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变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样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由此可知,梁启超认为孔子 A. 注重美育对道德教化的作用 B. 注重道德,维护天理 C. 注重发展私立教育,有教无类 D. 注重用仁爱之心调节社会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样,将教育部变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可知,题干中梁启超认为孔子重视美术、戏曲演出、改良戏曲、音乐会等对教育的影响,据此可以联系到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故答案为A项。B项,根据所学可知,维护天理是理学家的主张,排除;CD项,注重发展私立教育,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方面的主张;注重用仁爱之心调节社会关系是孔子“仁”的思想。二者都与题干中“教育美术部”不符,排除。 2.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逐渐崩溃,“天”的权威也随之难以维持,“人”的地位日益突出。《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周易》也提到“天地之大德曰生”,《礼记》更明确提出“人”是“天地之心”。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 A. 天人合一意识尚未形成 B. 儒家反对神权主义 C. 王权与神权实现了分离 D. 已具有了人文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天’权威也随之难以维持,‘人’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突出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天人合一”在夏商周时期已经有了,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儒家反对神权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王权与神权实现了分离的信息,故C项错误。 3.“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相似的是 A. 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B.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 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D. 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可知此应为智者运动,该运动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即“以人为本”;“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贤明政治”即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所倡导的“仁”的思想,故排除属于法家思想的A项、道家思想的B项;儒家思想本质上仍为专制统治服务,故排除D项。本题应选C项。 4.《中国通史》写道,他曾经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官长,其主张在儒家中显得非常另类,认为需要礼仪来教导民众,还需要法令来制约民众。虽然他不能人孔庙配享孔子,但他的思想却融入到中国古代的统治术中。这里的“他”应是 A. 孟子 B. 荀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荀子的主张是礼法并治,结合材料“认为需要礼仪来教导民众,还需要法令来制约民众。”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孟子主张仁政,A选项排除。董仲舒的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选项排除。朱熹的主张是“理”和“存天理,灭人欲”,D选项排除。 5.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正确,体现儒家“仁”“仁政”思想;B不对,体现道家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体现墨家“兼爱”“非攻” “尚贤” 等思想;D不对,体现法家法治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诸子百家。 点评:本题属于识记型选择题。作为选择题中的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能力,即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它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年代、地名、人物、机构、标志性事件等。 6.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是 A. 克己复礼,民贵君轻 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答案】B 【解析】 A选项克己复礼,民贵君轻的思想是典型的儒家思想;B选项无为而治四老子的思想,符合题意,本题选择B选项;C选项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D选项主要体现出的是法家思想。 7.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 A. 为封建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B. 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C. 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D. 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知,天为民而立君主,君主应当使民安乐,体现民本思想,故C正确;材料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无法体现“专制”,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道家、法家思想”,排除B;材料体现民本思想,无法体现“无为”思想,排除D。 8.汉武帝时期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A. 儒学地位上升 B. 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 官立学校出现 D. 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据材料提到,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上升,故A正确。太学属于官办学校,不能说明私人讲学风气盛行,故B错误。汉武帝之前就有官立学校出现,故C错误。太学属于中央学校,不能说明地方教育系统建立,故D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 9.汉代经学的政治化是儒学话语在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转向,即作为先秦诸子之学的孔子“私言”向汉帝国“官学”的转换。这一次转向 A. 适应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B. 否定了孔子“德治”和“仁政”的人文主义理想 C. 体现了恢复重建西周分封制及其人伦关系的要求 D. 展开了对天命心性等形而上问题广泛深入的研讨 【答案】A 【解析】 【详解】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在此背景下,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故答案为A项。董仲舒新儒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孔子的人文主义理想,排除B项;董仲舒新儒学加强中央集权,不是恢复重建分封制,排除C项;董仲舒新儒学没有对心性形而上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排除D项。 【点睛】为适应汉武帝建立大一统政治体制的需要,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官方御用之学,成为大一统政治格局和指导人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0.西汉中期,长安兴办太学,入学者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下列选项不属于太学所学内容的是 A. 《诗》 B. 《春秋》 C. 《韩非子》 D. 《礼》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经过董仲舒改造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韩非子》属于法家学派的作品,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诗》属于儒家经典,A选项排除。《春秋》属于儒家经典,B选项排除。《礼》属于儒家经典,D选项排除。 【点睛】董仲舒新儒学是董仲舒是为适应汉代一统国家的政治需要,从揉合“六艺之科”和“孔子之术”入手,而精心炮制的一种专门为政治统一作理论解释的学说,经过改造后的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1.