纪英国禁酒运动与工人文化转向》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推出禁酒政策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效果微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乾隆时期的禁酒相比,概括英国1828—1833年禁酒运动的特点,并分析英国禁酒运动的意义。 【答案】(1)历史背景:社会稳定,人口膨胀,粮食不足;家庭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君主专制强化。 原因:政策实施过激;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禁酒政策存在漏洞;乾隆的专制作风。 (2)特点:民间主导;社会参与面广;注重道德规劝(强调思想启蒙),比较温和;禁酒对象从被动到自发参与;获得较大成绩。 影响:禁酒运动推动了社会对酗酒现象的重视,改良社会风气;有利于提高人的自律性,稳定英国社会;保持工业革命的高效开展;有利于改善工人的生活和社会地位。 【解析】 【详解】(1)历史背景:根据材料“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可知,乾隆时期社会稳定,人口膨胀,粮食不足;根据材料“烧锅(造酒)者已二千余家,合计日耗米万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时期家庭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从政治角度看,清前期君主专制强化。 原因:根据材料“江苏、河南、山东等省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尽毁曲酒工具、民间自用一概禁绝等作法,引起民怨”可知,政策实施过激;根据材料“官员规谏乾隆禁酒之事取民之生计而禁锢之”可知,政策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根据材料“乾隆对于要求放宽禁令者,一概不准,也不赞成过激行为,官员左右为难”可知,禁酒政策存在漏洞;根据材料“乾隆认为‘自有酌量’,不愿也不需交群臣商议”可知,乾隆的专制作风影响了政策效果。 (2)特点:根据材料“1832年——1853年,运动进入绝对禁酒阶段。工人阶级开始建立自己的禁酒组织,接过禁酒运动的领导权”可知,英国禁酒运动由民间主导;根据材料中禁酒运动设计的群体来看,社会参与面广;根据材料“中产阶级希望通过禁酒将他们推崇的‘自律’‘自助’等价值观灌输给工人阶级”可知,英国禁酒运动注重道德规劝(强调思想启蒙),比较温和;从工人阶级在禁酒运动中的表现来看,英国的禁酒对象从被动到自发参与;根据材料“酗酒被英国人普遍视为不可接受的恶习,直至今天仍是社会的主流观念”可知,英国禁酒运动获得较大成绩。 - 12 - 影响:根据材料“酗酒被英国人普遍视为不可接受的恶习,直至今天仍是社会的主流观念”可知,禁酒运动推动了社会对酗酒现象的重视,改良社会风气;根据材料“中产阶级希望通过禁酒将他们推崇的‘自律’‘自助’等价值观灌输给工人阶级”可知,运动有利于提高人的自律性,稳定英国社会;从禁酒运动的时间来看,禁酒运动正值工业革命时期,这一运动有助于保持工业革命的高效开展;根据材料“很多工人在宣传的影响下开始努力攀爬英国社会的阶梯”可知,运动有利于改善工人的生活和社会地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请从上述表格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政治、思想文化科技方面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论题:鸦片战争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阐述: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木期,危机四伏;而欧美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以英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它们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英国为维护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发动了鸦片战争。虽然清朝一些爱国将领和人民群众进行了反抗斗争,但是由于清政府政治极端腐朽,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最终被强大的英国打败了。 - 12 - 由此可知,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示例二 论题: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东西方思想文化科技发展迥然不同。 阐述:18世纪以来的欧洲,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经济学和各种社会思潮走向繁荣。而此时的中国在科技文化领域主要是出现一些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考据学等兴盛,对古代典籍的整理贡献较大,但其研究远离社会实际,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鸦片战争后,虽然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但主要停留在学习西方器物层面,在制度与思想层面涉及较少。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东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发展各有侧重,西方发展迅速。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中同一时期中西方政治、思想文化对比可以看出,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西方遥遥领先于中国,而且两国发展的路径完全不同。由此可以得出论题。如论证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东西方思想文化科技发展迥然不同。在阐述过程中要通过表格提供的信息,总结黜当时西方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经济学和各种社会思潮走向繁荣。同时期的中国科技文化领域主要是出现一些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考据学等兴盛,对古代典籍的整理贡献较大,但其研究远离社会实际,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在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东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发展各有侧重,西方发展迅速。 15.材料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收,农民权益受到侵害,以至于失地农民生计困难,社会安全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完善,堿乡土地资产价值日益显化,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的流转逐渐盛行。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我国禁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由流转;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集体建设用地的自发、无序流转逐渐盛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探索、规范管理逐步加强,促进了流转的有序进行。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范围不断扩大,交易组织不断提高,规范管理措施日益加强。农民在土地流转中也获得了较为切实的受益。