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苏教版)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学案
专题04 准确、鲜明、生动-语言文字运用 【考点解读】 江苏省最新高考考试说明对这个考点的考查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专题主要讲准确、鲜明、生动。 一、准确 准确是语言运用质量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它要求用词能准确表达概念的内涵,切合语境与对象,涉及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在语言运用部分的各种试题中均可涉及。包括情境、对象、场合,情感、色彩,口语和书面语等。 1.运用表达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表达者的思想感情或目的,因此运用表达准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辨析同义词,准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做到用词妥帖,大小合适,轻重合宜; 二是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颠倒词序‘ 三是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表达意思。 2.语言表达准确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 (1)符合语境。如,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分析:“扶、失”二字用得相当准确。“扶”字把“轻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柔美之感,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失”字则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2)符合事理或对象。即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运用谦敬辞。如“优化”P158“准确”例。再如,“今日洞庭,诗意盎然,彩笔难绘,简直是一个用珍珠砌成的崭新世界。” 分析,句中“砌”用词不准确,不合事理,珍珠不能“砌”,应换成“缀”,“缀”有连缀组合和装扮的意思,形象地描绘出了洞庭的新气象。 (3)符合程度。如:有一个贝壳迷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收集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该句中“收集”不准确。句中有“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找寻的程度应该很高,所以用“搜集”才准确。 (4)符合心理。如,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该诗句中“更”字用得准确,写出了诗人越走近家乡,越是担心家里的变故超乎想象的惶恐心理。 用语要能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此外,还要注意用词的规范、语句的顺畅、句子的完整等。 2.方法技巧: (1)表述时要符合特定的情境; (2)表述符合事理与对象,即符合人物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运用谦敬辞; (3)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爱憎、褒贬分明; (4)注意用词的规范,语序的顺畅、句子的完整。 二、鲜明 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能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不同语气的句子表明 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表达的时候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感情色彩要分明,不能模棱两可。也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观点明确,色彩分明。 如,下面是选自《光明日报》的4条消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外交部发言人:谷歌若撤出不会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 澳联邦通讯部长表示,网络不能独立于法律之外 瑞士坚决严打网络“黄毒”信息 互联网凝聚慈善力量,网民掀起抗旱捐助高潮 【答案】示例:当今时代,网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但其传播的“黄毒”信息等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它还引发国际争端,成为利益集团博弈的工具,因此,用法律的手段监管网络,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2.方法技巧 要使语言生动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正确选用词语。在选用词语方面,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语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态度。 选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在表达时,不同的态度与感情,可以通过选择词义的褒贬来实现。感情色彩鲜明的褒贬词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那些感情色彩不鲜明的中性词,只要结合好语境,同样也可以具有强烈的效果,增加语言表达的鲜明特点。表达时如果能做到色彩鲜明,则可以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特征。如: 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句朝霞出现东方,江边的花儿比火焰还红,春天到来后,江水就像绿草那样碧绿。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风景画。 (2)恰当选用句式。在语言表达中,注意句式的变换。一定的句式表达一定的感情,句式变了,句意也会产生新的变化。如用肯定句的语气来表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观点的表达更加鲜明而强烈。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韵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另外,如能恰当地使用反问、排比、对偶等,也能增强语言的鲜明感。 三、生动 生动,就是指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表达具体形象可感。生动是就表达效果而说的,指能用传神、鲜活的词句使所描述的对象可感可亲。“生动”的考查在简明、得体、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和修改病句等题型中均有体现。它主要考查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是合理安排和搭配词语,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二是选择富于变化的句式,克服语言呆板、枯燥等不足; 三是运用富有形象的语言和修辞进行描写,增强语言的形、音、色等方面的生动性。 方法技巧: 1.恰当选用词语。 (1)使用表现力强的词语。如果使用的词语具有生动传神的表现力,那么就能 把语言用活。如,夏天到了。改句:又是一个彩裙摇曳的季节。