孝道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西汉董仲舒倡导孝道的的思想是 A. 君权神授 B. 三纲五常 C. 天人合一 D. 天人感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汉董仲舒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故B正确;君权神授有利于君主专制,与“倡导孝道”无关,排除A;“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有利于劝勉皇帝施行仁政,与“倡导孝道”无关,排除CD。 12.董仲舒《着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董仲舒强调的思想是 A. 天人感应 B. 独尊儒术 C. 君舟民水 D. 君臣平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强调的是遵循天道的统治者能够国泰民安,违反天道的统治者则会使天下大乱,故统治者的英明之处在于顺应天意、利用天道来统治百姓,这恰恰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儒学的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君民、君臣之间的关系,故CD项排除。 13.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 B. 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 C. 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 D. 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 【答案】D 【解析】 魏晋以来,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严重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韩愈对儒学道统的建立,是为了维护儒家的正统地位.故D正确;儒学道统和佛道无关,故A项错误;格物穷理是宋代程朱理学的方法论,故B项错误;理学吸取了佛道精髓,故C项错误。 14.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 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B. 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C. 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 D. 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材料中“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是指儒学思想,“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符合道家思想,这体现出魏晋玄学是儒道相互融合的产物,故B项正确;理学是宋朝时期的新儒学,材料中玄学是魏晋时期,故A项排除;三教合一是在唐朝时期,故C项排除;D项中的“正统”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A. 儒学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B. 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C. 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 D. 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直接原因”,并且本题的A、c、D三项本身都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背景 16.宋代“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理学深入世俗生活 B. 家族控制地方权力 C. 新兴市民阶层崛起 D. 宗法制度重新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宋明理学强调人与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用理学规范人的行为,约束人,材料中“‘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规范族人言行”就体现理学深入世俗生活,答案为A;材料内容是家族通过族规家训来规范族人的言行,而不是控制地方权力,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新兴市民阶层崛起,C错误;宗法制度一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不能说重新建立,D错误。 17.南宋文天祥就义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当时弘扬这种气节的思想学说是 A. 道家学说 B. 佛家思想 C. 程朱理学 D. 阳明心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发奋立志等,这些思想都和文天祥的做法相符。故答案为C项。AB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佛家主张消极避世。此二者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陆王心学的影响主要是在明代,与“南宋”不符,排除。 18.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人物“程颢”可大致推测本题考查方向为“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可知程颢认为“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主张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符合题意。孟子和庄周思想含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分,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选项排除。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选项排除。 19.张载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夫之赞曰:“往圣之传,非张子其孰与归”。据此材料反映了 A. 社会道德环境的恶劣 B. 儒家批判佛道思想文明交融 C. 重建儒家正统的艰难 D. 宋儒重建儒家信仰的文化自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张载主张学习要以天下为己任,王夫之认可张载的观点,说明儒学家自身有一种文化自觉,故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社会道德环境恶劣的结论,A选项排除。材料不体现批判佛道思想,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重建儒家正统的艰难性,C选项排除。 20.宋代文献中妇女再嫁的事例颇多。《宋史,向敏中传》记载:北宋初年嫠妇(寡妇)柴氏欲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闹得不可开交。材料主要反映 A. 理学正统地位动摇 B. 门阀士族世风日下 C. 士大夫思想开明 D. 社会观念世俗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妇女再嫁的事例颇多”、“柴氏欲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闹得不可开交”可知商品经济发展,理学思想世俗化,故D正确。宋代理学是作为正统思想,故A错。门阀士族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衰弱于南北朝。材料宋代时期门阀士族的影响已经不大了,故B错。开明一词通达事理,思想不守旧,宋代理学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士大夫们受其影响,士大夫思想开明这一说法不恰当,故C错。 21.清代学者戴震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儒学发展到“以礼杀人”最有可能是在 A. 先秦 B. 秦汉 C. 隋唐 D. 明清 【答案】D 【解析】 宋明理学是明清时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用纲常名教等道德规范严格约束人的行为和思想,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了人的自然追求,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故答案为D项。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扼杀人的本性,材料中的“后儒”是指宋明理学,其他三项在时间上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 22.经筵是宋朝正式形成的一种教育皇帝的制度。两宋时期,士大夫对经筵官在御前是坐讲还是立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坐讲论者以《礼记》中“尊师重道”思想为依据;立讲论者以孔子“正名”主张为依托。两宋帝王多采取折中态度,两种讲授方式并用。这反映了 A. 儒释道三教并立的现实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士大夫社会地位比较高 D. 儒家思想地位稳固 【答案】A 【解析】 材料与专制皇权不断强化无关,排除B;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士大夫社会地位,排除C;由士大夫对经筵官在御前是坐讲还是立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来看,儒家思想存在不同的意见,排除D;由“两宋帝王多采取折中态度,两种讲授方式并用”折射儒释道三教并立的现实,故选A。 