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十一文言文阅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十一文言文阅读

专题强化训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 ‎[限时45分钟]‎ 一、(2014·屯溪一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①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学科王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②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③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梁孝元④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⑤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书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⑥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节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注] ①比膊:指肩并肩。②较:明显。③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④梁孝元:指梁朝孝元帝。⑤典签:官职名。⑥西台:古时指江陵。‎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颇善属文,殊工草隶     工:擅长 B.无友不如己者 友:朋友 C.傥遭不世明达君子 傥:假如 D.及西台陷殁,简牍湮散 湮: 埋没 解析 友:结交,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学科王和学科王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不纳其谏,以至亡国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 学科王遂见用于小邑 D.每相狎侮,不加礼敬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解析 之:均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以: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因为;C.遂:副词,竟然/连词,于是;D.相:副词,互相/偏指一方,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 答案 A ‎3.下列对原文的学科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引用古人的话强调圣贤难得,为文章的中心“慕贤”作了铺垫,接着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环境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交友须谨慎。‎ B.第二段作者批判了“贵耳贱目,重遥轻近”的流俗,并以孔子、宫之奇为例,指出这种流俗必会造成亡国的后果。‎ C.第三段通过记述“颇善属文,殊工学科王草隶”的平民出身的丁觇不被重视的事例,揭露了封建士族等级制度下,贤才常被埋没的社会现象。‎ D.作者认为,人在少年时,心志与情绪都未确定,往往会受到所交往之人的熏渍、濡染,因此择友非常重要。“但优于我,便足贵之”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解析 以孔子、宫之奇为例,主要是为了批判“贵耳贱目,重遥轻近”的流俗,虞国国君重遥轻近,不纳宫之奇之谏,以致亡国,是从国君角度来说重遥轻近的严重后果,但并不带有普遍意义。此项犯了以偏赅全的错误。‎ 答案 B ‎4.将原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此和好人在一起,如同进入种满芝兰的花房,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无比芬芳;若是和坏人在一起,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会染上腥臭。‎ ‎(2)对身居他乡异县的人,只要他稍稍有些名声,就会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如饥似渴地想见一见。‎ ‎【学科王参考译文】‎ 古人说:“一千年出一位圣人,还近得像从早到晚之间;五百年出一位贤人,还密得像肩碰肩。”