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海原一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卓有成效的文官选拔制度,源于隋,成于唐,盛于宋,至清末1905年废除,共实行1300年。其中,宋朝的科举制度被公认为严密、成熟、有效。 科举制度在唐代基本定型,但考生的出身、社会关系、名声等很重要,而且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行卷”和“公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张继《枫桥夜泊》和杜枚《阿房宫赋》等都作为“行卷”而知名。他们也因此获得科名。李白未曾参加科举,但他声名远扬,由玉真公主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 而宋朝科举的特点主要有: 开放考试门户,几乎人人均可应举。唐代规定,犯法令者、工商杂类及州县衙门小吏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彻底取消出身和门第限制,士农工商杂类皆许应举入仕。南宋时期,连恶霸、黥吏的子弟及以屠杀为业者都准许应考。 废除荐举残余,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禁公荐,罢公卷,以成绩高低定去取,防止考场内外的徇私舞弊活动。 严格考试制度,锁院糊名誊录并行。锁院制即指考试前将考官和工作人员召集到贡院里面、昼夜锁闭,与外界隔绝,直到放榜始得出来。糊名制是指将所有考生的姓名都糊起来,今天叫“密封制度”,考官们看不到考生的身份信息。誊录制,则是由工作人员把所有考生的答卷重新誊写、抄录一遍,经过对读官、誊录官和校勘官的三道程序,再送考官评阅。 考试内容多样,重能力见解及应用。考生光凭死记硬背或吟诗作赋已难以取得科第,只有扩大知识面、具备独立见解、提出实用对策,才可能取胜。 扩大录取名额,取士之多空前绝后。两宋享国320年,共开科118榜,取士人数超过11万,是唐五代登科总人数的10倍多。元明清各代取士人数均不及宋代。 中举即可授官,升迁相对较快。唐代士子科举登第后,即使进士也只能授予从九品的小官。若非高门出身,又无权贵施援,则难免沉沦潦倒。宋代科举,进士中举后即可授予官职,而且升迁远比其他途径入仕者要快。 - 26 - 宋朝科举制度相对比较公平公正,一切以考试成绩定去留,欧阳修感叹“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 两宋时期,读书学习、进京赶考都需要不菲的花销,穷困学子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资助;官办学校、书院也会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史料记载,北宋曾给路途遥远的举子发送“公券”,凭此于往返路上可在公家的驿站招待所免费食宿。 新旧《唐书》所载830名进士中,出身望族和公卿子弟者最多,高达71%,寒素子弟仅占15.9%。而在《宋史》有传的北宋1533人中,布衣入仕者占比55.12%;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至北宋末已达64.44%。 从宰相一职来看,唐代仅崔氏十房前后就有23人任相,在唐代369个宰相中占比1/15;而宋代宰相里,布衣出身者占比53.3%,足以证明宋朝的权力结构是以庶族士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可以说,宋朝是一个开放性的平民社会,寒门多出贵子,努力就有机会。 (摘编自李贵《两宋时期何以“寒门多出贵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官职和科名的获得由“行卷”和“公荐”起决定性作用,比如李白和白居易、张继等靠的都是这两种形式。 B. 宋朝科举相比唐代变化明显,主要体现在应举身份、成绩、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录取名额、升迁快慢的不同上。 C. 宋代科举考查能力见解及应用水平,考生光凭死记硬背或吟诗作赋已不能取得科第,须知识面广、有独立见解。 D. 两宋时期,寒门学子可以通过官办学校、书院,“公券”发放等多种渠道获得补贴或者免费食宿来解决花销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提出宋朝科举制度被公认为是严密、成熟、有效的,后面阐述该特点时,采用了并列结构。 B.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手法佐证宋代寒门出贵子的观点,并且采用大量的数字进行了印证。 C. 文章使用引用论证,用欧阳修的话对宋朝科举制度特点进行总结,强调了宋朝科举制度的公平公正。 D. 文章写唐代受应考身份限制、录取人数远少于宋代、升迁困难等现象,论证了唐科举制度不如宋完善。 - 26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彻底取消了出身和门第限制,比如工商杂类及州县衙门小吏等这些在唐代不被允许的身份,在宋代可以参加科考。 B. 宋代实行锁院糊名誊录制度,严肃了考试纪律。这种考试制度较为有效地防范了识别笔迹作弊、工作人员舞弊等情形。 C. 宋代扩大科考录取名额,北宋南宋取士人数比唐五代、元明清各代取士的人数都多,因此,优秀人才也比其他朝代多。 D. 由唐代进士出身望族和公卿子弟者较多,唐代崔氏任相人数之多,可以推测唐朝的权力结构不是以庶族士人为基础的。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起决定性作用”错误,根据原文“而且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行卷’和‘公荐’”可知,有“往往是”的限定;“靠的都是这两种形式”错误,李白靠的是“公荐”,白居易等靠的是“行卷”,不能混在一起说“都是这两种形式”。 B项,“主要体现在应举身份、成绩、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录取名额、升迁快慢的不同上”理解错误,和唐代作对比的只有“应举身份”“录取名额”“升迁快慢”的不同。 C项,“考生光凭死记硬背或吟诗作赋已不能取得科第”错误,原文是“考生光凭死记硬背或吟诗作赋已难以取得科第”,“难以”和“不能”意思不等同。另外遗漏了宋代科举考查的“提出实用对策”。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论证了唐科举制度不如宋完善”于文无据。列举唐代的现象,是通过对比,以证明宋代科举制度的特点。 - 26 -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优秀人才也比其他朝代多”于文无据。