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 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 B. 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 C. 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D. 铲除三代遗迹建立全新制度 【答案】A 【解析】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帮助统治者改善统治,故A符合题意;争夺对诸侯国政权控制的说法错误,故B符合题意;百家争鸣并非都厚今薄古,或颠覆以往的政治、文化等内容,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论语》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成书于战国末期的《管子》中写道:“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 A. 宗族伦理观念 B. “天人感应”学说 C. 中央集权理论 D. “大一统”思想 【答案】D 【解析】材料“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大致意思是:世道清明,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天子,强调大一统的重要性;材料“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强调的是制度上的大一统,故D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B是西汉董仲舒提出,故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3.朱熹之所以得中进士,是因为他在答卷中糅进了佛理,他的成才之路也是始于儒家经典,中间泛滥释老,最后归本孔孟.但他学成后,对佛道有很多批评和攻击的言论.这种变化反映了 A. 程朱理学中糅进了佛道思想 B. 朱熹最终对佛道思想的排斥 C. 理学是以先秦儒学为起点的 D. 朱熹维护儒学纯粹性的精神趋向 【答案】D 【解析】A选项是现象,答案要求回答本质;B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不是本质;D选项正确,儒学在吸收了佛道思想后,使自身获得了新发展,达到理学阶段;为了使理学的地位保持正统并受到尊崇,进而排斥当时影响力很大的佛道思想。 4.“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A. 朱熹 B. 程颐 C. 王阳明 D. 黄宗羲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 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可知,这些人指的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选项D正确;朱熹、程颐、王阳明和材料中“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不符,因为这些人处于明朝未灭亡之前,排除A、B、C。 5.苏格拉底认为: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下列言论与上述关于“人”的品质的观点相似的是 A. “真正高贵并非无成,而是自为的’’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D. “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认为人要了解自己为什么而生活,了解自己想要的,然后去做。这就是知行合一,所以答案选C。A没有体现,排除;B强调的是人的价值,排除;D也与知行合一无关,排除。 6.有学者指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这些思想家“心中的块垒”是想 A. 挣脱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束缚 B. 恢复古代人们的传统生活习俗 C. 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 D. 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更大的突破 【答案】A 【解析】根据“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反对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束缚,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故A正确;B不是文艺复兴的实质,排除;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排除C;D是文艺复兴的影响,不是文艺复兴的目的,不符合这些思想家“心中的垒”排除。 7.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 A. 引导独立思考的途径 B. 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 C. 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D. 自主开拓精神的家园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可知,“启蒙”是要求人运用理智自主思考。故答案为D项。A项,依据材料中“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可知,让人知道应该怎样思考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依据材料可知,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没有体现,排除;C项,依据材料可知,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的表述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8.培根曾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改变了整个世界……如此之大,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发现了。”这里所说“影响”主要是指 A. 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B. 使世界由分散走向了整体 C. 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 是欧美工业革命开展的根本原因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印刷术传入欧洲后,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出现准备了条件;火药传到欧洲,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指南针传入欧洲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入欧洲,对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起到推动作用,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而是强调四大发明促进欧洲社会的转型,排除A。B项是指南针的作用,没有涉及火药、印刷术的作用,排除。欧美工业革命开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材料强调四大发明促进欧洲社会的转型无关,排除D。 9.明代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年)在《广笑府叙》中说:“又笑那孔夫子这老头,你絮絮叨叨说什么道学文章,也平白的把好些活人都弄死了……”这反映出当时 A. 传统道德观念正统地位动摇 B. 社会对个性解放的憧憬 C. 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排斥 D. 思想解放潮流已经兴起 【答案】B 【解析】传统儒学道德观念动摇是在近代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而非明代时候,故A项错误;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借小说之口,表达了对以孔子为首的传统儒学束缚的否定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故B项正确;孔子并非完全等同于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也只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故C项错误;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兴起于维新变法时期,而在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时代,故D项错误。 10.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来华访问期间,观赏了《梨园春苗》《美猴王》《贵妃醉酒》三个精彩京剧剧目。下列有关“国粹”京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同光年间徽班进京 B. 乾隆末年开始形成 C. 道光年间逐渐成熟 D. 民国初年走向世界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剧在民国初年走向世界,选项D正确;徽班进京是在乾隆时期,排除A;道光时期京剧开始形成,光绪年间走向成熟,选项B、C排除。 11. 有人认为“(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这里的“它”是 A. 经典力学 B. 生物进化论 C. 相对论 D. 量子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入欧洲”说明是经典力学影响,故A项正确;B属于生物学;C相对论;D是微观。 12.牛顿的力学定律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斯宾塞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出发论证了西方国家殖民的合理性。这说明 A. 自然科学影响社会科学的发展 B. 自然科学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C. 自然科学具有巨大的价值 D.