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 ‎1.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水稻自交,自交后代中两对基因都纯合的个数占总数的( )‎ A. 1/8 B. 1/‎4 ‎C. 3/8 D. 1/2‎ ‎【答案】B ‎【解析】已知水稻的基因型为AaBb,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每对基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a×Aa→AA、Aa、aa,比例为1:2:1,其中AA占1/4、aa占1/4。同理,Bb×Bb→BB、Bb、bb,比例为1:2:1,其中BB占1/4、bb占1/4。‎ 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其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的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四种,占总数的比例为1/4×1/4+1/4×1/4+1/4×1/4+1/4×1/4=1/4。故选B。‎ ‎2.在孟德尔的实验中,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主要取决于 A. 环境条件的影响 B. 与F1相交的另一亲本的遗传因子 C. 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D. 另一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答案】C ‎【解析】测交实验中,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中只含有隐性基因,不会掩盖F1配子中的基因,因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值代表了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连的称为粘皮,不粘连的称为离皮;果肉与果核粘连的称为粘核,不粘连的称为离核。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b)为显性。现将粘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粘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由此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 A. aaBb、Aabb B. aaBB、AAbb ‎ C. aaBB、Aabb D. AABB、aabb ‎【答案】A ‎【解析】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b)为显性.先根据亲本的表现型写出可能的基因型,再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亲本最终的基因型;也可以根据每个答案中后代出现的情况跟题干中的结果是否吻合来解题。‎ ‎【详解】AABB、aabb的子代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型只有1种;aaBB、AAbb的子代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型也只有1种;aaBB、Aabb的子代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表现型只有2种;aaBb、Aabb的子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表现型有4种,所以只有aaBb、Aabb的子代有4种表现型。故选A。‎ ‎4.某动物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 4、8、8 B. 2、4、8‎ C. 8、0、16 D. 8、0、8‎ ‎【答案】D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会出现配对的现象,此现象称之为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由于经过间期的复制,所以联会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故称为一个四分体,由于每条染色单体上都有一个DNA分子,故每一个四分体均含有四个DNA分子。‎ ‎【详解】某动物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说明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由于染色单体的分开,染色单体数为0,染色体短暂加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染色单体数为0,DNA分子数为8。‎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识记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种物质的变化规律。‎ ‎5.最能正确表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A、图A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 B、图B表示双杂合子自交,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错误;‎ C、图C中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 D、自由组合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D。‎ ‎6.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与 aaBb 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l的表现型比例是( )‎ A. 9∶3∶3∶1 B. 1∶1∶1∶1‎ C. 3∶l∶3∶l D. 3∶1‎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Aa×aa→1Aa、1aa,Bb×Bb→1BB、2Bb、1bb,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所以它们的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3∶1)=3∶1∶3∶1。‎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能够从一对基因出发推知多对基因。‎ ‎7.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不属于假说的内容 B.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C.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 “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 =1:1)”属于推理内容 ‎【答案】A ‎【解析】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详解】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是观察和分析的内容,属于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中的提出问题阶段,A错误;‎ B、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B正确;‎ C、“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C正确;‎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是无法直接看到的,属于推理内容,D正确。‎ 故选A。‎ ‎8.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 F2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D ‎【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因,表现型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测交是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能验证杂(纯)合子和测定基因型.孟德尔遗传实验需要满足的条件有: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③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④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 ‎【详解】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也可能会存在相同作用。