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西双版纳一年中有干热季(3-4月)、湿热季(5-10月)和雾凉季(11月-次年2月)之分,且自夜间22时至上午11时多浓雾。下图示意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1°56’N,101°15’E,海拔580m)12月和4月晴天林窗内平均最高气温(日最高气温总和/日数,单位:℃)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与12月份相比,4月份林窗内平均最高气温较高。与此差异无关的因素是 A. 树木林冠高度 B. 正午太阳高度 C. 树木林冠密度 D. 空气湿度 ‎2. 图示月份,林窗平均最高气温最大值均不在林窗中央而位于林窗东侧。其主要原因是 A. 林窗东侧日出较早 B. 林窗东侧受日照多 C. 林窗西侧多浓雾 D. 林窗西侧树冠稠密 ‎3. 推测,林窗内近地层的高气温区 A. 随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自东向西移动 B. 随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自西向东移动 C. 随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自东向西移动 D. 随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自西向东移动 ‎【答案】1. A 2. B 3. B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和等温线的判读。‎ ‎【1题详解】‎ 与12月份相比,西双版纳4月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故B不符合题意;4月份为干季的后期,树木处于换叶期,透光性较强,故C不符合题意;4月份相对湿度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林窗内平均气温相对较高,故D不符合题意热带季雨林短期内树冠高度变化不大,A正确。故选A。‎ ‎【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西双版纳浓雾在上午11时才逐渐消失,因此林窗内的光照主要集中在下午,下午太阳在西方天空,林窗的西侧被林木遮挡,使得林窗东侧接受日照较多,由此造成林窗内气温最高值不在林窗中央。而是出现在林窗东侧,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题详解】‎ 受地球公转的影响,窗内近地层的最高气温区随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南北移动,故C、D错误;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太阳东升西落,林窗内近地层的最高气温区随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自西向东位移,故A错误,B正确。故选B。‎ 玉树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境内平均海拔4498.4米,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下图分别为玉树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玉树地区年降水量最大的时段可能是 A. 3月 B. 5月 C. 6月 D. 8月 ‎5. 影响玉树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年际和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 大气环境、太阳高度 B. 海拔、日地距离 C. 山峰阻挡、日照时间 D. 降水强度、地壳变动 ‎【答案】4. C 5. A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4题详解】‎ 玉树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属于高山高原气候,全年降水量并不大,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是由太阳高度决定,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量大,由图可知,6月份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一个相对低谷,说明该时段云雨天气多,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题详解】‎ 海拔高度和山峰位置都不会有年际变化,故不会对太阳辐射总量年际变化有关,故B、C错误;地壳运动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故D错误;依据玉树地区太阳总辐射量的年际变化图可知,火山爆发年份,太阳辐射总量明显降低,说明影响玉树太阳辐射总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境(尘埃含量);依据玉树地区太阳总辐射量的季节变化图可知,9月至次年3月,太阳辐射总量较低,说明影响太阳辐射总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A正确。故选A。‎ ‎“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这是大理四绝“风花雪月”。下关,一年四季强风不断,全年无风日极少;苍山(即点苍山),寒冬时节,百里点苍,白雪皑皑,阳春三月,雪线以上仍堆银垒玉,最高峰马龙峰的积雪更是终年不化;洱海,大理第二大淡水湖,水质优良。‎ 下图是大理苍山洱海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大理下关风特别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 B. 