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www.ks5u.com 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唐代 D.宋代 ‎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3.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4.东汉时期,南方有些地方百姓还不知道牛耕;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牛耕在南方已经普及,政府由此也很重视牛耕,一再下令禁止杀牛。这反映( )‎ A.古代政府重视农业的传统 B.政府政策影响民间风俗变化 C.魏晋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政府政策 ‎5.有观点认为,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故“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从人口的对比上,很多人得出了“唐太宗不如隋文帝多矣”的结论。更有学者考证出“贞观之治”系御用史学家们的造假而已。对以上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隋唐记载都存在着失实之处 B.上述结论尚须得到史料的实证 C.唐朝经济不如隋朝结论可信 D.隋唐差异成果表明史学的进步 ‎6.林则徐在1845年日记中记录他在某地的见闻:“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皆卡并之利为之也”。关于“卡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由西域农民创造 B.至今还流行于东南一些地区 C.起源于战国时期 D.有利于木棉等经济作物种植 ‎7.“开封和唐朝的都城长安一样,人口众多。但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宋代的开封成为纯粹的商业中心 B.宋政府不再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 C.开封城市发展影响市民社会生活 D.开封城内坊市界限尚未完全打破 ‎8.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这反映出当时( )‎ A.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B.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 C.贱商观念有所改变 D.宗族血缘观念的加强 ‎9.康熙九年(1670年),由于“年荒米贵”,受雇工匠窦桂甫等“传单约会众匠停工,索添工银”,当地工匠纷纷响应,“停工汹汹”。这反映了( )‎ A.统治者镇压人民的反抗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新生产关系中的矛盾性 D.西学东渐影响下的反应 ‎10.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下列与此相关的不同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着直接和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 A.《马可・波罗行记》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奥斯曼帝国控制商路与天主教鼓励向东方传教 C. 西欧国家开始工业革命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D.迪亚士船队的非洲探险与达·伽马船队到达印度 ‎11.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据此可知( )‎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 B.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 C.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 D.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 ‎12.17世纪中叶,荷兰不仅垄断了黑奴贸易,还从非洲源源不断地将黄金、白银运到国内,将美洲庄园生产的蔗糖、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大量地运输到欧洲市场出售。这反映了当时( )‎ A.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 B.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C. 黑奴贸易引发价格革命 D.欧洲殖民扩张的加剧 ‎13.16世纪,一个荷兰船队经过北极圈,在零下40度严寒中死伤过半,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托运的货物,而其中就有能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半个世纪后,荷兰使团到达北京,‎ 遇到觐见皇帝须三拜九叩的麻烦,“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但是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折射出其 (  )‎ A.殖民扩张的野心   B.商业立国的理念 C.资本输出的要求 D.世界工厂的自信 ‎14.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罗马教廷建立了“东方事务部”“传教问题部”等海外传教机构;信贷机构、殖民贸易公司、交易所等商业金融机构纷纷建立。对以上现象出现的背景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 B.工业革命引发的连锁反应 C.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D.殖民扩张的方式有所变化 ‎15.《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路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C.因国家军事实力而转移 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16.19世纪欧洲男子逐渐舍弃了宫廷贵族那种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机器生产方式的普及 ‎ C.社会贫困化的加剧 D.平等自由思想的传播 ‎17.下表反映的是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1500—1820年),主要表明(  )‎ 阶段 英格兰 法国 德国 ‎1500—1549‎ ‎7.4‎ ‎6.7‎ ‎4.0‎ ‎1650—1699‎ ‎9.3‎ ‎6.2‎ ‎4.1‎ ‎1750—1799‎ ‎10.1‎ ‎7.0‎ ‎5.1‎ ‎1800—1820‎ ‎11.1‎ ‎6.2‎ ‎5.4‎ A.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 B.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攀升 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前提 ‎18.1786年发行的《早起的职责与好处》告诫工人说:“长久地沉溺在温暖的床裼间,温热的肉体会变得松软无力,神经也会变得十分衰弱。”