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本质原因是( )‎ A. 发生丁达尔效应 B. 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的布朗运动 C. 雾是一种胶体,胶粒带有电荷 D. 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100 nm ‎【答案】D ‎【解析】‎ ‎【详解】雾是一种胶体。作为胶体,其本质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而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等只是胶体的性质。所以答案选择D项。‎ ‎2.我国宋代《梦溪笔谈》中记叙了胆矾和铜的炼制过程:“信州铅山县有苦泉,煮之则得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炼制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变化是( )‎ A 复分解反应 B. 氧化还原反应 C. 置换反应 D. 蒸发结晶 ‎【答案】A ‎【解析】‎ ‎【详解】将苦泉水煮之则得胆矾,此过程是蒸发结晶的过程。铁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Fe+CuSO4=Cu+FeSO4,此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置换反应。整个过程中没有涉及复分解反应,所以答案选择A项。‎ ‎3.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摆放在实验桌上,如图。在做实验时,某同学取用硝酸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从试剂的类别上考虑,尽可能分类摆放。采用排除法,直到选出最佳。‎ ‎【详解】从所给的四个选项的物质类别来看,A项中物质属于无氧酸的溶液,B项中物质属于含氧酸的溶液,C项中物质属于酸碱指示剂,D项中物质属于钠盐和碱的溶液,所以首先排除C项和D项。分析A项和B项,盐酸和硝酸均属于挥发性酸,存放要求一致,所以答案选择A项。‎ ‎4.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 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C. 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D. 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按元素组成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按性质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以此解答此题。‎ ‎【详解】A、金属氧化物有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如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故A正确; B、过氧化物与水反应也生产碱,但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故B错误; C、非金属氧化物有酸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 D、不成盐氧化物既不能与酸反应也不能与碱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5.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氯化钠固体 B. 硫酸钾溶液 C. 石墨碳棒 D. 熔融氢氧化钾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固体氯化钠虽然是电解质,但是不导电,A项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铜溶液时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项不符合题意;‎ C.石墨导电,但是石墨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项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在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阴阳离子,能够导电,也是纯净物,属于电解质,D项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D。‎ ‎6.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分子或原子上形成的空气负离子(也叫阴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O22-就是一种空气负离子,其摩尔质量为( )‎ A. 32g B. 34g C. 32g·mol-1 D. 34g·mol-1‎ ‎【答案】C ‎【解析】‎ ‎【详解】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据此排除A项和B项。O22-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1,因为电子的质量相对于质子或中子来说较小,所以O22-的摩尔质量与O2的摩尔质量是相同的。所以答案选择C项。‎ ‎7.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荣获了诺贝尔奖。已知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g·mol-1‎ B. 青蒿素中C、H、O的质量之比为15∶22∶5‎ C. 1 mol青蒿素的体积约为22.4 L D. 1 mol青蒿素中含11 mol 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g·mol-1,故A正确;B.青蒿素中C、H、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22:5,故B错误 ;C.青蒿素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故C错误,D.青蒿素中不含H2,故D错误;本题选A。‎ ‎8.若1 g N2中含有x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 A. mol-1 B. mol-1 C. 14xmol-1 D. 28x mol-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m=nM计算出1gN2的物质的量,再根据N=nNA可知阿伏加德罗常数。