这是讲圣人贤人是如此稀少难得。假如遇上世间所少有的明达 君子,怎能不攀附景仰啊!我出生在乱离之时,长成在兵马之间,迁移流亡,见闻已多;遇上名流贤士,没有不心醉魂迷地向往仰慕。人在年少时候,精神意态还未定型,和人家交往亲密,受到熏渍陶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无心去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相似;何况人家的操行技能,是更为明显易于学习的东西呢!因此和好人在一起,如同进入种满芝兰的花房,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无比芬芳;若是和坏人在一起,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会染上腥臭。墨子看到染丝的情况,感叹丝染在什么颜色里就会变成什么颜色。所以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须谨慎。孔子说:“不要学科王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哪能常有,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就很可贵。‎ 世上的人大多有所壅蔽不能通明,重视所说的而轻视看见的,重视远处的而轻视身边的。从小到大常往来的人中,如果有了贤士哲人,也往往轻慢,缺少礼貌尊敬;而对身居他乡异县的人,只要他稍稍有些名声,就会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如饥似渴地想见一见。其实比较二者的长短,审察二者的精粗,很可能远处的还不如身边的。此所以鲁人会把孔子叫做“东家丘”。从前虞国的宫之奇从小生长在虞君身边,虞君对他很随便,听不进他的劝谏,终于落了个亡国的结局,真不能不留心啊!‎ 梁元学科王帝从前在荆州时,有个叫丁觇的,只是洪亭地方的普通百姓,很善于写文章,尤其擅长写草书、隶书,元帝的往来书信,都叫他代写。可是,军府里人轻贱他,对他的书法不重视,不愿自己的子弟模仿学习,一时有“丁君写的十张纸,比不上王褒几个字”的说法。我是一向喜爱丁觇的学科王书法的,还经常加以珍藏。后来,梁元帝派掌管文书的叫惠编的送文章给祭酒官(萧子云)看,萧子云问道:“君王刚才所赐的书信,还有所写的诗文,真出于好手,此人姓什么叫什么,怎么会毫无名声?”惠编如实回答,萧子云叹道:“此人在后生中没有谁能比得上,竟然不为世人称道,也算是奇怪事情!”从此后,听到这话的对丁觇稍稍刮目相看,丁觇也逐步做上尚书仪曹郎。最后丁觇做了晋安王的侍读,随王东下。到元帝被杀,西台陷落,书信文件散失埋没,丁觇不久也死于扬州;以前那轻视丁觇的人,以后想要得到丁觇的一纸书法,也不可能了。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再调华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郡吏赵至诚贪狡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枷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③以抚之。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学科王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 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④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 ‎(选自《宋史·列传》)‎ ‎[注] 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②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③熟羊:地名。④橐中装:指珠玉之类的财物。‎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    责:索求 B.夏人循环间见,疑为诱骑不敢击 间: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 质:质问 D.颜无子,不克葬 克:能够 解析 “质”,“抵押”的意思。‎ 答案 C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学科王 ‎ D. 解析 B项第一个“其”为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第二个是代词,“它的”;A项都是介词“把”;C项都是介词,“跟”“和”;D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答案 B ‎7.下列各句中,与“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 C.