日照 C. 地形 D. 植被 ‎7. 近年来,点苍山早已不是终年白雪,这主要是由于 A. 人类开采 B. 全球气候变暖 C. 大风吹散 D. 热岛效应加剧 ‎8 洱海形成于 A. 火山口集水 B. 地壳断陷集水 C. 滑坡阻断河流 D. 河道淤塞集水 ‎【答案】6. C 7. B 8. B ‎【解析】‎ 本题以苍山洱海为材料,考查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 ‎【6题详解】‎ 纬度和日照对风速的影响较小,故A、B错误;植被可以通过影响摩擦力从而影响风速,该地植被较好,故D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下关位于点苍山山谷出口处,连绵百里的点苍山挡住了大气环流,冬春盛行的平直西风气流和夏秋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季风便通过这山谷进入下关,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大,C正确。故选C。‎ ‎【7题详解】‎ 点苍山顶部终年白雪,顶部人类活动较少,故不是人类开采,故A错误;由材料可知“近年来”说明是近期的变化,而该地气候等状况不会在短时间改变,故C错误;热岛效应指城市较郊区温度高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夏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B正确。故选B。‎ ‎【8题详解】‎ 由湖面海拔和山峰海拔可知,洱海分布海拔低,不可能是火山口积水成湖,故A错误;洱海面积较大,应为构造湖,不应该是外力淤塞阻断,故C、D错误;由图中断层陡坡的位置分布可知,两侧岩块抬升,形成块状山,洱海为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后集水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草原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 “穿堂风”,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上图犬鼠洞穴的 “穿堂风”‎ A. 甲为气流出口 B. 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较高 C. 乙处气温较低 D. 甲洞口地面气流流速较快 ‎10. 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 A. 热力环流 B. 峡管效应 C. 焚风效应 D. 温室效应 ‎11. 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 A. 房屋东西朝向, 房前石质地面,屋后河流 B. 房屋东西朝向, 房前河流,屋后山林 C. 房屋南北朝向, 房前山林,屋后河流 D. 房屋南北朝向, 房前石质地面,屋后山林 ‎【答案】9. B 10. A 11. D ‎【解析】‎ ‎【9题详解】‎ 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隆起的土堆使乙洞口处气流抬升,形成上升气流,气压较低。甲洞口没有气流抬升,气压较高。所以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 “穿堂风”。犬鼠洞穴的 “穿堂风”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较高,B对。甲为气流进口,A错。乙处受洞内气流影响,气温较高,C错。两个洞口地面气流流速相同,D错。‎ ‎【10题详解】‎ 来自洞穴内的上升气流,使洞内气压降低,图中甲处气流下沉补充。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A对。峡管效应是地形影响,不是热力因素形成,B错。焚风效应是地形影响形成,C错。温室效应指的是大气的保温作用,不能形成“穿堂风”,D错。‎ ‎【11题详解】‎ 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房屋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是阳面,受热升温快,气流上升,屋后山林是阴面,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风由屋后吹向屋前,形成“穿堂风”,D对。房屋东西朝向,房前、屋后受热差异小,A、B错。房前山林,屋后河流,前后受热产生的差异小,不易形成“穿堂风”,C错 ‎【点睛】水平气流经过土堆时,被抬升,形成上升气流,乙洞口气压较低。所以,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较高。乙处有来自洞内的上升气流影响,气温较高。房屋南北朝向,房前石质地面是阳面,受热升温快,屋后山林是阴面,升温慢,前后温差大,气压差大。‎ 下列甲图中的阴影表示黑夜,C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0,乙图为①②③④四地昼长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甲图图示时刻 A. 北京时间为14时 B. 武汉太阳高度为该日最大值 C. CD线两侧日期不同 D. 华北平原正逢日落 ‎13. 若甲图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光照图,则乙图所示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B点全年昼长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2. C 13.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内容,试题难度一般。