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昌吉州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昌吉州第二中学18-19-1学年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M行星是( ) A. 金星 B. 土星 C. 火星 D. 天王星 2. 如果M行星上也存在生命,满足的条件应该有( ) ①距日远近适中 ②质量和体积适当 ③有卫星绕转 ④不停绕日公转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 M与N组成一天体系统,与该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该题考查天体系统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M行星位于地球和木星之间,故应该为火星。所以选C。 【2题详解】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温度条件适中,体积和质量适当,使地球有适宜的大气,有液态水存在。图中M行星上也有生命存在,必须满足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所以选A。 【3题详解】 M行星为火星,与地球等级相同,N是围绕其旋转的卫星,故其组成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等级相同。所以选D。 突然迸发的巨大火舌掀起一场夹杂着电磁辐射、高能粒子流等剧烈变化的太阳风暴。转瞬间,人们手机信号消失、电台里的歌声被噪音替代……,完成下面小题。 4. 发生这一现象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太阳内部 5. 该太阳活动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还有( ) A. 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 B. 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C. 我国东北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 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6. 如果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 A. 2000~2001年 B. 2022~2023年 C. 2006~2007年 D. 2087~2088年 7. 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接近的地点是( ) A. 90°W,89°S B. 80°E,40°N C. 10°E,1°S D. 180°W,71°N 【答案】4. B 5. D 6. A 7. 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巨大火舌”“电磁辐射、高能粒子流等剧烈变化”可知此次太阳活动主要为耀斑爆发,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B正确。光球层活动主要是黑子,对气候有影响,A错;日冕层活动是太阳风,导致两极高纬地区出现极光现象,C错;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大气层,D错,故选B。 【5题详解】 该太阳活动对地球带来影响可能还有磁暴现象,导致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D对;磁暴与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无关,A错;地震现象和地球的地质运动有关,和太阳活动发生无关,B错;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低,上空没有极光现象,C错;故本题选择D。 【6题详解】 如果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2000~2001年,A对。B、C、D错。故本题选择A。 【7题详解】 赤道的周长约是四万公里,也就是八万里,身处赤道上时,地球自转一圈正好是它的周长,所以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了,而与所处地点的经度无关,1°S离赤道最近,与该地情况最为吻合,故选择答案C。 8.当地球运行到下图中四点时,公转速度由慢到快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丙丁乙 B. 丁乙甲丙 C. 甲乙丙丁 D. 丙丁乙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详解】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达到最快,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达到最慢;甲为近日点,丙最接近远日点,乙离近日点较近,故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到快的排序是从远日点的位置向近日点排序为丙丁乙甲。故选D。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9. 有关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赤交角不会变化 B.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是黄赤交角 D. 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 10. 若黄赤交角扩大1°,则角α为( ) A. 66°34′ B. 65°34′ C. 67°34′ D. 23°26′ 【答案】9. D 10. B 【解析】 【9题详解】 黄赤交角的度数是有变化的,只不过变化的很小,A错误;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B错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是黄赤交角β,和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α相加等于90°。故D正确,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角β与角α相加等于90°,若黄赤交角扩大1°,即角β扩大1°,则角α缩小1°;目前黄赤交角度数为23°26′,则角α为66°34′,故若黄赤交角扩大1°,则角α等于65°34′,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读“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如下图所示),A点位于北纬30°,B点位于南纬30°。对图中A,B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B两点线速度相等 B. A,B两点季节相同 C. A,B两点角速度不相等 D. A,B两点地方时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自转的特征。 【详解】 根据材料,A点位于北纬30°,B点位于南纬30°。图中A、B两点的纬度数相同,A、B两点线速度相等,A对。A、B两点分别位于南北两半球,季节相反,B错。除极点外,全球各地角速度相等。A、B两点角速度相等,C错。A、B两点的经度不同,地方时不相同,D错。故选A。 第31届奥运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开幕式定于8月5日 19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西3区)世界上最大的球场——马拉卡纳体育场进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 海南的阿锦决定在家观看开幕式现场直播,届时家里墙上悬挂的时钟正确的是( ) A. B. C. D. 13. 奥运会举行期间,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此时正值澳大利亚的冬季 B. 北京的昼长越来越长 C. 里约热内卢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 D. 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答案】12. D 13.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时计算,昼长、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当开幕式开始时,西三区的区时是8月5日19时。海南使用北京时间,此时是8月6日6时,届时家里墙上悬挂的时钟正确是6点整 ,D对。A、B、C错。 【13题详解】 奥运会举行期间,时间是8月5日-21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正向南移动。正值澳大利亚的冬季,A对。北京的昼长越来越短,B错。里约热内卢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C错。公转速度越来越快,D错。 【点睛】 区时计算,先要计算时区差,求东边的加时区差,求西边的减时区差。根据日期,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析昼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趋势。 14.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A. 23°26′N~90°N B. 0°~90°N C. 23°26′S~23°26′N D. 0°~23°26′N 【答案】A 【解析】 此题较简单,为基础识记内容: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故该题选A。 15.相邻两天“锄禾日当午”的时间间隔是()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1恒星日 D. 23小时56分4秒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太阳日与恒星日。 【详解】 相邻两天“锄禾日当午”的时间间隔是一个太阳日,也就是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4小时,B正确。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ACD错误。故选B。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下列小题。 16. 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7. 下图图示河流,受到流水冲刷侵蚀较严重的是(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 A. B. C. D. 【答案】16. B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结合晨昏线的概念判断,顺着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分界是昏线。图中 ①、③、④位于晨线,A错。②位于昏线,B对。故选B。 