23.明代后期某文学流派提出“性灵说”,强调诗歌创作要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反对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这反映了当时 A. 文学思辨化的发展趋势 B. 传统思想受到挑战 C. 陆王心学成为统治思想 D. 封建社会走向繁盛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反对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等信息可知,明清之际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反传统、追求个性的文学流派,冲击了儒家传统理论体系,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表现自我,与“思辨化”无关;C选项错误,陆王心学在明清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未成为统治思想;D选项错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并非走向繁盛。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4.“夫六经、《论语》,出自圣人之口也……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医药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材料体现了 A. 北宋二程的人伦天理主张 B. 明末李贽挑战孔子的权威 C. 南宋朱熹主张明道德之善 D. 顾炎武积极倡导经世致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主要反映不迷信圣人的言论,并没有涉及儒家伦理道德,排除AC;材料主要反映不迷信圣人的言论,反映了明末李贽挑战孔子的权威,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做学问要关注现实,解决现实问题,排除D。 25.王学(王即王阳明)在明中后期广泛传播,其中“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不仅给士大夫大开眼界,也受到庶民百姓的欢迎。这表明王学 A. 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B. 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 C. 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 D. 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可知,王阳明认为庶人百姓也都拥有良知良能,有利于庶人百姓意识的觉醒,故选择D选项;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维护了封建伦理纲常,故排除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自由思想,故排除B选项;程朱理学是明清的主流思想,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选项。 26.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认为,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下列论断与其主张吻合的是(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天下为主,君为客”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兼相爱,交相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到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亡国不过是改朝换代,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后人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选A;B是黄宗羲的观点,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排除C;“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学派的核心,排除D。 27.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获得了“等同黄金”特殊地位的货币是 A. 英镑 B. 美元 C. 欧元 D. 日元 【答案】B 【解析】 【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故排除ACD,选B。 28.世界银行的条例中写道:“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据此可知,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是 A. 稳定国际汇率 B. 消除贸易壁垒 C. 提供发展援助 D. 促进经济全球化 【答案】C 【解析】 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提供发展援助,故答案为C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是稳定国际汇率,排除A项;消除贸易壁垒和促进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排除B、D项。 29.“诞生于1945年的它们,被称为‘20世纪世界经济的孪生子’,也被看成是‘美国世纪’主导世界经济的大标志。”“它们”是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B. 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D. 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诞生于1945年的它们,被称为20世纪世界经济的孪生子”,可得知A项正确。关贸总协定诞生于1947年,排除B、C两项。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排除D项。 点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其基本宗旨和首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时逆差的外汇资金需要。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 年,旨在通过提供贷款、担保和非贷款服务来促进可持续的发展,以此减少中等收入国家和有信誉的较贫穷国家的贫困。 30.欧盟委员会这样解释欧盟旗帜的文化含义:12是完美和丰饶的象征,使我们同时联想起《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12铜表法、一天的12小时、一年的12月……最后,圆形的排列代表了联盟。对这一解释,理解正确的是 A. 联合欧洲十二国为统一国家 B. 封建神学在欧洲占统治地位 C. 罗马法确立了欧盟法制规范 D. 欧洲联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盟不是统一的国家,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以后,封建神学在欧洲就已经不占统治地位了,故B项错误;罗马法和欧盟之间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12是完美和丰饶的象征,使我们同时联想起《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12铜表法、一天的12小时、一年的12月……最后,圆形的排列代表了联盟”说明欧洲联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故D项正确。 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加强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而采取的举措是 A. 签订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B. 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区 C.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 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了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是美国为加强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特权而采取的举措,与题意不符;B选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于1994年,美国并未退出;D选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由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首倡建立,不是美国为加强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而采取的举措。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2.2018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召开。关于此组织的正确说法是 A. 