由原文“宋代科举,进士中举后即可授予官职,而且升迁远比其他途径入仕者要快。宋朝科举制度相对比较公平公正,一切以考试成绩定去留”可知,只是谈及升迁远比其他途径入仕者要快,以考试成绩定去留,并未谈到优秀人才的多少问题。 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材料一: 6月25日2时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21颗卫星,包括18颗M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颗GEO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IGSO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聚焦亚太地区跳8字舞。此次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2019年6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 - 26 - 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2003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GEO/IGSO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2019年5月27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表示:“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26 - (摘编自2018年9月25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斗三号的三种卫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我国发射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第21颗卫星。 B. 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和北斗团队的接力奋斗密不可分。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体现了中国速度,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D. 北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团队工程,它的研制发展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阳帆板是北斗卫星国产化的开端,这之后北斗卫星国产化步伐逐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断出现。 B. 2018年是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期,2019年再发射6至8颗卫星之后,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 C. 由材料二和材料四可知,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北斗“三步走”的规划是由区域覆盖到全球覆盖,为全球提供服务。 D. 随着北斗系统由区域导航发展到全球导航,西方有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目的作出自己的判断。 6. “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B 6. 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精神;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无私奉献、久久为功的精神;自力更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解析】 - 26 -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C项,“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 B项,“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错,原文是“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本题,应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如本题“‘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接下来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关于“北斗精神”相关内涵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材料二和材料三。材料二中,“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综合材料二的全文内容来看,他们秉持的“北斗精神”就是要凭借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国产化率,使中国拥有这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非常艰辛,“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综合这些内容可知,“北斗精神”就是一代代的北斗人无私奉献、久久为功的精神,就是不怕困难,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材料三中,“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20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综合材料三这些内容可知,“北斗精神”就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 【点睛】 - 26 -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笛音 李铭 本地要排一个戏,投巨资打造,想参加省艺术节的演出,奔着拿奖去的。剧本经过多次打磨,终于可以下排练场排练了。