‎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120°E平分昼半球,其地方时为12时,所以北京时间为12时,华北平原正逢正午左右,故AD错误;武汉在115°E附近,其地方时为11时40分左右,该日太阳高度最大值应在当地时间12时,B错误;CD所在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O时,即为自然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C正确;综上可知,选C。‎ ‎【1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C点自转线速度为0,即C点为极点,又因甲图为冬至日光照图,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则B点在北极圈上,北极圈上全年昼长的变化为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且正好出现极昼现象,之后昼渐短,夜渐长,至冬至日(12月22日)正好出现极夜现象,读乙图可知,只有②曲线符合条件。故选B。‎ 下图示意祁连山北坡北大河支流柳泉沟上游某水文观测站(海拔3713 m)多年8月1日至9月29日逐日径流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8月份,影响该水文站逐日径流涨落幅度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A. 降水 B. 下渗 C. 蒸发 D. 气温 ‎15. 与8月份相比,9月份该水文站逐日流量涨落幅度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A. 蒸发量增加 B. 下渗量增加 C. 降雪量增加 D. 地面反射率降低 ‎16. 在河流补给水量稳定的情况下,柳泉沟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可能导致北大河 A. 地表径流量相对减少 B. 两侧地下径流量减少 C. 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D. 河流结冰期逐渐延长 ‎【答案】14. D 15. C 16.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补给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试题难度一般。‎ ‎【14题详解】‎ 读材料及图中信息可知,该河流上游海拔较高,逐日径流量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可判断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径流受气温影响大,故选D。‎ ‎【15题详解】‎ ‎9月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高山冰雪融水逐渐减少,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同时,9月份降雪量增加,冰面多为新雪覆盖,反射率增大,冰川消融明显减弱,致使流量锐减,故选C。‎ ‎【16题详解】‎ 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下渗增多,地表径流量相对减少,A正确;下渗增多,地下径流量增加,B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C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低与河流结冰延长与否关系不大,D错误;综上可知,选A。‎ 壶穴是指基岩路面上一些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凹坑,经过砂砾冲刷与磨蚀基岩坡面上原先的构造和岩性薄弱部位而逐渐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不少壶穴底部不平,中央高,周围低,坑中有中央岛。下图示意北京西山峰口庵石灰岩基岩路面上山地壶穴的形态特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形成北京西山峰口庵基岩路面上壶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冰川侵蚀 B. 冻融作用 C. 风力侵蚀 D. 流水侵蚀 ‎18. 北京西山峰口庵基岩路面上壶穴主要形成于路旁边坡一侧的主要原因是 A. 坡度较缓,地表径流下渗较慢 B. 冲刷砂砾多,基岩磨蚀作用强 C. 基岩破碎,易形成原始凹坑 D. 基岩多气孔,易形成原始凹坑 ‎19. 影响壶穴中央小岛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 侵蚀强度差异 B. 泥沙沉积差异 C. 壶穴深度差异 D. 砂砾粒径差异 ‎【答案】17. D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北京西山峰口庵海拔较低,没有冰川侵蚀、冻融作用,A、B错误;北京西山峰口庵风力侵蚀较弱,C错误;根据材料中“砂砾冲刷与磨蚀基岩”相关信息可知,形成当地壶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D正确。故选D。‎ ‎【18题详解】‎ 路旁边坡一侧坡度较陡,且砂砾冲刷物质多,在雨季,边坡砂砾随雨水对基岩路面产生强烈的磨蚀作用,经过长期的磨蚀形成壶穴,A错误,B正确;基岩路面破碎不会导致壶穴只形成于边坡一侧,C错误;基岩为石灰岩,气孔少,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图中壶穴为圆形,雨季地表径流在壶穴中形成旋涡,旋涡中的砂砾优先磨蚀坑底的周沿,而位于旋涡中心的岩石则磨蚀较少,最终导致壶穴周围低、中央高,形成中央小岛。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壶穴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是急流漩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壶穴集中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及坡度较陡的急滩上。