(改句绘声绘色,更加生动形象) 再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运用“通感”,一个“闹”字使视觉和听觉得到沟通,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枝头繁花竞放、蜂蝶纷飞、春意盎然的景象。 (2)使用色彩浓重的词语。这主要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如,郭沫若《屈原》中的婵娟痛斥宋玉背叛老师屈原的一句台词“ 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有人建议把后一句改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是”改“这”把不带感情的原句变成了婵娟带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骂得痛快淋漓。 2.恰当选用句式。语言表达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句式的写作中,应注意特殊句式、常用句式、长短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等的穿插交错,注意整句散句的错综变化。如,“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就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这里的最后一句可以写成“写文章做演说也要看读者不看听众”,但作者却换用了反问句式,形成整散结合、同中见异的修辞效果,使语言显得活泼多姿。 3.恰当使用修辞。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准确、鲜明、增强语势。 如,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案】示例:月光在竹林中洒下斑斑光点,四周一片寂静。一阵风吹来,传来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喧哗。话音如玉盘落珠般清脆,笑声如银铃摇动般响亮,是这般地无忧无虑。 【真题分析】 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3.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A. ①织布②插秧③车水④打稻 B. ①织布②车水③插秧④打稻 C. ①打稻②插秧③车水④织布 D. ①打稻②车水③插秧④织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大能力。试题侧重考查准确,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句意,然后抓住诗句中具有代表性的关键信息,辨析所描绘的劳动场景。也可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选项。①中“连枷”是脱粒用的农具,这句话意思是,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一夜农民挥舞连枷打稻子一直响到天亮。所以①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打稻”。 ②中“縠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这句话意思是,疏密之间种下的水稻像一片绿色的毯子,行走在稻田中水纹荡漾。所以②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插秧”。③中“畴”是田地之义,“翠浪”指流入稻田之水,这句话描写了古代用水车灌溉稻田的情景,对应的劳动场景是“车水”。④中“机杼”指织布机,所以对应的劳动场景为“织布”。所以选C。 二、(2018年高考江苏卷)3. 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 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 B. 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 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 D. 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 【答案】D 【解析】“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出自曹植的《空竹赋》,所以对应的应该是“抖空竹”,排除A、C项。“雾毂云销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出自清代诗人杨仲愈《美人风筝》,从“妙剪裁”“好风相送”中也可以推断出是“放风筝”,所以排除C项,选D项。当然“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也符合“下围棋”意境,“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恒娥到月边”符合古代女子荡秋千意境,且前两句是“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秋千”。 【考场实战】 1.下列诗词描写的景色,最适合用传统水墨画来表现的一项是( ) A.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B.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C.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D.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答案】B 【解析】首先要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所展现的图景画面,然后概括景物的特点。水墨画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也称国画,中国画。 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本题B项,传统水墨画,多用黑白两色。水墨画,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A、C、D三项有或红或绿等其它色彩,不宜用水墨画表现。所以选B。 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水墨画是中国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借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 其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工具材料上来说,水墨画具有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具体地说就是将水、墨和宣纸的属性特征完美地体现出来,如水墨相调,出现干湿浓淡的层次;再有水墨和宣纸相融,产生溵湿渗透的特殊效果。 二是水墨画表现特征,由于水墨和宣纸的交融渗透,善于表现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即意象。这种意象效果能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符合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审美理想。 2. 依次填入下面词中划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______________,人不见,水空流。 ______________。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______________,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①韶华不为少年留 ②西城杨柳弄春柔 ③便做春江都是泪 ④碧野朱桥当日事 A. ④②③① B. ②①③④ C. ②④①③ D. ①④②③ 【答案】C 【解析】从押韵韵脚位置和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来判定。