一切都在顺利地往前推进着。 音乐在这个戏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剧组从北京高薪聘来一位大咖级别的人物,来负责这个戏的音乐设计。 大咖姓吴,其貌不扬,说别的都没精神,一说音乐,眼睛里便马上放射出光芒。大家背后都叫他吴大咖。吴大咖这人很挑剔,有点吹毛求疵,不好接近。 吴大咖的挑剔不是表现在生活上,吃住行他都是马马虎虎。工作人员问吴大咖喜欢吃什么,他说随便。工作人员又问喜欢喝什么,他头也不抬地说随便。 只有到了工作的时候,吴大咖就不随便了。吴大咖在排练场脾气不好,言辞犀利,不给任何人留情面。只要他认准的事情便非常固执。这个戏是一部宣扬主旋律的农村戏,吴大咖别出心裁非要使用交响乐伴奏,这让其他懂音乐的人有些出乎意料。 吴大咖态度很坚决,对反对声音一概置之不理。本地文化官员跟剧组主创进行商量,既然聘请了吴大咖,就应该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按照吴大咖的方案,预算是高了些,可是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还是决定尊重吴大咖的所有选择。 音乐录制工作进展不顺,原因是吴大咖要求过于严苛。比如在选拔笛子演奏员的时候,吴大咖简直是“鸡蛋里挑骨头”,多次打断演奏现场。 - 26 - 吴大咖不说话,背向后仰,躺椅被压成弓形。吴大咖闭眼,良久睁开,问,你演奏几年了? 演奏员被问蒙了,答,十八年,国家二级演奏员。 这跟职称没有关系。吴大咖提高了嗓门。 换人!吴大咖斩钉截铁地说。 就这样,本地非常有名的笛子演奏员被撤换掉了,气得演奏员逢人就骂吴大咖傲慢无礼。 后来事情很尴尬,文化主管部门赶紧从省城歌舞团再请来一位最好的笛子演奏员。这演奏员是一个女孩,职称一级,年纪轻轻就已经获得了多项国内国际大奖。 吴大咖听完一曲,摇头叹息。人又被他给开了。 本地文化官员坐不住了,笛子独奏在整个戏里只占了一分半钟,吴大咖如此挑剔有点儿叫人不能理解。 趁着吃饭的时候,本地文化官员委婉地表达了看法。吴大咖听出了话里的弦外之音。吴大咖苦笑一声,这是一段表达乡村恬静生活的音乐,在整个戏中至关重要。没有这一分半钟,整个戏就要减分。 前面两个演奏员都是非常棒的艺术家,他们的演奏哪里不好?见吴大咖如此固执,本地文化官员也就直接问了。 声音不干净!吴大咖回答。 本地文化官员哭笑不得,声音还有干净不干净之说!这……真是叫人费解。 吴大咖的音乐设计停滞不前,眼看着全省艺术节召开在即,本地文化官员气得索性不再去过问了,让这个怪异的吴大咖自己折腾去吧。反正合同签了,不按时完成看他怎么交代。 吴大咖提出要求,要去本地乡下采风。 今天这个村,明天那个屯,吴大咖开始深扎生活了。 这一天,吴大咖一行人到了本地最闭塞的山村。吴大咖正在村口河边洗脸,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几声笛音。吴大咖一下子就愣住了,侧耳倾听,然后狂喜地喊,这个笛音真干净! 找到一户农家,笛音就是从这家院子里传出来的。吹笛子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问了才知道,这失明女孩初学,只会吹一首曲子。 吴大咖大喜过望,跟女孩家人商量,要带她回去录笛音。 女孩儿父母给孩子买笛子,就是想鼓励从小双目失明的女孩要有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见有人愿意帮助女儿,心里自然欣喜。 - 26 - 吴大咖带女孩儿回剧组,指导她练习笛子演奏。两周以后,正式开始录制。女孩儿的笛声一响,现场立刻鸦雀无声。那舒缓的音乐像森林里潺潺的流水,涌进了每个人的心田。 吴大咖闭目品味,睁开眼睛时,双眼全是泪花。 这个戏大获成功,在艺术节上夺得最高荣誉。 吴大咖要走的当天晚上,剧组一起吃饭。吴大咖端起酒杯特意敬了被淘汰的本地演奏员。演奏员询问吴大咖自己的演奏到底差在哪里。 吴大咖说,您的演奏技巧娴熟,非常棒。但不是我想要的,您的声音里匠气太重。 哦!演奏员明白了,那个获得国际大奖的女孩儿呢,她从业时间短,成绩斐然啊,你为什么也不用? 吴大咖说,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欲望。这个从小失明的女孩儿,她看不到人间的丑恶,没有名利的欲望。她的心灵世界都是干净的,这才是我这个戏里需要的笛音。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先交代了吴大咖热爱音乐、不留情面、要求严格、坚持自我的形象,这样写给下文吴大咖坚持寻找最干净的笛音的情节做了铺垫。 B. 吴大咖临走时特意给被淘汰的本地演奏员敬酒,这一细节与上文本地演奏演员认为吴大咖傲慢无礼形成了对比,使吴大咖的形象更高大、饱满,令人敬佩。 C. 小说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描绘盲女的笛音,先将笛音比作流水,描绘其清纯的特点;又用吴大咖听笛音后眼含泪花的情景来衬托笛音的感人力量。 D. 生活在“本地最闭塞的山村”的盲女使这个戏夺得最高荣誉,而国家一级、二级演奏员却遭到吴大咖淘汰,这有力地讽刺了文艺工作者追名逐利、不追求艺术真谛的社会现象。 8. 小说在结尾处才交代吴大咖否定了前两位优秀的笛子演奏员的原因,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 9. 小说为什么以《笛音》为标题?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这样安排回应了前文否定两位优秀的笛子演奏员的悬念,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②这样安排将吴大咖对三位笛子演奏者的看法与评价放到一起,构成对比、衬托,更突出了盲女干净纯正的笛音和清纯脱俗的品质。③这样安排运用了卒章显志的艺术手法,使文章呼唤纯净、清除欲望、不慕名利的主题更加突出。 9. - 26 - ①故事情节围绕吴大咖寻找最干净的笛音展开,“笛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能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笛音”不仅能表现前两个演员的匠气和欲望及盲女的纯正内心,还能表现出吴大咖对“最干净的笛音”的执著追寻。③暗示文章主题,借用“笛音”悠扬动听的意境来暗示文章追求美好的主题,同时使标题具有诗意的美感。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D项,“这有力地讽刺了文艺工作者追名逐利、不追求艺术真谛的社会现象”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就是考查小说结尾情节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结尾的形式特点及表达效果,结尾与环境的关系,和前文情节之间的关系,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于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小说在结尾处才交代吴大咖否定了前两位优秀的笛子演奏员的原因的妙处。