言于大府诛之 D.夫晋,何厌之有 解析 题干例句和D项都是宾语前置。‎ 答案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可少年时倜傥不羁,长大后笃志为学。家贫,乡亲们凑钱资助他入京应诏,回来后将钱全分给其他同举者,将要走时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出他自律不贪的良好品格。‎ B.侯可任地方官政绩卓著。在巴州化城时,订立规约制度,基本上改变了当地“尚鬼废医”、“娶妇责财”等陋习。在华原时,打击富人的巧取豪夺;把贪暴的郡吏绳之以法,此举大快人心,得到百姓的佩服和拥护。‎ C.侯可能妥善处理边境事务。西夏寇边时,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突然与夏人相遇。他派人迷惑敌人,使夏人“不敢击”;又说服羌人首领献纳土地,并筑熟羊城来安抚他们,韩琦上报他的学科王学科王学科王功绩。‎ D.侯可轻财乐义,有朋友去世,他“鬻衣相役”以葬,并用所“馈白金”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办嫁妆;友人父病无钱医治,侯可把自己的财物全给了他。其义举获得人们交口称赞。‎ 解析 侯可是把剩下来的钱全分给了其他同举者。不是“回来后”,而是在京。‎ 答案 A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侧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侯可一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子拿出田契归还给它的主人。‎ ‎(2)命令他们说:“竖起你们的旗帜,围绕着山慢慢地行走。”‎ ‎(3)侯可显出怜悯同情的样子,计算自己的财物大致和那数目相当,就全给了他。‎ ‎【参考译文】‎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年少时风流潇洒,放荡不羁,以崇尚气节自诩。壮年之后,完全改变了先前的爱好,立志求学。他将随计吏进京,乡里凑钱资助他。等到他回来时,把剩下来的钱全分给了其他应举的人,说:“这些钱,是乡里用来资助应诏的人的,不可以成为个人的私财。”将要离京,听说一位同乡病了,想道:“我如果回去,那么他会死去!”于是留下来不走。生病的人痊愈了,腾出自己的马载着他,自己徒步回来。‎ 孙沔征讨侬徭,请他参谋军事,报功得授官职,做巴州化城县令。巴州风俗崇尚鬼怪,不信医道,只听巫师的话,娶媳妇一定要索取钱财,贫穷人家的女孩到老也嫁不出去。侯可为他们订立规章制度,违犯的人有罪,基本上改变了当地的习俗。又调任华原主簿。有富人不占有田籍却以别人的田券作抵押霸占土地万亩,每年催讨田租。侯可一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子拿出田契归还给它的主人。郡吏赵至诚贪婪、狡猾、凶残、蛮横,拿着郡守以下各个官员的把柄,前后的郡守没有谁动得了他。侯可揭露了他的罪行,给他戴上枷锁投入大牢,向上级官府报告,把他杀掉了,听说的人无不欢欣、敬服。‎ 任仪州判官。西夏侵略边境,使者让侯可视察,他立即带了数十骑兵到西夏边境,突然跟夏兵相遇,他急忙把骑兵分成三四组,命令他们说:“竖起你们的旗帜,围绕着山慢慢地走。”夏人循环间或看见,怀疑是诱兵不敢出击。韩琦镇守长安,推荐他做泾阳县知县。说服羌族首领献纳土地八千顷,并筑熟羊城来安抚他们。韩琦上奏了他的功劳。‎ 侯可仗义疏财,急人所急,忧人所忧。跟田颜是好朋友。田颜病重,侯可到千里之外寻找名医,还未回来,田颜就死了,眼睛没有闭上。有人说:“大概是在等待侯君吧!”将要装殓时候可到了,抚摩着他,眼睛才闭上。田颜没有子女,不能安葬,侯可辛辛苦苦想尽办法,卖掉衣服,雇人最终把他安葬了。天正冷的时候,侯可还穿着单衣,有人送给他白银,但是田颜的妹妹学科王还未出嫁,侯可把这些钱全用在帮她买嫁妆上。一天从远方回来,家人把生活困窘的情况告诉了他,正好友人郭行敲门说:“我父亲病了,医生要治疗费成百上千,我卖房子没卖出去。”侯可显出同情怜悯的样子,计算自己的财物大致和他需要的数目相当,就都给了他。关中人都称赞他的贤德。‎ 三、(2014·安徽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黄山游记 钱谦益 山之奇,学科王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一松高三尺许,广一亩,曲干撑石崖而出,自上穿下,石为中裂,纠结攫拏,所谓扰龙松也。石笋工、炼丹台峰石特出,离立无支陇,无赘阜,一石一松,如首之有笄,如车之有盖,参差入云,遥望如荠,奇矣,诡矣,不可以名言矣。松无土,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也。滋云雨,杀霜雪,勾乔元气,甲坼太古,殆亦金膏水、碧上药、灵草之属,非凡草木也。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怒张,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轮菌,蔚为奇观也。