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4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A. 区域统一的世界 B. 多元并存的世界 C. 欧洲协作的世界 D. 欧俄均衡的世界 【答案】B 【解析】欧盟的建立有利于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现,这符合B选项表述的“多元并存”。 2. 在美俄关系陷入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谷之际,布什邀普京到其海边祖屋举行了一场非正式的“家庭式峰会”,以图软化俄罗斯的反导立场,并缓解两国的紧张关系。但是,这场被媒体戏称为“龙虾峰会”的元首会晤,这一事实说明美俄两国 A. 再次陷入“冷战”之中 B. 相互竞争、牵制 C. 美国霸权,俄国顺从 D. 美俄共享世界霸权 【答案】B 【解析】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世界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大国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竞争,互相制约。故选B。排除ACD项。 3. 以下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反映了双方的分歧(注:图一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 Plan;图二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导致分歧的原因有 ①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 ②对计划内容的理解不全面 ③两大阵营对峙的环境 ④东西欧国家发展需求不同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来分析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由:当时处于冷战时期,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属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处于敌视状态。所以①③正确,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 4.1824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基本原因是 A. 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 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C. 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D. 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答案】B 【解析】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希望用建立公社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而19世纪20年代的世界历史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欧文的设想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注定要失败,故本题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都是“公社”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表现,不是基本原因,排除ACD项。 5. 美国学者特纳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剑桥大学的学生中是尽人皆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有人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的问题。”这一时期,剑桥大学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生兴趣的原因是 A. 马克思主义学说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B. 《共产党宣言》指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C. 《资本论》中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以解决经济危机的理论 D. 马克思主义学说使一些经济学家觉悟提高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经济危机的发生、发展,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浓厚兴趣。故选A项。其他选项均不正确。 6.在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的1954年6月17日,中英双方同时发表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联合王国政府协议,中央人民政府派遣代办驻在伦敦,其地位与任务与英国驻北京代办的地位和任务相同。”这表明 A. 中英两国正式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B. 资本主义对华敌对体系已经崩溃 C. 英国拉拢中国共同反苏 D. 英国正式承认了新中国合法地位 【答案】D 【解析】1954年中英两国就向对方首都互派代办事宜发表公报,表明英国正式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D项正确;中英两国只是互派代办不能说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也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对华敌对体系已经崩溃,AB两项错误;材料没有英国拉拢中国“反苏”的信息,C项错误。 7.1963年,联邦德国联邦议院在通过法德合作条约时,特别坚持要增加一个序言,阐明条约不影响联邦德国签订的多边条约的权利和义务,联邦德国还拒绝了戴高乐用法国核保护伞来取代美国核保护伞的劝告。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法国力图取代美国对抗苏联威胁 B. 欧洲一体化在艰难曲折中推进 C. 资本主义阵营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D. 联邦德国不愿意和法国诚心合作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法德两国在合作中存在分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洲一体化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但法德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国取代美国的信息,无法推断初法国力图取代美国对抗苏联威胁,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三足鼎立格局的信息,而是强调欧洲一体化在艰难曲折中推进,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是否诚心合作的问题,而是强调欧洲一体化在艰难曲折中推进,排除D。 8.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再没有其他社会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绝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美国的矛盾心态体现了 A. 美国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B. 美国的价值观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C. 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D. 美国外交思想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答案】D 【解析】A项“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说法错误,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的战略,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孤立主义;B项“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说法错误;C项迷惑性大,易错选,因二战后,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试图创立单极世界,但此题并没有体现;从这个矛盾的心态,可以看出美国理想上主观地认为自己已经很完美了,到处干涉别国内政,推广自己的价值观,而不容许别国干预美国内政,又证明了现实的美国并不完美,就是这么种矛盾心态。故D项正确。 9. 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与美苏“冷战”对抗 B. 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及影响 C. 欧洲联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B 【解析】A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C项是在50到60年代,随着欧洲一体化进行的加快,在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D项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因此ACD均错误。