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为补充 【答案】A 【解析】由“牛顿的力学定律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斯宾塞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论证了西方国家殖民的合理性”可见,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科学有一定的影响,故A项正确;“斯宾塞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论证了西方国家殖民的合理性”是为殖民主义辩护,这是一种侵略理论,违反人类的基本原则,故B、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得出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的影响,却无法看出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故D项错误。 13.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引进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符合题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本身没有错误,A说法不正确;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B不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C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思想的理解。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入侵的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挽救民族危亡之路,维新派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严复思想的特点的理解。 14.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9%,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所占比例由2014年12月的85%提升到89%。腾讯CEO马化腾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这揭示了 A. 互联网基本替代了传统的人际关系网 B. 互联网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很大影响 C. 互联网满足了人们的个性需求 D. 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较强 【答案】D 【解析】互联网代替不了传统的人际关系,排除A;材料显示不出人们价值观念受互联网的影响,排除B;互联网不可能满足人们全部的个性需求,排除C;根据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占比的提升以及马化腾所说的“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可以得出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较强,故D正确。 15.从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条最主要的思想线索。这条线索是 A. 只有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 B. 思想观念对政治变革影响 C.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 D.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鲁迅的“改造国民性”,1949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强调的均是改造人才来改造社会。故A项符合题意。B项,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故“影响政治变革”说法有误,排除。C项中的新文化运动是在1915年开始的,不能涵盖从维新变法到文革的时间历程。故排除; D项,近现代思想解放从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开始,故材料时间、内容涵盖不充分,排除。 16. 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在1910年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 A. 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 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C. 有识之士追求民主进步 D.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答案】C 【解析】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胡洪骍受进化论影响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号亚卢。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人崇尚西方思想文化,C正确。A夸大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改名并非政治化,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新文化运动,排除D。 17.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 “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了孔子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曲折沉浮,即不同历史时期,对孔子的态度,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是为现实服务的。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历史中寻求合理的理论和史实依据,从这一角度出发“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据此A符合题意,B强调历史研究的主观性,C强调历史的客观性,D强调了历史让人通晓过去,后人从历史汲取经验教训。答案选A。 18.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材料说明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 A. 奠定政治革命社会基础 B. 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 C. 实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 D. 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改善人民生活,也就是为了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故D项正确;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目的是一次性完成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而非为政治革命奠定社会基础,故A项错误;孙中山此时主要是进行反封建专制斗争,没有提出反帝主张,故B项错误;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生产资料国民共享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故C项错误。 19.下列毛泽东思想或著作的产生与其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国民革命时期 B. 《论持久战》——抗日战争时期 C.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解放战争时期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产生于土地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论持久战》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故B项正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产生于土地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产生于国民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 20.1956年《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正式颁布,其内容是按照可能和需要,把世界科学的最先进的成就尽可能迅速地介绍到我国的科学部门、国防部门、生产部门和教育部门中来,把我国科学界最短缺而又是国家建设所最急需的门类尽可能迅速地补足起来,使12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这一规划 A. 是“大跃进”运动在科教领域的产物 B. 表明国家重点发展同防科技的主要宗旨 C. 与国家科技教育实际存若一定差距 D. 反映了科技教育落后局面下追赶的愿景 【答案】D 【解析】材料“1956年”“使12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反映了建国初期,科技教育落后局面下追赶的愿景,故D项与事实相符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才开始的,故排除A项;材料中把科技、国防、生产、教育均列入其中,而且都要“迅速地补足”,并没有突出国防科技,故排除B项;规划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实际,并提出了追赶要求,故C项说法不正确,排除。 点睛:“1956年”“使12 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是解题的关键。 21.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共同作用是 A. 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B. 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 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党中央确定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而“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是为了正确解决、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团结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继续发展我国多党合作制提供了坚实基础,据此分析可知两者都调动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因素,A符合题意,故选A。 