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吴起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全卷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画家叶永青被指抄袭比利时艺术家克里斯蒂安·希尔文,再到近期曝出的画家陈琦涉嫌抄袭,艺术界接连曝出的抄袭事件引发了大众的深度思考。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处于信息不发达年代的抄袭行为在当下已无市场。同时,传统艺术形态已被市场深度融合,各艺术门类间的相互渗透、互联网信息的植入,使得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改变。那么,艺术创作中的“模仿”“借鉴”“抄袭”到底应该如何界定呢? 在学习艺术和创作的过程中,存在大量模仿、借鉴性质的行为,但艺术家是否赋予作品新的涵义,是作品具有独创性的重要衡量标准。比如,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画家提香的名作《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中,作品的场景、构图、色调等取自于其师兄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19世纪的法国画家马奈则又受到提香的维纳斯的构图影响创作了《奥林叱亚》,他的另一幅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则直接来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版画《帕里斯的评判》中的构图。再比如,中国绘画历史上也不乏以临摹为荣的传统,元代画家黄公望常在自己的作品上题写“拟北苑”,“拟”即有“仿”“模”之意,“北苑”就是他所尊敬的五代画家董源。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们都没有在作品的形式上照搬、照抄,而是基于理解原作品的精髓下,将其转化为个人的再创造。在信息高度流通的当下,如果艺术作品的互融互鉴无可避免,创作者应像上述古人那样,基于自身的艺术理念,在不违背真诚独立的创作精神的前提下,在不同的时代或社会语境下实现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上的碰撞与融合,进而表达自己的鲜明的艺术观点。 - 25 - 即使一件作品的形式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但只要它是依托于创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源自时代的精神特质和发自内心的情感触动,那它一定会拥有独特的现实魅力。当代画家靳尚谊临摹荷兰画家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经典作品,是寻找他在新的时代激变下的内心感受,是表达他对经典的崇尚和敬仰。同样是模仿,为什么没有人质疑靳尚谊?可以肯定的是,抄袭者“盯上”的不只是视觉构思,更重要的是这种构思中的商业利益。叶永青的作品售价比原作者高出一百倍以上的价格,难怪会激起希尔文的声讨。作品创作的初衷反映了作品的文化担当和价值层次,以虔诚之心为之或以功利之心为之,作品反映的状态也是截然不同的。艺术家想赢得市场的尊重最终取决于艺术家本人的道德定力。 对于何为抄袭,法律上有明确的定义。但大众对抄袭行为的理解和判断也还停留在舆论的导向上,没有更合理的解释。毕竟,艺术作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无法通过一般的技术手段作出鉴定。即便是专业的艺术评论家、研究者以及专家等在评判标准上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视角。但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任何抄袭都难逃公众的眼睛,面对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拷问,依靠抄袭混迹艺术界,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无论创作者选择何种表现方式,艺术家都应是通过自身独特的艺术视角观察世界、理解人性、表达情感、丰富社会观念。对于那些一味窃取他人艺术形式,一味以市场利益为目的的抄袭者,其作品只能是没有任何文化语境的艺术泡沫而最终被人们抛弃。 (吴江涛《“创新”四通八达“抄袭”无处可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市场化、信息化的影响以及艺术门类的相互渗透,艺术创作的借鉴与抄袭已成常态。 B. 如果艺术家赋予了作品新的内涵,那么他对前人的模仿、借鉴就不能简单地称之为抄袭。 C. 人们对同样基于模仿的作品的态度截然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抄袭者的作品售价高得离谱。 D. 是模仿、借鉴,还是抄袭,虽然无法界定,但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拷问将使抄袭难以生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着重论述了艺术创作中模仿、借鉴与抄袭的区别。 B. 文章列举古今中外事例论述了独立创作的重要性,论据典型而有说服力。 C. 文章以靳尚谊为例,说明艺术家获得市场的尊重关键在于艺术家的道德定力。 D. 文章提出问题后,既分析了抄袭事件出现的原因,也指出了抄袭的后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法律上有明确的定义,艺术界依靠抄袭牟利的人将无处遁形。 B. 那些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了时代精神和个人情感的作品,一定会拥有现实魅力。 C. 尽管受鉴定技术的限制及评判标准有分歧,但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艺术抄袭者的生存空间仍将越来越小。 D. 标题中“四通八达”是指那些在模仿与借鉴中有所创新的作品将获得优厚的利益回报。 【答案】1. B 2. B 3. D - 25 -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文中没有说抄袭已成常态,只说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改变。原文,“传统艺术形态已被市场深度融合,各艺术门类间的相互渗透、互联网信息的植入,使得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改变”。 C项,人们对于两种作品的态度不同,并不只是因为抄袭者的作品售价高得离谱。原文,“即使一件作品的形式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但只要它是依托于创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源自时代的精神特质和发自内心的情感触动,那它一定会拥有独特的现实魅力”,所以,“作者认为,抄袭者盯上的不只是视觉构思,更重要的是这种构思中的商业利益”。人们的质疑往往是因为作品本身没有源自时代的精神特质和发自内心的感动。 D项,“无法界定”错,原文中说“对于何为抄袭,法律上有明确的定义”。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文章列举古今中外事例,不是为了论述独立创作的重要性,而是说明判断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的重要衡量标准,在于艺术家是否赋予了作品新内涵。