‎ ‎【详解】1gN2的物质的量为:1g/28g·mol-1=1/28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N/n= =28xmol-1,故选D。‎ ‎9.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molNH4+所含质子数为10NA B. 20g氖气所含原子数约为6.02×1023‎ C. 标准状况下,22.4LSO2所含的分子数为NA D. 常温常压下,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1molNH4+所含质子数为11NA,A项错误;‎ B. 氖气分子是单原子分子,所以20g氖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所含原子数约为6.02×1023,B项正确;‎ C. 标准状况下,22.4LS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所含的分子数为NA,C项正确;‎ D. O2和O3均是由氧原子构成的分子,O2和O3的混合气体的质量就是氧原子的质量,所以32gO2和O3的混合气体含氧原子为2mol,其所含氧原子数为2NA,D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择A项。‎ ‎10.下列各选项中,各类物质依次表示为X、Y、Z,其中与图中三个圆所示的从属关系不相符的是( )‎ A. 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 B. 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 C. 胶体、分散系、混合物 D. 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示意图可知Z包括Y,Y包括X,结合有关概念分析解答。‎ ‎【详解】A、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故氧化物属于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故化合物属于纯净物,A正确;‎ B、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均为金属氧化物;由两种元素构成、一种是氧元素另一种为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属于氧化物,B正确。‎ C、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故胶体属于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几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为分散系,故分散系属于混合物,C正确;‎ D、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故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不是从属关系,D错误;‎ 答案选D。‎ ‎11.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 纯净物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盐酸 空气 硫酸 干冰 B 冰水混合物 蔗糖溶液 氧化铝 二氧化硫 C 胆矾 盐酸 铁 氨气 D 浓硫酸 食盐水 氯化铜 碳酸钠 ‎【答案】B ‎【解析】盐酸为氯化氢和水的混合物,不是纯净物,A错误;冰水为纯净物,蔗糖溶液为混合物,氧化铝为金属氧化物,熔融时电离出阴阳离子,属于电解质,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导电,但是二氧化硫为非电解质,B正确;电解质研究的范围为化合物,铁为单质,C错误;浓硫酸中含有极少量的水,为混合物,不是纯净物,碳酸钠为电解质,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正确选项B。‎ ‎12.能够用来鉴别氯化钡、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的试剂是( )‎ A. 硝酸银溶液 B. 稀硫酸 C. 稀盐酸 D. 稀硝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加入鉴别试剂后,三种溶液各显现不同的现象即可区别开来。‎ ‎【详解】A.加入硝酸银溶液,三种溶液中都将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无法区别,A项错误;‎ B.加入稀硫酸后,氯化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碳酸钠溶液中出现无色气体,三种溶液中的现象各不同相同,因此硫酸可用来区分这三种溶液,B项正确;‎ C.加入稀盐酸后,氯化钡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碳酸钠溶液中出现无色气体,C项错误;‎ D.加入稀硝酸后,氯化钡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碳酸钠溶液中出现无色气体,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B项。‎ ‎13.在KCl、MgCl2、Mg(NO3)2形成的混合溶液中,n(K+)=0.1 mol,n(Mg2+)=0.25 mol,n(Cl-)=0.2mol,则n(NO3-)为( )‎ A. 0.15mol B. 0.20mol C. 0.25mol D. 0.40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任何溶液都是电中性的,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这就是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详解】在所给混合溶液中,阳离子有K+和Mg2+,阴离子有Cl-和NO3-,所以据溶液的电中性有:n(K+)×1+n(Mg2+)×2=n(Cl-)×1+n(NO3-)×1,代入数据得0.1mol+0.25mol×2=0.2mol+n (NO3-),解得n (NO3-)为0.40mol,所以答案选择D项。‎ ‎14.两个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CO2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 原子数 B. 分子数 C. 质量 D. 密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相同的容器,其体积也相同。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详解】A.二氧化碳是三原子分子,氢气和氯气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分子数相同时,原子数必不同,A项错误;‎ B.