22.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②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因此选项D正确;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的时间是1965年,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②错误,选项A、B、C排除。 2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喜爱。这说明 A. 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 B. 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C. 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D. 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 【答案】B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提高,A错误;根据“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表明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爵士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B正确;C、D材料无法体现。 24.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吧?”以上诗句出自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下面文学作品中,流派与其相同的是 A. 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C. 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D.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答案】A 【解析】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流派,B属于现实主义流派,C属于现代主义流派,D属于魔幻现实主义,只有A属于浪漫主义流派,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5.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对孔子保持尊敬,既是礼敬中华文化、重建人民精神家园的重要方式,也是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心愿的具体表现,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材料二:那个圣人是孔夫子,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决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孔子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国也如此。 ——伏尔泰 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从二十世纪开始,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材料四:当地时间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 ——新华社伦敦2015年10月22日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实现“仁”的途径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伏尔泰为什么极力推崇孔子?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孔子是如何被作为“敲门砖”而使用的?新文化运动彻底打倒了孔子的偶像形象,这场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全球广泛开设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答案】(1)从自身做起;宽容待人(或尊重他人;换位思考);以礼规范自己的行为。 (2)借助孔子来反对教权主义和专制主义,宣扬理性。 (3)袁世凯借助孔子复辟帝制。历史功绩: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中国知识分子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4)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和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当今和谐世界的构建 【解析】 (1)途径:根据材料“为仁由己”可以得出从自身做起;根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得出宽容待人(或尊重他人;换位思考);根据“克己复礼为仁”得出以礼规范自己的行为。 (2)原因:根据材料“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原因是借助孔子来反对教权主义和专制主义,宣扬理性。 (3)敲门砖:根据材料“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可知,袁世凯借助孔子复辟帝制。历史功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批判传统文化,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中国知识分子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4)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学院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其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和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对于世界而言,孔子思想强调和谐,因此有利于当今和谐世界的构建。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方,科学才成为一般社会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只是在西方,哲学家——科学家与匠人才实现联合,互相促进。学者和艺术家强烈反对中世纪的整个生活方式,努力创造尽可能与古典时代的生活方式相似的新的生活方式。若无西欧的缩小匠人与学者之间鸿沟的有利社会环境,人类学识上的这些成果独自原不可能引起科学革命。匠人在文艺复兴期间并不像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那样受鄙视。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社会环境是西方科学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为科学革命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工匠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西方近代科学产生发展有赖于西方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信息从“社会环境是西方科学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提取观点,第二小问论证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近代科技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等角度思考回答。 27.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推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的策略;19世纪后半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新机运”的表现。以此判断时代的主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并说明时代赋予先进知识分子的新的历史使命。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介质及典型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 【答案】(1)策略:师夷长技以制夷;表现:打着自强求富旗号,兴办洋务运动。 主题:救亡。 (2)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成果:维新思想。使命:启蒙。 (3)介质: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事件:五四运动。 (4)特点:由被动到主动;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角度指出19世纪中期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的策略。再从地主阶级洋务派自强求富、兴办洋务运动等方面回答19世纪后半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新机运”的表现。再从救亡的角度回答时代的主题即可。 (2)本题据材料二“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等方面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再从维新思想的角度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再从思想启蒙的角度说明时代赋予先进知识分子的新的历史使命。 (3)本题据材料三“1917-1923 年的思想革命……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推毁了中国的传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等方面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介质。再从五四运动的角度回答典型事件。 (4)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被动到主动、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等方面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