若不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若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的变式,如12:3:1、9:6:1、15:1等;A错误。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可以相同,如豌豆的Dd与DD都表现为高茎;B错误。 C、在实践中,测交也可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C错误。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子一代形成的配子数相等且生活力相同,且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D。‎ ‎9. 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 A. 1/16 B. 3/‎16 ‎C. 7/16 D. 9/16‎ ‎【答案】B ‎【解析】两对性状分开计算,均为杂合子自交,所以黑色表现型为3/4,有白斑的表现型概率为1/4,所以同时出现的概率为3/16。故选B。‎ ‎10.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能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已知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aabbcc与显性纯合个体AABBCC杂交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再根据测交结果判断F1的基因组成情况。‎ ‎【详解】已知隐性性状个体aabbcc与显性纯合个体AABBCC杂交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如果三个基因完全独立,那么测交结果应该有八种基因型,而测交结果只有4种基因型,说明有2对基因是连锁的。根据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发现去掉隐性亲本提供的abc配子后,F1AaBbCc产生的4种配子是abc、ABC:aBC:AbC=1:1:1:1,不难发现其配子中A与C、a与c始终是在一起的,是连锁基因,它们与B、b之间是自由组合的。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与连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自交和测交常见的比例以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这是该题考查的重难点;根据所学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结合题意的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基因A、a与C、c之间的连锁关系,这是突破问题的关键。‎ ‎11.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卵细胞的种类分别是( )‎ A. 4种和1种 B. 4种和2种 C. 4种和4种 D. 8种和2种 ‎【答案】A ‎【解析】一个卵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详解】由图可知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则该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2×1=4种;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只有1种。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利用每一对基因产生的配子的种类相乘求该细胞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明确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 ‎12.将基因型为AABbCc和 aabbcc的植株杂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现型比为( )‎ A. 9∶3∶3∶1 B. 1∶1∶1∶‎1 ‎C. 4∶4∶2∶2 D. 3∶1‎ ‎【答案】B ‎【解析】研究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根据题意:AA×aa的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都只有一种;Bb×bb的后代基因型有两种,分别为Bb和bb,表现型也为两种,比例为1:1;Cc×cc的后代基因型有两种,分别为Cc和cc,表现型也为两种,比例为1:1.因此,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为1×(1:1)×(1:1)=1:1:1:1,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 a为显性,短尾基因 B 对长尾基因b 为显性。且基因A或 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A. 1/4 B. 3/‎4 ‎C. 1/9 D. 8/9‎ ‎【答案】C ‎【解析】黄鼠基因与灰鼠基因、短尾基因与长尾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又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后代没有基因型为AA__和__bb的个体。‎ ‎【详解】根据题意,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aBb,交配时会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_B_、A_bb、aaB_、aabb,但是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下来,比例为2∶4∶1∶2,又子代中只有aaBB为纯合子,其余为杂合子,所以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9。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知识,运用自由组合定律结合基因致死的情况进行分析计算。‎ ‎14.一株基因型为Dd的杂合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DD、Dd、dd三种基因型比例是( )‎ A. 1:1:1 B. 4:4:‎1 ‎C. 2:3:1 D. 1:2:1‎ ‎【答案】C ‎【解析】Dd植株中雌配子有1/2D+1/2d,雄配子d有50%的致死,说明雄配子是1/2D+1/2×1/2d,也就是雄配子中有2/3D+1/3d。所以后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 雌雄配子以及后代基因型概率 ‎2/3D ‎1/3d ‎1/2D ‎1/3DD ‎1/6Dd ‎1/2d ‎1/3Dd ‎1/6dd 故后代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DD:Dd:dd=2:3:1,故C正确。‎ ‎1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偶然因素,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没有分开,由此产生的不正常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 A. 3+XY B. 3+X或3+Y C. 3或3+XY D. 3或3+XX ‎【答案】D ‎【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只含一条性染色体。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雌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没有分开,则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卵细胞中可能没有性染色体或含有两条性染色体X。‎ ‎【详解】雌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6+XX,若这一对没有分开的性染色体进入次级卵母细胞中,则形成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3+XX;若这一对没有分开的性染色体进入第一极体中,则形成的卵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只有3条常染色体,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6.小麦的高秆与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抗锈病与易染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让一种高秆抗锈病的小麦与另一种矮秆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得到的后代如图(已知高秆对矮秆是显性,两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规律)。