吴人卖花者,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兹松也,其亦造物学科王之折枝也与?”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实其腹            实:充满 B.陟老人峰 陟:登上 C.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 夸:赞美 D.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 征:验证 解析 夸:夸耀。‎ 答案 C ‎1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 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①泉之奇,莫奇于汤泉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有幢幢如羽葆者 ②太子及宾客知学科王其事者 D.①其身与皮、干皆石也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解析 均为介词,表比较,比。A.连词,因为/介词,用。C.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D.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它们的/第一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的主语,我。‎ 答案 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山有三奇:泉奇、云奇、松奇。泉之学科王奇,就奇在所有的泉水都在山脚下;而云之奇,奇在云海漫漫,奇在变幻莫测,奇在山上山下两重天。‎ B.黄山松奇,首先就奇在千姿百态。它们大小、高矮不一,形态各异,各具特点,生长在黄山的不同位置,和悬学科王崖、险峰相互映衬,风光无限。‎ C.黄山学科王松奇,更奇在其顽强的生命力。它们扎根在陡峭的悬崖和坚硬的石头之上,风雨雷电、霜雪严寒,造就了它们坚硬的质地和坚贞的品格。‎ D.作者以饱蘸的浓墨、饱满的热情,描绘黄山松的奇特,讴歌它的壮美,也暗含了对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传统精神人格的高度赞美。‎ 解析 “山下有泉,山上无泉”是泉水的一般属性,不是黄山特有之处,谈不上奇特。作者说黄山泉奇,以汤泉为最,虚带笔,属于略写,本文重点还在奇松上。‎ 答案 A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重点词语:“被”、“援”、“度”、“所谓”。‎ 答案 始信峰北侧的高崖之上,有一株松树覆盖住南边的山崖,可以攀着它的树枝渡到南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接引松。‎ ‎(2)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重点词语:“顾”、“斫”、“玩”、“不亦……乎”。‎ 答案 可是有人却想将它们砍挖下来,当作盆景放在眼前赏玩,不是很浅薄吗?‎ ‎【参考译文】‎ 黄山的奇特,因为那里的泉,因为那里的云,因为那里的松。水奇,没有比白龙潭更奇的了;泉奇,没有比汤泉更奇的了,它们都环绕着黄山山麓。桃花源的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和白云溪则向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条小溪都流淌在山脚下。山谷中空空荡荡,是水,填满了山的腹部,一条条小溪在喷溅,在奔流,都出自山腰以下,因此,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 黄山极高,雷雨都在山下,云气聚集从山学科王中涌出,游荡一番又回到山中,都在山腰间飘荡。每每望见天都等山峰,白云生成一条长长的飘带,却不能到达它的顶峰。过了一段时间,云气腾涌弥漫,合拢成一片,遮住下面的天空,山峰却矗立在白云之上。铺展开来的云朵,放眼望去,就学科王像天海一样波澜壮阔,忽然之间,又一下子散开,好比是受惊的野鸭和兔子,顷刻之间逃得无影无踪。黄山诸峰高高地耸立在云层之外,天空是那么辽阔高远,是因为云气无所依附。‎ 从汤寺以上,山上都生长着笔直的松树和各种名贵的树木,如桧树、榧树、楩树、楠树等等,藤蔓罗络其上,芳草覆盖其下,清幽的树荫会集在一起。登上老人峰,就会看到悬崖峭壁上一棵棵奇形怪状的松树,背靠石壁,横空出世。从这里往上走,没有哪一棵树不是松树,没有哪一棵松树不奇特:有树干细得像人的小腿,可是树根却盘旋曲折延伸几亩土地的;也有树根只有一丈长短,可是树枝茂盛修长遮蔽道路的;有的沿着陡崖度过深谷将靠近两边的石壁,好像悬空度过的;也有穿过石头的缝隙、从石缝中伸出头来,好像从悬崖的一侧生长出来的;有高高竖起团团簇拥,好像羽毛制成的车伞的;也有昂首挺立英武不凡,好像一条游龙的;有横卧着又竖起、竖起后又横卧着的;也有连在一起又分开,分开后又连在一起的。