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 D项,从文章第三段来看,“四通八达”是指那些在模仿与借鉴中有所创新的作品将具有独特的现实魅力,获得市场的尊重,但不一定是优厚的利益回报。 故选D。 - 25 -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73年10月,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袁隆平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一成果是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多年来潜心研究的结晶。1960年7月,时任湖南黔阳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在试验田里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萌发了研究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的念头。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杂交水稻研究由此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1974年,湖南开始试种杂交水稻。1976年,全国示范推广面积扩大到208万多亩,全部增产20以上。197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28631万吨,比1965年增长47.2。从1976年到1987年,中国的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多万人。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推广,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可以豪迈地宣布: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粮食问题。 (摘编自《攻克杂交水稻难关》,《光明日报》2019年10月07日) 材料二: 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始于1979年。当时,原农业部向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赠送了1.5公斤杂交水稻种子。这些种子在美国种植后,比当地良种增产33以上。上世纪80年代以来,袁隆平团队通过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万余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中国杂交水稻也推广到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非洲各国,增产十分显著。 (摘编自《杂交水稻》,《科技日报》2019年10月01日) 材料三: - 25 - 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稻浪滚滚的田间地头,9位来自不同科研领域的农牧业专家现场收割水稻,并选取了三个地号的水稻进行测算。经专家团一致测算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来永才激动地宣布,在今年气候条件不是特别有利的情况下,这片盐碱地的亩产水稻仍然达到了508.8公斤的骄人成绩。他表示,科技助力农业,盐碱地利用好了同样可变高产田。相信明后年产量会持续稳定。 据介绍,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暨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论坛于2018年10月16日在兴安盟举行,时年88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不辞辛苦亲自来到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出席活动。该活动标志着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并与兴安盟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合署办公。袁隆平院士表示,将带领专家团队全力支持兴安盟水稻产业发展,加快引进推广最新培育的“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和先进技术,力争3年内实现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助推当地贫困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为内蒙古的粮食生产、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摘编自《科技助力农业,盐碱地也能变良田》,环球网2019年9月24日) 材料四: 海水稻,是我国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新型耐盐碱性水稻。记者从青岛海水稻研究中心了解到,目前,海南南繁基地从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选出176份优良品种,将在今年首次全国大范围试种。 我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分布在大江南北,气候带、光照条件都不尽相同。今年将首次在全国五个主要类型的盐碱地上同时进行千亩片的试验示范,就是为了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检验这176份海水稻材料的最终产量和品质。 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全国15亿亩盐碱地当中,大概有2到3亿亩有改良成农田的潜力,这2、3亿亩土地大约分布在五大类型盐碱地,其中包括新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也包括东北的苏打冻土盐碱地,也包括黄河三角洲地区。 (摘编自《中国今年首次大范围试种海水稻数亿亩盐碱地有望成粮仓》,中国日报网2018年4月8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得益于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农学家们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以及和中国政府对杂交水稻的大力推广。 B. 巴彦淖尔苏木盐碱地水稻种植的成功,在气候条件不十分有利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亩产508.8公斤的好成绩,证明了科技可以使盐碱地变成高产田,并且能使产量稳步增长。 C.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正式成立,将对内蒙古粮食生产、绿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袁隆平院士提出了3年内实现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的目标。 D. - 25 - 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分布范围广,地质和气候等条件也不一样,有2到3亿亩具有改成良田的潜力,可以用来种植耐盐碱水稻,这将为我国的水稻种植增加大量的面积。