小说结尾写“吴大咖说,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欲望。这个从小失明的女孩儿,她看不到人间的丑恶,没有名利的欲望。她的心灵世界都是干净的,这才是我这个戏里需要的笛音。”从结构上分析,这个答疑解释了前文否定两位优秀的笛子演奏员的谜团,情节上前后照应,这样使文章结构严谨。同时这种结尾也将吴大咖对盲女孩和演奏了十八年,国家二级演奏员和那个年纪轻轻却获得好多国内和国际大奖的女演奏者进行对比,突出了盲女干净纯正的笛音和清纯脱俗的品质。从尾段的表达效果分析,这个结尾表达了呼唤纯净、清除欲望、不慕名利的主题,属于卒章显志,能突显文章的主旨。 【9题详解】 - 26 -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小说标题的作用很多,具体作用要结合文本内容来理解,大致可以从题目反映的内容、人物、情节(线索或在文中推动情节的发展等方面)、主题和题目本身的表达效果等角度来考虑。本题要求分析小说以《笛音》为标题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领悟小说的主旨,然后结合文本逐一分析。本文主要的故事情节是本地要排一个戏,想去省里拿大奖,下场排练前需要找人为这个剧配上一分半钟的音乐。他们聘请了一位吴大咖,全文着力写这位大咖花心思去寻找最满意的笛音,“笛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大咖寻找演奏者的过程,主要通过听他们演奏笛子来判断,而大咖评价第一位演奏者匠气太重,第二位演奏者欲望太重,而盲女演奏的笛音“最干净”,能表明盲女内心的纯正。从表现文章主旨的角度分析,小说借用盲女演奏的“笛音”来暗示内心要纯净,要追美好。以“笛音”为题,也能给人以诗意的感受。 【点睛】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哪些呢? 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皆服其工。累迁为尚书殿中侍郎。入隋,为东宫学士,迁太常博士。炀帝议改宗庙之制,亮请依古七庙,而太祖、高祖各一殿,法周文、武二祧,与始祖而三,余则分室而祭,始祖二祧,不从迭毁。未及行,坐与杨玄感善,炀帝矜己嫉才,因是亦贬西海司户。时博士潘徽贬威定主簿,亮与俱,至陇山,徽死,为敛瘗,人皆义之。后为薛举黄门侍郎。举灭,秦王谓曰:“寡人受命而来,嘉于得贤。公久事无道君,得无劳乎?”亮顿首曰:“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王悦,赐乘马、帛二百段,即授王府文学。高祖猎,亲格虎,亮恳慆致谏,帝礼纳其言。王每征伐,亮在军中,尝预秘谋,有裨辅之益。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候,老于家。太宗征辽,子遂良从,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意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亮顿首谢。及寝疾,帝遣医,中使候问踵相逮。卒,年八十八,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初,武德四年,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以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文学禇亮等,并以本官为学士。 - 26 - 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坟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命阎立本图象,使亮为之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以章礼贤之重。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列传第二十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B. 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C. 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情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D. 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主,始自《三国志》称刘禅,后来用于称与其经历相似,被俘割据政权末代君主。 B. 炀帝,“炀”乃谥号,属于批评类的。谥号属于批评类的国君还有“赵武灵王”“汉献帝”等。 C.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敬词。 D. 中使,即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文中的“中使”是奉皇帝之命问候褚亮的宦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褚亮少时博闻强记,颇有才华。他博览图书史籍,过目不忘,年少就很有才华,受到徐陵的赏识,受陈后主召见时所作诗歌,受到江总等人的赞赏。 B. 褚亮为官知无不言,慷慨重义。炀帝议论改革宗庙制度时,奏请依照七庙制度,未及实施,因与杨玄感友好遭贬,同行者潘徽途中去世,褚亮将其入棺埋葬。 C. 褚亮侍君忠心耿耿,深受信赖。高祖打猎时,亲自与老虎格斗,禇亮诚恳地劝谏,高祖采纳了他的话;后来高祖每次出征,都带着褚亮,让他参预秘谋。 D. 褚亮因才充任学土,受帝赏识。禇亮曾被太宗聘请到文学馆,和杜如晦、房玄龄等人以本官充任学士,太宗命画家阎立本为学士们画像时,让褚亮写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 (2)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 - 26 -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薛举不知道天命,抗拒您的军队,如今十万兵众已来到面前,大王您下令释放而不予诛杀,难道唯独我褚亮蒙恩获得重生了吗? (2)太宗任天策上将军,流贼叛乱稍稍平定,就尊重儒学,在宫城的西边建起了文学馆,接纳和聘请贤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俯仰”一词,联系《兰亭集序》中“俯仰一世”不难理解,故“俯仰岁月”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和C项;原文“眷言及此我劳如何”,意思是回顾往事,您为了我是何等的辛劳,“及”连接“言”与“此”,故“眷言及此”应为一个整体,在“眷言及此”后断开,排除A项。 