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村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但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A.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统治者“无为而治” D.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2.北宋时首都汴京是南北饮食技术的交流中心;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等地。宋代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由此推知,宋代 A.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B.经济重心完成转移 C.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D.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社会生活变化 3.明清时期棉织品贸易出现了“冀北巨商,挟资千亿,岱陇东西,海关内外,券驴市马,日夜海驰。驱车冻河,泛舸长江,风餐水宿,达于苏常,标号监庄,非松不办”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B.全国性的市场网络已经形成 C.长途贸易推动商业市镇兴起 D.水运成为贸易运输主要方式 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5.据记载,西班牙国王与麦哲伦签订的远洋探险协定上明确提到:“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1/20”这一记载说明 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 B.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 C.契约精神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D.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支持 6.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这里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其主要观点是 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 B.“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 C.非洲奴隶成就“工业化革命” D.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 7.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8.俄国学者米格拉尼扬说,在确定新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间,占优势的是这样一种观念:俄国应当走条不同于欧洲的现代化道路,以便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一个强盛的世界大国后解决肩负的救世任务”。由此可以推知,当时俄国 A.全面的工业国有化即将实施 B.广大农奴获得自由和土地 C.粮食税逐步取代余粮征集制 D.筹划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9 .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制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美国符合上述观点的措施 A.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B.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C.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D.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10.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11.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找政府’的消费心理使得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该现象 A.体现经济危机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 B.导致混合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 D.推动了新经济的出现 12.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这些现象反映了 该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B.西方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 C.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 D.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 13.二战后五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中期,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纷纷出来论证资本主义的长命百岁,有的称为“后工业化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或“超级技术社会”,其原因在于 A.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冷战格局下苏联趋向解体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14.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中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公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15.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1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到了九十年代,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材料反映了 A.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奢侈浪费风气形成 B.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 C.国门打开,西方的生活观念冲击国人思想 D.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更为开放 17.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18.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 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D.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19.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 这说明当时 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从供给侧重新优化配置 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20.有人曾形象地如此比喻: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①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② 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保证公平交易;如果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建设出现困难,可以向③ 申请贷款,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④ 的规定对所有成员有严格的法律约束。① ② ③ ④分别代表的应是 A.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世界银行 B.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 C.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 D.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 21.“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③折射出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④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和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明确提出“美国利益第一”“美国至上”等主张;英国“脱欧”;西欧一些政党与政界人士反思,甚至抵制经济全球化。这些现象表明 A.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反作用明显 B.恐怖主义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C.全球化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D.发达的国家普遍反对全球化 23.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70多个国际组织派出代表参加论坛,其中包括联合国秘书长、世界银行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等。“一带一路”战略赢得肯定和支持是因为 A.全球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是共同要求 B.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C.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D.全球化使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24.谈及WTO的作用时,有专家指出:“一个大个子和小个子发生矛盾,大个子最喜欢两个人面对面解决,把小个子拉到阴暗的角落里单挑,狠揍一顿。