同温同压同体积时,分子数必相同,这就是阿伏加德罗定律,B项正确;‎ C.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 g·mol-1,氢气和氯气的平均摩尔质量在2 g·mol-1至71 g·mol-1之间,只有氢气和氯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4 g·mol-1,(此时H2和Cl2按物质的量之比9:14混合),两容器中气体的质量才相等,所以两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并不一定相同,C项错误;‎ D.据C项分析知,两容器内气体的质量并一定相同,又因体积相同,所以两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一定相同,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B项。‎ ‎15.同温同压下,2体积气体A2和1体积气体B2完全反应生成了2体积气体X,则X的化学式是( )‎ A. A2B B. A2B2 C. AB2 D. AB3‎ ‎【答案】A ‎【解析】‎ ‎【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详解】先根据题给写出化学方程式:2A2+B2=2X,据原子守恒知,X中应含有2个A原子,1个B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是A2B,所以答案选择A项。‎ ‎16.一定温度压强下,用相同质量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体积大小不同的气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气球B中装的是O2 B. 气球A和气球D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4:1‎ C. 气球A和气球C中气体分子数相等 D. 气球C和气球D中气体密度之比为2:1‎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的Vm是相等的,用mg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体积大小不同的气球,则根据V=nVm=Vm,得到体积和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所以体积的大小顺序是:CH4>O2>CO2>SO2,C中装的是氧气,故A错误;‎ B. 气球A和气球D中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等于M的倒数之比,即为1:4,故B错误;‎ C. 根据A的分析,D、C、B、A四个球中分别是CH4、O2、CO2、SO2,气球A和气球C中气体分子数之比等于体积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M的倒数之比,即为32:64=1:2,故C错误;‎ D. 气球C和气球D中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32:16=2:1,故D正确。‎ 答案选D。‎ ‎17.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加足量铁粉后,过滤 B.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气后干燥 C. 二氧化碳(氯化氢):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气后干燥 D. 二氧化锰(氯化钾):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发生反应:Fe+CuSO4=Cu+FeSO4,既除去了杂质又生成了主要成分,A项正确;‎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气,发生反应:CO2+2NaOH=Na2CO3+H2O,可以将CO2杂质除去,后干燥以除去从溶液中带出的水蒸气,B项正确;‎ C.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气时,虽除去了氯化氢,但同时也除去了其主要成分二氧化碳,显然不合理,C项错误;‎ D.利用二氧化锰和氯化钾的水溶性的差异,加适量水溶解后过滤,氯化钾进入溶液,对滤纸上的二氧化锰进行洗涤、干燥,即可得较纯净的二氧化锰,D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择C项。‎ ‎18.标准状况下,有①6.72LCH4;②3.01×1023个氯化氢分子;③13.6gH2S;④0.2mol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体积:④<①<②<③ B. 密度:①<④<③<②‎ C. 质量:④<①<③<② D. 氢原子数:②<④<③<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6.72L CH4 物质的量为=0.3mol,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③13.6g H2S 的物质的量为=0.4mol,④0.2mol NH3。‎ 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②>③>①>④,A错误;‎ B、各物质的摩尔质量分别为①CH4 为16g/mol②HCl为36.5g/mol ③H2S 为34g/mol④NH3为17g/mol,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密度②>③>④>①,B正确;‎ C、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①CH4 为0.3mol×16g/mol=4.8g②HCl为0.5mol×36.5g/mol=33.25g ③H2S 13.6g④NH3为0.2mol×17g/mol=3.4g,所以质量②>③>①>④,C正确;‎ D、各物质中H原子物质的量分别为①CH4 为0.3mol×4=1.2mol②HCl为0.5mol③H2S 0.4mol×2=0.8mol④NH3为0.2mol×3=0.6mol,所以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D正确。‎ 答案选A。‎ ‎19.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1)现有下列6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5种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依据(写出两种分类方法):‎ ‎①________。‎ ‎②_______。‎ ‎(2)生活中的食醋和淀粉溶液分别属于分散系中的_____和_____,用_____可以鉴别(填化学专用名词)。