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湘教版二轮复习 专题七 农业区位选择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第三课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地理湘教版二轮复习 专题七 农业区位选择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第三课时)

专题二 农业区位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考向3 区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考点三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 ‎【学法指导】‎ 在分析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影响时要抓住主导因素,如南方地区陡坡开荒主要引起水土流失,肥力下降,产生石漠化;西北地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华北地区及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等灌溉农业区,不合理灌溉易引起土壤盐渍化等。另外,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应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角度5 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3课标Ⅱ)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下题。‎ ‎19.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角度6 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影响农业发展 读某地景观图,回答20~22题。‎ ‎20.根据图中景观判断,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①黄土高原 ②云贵高原 ③江南丘陵 ④华北平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关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正确的是 ‎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②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③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延长生产链 ④应用大型农业机械,发展立体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拓展训练】‎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7.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1.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2.图1为某河段示意图,图2表示该河段上①、②两观测点所测得的年流量变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1‎ 年份 人口数量(万人)‎ 农作物 常住人口 其中:城镇人口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总产量(万吨)‎ 播种面积(万公顷)‎ 播种面积(万公顷)‎ ‎2000‎ ‎1013‎ ‎346‎ ‎364‎ ‎62‎ ‎10‎ ‎2010‎ ‎1149‎ ‎651‎ ‎275‎ ‎45‎ ‎15‎ 上表是该河段所在地区部分社会经济指标。据表指出该地区近10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