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荆州市2020年高中一年级学年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清时期,政府在官方操控的朝贡贸易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中,都有专门负责管理朝贡事务的衙署。在中央机构中,礼部的主客司是明清时期负责朝贡的具体机关,会同馆(清朝改称会同四译馆)是负责接待贡使的机构。在地方,明朝还设有市舶司。嘉靖初年,在广东、福建、浙江设立市舶司,掌管海路以东日本等国的贸易。清代则改由地方督抚管理朝贡事务,由府衙中的同知、通判具体负责贡使来京事宜。可见,明清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了朝贡贸易的基本行政管理体系。但是,与官方的朝贡贸易有所不同的是,对于民间的海上贸易活动,明清时期并未成立专门的国家机构予以直接管理,而是将国家的权力渗透至民间海外贸易之中。 针对“借贡兴贩”的民间贸易建立官方兼管机制。贡使至京后,主要居住于会同馆,会同馆便成为了监督“借贡兴贩”贸易的机构。据《大明会典》载:“各处夷人朝贡领赏之后,许于会同馆开市三日或五日,惟朝鲜不拘期限。”清代沿 袭明朝政策,于乾隆十三年将四译馆并入会馆,改称会同四译馆,由礼部郎中兼馆事,同时,也负责监督贡使与官民的私下交易,“稽其出入、互市之事”,对违禁物品的查核也日趋严苛。 施行综合调控手段。在特许贸易中,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商品,清廷还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乾隆帝规定:“朕轸念民艰,以米粮为民食根本,是以各关米税概行蠲免。其余货物,照例征收。”对于外洋海运米粮至内地者,“带米一万石以上者,着免其船货税银十分之五;带米五千石以上者,免其船货税银十分之三”。不仅在税收上实行了优惠措施,还对米粮贸易进行了调控:“若民间米多,不需籴买,即着官为收买,以补常社等仓,或散给各标营兵粮之用。” 与地方社会协作管理民间海上贸易。晚明时期,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他们凭借高船火铳,勾结粤东商人,常常运载违禁之物,由此也引发了外洋海寇勒索盐船、奸民接济粮食、窝藏赃物等社会问题。为此,明政府采取“严乡保之治”的措施,又通过采取乡保间的互相监督,以杜窝藏之弊。国家在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中,客观上也增强了地方社会的治理能力。雍正年间,在民间的海外贸易中,一些市侩之徒往往以身试法,贩卖违禁货物。为杜绝此类弊端,雍正六年,清廷设立了“商总制度”。据各商保举殷实老练之人为总商,每人取具各洋商十家连环互结,分交省府存案。凡有出洋商船,须取同出洋商人三名连环互结,写明船只字号、所带货物数目、船手年貌、籍贯、姓名等一并造册,由总商加具保状,交付地方官详明,经督抚批准,行知各海关,方准出洋。出洋前,总商还要亲自到船验看船只是否有夹带违禁军器等,准令同保之人检举,“总商报官,严拿究治”。商总制度的设立,是政府利用社会力量管理民间贸易的有益尝试。 明代对走私贸易多以“谕旨”等形式下达,并在政策层面加以控制,清代则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法律的机制。顺治三年,清廷颁布《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律》,严法禁止走私贸易。 明清时期,对民间海外贸易虽然未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但通过政策的调控与法律的约束以及与地方社会的协作等方式,进一步掌控了民间海外贸易活动。国家权力在民间海上丝路中的渗透,也体现了明清时期国家通过与地方、社会之间的有效互动,形成了对基层社会的行政管理网络。 (摘自《明清时期的“海上丝路”》,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清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朝贡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市舶司就中央机构之一。 B.从清朝嘉靖年间开始,朝廷开始设立市舶司,掌管海路以东日本、琉球等国的贸易。 C.为杜绝葡萄牙人凭借高船火铳,勾结粵东商人,运载违禁之物,清廷设立了“商总制度”。 D.控制走私贸易,明代通过“谕旨”形式下达并在政策层面控制,清代则引入法律机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分析明清政府主导朝贡贸易并建立行政管理体系之后,提出国家权力在民间海外贸易管理中渗透的观点。 B.文章第三段引用乾隆帝的“规定”,论证清政府施行综合调控手段,其目的在于对外洋海运米粮贸易实施调控。 C.文章运用大量史料进行论证,如举“商总制度”论证清朝政府与地方社会协作管理民间海上贸易的措施,说服力强。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围绕中心论点重点阐述明清政府对“海上丝绸之路”上民间贸易活动的管理机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清时期,政府在中央机构中设置主客司和会同馆(会同四译馆),责任分工明确,分别管理朝贡和接待贡使等事务。 B.明清时期,官方兼管机制主要针对“借贡兴贩”的民间贸易,设会同馆,查核严苛,阻碍了民间海上贸易的良性发展。 C.明朝政府采取“严乡保之治”的措施,通过采取乡保间的互相监督,杜绝窝藏之弊,也增强了地方社会的治理能力。 