【17题详解】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读图可知,①位于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弱;②位于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强;③位于北半球河流左岸,侵蚀弱;④位于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弱,故B项正确。故选B。 【点睛】晨昏线的确定方法 (1)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2)时间法.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18.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 ①③④② B. ①②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夏至日或冬至日,图中①地昼夜等长,为赤道地区;②地为极夜,为极圈与极点之间的地区;③地昼短夜长,且昼长距12小时较近,纬度较低;④地昼短夜长,昼长距12小时较长,纬度比③地要高;所以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①③④②;故选A。 【点睛】 一般而言,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所以可以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来确定纬度的高低。 19.对北京时间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东八区的区时 B. 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C. 120° E的地方时 D. 北京天安门(116° E)的地方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北京时间。 【详解】北京时间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东八区的区时,ABC正确。北京天安门(116° E)的地方时是北京的地方时,不是北京时间,D不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D。 20.读“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回答下面问题。 图片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为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D 【解析】 【详解】读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可知,图片中的河流属于水圈,图片中的山体属于岩石圈,图片中河边的植被属于生物圈,图片中云层属于大气圈,因此图片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为4个,包括三个外部圈层和一个内部圈层,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1.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 ) A.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 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 C. 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圈层 D.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在的生存环境的总称,A错。是不连续且不规则的圈层,B错。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D错,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圈层,C对。故该题选C。 【点睛】地球外部圈层有四个,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在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面小题。 22.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①—④—② C. ②—③—④ D. ③—④—② 23. 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导致( ) A. ①减少 B. ②增加 C. ③增加 D. ④增加 25. 农谚“露水起晴天”主要原因是晴朗的夜晚( ) A. ②辐射增强 B. ④辐射增强 C. ③辐射减弱 D. ①辐射增强 【答案】22. B 23. B 24. C 25. C 【解析】 【22题详解】 大气吸收的主要是地面辐射的能量,地面辐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根据箭头方向,①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②,B对。A、C、D错,故该题选B。 【23题详解】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距地面近,获得的地面辐射能量多,气温高,距地面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能量少,气温低。结合上题分析,使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②,B对。A、C、D错。故选B。 【24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受热过程分析,图中的①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和全球气候变化无关,故A错误;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相应减少,即②④减少,故BD错误;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即③增加,故该题选C。 【25题详解】 “露水起晴天”指的是晴天易结露,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水汽易凝结形成露水。对应图中③辐射减弱,地面降温快,近地面水汽凝结,形成露水。C对;夜晚②(地面辐射)辐射减弱,A错;夜晚没有④(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辐射、①(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辐射,B、D错。故选C。 26.在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表示,陆地白天和黑夜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排除A。D图表示,海洋白天和黑夜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排除D。B图表示,陆地白天和黑夜多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昼夜温差较小;C 图表示,海洋白天和黑夜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且海洋热容量大,升温慢,气温不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且海洋降温慢,气温不低,昼夜温差最小,排除B,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7.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 各地区之间的气压差异 B. 各地区之间的地形差异 C. 各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 D. 各地区之间的人类活动差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大气运动。 【详解】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不均导致了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地面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引起了大气运动。故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C正确。故选C。 28.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根据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特点判断,CD为近地面的气压分布,AB为高空中的等压线,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风向向左偏,与等压线斜交,据此判断C正确。故选C。 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9. 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为A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F1、F2、F3依次为( ) A. 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 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C. 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 D. 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 30. 如果图示等压线位于高空,F1为气压梯度力方向,则风向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9. B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与等压线垂直,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故F1为气压梯度力,由于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如下图所示,与风向相反的是摩擦力;与风向垂直的是地转偏向力,只有B项符合该要求,所以可以判断B项正确。 【30题详解】 高空大气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又因位于北半球,风向向右偏,所以可以判断④表示的方向正确,D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二、读图填空题:4*10=40分 31.读“某日地球光照图(图甲)(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及“地球公转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北半球______(节气)时的地球光照图,日期是_______,此时地球位于图乙中的______位置; (2)图甲中,乙、丙、丁三处,与甲处地方时相同是______处,与甲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是______处。 (3)图甲中,丁点时刻为____,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这一天丙点的夜长是____小时。 (4)图甲中这一天,四点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5)地球位于图乙中B位置时,昌吉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______,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为______,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方向移动。 【答案】 (1). 夏至 (2). 6月22日前后 (3). B (4). 乙 (5). 丁 (6). 12:00 (7). 2:00 (8). 16小时 (9). 丙<甲=丁<乙 (10). 昼长夜短 (11).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2). 南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太阳光照图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涉及地方时的运算、晨昏线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计算等综合性较强。 【详解】(1)由甲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内为极昼,应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乙图中,根据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可知,ABCD分别表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所以甲图所示地球位于图乙中的B位置。 (2 )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所以与甲处地方时相同的是乙;纬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所以与甲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是丁。 (3)读图丁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地方时为12时;图示乙丙位于晨线上,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甲乙所在经线位于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西侧60°,地方时晚4小时,应为2时,且乙处位晨线上,故乙日出时间为2时;丙地地方时为8时,且丙位于晨线上,即丙地方时8时日出,日落为24-8=16时,昼长为8小时,夜长为16小时。 (4)读图甲根据昼夜分布状况从南极圈到北极圈白昼逐渐增加,因为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相等,故甲丁昼长相等,可得丙<甲=丁<乙 。 (5)地球位于图乙中B位置时,对应北半球的夏至日,昌吉地处我国新疆,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分布规律为:由直射点纬度向南北两极递减,即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32.下面左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右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表示地壳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表示地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活动中____________的发源地。 (3)圈层①厚薄不一,一般____________(大陆/大洋)部分较厚、____________(大陆/大洋)部分较薄。 (4)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____________态。 (5)③表示______(填圈层名称),其由_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的全部和_____(填地球内部圈层名称)的部分构成。 【答案】 (1). ① (2). ② (3). 岩浆 (4). 大陆 (5). 大洋 (6). 横波消失 (7). 液或气 (8). 岩石圈 (9). 地壳 (10). 地幔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详解】(1)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①表示地壳;地幔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②表示地幔。 (2)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火山活动中的岩浆发源地。 (3)圈层①地壳厚薄不一,一般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4)从图中看横波在古登堡界面以下消失,因横波只能穿过固态物质,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液态或气态。 (5)图中③位于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表示岩石圈,其由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部分构成。 【点睛】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人们无法进入地球内部观察,只能依靠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推测。如图所示: 33.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2017年10月某日某时测得下面四点的高度和气压值,如下表所示。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四点气压差异由热力原因形成,在下图中相应位置上标出C、D两点,并画出热力环流圈。_______ (2)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A、B两点相比,可能温度相对较高的是_______, (3)乙图所示的海陆间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__________(白天或夜晚)。 (4)促使图中A、B之间大气发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A (3). 夜晚 (4). 水平气压梯度力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以及应用,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 【详解】(1)据表格高度可知,AB为近地面,CD为高空,近地面A相对形成低气压,B相对形成高气压,高空和近地面高低气压相反。则A的高空应相对形成高气压,B的高空应相对形成低气压。因此C应位于B的高空,D应位于A的高空。热力环流呈顺时针。 (2)据上题分析可知, A地为低气压,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 (3)读图近地面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说明陆地为高气压,即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海洋比热比陆地大,夜晚降温慢,温度比同纬度陆地高,气压低。 (4)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点睛】热力环流的判读技巧: (1)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2)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3)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高压和低压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对比) (4)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同一水平面上) (5)凹凸定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34.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具体的风向是________。 (2)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 (3)图中①,②的气压中心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 【答案】 (1). C (2). 南风 (3). A (4). 等压线密集 (5). ② (6). 是高压中心,多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所以日较差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向、风力大小的判断。 【详解】(1)根据题意可得:该图是北半球等压线示意图,图中①为低压中心,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辐合;②为高压中心,近地面气流呈顺时针辐散.A处风向左偏,不符合北半球风向右偏的规律,故A错误;B处气流辐散,故B错误;C处气流符合顺时针辐散的规律,D处气流显然辐合,故D处风向错误。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C,风向为南风。 (2)根据等压线疏密状况判断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处,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反之,风力就小.图中A处等压线明显比B处等压线密集,故A处风力大于B处风力。 (3)图中①处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②处下沉,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小,气温高,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小,气温低,气温日较差较大。 【点睛】 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永远是由高压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低压中心、高压中心是从气压角度说的,从气流角度说,低压中心叫气旋,高压中心叫反气旋。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