结合“流不尽”可知,应该是泪,③为最后一句。综合C项正确。 3.下列对联所写人物与选项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菊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③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 ④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A.①岳飞②陶渊明③屈原④杜牧 B.①范仲淹②黄巢③屈原④杜牧 C.①岳飞②黄巢③杜甫④白居易 D.①范仲淹②陶渊明③杜甫④白居易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结合“功名高宋室”“冰甲”“忧乐关乎天下”可知是范仲淹,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以判断。“樽中酒,菊下诗”可知是陶渊明。“诗魂”“忠贞”可知是杜甫。“浔阳”“枫叶”等,结合《琵琶行》分析是白居易。 4.假设苏轼在黄州写信给好友张梦得,以下书信用语的敘述,错误的选项是 A.苏拭称呼张梦得时可用“足下”;自称时可称“仆”。 B.信中提及苏辙时,可称“舍弟”;提及过世的母亲时则称“先慈” C.信末的结尾祝福語,可用“斗山安仰”、“福寿双全” D.署名下敬辞,可用“顿首”、“谨启” 【答案】C 【解析】斗山安仰,常用在挽联中。此处不合乎语境。 5.依据诗意,作者感到被“啮咬”、“绞伤”的原因,最可能是 花是无声的音乐/果实是最动人的书籍/当它们在春天演奏,秋天出版/我的日子被时针的齿轮/给无情地啮咬,绞伤/庭中便飞散着我的心的碎片/阶下就响起我的一片叹息(杨唤(花 与果实)) A.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B.岁月一何易,寒暑忽已革 C.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D.不忍登髙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答案】B 【解析】注意前面的对象是“我的日子”和“时计的齿轮”,应该是时光。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进行分析,通过意象分析特征。 6. 老师准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描写祖国山川风物的文学作品,打算按照所写的地域编为两个专题:甲、巴山蜀水岭南;乙、骏马秋风塞上。下列作品与专题名称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1) 《锦江春色来天地——都江堰》 (2) 《李清照的汴京情结》 (3) 《不教胡马度阴山——呼和浩特》 (4) 《共来百越文身地——柳州》 (5) 《烟波浩渺岳阳楼》 (6) 《秦时明月汉时关——天水》 (7) 《锦官城外柏森森》 (8) 《遥梦敦煌》 A. 甲:(2)(5)(7) 乙:(3)(4)(8) B. 甲:(1)(4)(7) 乙:(3)(6)(8) C. 甲:(1)(5)(8) 乙:(3)(6)(7) D. 甲:(1)(2)(5) 乙:(4)(6)(8)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根据排除法选出。(4)中的柳州在广西,与“塞上”相距甚远,故排除A、D两项,(7)中的“锦官城”指的是成都,也与“塞上”相距甚远,故排除C项。 5. 下列诗句不是描写我国传统元宵节的一项是( ) A.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B.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C.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D.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A项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除夜》,写的是除夕。B项出自清代唐顺之的《元夕影永冰灯》,C项出自金末元初元好问的《京都元夕》,D项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观灯乐行》,均写的是元宵节。 7. 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理解文段结合理解古诗句的一道试题,这样的试题出的很新颖,主要考查考生对语意的理解。 这则故事主要的大意是苦思不得的情况下,由于偶然的事情而找到了答案。A 重在说对事情的执着,与故事内容理趣不符。 8. 下列诗文典故的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今年是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我相信,在博科娃总干事领导下,教科文组织一定能为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谱写新的篇章。 B. 中国古人说,“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我们双方都要站得高,看得远,锲而不舍,排除万难,推动中美关系沿着正确方向走稳、走实、走远。 C.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到了,我们即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乙未羊年春节。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充满了喜悦之情。 D.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近代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 【答案】A 【解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是祝贺友人像接天莲叶一样前程似锦;“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希望友人今后的事业像映日荷花一样红红火火。不合语境。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绝对的逻辑化语言和相对的诗化语言,反映了语言使用和理解中的两个极端。 ① ,把它看成一个闭环系统,有确定的词义、句法和结构,以及使用的规则,不能任意违背,语言走向严密化;后者强调语言的个体性、动态性,把它从静态的网络体系中解放出来, ② ,认为说话和写作需要选择词语,创造新词,必然要突破语言系统中原有的界线、规则和结构, ③ 。 【答案】①前者强调语言的共同性、稳态性(“共同性”答成“共性”“同一性”,“稳态性”答成“稳定性”“规定性”“静态性”也可给分) ②看成是一个开放系统 ③语言走向了诗化 【解析】题所给文段分析绝对的逻辑化语言和相对的诗化语言的区别,先是总述,然后分述。①处上文说“语言使用和理解中的两个极端”,下文分号后为“后者强调语言的个体性、动态性”,据此可推断出此处应填“前者强调语言的共同性、稳态性”。②处结合上文“从静态的网络体系中解放出来”,可推知此处可填“看成是一个开放系统”之类的内容。③处所在句子是对“诗化语言”的总结,结合上文“选择词语,创造新词,……突破原有的界线、规则和结构”,可推断出此处应填“语言走向了诗化”一类的内容。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孟德斯鸠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为什么?因为 ①_ ,所显示的是制度的恶劣,可以用来对待所有人,无人能保证自己幸免。我想补充说:对一个人的不义, ②___。为什么?因为对一个人的不义,所显示的是人格的卑劣,这不只是在侮辱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在侮辱所有人的尊严,这个尊严是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的。