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七古代诗歌鉴赏题点对点练20把握形象赏析情感(含2018高考真题)
题点对点练 20 把握形象,赏析情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扑 蝴 蝶 赵师侠 清和时候,薰风来小院。琅玕①脱箨②,方塘荷翠飐。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园林绿阴初遍。 景何限?轻纱细葛,纶巾和羽扇。披襟散发,心清尘不染。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 薄利休羡。 注①琅玕:翠竹的美称。②箨: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主要以景物描写为主,薰风来院,脱箨琅玕,方塘翠荷,清新雅致又不乏生机。 B.“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句式倒装而形成的错位结构具有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 C.下片“景何限”一句承上启下,诗人通过美景何限的惋惜,进而引发世事沧桑的感慨。 D.“一杯洗涤无余”,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心绪在饮酒中释怀,表现了其淡泊名利的心境。 (2)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安 贫 韩 偓① 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②。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注①韩偓:唐末五代诗人,唐昭宗曾欲拜他为宰相,但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逐出朝廷。后来朱温篡 唐,建立梁朝,韩偓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②蒲卢:又名螺嬴,一种细腰蜂,每产卵于小孔穴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中的“风”指四肢风痹。“八行书”指信札。“暗”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九局 图”指棋谱。“手风”和“眼暗”,都写自己病衰的身体。 B.颔联就室内景物略加点染,进一步烘托出“安贫”的题旨。“野马”一句形容闲居无聊,望着室 内的尘埃在窗前日光下浮动。“筠管”,竹管,这里指毛笔筒。 C.《新唐书·韩偓传》记载,一次朱温上殿奏事,侍臣们纷纷避席起立,唯有韩偓端坐不动,引起朱 温的恼怒。这就是诗中自谓的“安蛇足”“捋虎须”,也就是诗人致贫的来由。 D.尾联紧承颈联对往事的回忆,运用了“滥竽充数”这一典故,表达自己对黑暗世事彻底失望、愿 意隐退,满腔的愤懑最终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 (2)诗作题为“安贫”,诗人真的安贫吗?这首诗反映他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 范成大 寻壑经丘到此堂,官闲聊作送春忙。 短篱水面残红满,团扇风前众绿香。 尽卷帘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纳山光。 洞门无锁城门近,转午鸡啼日正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诗人说自己翻越山丘穿过幽谷来到照山堂,目的是趁着官场无事赶紧观赏早春季节的景色, 其中“闲”字反衬“忙”字。 B.颔联描写照山堂前的池塘景致,池塘被低矮的篱笆墙围绕,水面漂满陨落的桃花,诗人轻摇团扇, 各种绿叶的清香扑鼻而来。 C.颈联描写主人高挂窗帘、主客赏景饮酒的欢乐场面,“延”与“纳”意指延请苍翠竹色、迎接美 丽山光,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D.尾联说照山堂所在的园林墙门敞开,距离官署所在的城门也很近,言外之意是留恋园景山光不想 急着回城,“鸡啼”以动衬静。 E.全诗四联八句皆对仗工整,用词造语也浓墨重彩,如“残红”与“众绿”就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 整诗意境隽永,蕴含无尽诗意。 (2)此诗作者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芳 草 渡 贺 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撚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①促,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注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是送别词,这首词与柳永《雨霖铃》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 诉不同,主要抓住临别时的场面来写,笔墨集中,匠心独运。 B.“撚青梅”的“撚”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女子 欲说还羞、低首撚梅的情景。 C.词的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 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写出女子对丈夫的依恋。 D.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 (2)这首宋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 张 继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 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 江汉路长身 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与友人在杨公台上宴饮集会,共度重阳节。诗中涉及出游赏秋、 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重阳习俗。 B.颔联描写了高台所见之景,染上秋霜的群山寒浪阵阵,空中一行早雁已翩然飞来。诗人运用白描 的手法,语言朴实、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广阔的秋景图。 C.“捣练 ”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劳作,即捣制煮过的熟绢,为缝制寒衣做准备。正日暮时分,孤城响彻 捣练的声音,以声衬静,越发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寂寥冷清。 D.“菊花三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笑”生动地写出了菊花绽放得灿烂热烈的景象。诗人运 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将盛放的菊与客之“哀”形成对比,更显其哀。 E.诗歌观察细致,描写传神,用语清新,将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熔于一炉,以寻常语写眼前 景,却能做到心物感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②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①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②理会:通达事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 惭”的缘由。 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风驰雨骤令人厌烦,但是满堂的嘉宾却令诗 人备觉神清气爽。 C.七、八两句写出诗人将未睹“斯民”之康与自惭“居处”之崇两相对比,表达了真切的反省之 意。 