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物理试题(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物理试题(三)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2020届(三上)适应性月考——(三)2019.11‎ 一、选择题 ‎1.汽车在过凹凸路面时,都会做减速操作,如图,A、B分别是一段凹凸路面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若把汽车视作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行驶到B点时,处于失重状态,如果采取减速操作会增加车胎与路面间的弹力,使得行驶更加稳定安全 B. 汽车行驶到A点时,处于失重状态,如果采取减速操作会增加车胎与路面间的弹力,使得行驶更加稳定安全 C. 汽车行驶到B点时,处于超重状态,如果采取加速操作会使汽车飞离路面 D. 汽车行驶到A点时,处于超重状态,如果采取加速操作会使车胎受到更大的压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C.汽车在B点时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知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大于汽车的重力,汽车处于超重状态,如果采取加速操作会使车胎受到更大的压力;如果采取减速操作会减小车胎与路面间的弹力;故A错误,C错误.‎ BD.汽车在A点时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知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汽车处于失重状态,如果采取加速操作会使汽车飞离路面;如果采取减速操作会增加车胎与路面间的弹力,使得行驶更加稳定安全;故B正确,D错误 ‎2.已知某星球的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的周期分别为T和8T,星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星球赤道上有一静止的质量为m的物体,若把星球视作一个质量均匀的球体,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星球的质量为 B. 星球的密度为 C. 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4R D. 赤道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题意知分析近地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得星球质量为:‎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题意可知星球体积:‎ 所以星球密度为:‎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设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为r,则有:‎ 解得:‎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设赤道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F,则有:‎ 解得: ‎ 故D错误,符合题意。‎ ‎3.如图,小朋友在玩一种运动中投掷的游戏,目的是在运动中将手中的球投进离地面高3m的吊环,他在车上和车一起以2m/s的速度向吊环运动,小朋友抛球时手离地面1.2m,当他在离吊环的水平距离为2m时将球相对于自己竖直上抛,若球刚好进入吊环,则球相对于地的轨迹是(g取10m/s2)‎ A. 轨迹① B. 轨迹② C. 轨迹③ D. 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小球被抛出后做斜上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位移,竖直方向以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的高度:‎ 小球恰好进入吊环。由:‎ 联立解得,.‎ 当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需要的时间为:‎ 因为t1m2。‎ ‎(1)为了验证动量守恒,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m1·OP=m1·ON+m2·OM B.m1·OM=m1·OP+m2·ON C.m1·ON=m1·OM+m2·OP D.m1·OP=m1·OM+m2·ON ‎(2)若某次实验中测得m1=0.2kg、m2=0.1kg、OP=30.00cm、OM=10.00cm、ON=40.00cm,请分析该次碰撞是____________(填“弹性”或“非弹性”)碰撞。‎ ‎【答案】 (1). D (2). 弹性 ‎【解析】‎ ‎【详解】(1)[1]如果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 两边同时乘以t得:‎ 即m1·OP=m1·OM+m2·ON,故D正确.‎ ‎(2)[2]要验证是否为弹性碰撞需要验证:‎ m1·OP2=m1·OM 2+m2·ON 2‎ 否成立;带入题目所给数据可知等式成立,故该次碰撞为弹性碰撞.‎ ‎10.某同学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水平桌面上固定一气垫导轨,在气垫导轨上的A、B处固定两个光电门,一质量为M的滑块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一个小桶相连,桶中装有细沙,桶和里面细沙的总质量为m,用d表示遮光条的宽度,通过光电计时器可以测量出遮光条通过A、B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A、tB,A、B两个光电门的距离为x。忽略导轨与滑块之间的摩擦力,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 ‎(1)滑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动能的增量为____________(用题干中的字母表示),在m与M满足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可以近似认为细绳对滑块做的总功为mgx。只需验证总功与动能的增量是否相等即可。‎ ‎(2)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适当增大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会增大实验误差 B.适当增大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C.