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作业
课时作业25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茂名高三统考]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10年,各国诸侯为周王筑城,动土前,对工程的长、宽、高连沟洫在内的土石方及人工、材料,甚至各国劳动力的往返历程和所需干粮的数量,都计算得精确周到,使工程得以提前完成。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 A.诸侯听命于周天子 B.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 C.人民受到残酷剥削 D.人们已掌握广泛数学知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春秋时期各诸侯为周王筑城,动土前,对工程的长、宽、高连沟洫在内的土石方及人工、材料,甚至各国劳动力的往返历程和所需干粮的数量,都计算得精确周到,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很多方面的广泛的数学知识,D项正确;此时是春秋的诸侯争霸时期,A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未体现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B项错误;人民受到残酷剥削,材料未体现,C项错误。故选D项。 答案:D 2.[2019·广元高三联考]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 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 ) A.造纸术的革新 B.雕版印刷的普及 C.活字印刷的推广 D.科举取士的需要 解析:从材料中的“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来看,“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应当是活字印刷的推广,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的变化与造纸术的革新无关,排除A项;隋唐时期已出现雕版印刷术,并开始科举取士,因此材料中的变化与此无关,排除B、D两项。 答案:C 3.[2019·张家界高三月考]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 ) 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C.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 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宋朝政府的文治治国策略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即材料意在强调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了科技发展,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强调政府的政策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而非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反映科技进步和治国策略的相辅相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4.[2019·十堰高三模拟]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撰写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首次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高度评价。然而,余秋雨却对“四大发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农耕文化的民族,天文历法理应是第一发明;而中医中药对于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民族而言,重要性也非同一般,应排在第二位,中国的四大发明应首先考虑这两项。这反映( ) A.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B.中华文明在很长一段时期领先世界文明 C.深入研究历史可以还原历史真相 D.从不同角度研究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解析: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高度评价是站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立场上来评价四大发明的,余秋雨对“四大发明”提出的看法是站在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没法说谁的更有道理,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就有不同的结果而已,故选D项;A、B两项只符合李约瑟的角度,C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A、B、C三项。 答案:D 5.[2019·平顶山高三调研]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的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缺乏理性精神 B.有很强的封闭性 C.求善而不存真 D.落后于西方国家 解析:根据关键信息“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论构建,缺乏理性精神,故答案为A项。B、C两项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均排除;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D项明显错误,排除。 答案:A 6.[2019·渭南高三调研]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 ) A.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B.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 C.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诗经》和《楚辞》所反映出的社会状况有较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根本上是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造成的。北方经济发展较为成熟,人们会去关注一些爱情、婚姻或者徭役、风俗方面的事情;南方经济较落后,人们生活也较为原始,所以会有更多的巫术、自然崇拜,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表现北方社会政治情况,动荡之说无从得到,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经济重心完成转移之前,总体上来讲北方的经济发展程度比南方更高,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诗经》和《楚辞》表现的社会内容十分多样,并未集中于祖先崇拜和宗法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A 7.[2019·哈尔滨高三联考]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日益兴盛,“说话”分为四家:小说(以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演说佛书)、讲史(讲述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材料表明了宋代( ) A.市民文化有了较快的发展 B.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 C.儒释道三教已完成了融合 D.城市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来,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收入增加,相应的世俗文化兴起,说话艺术逐渐成为市民阶层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在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古代中国,世俗文学不可能成为文化主流,排除;C项说法错误,错在“融合” ;材料中强调的是市民文化的发展,故D项排除。 答案:A 8.[2019·汾阳高三摸底]元朝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昭君出塞故事,其笔下的汉室奸佞当权、外族凭陵,官员都是一批“干请了皇家俸”却不能“安社稷、定戈矛”的废物;汉元帝本来宠爱昭君,却因异族索要而只能恨恨地唱:“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这充分反映出( ) A.元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 B.理学空谈误国的惨痛教训 C.士人无缘政治只好戏说历史 D.汉族文人的家国衰败之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元朝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政权,此时元政府实行残酷统治,引起了知识分子的不满,故而以元曲和元杂剧来抨击政府,故D项正确。A项错在元曲并不是抨击元朝政府的腐朽和无能,且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政府的无能,B项出现在明清时期。C项明显错误。 答案:D 9.