小个子则把冲突拿到人多势众的地方去,希望有人来主持公道,请大家来评评道理。”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落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更需要WTO的保护 B.在国际贸易纠纷中WTO偏袒贸易小国 C.WTO的宗旨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 D.WTO主要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形势下,不少有识之士,正在逐步认识世界大势,提出种种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设想。洋务派创办的一批近代军民用企业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带动了后期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如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就是依靠张之洞创办湖北官纱局时廉价转让的纱锭打下的基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享有“机器老人”称号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 ——摘编自姜铎《谈谈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民用企业的时代背景。(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等人的主要主张。(4分)他们“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20世纪中后期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单位:%) 择偶标准 1948~1966年 1967~1976年 1977~1986年 1987~1996年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5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职业 17.8 25.8 28.2 40.7 籍贯 4.2 4.9 6.7 4.1 上表反映了我国青年人择偶标准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2分) 27.回顾英国脱欧公投始末,引发不少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崛起以及这一时期英国经济思想的演变过程,都是对盎格鲁——萨克逊人实用主义哲学最好的诠释。“一个国家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这句名言,蕴含的精神实质成为日后英国外交的根本原则。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曾说过,“在我生活的岁月中,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来自欧洲大陆,而所有的解决方法都来自全世界说英语的国家”。 ——徐则荣、王也《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对中英贸易的影响》 材料二 大多数脱欧派认为欧盟的政策,给予跨境犯罪和恐怖主义钻空子的机会,使之能够自由进出英国,已然威胁到英国国内社会稳定和安全。在一定意义上,英国脱欧是想通过向外界“关门”,将欧债危机、外来移民、难民安置和不断涌现的恐怖主义关在英国门外。 ——任琳《英国脱欧对全球治理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 材料三 在谈到英国退欧对于欧盟的影响时,有些学者指出考虑到英国并非欧元区的一员,英国退出欧盟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有利于欧盟成员国以更加团结的态度去专注处理当前的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欧盟的运作甚至可能会更加高效;同时,也有学者指出英国脱欧会给欧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欧盟发展受阻,成员国之间更加分化,甚至担心欧盟可能由此走向衰落。 ——巩潇泫、贺之杲《英国脱欧对欧盟行为体角色的影响分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脱欧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三,概括学者们关于英国脱欧对欧盟影响的不同观点。(4分) (3)有学者说“英国脱欧是全球化终结的开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分)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由于汉代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故自耕农经济得以发展,故A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属于政策原因,并不是根本原因,故B排除;西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并不是西汉后期至东汉,故C排除;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D排除。 2.【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等地”、“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宋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宋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不是市镇经济的繁荣;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经济重心转移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宋代城市经济结构的变革。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答案】C 【解析】从材料“冀北巨商,挟资千亿,岱陇东西……风餐水宿,达于苏常,标号监庄,非松不办”看出河北北部的商人到苏州常州一带去贩卖棉织品,出现像松江这样著名的棉纺业市镇,当时有“买不尽的松江布”之说,所以说长途贸易推动商业市镇的兴起,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反映农产品商品化提高,排除A。材料讲的是长途贩运棉织品,不是全国性的市场网络,排除B。从“海关内外,券驴市马……驱车冻河”可以看出并不是以水运为主,排除D。 4.【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 点睛:“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更多侧重于结论的传输,而对获得历史结论的过程则鲜有涉及,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结论、轻证据和逻辑的倾向。“史料实证”素养的提出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也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展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和魅力。 5.【答案】C 【解析】 由材料可知,西班牙国王通过签订具有契约精神的远洋探险协定给予了航海家相当丰厚的利益许诺,这必然会激发航海家外出探险的热情,从而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故选C。葡萄牙比西班牙更早地开展航海探险,排除A;材料中西班牙王室是给予航海家未来的利益许诺,而未提供当下可看得到的实际利益,这不能体现出王室对航海人才的重视,排除B;新航路的开辟得益于王室和航海家受到的经济利益驱动,而不是王室的支持,排除D。 6.【答案】D 【解析】由材料“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可知,美洲殖民地为欧洲开展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而美洲与欧洲的这种供养关系是欧洲通过殖民扩张建立的,故选D。工业革命开始于欧洲,美洲只是为欧洲开展工业革命提供条件,排除A;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美洲对欧洲的重要性,并没有涉及工业革命成果的扩张,排除B;美洲为欧洲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非洲奴隶的辛勤劳作进一步成就了欧洲的工业化,但欧洲工业化革命的发生其条件是多方面的,不能将美洲和非洲奴隶的作用程度夸大,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知识点。根据材料信息“民国初年”、“ 我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明显不是内部原因,不符合题意,直接排除;B项属于外部客观原因,属于无关项,排除;C项属于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与史实相符,属于内部原因范畴,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 8.【答案】A 【解析】材料“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一个强盛的世界大国后解决肩负的救世任务”反映苏联要完成现代化,建立世界性强国。结合所学,要改变苏联落后面貌,就要开展工业化建设,故A符合题意;B是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创造条件,走欧洲式的现代化道路,故B不符合题意;C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要恢复和发展苏俄经济,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故C不符合题意;筹划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要构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而此时苏联已经是社会主义强国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除了采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的措施外,还采取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争夺国际市场,故选C;ABD都是美国的国内措施,无法体现针对国际竞争中的自卫,排除。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联系所学经济危机的影响分析解答。 10.【答案】A 【解析】 C项与题意不符。