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监测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安庆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监测生物试题

安庆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监测 高一生物试题 安庆市高中学业质量检测命题研究组 范围:必修①《分子与细胞》第1章~第5章第2节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简答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生命系统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毒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属于个体水平 B.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病毒的增殖离不开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D.从生命系统的层次看,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又是个体 ‎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 A.都有细胞壁,但成分不同 B.都有细胞膜,但结构特点不同 C.都有核糖体,但功能不同 D.都有DNA,但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3.下列不符合细胞学说描述的是 A.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B.提出细胞都是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C.总结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点 D.提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4.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磷脂和DNA中都含有C、H、O、N、P元素 B.染色体和核糖体中的C元素都在核酸的碳链上 C.细胞鲜重和干重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都是C、H、O、N D.有机物一定含有C元素,含有C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 ‎5.下列关于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B.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肽键的结构有关 C.三者彻底水解都能得到相应的单体 D.三者形成过程中都脱水并产生相同的化学键 ‎6.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煮熟的鸡蛋易被人体消化,这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B.低温会使大多数酶的活性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C.过酸或过碱都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 D.蛋清被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后其活性不变 ‎7.下列有关细胞骨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有关 B.细胞骨架可以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C.细胞骨架仅分布于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中 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 ‎8.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肽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均相同 B.一条多肽链有几个肽键就称之为几肽 C.一条肽链上游离的氨基数等于游离的羧基数 D.环状肽中形成的肽键数等于脱去的水分子数 ‎9.下列有关“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为水解→染色→冲洗→制片→观察 B.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将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C.单独用甲基绿鉴定DNA分布,现象更明显 D.盐酸不改变细胞活性,有利于染色剂着色 ‎10.某同学对线性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进行总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B.五碳糖的种类不同 C.基本组成单位不同 D.含氮碱基完全不同 ‎1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麦芽糖的水解终产物为CO2和水 B.蔗糖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 C.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构成 D.植物特有的多糖为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12.下列与脂质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脂肪 B.北极熊冬眠期主要依赖脂肪提供能量 C.细胞膜含有磷脂等脂质 D.食物中过多摄入磷脂易造成血管阻塞 ‎13.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材料 实验目的 A 蛙的成熟红细胞 制备纯净细胞膜 B 黑藻叶片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 C 口腔上皮细胞 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D 乳酸杆菌 观察线粒体的形态与分布 ‎14.溶酶体可以分为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前者是高尔基体的分泌小泡,后者是由吞 ‎ ‎ 噬小泡与初级溶酶体融合形成的,具有消化功能。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酶体的形成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B.溶酶体能进行细胞内消化,可能具有营养作用 C.可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D.溶酶体是酶的仓库,合成并储存多种水解酶 ‎1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存在形式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 ‎ B.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 C.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越大,抗寒能力越强 D.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也不同 ‎16.下列关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B.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内、外侧对称分布 C.组成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D.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17.下列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二者内部结构 B.叶绿体和线粒体内均能产生的ATP C.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叶绿体和线粒体 D.叶绿体和线粒体膜均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18.下图为真核细胞中生物膜系统部分结构的概念图,其中字母表示结构,数字①②表示分泌蛋白在细胞中的运输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系统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C和G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两者的蛋白质分子基本相同 C.物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中没有体现B的功能特性 D.J、K、B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19.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某些方式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甲中可能是分泌激素传递信息 ‎ B.