[2019·抚州高三评估]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两者都( ) A.描写了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D.表明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 解析:《桃花源记》作于魏晋时期,陶渊明由于政治黑暗而向往田园生活,故A项错误。陶渊明代表知识分子,并不代表市民阶层,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敢于反抗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时期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使得有识之士壮志难酬;而明清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皇权对人民的束缚已达到最大,阶级矛盾尖锐,两部作品都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故C项正确。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黑暗政治生活的不满,并不涉及对封建等级观念的冲击,故D项错误。 答案:C 10.[2019·萍乡高三质检]有一种字体对后世书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其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该字体是( ) A.篆书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解析: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故B项正确。小篆讲究图案美,富有对称性,故A项错误。行书具有楷书和草书特点,故C项错误。草书是勾连不断,最能体现出书法家情感,故D项错误。 答案:B 11. [2019·宝鸡高三评估]右图是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写意画《孤禽图》,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 B.注重对景物的逼真摹写 C.特别讲究布局与构图 D.具有气势雄壮的特色 解析:《孤禽图》整幅画的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禽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缩颈、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的情态。形象洗练,造型夸张,表情奇特,流露出愤世嫉俗之情,反映出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具有奇特新颖、出人意表的艺术特色,这是典型的文人画特征,故选A项。B项是工笔画的特征,而题干中的《孤禽图》是写意画,故排除B项;C项不是文人画的主要特征,而是欧洲新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故排除C项;写意画具有强调意趣、借物抒情的特点,不具有气势雄壮的特点,故排除D项。 答案:A 12.[2019·新乡高三联考]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京剧的形成过程吸收了百家之长,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兼容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京剧的形成过程吸收了百家之长,与文化艺术异彩缤纷无关,排除A项。京剧的形成并非是文化的薪火相传而是文化的吸收借鉴,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并非所有的文化都能实现融会贯通,排除。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 13.[2019·荆州高三统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期出版的书籍有历史、经典古籍和有关农业及文学的著作等,数量逾五百种,其中部分得以大量印行。本时期中国的雕版印刷拥有极高的水平,而当时欧洲却正处于黑暗时代。十一世纪还出现了活字版印刷术。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在当时应该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事实并非如此。“毕昇去世后”,沈括这么写道,“ 他的活字技术成为我表亲名下的财产,直到今天仍被珍藏。”由此可知,活字版成为私人的传家之宝,而非全国人民得以享用的资源。 材料二 公元十四五世纪时,由商人、贸易家与工匠组成的新都市阶级出现。他们需要阅览账册、航海书籍以便于转运货物。教会同样需要印制赎罪券、圣经等书册。由谷登堡开启的金属活字印刷蓬勃发展起来。当然这也得益于欧洲的字母系统,中国人从事印刷至少需要八千个活字。随着印刷品的激增,西方图书馆与学校数目也跟着激增,古希腊罗马经典广泛传播。印制插图的技术则对自然科学及地图制作的贡献甚大,地球及其栖息生物的崭新面象遂一一浮现。 ——均摘自施拉姆《人类传播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毕昇与谷登堡活字印刷技术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毕昇与谷登堡活字印刷技术发明命运不同的原因。(1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十一世纪还出现了活字版印刷术”“活字版成为私人的传家之宝,而非全国人民得以享用的资源”以及材料二“谷登堡开启的金属活字印刷蓬勃发展起来”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从北宋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分析回答;西方从文艺复兴等角度思考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字特点回答;第二小问从谷登堡的活字印刷技术比毕昇更加先进、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商业与文化的发展对印刷的需要更加强烈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1)特点:毕昇:比西方早三四百年;胶泥材质;国内影响有限,没有得到推广;对欧洲影响深远。 谷登堡:金属材质;蓬勃发展;影响和贡献都较大。 背景:毕昇:印刷技术的成熟提供技术支持;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代重文轻武形成重视文化与书籍的风气;科举考试的推动;宋词等文学繁荣的推动等。(答对3点即可)谷登堡:新都市阶级出现;商业的繁荣;教会传教的需要;文艺复兴的推动;中国活字印刷术的传入。 (2)原因:中国汉字系统较为复杂;雕版印刷水平高,阻碍了新技术的应用;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封闭性;农耕社会对文化的需求相对不足;中国传统观念对先进技术不重视,推广意识不足。 西方字母系统便于活字制作;谷登堡的活字印刷技术比毕昇更加先进;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商业与文化的发展对印刷的需要更加强烈。 14.[2019·常德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卖炭翁 作者: 白居易(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望海潮 作者: 柳永(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提取表中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可以从唯物史观角度,也可以从其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两个时期城市经济或文学发展状况加以说明。(24分)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菱歌泛夜……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可拟出论题:唐宋文学与城市经济。然后结合所学说明,唐诗反映了唐代对市场交换行为存在严格的时空限制;宋词反映了宋代城市经济更加繁荣。最后得出结论:说明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答案:参考示例1: 论题:唐宋文学与城市经济。 说明:《卖炭翁》中“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描述反映出唐代对市场交换行为存在严格的时空限制;《望海潮》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菱歌泛夜……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描述则反映出宋代市场分散于宅屋之间,经营时空不再有限制。这说明宋代政府放松对城市的市场交换行为的直接管理,宋代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唐诗宋词的内容反映了这一时代特色,说明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以上说明包括史料实证、史料解释、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参考示例2: 论题:市民生活与文学发展。 说明:唐诗《卖炭翁》在形式上整齐划一,讲究格律,题材偏重政治主题。宋词《望海潮》的句式参差不一,句法灵活多样,以个人的感受描绘了杭州的繁荣。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词更容易抒发情感,适应了市井的生活需要,这说明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由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以上说明包括史料解释、唯物史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