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6 狼牙山五壮士 人教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6 狼牙山五壮士 人教部编版

‎6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学列小标题。  ‎ ‎3. 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想象,体悟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4. 学习课文个体与群体相映衬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体悟英雄之壮举,习得狼牙山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感受五壮士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 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提高表达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 ‎1.会写1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出示课件)学生说出课件中的英雄事迹: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 ‎2.揭示课题: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板书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二、介绍作者 沈重(1915——1986) 原名沈绍初,浙江吴兴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参加革命。1939年到晋察冀边区,先后担任晋察冀通讯社科长,特派员,新华社冀晋支社副社长等职,抗战中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 日寇 晋察冀 大批 副班长 手榴弹 轮一个圈 悬崖 沸腾 山涧 砸碎 冰雹 仇恨 ‎ ‎(重点指导生字“砸”为平舌音,“仇”为翘舌音;前鼻音“抡”等。)‎ ‎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词语:砸碎 手榴弹 晋察冀 沸腾 注意读准“砸、榴、冀、沸”的字音。 ‎ ‎(2)学习多音字:绷(bēng běng)‎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妈妈一天都绷着脸,好像谁惹她生气了。‎ ②读一读:虽然这位年轻的战士受伤了,腿上缠着绷(bēng)带,但是看到战友陷入泥潭,他毫不犹豫地一绷(běng)竟将战友推到旁边。‎ ‎(3)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居高临下 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 昂首挺胸 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粉身碎骨 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 惊天动地 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气壮山河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斩钉截铁 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2)梳理课文思路 练 填空: 课文先写(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再写(引上绝路,顶峰歼敌);最后写(壮烈跳崖)。 ‎ 四、学习“会写字”‎ 寇 冀 副 榴 弹 抡 贯 棋 悬 沸 涧 雹 屹 悦 屈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寇、悬 、雹”,上下结构。 “榴、弹、抡、棋、沸、涧、屹、悦”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副”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寇、悬”和左右结构的字“抡”,上中下结构的字“冀”,学生练写。‎ 寇:注意与“冠”的区分。‎ 冀:上中下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不宜过长。‎ 抡:注意与“抢”的区分,右下部是撇、竖弯钩。‎ 悬:上部“县”中间是两短横,下部的“心”宽而扁。‎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五位壮士的勇敢与顽强。‎ 六、当堂检测 ‎ 七、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 ‎2.读中感悟壮士们英勇顽强、毫不畏惧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3. 学习课文个体与群体相映衬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体悟英雄之壮举,习得狼牙山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走进五壮士的内心世界,感受五壮士带给我们的可贵品质。‎ 二、精品细读,内化情感 ‎(一)接受任务(出示课件)‎ ‎1.说说五位战士接受了什么任务?‎ ‎2.哪些词语突出了日寇的猖狂?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壮士的壮志:敌人的人数非常多,六班只有五个人,对比更能突出五壮士的勇敢歼敌,不怕牺牲。‎ ‎(二)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炮火连天的1941年秋,走近狼牙山看看五位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预设一:他们是怎样诱敌上山的?(出示课件)在课文中找出句子大声读一读。‎ 预设二:请同学们自由读(出示课件)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场面吧!‎ ‎1.战士们怎样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的?‎ ‎2.指明读,说说壮士是怎样对敌的,五壮士的描写中那个词运用的好?(出示课件)‎ ‎3.面对这五壮士的英雄形象,你想说什么吗?‎ 预设三:正因为他们的不屈不挠,正因为他们的奋不顾身,所以敌人——引读。“横七竖八地躺着敌人的尸体。”‎ 引导学生五位壮士与许多、横七竖八对比,体会壮士壮举。‎ 方法指导:运用反衬的方法,通过“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敔人的尸体”衬托出五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三)引上绝路 五位战士顺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把令你感动的词语勾画下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预设一:壮士们把敌人引上一条什么样的路。(出示课件)‎ 预设二:为什么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预设三:交流感动的词语。(出示课件)‎ ‎1.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斩钉截铁”引导学生文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走!”朗读,从读中感悟壮士的决心。‎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3.战士们和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可以看出来?‎ 他们一个个都是不怕死的铁铮铮的汉子,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几个句子。(学生齐读)‎ ‎(四)顶峰歼敌 在顶峰歼敌之中,写得最详细,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请找出句子同桌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预设一:(出示课件)‎ ‎1.下面这段话的哪几个动作表现了马宝玉英勇无畏的精神?‎ ‎2.“砸”,你能换个词吗?那为什么作者不用其他字,而要用“砸”?‎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加以体会人物情感。‎ ‎3.用心地读这几个句子。‎ 预设二:还有哪些句子打动了你?(出示课件)‎ 五壮士猛地举起石头,狠很地砸向敌人。深入体会决心、仇恨。‎ ‎1.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可恶的日寇在我们中国领土上烧、杀、抢、掠,在长达8年的战争中,烧了我们的房子,杀了我们的亲人,犯下了许许多多的滔天大罪。‎ ‎2.引读:此时此刻,相信你们对五壮士的决心、仇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决心和仇恨在你们心中燃起,同样在五壮士的心中熊熊燃烧。他们就用石头向敌人讨回血债,与敌人血战到底。让我们带着这份坚定的决心,满腔的仇恨再读这段话。‎ ‎3.说说对“像雹子”这个词的理解。‎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五)壮烈跳崖 ‎(播放视频二)一同感受壮士的英雄气概。‎ ‎1.(出示课件)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壮士们想什么?‎ ‎2.(出示课件)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你怎样读这豪言壮语?引导学生理解,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读到这里你会用怎样词语赞颂这些壮士?‎ 三、回顾全文,提炼升华 ‎(一)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二)介绍狼牙山五壮士碑,为什么说是五“壮士”。‎ ‎(三)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或者为纪念碑写碑文。‎ 四、学习写作方法 ‎1.提炼本文的写作手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表现主人公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2.本文详略得当: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详略,人物描写的详略。‎ ‎3.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点面结合”描写群体人物的写作方法。比如:班长马宝玉“点”的详细描写,使得班长马宝玉的形象更加高大;七连六班这个集体的“面”的概括性叙述 或描写突出了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五、拓展练习。‎ 读有关英雄的书籍,搜集有关资料,办一期“看英雄、学英雄”的手抄报。‎ 六、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金色的鱼钩》《丰碑》。‎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 顶峰歼敌 ‎ ‎ 引上绝路 ‎ ‎ 痛击敌人 英勇跳崖 接受任务 课后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 首先,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因此,教学时我扣住这个“壮”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壮”是什么意思?“五壮士”指谁? 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其次,我挖掘了教材的创造性的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领悟能力。如看完“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影片后,我设计的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当时五壮士的心情如何,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既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又开发了学生如何读好课文的创造潜能。 ‎ 第三,“明理”是本课阅读教学的重要阶段。学生很难理解五壮士跳崖当时的心情及其内心感受,更不理解五壮士壮烈跳崖时发出豪迈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个道理。为解决这些难题,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思路。 ‎ ‎1.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仔细体会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使学生理解了五壮士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之后的喜悦和面对死亡不屈服,以及对人民无比热爱、对祖国无限的依恋之情。 ‎ ‎2.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这时,抓住学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配上音乐让学生反复品读,从具体的形象中明白五壮士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 ‎ ‎3.出示“五壮士纪念碑图”图片。启发学生当时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仅仅是五壮士吗?这样一来,难点突破了,学生也理解了五壮士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他们是无数英雄的代表,他们的口号代表着全中国。‎ 总之,上了这节课自己收获挺多,在课堂中不断成长自己,锻炼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