‎ ‎【答案】(1). SO2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余是固体 (2). Na2O2是过氧化物,其余为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 (3). 溶液 (4). 胶体 (5). 丁达尔效应 ‎【解析】‎ ‎【分析】(1)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只要有一个明确的分类标准,就有一个分类的结果。‎ ‎(2)从分散质粒子直径上区分溶液和胶体,而不能仅凭字面意思。‎ ‎【详解】(1)所给6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中:‎ ‎①按状态分,所给物质中只有SO2是气体,其余均为固体;‎ ‎②按氧元素的化合价来分,其中只有Na2O2中氧元素为-1价,其它5种氧化物中氧元素均为-2价。或者按性质分,除过氧化钠以外,其它氧化物要么是酸性氧化物,要么是碱性氧化物等等。‎ ‎(2)食醋主要是乙酸的水溶液,淀粉溶液是胶体,通常可利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20.现有下列物质:‎ ‎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铜丝 ③氯化氢气体 ④稀硫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氨水 ⑦蔗糖晶体 ⑧熔融氯化钠 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答案】(1). ②④⑥⑧ (2). ①③⑧ (3). ⑤⑦‎ ‎【解析】‎ ‎【分析】(1)物质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这微粒可以是自由电子,也可以是阴、阳离子;‎ ‎(2)电解质是对化合物分类,要求自身在熔融或溶于水条件下,因自身电离而导电;‎ ‎(3)非电解质通常包括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氨气等;‎ ‎【详解】(1)①氢氧化钠固体虽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但在固体时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不导电;‎ ‎②铜丝作为金属单质,因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而导电;‎ ‎③氯化氢气体由分子直接构成,不导电;‎ ‎④稀硫酸中有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稀硫酸能导电;‎ ‎⑤二氧化碳气体由分子直接构成,所以不导电;‎ ‎⑥氨水中因部分一水合氨电离而产生了自由移动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能导电;‎ ‎⑦蔗糖晶体直接由蔗糖分子构成,不导电;‎ ‎⑧熔融的氯化钠中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熔融的氯化钠能导电;‎ 所以本题答案为②④⑥⑧;‎ ‎(2)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稀硫酸和氨水是混合物,铜丝为单质,所以先排除②④⑥;二氧化碳、蔗糖是非电解质,所以本题答案为①③⑧;‎ ‎(3)所给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和蔗糖晶体,所以答案为⑤⑦。‎ ‎21.Ⅰ.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若甲、乙、丙依次是氢气、水、硫酸。‎ ‎(1)写出甲―→乙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乙―→丙时所需另一种反应物中,一定含有____和氧元素。‎ 若甲为碳酸钙,丙为氯化钙。‎ ‎(3)乙可以是______(填名称)。‎ Ⅱ.N原子的摩尔质量是_____;1molHNO3的质量是____;标准状况下11.2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___;2molOH-约含有___个电子。‎ ‎【答案】(1). 2H2+O22H2O (2). 硫元素 (3). 氧化钙(或碳酸氢钙) (4). 14g/mol (5). 63g (6). 0.5mol (7). 1.204×1025‎ ‎【解析】‎ ‎【分析】I.(1)甲是氢气,乙是水,氢气生成水,可以用燃烧法,也可以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2)乙是水,丙是硫酸,可想到三氧化硫与水直接化合;‎ ‎(3)甲为碳酸钙、丙为氯化钙,可想到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产生氧化钙,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可以想到先将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然后再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钙;‎ II利用进行求解。‎ ‎【详解】I.(1)甲是氢气,乙是水,可想到氢气与氧气或含氧元素的物质反应。甲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或H2+CuOCu+H2O等;‎ ‎(2)乙是水,丙是硫酸,据元素守恒可知,另一种反应物中肯定有硫元素,可想到三氧化硫与水直接化合:SO3+H2O=H2SO4;‎ ‎(3)若甲为碳酸钙、丙为氯化钙,则想到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的,想到乙可能为氧化钙、碳酸氢钙等,可以分别通过碳酸钙分解或化合制得:CaCO3CaO+CO2↑、CaCO3+CO2+H2O=Ca(HCO3)2;‎ II.氮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4g·mol-1,其数值与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HNO3的摩尔质量是63g/mol,所以1molHNO3的质量是63g;‎ 标准状况下11.2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5mol;‎ 每个OH-含有10个电子,则2molOH-含有20mol电子,其个数为:6.02×1023/mol×20mol=1.204×1025个。‎ ‎22.Ⅰ、同温同压下,若A容器中充满O2、B容器中充满O3。‎ ‎(1)若所含分子总数相等,则A容器和B容器的容积之比是_____。‎ ‎(2)若两容器中所含原子总数相等,则A容器和B容器的容积比是____。‎ Ⅱ、现有14.4g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8.96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 ‎(2)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个数为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最后收集在气球中(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 ‎【答案】(1). 