D.国家权力在民间海上贸易中的渗透,体现了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的有效互动,形成了对基层社会的行政管理网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13个新职业信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是自2015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首批新职业。与此同时,这次部分新就业形态的职业化,标志着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进入深水区。在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的兴起为大量从业者创造了新的就业形态。这种新的就业形态是经济业态发展、市场竞争与技术进步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也在改变着传统的就业方式。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经济发展迅猛,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更多样,就业方式更灵活,以外卖、快递、网约车、直播带货、数字化管理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获得快速发展。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新业态经济从业人员已达数千万规模并保持快速增长。 “新就业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就业方式、就业格局,由固定岗位、单一岗位、定时定点劳动的就业形态,变为灵活工作、身兼数职、随时随地工作。 “新就业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产生了新的劳动关系,原有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就显得有些滞后。当前,亟需通过制度创新补齐政策、法律规定的空白。 要通过法律创新,扩大劳动保障法律关系调整范围,纳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内容。通过缴费补贴、减免税收等办法,激励、引导新业态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要通过体制创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为便捷有力的社会保障支持。人社部门应主动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维权保护范畴,及时查处侵害其权益的行为,保障新就业形态下各方主体,尤其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摘编自《用制度创新护航“新就业形态”》) 材料三: 不久前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 2020-2022年)》明确, 到2022年末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然而,要让更多的“新就业形态”在上海诞生,除了要帮助解决养老、医疗问题,让就业者能够稳定就业之外,更需要制度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通过调研发现,互联网行业、在线消费、育培训、无人经济等“新就业形态”在上海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对许多个人来说,仍然需要商住用房才能登记注册公司。在他看来,为了鼓励年轻人在线办公、在线就业,是不是可以尝试在居家环境登记公司呢? “新就业形态”的诞生与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地区整体创新生态、创新环境、创新氛围的体现和折射。我们需要通过打造和激发创新发展的氛围,使得上海成为“新就业形态”的策源地,让“新就业形态”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摘编自《让“新就业形态”在上海遍地开花》) 材料四: 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同样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重点之一。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局长花蓓看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加剧了稳就业、保就业的严峻性,也加快催生出-批新产业、新经济,这些领城正是孕育和释放新职业、新岗位的所在,关键是要抓紧研究推动,以政策支持、服务引导将新业态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就业岗。 花蓓谈到,像这样的新兴领域、新兴业态,契合了年轻一代的就业诉求,更加灵活多元、更能自由选择,必须及时跟进。