所以,看见不公, ③___;看见不义,我们要当心小人。 【答案】①对一个人(个体)的不公 ②就是对所有人的侮辱 ③我们要警惕制度 【解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前面内容和“制度的恶劣”可知,此处应该是对一个人的不公;第②处结合后面的内容“因为对一个人的不义……而是在侮辱所有人的尊严”可知,对一个人不义,就是对所有人的侮辱;第③处是对后面“我们要当心小人”的仿写,看见不公,我们要警惕制度。 1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不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生活质量,物质是要摆在第一位的,但不是唯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①____,一个腰缠亿万的富翁,一个工薪阶层的成员,谁晚上睡觉更香甜呢?,说不定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毕竟,后者没有那么多值得焦虑的事情,拿钱能买到的快乐,绝对不是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一旦失去之后,那空虚和苦涩,更不是味。 ②_____,天天鱼翅、顿顿海参,终有吃腻的一天,只有去寻找那种基本与人无争无碍的享受,去体味那既物质、更精神的享受,去创造那种能够品尝得出来的、从心灵到感官的享受, ③_____。 【答案】 ①财富多少与生活质量高低不成正比 ②物质享受是有止境的 ③才能使生活高品位、高质量 【解析】第①处补写的依据是上下文的语境;第②处补写的依据是上下文的语境;第③处补写的依据是上文的“只有去寻找那种基本与人无争无碍的享受,去体味那既物质、更精神的享受,去创造那种能够品尝得出来的、从心灵到感官的享受”。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面对噪音,我们当前仍存在着不少认知误区。不少人将判断噪音的标准, ___①___,似乎声音分贝越高,污染才越严重,但现实并非这样。是否构成噪音,本质____②____,只要你不想听的声音,其实都可称之为噪音。另一方面,对噪音污染程度的判定, _____③____。如《城市区域噪声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居住区、工业区、疗养院等区域的噪音标准往往相差很大。 【答案】①直接等同于声音分贝的大小 ②上与声音分贝大小并无直接关系 ③要视具体环境而定 【解析】“不少人将判断噪音的标准”与“似乎声音分贝越高,污染才越严重,但现实并非这样”是第①处补写的依据;第②处补写的依据是“本质”与“只要你不想听的声音,其实都可称之为噪音”; 第③处补写的依据也是前后文的语境意。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衣”排在第一位。 ① ,因为人穿衣不仅仅是为了“蔽寒暑”、防虫防风雨、遮体避羞等,还具有装饰身体、美化生活,显示人的身份地位、民族信仰等作用。因此我国古代服饰成为了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② ,为什么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生活条件很一般,但其民族服饰之精美,令人惊叹。“衣”能排在“衣食住行”之首, ③ ,就是我国冬季十分严寒,许多贫困古人多为缺衣御寒所苦。“衣”之影响深入到了中国文化和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答案】①这并非偶然 ②这就不难理解 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解析】该题难度较大,关键是词语运用的准确,这又取决于对整个文段意思的把握和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分析,而这又是当今学生缺乏的知识。如第③空,从第一句的原因分析就可推知下文是另一原因的分析,所以就可以填上“还有一个原因”之类的语句。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健全的行业监督机制,应当是 ① 。自律的长期绵软或缺失, ② ,转而侧重于通过他律进行行业监管。 ③ ,他律滞后性和较强的约束性,也会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因此,行业自身首先要在国家法律和规定的框架下,做好行业自律,让公众信任自己,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答案】①他律和自律的结合 ②势必引起公众对其自律的不信任 ③而相比于自律 【解析】文段首句是中心句,根据后面整体信息可知,第①空应填“他律和自律的结合”的内容;第②空根据前后的信息以及后面“做好行业自律,让公众信任自己的”信息,可知这里要填“自律的长期绵软或缺失”之后的结果,如“势必引起公众对其自律的不信任”等内容;第③空,根据前后两句的信息,可知这里是与自律相比较,应填“而相比于自律”的相关内容。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要想让交通更安全、更文明,既需要“车让人”、 ① ,虽然斑马线是为保障行人交通安全设置的, ② ,行人就不能独断专行光想着“车让人”了。因此,我们的观点是,行人与机动车都需礼让。其实,礼让很简单, ③ 。所谓三先,就是先让、先慢、先停。这是确保交通安全的最好方式之一。 【答案】①有时候行人也不妨做到“人让车” ②但是当时的状况适合车辆经过时 ③只需要做到“礼让三先”就行 【解析】补写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第①空注意后文“行人与机动车都需礼让”;第②空注意后面的“车让人”第③空注意后文“所谓三先”。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化肥是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必需营养元素的物料。植物营养不足,不仅会大幅度降低产量, ① ,诸如“瓜不甜、果不香”,其原因是没有合理施用化肥,而不是化肥造成品质下降。但化肥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也给环境遗成了一定压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就是要解决化肥高效利用的问题,包括如何让施入土壤的肥料 ② ,少流失到环境中。另外,作物生长在不同时间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不一样,如果时间不对,施用的肥料不能被作物吸收而存留在土壤中,不但浪费还会污染,因此正确的做法是 ③ ,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答案】①还会严重影响品质 多被植物吸收利用 在作物最需要的时候施肥 【解析】第①空根据前文的文意应该是并列关系复句,根据后文文意说的是植物的品质,所以填“还会严重影响品质”。 第②空与“包括如何让施入土壤的肥料”为一句话,应补写“多被植物吸收利用”。第③空与“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为一句话,应补写“在作物最需要的时候施肥”。 17.自习课上,你正在写作业,同桌向你请教一道数学难题。请根据下面设定的不同情境,写出准确、鲜明、得体的回答。 (1)谦虚地答应对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没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委婉地拒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好,我们一起研究吧,我也不一定能够解出来。(2)好的,不过我现在正忙着,等到下课可以吗?(3)对不起,我也不一定能够解出来,您还是下课后请教老师吧。【解析】本题要求根据的情境的不同,写出得体的回答。在不同的情境中说话,语气和内容也会有区别,最重要做到准确、鲜明、得体。有时根据情境的需要,还要做到生动形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