土地流转以后,一些大型机械得以使用,单位面积产量及粮食总产量都有了较大提高。 ——摘编自龙开胜《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演变、机理与调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当代中国土地流转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土地流转影响。 - 12 - 【答案】(1)趋势:由禁止到逐渐盛行;由无序到逐渐有序,规范管理措施加强;流转范围扩大;交易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2)影响: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使农民获得一定实惠。 【解析】 【详解】(1)趋势: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我国禁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由流转;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集体建设用地的自发、无序流转逐渐盛行”可知,由禁止到逐渐盛行;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集体建设用地的自发、无序流转逐渐盛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探索、规范管理逐步加强,促进了流转的有序进行”可知,由无序到逐渐有序,规范管理措施加强;根据材料“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范围不断扩大,交易组织不断提高,规范管理措施日益加强”可知,土地流转范围扩大;交易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2)影响:根据材料“土地流转以后,一些大型机械得以使用,单位面积产量及粮食总产量都有了较大提高”可知,土地流转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根据材料“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收,农民权益受到侵害,以至于失地农民生计困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流转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农民在土地流转中也获得了较为切实的受益”可知,土地流转使农民获得一定实惠。 16.材料 1922年德国以财政危机为理由,要求延期支付赔款。1923年1月11日,法国不顾英美等国的反对,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军队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于是德国实行了不计后来的“消极抵抗”政策,酿成了鲁尔危机。英美两国意识到,像法国这样用武力迫使德国偿付赔款,势将使德国的经济陷于崩渍,造成革命危机。英国向法国发出措辞激烈的照会,要求恢复占领前的状况。英美向金融市场大量抛售法郎和法国有价证券,迫使法印贬值,使法国财政形势更加恶化。同时英国要求德国取消“消极抵抗”,并正式同意美国在1922年就提出的建议,即召开国际专家委员会解决赔款问题。接替古诺上台的斯特来斯曼政府宣布停止“消极抵抗”政策。法国则由于财政困难,宣告法军撤回本土,并被迫同意召开国际专家委员会重审赔款问题。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鲁尔危机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尔危机能够得到解决的原因。 - 12 - 【答案】(1)影响:使欧洲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法国的国际地位遭受打击,在外交上依附英美;英美掌握了德国赔偿问题的主动权;德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改变,经济逐斩恢复;为德国极端势力的膨胀提供了温床。 (2)原因:鲁尔危机严重危及当时欧洲局势的稳定;出兵鲁尔法国得不偿失;英美的施压和新的解决赔款方案的提出。 【解析】 【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接替古诺上台的斯特来斯曼政府宣布停止‘消极抵抗’政策。法国则由于财政困难,宣告法军撤回本土,并被迫同意召开国际专家委员会重审赔款问题”可知,鲁尔危机使欧洲的紧张局势有所缓和;根据材料“英国……要求恢复占领前的状况。英美向金融市场大量抛售法郎和法国有价证券,迫使法印贬值,使法国财政形势更加恶化”可知,法国的国际地位遭受打击,在外交上依附英美;根据英美在鲁尔危机中的表现可知,英美掌握了德国赔偿问题的主动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鲁尔危机解决之后,德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改变,经济逐斩恢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美两国对德国的态度为德国极端势力的膨胀提供了温床。 (2)原因:根据材料“势将使德国的经济陷于崩渍,造成革命危机”可知,鲁尔危机严重危及当时欧洲局势的稳定;根据材料“法国则由于财政困难,宣告法军撤回本土”可知,出兵鲁尔法国得不偿失;根据材料可知,解决鲁尔危机的关键是英美的施压和新的解决赔款方案的提出。 17.材料一 松赞干布完成统一后,便开始整顿吏治,振兴吐蕃经济和文化。但苦于没有文字,政令基本上靠口信传递,极大妨碍了吐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此,松赞干布多次派多人前往天竺修习文字,大臣吞弥·桑布扎学成而归。松赞干布命其以梵文作为藏文基础,创制本民族的文字。文字创制完毕后,便以佛教十善法为基础,制定了西藏历史上首部法典。 ——摘编自吴相锋《松赞干布颁布西藏历史上首部成文法典探源》 材料二 文成公主出嫁时,松赞干布按照汉族婚俗进行迎娶,“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之后,吐蕃学习儒经的氛围日益浓厚。同时,唐蕃和亲,为西行求取佛法的汉僧开辟了一条捷径,吐蕃人原以“毡帐而居”,“穿毡裘衣”,在文成公主的影响下,改变了过去一年四季老羊裘的游牧装束.据史书记载,文成公主的陪嫁物中有多种药品和医书,还有《博唐八十数理》《珍宝之堆》等历算经典。 ——摘编自马佳莉《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看文成公主对吐蕃的影响》 请回答: - 12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松赞干布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蕃和亲对吐蕃的影响。 【答案】(1)成就:结束战乱,统一吐蕃;整顿吏治,振兴经济;创制本民族文字,发展文化;制定法典,关注民生。 (2)影响:唐蕃和亲,改变了吐蕃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佛教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吐蕃家庭手工艺,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析】 【详解】(1)成就:根据材料“松赞干布完成统一后,便开始整顿吏治,振兴吐蕃经济和文化”可知,松赞干布结束战乱,统一吐蕃,整顿吏治,振兴经济;根据材料“松赞干布命其以梵文作为藏文基础,创制本民族的文字……以佛教十善法为基础,制定了西藏历史上首部法典”可知,松赞干布创制本民族文字,发展文化,制定法典,关注民生。 (2)影响:根据材料“为西行求取佛法的汉僧开辟了一条捷径……在文成公主的影响下,改变了过去一年四季老羊裘的游牧装束”可知,唐蕃和亲,改变了吐蕃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佛教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蕃和亲使得唐朝的农耕文明和手工业传入吐蕃,促进了吐蕃家庭手工艺,农业生产的发展。 - 12 - - 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