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开头一段用倒叙的手法,先说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再讲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念头的产生和研究的初步成果,这样写具有引人入胜的作用。 B. 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方式多样,或赠送种子,或为他国培养杂交水稻人才,进而带动中国杂交水稻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推广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 沙漠也属于盐碱地,和海水盐碱地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选出的176份优良品种在全国范围内种植,主要目的就是检测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对水稻品种的不同要求。 D. 四则材料选材具有不同侧面的代表性,或纵向叙述杂交水稻的发展史,或横向展示杂交水稻走出国门,都重点介绍不同地域在盐碱水稻的试验种植中取得的突出成果。 6. 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和发展具有哪些积极的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D 6. ①解决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②以先进的农业技术支持世界各国,赢得良好的国际形象,发展“水稻外交”,为国际社会作贡献。③助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④发展盐碱地水稻种植和海水稻种植,能增加有效国土面积,改变国土结构,优化生态环境,同时增加了粮食收益。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B项,“并且能使产量稳步增长”属曲解文意,原文只是说“相信明后年产量会持续稳定”。原文表达的是未然的情况,而选项说成是已然的情况。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 25 - D项,“重点介绍不同地域在盐碱水稻的试验种植中取得的突出成果”错,以偏概全,材料中只有材料三介绍了“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半干旱区的盐碱地水稻种植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而材料四并没有介绍沿海地区的水稻种植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材料一,“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推广,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可以豪迈地宣布: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粮食问题”概括为:决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材料二,“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始于1979年。当时,原农业部向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赠送了1.5公斤杂交水稻种子。这些种子在美国种植后,比当地良种增产33以上。上世纪80年代以来,袁隆平团队通过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万余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中国杂交水稻也推广到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非洲各国,增产十分显著”概括为:以先进的农业技术支持世界各国,赢得良好的国际形象,发展“水稻外交”,为国际社会作贡献。 材料三,“袁隆平院士表示,将带领专家团队全力支持兴安盟水稻产业发展,加快引进推广最新培育的“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和先进技术,力争3年内实现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助推当地贫困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为内蒙古的粮食生产、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概括为:助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海水稻,是我国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新型耐盐碱性水稻……目前,海南南繁基地从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选出176份优良品种,将在今年首次全国大范围试种”“今年将首次在全国五个主要类型的盐碱地上同时进行千亩片的试验示范……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全国15亿亩盐碱地当中,大概有2到3亿亩有改良成农田的潜力”概括为:发展盐碱地水稻种植和海水稻种植,能增加有效国土面积,改变国土结构,优化生态环境,同时增加了粮食收益。 综上分析,本题据此分点回答即可。 【点睛】 - 25 - 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民父亲 白旭初 旺老倌的儿子回来了。 儿子在城里当局长。和儿子同来的还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秘书,一个是办公室主任。 儿子说:“爹,稻要几天才能割完?”旺老倌说:“三天。”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说:“加上我们三人,一天就能割完一双休日,我们特地来帮忙的。” 上个月,旺老倌答应割了稻就进城跟儿子过。 儿子说请人割吧。旺老倌说什么也不肯,说这是最后一次割稻了。 旺老倌的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守着乡下老房,太孤单。 儿子被唤醒时,屋里还黑咕隆咚的。 旺老倌把三顶草帽递给儿子,儿子看了看颜色灰暗的草帽,没接。旺老倌说:“拿着, 小心晒昏了头。”儿子的手刚伸出又缩回去。旺老倌说:“嫌脏?” 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的编织袋,说:“我们有。”旺老倌生气地一扬手,三顶草帽飞到角落里。 太阳悬在无一丝云的空中,没有风。目不转睛的话,可以隐约看见地面上蒸腾着的缕缕热焰。 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就气喘吁吁了,他直起腰,发现父亲已把他拉下十多米远。他扭头看秘书和办公室主任,他俩早已满脸汗水直起腰,摘下宽边白色太阳帽使劲扇风。儿子就说:“歇歇吧。”又大声喊:“爹,快过来喝口水!”旺老倌仍撅着屁股挥舞着镰刀,头也没抬。 旺老倌一直割完半块田才来到大榕树下。儿子急忙从编织袋里拿出一瓶矿泉水,旋开盖子递过去。旺老倌没接,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然后从陶罐里倒出一碗大叶茶,一口气喝光后说:“你那水好喝些?”儿子说:“好喝,不是普通的水,三块多一瓶。”旺老倌咕哝:“粮食比水贱。” - 25 - 儿子听父亲说话很冲,没敢再开口,默坐了一会儿,又挪回到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说:“这稻今天只怕割不完。” 秘书赶忙说:“局长您放心,等会儿我们努力干。” 