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第二周诗词鉴赏二轮随堂达标测试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高考语文第二周诗词鉴赏二轮随堂达标测试3

第二周 诗词鉴赏 天天限时小练(3)‎ 一、 语知语用天天练 ‎1. 下列加下划线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协作/提携   歼灭/忏悔   畜牧/牲畜 B. 豁免/庆贺 膝盖/油漆   萃取/淬火 C. 胆怯/商榷 扮演/搅拌   姓肖/生肖 D. 储存/贮藏 阻挠/妖娆   传记/传奇 ‎2. 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座无虚席 瞒天过海 排忧解难 疲于奔命 B. 左支右绌 作茧自缚 盘根错结 旗开得胜 C. 始作俑者 满目疮痍 判若云泥 否极泰来 D. 罪不容诛 名副其实 好高骛远 萍水相逢 ‎3.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张为山同志一直坚持向贫困地区捐钱捐物,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他自己家里却从来不曾添置过一件像样的东西。‎ B. 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C. 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D. 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组来到了山东莱芜,在晚会上,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老英雄们又一次听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抗战歌曲。‎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霸王”本是一个令许多人讨厌的词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提高,语言王国的“霸王”类词语逐渐兴盛起来,如“浴霸”“彩霸”等。‎ B. 在南京大屠杀事件70周年之际,日本国内的右翼分子不但没深刻反省,反而掀起了一股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更加猖狂地兴风作浪。‎ C. 能否发现并阐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是由个人身份决定的,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D. 奥林匹克的精神随着“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火炬传遍世界,中国的古老文明也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史册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5. 仿造下面画线的句式和修辞方法,另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  挣扎使人悲苦,抗争则使人高贵。贝多芬挣扎在孤独的渊谷,但他用音乐作为抗争的云梯,备尝辛酸,终于攀上了永恒的巅峰;  ;     。‎ ‎6.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简单介绍画面内容,并说说它的寓意。(不少于60字)‎ ‎  ‎ 二、 诗词鉴赏 ‎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 第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 ‎(2) 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简析。‎ ‎  ‎ ‎8.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  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 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怎样的作用?‎ ‎  ‎ ‎(2) 这首咏梅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 ‎  ‎ ‎(3) 诗歌的颔联写出了作者对梅的赞美,在内容上,和我们学过的哪句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  ?‎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宋·叶梦得①‎ ‎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① 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器重。后高宗向金求和,叶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 ‎(1) 词的上阕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  ‎ ‎(2) 本词表现了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  ‎ ‎10.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仙吕〕太常引·饯齐参议回山东 元·刘燕歌 ‎  故人别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今古别离难,兀谁画蛾眉远山。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1) 前人认为,“无计锁雕鞍”在本曲中最具表现力,请结合这一评价作简要赏析。‎ ‎  ?‎ ‎(2) 画线诗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诗句内容,具体说说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 三、 名句名篇默写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行路难!行路难!       ,今安在?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城春草火深。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5)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天天限时小练(三)‎ ‎1. D ‎2. B ‎3. D ‎4. D ‎5. 史铁生挣扎在残废的绝境,但他用笔作为抗争的拐杖,历经坎坷,终于走出了死亡的诱惑;马丁·路德·金挣扎在黑暗的深海,但他用演讲作为抗争的武器,饱受磨难,终于迎来了自由平等的天空。‎ ‎6. 内容:父母刚刚去世,儿女们就为了遗产,互相指斥,唾沫飞扬。‎ 寓意:这幅漫画讽刺了有些人为了利益而导致家人反目,甚至连父母亲人去世都不能入土为安的社会现象。‎ ‎7. (1) 描绘了流水绕田、青竹绕篱的宁静田园风光和榆钱落尽、槿花残存的冷寂的清秋景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2) 第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第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宁静平和的氛围。‎ ‎8. (1) 残梅纷飞,堆满了台阶和墙头,片片惹人断肠,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烘托了感伤氛围,奠定了全诗凄凉忧怆的情感基调。同时也引出了作者下文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2) 诗歌主要采用借物咏怀的手法(或“比兴手法”),写梅又似写人,表现了落梅的悲惨境遇。表达了作者对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寄寓了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和对嫉贤妒能者的憎恶,对压制人才行为的悲愤。‎ ‎(3)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 (1) ① 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到来之后词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② 为后面抒发情感作铺垫。‎ ‎(2) ① 对朝政的不满;② 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 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 ‎10. (1) “锁”有“留住”的意思,表现作者对故人深深的不舍之情,“雕鞍”借代“故人”,不说留人,而说留“雕鞍”,使这种不舍之情显得含蓄缠绵,写出了离别的无奈。‎ ‎(2) 主要意象:酒、杜宇。本想借酒消愁,但“别酒”滋味苦涩,让人更加伤感。杜鹃啼叫,凄切动人,渲染出一种悲戚的氛围。‎ ‎11. (1) 多歧路 长风破浪会有时 (2) 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3) 谁家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 (4) 国破山河在 恨别鸟惊心 (5) 枯藤老树昏鸦 断肠人在天涯 (6) 酒酣胸胆尚开张 何日遣冯唐 二轮专题集训(三)‎ ‎1. (1) 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凉风吹拂,微波涌动,好像城垣在轻轻摇动;白露从空中垂落而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从月中滴出。“摇”与“滴”使静止的画面流动了起来,情态逼真,使人浮想联翩。‎ ‎(2) 表达诗人身处浊世、知音难遇、遭到排挤后壮志难酬的孤寂郁闷之情。‎ ‎2. (1) 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孤独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以及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2) 前三联中,“一别”“长驱”从空间的辽远和时间的悠长,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二字,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的境况;“思家”“忆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 ‎3. (1) 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描写早春生机的景象,反衬诗人内心的忧愁、苦涩。‎ ‎(2) ① 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② 流离之苦。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③ 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 ‎4. (1) ① 玄蝉(或“蝉”)。② 对比(或“衬托”“反衬”),蕴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2) ① 颈联借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而抖动拳曲的鬃毛,大雕顾盼万里青云而睁开双眼,暗写诗人英迈之气。② 尾联写诗人即使抱病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表现诗人身老有病却豪情不减。‎ ‎5. (1) 一方面写流莺的流转无依,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另一方面写流莺的苦苦吟唱,佳期难遇(或“无人知赏”)。‎ ‎(2) 运用托物寓意(或“象征”)的手法,托流莺以自伤身世;用流莺的漂荡无依比喻自己转徙幕府,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无期的深沉伤感。‎ ‎6. (1) 借代、比喻。‎ ‎(2) ① 远离君王(或“遭受放逐”)的苦闷;② 流落江湖的孤独;③ 思乡(或“思君”)的惆怅。‎ ‎(3) 满:动态地表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新:暗示年复一年,强化感情。‎ ‎7. (1) 描写了深秋凄清苍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奠定全词沉郁忧伤的感情基调。‎ ‎(2) ① 化用。化用唐代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句。② 双关。“水云浩荡迷南北”实写长江水天相接一片苍茫的景象,使人分不清方向,暗写词人心中的迷惘(答“以景衬情”、设问亦可)。‎ ‎(3) ① “天涯路,江上客”,表达思乡怀国之情;② “肠欲断”,表达破国亡家之痛;③ “空骚首兴叹”“消忧除是酒”,表达对故土难收的无可奈何的感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