图中靶细胞都通过受体接受信号分子 C.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多样 D.细胞膜上有信息接受功能的物质大多为糖脂 ‎20.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失去细胞核后细胞就会立即死亡 B.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C.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细胞内两种不同的物质 D.细胞核是遗传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21.下列关于酶本质探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存在酵母菌 B.李比希认为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 C.毕希纳证明了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催化作用 ‎22.下列关于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处于动态平衡中的 B.ATP转化成ADP时,不是所有的高能磷酸键都断裂 C.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23.右下图为无酶催化和有酶催化下某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曲线为无酶催化作用曲线 B.甲乙两曲线比较可知酶具有专一性 C.甲乙两曲线比较可知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D.甲乙两曲线比较可知酶能降低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 ‎24.物质运输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被动运输有利于降低膜两侧的物质浓度差 B.物质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器 C.温度影响主动运输过程不影响被动运输过程 D.主动运输对维持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有作用 ‎25.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也是思维可视化 ‎ 的表征。下列概念依次与编号1、2、3、4、5相对应,明显不合理的一组是 A.细胞、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细胞核、染色体 B.无膜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蛋白质、RNA C.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线粒体及叶绿体、DNA、脱氧核苷酸 D.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主要元素、最基本元素 第Ⅱ卷(简答题,共5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8分)某同学用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进行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设计如下实验分组,回答下列问题:‎ ‎(1)若进行还原糖鉴定,应选择 (填“甲”、“乙”或“丙”)组装置,理由是 ‎ ‎ 。‎ ‎(2)若甲组中1号试管出现紫色,则甲组进行的是 鉴定,加入的鉴定试剂 为 试剂。‎ (3) 丙组用苏丹Ⅲ染液进行 鉴定实验,若被检测物质存在,‎ 应出现 。‎ ‎27.(12分)光学显微镜是中学阶段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图2表示镜头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 ‎①‎ ‎ 图中放大倍数最大时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______________(填图示字母标号)。‎ ‎② 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2) 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 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原生质层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断,‎ 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3) 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图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 科学家依据 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 ‎(填标号)。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图D中的红细胞,原因是 。‎ ‎28.(10分)下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环境,充盈时可保持细胞坚挺的是 (填序号),细胞中能够实现能量转换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 ‎(2)该图所示的细胞中有两种重要的细胞器没有画出,它们是 。‎ ‎(3)图中⑨与 有关。‎ ‎(4)结构④和结构⑤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图1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 ‎ ‎ ‎(1)胰腺腺泡细胞分泌消化酶的方式能否用图1所示方式表示?试说明理由。 ‎ ‎ 。‎ ‎(2) 图1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 (填字母)。木糖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却很难通过细胞膜,这说明细胞膜具有 性。‎ ‎(3) 图2中曲线甲代表 ,影响曲线乙所示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因素主要有 。‎ ‎30.(10分)请解读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 ‎(1)图1和图2表示酶具有的特性依次是 、 。‎ ‎(2)由图3可知,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是 ;从图示曲线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随着pH的变化,酶的最适 不变。‎ ‎(3)图4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酶的浓度(数量)和酶的 。‎ 安庆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监测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5×2=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B A B C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D C B A D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D C B ‎1.A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项错误;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B项正确;病毒的增殖离不开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细胞,C项正确;从生命系统层次看,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又是个体,D项正确。‎ ‎2.D 【解析】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但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A项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特点是相同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项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其功能相同,都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C项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相同的遗传物质DNA,但因生物种类不同,DNA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向正确。