儿子说:“只怪我爹脾气倔,几亩田,请几个民工一天就割完了,他偏不答应。” 办公室主任赶紧说:“局长,没关系,你爸爸都能干,我们……” 儿子压低嗓门说:“你能和他比?他干了一辈子,干惯……”儿子还要说下去,忽听父亲重重地干咳了一声,忙刹住话头。 旺老倌立起身,戴上草帽。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跟着站起来。儿子说:“别忙,涂了防晒霜没有?”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回答说:“涂了。”儿子又说:“再多涂点,小心晒伤。嘴里要多含些人丹,小心中……啊,爹,您要人丹吗?” 旺老倌把一只飞到脚边的蚱蜢狠狠踢了一脚,头也不回,大声说:“城里人才是人。” 秘书悄悄说:“局长,您爹好像不高兴。” 儿子说:“没事,他就是这脾气,有口无心。” 夜已经很深了。儿子躺在又闷又热的蚊帐里,睡了不到半个时辰就醒了。听见咳嗽声,才知道父亲还在门外纳凉。儿子走出门,说:“爹,还不去睡?”旺老倌闷闷地说:“睡不着。”儿子说:“爹,晒谷、缴公粮的事您别担心,我跟隔壁的根叔说好了……明天上午割完稻,下午我们就可以进城。” 旺老倌扬起手中的蒲扇,指着儿子,说:“要他替我干?我自己干不好?”儿子听出父亲话里有话,急了,说:“爹,您这是……” 旺老倌粗声粗气地说:“我,我命贱。” 黑暗中,儿子看不清爹脸上的表情,听口气,火气很大。 儿子的心里陡地有些发凉。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汗味很重”这个细节反映出旺老倌坚持割稻的时间长,割稻量大,突出了他的吃苦耐劳。 B. 儿子要请人割稻,是因为自己割稻太辛苦,也不想让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受累;旺老倌不肯请人,不愿意麻烦左邻右舍。 C. 小说综合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使儿子、父亲、秘书、办公室主任几个人物个性鲜明。 - 25 - D. 小说运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首先交代儿子从城里回来帮父亲收割,为下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 8. 小说在情节构思技巧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通读全文,请简要赏析。 9. 小说的主人公是农民父亲旺老倌,还是局长儿子?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7. A 8. 对比。小说用了五个层次的对比:父亲拿草帽给儿子戴,儿子却嫌脏;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的稻谷,就累得不行,父亲把他拉下十多米依然埋头苦干;儿子喝三块钱一瓶的矿泉水,父亲喝自家的大叶茶;儿子怕中暑抹防晒霜吃人丹,父亲对此十分反感;对晒谷、交粮等后续之事,儿子想的是让邻居去办,而父亲要自己干。通过反复对比,制造了情节波澜,具体展现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新时代的干部,怎样才能真正与农民达成默契的关系。 9. 示例一:主人公是农民父亲旺老倌。①小说标题是“农民父亲”,暗示小说的主人公是农民父亲旺老倌。②小说通过旺老倌这一形象突出了主题。旺老倌是作者着力赞美的对象,他是一个倔强、吃苦耐劳,对土地和庄稼有着深厚感情的本色农民,他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赞颂了像旺老倌一样的人。③写儿子是为了衬托父亲的形象。小说中虽也花费了很多笔墨来写儿子,突出了儿子的养尊处优,脱离实际,忘记根本,但这一切都是为了与旺老倌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父亲旺老倌的形象。 示例二:小说主人公是局长儿子。①小说情节围绕局长儿子展开。小说从儿子回家写起,到儿子内心发凉结束,中间写儿子帮父亲割稻,所有情节都围绕儿子展开。②小说通过局长儿子这一形象突出了主题。儿子生在农村,当上领导却失去了应有的传统美德,是作者批判的对象。儿子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批判了像儿子一样养尊处优忘本的领导。③写父亲是为了衬托儿子的形象。小说中虽然花费了很多笔墨写父亲,突出了父亲的吃苦耐劳的农民本色,但目的是与儿子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儿子的形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B项,“不愿意麻烦左邻右”错。旺老倌不肯请人割稻是因为他觉得“这是最后一次割稻”。 C项,“运用了肖像描写”“秘书、办公室主任几个人物个性鲜明”错。小说中没有使用“肖像描写”的手法,“秘书、办公室主任”个性在文中并不鲜明。 D - 25 - 项,“倒叙的写作手法”错。本文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是“顺叙”的手法。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側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旺老倌把三顶草帽递给儿子,儿子看了看颜色灰暗的草帽,没接。”“旺老馆说:‘拿着,小心晒昏了头。’儿子的手刚伸出又缩回去。旺老倌说:‘嫌脏?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的编织袋,说:‘我们有’”,父亲担心儿子晒昏头,儿子却嫌弃草帽脏,形成对比;“儿子オ割了五六米远就气喘呼呼了,他直起腰,发现父亲已把他拉下十多米远”“旺老官仍撅着屁股挥舞着镰刀,头也没抬”儿子才割了五六米就累得不行,父亲已经把他拉下十多米还在割,形成对比;“儿子急忙从编织袋里拿出一瓶矿泉水,旋开盖子递过去。旺老倌没接,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然后从陶罐里倒出一碗大叶茶,一口气喝光后说:你那水好喝些?儿子说:好喝,不是普通的水,三块多一瓶。旺老倌咕哝:粮食比水贱”,父子二人在喝水选择上形成对比;“儿子说:别忙,涂了防晒霜没有?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回答说‘涂了’。儿子又说:再多涂点,小心晒伤。嘴里要多含些人丹,小心中……啊,爹,您要人丹吗”“旺老倌把一只飞到脚边的蚱蜢狠狠踢了一脚,头也不回,大声说:‘城里人才是人晒谷、缴公粮的事您别担心,我跟隔壁的根叔说好了……。明天上午割完稻,下午我们就可以进城”“要他替我干?我自己干不好”,可见,儿子和父亲在对待劳动做事的态度上有很多对比,最突出的艺术手法为对比;父子之间的冲突由对比而展现,让人看到身为农民的父亲对身为干部的儿子不满,实际上透露出干部无法真正走近农民的现状,引发我们思考新时代的干群关系。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也需要拓展延伸。 - 25 - 本题开放式作答,答案不唯一。如认为主人公是父亲,可从文章的标题、作者对旺老倌的态度以及写儿子是为了衬托父亲的角度分析。文中从父亲与儿子相互对比中展现出观念的冲突,父亲勤劳朴实,肯吃苦耐劳,从这个角度来看,父亲是文章赞美的对象,可认为他是主角。如认为儿子是主人公,可从情节的展开角度是从儿子这边开始的,整个情节也是围绕儿子展开,小说主题是从儿子的角度提出批评并引发反思的,写父亲是为了衬托儿子等角度分析。儿子是新时代的官员,他有孝顺心,却已丢掉农民的淳朴与吃苦耐劳精神,一心只想回城里“享福”,反映出社会上官员与群众脱节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认为儿子是主角;当然,考生也可认为他们父子二人是对照的双主角,通过他们两人的矛盾冲突才能更好地展现文章主旨,两人的形象也没有明显偏向哪边。 