在支持新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挖掘拓展就业岗位,加大新兴职业培训力度,创新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尤其要针对当代年轻人的择业观念和生活方式,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指导,提供职业发展的科学参考,让年轻人择业更加有的放矢。 (摘编自《中国青年》) 4.下列对新就业形态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就业形态”是在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为大量从业者创造的新的就业形式,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就业方式。 B.“新就业形态”是一种由固定岗位、单一岗位、 定时定点劳动变为灵活工作、 身兼数职、随时随地工作的就业形态。 C.互联网行业、无人经济等“新就业形态”在上海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上海已经成为“新就业形态的策源地。 D.李老师法定节假日送外卖,老王下班后跑滴滴,小张工作之余参与“智慧城市”系统开发都属于“新就业形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就业形态一旦全部职业化,就标志着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进入深水区。 B.“新就业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劳动关系或雇佣关系,产生了新型的劳动关系。 C.胡卫认为,如果能在居家环境登记注册公司,更能鼓励年轻人在线办公、在线就业。 D.花蓓看来,新冠肺炎疫情既加剧了就业的严峻性,也正在催生一些新职业、新岗位。 6.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如何促进新就业形态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回家过年 赵长春 心里的花,带你回家,感受我家乡的文化,看看我的老爹老妈,让他们也看看你这朵美好的花! 德昌高兴地哼着改了的歌词,握着九月的手,车速时急时缓。再翻过前面的岗坡,一路下去,不过二三里地,就可以安全进村了。疫情随时播报,一路上还算顺利,被拦着量了几次体温,都正常。刚才几个发小还高兴地相约,晚上就见,好好喝酒好好说话…… 手机响起。“是我爹,快接。”德昌想让九月多给爹说话,就握好方向盘,把手机递给九月。 “……爹,好。”九月脸色有些红,“哦,德昌说马上过东大岗……,好,好。”九月将手机递回德昌,德昌接了,爹的声音迟疑,“你们下岗后,先停那里,我在那等,还有你妈,你婶……” 没关闭手机,德昌就又冲九月眨眼睛,“几辈子没有当过公公婆婆。爹妈他们出村接咱了,还有大娘,二婶,小妹……”说着,车子下了东岗,往村子方向驶去:心里的花,带你回家…… 岗坡下,爹,妈,远远着冲着车子来的方向挥手、摆手。一辆三轮车横在路中央,车把上一张红纸:欢迎回老家,防疫不防人。 停车。七八米远,有道简易限高杆,上横一道标语:疫情紧急,禁止进村!九月张大了嘴巴,德昌也愣住了。看见爹拿着手机冲他示意,德昌拿起了手机,“娃儿,别怪爹,不让你们进村,上头统一规定,防堵肺炎,都这样…… 德昌点点头,看见妈在抹眼泪,就握紧九月的手,“出去一下,叫妈看看你。” 两人出了车,寒风有些凉意。德昌想往前走,妈挥了挥手,“小昌,小月,别往前走了。” 旁边的二婶头一拧,“嫂子,就叫俩孩儿回家怕啥?大过年的,妮儿还是头一回来,又不发烧,自己孩儿们!” 爹往前跨了一大步,“听我的,先不回来。给你们啥都预备好了,米、面、油,就在三轮车上,正准备往东头农场里送。那里给你们收拾了一间房,装了空调……” “哥,嫂子!我给你们铺好的床铺,还贴好了对联,大红喜字、福字!”一直拍照的婶家妹子抢了一句话,冲德昌和九月挥挥手,“三轮车,上有饺子馅,炸货,零食,够你们过年的……” 大娘和二婶也赶紧接话头,“九月,真漂亮!给你的红包就在三轮车里,拿好!不准交给德昌……哈哈!” 笑声中,暮色苍茫,妈又擦眼睛,“钥匙就在妈给的红包里。一会儿你们把东西取车上,我们也回家过年。 “爹,妈,姑,姨……德昌想哭,赶紧拉住九月,鞠躬…… 在大棚里住下,九月竟然有些新鲜,给远在城里的父母报了平安后,与德昌拥在一起。 “不许哭,大过年的,我跟你第一次回家……德昌抱紧了她,“我对不起你。” “挺好,有意义,绝对难忘!” 正说着,外面隐约有广播的吆喝声:“喂,喂!老少爷儿们,老少爷儿们!听好了,今年有疫情,我说个通知,春节不拜年!” 德昌噗嗤笑了,“听出来没有?咱村的老支书,大喇叭上喊话哩!” “老少爷儿们,今年特殊,不走亲访友,不串门儿。外面回来的,一律先在村东的农场隔离,啥都有,也暖和,管吃管喝……谁也不例外。我家小昌,领着媳妇回来过年,都知道的事儿……刚才,没有进村,就在大棚隔离了。我带头执行纪律,大家放心!” 九月扭头看德昌,“咱爹?村干部?” “可不是咋的?咱爹!老党员,老支书!别拿村官不当干部,关键时候,上面千条线,就靠这根针!”德昌终于舒畅地笑了,“基础打牢,不怕地动山摇,他老说这句话。所以,我是咱班第一个党员,嘿嘿!” “能哩不轻!”九月学了一句方言,拧了一下德昌的耳朵,轻轻地。 德昌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号码。 “德昌兄弟,不用谢我,你住的是我的农场。我是小猫啊,想不起了?非典那年,我回来,被你爹隔离在那里,当时是咱村的炕烟房。我给他吵架,你向我撂砖头,哈哈,想起来了吧?老支书对,他当年组织党员给我家割麦,度过难关……今年又有疫情,我收拾了几间房子,万一还有人回来……谢啥呀!都是咱自己的事。不说了,老支书又广播了,硬气!我得给他弄个抖音,宣传一下!”