文殊台的左侧,百步云梯的背面,山势几乎垂直向下,却都有松树蹲踞其上,它们歪歪斜斜地相互靠拢在一起,与游人低头抬头之间亲近嬉戏,这是最为奇特的。始信峰北侧的高崖之上,有一棵松树覆盖住南边的山崖,可以攀着它的树枝渡到南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接引松。它的西边,巨石林立像一座屏风,有一棵松树,才不过三尺来高,枝叶铺展开来,却有一亩之广,虬曲的树干撑破石崖挺身而出,又从上往下穿过石头,巨石因此而裂为两半,枝干纠缠在一起,张牙舞爪,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扰龙松。石笋矼和炼丹台,顶峰上巨石耸起,孤峰耸峙,没有支脉,也没有多余的山头,一块石头上一株松树,好比是头上有一支发笄,马车上有一把伞盖,参差错落,高耸入云,远远望去,则像一棵荠菜,真是奇特啊,诡怪啊,不能用语言来形容啊!学科王黄山松下面没有土壤,就把石头当作土壤,如此一来,它们的树身、树皮、树干都像石头一样坚硬,受到云学科王 雾与雨水的滋润,又受到霜雪严寒的肃杀,吸收宇宙的原始之气而萌发学科王,在遥远的古代破土而出,大概也就等同于金膏水、碧上药、灵草一类的名贵之物,不同于寻常草木了。可是有人却想将它们砍挖下来,当作盆景放在眼前赏玩,不是很浅薄吗?‎ 登上百步云梯往东走,路边有一棵大松树,屈曲伸展,被雷电击中,倒伏在地上,绵延有数十丈,树皮松针好比龙鳞龙鬣,傲慢地张开,路过的游人,都觉得可惜。我笑着说:“这是造物主有意开个玩笑,违逆它,折辱它,过上千百年之后,更无法想象它是怎样的错落盘曲,蔚为奇观呢!江浙一带卖梅花的园艺人,总是要挑拣梅树的老枝,将它们折弯、捆束,每到春天,就拿出那些造型最为奇特的瓶花来相互攀比夸耀。这棵松树,大概也就是造物主制造的折枝吧!”千年之后,一学科王定会有人验证我今天的说法,然后会心一笑的吧。‎ 四、(2014·宣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雪竹轩记 ‎[明]归有光 学科王冯山人①为予言:“吾甚爱雪竹②,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轩,请子记之。”予不暇以为,而山人求之数岁,或以诗,或以书,日月一至。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是以旷岁而不答也。‎ 山人少喜为诗,诗出而上海陆文裕公亟称之。先是,山人居昆山之安亭,及予来安亭,则山人已迁上海界中,与安亭隔一江。予尝过永怀寺,爱其古桂,坐久之。问寺中所往来者,僧曰:“地僻,绝无人。惟有冯山人时时过江来,独吟桂树之下。”予后数见之于张通参之座。通参与湖州刘尚书为社会③,二公皆称山人为笃实君子。‎ 去年,山人年老矣,与通参游匡庐、武夷,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予戏曰:“冯先生之雪竹,必求之匡庐、武夷间耶?学科王”今年,予买田青浦之嵩塘。山人与予书曰:“吾近卜筑盘龙,与嵩塘近,子来观我雪竹。”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山人复遣其子来,曰:“吾前告子雪竹轩,复移盘龙也,吾今老于此。子许我记,几年不能得。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予问山人起居。其子曰:“去年与通参行郡中,老人目不能了了,道间有古井,无石栏,不觉越过之,几坠。自此不复出。每自叹曰:‘匡庐、武夷,不可复至矣;雪竹,则何所无之?’”其子去,又数数书来。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因书之以告别,且使揭之楣间,为《雪竹轩记》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注] ①冯山人:冯淮,字会东,号雪竹,昆山(今属江苏)人。山人,古时对隐居不仕的读书人的称呼,也常作为学者士人的雅号。②雪竹:一种干节上有白粉的竹子。③社会:旧时由志趣相同者结合而学科王成的组织或团体。‎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旷岁而不答也     旷:时日多、久 B.因以名吾轩 名:命名、取名 C.吾近卜筑盘龙 卜:预料、估计 D.且使揭之楣间 揭:标示、展示 解析 卜:选择处所。‎ 答案 C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冯山人为予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 B.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 吾尝终日而思矣 C.吾今老于此 君幸于赵王 D.因书之以告别 因人之力而敝之 解析 都是介词,对。B.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C.介词,在;介词,表被动。D.副词,于是;介词,依靠、凭借。