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在80年代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故选B。 10. 有学者曾说:“苏联虽然成为一个政治大国,但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和国家组织中,处于少数和孤立地位,很难发挥作用;苏联无疑是一个军事大国,但是它缺乏战略空军和有效的天空防御能力;苏联的经济尚待恢复。”该学者意在说明 A. 战后形成的两极是不对称的两极 B. 战后的苏联实力大减 C. 社会主义阵营不足以抗衡美国 D. 苏联政治上孤立无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苏联虽然成为一个政治大国”“苏联无疑是一个军事大国”“苏联的经济尚待恢复”说明美苏势力的不均衡,故A项正确;战后的苏联实力大减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社会主义阵营,故C项错误;苏联政治上有社会主义阵营,不是孤立无援,故D项错误。 11.1881年,在巴黎公社失败十周年之际,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强调: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这里说的“特殊条件”指 A. 巴黎工人不掌握军队 B. 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 C. 缺少社会主义者的领导 D. 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工人 【答案】D 【解析】根据“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可知,材料说明巴黎公社的爆发具有偶然性,当时的巴黎公社革命是在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工人的关键时期仓促发起的,所以条件特殊,故D正确;巴黎公社有自己的军队国民自卫军,A错误;BC不是“特殊条件”,而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部分原因,排除BC。 12.下图所示历史文献的发表,标志着 A.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B. 工人运动的兴起C. 马克思主义诞生 D. 巴黎公社的成立 【答案】C 【解析】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答案为C;AB都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基础,排除;巴黎公社成立的时间是1871年,与1848年《共产党宣言》不符,排除D。 13.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 B. 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 C. 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 D. 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公社委员在食堂就餐的标准和要求来看,材料主要反映了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设立公共食堂纯粹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财政紧张”,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4. 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 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 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 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 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包括了欧亚非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并非区域合作,A项不合题意;C、D项太夸大其作用,不合题意;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正当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使国际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B项符合题意。 15.“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为此,西欧所做出的努力包括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 ②加入北约组织 ③成立欧洲共同体 ④从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D 【解析】西欧国家为改变两极格局下欧洲只是世界棋盘上的卒子(受美国控制)的局面,所做的努力有:成立欧洲共同体,使之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③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接受马歇尔计划和加入北约组织,都是欧洲唯美国马首是瞻的表现,①②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BC三项错误。 16.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 联合国 B. 欧洲共同体 C. 华沙条约组织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D 【解析】首先要捉住关键词杜鲁门,联合国与欧洲共同体显然不是杜鲁门的措施,排除AB;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应对美国北约的措施,显然不正确;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选项D符合题意。 17.下列关于俄国二月革命与我国1911年辛亥革命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都受到专制统治的压制 C. 都因资产阶级的妥协而失败 D. 都为未来革命提供了经验教训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但中国的辛亥革命却因资产阶级的妥协而失败,C项符合题意;二月革命和辛亥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反抗专制统治压迫,都为未来革命提供了经验教训等说法属实,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8.1919年,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 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B. 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中国台湾 C. 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D.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并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主权,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省的特权转交给了日本,由此引发了中国这位外交官的愤慨,故选A;清政府在1912年已经结束了在中国的统治,1919年的政府是北洋军政府,排除B;C项发生于184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发生于193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19. 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 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 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孤立和困境 C. 革命由和平方式转为暴力方式 D. 推动民主革命转为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俄国十月革命前临时政府分对外对内政策均以失败而告终,这些举措最终使得俄国临时政府日益丧失 人心而陷入困境,B项符合题意,A项在1917年二月革命之后已经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D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建立工农革命政 府,1917年7月俄国十月革命尚未展开,所以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答案选B。 20.如图为二战后初期苏联的漫画,下列关于此漫寓意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A. 揭露美国积极进行军备竞赛 B. 提倡美苏之间应该和平共处 C. 讽刺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实质 D. 提醒苏联要警惕美国的阴谋 【答案】C 【解析】二战的初期名为《华盛顿的“和平鸽”》的苏联漫画,用三个美国人正努力把一枚炸弹打扮成“和平鸽”的画面,意在讽刺美国冷战政策标榜和平实为战争的实质,C项正确;漫画中描绘的美国把炸弹化妆成“和平鸽”的情景,并未揭露美国在积极进行“军备竞赛”,不是在提倡美苏要“和平共处”,AB两项错误;提醒苏联警惕美国阴谋与漫画主旨不符,D项错误。 