译文:大宗下诏给褚亮说:“往日率军出征,您没有不在军中的。如今又要征伐,而您已经退休了。转眼之间。将近三十年,回顾往事,您为了我是何等的辛劳!如今要带着褚遂良远行,想您于联不会吝惜一个儿子吧。希望您注意起居饮食。”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武灵”属于有褒有贬的谥号,“献”是赞扬类的。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C - 26 - 项,“后来高祖每次出征,都带着褚亮”错误,原文“王悦,赐乘马、帛二百段,即授王府文学。高祖猎,亲格虎,亮恳慆致谏,帝礼纳其言。王每征伐,亮在军中,尝预秘谋,有裨辅之益”,意思是“秦王大喜,赐给他马四匹、布帛二百段,当即授任他为秦王府文学。高祖外出打猎时,亲自与老虎格斗,褚亮诚恳地劝谏,高祖便礼貌地采纳了他的话。秦王每次出征讨伐,褚亮都在军中,曾经参预秘谋,有辅佐补益的功劳”,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王每征伐”中的“王”应为秦王即后来的唐太宗,而非高祖。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关键词:“抗”,抗拒;“蒙”,蒙恩;“更生”,获得重生。 ②关键词:“乡”,尊重;“作”,建造、建起;“收”,接纳。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 26 - 褚亮,字希明,是杭州钱塘人。曾祖褚湮,父亲褚玠,都在梁代、陈代时有名声。褚亮年少时机警敏捷,博览图书史籍,一旦过目就牢记在心中。十八岁时,他去见陈朝的仆射徐陵,徐陵和他交谈了一番,认为他很奇特。陈后主召见他,叫他作诗,江总等诸位词人也在坐,都佩服他诗作得好。多次升迁任尚书殿中侍郎。进入隋朝后,褚亮任东宫学士,升任太常博士。隋炀帝议论改革宗庙制度,褚亮奏请依照古代的七庙制度,而太祖、高祖各自为一个殿,效法周文、武二祧庙,与始祖并列而成为三个殿,其余的则分室祭祀,始祖二祧庙,不必随着迭加拆毁。他的建议还未来得及施行,便因与杨玄感友好而受到牵累,炀帝骄做自大又妒恨才能,因此也就贬他为西海司户。当时博士潘徽被贬为威定主簿,褚亮和潘徽一同上路,走到陇山,潘徽去世,褚亮将潘徽入棺埋葬,人们都说他重义气。后来褚亮在薛举手下任黄门侍郎。薛举灭亡,秦王(李世民)对他说:“寡人我奉上天之命而来,高兴得到了贤才。您长期以来侍奉无道之君,难道不辛劳吗?”褚亮以头叩地说:“薛举不知道天命,抗拒您的军队,如今十万兵众已来到面前,大王您下令释放而不予诛杀,难道唯独我褚亮蒙恩获得重生了吗?”秦王大喜,赐给他四匹马、二百段布帛,当即授任他为秦王府文学。高祖外出打猎时,亲自与老虎格斗,褚亮诚恳地劝谏,高祖便礼貌地采纳了他的话。秦王每次出征讨伐,褚亮都在军中,曾经参预秘谋,有辅佐补益的功劳。贞观年间多次升迁任散骑常侍,封阳瞿县候,后退休在家。大宗征辽时,褚亮的儿子褚遂良跟随太宗前往,大宗下诏给褚亮说:“往日率军出征,您没有不在军中的。如今又要征伐,而您已经退休了。转眼之间。将近三十年,回顾往事,您为了我是何等的辛劳!如今要带着褚遂良远行,想您于联不会吝惜一个儿子吧。希望您注意起居饮食。”褚亮以首叩地致谢。到褚亮病重时,太宗派遣医生为他诊治,还打发宦官相继前往问候。去世,终年八十八岁,追赠大常卿,陪葬昭陵,谥号康。当初,武德四年,太宗任天策上将军,流贼叛乱稍稍平定,就尊重儒学,在宫城的西边建起了文学馆,接纳和聘请贤才。以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文学褚亮等,都以本官充任学士。 每有空暇,太宗便询问他们政事,讨论典籍,商讨前史,没有什么固定的礼法。太宗还让阎立本为他们画像,让褚亮为各位的画像写评语,并题上名字爵位和乡里,称为“十八学士”,收藏在书库中,来显示礼贤下士的重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武陵春 宋·毛滂 正月十四日夜孙使君席上观雪,继而月复明。 风过冰檐环佩响,宿雾在华茵。剩落瑶花杉月明,嫌怕有纤尘。 凤口衔灯金炫转,人醉觉寒轻。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五更春。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随孙使君在元宵前夜观雪,词中既写景又写人,景美情重,景着人意,浓淡相宜。 B. 词上阙首句从听觉角度来写风吹落檐冰发出的声响,能让读者体会到冰柱光滑的质感。 C. “剩落”一句以瑶花喻雪花,并选取月光透过杉树的特写镜头,构成了一幅月夜美景图。 D. “凤口衔灯金炫转”句与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都描写灯笼,手法相同,各有其趣。 - 26 - 15. 后人认为,这首词的人物心理描写饶有蕴味,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一、担忧。“嫌怕”句写词人担心雪地染上纤尘,以此衬托出月光与雪色的明亮皎洁。②二、错觉。“人醉觉寒轻”,写词人与使君饮酒至醉,醉意中,觉得寒意似乎减轻了,流露作者轻快、愉悦的心情。③三、期望。结尾两句写词人希望清亮的月辉有情有义,能照人身上,并提醒自己与座中人不要辜负这五更天呈现出来的春景;表现了词人美好的愿望以及天真充满情趣的心理。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D项,“‘凤口衔灯金炫转’句与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都描写灯笼,手法相同”分析错误,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花千树”指的是树上都挂着灯笼,并非针对是千树花儿绽放,而是词人的想象。毛滂的“凤口衔灯今炫转”,写的是实景,“凤口”是把房子挑起灯笼的屋角比喻为“凤口”,“街灯炫转”是实际看到的灯笼景物。因而,二者使用的手法不同。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这首词是词人在元宵节前夜陪同友人看雪,继而看月时所见所感而写的。人物的心理描写生动有趣。下面结合词句分析如下: ①“嫌怕有纤尘”,“嫌怕”句写词人担心雪地染上纤尘,杉树上的雪花晶莹剔透,与月光相映衬。以此衬托出月光与雪色的明亮皎洁。 ②“人醉觉寒轻”,写词人与使君饮酒至醉,醉意中,觉得寒意似乎减轻了,其实寒意未减,流露作者轻快、愉悦的心情。 ③“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五更春”,在月夜之中,雪景衬托月光,引发词人无限感想,他希望清亮的月辉有情有义,能照人身上,并提醒自己与座中人不要辜负这五更天呈现出来的春景,表现了词人美好的愿望以及天真充满情趣的心理。 - 26 -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本题的考点是比较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的同异。情感比较题首先要读懂相关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情感的异同。回答时,要先回答相同点,再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答出不同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说鹏是由鲲演变而来,鹏在腾飞之时力大无比,“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鹏南徙起飞时的壮观情景。 (2)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写信给孙权说“尽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水军南下的情形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因此,杜牧在《阿房宫》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水击三千里 (2).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 舳舻千里 (4). 旌旗蔽空 (5). 弊在赂秦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抟、舳舻、旌、蔽、弊、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是跃动的音符,是历史的 ,它凝聚着城市的记忆,寄托着对未来的期许。( );它既有风花雪月,又有人间烟火,是城市的活化石,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根脉魂。 纵观我国地名,大致可分为四类,有对古老原始地名的 - 26 - ,有对自然景观和地理位置的记录,有对人文历史的缅怀,还有对美好情感与祝福的寄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思想与道德、智慧与价值,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而地名正是其中一个 的层面。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沉淀 沿袭 凝聚 独具特色 B. 积淀 沿袭 凝结 独树一帜 C. 积淀 沿用 凝聚 独具特色 D. 沉淀 沿用 凝结 独树一帜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地名既年轻,又古老;既蕴蓄着时代风情,又延展着历史文化 B. 地名虽古老,却年轻;既承载着历史文化,又蕴蓄着时代风情 C. 地名虽年轻,却古老;它蕴蓄着时代风情,又带有深深的历史印记 D. 地名既古老,又年轻;既延展着历史文化,又蕴蓄着时代风情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不仅有风花雪月,还有人间烟火,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根脉魂,是城市的活化石。 B. 它既有风花雪月,又有人间烟火,是城市的根脉魂,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活化石。 C. 它既有风花雪月,又有人间烟火,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活化石,是城市的根脉魂。 D. 它不仅有风花雪月,还有人间烟火,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活化石,是城市的根脉魂。 【答案】17. C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 26 - 第一组,沉淀:一指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释出,二指从溶液中释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三比喻凝聚,积累。积淀:指积累沉淀,也指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根据语境“是历史的”,填入“积淀”。 第二组,沿袭:按照已经颁布的律例办事。沿用: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根据语境“有对古老原始地名的”,填入“沿用”。 第三组,凝聚: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聚集、积聚。凝结: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根据语境“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思想与道德、智慧与价值”,填入“凝聚”。 第四组,独具特色:具有自己的特色。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根据语境,修饰“层面”,填入“独具特色”。 故选C。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根据括号前“它凝聚着城市的记忆,寄托着对未来的期许”,可知先“古老”再“年轻”,排除AC; “古老”和“年轻”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排除B。 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A项,“它不仅有风花雪月,还有人间烟火”错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根脉魂,是城市的活化石”错误,搭配不当。 B项,“是城市活化石,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根脉魂”错误,句子语序不当,先“活化石”,再“根脉魂”,改为“是城市先民集体意识的活化石,是城市的根脉魂”。 D项,“它不仅有风花雪月,还有人间烟火”错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 故选C。 