【点睛】解答小说类选择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顺,字子和,任城王元澄之子。年九岁,师事乐安陈丰,初书王羲之《小学篇》数千言,昼夜诵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彻。丰奇之。起家为给事中。时高肇权重,天下人士望尘拜伏。顺曾怀刺诣肇门,门者以其年少,答云:“在坐大有贵客。”不肯为通。顺叱之曰:“任城王儿可是贱也?”及见,直往登床,捧手抗礼,王公先达莫不怪慑,而顺辞吐傲然,若无所睹。肇谓众宾曰:“此儿豪气尚尔,况其父乎!”及去,肇加敬送之。澄闻之大怒,杖之数十。后拜太常少卿,以父忧去职,哭泣欧血,身自负土。时年二十五,便有白发,世人以为孝思所致。寻除给事黄门侍郎。时领军元叉威势尤盛,凡有迁授,莫不造门谢谒。顺拜表而已,曾不诣叉。叉谓顺曰:“卿何得聊不见我?”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士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至于朝论得失,顺常鲠言正议,曾不阿旨。由此见惮,出除恒州刺史。顺谓叉曰:“北镇纷纭,方为国梗,请假都督,为国屏捍。”叉心疑难,不欲授以兵官,谓顺曰:“此朝廷之事,非我所裁。”顺曰:“叔父既杀生由己,自言天历应在我躬,何得复有朝廷?”叉弥忿惮之。转齐州刺史。顺自负有才,不得居内,每怀郁怏,形于言色。遂纵酒自娱,不亲政事。叉解领军,征为给事黄门侍郎。亲友郊迎,贺其得入。顺曰:“不患不入,正恐入而复出耳。”俄兼殿中尚书,转侍中。初,中山王熙起兵讨元叉,不果而诛。及灵太后反政,方得改葬。顺侍坐 - 25 - 西游园,因奏太后曰:“臣昨往看中山家葬,非唯宗亲哀其冤酷,行路士庶见一家十丧,皆为青旒,莫不酸泣。”叉妻时在太后侧,顺指之曰:“陛下奈何以一妹之故,不伏元叉之罪,使天下怀冤?”太后默然不语。后为陵户鲜于康奴所害。家徒四壁,无物敛,止有书数千卷而已。赠尚书令、司徒公,谥曰文烈。 (节选自《北史》,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士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 B. 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士/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 C. 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士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 D. 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士/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即名刺,又称“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用的名片,是古代官员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名片,在当今社会交往中被广泛使用。 B. 父忧,就是父亲去世后要遵守的制度。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为父亲守丧称丁外艰,为母亲守丧称丁内艰。丧期一般为三年,其间需要断绝一切娱乐活动。 C. 迁授,“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授”指授予官职。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拔”“擢”“右迁”“除”,表示贬官的词语有“贬”“谪”“左迁”等。 D. 侍坐,指位卑者在尊者长者的近旁陪坐;或者指尊者长者坐着,位卑者站立在一旁进行侍奉。文巾元顺在西游园巾陪坐在灵太后的一旁即为侍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顺勤奋好学,聪慧颖悟。他拜乐安人陈丰为老师,书写王羲之几千字的《小学篇》,日夜诵读,十五天后就能全部理解透彻。 B. 元顺为父守孝,孝心至诚。父亲去世后,他悲伤痛哭直至吐血,亲自背土给父亲上坟。二十五岁的他也因为伤心父亲离世才有了白发。 C. 元顺任性率直,不阿附权贵。他去拜访当时手握大权的高肇,先是叱骂不肯替他通报的守门人,见到高肇后又和他行了对等的礼仪。 - 25 - D. 元顺敢说敢做,耿介正直。他严肃正经地指责叔父元叉利用公职谋求私利,并讽刺元叉不将朝廷放在眼中,因此遭到了元叉的怨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顺常鲠言正议,曾不阿旨。由此见惮,出除恒州刺史。 (2)陛下奈何以一妹之故,不伏元叉之罪,使天下怀冤? 【答案】10. C 11. C 12. B 13. (1)元顺总是直言正议,却没有一点故意奉承的意思。他因此而被(一些人)惧怕,被外放出京任恒州刺史。 (2)陛下怎么能因为一个妹妹的缘故,而不让元叉服罪,让天下人心中有冤屈呢?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顺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辅/叔父宜以至公为心/举士报国/如何卖恩/责人私谢/岂所望也”意思是“元顺很严肃正经地说:‘天子年轻,将朝政大事委托于宗室辅政,叔父应当一心为公,荐举贤士以报效国家。怎么可以私卖思惠,要求人家私下向您道谢,这难道是朝廷对您的期望吗!’”圈出句子中名词、代词,如“顺”“天子”“叔父”等,还可以圈出表对话的词语“曰”以及固定句式“岂……也”,最后借助语法和句意进行排除。 “富于春秋”意思是“年轻”,“委政”意思是“委托政事”,这两句虽共用主语“天子”,但前一句是说年龄,后一句是说为政做法,两句内容各自独立,应该断开,且“委政”的对象是“宗辅”,二者之间自然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 “宜以至公为心”的主语是“叔父”,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此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除’”错误,“除”指授予官职。 - 25 -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二十五岁的他也因为伤心父亲离世才有了白发”错误,原文是说“时年二十五,便有白发,世人以为孝思所致”,首先是“世人以为”,选项说法不一定是事实。另外,有白发的原因并不一定只有这一个。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鲠言”,直言;“阿旨”,逢迎谄媚,顺从别人意旨;“由此”,因此;“见惮”,被动句,被惧怕;“出”,(外放出京);“除”,任。第二句中,“奈何”,为什么,怎么能;“以……故”,因为……的缘故;“伏……罪”,让……服罪;“怀冤”,心中有冤屈。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 25 - 元顺,字子和,任城王元澄的儿子。九岁那年,拜乐安人陈丰为老师。最开始他书写王羲之几千字的《小学篇》.元顺日夜诵读,十五天以后,全部理解透彻。陈丰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元顺)初任官职给事中。当时高肇手握大权,天下的士人都拜倒在他的威势之下。元顺曾经带着名帖到高擘门前,守门人因为元顺年纪小,就对他说:“在座的有许多贵客。”不肯替他通报。元顺喝斥他们说:“任城王的几子难道是低贱的吗?”当进见高肇时,元顺径直走上前登上床榻,拱着手和高肇行对等的礼仪,那些王公贵人们无不感到怪异,而元顺言谈中透着一股傲气,仿佛谁都不在他的眼里。高肇对众宾客们说:“这么小的孩子尚且如此豪气,更何况他的父亲!”当他离开时,高肇特别尊重地礼送他。元澄知道以后大怒,打了他几十杖。(元顺)后被任命为太常少卿,因父亲去世而离职,他悲伤痛哭直至吐血,亲自背土给父亲上坟。当时他只有二十五岁,却已有了白发,世人都认为是他的孝心所致。