‎ ‎3.C 【解析】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细胞产物组成,A项正确;细胞学说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B项正确;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说明动物和植物具有统一性,但并没有将细胞分类,C项错误;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个相对独立的单位,D项正确。‎ ‎4.B 【解析】染色体和核糖体都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都含有C元素,其C不一定都在核酸的碳链上,含氮碱基和蛋白质中也含有C元素,B项错误。‎ ‎5.A 【解析】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A项正确;肽键的结构可表示为“—CO—NH—”,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肽键的结构无关,B项错误;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为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不是单体,C项错误;三者的形成过程中都产生水,但形成的化学键不同,D项错误。‎ ‎6.B 【解析】煮熟的鸡蛋易被人体消化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肽链变得松散,易被蛋白酶分解,A项正确;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结构,所以酶的活性还可以恢复,B项向错误;过酸或过碱都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变性失活,C项正确;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蛋清,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没有破坏,其活性不变,D项正确。‎ ‎7.C 【解析】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有关,A项正确;细胞骨架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B项正确;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包括低等植物细胞核高等植物细胞)都有细胞骨架,C项错误;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项正确。‎ ‎8.D 【解析】多肽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不相同,多肽盘曲折叠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才能形成蛋白质行使功能,A项错误;多肽的命名以氨基酸的个数为标准,一条多肽链有几个氨基酸就称之为几肽,B项错误;一条肽链上游离的氨基数不一定等于游离的羧基数,C项错误;肽键形成过程中伴随着谁生成,环状肽形成过程中,形成一个肽键的同时脱一分子水,二者数量相等,D项正确。‎ ‎9.B 【解析】本实验步骤为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A项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DNA,所以得不到想要的鉴定结果,B项正确;甲基绿与 DNA、RNA都能结合,但与DNA的亲和能力更强,所以单独使用,效果不好,C项错误;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并且使组成染色质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但并不是浓度越大越好,D项错误。‎ ‎10.D 【解析】线性DNA为双链结构,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RNA为单链结构,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项正确;DNA中五碳糖的种类为脱氧核糖,RNA中五碳糖的种类为核糖,B项正确;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C项正确;DNA中含有的碱基为A、G、C、T,RNA中的碱基为A、G、C、U,两者不完全相同,D项错误。‎ ‎11.C 【解析】麦芽糖的水解终产物为两分子葡萄糖,A项错误;蔗糖作为植物特有的二糖,在人体消化道中水解为单糖后才能被吸收,B项错误;乳糖是动物特有的二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构成,C项正确;植物特有的多糖为纤维素、淀粉,糖原为动物特有的多糖,D项错误。‎ ‎12.D 【解析】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A项正确;北极熊冬眠期主要依赖于脂肪提供能量,B项正确;细胞膜含有磷脂、胆固醇等脂质,C项正确;食物中过多摄取胆固醇易造成血管阻塞,D项错误。‎ ‎13.B 【解析】蛙的成熟红细胞有多种膜性结构,不能制备纯净细胞膜,A项错误;黑藻叶片薄,透光性好,能用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B项正确;口腔上皮细胞不能合成唾液淀粉酶,C项错误;乳酸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D项错误。‎ ‎14.D 【解析】初级溶酶体是高尔基体的分泌小泡,次级溶酶体是由吞噬小泡与初级溶酶体融合形成的,所以溶酶体的形成与膜的流动性有关,A项正确;溶酶体能进行细胞内消化,可能具有营养作用,B项正确;溶酶体可吞噬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项正确;溶酶体是酶的仓库,但不能合成酶,D项错误。‎ ‎15.C 【解析】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越大,抗逆性越弱,C项错误;‎ ‎16.B 【解析】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内、外侧的分布不具有对称性,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B项错误。‎ ‎17.A 【解析】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内部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项错误;叶绿体内光反应过程可产生ATP,线粒体内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均可产生ATP,B向正确;通常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C项正确;叶绿体膜和线粒体膜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D项正确。‎ ‎18.D 【解析】生物膜系统是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的统称,而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项错误;蛋白质分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不同,则C(叶绿体膜)和G(线粒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不相同的,B项错误;图中B表示细胞膜,并非所有物质都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使得一些小分子物质可自由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离子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自由通过,这体现了细胞膜(B)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C项错误;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经内质网(J)初步加工,而后形成具膜小泡包裹后运往高尔基体,小泡膜与高尔基体膜(K)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修饰加工,再由具膜小泡包裹运往细胞膜(B),小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并将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可见分泌蛋白的修饰和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进行相互转化,实现膜成分的更新,D项正确。‎ ‎19.D ‎ ‎【解析】图甲中细胞分泌的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所以图甲可以表示通过激素传递信息,A项正确;图甲、乙中,靶细胞都是通过受体接受信号分子的,B向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多种多样,C项正确;细胞膜上有信息接受功能的物质大多是糖蛋白,D项错误。‎ ‎20.B 【解析】真核细胞失去细胞核后细胞不会立即死亡,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A项错误;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项正确;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细胞内同一种物质,其存在形式不同,C项错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D项错误。