类似的地形也可出现在冰川底床上,由冰水冲蚀造成,特称之为冰川锅。‎ 渭北“旱腰带”,因在卫星遥感影像图上呈浅黄色带收地形而得名,也称渭北山地;东西长近400套里,平均海辊700米左右。该地区历史文化遗迹丰厚、石虞岩储量丰富,但森林植被稀少、水资源短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陕西省历来旱灾频发,但“旱腰带”地区号称十年九旱。其与渭河平原相比旱灾更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 低山丘陵,石灰岩分布,地表水难以留存 B. 沙土广布,水分下渗严重 C. 降水太少 D.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1. 该地区是陕西省水泥、石灰、石料等建材的主要来源地。对于当地大力发展采石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石灰石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 B. 改变地形地貌 C. 加剧地质灾害 D. 生态破坏小,修复成本低 ‎22. 研究表明,“早腰带”地区是世界上少有的优质苹果种植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多位于阳坡,光照充足 B. 雨热同期,利于果树生长 C. 灌溉条件优越 D. 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答案】20. A 21. D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陕西省历来旱灾频发,但“旱腰带”地区号称十年九旱。其与渭河平原相比旱灾更为严重主要原因是低山丘陵,石灰岩分布,地表水难以留存,A对。区域内黄土广布,B错。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少,不是太少,C错。水土流失严重不是旱灾严重的原因,D错。‎ ‎【21题详解】‎ 该地区是陕西省水泥、石灰、石料等建材的主要来源地。当地大力发展采石业,是因为石灰石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A正确。开采岩石会改变地形地貌,B正确。开采山体会导致岩层破碎,加剧地质灾害,C正确。生态破坏大,修复成本高,D不正确。‎ ‎【22题详解】‎ 研究表明,“早腰带”地区是世界上少有的优质苹果种植区。多位于黄土高原南侧,是阳坡,光照充足,A正确。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果树生长,B正确。水资源不足,灌溉条件差,C不正确。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D正确。‎ 费尔南迪纳岛是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面积635km2。该岛气候凉爽干燥,草类茂盛。岛上鸟类众多,但少有哺乳动物。每年6月天气骤然变化“浓湿雾”从海上汹涌而来。‎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 下列与费尔南迪纳岛成因相同的是( )‎ A. 菲律宾群岛 B. 夏威夷群岛山口 C. 马达加斯加岛 D. 马尔代夫群岛 ‎24. 关于费尔南迪纳岛上“浓湿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南赤道暖流影响,水汽充足 B. “浓湿雾”从东北方向涌来 C. 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D. 雾的形成与大气透明度有关 ‎25. 费尔南迪纳岛缺少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长期远离大陆,物种交流较少 B. 岛屿面积较小,食物资源不足 C. 气候干燥凉爽,难以适应环境 D. 火山活动频繁,生存难度较大 ‎【答案】23. B 24. C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图示内容,费尔南迪纳岛上有火山口,是火山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与其形成相似的是夏威夷群岛,也是火山岛,B对;菲律宾群岛位于板块消亡边界,A错;马达加斯加岛是大陆岛,C错;马尔代夫群岛是珊瑚岛,D错,所以该题选B。‎ ‎【24题详解】‎ 结合雾的形成条件,要有充足的水汽、静风、逆温等。费尔南迪纳岛位于赤道附近,热带洋面广阔,蒸发量大,水汽充足,A错误;该地位于东南信风带,受东南信风带影响,“浓湿雾”从东南方向涌来,B错误;该区域有秘鲁寒流流经,受寒流影响,水汽容易凝结成浓雾,C正确;雾的形成与大气透明度无关,D错误,所以该题选C。‎ ‎【25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费尔南迪纳岛远离大陆,因此与大陆隔绝,相对独立,大陆上的哺乳动物难以到达,而且该岛的面积较小,生物的生活空间较小,食物不足,动物种类较少,天敌少,动物的优胜劣汰产生的进化作用较弱,动物进化较慢;而且该岛为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威胁动物的生存。故选C。‎ ‎【点睛】气温下降或空气水汽含量升高,达到饱和,就会凝结,形成雾。一种情况: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天气具有暖湿的特点。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二种情况:中高纬度地区, 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流流经的时候,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水蒸发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多,受冷空气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也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三种情况:寒暖流交汇处。