这说明工业革命期间 (  )‎ A.工厂主将工人大规模地专业化 B.工人的工作与家庭生活分离开来 C.社会关爱传统的大众闲暇生活 D.准时和有效被规定为必要的品质 ‎19.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主要反映了她( )‎ A.对化学知识茫然无知 B.对当时工业文明的认同 C.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 D.缺乏国家和民族自豪感 ‎20.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大企业的特点是( )‎ ‎①控制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 ②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方式 ‎ ‎③控制行业的产品价格获取高额利润 ④通过各种形式掌握了该国的行政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21.下表为工业产值世界份额变化表。据此可以推知 (  ) ‎ 国家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英国 ‎1.9‎ ‎9.5‎ ‎19.9‎ ‎18.5‎ 美国 ‎-‎ ‎2.4‎ ‎7.2‎ ‎23.6‎ 印度 ‎32.8‎ ‎29.8‎ ‎19.7‎ ‎6.2‎ 中国 ‎24.5‎ ‎17.6‎ ‎8.6‎ ‎0.7‎ A.世界格局发生巨变 B.中国制造业持续衰退 C.世界市场已然形成 D.文明正在碰撞与冲突 ‎22.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90%的农民仍然穿着自制的土布。最能佐证这种现象的是( )‎ A.广西人民掀起了抵制洋货的运动 B.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C.从外国进口的洋布数量少 D.广西买不到外国的纺织品 ‎23.“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以下与之相关评价,正确的是(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与买办一致 B.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因买办的出现得到了推动 C.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买办 D.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是买办的主要任务 ‎2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对文中“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洋务运动的开展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5.美国学者费正清和赖世和认为,“中国初期的近代化,着手强健有力,在今日也令人感到印象深刻。和日本成为对比仅在以后发生,如果1860年间外人赌‘成败胜负’的话,他甚至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下注”。能让“外人”“在相反的方向下注”,主要是由于清政府开始了(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D.“详晰甄核,仿行宪政”‎ ‎26.民国学者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材料中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在创办( )‎ ‎①轮船招商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安庆内军械所 ④汉阳铁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7.1864年,薛福成在《上曾侯相书》中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当时有识之士提出的并付诸实施的对策是( )‎ A.“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B.“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 C.“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D.“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28.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你认为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 A.19世纪70年代 B.甲午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国民党统治后期 ‎29.1932年天津一家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 A.天津地处沿海,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C.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30.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了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为负责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动员开发,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工业的主管部门。其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钢铁、动力、机电、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资源委员会的设立( )‎ A.使官僚资本空前膨胀 B.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 C.使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不利于轻工业的发展 ‎31.面对近代企业的举步维艰,郑观应指出:“既无商律,又无宪法,专制之下,而股东辈亦无可如何。”据材料。郑观应认为影响近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封建主义的制约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官僚主义的压迫 D.民族资产阶级不作为 ‎32.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逐渐解体地位较低 B.经济形态④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C.经济形态②③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经济形态⑤在抗战时期因战时体制迅速膨胀 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33题1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25分,共52分)‎ ‎3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徽商是旧徽州府籍的商人的总称,它是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商帮,曾雄踞华夏商界达三百年之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邑(婺源)习俗每喜远商异地,岂果轻弃其乡哉!