(元顺)不久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这时领军元叉声威权势最盛,所有升迁任职的人,无不登门拜谢求见。元顺不过送去一份拜表而已,从不去拜见元叉。元叉对元顺说:“你为什么不来拜见我?”元顺很严肃正经地说:“天子年轻,将朝政大事委托于宗室辅政,叔父应当一心为公,荐举贤士以报效国家。怎么可以私卖恩惠,要求人家私下向您道谢,这难道是朝廷对您的期望吗!”至于在朝廷议论各种事情的得失时,元顺总是直言正议,却没有一点故意奉承的意思。他因此而被(一些人)惧怕,被外放出京任恒州刺史。元顺对元叉说:“北镇十分混乱,正是国家的祸患,请让我代理都督职务,替国家捍卫边疆。”元叉心中十分怀疑他,又想为难他,不想授给他武官职位,便对元顺说:“这是朝廷决定的事情,不是我一人能够决定的。”元顺说“叔叔既然生杀大权在自己一身。并且自己说天命已在自己手中了,哪里还有朝廷?”元叉听后更加恼怒和惧恨他。(元顺)又改任齐州刺史。元顺自负有才干,却不能在中枢任职,经常心中郁闷不乐,这一切都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于是他放纵于饮酒自乐,不亲理政事。元叉被免除领军职务后,朝廷召(元顺)回去担任给事黄门侍郎职务。亲友们到郊外迎接他,祝贺他入中枢任职。元顺说:“我不担心不入中枢,担心的是进入之后又被外放啊!”不久便兼任殿中尚书,又转任侍中。起先,中山王元熙起兵讨伐元叉,未能成功而自己被诛杀。等到灵太后重新听政时,才得以用王礼改葬。元顺在西游园侍坐,趁机向灵太后上奏说:“微臣昨天去看中山王家里的葬礼,不仅皇室宗亲都因他受到冤枉而死感到悲哀,就是普通百姓见到一家死了十口人,都为之祭起黑色的招魂幡,人们无不辛酸哭泣。”当时元叉的妻子就坐在灵太后的身边,元顺指着她说:“陛下怎么能因为一个妹妹的缘故,而不让元叉服罪,让天下人心中有冤屈呢?”灵太后沉默着,不说一句话。后来(元顺)被陵户鲜于康奴杀害。他家穷得只有四堵墙壁,没有东西可收敛,只有几千卷书而已。追赠尚书令、司徒公,谥号文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汾城王主簿 韦应物 少年初带印①,汾上又经过。 芳草归时遍,情人②故郡多。 - 25 - 禁钟③春雨细,宫树野烟和。 相望东桥别,微风起夕波。 【注】①带印:掌管印玺,指王主簿少年出任,回到旧游之地汾城任职。②情人:这里指友情深厚的人。③禁钟:宫中的钟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王主簿年纪轻轻就掌管印玺,同到旧游之地汾城任职,刻画了王主簿年少有为、意气风发的形象。 B. 颔联上句“芳草归时遍”以“芳草”比喻相思之愁,萋萋芳草,贴切自然;一个“遍”字写出愁绪之多。 C. 颈联上句“禁钟春雨细”写雨里钟声,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春雨细密写钟声轻细,形象生动。 D. 诗歌标题中的“送”字既点明了诗歌的体裁,同时又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诚挚情谊。 15. 诗歌的尾联颇具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以景结情。尾句“微风起夕波”,那-一池春水不断荡漾,仿佛是诗人那颗不平静的心。表达出了诗人对友人离去依依不舍的深情。②细节描写。“相望”一词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诗人和友人之间的难分难舍的状态。③卒章显志。“别”字照应标题,同时又直接点明诗歌的主旨,表达了对友人的诚挚的情谊。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B项,“相思之愁”错,应该是“离愁”。结合标题《送汾城王主簿》和注释②可知,此处的“情人”是指友情深厚的人,作者正与朋友离别,因此不是相思而是离愁。 故选B。 【15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赏析诗句,首先要立足尾联内容分析,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或效果方面作用。 本题,尾联“相望东桥别,微风起夕波”的意思是诗人和友人在东桥告别后,相互望着对方,久久不愿离开。那一池春水不断荡漾,仿佛是诗人久久不能平静的心。结尾句“微风起夕波”,以景结情,表达出了诗人对友人离去依依不舍的深情。其中“相望”这一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和友人之间的难分难舍的情怀。“别”照应本诗的标题“送汾城王主簿”,表达了对友人的诚挚而深厚的情谊。综上分析本诗尾联的特色,抓住重要词语“别”“相望”,结合尾句的景色描写,从以景结情、细节描写、结构上照应标题、点明主旨等角度回答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运用对比的手法集中表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而男子却怀有二心的诗句是:____,____。 (2)《劝学》中用走路从反面设喻,来强调学习重在积累的句子是____,____。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两句表达了彼此天各一方,但友谊长存的情怀。 【答案】 (1). 女也不爽 (2). 士贰其行 (3). (故)不积跬步 (4). 无以至千里 (5). 海内存知己 (6). 天涯若比邻 【解析】 【详解】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爽”“贰”“跬”“至”“涯”,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 25 - 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又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 )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 。 前二者用不着再细加讨论,对于第三者,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抽象、升华、综合、概括、集中、提炼。得出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的一种东西。这种东西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___或 最具有特征的东西”。 周一良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 等。周先生的论述和观察,是很有____ 的。我觉得,他列举的这一些现象基本上都属于民族心理状态或者心理素质,以及生活情趣的范畴。 摘编自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深义的 最为本质 浑然天成 启发性 B. 深义的 最为本质 不事雕饰 启发性 C. 深刻的 最为特别 不事雕饰 开导性 D. 深刻的 最为特别 浑然天成 开导性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B.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的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 C. 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D. 广义指的是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的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切东西。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25 - 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一种共同东西。 