【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 26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快递并非现代专属,古已有之。最早的“快递公司”出现在秦朝,主要是为了传递信息和文书,称为“驿传”。到了汉朝,“驿传”逐渐走向成熟,①______:五里设邮,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或传;同时,政府还将所传递的文书按照不同等级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和时间传递。到了隋唐时期,②______,规模继续扩大,出现了以京城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的格局,就连一些边远山区也设有“网点”。当然,既是“快递”,那在速度上肯定有所要求。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可见,③______。 【答案】①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 ②“快递”业发展十分迅猛 ③唐朝对快递速度要求很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 语段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的“快递(业)”,是按照时间顺序表述每个朝代的具体特点的。第①空,根据前文的“成熟”及后文的驿传的设置传递文书的等级和传递规矩分析可知,空格的内容应该是驿传有比较完整的制度规定;第②空,从出现以京城为中心等内容看,空格的内容应该是快递业务发展迅速;第③空,从岑参诗歌的角度分析,空格的内容应该是得出的结论,即唐代对快递速度要求很高。 21.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应用技术,区块链被认为是继工业革命和互联网之后最有可能引发颠覆式产业创新的新技术。从科技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等科学技术;从应用视角来看,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而中心化机构记账方式是当前金融行业广泛釆用的记账方式,该记账方式的安全性主要依赖于中心机构的信用。如图是某校科学社团为大家科普区块链技术时,搜集到的分别使用区块链技术记账和传统中心化机构记账的示意图,请比较,概括出三点说明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记账的优势。(每点不超过15个字) - 26 - 【答案】①去中心化,人人拥有账本;②数据共享,彼此能看信息;③相互监督,信息更安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图示,不放过图示中的文字,然后概括答题。 本题要求概括出三点说明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记账的优势。仔细察看右图,根据图上箭头的指向,可以看出区块链记账的特点和有势。区块链记账去除中心化,人人拥有账本,原来中心化记账,只有中心机构才有账本。因而,便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彼此都可以看到数据,原来用户单向地向中心机构提供数据,用户却看不到数据,更看不到其他用户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之间形成监督,增强的数据的安全性。 【点睛】图文转换做题方法: ①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 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有数据的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④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进行回答,归纳概括。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6 -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 “我一直认为,在这座城市里,我是个局外人,跟你们没有任何关系。可是现在,我亲眼看到了,就知道不管我愿意不愿意,我属于这里了。这场疫灾关系到我们所有人。”——阿尔贝·加缪(鼠疫》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能在大海里独居……无论是谁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是人类一员。”——英国著名诗人约翰·堂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 迅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当一滴水融入海洋 滚滚河流中,“我”是一滴水。渺小吗?也许“我”决定着一株植物的命运。 大千世界里,“我”是一朵花。卑微吗?也许“我”改变了一片土地的荒芜。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们的行为影响着周围的世界,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肩担天下,心怀他人。 树立责任感需要培养职业责任意识。是一只火把,就应照亮一段道路;是一把斧头,就应开辟一片坦途;是一缕阳光,就应温暖一方土地;是一捧清水,就应洗净一片浊污。人人地位不同,个个责任重大。克里姆林宫的清洁工说:“我的任务和叶利钦是一样的,只不过他是在打扫俄罗斯而已。”有了职业责任感,才有了王顺友几十年行走在山间的邮路上;才有了张艺谋推掉高额报酬,为奥运耗尽心血;才有了神七宇航员执行任务时的沉着冷静。树立职业责任感,是树立责任意识的基石。 树立责任感要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自己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红烛照深山,温暖洒人间。李桂林、陆建芬怀着对二坪村的责任,将荒芜变为希望,将沙漠变为绿洲,从此,文明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文化的光芒在这里耀亮夺目。“微尘”这个看似渺小的名字,却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社会责任意识。