21.下面这副漫画表现了一个区域出现联合的状况。请你为这副漫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A. 迅速兴起的不结盟运动 B. 不断扩大中的欧洲联盟 C. 日益发展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D. 正在前进中的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中铺展开来的是欧盟旗帜,可以为其拟定的标题是不断扩大中的欧洲联盟,B项正确;欧盟的发展与不结盟运动、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不符,ACD三项错误。 22.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这主要是因为它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 是世界现代历史的开端 D. 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答案】A 【解析】本题从“社会革命”的角度看待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故A正确。 23. 1907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国内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还没有解决。”文中“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是 A. 反帝反封建 B. 反对外来侵略 C.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答案】D 【解析】在1907年俄国还是俄国沙皇统治的社会,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下革命的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D正确;AB错误,C是十月革命的任务。 24.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六国的欧洲无疑是不完整的。西部还有重要的空白,向东则遇到“铁幕”这一障碍,它(铁幕)后面实际上正在形成另一个共同市场。“另一个共同市场”建立的目的是 A. 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相对抗 B. 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对抗苏联 C. 促进欧洲各国的合作和发展 D. 建立以英国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它(铁幕)后面实际上正在形成另一个共同市场”可知这个共同市场指的是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扶植和控制西欧,进而对抗苏联,防止共产主义在欧洲扩张,提出了马歇尔计划。苏联方面针对马歇尔计划,提出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计划,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相对抗,A选项符合题意。“这个共同市场”指的是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B选项属于马歇尔计划的目的,错误。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抗,C选项错误。建立以英国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25.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这个共同体的建立使哪两个政治宿敌之间的矛盾化解( ) A. 英法 B. 法德 C. 德意 D. 英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历史上法国和德国为争夺欧洲大陆霸权曾经爆发多次战争,致使两国间积怨甚深。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使两国之间的矛盾逐步化解。故选B。 26. 毛泽东曾经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下列不能作为“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依据的是 A.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C. 极大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 D.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答案】D 【解析】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对巴黎公社的评价。故D项符合题意。 27.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演讲中抛出欧洲复兴计划,还提出欢迎苏联参与该计划,条件是苏联要配套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由此可见该计划的最初目的是 A. 扶持西欧恢复经济以对抗苏联 B.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 C. 帮助西欧和苏联恢复战后经济 D. 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战后的欧洲经济衰败,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故意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东欧各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因此选择D。 28. 1964年,在美国的强烈反对下,法国政府宣布和新中国建交,这表明 A. 中国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孤立、封锁 B. 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C. 法国力图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D. 欧洲开始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国外交的理解。由“1964年,在美国的强烈反对下,法国政府宣布和新中国建交”得知这反映了法国力图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A项是错误的;这与材料无关。B项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D项是错误的;与材料无关。所以选C。 29.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 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答案】B 【解析】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二月革命后人民的主要的要求不是反对专制斗争,故A错误;当时人民强烈要求退出一战,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故B正确;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实际权力,故C错误;当时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镇压群众运动,引发人民不满,不是“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故D错误。故选B。 30. 1947年至1950年,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两国6.57亿美元。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援华法案》,决定援助中国国民政府4.36亿美元。这两个事件 A. 实现了美国的战略意图 B. 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C. 帮助受援国恢复了经济 D. 是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答案】D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1947年至1950年,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两国6.57亿美元。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援华法案》,决定援助中国国民政府4.36亿美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事件是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31.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是看到马歇尔演说所包含的重大意义的第一人,他说:“我们用双手紧紧地抓住这条救命绳。”他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是 ①遏制了苏联并抑制了西欧的共产主义运动 ②在经济上为美国的过剩资本和生产能力重建了海外市场 ③推动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和联合,为欧共体奠定了基础 ④美国在两极格局下长期帮助和控制西欧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西欧国家把马歇尔计划当作其救命绳,肯定其作用的主要原因有,马歇尔计划推动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和联合,遏制了苏联,抑制了西欧的共产主义运动,为欧共体奠定了基础,①③正确,D项符合题意;为美国过剩资本和生产能力重建海外市场,使美国在两极格局长期帮助和控制西欧,不符合英国等受援国家的利益,不是其将马歇尔计划看作“救命绳”的原因,②④错误,与之组合的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 32.