‎ ‎21.C 【解析】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存在酵母细胞,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A项正确;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B项正确;德国化学家毕希纳证明活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也可引起发酵,C项错误;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催化功能,D项正确。‎ ‎22.C 【解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进行,并处于动态平衡中,A项正确;ATP转化成ADP时,只有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B项正确;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动物细胞由呼吸作用供能,植物细胞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供能,C项错误;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项正确。‎ ‎23.D 【解析】甲曲线为有酶催化作用的曲线,A项错误;从图中曲线无法推断出酶具有专一性,以及酶作用条件温和,B、C项错误;甲、乙两曲线比较,可知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项正确。‎ ‎24.C 【解析】被动运输的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而主动运输则相反,所以被动运输有利于降低膜两侧的物质浓度差,主动运输对维持膜两侧物质的一定浓度差有作用,A、D项正确;物质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器,B项正确;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和分子运动,因而会影响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C项错误。‎ ‎25.B 【解析】细胞包括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有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A项正确;无膜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和中心体,核糖体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和RNA,两者并列关系,B项错误;遗传物质的载体包括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C项正确;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主要元素(C、H、O、N、P、S)和K、Ca、Mg共9种元素,最基本元素是C元素,D项正确。‎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答案】(1)乙 (2分) 还原糖的鉴定试剂为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才能显色(合理即可,2分)‎ ‎(2)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3)脂肪 橘黄色 ‎ ‎【解析】(1)若进行还原糖鉴定,应选择乙组装置,理由是还原糖的鉴定试剂是斐 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才能显色。(2)若甲组中1号试管出现紫色,则甲组进行的是蛋白质的鉴定,加入的鉴定试剂为双缩脲试剂。(3)丙组进行脂肪鉴定实验,若脂肪存在,应出现橘黄色。‎ ‎27.(12分,每空2分)‎ ‎【答案】(1)① b、c、A ②B  (2)D ‎ ‎(3)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B  ‎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  ‎ ‎【解析】(1)图1中的镜头c和d有螺纹,表示显微镜的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故c、d的放大倍数分别为40×和10×。a和b无螺纹表示显微镜的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故a、b的放大倍数分别为5×和15×。①在使用高倍镜时,放大倍数最大时倍数为15×40=600,此时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为b、c,物镜与装片距离最近,如图2中A所示。②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不在装片和物镜上,只会存在于目镜上,而反光镜上的异物不会看得到。(2)在光线充足的实验室里,显微镜内的视野太亮,为了增加对比度,应调暗视野,即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3)分析题图可知,图中A是口腔上皮细胞,B是蓝藻,C是植物的维管束细胞,D是猪的红细胞,科学家依据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只有B细胞没有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红细胞,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 ‎28.(10分,每空2分)‎ ‎【答案】 (1) ①  ②、⑦ ‎ ‎ (2) 高尔基体、溶酶体 ‎(3) 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 ‎(4) 结构④具有选择透过性,结构⑤是全透性的 ‎【解析】(1)由图可知,①是液泡,②是叶绿体,③是核糖体,④是细胞膜,⑤是细胞壁,⑥是内质网,⑦是线粒体,⑧是细胞核,⑨是核仁。液泡是成熟植物细胞中水分和无机盐贮存的场所,所以它可以维持细胞的形态,因此充盈时可保持细胞坚挺的是①,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2)图中没有画出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和溶酶体。(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④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⑤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29.(10分,每空2分)‎ ‎【答案】(1)不能,因为消化酶是大分子,只能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 ‎ ‎(2) d  选择透过 ‎(3) 自由扩散 载体的数量和能量(或ATP)的供应 ‎【解析】(1)图1所示方式为主动运输(a、e)、协助扩散(c、d)和自由扩散(b),而消化酶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以上方式运出细胞外,只能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如图1中所示d方式。木糖相对分子质量虽然比葡萄糖小,但细胞膜上却没有相应的载体蛋白,细胞不能吸收木糖,这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图2中观察甲曲线可知,随着胞外浓度增加运输速率一直增加,两者为正比关系,是自由扩散关系。乙曲线表示物质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ATP供能,所以限制条件主要为这两个因素。‎ ‎30.(10分,每空2分)‎ ‎【答案】(1) 高效性  专一性 ‎ ‎(2) 先升高后降低  温度 ‎ ‎(3) 活性 ‎【解析】(1)图1曲线中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不加催化剂的一种作为对照组,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加入酶比加入无机催化剂先达到反应的平衡点,表示了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由图2可以看出,酶只能与特定结构的反应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从而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的特点。(2)图3中底物剩余量越多表示酶活性越低,在一定范围内,pH=7时酶的活性比pH=6时低而比pH=5时高,所以当pH从5上升到7时,酶活性的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图3中的三条曲线最低点(酶活性最高)对应的温度应相同,说明不同pH条件下酶的最适温度并没有改变。(3)图4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A点之前,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A点之后,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不再增加,底物浓度不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A点之后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的浓度(数量)和酶的活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