下列与之有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一定是显性 B.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C. 后代中,矮秆抗病的纯合子占矮秆抗病的1/4‎ D. 子代中,高秆抗病的小麦一定是杂合子 ‎【答案】C ‎【解析】由题中,让一种高秆抗锈病的小麦与另一种矮秆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得到的后代如图,子代四种表现型比例为3:1:3: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高秆对矮秆是显性,只观察这一对性状,亲代分别为高秆和矮秆,且子代高秆和矮秆的比例为1:1,则推断亲代的基因型为Aa(高秆)、aa(矮秆)。再观察另一对性状,亲代都是抗锈病子代出现了易感病,则易感病为隐性,抗锈病为显性,且子代抗锈病:易感病=3:1,则亲代的基因型为Bb(抗锈病)。综合分析,亲代基因型为AaBb(高秆抗锈病)、aaBb(矮秆抗锈病)。‎ ‎【详解】A、由杂交实验分析,亲代都是抗锈病子代出现了易感病,则易感病为隐性性状,抗锈病为显性性状,A正确;‎ B、由题中,让一种高秆抗锈病的小麦与另一种矮秆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得到的后代如图,子代四种表现型比例为3:1:3: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 C、由图计算,矮秆抗病在子代中占有的比例为3/8,根据亲代基因型分析子代中矮杆纯合子(aa)的比例为1/2,抗病(BB)纯合子的比例为1/4,综合分析子代中矮杆抗病(aaBB)纯合子的比例为1/8,子代中,矮杆抗病的纯合子占矮杆抗病的(1/8)/(3/8)=1/3,C错误;‎ D、子代中出现的高秆均为Aa,均为杂合子,因此子代中,高杆抗病的小麦一定是杂合子,D正确;故选C。‎ ‎17.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 )‎ A. 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B.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D.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A、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 B、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 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会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染色体行为发生的时期。‎ ‎18.如图的横坐标中,C1、C2、C3、C4表示某种哺乳动物(2n)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细胞。图中a、b、c表示各时期细胞的某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连续数量变化,可以与图中C1、C2、C3、C4相对应的细胞是 A. 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B.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C. 卵原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第二极体 D. 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 ‎【答案】B ‎【解析】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末期 ‎ 染色体 ‎ ‎2n ‎ ‎2n ‎ ‎2n ‎ n ‎ n ‎ n ‎ ‎2n ‎ n ‎ DNA数目 ‎ ‎4n ‎ ‎4n ‎ ‎4n ‎ ‎2n ‎ ‎2n ‎ ‎2n ‎ ‎2n ‎ n ‎ 染色单体 ‎ ‎4n ‎ ‎4n ‎ ‎4n ‎ ‎2n ‎ ‎2n ‎ ‎2n ‎ ‎0 ‎ ‎0 ‎ ‎2、分析题图:c代表的结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消失,说明c是染色单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1:1或1:2,因此a是核DNA,b是染色体。‎ ‎【详解】①C1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应该为精原细胞;‎ ‎②C2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应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 ‎③C3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为次级精母细胞;‎ ‎④C4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应该为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故选B。‎ ‎19.下图1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①与② B. ①与③ ‎ C. ②与③ D. ②与④‎ ‎【答案】C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成为精子。‎ ‎【详解】由图1可知,这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为黑色,一条为白色,经过染色体复制和交叉互换后,白色的染色体上的一条单体含有部分黑色片段,黑色的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上含有部分白色片段。则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及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为①与④或②与③。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0.已知绵羊羊角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 现有一头有角羊生了一头无角小羊,这头小羊的性别和基因型分别为( )‎ A 雌性,Hh B. 雄性,hh ‎ C. 雄性,Hh D. 雌性,hh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Hh在雌雄个体中的表现型不一致,该现象为从性遗传。‎ ‎【详解】有角母羊的基因型一定是HH,其后代一定含H,若生了一头无角小羊,结合表格信息可知,该小羊的基因型为Hh,一定是雌性。‎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21.已知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若以基因型ggYy的豌豆为母本,与基因型GgYy的豌豆杂交,则母本植株所结子粒的表现型是( )‎ A. 全是灰种皮黄子叶 B. 灰种皮黄子叶,灰种皮绿子叶,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 C. 全是白种皮黄子叶 D. 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 ‎【答案】D ‎【解析】植物个体发育:种皮是由母本的珠被发育而来的;果实是由母本的子房发育而来的;果皮是由母本的子房壁发育而来的;胚(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 ‎【详解】母本植株所结子粒的种皮是由母本的珠被发育来的,不取决于子代基因型。母本的基因型为ggyy,所以母本植株所结子粒种皮的基因型全为ggyy,即都为白种皮;而母本植株所结子粒的子叶取决于子代基因型,yy×Yy→Yy∶yy=1∶1,即黄子叶∶绿子叶=1∶1,因此,母本植株所结子粒的表现型为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植物个体发育,解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过程,明确种皮是母本的珠被发育而来的,取决于母本,子叶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取决于子代的基因型,再结合基因分离定律解题。‎ ‎22.