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两次描写德昌哼唱“心里的花,带你回家”,烘托他带媳妇回家过年的喜悦心情,与后面被“隔离”在农场形成鲜明对比。 B.小说中有两处写到“抗疫”的标语,一则温馨“欢迎回老家”,一则冷峻“禁止进村”,前后相互矛盾,破坏了小说情感的一致性。 C.小说结尾通过小猫的电话,补叙当年“非典"情节,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表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D.小说叙述德昌第一次带媳妇回家过年却被自己父亲“隔离”的经过,充分表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 8.小说写德昌先是“想哭”后来“噗嗤笑了”“舒畅地笑了”,请结合上全文简要概括德昌心理变化的过程。(6 分) 9.“老支书”这一形象有很多可贵的品质,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材料一: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战国策·魏策》) 材料二: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唐雎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也。”唐雎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则王何利焉?”于是秦昭王遽为发兵救魏。魏氏复定。 (《史记·魏世家》) 材料三: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战国策·燕策》)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B.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C.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1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D.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布衣,布制的衣服,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多穿麻布衣服,本文借指平民百姓。 B.缟和素都是白色的生绢。缟素,可以借指洁白或比喻质朴,本文指白色的丧服。 C.藩,古称分封及臣服之国。东藩,东方的藩国,本文是指魏国愿意臣服于秦国。 D.春秋一词含义丰富,如年岁、年龄、春秋季节等,本文指儒家经典之一《春秋》 。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材料一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歌颂了唐雎不畏强秦、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B.材料二唐雎陈述若不及时援魏,将失掉东藩之魏且增强敌国实力,说服秦王出兵。 C.从材料三可知,当时秦国的法令,殿上侍从不得带任何兵器,兵器都交殿下保管。 D.综合上述材料,唐雎面对秦王“挺剑而起”当属虚构,不能视之为真实的历史记载。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而秦救不至。(5分) 译文: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得郑二宣海南手札① 高棅(明代) 番禺天外古交州,念子南行恋旧游。 故国又经花落后,远书翻②寄雁来秋。 梅边野饭逢人少,海上青山对客愁。 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 [注]①郑二宣,即郑定。本诗为作者收到好友郑二宣从海南托人带来的信札后所写。②翻: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作者接到友人从海南寄来的亲笔信而写的赠答之作,“离别”诗的一种。 B.首联下句互为因果,“念子南行”而“恋旧游”,留恋往日交游,更念南行挚友。 C.中间两联属对工稳,通过春与秋、己与客的多层次映衬,构成想象奇特的画面。 D.尾联希望友人不要随浮云漂泊,而应早点随着明月,引着归舟,从“天外”回来。 15.结合全诗,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个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简笔勾勒了田园风光,表现出田园之乐。 (2)苏轼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用“ 归去, ”表达词人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 (3)《论语》中说“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也用“ , ”两句,通过对比阐明学习比苦想有益的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荆楚漆器作为一项传统的工艺门类,是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的。南方盛产漆 树, 的自然资源,加上春秋后期楚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富足,对美的追求也愈加凸显,浪漫又富有想象力的楚人进一步发展了漆器彩绘工艺。