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二、综合题(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蕉喜弃湿热、怕低温、忌霜雪;玫瑰喜光照、耐寒、耐旱。20世纪90年代以来,厄瓜多尔成为世界重要的香蕉和玫瑰生产与出口国。厄瓜多尔玫瑰花以品种多、花色艳、花期长而闻名于世。目前,厄瓜多尔玫瑰花种植业面临着许多问题。‎ 下图为厄瓜多尔略图。‎ ‎(1)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分析说明厄瓜多尔玫瑰和香蕉的主要种植区域。‎ ‎(2)分析厄瓜多尔玫瑰花花期长、品种多、花色艳的原因。‎ ‎(3)推测厄瓜多尔玫瑰种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答案】(1)厄瓜多尔中部地势较高,四季如春(年温差小),光照充足,以种植玫瑰为主。西部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常年高温多雨,以种植香蕉为主。‎ ‎(2)纬度低,地势高,终年温和,雨量较充沛,可四季生产。花期长;海拔高,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分异显著,适宜不同品种的玫瑰种植;地势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花色鲜艳。‎ ‎(3)地处高山地区,降水丰富,易遭受洪涝、滑坡、泥石流、低温冻害等灾害;大规模种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农业科技投人不足,品种退化严重。‎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 ‎【详解】(1)由图可知厄瓜多尔纬度低温度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部地区地势较低,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常年高温多雨,适合喜湿热、怕低温的香蕉的种植;由图中等高线可知,中部地势较高,海拔高年温差小,空气稀薄,光照充足,适合喜光耐寒的玫瑰的种植。‎ ‎(2)由图可知,厄瓜多尔纬度低,由上题可知玫瑰种植于地势高的中部地区,故气候终年温和,该地区雨量较充沛,花期长,可四季种植;海拔高,地势起伏大,热量和水分的垂直分异显著,适宜不同品种的玫瑰种植,故玫瑰种类多样;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玫瑰品质优良,花色鲜艳。‎ ‎(3)由上题可知厄瓜多尔玫瑰种植主要在高山地区,且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降水较多,易遭受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势起伏大,大规模种植易导致水土流失;地处山地交通不便,产品运输费用较高;农业技术落后。‎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面积为2.57 万km2,人口约有527万。西西里岛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但岛上不同地区气温、降水、风力状况明显不同;沿海地区尤其是西南部,夏季更为酷热。岛上发展林业的自然条件较好,但时常受森林火灾的困扰。下图示意西西里岛位置及地形分布状况。‎ ‎(1)分析该岛夏季南部比北部更为干热的原因。‎ ‎(2)推测岛上冬季风力最为强劲的原因。‎ ‎(3)西西里岛时常受森林火灾困扰,试对此作出解释。‎ ‎【答案】(1)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该岛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北部长;北部地形的阻挡造成热量在南部集聚;南部地处山脉阳坡且海拔较北部低,气温高。‎ ‎(2)冬季该岛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强劲;该岛周围地区海面狭窄,风力较强。‎ ‎(3)地处板块交界地带,火山活动频繁,引发森林大火;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空气干燥,地物干燥易燃;地狭人稠,常有人为火灾。‎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以区域地理为背景,重点考查了影响气候的因素,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1)读图可知,该岛位于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该岛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比北部长;根据右图可知,该岛北部地势较高且为阴坡,南部地势较低且为阳坡,加之北部地形阻挡使得热量在南部集聚,气温高,气候炎热。‎ ‎(2)读图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风力强劲;该岛位于地中海,读图可知,岛屿周围地区海面狭窄,风力较强。‎ ‎(3)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西里岛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处板块消亡边界,火山活动频发,易引发森林大火;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夏季炎热干燥,地物易燃,容易引发森林火灾;除此之外,该岛地狭人稠,常有人为火灾的发生,所以西西里岛时常受森林火灾困扰。