‎ 答案 A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是作者为冯山人而写,先前作者一直没有时间完成,因此冯山人多年来虽以不同方式请求却未果。‎ B.冯山人喜爱雪竹,年轻时喜欢写诗;远游匡庐、武夷归来后,在作者所买之田不远处建屋;晚年眼睛有疾。‎ C.全文叙冯山人其人其事,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山人风雅的形象、执著的性格逐渐从字里行间凸显出来。‎ D.这篇文章笔致从容,淡雅疏放,刚健之中见哲思,同时又不乏追怀岁月与旧事的无奈痛苦之情,大有意境。‎ 解析 文章“刚健”有误。‎ 答案 D ‎1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认为山人对雪竹轩这个名字满意的原因,他自然知道,怎么需要借助于我的言辞(来表达)呢?‎ ‎(2)我生性懒惰,不能(前去)拜见青浦县令,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 ‎(3)如今我很快就要离世了,只想得到您的一篇文章,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 ‎【参考译文】‎ 冯山人对我说:“我非常喜欢雪竹,所以人们用雪竹称呼我,于是我拿雪竹来命名我的小房间,请您为我写一篇杂记。”我没有时间写这篇杂记,而山人(的)请求(持续)了多年,有时以诗的形式,有时以书信的形式,每月写一次。我认为山人对雪竹轩这个名字满意的原因,他自然知道,怎么需要借助于我的言辞(来表达)呢?因此多年没有答复(他)。‎ 山人年轻时喜欢写诗,诗作一出现就被上海的陆文裕一再称道。一开始,山人住在昆山的安亭,等到我来安亭时,山人已经搬到上海了,与安亭一江之隔。我曾经经过永怀寺,喜欢那里的古桂,坐了很长时间。我问寺中来来往往的人,僧人说:“地处偏僻,几乎没人来。只有冯山人时不时地渡江而来,独自在桂树之下吟咏。”我后来多次在张通参那见到他。张通参和湖州的刘尚书同是社会成员,二人都称赞冯山人是忠诚朴实的君子。‎ 去年,山人年纪大了,和张通参一起去匡庐、武夷游玩,回来后就给我看了一编《纪游诗》。我开玩笑说:“冯先生的雪竹,一定是在游览匡庐、武夷间求得的吧?”今年,我在青浦的嵩塘买了田亩。冯山人写信给我说:“我在盘龙就近择地建筑住宅,这距离嵩塘很近,您(可以)来看看我的雪竹。”我生性懒惰,不能(前去)拜见青浦县令,他被我(的态度)激怒了,我所购置的田亩几乎被收回,我也不到青浦去了。‎ 山人又派他的儿子过来,说:“我先前告诉你的雪竹轩,又搬到盘龙了,我如今在此终老。您答应给我写的杂记,几年都没收到。如今我很快就要离世了,只想得到您的一篇文章,这是我(最后)的心愿了。”我询问山人的生活起居。他的儿子说:“去年和张通参一起在郡中散步,老人眼睛看不清了,道路中间有口古井,(周围)没有石栏围着,没有察觉到,跨了过去,差点摔下去。从此以后不再出门。学科王常常自己感叹说:‘匡庐、武夷不能再去了;雪竹,那么什么地方没有呢?’”他的儿子离开后,又常常写信来。恰逢我正要北上,想着要拜访一下山人的雪竹轩却又不能够了。于是写了这封信来告别,(想着)也(可以)把它展示在门楣上,文章就叫《雪竹轩学科王记》。‎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 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长短,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 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宋名臣。‎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学科王,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学科王   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弟:尊敬兄长 解析 酬:实现。‎ 答案 学科王C ‎1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解析 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答案 D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来传世,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解析 “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答案 B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学科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2)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3)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达到)太平的心愿(意图),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 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都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画,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察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学科王25题。