楚漆器的纹样图案极其丰富,自然景象、动植物、神话巫风、社会生活等为主要表现题材,不仅勾勒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景,( )。特别是楚人的人神同届、人兽同体、天地神的秩序和百物交错的场景 的画面,更是 。如今, 为了更好地传承楚漆器工艺,一些民间工艺技能传承人,开始大胆创新,既将时代元素融入其中,而且延续传统图案和线条,让荆楚漆器技艺重现光彩。祝成超就是这样一位传承人,走进他的工作室,亮丽的色泽、轻巧的胎体、灵动的纹饰、细致的雕工……精美的古典漆器作品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独一无二 融洽 耐人寻味 应接不暇 B.得天独厚 融合 耐人寻味 琳琅满目 C.得天独厚 融洽 回味无穷 应接不暇 D.独一无 二融合 回味无穷 琳琅满目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既延续传统图案和线条,而且将时代元素融入其中,让荆楚漆器技艺重现光彩。 B.既在其中融入时代元素,又延续传统图案和线条,让荆楚漆器技艺重现光彩。 C.既延续传统图案和线条,又将时代元素融入其中,让荆楚漆器技艺重现光彩。 D.既在其中融入时代元素,而且延续传统图案和线条,让荆楚漆器技艺重现光彩。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且使荆楚民族的审美心理特点得到彰显 B.同时表现了荆楚民族的审美心理特点 C.而且表现了荆楚民族的审美心理特点 D.同时使荆楚民族的审美心理特点得到彰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6 分) “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廩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滑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对这则寓言的思考可以有多种角度。从正面思考,可以认为是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从侧面思考,可以认为是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 ① ;可以认为是 表扬齐滑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 ② , 任凭南郭先生混迹其中,不予揭露。从反面思考,可以认为是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 ③ ,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挖掘出这则寓言不同方面的内涵。 21.下图是清人改琦的画作《林黛玉画像》,图中黛玉置身竹丛、假山间,左上角还有一只鹦鹉。请结合《红楼梦》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画家为什么要画竹子和鹦鹉。(5 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 2020年5月,中国女排第四次登上感动中国人物领奖台。会上,惠若琪谈女排能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时说:“我觉得女排的成绩不管是高光或者是低谷,就是大家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比方我们的教练,我的师姐就是如此;然后我觉得这种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女排姑娘朱婷也说:“女排精神就是一种传承。” 材料二:德国著名汉学家曼福瑞德·波克特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中医:“中医是一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医学科学。而西医学的发展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大踏步发展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当前中医药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自己把自己的宝贝当做垃圾丢掉了,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材料三:香港5月14日举行的中学文凭考试(相当于内地高考)中,由香港法定机构考评局出题审题的历史科试题,美化日本侵华历史,诱导学生得出日本侵华“利大于弊”的结论,事情一出,全港瞠目结舌。 (摘自 《人民日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荆州市2020年高一年级学年质量检查 语文参考答案 1.D (D项,根据第五段内容概括即可知此项正确。A项,混淆概念,根据原文“市舶司”属于“地方机构”B项,考查对局部内容的理解,原文第- -段“嘉靖初年,在广东、福建、浙江设立市舶司,掌管海路以东日本等国的贸易。清代则改由地方督抚管理朝贡事务……”,由此可知设立“市舶司”是从明代开始的:从历史常识角度看,嘉靖当属明代。 C项,指代理解错误,原文“为杜绝此类弊端,雍正六年,清廷设立了‘商总制度’”,“此类”是指“在民间的海外贸易中,一些市侩之徒往往以身试法,贩卖违禁货物”,而非“葡萄牙人凭借高船火铳,勾结粤东商人,运载违禁之物”。) 