“东欧消费者的天堂”是20世纪70年代对东欧哪个国家的称呼? A. 匈牙利 B. 捷克斯洛伐克 C. 南斯拉夫 D. 波兰 【答案】A 【解析】“东欧消费者的天堂”是对20世纪70年代的匈牙利的称呼,A项正确; 20世纪7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波兰都没有被称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BCD三项错误。 33.俄罗斯加强与欧盟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 加速经济私有化进程 B. 牵制美国的需要 C. 获得西方的财政援助 D. 对付分裂主义势力 【答案】B 【解析】冷战结束以后,多极化趋势加强,俄罗斯加强与欧盟关系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牵制美国,B项正确;加速经济私有化进程和对付分裂主义势力是俄罗斯内政,与加强其同欧盟的关系无关,AD两项错误;争取获得西方财产援助,不是俄罗斯与欧盟加强合作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 34.下列四幅图最能体现二战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特征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以美苏之间的全方面对抗为主的两股势力的角逐,D项图片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典型地反映了这种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故选D。A项图片发生于二战结束前,英、美、苏三国还是合作的盟友关系,不能体现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排除;普京上台是在苏联解体之后,冷战已经结束,故排除B;C项图片说明中美已经突破了意识形态上的束缚,开始寻求建立正常化的外交关系,其不是冷战思维的产物,故不能体现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排除。 35.二战后德国分裂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B. 波茨坦会议的决定 C. “柏林墙”的修筑 D. 美苏两大国的冷战对峙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两大国的冷战对峙,是导致德国和欧洲分裂的最主要原因,D项正确;德国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波茨坦会议的决定与德国的分裂有关,但不是最主要原因,AB两项错误;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使德国的分裂和冷战有了标志性建筑,不是德国分裂的原因,而是其后果, C项不符合题意。 36.当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时,有人说苏联因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退让了。该观点最可能是站在 A. 美国的立场 B. 苏联的立场 C. 古巴的立场 D. 中国的立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该观点认为美国是“纸老虎”,故A项排除;该观点是在批评苏联妥协,故B项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0年代,中美关系、中苏关系恶化,因此攻击美国、批评苏联的观点应该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故答案为D项。 37.二战后美国由打击、限制日本经济政治的发展转向支持、扶植日本的发展,其根本的出发点是 A. 与苏联对峙抗衡 B. 积极准备进行对朝战争 C. 维护自身利益,称霸全球 D. 防止日本被苏联攻占 【答案】C 【解析】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称霸全球,C项正确;与苏联对峙抗衡、准备对朝战争和防止苏联占领日本是美国外交的特点和具体目标,不是其转变政策的根本出发点,ABD三项错误。 38.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 德国的分裂 【答案】A 【解析】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把目标直接指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走向公开对抗成为敌手,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因此选A。BC出现在杜鲁门主义之后,排除;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排除D。 39.1991年12月25日19时,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此事的实质是该国 A.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B. 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 C. 实施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D. 共产党和政府重视民主与法治 【答案】A 【解析】1991年12月25日19时苏联国旗的降落,标志着苏联解体的完成,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苏联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A项正确;放弃社会主义原则、实施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不是苏联解体的实质,BC两项错误;共产党和政府重视民主与“镰刀锤子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无关,D项错误。 40. 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时代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在这样的时代中 A. 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 B. 发达国家主宰着当今世界一切事务 C. 世界不会再有动荡不安的局势 D. 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A正确;世界趋向多极化,出现多个经济力量中心,有力地改变着发达国家对当今事务的主宰,排除B;当今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排除C;全球化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排除D。所以选A 二、非选择题 41.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1)据材料一指出美苏冷战的特点。举一例说明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材料二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市外交辞令。中国建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盛行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中国什么外交方针? 材料三 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3)材料三中“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据所学知识指出时下的“多极”主要包括哪些力量或力量中心?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 【答案】(1)特点:对抗与缓和交替;冷战和热战并存(欧洲冷战,亚洲热战) 举例: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一例即可,)。 (2)原因:冷战思维;意识形态冲突:国家利益冲突(领土争端、资源争夺等。) 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 多极: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第三世界国家。 (4)改变冷战思维;抑制大国霸权;加强合作,寻求理解,求同存异。(答出其中2点得满分) 【解析】(1)问,考查冷战下的国际关系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对抗与缓和的交替、冷战、火药味”归纳,举例主要依据充满火药味,即存在战争。 (2)问,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奉行的外交方针始终没有改变。 (3)问,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由“多级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来分析、回答政治发展趋势,并结合教材知识,解释“多强”的含义。 (4)问,在前三问的基础回答,并认识处理好这一时期大国之间的关系,须主要从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家的根本利益的角度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