B、D两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而不是要把权力真正的下放到地方,更不是要恢复自由放任传统。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政府要减少干预国家经济,所以A项正确。 11.【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明日无酒找政府”“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和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可知反映的是西方“福利国家”制度使人们重视享乐,缺少奋斗的动力,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经济危机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故A错误;混合经济是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形态,与材料不符,故B错误;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 12.【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此时是西方经济危机时期,而此时苏联经济迅速发展并取得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势,因此出现了“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的局面,D正确;据材料可知,此时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在经济危机影响下,国际局势日趋紧张,A错误;据材料可知,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各国经济都受到巨大打击,B错误;经济全球化得以发展是二战后,C错误。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 13.【答案】C 【解析】二战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变化,资本主义的寿命又得到了延长,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本题旨在强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政策调整,确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了西方经济高速增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个时期苏联综合国力还在向上发展趋势,并没有趋向解体,选项B错误,排除;材料只是涉及资本主义而和“全球化”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根据题干可知,这份报告实际上肯定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题干时间是1990年,处于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前夕。因此可以判断这份报告主张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肯定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其余选项均非该报告的主旨,排除。 15.【答案】B 【解析】 引文中对花生的描述很明显是一种虚报产量的行为,这是发生在1958-1960年间的“大跃进”,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泛滥,因此正确选项为B。一五计划时间为1953-1957提前一年完成,人民公社最大的特点为“一大二公”,“文化大革命”发生时间为1966-1976年时间不符合题意,故ACD排除。 16.【答案】D 【解析】材料中呈现的个性和多变是思想观念改变的体现, D项正确。追求个性和多变,不等于奢侈浪费,A项错误;人民生活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提高,但90年代尚未实现小康,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错误。 1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意在考査考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B、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内容出现于20世纪80 年代中期,B、C、D三项均排除;从题干信息可知,与1975年相 比,1980年的多种农作物产量有很大提高,这与中共中央要求进 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故A项符合题意。 1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情况,旨在考査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结合时间“1961年”可以推断A、B两项说法与当时国情不 符,排除;由“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父子队”“兄弟队”“家庭作 业”等信息可知,答案为C项;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对应关 系,排除。 1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而不是供给方面的,故可排除B;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到了90年代国务院颁布相关规定条例就是为了推动改革的深化,故选C;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21世纪初,故可排除D。 20.【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①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反映了关贸总协定的特点;②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保证公平交易,反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③如果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建设出现困难,可以申请贷款,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反映了世界银行的职能;④的规定对所有成员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反映了世贸组织的特点。因此选B。 21.【答案】A 【解析】考査对全球化的认识。依据所学,全球化尽管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甚至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但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屣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而且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题中观点过于片面。 故①说法错误,排除含有此项的BCD三项,所以应选A项。 22.【答案】C 【解析】美国特朗普的主张和英国“脱欧”,是逆经济全球化的行为,表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曲折,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恐怖主义,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 23.【答案】A 【解析】材料“以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得到肯定与支持,说明全球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是共同要求,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排除B;目前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确立,排除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与“一路一带”获得其他地区与国家的肯定与支持无关,排除D。 24.【答案】A 根据“小个子则把冲突拿到人多势众的地方去,希望有人来主持公道,请大家来评评道理”可知,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落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更需要WTO的保护,更希望WTO来主持公道,故A正确;B不符合WTO的原则,排除;C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发展中国家主要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5.【答案】(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有识之士的推动。(6分) 特点:机器生产;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4分) (2)主张:师夷长技(学习和引进西方技术)。(4分) 积极影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6分) 26.【答案】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择偶标准由注重政治出身向个人能力倾斜;择偶标准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能力;择偶标准对个人政治身份的关注日趋减少;等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趋势:择偶标准由注重政治出身向个人能力倾斜。 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文革期间,国家更是以阶级斗争作为工作重心,“左”倾错误思想严重,政治出身受到重视。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个人能力更受到人们的重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7.【答案】(1)原因:英国外交的实用主义原则;欧盟的政策威胁到英国的稳定与安全(英国想通过“关税”避免国际麻烦)。(6分) (2)不同观点:英国脱欧会使欧盟成员国更加团结,运行更加高效;英国脱欧会使欧盟成员国之间更加分化,导致欧盟衰落。(4分) (3)问题:贫富分化;金融风险;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等。(6分) 对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