2.B (B项,考查局部论证主题的分析。第三段乾隆“规定”的内容不仅是针对“外洋海运米粮至内地者”,还包括“民间米多”的情况,其目的“不仅在税收上实行了优惠措施,还对米粮贸易进行了调控”。A项,考查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局部论证思路。C项,考查论证方法和作用。综合分析第四段即可知此项分析正确。D项,考查文章结构。文章第一段提出观点“对于民间的海,上贸易活动,明清时期并未成立专门的国家机构予以直接管理,而是将国家的权力渗透至民间海外贸易之中”,第二至第五段分别从“官方兼管”“综合调控”“与地方社会协作”“严法禁止” 四个方面论述了“明清政府对民间海上贸易的管理机制”,第六段总结全文。) 3.B (B项,对“官方监管机制"作用的理解有误, “阻碍了民间海上贸易的发展”,属无中生有、主观臆断。A项,对文“在中央机构中,礼部的主客司是明清时期负责朝贡的具体机关,会同馆(清朝改称会同四译馆)是负责接待贡使的机构”的概括。C项,对原文第四段内容的概括,原文内容“明政府采取“严乡保之治”的措施,又通过采取乡保间的互相监督,以杜窝藏之弊.国家在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中,在客观上也增强了地方社会的治理能力”。D项,根据第六段,“国家权 力在民间海上丝路中的渗透,也体现了明清时期国家通过与地方、社会之间的有效互动,形成了对基层社会的行政管理网络。”) 4.C (本题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和分析。C项,陈述“新就业形态”的现状。材料三“我们需要通过打造和激发创新发展的氛围,使得上海成为‘ 新就业形态'的策源地”,表明使上海“成为‘新就业形态’的策源地”只是一个目标,变未然为已然。A项,陈述“新就业形态”产生的背景。B项,给“新就业形态”下定义。D项,举例子说明对“新就业形态”的理解。) 5.A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A项,原文表述是“部分新就业形态的职业化”而不是“全部”,“一旦……就……” 条件关系表述也不对。) 6. (1)补齐法律短板。通过法律创新,扩大劳动保障法律关系,调整范围,纳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内容。 (2)体制创新护航。通过体制创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为便捷有力的社会保障支持,保障其合法权益。 (3)营造创新发展氛围。打造和激发地区整体创新生态、创新环境、创新氛围。 (4)抓紧研究推动.以政策支持、服务引导将新业态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就业岗。 (5)挖掘拓展就业岗位。加大新兴职业培训力度,创新做好公共就业服务. (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 7.B(“破坏了小说- -致性”分析错误。横在路中的三轮车上的标语“欢迎回老家,防疫不防人”是德昌家人写的欢迎标语,感情复杂,既希望德昌能理解不能进村是因为疫情紧急,又要传达疫情隔不断亲情的家庭温暖:简易限高杆上横的标语“疫情紧急,禁止进村”则是“疫情”紧急情况下对人们的统一规定, 这种规定是刚性的要求,带有强制性。对象不同,语气也不相同。) 8.①不能与亲人团聚的失落(失望、凄凉)——②疫情隔不断亲情的感动——③对不住媳妇的愧疚——④身为“老支书”儿子的自豪。(能扣住“想哭”“噗嗤笑了”“舒畅地笑了”等词句,结合上下文分析,大意对即可。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9. (1)深明大义。当疫情来临的时候,能够理解“抗疫”要求和规定,一切以“抗疫”大局为重。 (2)以身作则。自觉遵守“隔离”相关规定,“ 带头执行纪律”,不徇私情。 (3)坚持原则。当二婶提出“叫俩孩儿回家”的想法时,老支书坚持把俩孩儿送到农场的大棚里隔离。 (4)担当有为。“非典”时组织党员帮助被隔离的“小猫”一家渡过难关:这次疫情期间,在农场搭建大棚,设置隔离点,打牢“抗疫”基础.(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分析有据,也可给分。) 10. (B项, “矣”“也”为句末语气词,应断开:“从”通“纵”,“约从”即合纵,指魏、齐、楚联合抗秦,“约从” 不应断开:“ 秦救”指秦国的救兵。) 11. (D项,本文指春秋两季, “祠春秋”是指“春秋两季按时进贡以助秦国祭祀之用”。) 12. (C项,“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意思是那些宫廷的侍卫拿着兵器,都排列在殿下,而非“交殿下保管”。) (对于唐雎“挺剑而起”的理解,结合材料三“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可知当时唐雎是不可能持剑面见秦王的,当属为刻画人物形象而虛构的情节。需要有思辨性阅读的品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13. (1)齐、楚两国联合起来攻打魏国,魏国派人到秦国求救,使臣络绎不绝,可是秦国的救兵却不来。(于: 到,向:“于秦” 状语后置。“ 冠盖相望”作为一个成语来理解,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相望,互相看得见:形容政府的使节或官员往来不绝。“秦救不至” 中“救”,作名词,救兵.每点1分,句意2分。) (2)现在我们相斗如同两只猛虎争斗,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罢了! (所以: ...