为应对西欧和日本崛起建立的合作组织 B. 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合作程度较低 C. 完全实现贸易自由化,成员国平等相待 D. 推动了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是地跨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方面取得成就,故D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是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下建立的,故A项错误。主要由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组成,合作程度较高的组织,故B项错误。尚没有完全实现贸易自由化,故C项错误。 33.英国金融时报载:“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2001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D. 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搭建了更好的平台,催生了2001年的创业高潮点,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实行的,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不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1984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确定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4.美国Mattel公司的芭比娃娃是畅销世界的玩偶。其原材料石油产自沙特,经美国德州等地精炼成乙烯,由台湾加工成乙烯基塑料颗粒,在中国制成娃娃的身体,日本提供尼龙制的头发,美国生产硬纸包装盒。以上现象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①商品生产全球化 ②跨国公司推动经济全球化 ③国际分工明确 ④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芭比娃娃生产的是来自沙特、美国、台湾、中国和日本等国,体现商品生产全球化,Mattel公司芭比娃娃生产推动经济全球化,各国负责其中的某一环节,体现国际分工明确,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国家利益分配比例,故④错误,所认BCD项排除。 35.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 ①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③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环境污染、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思想变革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答案】(1)基本主张:肯定“人欲”的合理性;主张“农商皆本”;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拜金逐利,追求个人享乐的社会风气;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文化专制政策下传统观念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或程朱理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核心内容:“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器物;通过改良或革命,建立西方民主制度;反对封建思想,提倡民主、科学。 (3)关系:思想变革为社会转型提供思想基础;社会转型进一步推动了思想解放。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主张,从材料“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农商皆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中可以概括出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并联系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从商品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的腐化、封建专制的强化、思想专制(理学的僵化)等角度概括。 (2)根据材料“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是第一次突破是指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从材料“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第二次突破是指通过改良或革命,建立西方民主制度;根据材料“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第三次突破是指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提倡民主、科学。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抓住问题“思想变革与社会转型的关系”,从两者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可得思想变革为社会转型提供思想基础;社会转型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 【点睛】,, 37.二战后,经济全球化成为发展趋势之一,尽管有着较大的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0年后,全球经济开始为公众所注意,国家间贸易的扩大,对外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自由流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府干预的减少和新型合作的出现,通信技术的进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995年世贸组织建立,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舞台,拥有行使决定的权力。 ——摘自齐格勒的《新全球史》 材料二 :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 ——摘编自陈伟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对第三世界来说,风险多于机会,代价大于利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于穿上了一件紧身囚衣。美国政府认为,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势必造成失业狂潮,这样中国社会就会不稳定,政府就可能垮台。 ——摘自马立诚《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2)据材料二,指出当前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利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 【答案】(1)因素:科技革命推动。 实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2)表现:英国脱欧;美国退出TPP。 不利影响:妨碍国际贸易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经济的合作和世界经济发展。 (3)认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中国家应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勇于挑战。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1990年后,全球经济开始为公众所注意,国家间贸易的扩大,对外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自由流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府干预的减少和新型合作的出现,通信技术的进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科技革命推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2)第一小问,“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英国脱欧;美国退出TPP。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妨碍国际贸易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经济的合作和世界经济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中国家应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勇于挑战。 【点睛】本题考查“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因素及实质、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需结合经济全球化来解答。本题偏难,考查经济全球化,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