‎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伦古湖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北部。乌伦古河先流入吉力湖,经西北流出汇入乌伦古湖。湖水盐度由河道入口处向西逐渐增高到2.7克/升,有咸味。1969年凿通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湖之间的分水岭,修建了引额济湖渠道工程,每年可引1.85亿立方米水量注入乌伦古湖。乌伦古湖以产五道黑、红鱼、鲤鱼、贝加尔雅罗鱼、河鲈、斜齿鳊、东方真鳊等著称。湖滨地带是水草丰茂的牧场。下图示意乌伦古湖位置。‎ ‎(1)试指出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乌伦古湖湖水盐度由东向西逐渐增高的原因。‎ ‎(3)推测引额济湖渠道引水工程对乌伦古湖及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 ‎【答案】(1)季节:春季和夏季。原因:额尔齐斯河流域冬季降雪量大,地表积雪量大,春季积雪大量融化,融水补给河流,流量较大;夏季流域内的高山冰川融化,融水补给河流,流量较大。‎ ‎(2)东部有河流和引水渠的淡水汇入,有稀释作用,盐度较低;西部没有淡水注入,加上蒸发较大,盐度升高。‎ ‎(3)流域面积明显增加,水量增加,盐度有所降低,水质得到恢复;湖滨地区地下水位上升,植被增加,草场得以恢复,土地荒漠化得以抑制;气候湿度增加,温差减小;环境得到改善,鱼类资源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分析】‎ ‎(1)主要从水源补给的形式进行分析。水源补给的形式有:春季积雪融水补给、夏季冰雪融水补给、以及夏季大气降水补给等。‎ ‎(2)河流的淡水汇入起稀释作用,使盐度降低。‎ ‎(3)从环境的整体性展开分析。‎ ‎【详解】(1)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由于阿尔泰山纬度较高,海拔较高,且能受到大西洋水汽的影响,冬季降雪量大,地表积雪多,夏季降水较多,春季,额尔齐斯河流域积雪大量融化,融水补给河流,流量较大;夏季,流域内的高山冰川融化,融水补给河流,大气降水较多,流量较大。径流量较大的季节:春季和夏季。‎ ‎(2)读图可知,乌伦古湖东部有乌伦古河的淡水,以及引水渠引入额尔齐斯河的淡水汇入,对东部湖水有稀释作用,盐度较低;西部没有淡水注入,该区域为干旱地区,蒸发较大,盐度就升高。‎ ‎(3)引水工程使乌伦古湖面积明显增加,水量增加,盐度有所降低,水质得到改善;由于乌伦古湖面积增加,湖滨地区地下水位上升,植被增加,草场得以恢复,土地荒漠化得以抑制;湖的面积增加,水分蒸发增多,气候湿度增加,温差减小,自然环境得到改善;湖的面积增加,鱼类生存条件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黄海是被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包围的半封闭海域,海底中部地势平坦,开口朝南,地势向南黄海倾斜。北黄海西部海域发育有泥质区。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治理的影响,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分布面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区分布及洋流流向。‎ ‎(1)说出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的主要来源。‎ ‎(2)指出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的分布特征。‎ ‎(3)推测近年来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区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黄河以及流经两大半岛河流携带的入海泥沙。‎ ‎(2)泥质沉积物呈块状和带状分布;山东半岛北部海域较辽东半岛沿岸分布面积较广。‎ ‎(3)北黄海海域泥质沉积物面积呈减小趋势。原因:黄河及流经两大半岛河流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修建水库,河流携带泥沙减少;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加强;北黄海水域水文发生变化,沿岸流减弱。(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分布特征及人类活动对沉积区面积的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1)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具有多源性,以山东沿岸流携带的陆源黄河沉积物为主,也受到辽东半岛河流沉积物的影响。因此其主要物源为来自渤海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入海河流所携带的沉积物。‎ ‎(2)据图可以看出,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物分布辽东半岛西部块状分布明显,辽东半岛东部、山东半岛带状分布明显。沉积物面积山东半岛面积大,向海延伸明显。‎ ‎(3)预测近年来北黄海西部海域泥质沉积区面积呈减小趋势。原因主要从泥沙来源、植被覆盖率、海水侵蚀方面分析。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植被覆盖率提高,使得含沙量减少,同理两大半岛河流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也使得含沙量减少,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减少,因此沉积物来源减少;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加强;沉积区面积呈减小趋势。‎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