此装置也可以拿来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 D.遮光条的宽度大一些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 ‎ ‎(3)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改变参数,经过测量和计算后发现,由于细绳对滑块的拉力实际上并不等于mg,所以总功mgx始终要____________(填“略大于”“略小于”或“等于”)动能的增加量,这种误差属于____________(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 ‎(4)鉴于以上第(3)问中的误差对本实验的影响,有同学提出了另外的建议,将实验装置改成如图所示,首先调整气垫导轨的倾角,往小桶中加入适量的细沙,让滑块恰好能够静止在导轨上,然后剪断细绳,滑块开始加速下滑。该同学提出的这种操作方式合理吗?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为什么?____________。‎ ‎【答案】 (1). (2). M远大于m (3). BC (4). 略大于 (5). 系统误差 (6). 合理 (7). 因为物块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即是静止时细绳的拉力,绳中的拉力等于桶和桶中细沙的重力mg ‎【解析】‎ ‎【详解】(1)[1]滑块通过A、B两个遮光条的速度分别为:‎ 所以滑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动能的增量为:‎ ‎[2]当满足M远大于m时,可近似认为细绳的拉力等于mg,即细绳对滑块做的总功为mgx.‎ ‎(2)[3]适当增加两光电门的距离,可以稍增加滑块运动的时间,使测量数据误差减小;此装置在满足M远大于m时,也可用来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遮光片宽度越大,则算出的速度误差也就越大,故BC.‎ ‎(3)[4][5]因为细绳的拉力始终小于mg,故mgx始终要略大于动能的变化量;根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概念可知属于系统误差.‎ ‎(4)[6][7]因为物块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合力即是静止时细绳的拉力,绳中的拉力等于桶和桶中细沙的重力mg,故这种操作是合理的.‎ ‎11.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是解决力学问题中常用的两个重要途径,教材在推导这两个定理时利用的是质点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情景,针对质点在变力作用下的运动,这两个定理也是适用的,只是定理中的力指的是平均力,两个定理中的平均力的意义不同,动能定理中的平均力F1指的是合力对位移的平均值,动量定理中的平均力F2指的是合力对时间的平均值。‎ ‎(1)若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变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在2s的时间内运动了5m,速度达到4m/s。请分别求出在此过程中的平均力F1和F2的值;‎ ‎(2)若质量为m的物体在变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经历时间t,速度由v0变成vt,位移为x。请分析说明:物体的平均速度和v0、vt满足什么条件时,F1和F2是相等的。‎ ‎【答案】(1)3.2N;4N(2)‎ ‎【解析】‎ ‎【详解】(1)有动能定理得:‎ 代入数据解得: ‎ 由动量定理得:‎ 代入数据解得.‎ ‎(2)由动能定理可得:‎ 由动量定理可得:‎ 若要使F1=F2,则联立以上各式可得:‎ 答:(1)此过程中的平均力和;‎ ‎(2)物体的平均速度和v0、vt满足时,F1和F2是相等的。‎ ‎12.如图BC是位于竖直平面内的一段光滑的圆弧轨道,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3m,圆心角θ=53°,圆心O的正下方C与光滑的水平面相连接,圆弧轨道的末端C处安装了一个压力传感器。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个质量M=1kg的木板,木板的长度l=2m,木板的上表面的最右端放置一个静止的小滑块P1,小滑块P1的质量m1未知,小滑块P1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另有一个质量m2=1kg的小滑块P2,从圆弧轨道左上方的某个位置A处以某一水平的初速度抛出,恰好能够沿切线无碰撞地从B点进入圆弧轨道,滑到C处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N,之后滑到水平面上并与木板发生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cos53°=0.6)。求:‎ ‎(1)求小滑块P2经过C处时的速度大小;‎ ‎(2)求位置A与C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分别是多少?‎ ‎(3)假设小滑块P1与木板间摩擦产生的热量为Q,请定量地讨论热量Q与小滑块P1的质量m1之间的关系。‎ ‎【答案】(1)7m/s(2)3.6m,2m(3)Q= 或 Q=4m1‎ ‎【解析】‎ ‎【详解】(1)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块P2滑到C处受到的支持力F=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 ‎(2)设P2在B处的速度为vB,从B到C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其中:‎ 代入数据解得:‎ 因为小滑块恰好能够沿切线无碰撞的从B点进入圆弧轨道,可知平抛的初速度为:‎ 在B点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为:‎ 则从A到B的时间为:‎ 所以AC之间的水平距离为:‎ AC之间的竖直距离为:‎ ‎(3)P2与木板发生弹性碰撞,假设碰后小滑块P2的速度为v2、木板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可知:‎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木板获得速度之后,和上面的小滑块P1之间相对滑动,假设最终和木板之间相对静止,两者的共同速度为v共,小滑块P1在模板上相对滑动了x,由动量守恒和能抗守恒可知:‎ 联立解得:‎ ‎.‎ 当时,.