‎ 杨允恭,汉州绵竹人。家世豪富,允恭少倜傥任侠。乾德中,王师平蜀,群盗窃发,允恭裁弱冠,率乡里子弟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杀之。允恭曰:“苟活我,当助尔。”贼素闻其豪宗,乃释之。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偿以赀,使伺贼。贼将害允恭,其予以告,因遁去。内客省使丁德裕讨贼至州,允恭以策干之,署绵、汉招收巡检,贼平,补殿前承旨。‎ 太平兴国中,以殿直掌广州市舶。 自南汉之后,海贼子孙相袭,大者及数百人,州县苦之。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太宗即命为广、连都巡检使。又以海盐盗入岭北,民犯者众,请建大庾县为军,官辇盐市之。诏建为南安军,自是冒禁者少。贼有叶氏者,众五百余,往来海上。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斩之。余党弃船走,伏匿山谷,允恭伐木开道,悉歼焉学科王。贼寇每遇风涛,则遁止洲岛间。允恭领众涉海,捕之殆尽,贼皆望风奔溃。又抵漳、泉贼所止处,尽夺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还其家。‎ 时缘江多贼,命督江南水运,因捕寇党。行及临江军,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贼所止,夜发军城,三鼓,遇贼百余,拒敌久之,悉枭其学科王首。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贼系众舟,张幕,发劲弩、短炮。允恭兵刃所向,多为幕所萦,炮中允恭左肩,流血及袖,容色弥壮。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士卒争进,贼赴水死者大半,檎数百人。自是江路无剽掠之患。先是,三路转运使各领其职,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揖不给,虽以官钱雇丁男挽舟,而土人惮其役,以是岁上供米,不过三百万。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教授之。江、浙所运,止于淮、泗,由淮、泗输京师,行之一岁,上供者六百万。‎ 允恭有胆干,能以方略捕贼。王小波之乱也,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土人多被胁从。允恭兄允升、弟允元,率乡里子弟并力破之;又为王师乡导,执自荣诣剑门以献。王继恩表其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授本县令,允元什邡令。‎ ‎(节选《宋史》列传第六十八)‎ ‎2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允恭以策干之      干:求见 B.海贼子孙相袭 袭:继承 C.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 蹑:窥察 D.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 据:占据 解析 蹑:追踪、追击。‎ 答案 C ‎2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示杨允恭能以方略剿贼的一组是 ‎①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 ②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 ③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 ④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贼所止 ⑤流血及袖,容色弥壮 ⑥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 A.学科王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解析 ①跟剿贼无关,②⑤跟方略无关。‎ 答案 C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学科王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允恭是汉州绵竹人,出身于豪富之家,年轻时洒脱不拘,有侠气。