B. 进一步抽象、升华、综合、概括、集中、提炼,得出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一种共同东西。 C. 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 D. 进一步抽象、升华、综合、概括、集中、提炼,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 【答案】17. B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词语的选择、词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深义的:深层含义的。深刻的: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前文说到文化的两个层次为狭义的、广义的,所以这里面深义的和上文狭义的、广义的相照应,选用深义的。最为本质:从本质上来说。最为特别的:指特征超过同类其他的。最为特别和后文最具有特征意思重复,所以选用最为本质的。不事雕饰:指不加以任何修饰,也指文章不做修改。不加修饰的词义更符合上文所讲日本文化“简单质朴”的特质。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的痕迹。浑然:完整不可分割。一方面这个词使用对象有局限,专用于诗文;另一方面,词义所强调的重点和文段不符合。故选用不事雕饰。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万成想而有所领悟。开导:以道理启发劝导。这里面强调事物的特征,用启发性。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根据上文“狭义指的是……”,所以从句式上应该是“广义指的是……”,排除A、B;“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是对前文所讲“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的补充。排除D。 - 25 -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本题中“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 存在一定的逻辑顺序,不能随意调换词序,应先对知识进行综合、概括、集中,然后进行提炼、抽象、升华。排除B和D;按多个定语顺序规律,数量短语在前,可排除A。 故选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弱视与近视不是同一种病。近视多发于学龄期人群,是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因素等造成的“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通常情况下,近视患者戴眼镜后,________。而弱视是一种通过戴眼镜也无法矫正视力的眼病,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看远看近视力都不好等症状。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________,成年后则基本治愈无望。孩子在幼年阶段自制力不足,如果没有家长的耐心纠正,很容易养成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弱视、斜视等眼疾。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爱眼、护眼意识,并对孩子眼病做到“_______”。 【答案】 (1). 矫正视力可恢复正常 (2). 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 (3).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范畴。解答此题,首先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要关注句意、句式以及标点。本题的中心话题是“弱视与近视”。 第一处,可根据后文“弱视是一种通过戴眼镜也无法矫正视力的眼病”反向推断,近视患者戴眼镜后“矫正视力可恢复正常”。 第二处,从后文弱视“成年后则基本治愈无望”中分析,得知“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 第三处,是对全文的总结,根据这一处前的文字内容,并结合全文基本内容可推断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1.请从下面这则新闻报道中,概括2019年我国国民阅读的变化情况要求。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出现数据,不超过80字。 - 25 - 4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1%,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19年,包括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 平板电脑在内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全面上升。倾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读者超过半数,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100.41分钟,比2018年的84.87分钟增加了15.54分钟。而纸质读物的阅读时长有所减少,2019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低于2018年的4.67本。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有三成以上的国民有听书习惯,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30.3%,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 【答案】2019年我国国民综合阅读本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数字化阅读发展迅速,纸质阅读的时长和阅读量都有所减少,“听书”成为新的增长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 本题要求概括文段内容。由“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1%,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可以得出“2019年我国国民综合阅读本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由“2019年,包括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 平板电脑在内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全面上升。倾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读者超过半数,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100.41分钟,比2018年的84.87分钟增加了15.54分钟”,可以得出“数字化阅读发展迅速”。由“而纸质读物的阅读时长有所减少,2019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低于2018年的4.67本”,可以得出“纸质阅读的时长和阅读量都有所减少”。