‎ 若,则,滑块不会从模板上掉落,小滑块P1与木板间产生的热量为:‎ 若,则,滑块会从木板上掉落,小滑块P1与木板间的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答:(1)小滑块P2经过C处时的速度大小;‎ ‎(2)位置A与C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分别是3.6m和2m;‎ ‎(3)热量Q与小滑块P1的质量m1之间的关系为Q= 或 Q=4m1。‎ ‎1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使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可能减小 B. 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 C. 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 D. 饱和汽压与分子密度有关,与温度无关 E. 自然发生的热传递过程是向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的 ‎【答案】ACE ‎【解析】‎ ‎【详解】A.气体分子总数不变,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化情况不知道,根据气态方程可知,其压强变化不确定,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故A正确 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水中花粉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故B错误.‎ C.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态,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故C正确.‎ D.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且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故D错误 E.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知道,自然发生的热传递过程是向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的,故E正确.‎ ‎14.如图有一热气球停在地面,下端开口使球内外的空气可以流通,球内有温度调节器,以便调节球内空气的温度,设气球的总体积V1=400m3球壳体积忽略不计,除球内空气外,热气球总质量M=150kg。已知地面附近大气的温度T1=300K,密度ρ1=1.20kg/m3,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重力加速度g=10m/s2。‎ Ⅰ.求当气球内温度调节到多少K时,气球内剩余气体质量占原来球内气体质量的80%?‎ Ⅱ.当气球内温度调节到500K时,判断热气球是否会升起?若不能升起,请说明理由;若能升起,求出上升时加速度大小(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Ⅰ.375K Ⅱ.0.96m/s2‎ ‎【解析】‎ ‎【详解】Ⅰ.球内气体有等压变化,气球内剩余气体质量占原来球内气体质量80%时,原球内气体体积为:‎ 由等压变化规律可知:‎ 代入数据可得 Ⅱ.设气球刚好从地面飘起时气球内的气体温度为T,密度为 ‎,则气球升起时浮力等于气球和内部气体的总重力即:‎ 因为气球内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并没有变化,则原来的气体温度升高时体积设为V,根据质量相等则有:‎ 原来的气体温度升高后压强不变,体积从变为V,根据等压变化关系得:‎ 联立计算得出:,由500K>436K知热气球会升起.‎ 当球内温度为500K时,气体由升高前体积V1,温度T1,密度的气体变为体积为V3、温度等于、密度为的气体,则有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对气体受到自身重力、空气浮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代入数据计算得出:‎ 答:Ⅰ.当气球内温度调节到多少375K时,气球内剩余气体质量占原来球内气体质量的80%.‎ Ⅱ.会升起;时加速度为0.96m/s2。‎ ‎1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的正向传播,振幅为2cm,周期为T.已知在t=0时刻波上相距50cm的两质点a、b的位移都是,但运动方向相反,其中质点a沿y轴负向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列简谐横波波长可能为37.5cm B. 该列简谐横波波长可能为12cm C. 质点a﹑质点b的速度在某一时刻可以相同 D. 当质点b的位移为+2cm时,质点a的位移为负 E. 在时刻质点b速度最大 ‎【答案】BCE ‎【解析】‎ 由三角函数可知,sin=sin=,则有+nλ=50 cm(n=0,1,2,…),得λ=cm(n=0,1,2,…),n=4时,λ=12 cm,波长不可能为37.5 cm,A错误,B正确;两质点不为反相点,两质点振动时,可能在某一时刻速度相同,C正确;当质点b的位移为正的2 cm,即到波峰位置时,质点a还未到达平衡位置,位移为正的,D错误;经过时间质点b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E正确。‎ ‎16.如图为某种透明介质的截面图,△A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为半径R=10cm的四分之一的圆弧,AB与水平屏幕MN垂直并接触于A点,由红光和紫光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射向圆心O,在AB分界面上的入射角i=45°,结果在水平屏幕MN上出现两个亮斑,已知该介质对红光和紫光的折射率分别为 。‎ ‎(1)判断在AM和AN两处产生亮斑的颜色;‎ ‎(2)求两个亮斑间的距离。‎ ‎【答案】(1)AM红色;AN红色与紫色的混合色(2)(5+10)cm ‎【解析】‎ ‎【详解】(1)设红光和紫光的临界角分别为C1、C2,则有 得.‎ 同理可得: ‎ 那么:‎ ‎.‎ 所以紫光在AB面发生全反射,而红光在AB面一部分折射,一部分反射,由几何关系可知,反射光线与AC垂直,所以在AM处产生的亮斑P1为红色,在AN处产生的亮斑P2为红色与紫色的混合色.‎ ‎(2)画出如图所示的光路图,设折射角为r,两个光斑分别为P1、P2,根据折射定律:‎ 求得:,由几何知识可得:‎ 解得:‎ 再由几何关系可得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解得,所以有:‎ 答:(1)在AM和AN两处产生亮斑的颜色分别为红色和红色与紫色的混合色;‎ ‎(2)两个亮斑间的距离。‎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