的原因,用来的.....先(后) : ....为先(后)。“者...也”,判断句。每点1分,句意2分。每点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 曾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 曾经听说过普通平民发怒吗?”秦王说:“普通平民发怒, 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 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使血只流五步远,全国百姓都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说完,(唐雎) 挺剑而起。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材料二:齐、楚两国联合起未攻魏,魏国派人到秦国求救,使臣络绎不绝,可是秦国的救兵却不来。魏国有个叫唐睢的人,九十多岁了,对魏王说:“老 臣请求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一定让秦国的军队在我离秦之前出发。”魏王再拜,就准备好车辆派他前去。唐睢到秦国,入宫拜见秦王。秦王说:“老人家疲惫 不堪地远路来到秦国,太辛苦了!魏国未求救已是多次了,寡人知道魏国的危急了。”唐睢回答说:“大 王既然已经知道魏国的危急却不发救兵,我私下以为是出谋划策之臣无能。魏国是有万辆战车的大国,之所以向西侍奉秦国,称为东方藩属,搂受秦国赐给的衣冠,春秋两季都向秦国送祭品,是由于秦国的强大足以成为盟国。 如今齐、楚的军队已经在魏都的郊外会合,可是秦国还不发授兵,也就是依仗魏国还不太危急吧。假如到了特别危急的时候,它就要割地来加入合纵集团,大王您还去救什么呢?一定要等到危急了才去授它,这是失去东边一个作为藩属的魏围,而增强了齐和楚两个敌国,那么大王您有什么利益呢?”于是秦昭王马上就发兵援救魏国,魏国才恢复了安定。 材料三: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并且秦国的法令,群臣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的侍卫拿着兵器,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秦王的命令不能上殿。正当危急时刻,来不及召唤殿下的侍卫,因此荆轲能够追逐秦王,而仓猝问惊慌失措,大家没有用来攻击荆轲的武器,于是用手一齐同荆轲搏斗。 14.D (对“罗浮云影”理解错误,“罗浮” 应与“番禺”“交州”一样,同为地名:而且从尾联两句的节奏来看,“罗浮” 也不能分开理解。尾联是写诗人希望“云影”捎个信,帮“我”劝说友人随着明月,引着归舟回来。) (对于A项,“‘离别”诗的一种”可能有学生误解,其实本诗“写挚友离别,难以忘怀,思念殊深,这也是‘离别’诗中的一个类型”,所以A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15.答案示例一: ①直抒胸臆(直抒胸怀)。诗歌尾联直接表达希望友人归来共叙友情的拳拳之忱。将我的一番心意报知罗浮山的白云,让“云影”劝说友人在皎洁的月光下驾着船早日渡海归来。 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友人远在“天外古交州”“远书翻寄”是写实:“ 故国”的春去花落是回忆往昔,“念子恋旧游”、“ 桥边野饭”等属于想象之景,都是虚写。虚实结合,表达思念之情。 ③对面落笔。不说诗人在思念友人,而写友人还怀念往昔的交游,思念之情更切。 ④一语双关。颈联中的“青山”既是“海上”对面的青山,青山都在为远方的友人发愁,也蕴涵着诗人自己的影子,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担忧。 (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回答“想象”“对比衬托”“时空交错” “多元复义”,只要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答案示例二:全诗表达了思念友人,欲招之远归,共叙友情的拳拳之忱。 ①首联,以“念”与“恋”的交错映衬表现彼此对友谊的珍惜。我念子南行,我念子恋旧游:我念子南行,我更恋旧游。今与昔、念与恋相交错,相映衬,表达对挚友的眷恋思念之情。 ②颔联,以“花落后”与“雁来秋”的对比表达思念之情。友人应是“雁归人”而不得归。故园又是春去花落,不见你的归来如今大雁南归的深秋,你反倒从南方寄来了一纸书信述说离愁别绪。可见,思念之情更切。 ③颈联,想象友人的处境,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在人迹稀少的林中,一株老梅树旁,盘中只有几株野菜:海边的青山也在为游子发愁,这种艰苦的生活你能忍受吗? ④尾联,直抒胸臆,表达思念友人的拳拳之忱。诗人是想把一番心意报知罗云山的白云,让“云影”劝说友人在皎洁的月光下驾着船早日渡海归来。 (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6. (1)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2)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 也无晴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也 17.B (得天独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用“独- -无二”来形容楚地的自然资源,过于绝对。