乾德年间,宋朝军队平定蜀地,杨允恭年仅二十,就能凭借智谋成功地从贼人手中逃离。‎ B.姓叶的贼人聚集了五百多人学科王在海上为寇。叶氏被杨允恭的水军斩杀之后,他的余党弃船逃跑,躲进山中,杨允恭伐木开路,把剩下的叶氏余党全部歼灭了。‎ C.杨允恭把三路转运的船只、兵卒和所运物品的数量都做了登记,让各个州选择小吏,把他们聚集起来,杨允恭根据数字交给他们任务,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D.杨允恭不但自己擅长剿灭贼寇,还教导他的兄弟允升、允元。王小波作乱的时候,允升和允元率领乡里的年轻人合力打败了李自荣,帮助朝廷的军队捉住了李自荣。‎ 解析 “教导他的兄弟允升、允元”没有根据,捉住李自荣的是允升、允元兄弟。‎ 答案 D ‎25.把文言文阅学科王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乡里子弟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学科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抵漳、泉贼所止处,尽夺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还其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是,三路转运使各领其职,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楫不给。‎ 译文:__________学科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率领乡里的年轻子弟在清泉乡学科王 筑起营垒(防备盗贼),被贼捉住,盗贼将要杀他。‎ ‎(2)又追到漳州、泉州贼寇停息的地方,把他们先前抢来的男女六十多人全都解救出来让他们回家。‎ ‎(3)在此之前,三路转运使各自管理着自己的区域,有时仓库积压太多,但是士兵和船只不能如数供给。‎ ‎【参考译文】‎ 杨允恭是汉州绵竹人,家世豪富。杨允恭年轻时洒脱不拘,有侠气。乾德年间,朝廷的军队平定蜀地,盗贼暗地里滋生出来,杨允恭才二十岁,率领乡里的年轻子弟在清泉乡筑起营垒(防备盗贼),被贼捉住,将要杀他。杨允恭说:“如果你让我活下来,我会帮助你。”贼寇一向知道他是豪富家子弟,于是放了他。杨允恭暗中结识贼寇首领的儿子、天天跟他喝酒赌博,假装不赢,用钱财来满足他,让他窥探贼人。贼寇将要害允恭,贼寇首领的儿子把这件事告诉杨允恭,杨允恭于是逃走。内客省使丁德裕讨伐贼寇到了汉州,杨允恭带简策去求见,被任命为绵、汉招收巡检,贼寇平定后,补授殿前承旨的职务。‎ 太平兴国年间,以殿直(皇帝侍从官)的身份管理广州对外贸易事务。从南汉之后,海盗父子相承,规模大的有几百人,各州县深以为学科王苦。杨允恭趁往朝廷运送物品的机会入朝上奏这件事,太宗就命令他做广、连都巡检使。又因为贩卖海盐的贼寇进入岭北,老百姓违反禁令(私自买卖)的人很多,于是请求把大庾县设为军,用官车装盐去卖。皇帝下诏(把大庾县)设为南安军,从此以后违反禁令的人少了。有个姓叶的贼寇,手下有五百多人,在海上为非作歹。杨允恭集聚水军,造轻船,偷袭贼寇的首领,斩杀了他。贼寇余党放弃船只逃跑,躲藏到山谷中,杨允恭伐木开道,把他们都歼灭了。贼寇每遇到风浪巨大的时候,就逃到海上的洲岛之间停息。杨允恭率领士兵渡海追击,把贼寇几乎全部捉拿,贼寇都望风溃逃。又追到漳州、泉州贼寇停息的地方,把他们先前抢来的男女六十多人全都解救出来让他们回家。‎ 当时沿江多有贼寇,朝廷命令他管理江南水运,于是捉拿贼寇。到临江军,选健壮的士兵带着小船探访下江贼寇停息的地方,夜里从军城出发,三鼓时,遇到一百多贼寇,和贼寇长时间交战,把他们都消灭了。又快速赶到通州境内追击海贼,贼寇把许多船系在一起,张开帷幕,发射劲弩、短炮。杨允恭兵刃指向的地方,多被帷幕缠绕,炮打中了杨允恭的左肩,血流到衣袖,神色更显勇敢。慢慢地派擅长游泳的人用绳子连着铁钩散乱地投掷,弄坏了帷幕,士兵们争着向前,贼寇跳到水里死掉的有一大半,捉拿了几百人。从此江路没有被抢掠的担忧。在此之前,三路转运使各自管理着自己的区域,有时仓库积压太多,但是士兵和船只不能供给,虽然用官钱雇百姓来拉船,可是当地人害怕这种差事,因此每年进献供米,不超过三百万。杨允恭把三路的船只、士兵和所运物品的数量都登记起来,让各个州选择小吏,都召集起来,杨允恭根据数字交给他们任务。江、浙所运的物品,到淮、泗就停下来,由淮、泗运送到京城,这个方法用了一年,进献供米达到六百万。‎ 杨允恭有胆识才干,能用策略捕拿贼寇。王小波作乱的时候,李顺的哥哥李自荣占据绵竹,当地学科王人多被胁迫跟从。杨允恭的哥哥允升和弟弟允元,率领乡里的年轻人合力打败了李自荣学科王;又做朝廷军队的向导,捉住李自荣到剑门献给朝廷。王继恩向朝廷上奏这件事,皇帝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任命允升为绵竹县令,允元为什邡县令。‎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