由“纸质阅读的时长和阅读量都有所减少”。由“2019年,我国有三成以上的国民有听书习惯,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30.3%,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可以得出“‘听书’成为新的增长点”。 【点睛】概括语段要点技巧点拨 1.摘取连缀法。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行连缀,此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 2 - 25 - .分层概括法。这是压缩语段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考生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可疏漏或断章取义。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此步骤可简单概括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分清主次——去次存主——连缀语句。 3.语意并取法。即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考生在做题时可通过跳读或浏览的方法阅读全文,迅速把握材料的思路和整体结构,找出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当下时代是仓促的,所以成功要趁早;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曙光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 针对以上两种说法,学校拟举办一场辩题为“成功要趁早/成功不必趁早”的辩论会,请 你选择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辩论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范文 成功未必要趁早 有人认为,当下时代是仓促的,所以成功要趁早。蒋方舟接了一句,早熟的苹果好卖。的确,早起的鸟儿才有食吃,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伟大的。很多事也似乎都是早比晚好,就连杨玉环初长成时,都会害怕养在深闺人不识,天生丽质难自弃。鲁迅也曾在课桌上刻了早字勉励自己学习。不少人都深知一寸光阴一寸金,因此,都想尽快把光阴兑现成金子。那句“成功要趁早”的话已成了不少人的座右铭。所以,很多人不顾一切博出位,搏成功。在这样的风潮下,许多孩子在父母的安排下参加各种活动和演出,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小小年纪表现出的成熟与干练,让我都望尘莫及。 过早的成功并不能注定永远的不败,就算是说苹果早熟好卖的蒋妹妹也有些名不副实。她年少时写的《邪童正史》 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人惊讶那书出自一个孩子之手。可长大后的她,常常在电视上露脸,参加各种节目,名气越来越大,却鲜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了。看了她的博客后,会让人想起了方仲勇,想起了江淹。因为长大后的她似乎已经泯然众人矣了。很多时候,成功太早未必是好事。多少小童星后来没了踪影,多少小神童后来还不如平常人? 拔苗助长的结果是苗死了。 - 25 - 很多成功了的人反而看得很淡然。如写过很多书和剧本的李碧华一向低调,拒绝领奖,拒绝接受采访。早早成功的韩寒在博客主页上写着,拒绝参加笔会,拒绝参加颁奖典礼,拒绝参加演出,不签售……他们都是有智慧的人。至少知道在成功后,要把握的是什么。一个人若把出名看得过重,往往会丢掉自己曾拥有的。很难想象一个到处做报告,颁奖的作家能写出什么好的作品? 很难想象一个到处窜场,哗众取宠的演员能演出多么有深度的角色? 把名利看透了,反而能真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李安说成功有三要素是思想,能力和机会。通常有了前两样,机会就来了。而不是毫无根基,就一天到晚做着白日梦想出名。即使出名了,那也只是成一个知名的小丑。 没有足够才华和良好的心态,还是不要太早成功的好,省得会遭人耻笑,有了足够的准备时,也不要太追求成功,因为很可能会为名利所累,落得江郎才尽的下场。 成功未必要趁早。 【解析】 【详解】一、审题要点: 这是一道典范的组合思辨性材料作文。从材料的理解来看,材料前半部分倡导“成功趁早”;后半部分则是反向的,意在说明大器晚成者不乏其人。二者既矛盾对立,同时又各有道理。成名者有早有晚,关键是,你的态度是什么? “成功要趁早”既有其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首先,从积极意义来看,“成功要趁早”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进取,青春年华,自当有一股“锐气”,避免过早地贪图安逸“暮气沉沉”,在“世故”、“平庸”中辜负青春。联系当下的“啃老族”“拼爹族”,我们不难看出青年人身上“进取精神”的缺失:“成功要趁早”的消极意义表现为其往往容易导致人急功近利,好走捷径,最终误入歧途,迷失自我。例如当下哗众取宠,甚至丧失底线,不择手段之流,堪称这方面的代表。 “成功不必趁早”是一种踏实态度,我们应当顺应“功到自然成”,强调厚积薄发。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成功不必趁早”也可能会作为“无所作为”的借口,可能会成为“安于现状”的安慰剂, 所以我们也应该辩证分析,理性看待。 综上所述,学生如果能具备这样的发散性思维,寻找恰当的立意角度并不难,而且提炼观点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本文要求写一篇辩论稿,这就限定了本文的文体必须是议论文。 二、立意要点: 1、成功要趁早 2、成功不必趁早 三、作文素材: - 25 - 1、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已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李曙光,小时候也是个曾遇到考试就害怕,长期在及格线上徘徊的“丙等生”。从害怕考试的“丙等生”摇身变成文体兼修的“全优生”,李曙光完成了逆袭。在与中学生交流时,他曾以荷花自喻:“春天山花烂漫时,我在水中眠;夏天才露尖尖角,迟开也鲜艳。”这位78岁的老院士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寄语青少年一代:有的人年少有为,也有人大器晚成,“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 2、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大器晚成”,这个“晚”,强调的就是时间的积淀。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一生穷困潦倒,创作名画无数,却在生前连一幅画也卖不出。直到死后的数年,他的《向日葵》、《星月夜》等巨作都拍出了上亿的天价,享誉世界,名声大噪。其实,“大器晚成”是艺术成熟的普遍规律。因为艺术不仅需要天生的才赋,也更需要后天的沉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既然如此,又何必去在意这光闪耀于天地间的早或晚呢? 四、结构模式: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可以设立分论点,如此题可围绕“成功要趁早”或“成功不必趁早”的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