D.最后 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 (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 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题点对点练 20 把握形象,赏析情感 1.(1)C 解析 C 项,“景何限”结合全词是词人对美景由衷的赞美和感叹,并无惋惜和对世事沧桑 的感慨。 (2)参考答案 刻画了一位雅致洒脱、心境明澈、超脱而不慕名利的词人形象。词人对所写之景的 喜爱,如薰风小院,绿竹翠荷,侧面烘托出词人的情趣雅致。词人轻纱细葛、羽扇纶巾、披襟散发的 装束中自有一份洒脱非凡气度。“心清尘不染”“洗涤无余”“万事消磨”“浮名薄利休羡”更 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明澈、不慕名利的超脱心境。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词中人物的形象,要抓住词中的描写和抒情分析。如从上片中描写的景象,可以 看出人物的情致,下片中“心清尘不染”“洗涤无余”“万事消磨”“浮名薄利休羡”等直接体现 了词中人物的性格。 2.(1)D 解析 D 项,尾联“表达自己对黑暗世事彻底失望,愿意隐退”的理解不准确。诗人的心情 是矛盾的,并非彻底失望,愿意隐退。 (2)参考答案 不是真的安贫。颈联中诗人敢于坚守礼法,触怒权贵。他感到自己虽愚拙,但报国不 避艰危,透露出他在颓唐外表下隐藏着的一片舍身许国的忠诚。尾联,诗人有感于世事黑暗,没有明 辨贤愚的明君,人才只能沉默无言,表达内心的失落与无奈。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 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可作为,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表现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 解析 解答此题,须准确理清诗歌的核心思想。从“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一句中可以 看出诗人敢于公正执法,触碰权贵,故表面以“安蛇足”自嘲,实际上以敢于“捋虎须”而自负,表 明一种忠贞不屈的人生态度。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处可施展才 华,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 3.(1)AE 解析 A 项,错在“早春季节”,从诗题“四月五日”和“送春”可知是夏始春余;E 项,错 在“四联八句皆对仗工整,用词造语也浓墨重彩”,诗歌首尾两联不对仗,用词造语是清新自然。 (2)参考答案 ①恋春之情。诗人感慨于落红、众绿、竹色、山光,表达了热爱自然的感情。②闲适 之情。“官闲”之余,寻壑经丘,踏春访友,主客欢饮,体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③眷恋之情。 客人反说离城很近,不急于回程,表现了对浓浓友谊的眷恋之情。 解析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例如:“官闲”, 闲适之情;“残红”,恋春之情;“城门近”“日正长”,对浓浓友谊的眷恋之情。 4.(1)C 解析 C 项,“用一种幽怨的语气”有误,“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是女子对丈夫的关怀, 女主人公让丈夫把烦恼给自己送来,体现出令人感动的为对方着想的精神,故而 没有“幽怨”。 (2)参考答案 ①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分别时与丈夫难分难舍、内心伤痛、深爱丈夫、愿为丈夫付出 的痴情女子形象;②主要通过动作(或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形象;③ “留”“送”“撚”“泪下”“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 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她告诉丈夫,你在他乡相思烦恼, 不妨把你的烦恼送来给我,让我一人承受。表现了这个痴情女子深爱丈夫,愿意为丈夫付出的一 面。 解析 此题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雁”的解释;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 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撚青 梅”“低声问道”,由此可准确判断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为女子,“留”“送”“泪 下”“撚”“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 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通过这些,不难把握人物形象。 5.(1)BD 解析 B 项,非“白描”“不事雕琢”,上句描写群山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突出表现 了其寒的特点,下句写高飞的雁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雁阵的整齐;D 项,菊笑与客哀没有反衬 关系,菊笑暂时驱散了旅途的忧愁。 (2)参考答案 诗人的情感由悲转喜。首联“凄凄”“秋凉”寓情于景,表达了登台的凄凉心 境,“客思哀”直抒胸臆,表达了思乡之愁。颔联写景,“寒浪”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早鸿”寄托 着思乡之情。颈联虚实结合,诗人听到了妇女赶制寒衣的捣衣声,想象远方的游子写信回家索寄寒 衣,归期杳杳,由个人之愁推及到天下游子思妇共同的忧愁。尾联收束到自身,表达了寓居他乡的漂 泊之愁,而“菊花三笑”暂时驱散了郁结的忧愁,诗人暂时开颜,情感由悲转喜。 解析 作答本题先点明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诗歌中“哀”和“笑”可以看出诗人情感的变化,再结 合诗歌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6.(1)B 解析 B 项,“令人厌烦”错误。宴集恰逢下雨,不仅池阁清凉,雨景如画,而且公务骤减,一 身轻松。再加上久病初愈,精神健旺,面对嘉宾满堂,诗人不禁喜形于色。 (2)参考答案 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省愧疚之情。不同之处:①韦诗正 面描写与嘉宾的宴饮之乐,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于对自身责任的警醒。②白诗直接 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抒发对底层民众的哀悯,含蓄表达对统治阶层的指责,情感内蕴更为深刻。 解析 从“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看,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是触发他“自惭”的最为直接的原 因。从“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是把自己所得俸禄与农民的辛勤劳动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地 位和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为自己的无功受禄而深感惭愧。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 都表达了自省愧疚之情。不同之处:韦诗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 生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