亦以山多田寡,耕种为难,而苦志读书者又不可多得。是以挟谋生之策,成远游之风,南北东西,本难悉数,而始而经商继而遂家者,则有迁清江浦、湖南、广西、成都、金陵、繁昌、桐城、蔡田等处。‎ ‎——婺源《碴煌洪氏统宗谱》卷59‎ 材料二 徽人在扬州最早,考其时代,当在有明中叶。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徽郡大姓,如汪、程、江、洪、潘、郑、黄、许诸氏,扬州莫不有之,大略皆因流寓而著籍者是也。……清代盐商歙县人汪应庚除重建平山堂外,还斥巨资修建西园、平楼、蜀冈万松亭等园林和亭台建筑设施。乾隆二年,盐商祁门人马曰琯一人独捐2‎ ‎ 400两白银疏浚扬州广渠门至便益门的街道;扬州康山南河下至钞关北地势低洼,街衢易积水,歙县大盐商鲍志道更是独立出资为其易砖为石,铺垫了石板路面,还斥资修造了虹桥等等。……在扬州的徽州盐商周围,集结了大批学者和文人,明代休宁商人汪新经商于扬州,既雄于赀又以文雅游扬缙绅间,芝城姜公、金公辈名儒巨卿皆与公交欢。‎ ‎——摘编自卞利《无徽不成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婺源徽商兴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徽商对扬州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7分)‎ ‎3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历史学家认为,落后的封建主义决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强调在世界近代史上的社会转型期,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社会制度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综合国力=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军事力量+文化成就)‎ 请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24年英国的《专利法》是在对先前特许制度进行重大改造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判定国王特许在本国经营“任何东西的买、卖、制作或使用的”独占权,均属无效,只有新发明、印刷及某些军用品制造的专利权不在此限。它将专利授予的对象由原来的城市、贸易公司、贵族大臣转向了个体的发明人;重心由原来的垄断市场的销售专利、产品专利转向现代专利主体的技术专利。17世纪后期,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尤为重要的是,1624年《专利法》是英国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法律保障。“如果资本主义有灵魂,那么这个灵魂就是合法的所有权制度。”这份文件使原有模糊的科学技术产权有了同其他产权一样的明确归属,尽管有些简单、粗糙,但若无此专利法,“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 ‎——《论英国1624年<专利法>的产生及其意义》魏建国 材料二 1912年,民国政府设立了主管工业专利的专门机构即工商部工务司,办理工业品发明及特许事项,并于同年12月颁布实施《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章程规定,经过工商部考验合格后属于发明的,分等级授予5年以内的专利权;属于改良的,给予名誉上的褒奖。同时废除了晚清浓厚封建色彩的封官奖爵的奖励措施。基于当时工业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国计民生的考虑和对我国专利事务被西方列强以治外法权干涉或我国市场被外国专利产品垄断等现象的担忧,《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只保护称得上发明的产品,不保护制造方法,并且授予专利的对象仅限于发明和改良的工艺品,食品和医药品不予专利。同时,明文禁止外国人在我国申请专利。据统计,在1930年以前,依照《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授予的专利仅有135件。‎ ‎——《制度构建与社会变迁——近代中国专利立法论》姚秀兰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24年英国《专利法》相较于先前特许制度的进步性,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政府颁布《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的背景,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专利法实施效果不同的原因。(13分)‎ 历史答案 BDCAB DCCCD ABBAD BBDBB ABBDB DACDB AA ‎33.(1)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外出经商的习俗;科举仕途的艰难;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任答四点,给8分)‎ ‎(2)贡献:大量的徽商落户在扬州;推动扬州城市建设;发展扬州学术文化事业;促进扬州经济的繁荣。(每点2分,四点给7分)‎ ‎34.答案:探讨:17、18世纪的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原因在于,这一时期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从而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行,并进一步促进了军事力量的发展,英国在与法国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最终获得“世界工厂”的稳固地位。(1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5. (1)进步性:反对封建特权;注重维护个体发明人的利益;注重维护新技术发明创新。‎ 意义:明确了科学技术的产权;有利于调动科技发明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技术前提。(12分)‎ ‎(2)背景:辛亥革命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挽救民族危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原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辛亥革命后又处于军阀割据混战的状态;而英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社会稳定。中国资本主义只是得到初步发展;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国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近代科技发展缓慢;而英国人文主义思想发展,近代科技得到迅速发展。中国的专利法制定粗糙,权益保护不明确、充分;而英国的专利法内容科学合理。(13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