1∶1 (2). 3∶2 (3). 36g·mol-1 (4). 0.4NA (5). 0.2mol ‎【解析】‎ ‎【分析】I.(1)利用阿伏加德罗气体定律推算;‎ ‎(2)根据氧气和臭氧的分子式进行分析;‎ II.(1)利用摩尔质量的本义式,求算平均摩尔质量;‎ ‎(2)根据质量和体积列出方程组,求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从而求算出碳原子数;‎ ‎(3)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了二氧化碳,浓硫酸除去了水蒸气,所以收集到的气体为一氧化碳;‎ ‎【详解】I.(1)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分子数的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所以当两容器内所含气体的分子数相等时,两容器的容积也必然相等,即A容器和B容器的容积之比为1:1;‎ ‎(2)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两容器中所含的原子总数相等,则两容器的分子数之比为3:2,所以A容器和B容器的容积比为3:2;‎ II.(1)依据=得;‎ ‎(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8.96L,所以CO和CO2的总物质的量为0.4mol,又由于CO和CO2的每个分子中均只有含有一个碳原子,所以碳原子的总物质的量也为0.4mol,其个数为0.4NA(或0.4mol×6.02×1023/mol=2.408×1023);‎ ‎(3)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时,二氧化碳被完全吸收,再通过浓硫酸除去从NaOH溶液中带出的水蒸气,所以最后收集的气体为CO。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为n(CO),CO2的物质的量为n(CO2),则根据题意知:14.4g=n(CO)×28g/mol+n(CO2)×44g/mol①,n(CO)+n(CO2)=②,将①、②两式联立形成方程组,解得n(CO)=0.2mol。‎ ‎23.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利用废旧干电池中的锌皮和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验证气体中是否含有杂质。实验装置图如图:‎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实验中看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杂质水。为了检验气体中还可能存在的杂质,可将E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____(填序号)之间,气体从____(填“a”或“b”) 进入装置E。‎ ‎(3)D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写出名称)。‎ ‎(4)下列收集氢气的方法中符合题意的是_____。‎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干瘪的塑料袋 D.塑料瓶 ‎【答案】(1). 长颈漏斗 (2). Zn+2HCl=ZnCl2+H2↑ (3). BC (4). a (5). 浓硫酸 (6). C ‎【解析】‎ ‎【分析】(1)装置A是主发生装置,锌皮与盐酸在此处反应;‎ ‎(2)从发生装置出来的气体中可能含有酸性气体氯化氢,可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但其检验装置应放在氢氧化钠溶液之前,气体通入时遵循“长进短出”;‎ ‎(3)在除去氯化氢之后,要对气体进行干燥;‎ ‎(4)排气法收到的气体不纯净,排水法收到的气体不干燥,本实验目的是收集到干燥的氢气,一一分析所给的方法进行排除。‎ ‎【详解】(1)装置A中仪器①为长颈漏斗,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2)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生成的氢气中必带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杂质,因氯化氢能与NaOH反应,所以必须放在NaOH溶液之前,水分通常需要在通过其它溶液前先检验,所以该装置放在B装置之后,C装置之前;‎ ‎(3)因实验目的是要收集干燥的氢气,所以D装置中需要装入干燥剂,此处选择浓硫酸;‎ ‎(4)依据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干燥纯净的气体来分析判断。‎ A.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不干燥,A项排除;‎ B.用向下排空气法可以获得氢气,但不够纯净(不可能将空气排尽,气体中有空气混入),B项排除;‎ C.较为合理,因为干瘪,所以没有空气混入,C项正确;‎ D.排气法自身缺点使收得的气体不纯,D项排除;‎ 所以答案选择C项。‎ ‎24.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少量氧气。‎ ‎(1)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现欲制取1.12L(标准状况)氧气,理论上需要消耗氯酸钾多少克?生成氯化钾物质的量多少?______、______‎ ‎【答案】(1). 2KClO32KCl+3O2↑ (2). 4.08g (3). 0.033mol ‎【解析】‎ ‎【分析】(1)直接写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即可,实际上往往需要加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以加快反应速率;‎ ‎(2)以物质的量为计算中心,利用本义式进行求算。‎ ‎【详解】(1)氯酸钾加热制氧气,往往需要加入催化剂,以加快反应速率,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达为:2KClO32KCl+3O2↑,注意反应条件的标注和气体生成符号;‎ ‎(2)1.12L标准状况下的氧气,其物质的量为0.05mol,据反应式可知 ‎2KClO3 2KCl + 3O2↑‎ ‎2 2 3‎ ‎ 0.05mol 所以理论需要消耗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mol=4.08g;‎ 生成氯化钾的物质的量为:≈0.033mol。‎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