无声奉献,更显其伟大;心怀社会,更显其崇高。树立社会责任感更为重要,它是树立责任感的保障。 - 26 - 树立责任感要培养国家责任意识。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袭,每个人树立国家责任感,国家必会长盛不衰。拥有国家责任感,才有了屈原的《离骚》,才有了文天祥的《正气歌》,才有了张自忠的杀敌报国,才有了梅兰芳的蓄胡罢演。爱国主义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国家责任感是责任意识的最高境界。 反观当今,责任意识的缺失却成为一大通病。范美忠一跑留骂名,专家们偏爱孔方兄,学者们执着于闪光灯,媒体渲染浮夸成通病。树立责任意识,自古重要,而今更是必不可少。因为真正的伟大不是“自保”,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奉献、是博爱;真正的明智,不是割裂自己与他人,而是始终将自己与他人联系,共同为一个崇高的目标去奋斗;有一天肉体不存在了,精神也会永存! 相信自己对别人的影响,相信别人与我们息息相关,并为之付出行动,播撒爱与善良。如何让一滴水不干涸?将它融入海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通读材料,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材料一的关键句是“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材料二的关键句是“这场疫灾关系到我们所有人”;材料三的关键句是“无论是谁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是人类一员”;材料四的关键句是“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四则材料的共同点就是“与我(们)有关”,就“与我(们)有关”来进行立意写作。每个人都与“我”有关,因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部分,都是祖国的一个成员,都是世界的一分子。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不一定越来越多,关系不一定越来越近,人们变得反而自私与冷漠。有些人甚至错误地认为自己与他人没有关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这是完全错误的,所以我们要为他人着想,要关心关爱他人和整个世界;关心世界时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尽管“我”是渺小的,但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那力量就大了,因此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作用等。 参考立意: 1.心中有他人,眼里有世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2.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肩担天下; 3.批驳“个人渺小”说,呼唤从“我”做起,滴水汇成大海; 4.批驳错误的情感价值观,呼唤“与我有关”的高尚品行; 5.批驳自私自利、“与我无关”论,呼唤无私奉献。 - 26 - 行文结构:作者巧借一滴水取譬。当一滴水融入海洋便不再渺小,当一个人融入社会奉献社会便堪称伟大。结构上采用并列式兼对照式思路,从职业责任到社会责任再到国家责任逐层深入,有理有据。正反对照,联系现实,批驳责任意识缺失的现象。结尾扣题,水到渠成。材料丰满,语言凝练。 素材:1. 我一直坚信,无人分享、无人支持的个人奋斗无法长远,因为孤立的人生是难以自全的,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令人无法靠近.善待他人吧,从中,你也可以收获很多.既然无法“遗世而独立”,那便接纳他人吧! 2.著作《丧钟为谁而鸣》里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的确,在如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里,一种待人处事的准则更是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纵是人心难测,我们也无法将自己独立于尘世之外。 3.我们一降生就将自己裹进了一张细密的温暖的网,那里有我们的父母、师长、朋友,还有素不相识的人。就像水珠在河床里共同的吟唱,在云端共同酣眠,又如同树叶在春日共同繁茂,又在冬日里共同滋养着泥土。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 4.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原本就是一体。破坏自然的恶果,人类无法逃避困境;应对共同的灾难,人类无法推卸肩上的责任。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中的一部分,整个人类也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部分。不要丢弃任何一点关爱,那是你人生的支柱;不要忽略任何一点的悲悯,更不要自以为强大到能够主宰世界,否则丧钟将为你敲响。 5.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镌刻着这样一段话:“起初他们追杀共产党人,我想我不是共产党员,我没说话;后来他们开始迫害犹太人,我想我不是犹太人,我没有说话;接着纳粹把矛头指向工会,我还是没说话,因为我不属于商业工会。当他们迫害天主教徒时,我仍然没说话,因为我是个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向我扑来,这时已经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1.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2.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3.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4.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5.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 26 - 6.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