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治,是指感情或行动上一-致, 没有隔阂和抵触。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 越想越觉得有意思。这里强调的是意味深长,而不是“回味”。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应接不暇,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这里主要是指漆器作品多,而且精美,用“琳琅满目”更恰当一些。) 18.C (这- -句应该是一个并列关系,关联词“...而.....”搭配不当:从逻辑关系看,应该是先“延续传统”,后“融入时代元素”,而且“融入时代元素”与后文“重现彩”衔接得更紧。) 19.C (“而且”与前文“不仅”搭配,“表现....特点”与前文“勾勒...情景”结构一致。) 20.①给(让)滥竽充数者(无能者)以(有)可乘之机 ②可以认为是责备其他吹竽者(众多吹竽者、三百吹竽者)充当老好人(句式要求:以“可以认为是”开头。) ③还算有点儿自知之明(还是能够认识自己不足的) (可参考人教社教材《语文》必修三《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每处2分,共6分。只要语意连贯,符合逻辑,符合句式要求(第二空),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1. (1) ①林黛玉在大观园的住处是潇湘馆,院内有许多竹子,环境幽静,衬托出黛玉孤高恬静的性格。 ②翠竹,主干笔直,有韧性,不畏严寒,象征着黛玉高洁脱俗,刚正不阿的品质。 ③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取自娥皇女英(斑竹)的典故,暗示了她的悲剧命运。 (3分,回答其中一点即可得3分,大意对即可。) (2)鹦鹉是黛玉饲养,这只鹦鹉会学她叹息,会背她的《葬花吟》,可以想象黛玉有多少次对着这只鹦鹉吟诗,叹息,倾诉.这只能说会叹的鹦鹉从侧面反映出黛玉生活的孤独,心情的幽怨。(2 分,大意对即可。) 22.写作 材料解读: 此题中的三则材料有一条脉相承的主线——传承, 着重考查考生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认识。材料一正面讲优秀文化(女排精神)的传承,材料二、材料三则分别以中医药发展、香港历史科试题的错误诱导为例揭示出文化传承之失。 任务指令中要求谈自己的联想和思考,要求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所以不能空谈道理,论据和个人感受也应切合材料指向的观点。 参考立意: ①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②弘扬传统文化,你我同行 ③文化传承,我辈责无旁贷 说明: 作文评分依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从内容、表达和发展三方面定类定档,综合考察。 (一)基础等级:包括内容和表达两方面,以题意、文体、内容、语言和结构为重点,全面衡量。“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级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依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 (1)透过现象看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4)材料丰富,(5)论据充实,(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有文采: (8)用 诃贴切,(9)句式灵活,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D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叼见解新颖,(3材料新鲜, 040构思新巧,叼推理恕象有独到之处,响有个性特征. (三)作文阅卷起评分45分。分四类: 一类卷53- -60分,二类卷45- -52分,三类卷6- -44分,四类卷35分及以下。 (四)抄袭的文章,在“基础等级”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 不给分。学生如果套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超过30%可视为抄袭。 (五)缺题目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不重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错误多的或有语病的,酌情扣分。 (六)残篇评定: 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一般来说,400——600 字的文章不超过30分, 600字到800字以下,在45分内评分):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00字以下的文章,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200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只写标题的,给2分:完全空白的,评0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