假定某植物五对等位基因是相互自由组合的,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后代中,两对等位基因杂合、三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A. 1/2 B. 1/4‎ C. 1/16 D. 1/64‎ ‎【答案】B ‎【解析】观察两个体的基因型可知,DD×dd的后代一定为杂合子,所以只需要考虑其他四对中一对基因为杂合,另外三对基因保证纯合即符合题意,可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 ‎【详解】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每一对基因的遗传又符合基因分离定律,Aa×Aa后代纯合子的概率是1/2,杂合子概率是1/2;BB×Bb后代纯合子的概率是1/2,杂合子概率是1/2;Cc×CC后代纯合子的概率是1/2,杂合子概率是1/2;DD×dd后代纯合子的概率是0,杂合子概率是1;Ee×Ee后代纯合子的概率是1/2,杂合子概率是1/2;运用基因分离定律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故后代中有两对等位基因杂合、三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1/2×1/2×1/2×1×1/2×4=1/4。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会灵活的运用基因分离定律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3.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如果他们向你咨询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你会怎样告诉他们?‎ A. “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的风险”‎ B. “你们俩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 C. “由于你们俩的弟弟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9”‎ D. “根据家系遗传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16”‎ ‎【答案】C ‎【解析】双亲正常,但正常患病儿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因此该病为常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根据题意可推知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据“这对夫妇都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分析可知,其这对夫妇的双亲都是杂合子(Aa),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1/3AA、2/3Aa,因此他们所生子女患病可能性为2/3×2/3×1/4=1/9。故选:C。‎ ‎24.大约在7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含白化基因的杂合子。一个双亲正常但有白化病弟弟的正常女子,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问她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 A. 1/560 B. 1/‎420 ‎C. 1/280 D. 1/140‎ ‎【答案】B ‎【解析】白化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画出与题意相符的遗传系谱图,再结合题干大约在7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含白化基因的杂合子,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1、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a;‎ ‎2、由题意知,表现型正常的人中Aa的概率为1/70;‎ ‎3、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的弟弟,则她的双亲基因型分别为:父亲Aa,母亲Aa,该女子基因型为1/3AA或2/3Aa;‎ ‎4、生出患白化病孩子(aa)的概率=2/3×1/70×1/4=1/420。故选B。‎ ‎25.下列涉及自由组合定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含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的随即组合属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过程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X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自由组合 D. XHY个体产生两种配子的过程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子细胞中。‎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 ‎【详解】A、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属于受精作用,不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如果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则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能够发生自由组合,C正确;‎ D、XHY只包含一对等位基因,因此该个体产生两种配子的过程只能体现了基因的分离,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着重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该定律。‎ ‎26.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两只,它们是一黑一白 的概率为( )‎ A. 3/8 B. 3/‎16 ‎C. 1/4 D. 1/3‎ ‎【答案】A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根据“杂合黑豚鼠”可知黑色相对于白色是显性性状(用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这对杂合子的黑豚鼠交配,即Aa×Aa→AA(黑)∶Aa(黑)∶aa(白)=1∶2∶1,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黑色∶白色=3∶1,两只都是黑色的概率为3/4×3/4=9/16,两只都是白色的概率为1/4×1/4=1/16,所以一只黑色一只白色的概率=1-9/16-1/16=3/8。‎ 故选A。‎ ‎【点睛】本题只需考生熟练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计算。‎ ‎27. 某种热带植物的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有36个着丝点,这种植物的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有着丝点( )‎ A. 9个 B. 18 个 C. 36 个 D. 72 个 ‎【答案】B ‎【解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详解】着丝点数目变化规律与染色体相同。 (1)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着丝点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某种热带植物的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有36个着丝点,说明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8个着丝点。 (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着丝点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即18个。故选B。‎ ‎28. 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杂交组合,可以根据杂交组合中的遗传图解进行解答,或者根据产生的配子进行判断,再根据选项进行合理的推测得出正确的答案。‎ ‎【详解】A、AABB×AABB→AABB,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AABB的基因型,A正确; B、AABB×AAbb→AABb,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AABb的基因型,B正确;‎ C、AABB×aabb→AaBb,所以子代可能会出现AaBb的基因型,C正确;‎ D、由于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是AB,所以后代的基因型中肯定会出现A和B的基因,后代不会有aaBb的个体,D错误。故选D。‎ ‎29.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和aabb的个体杂交,F2代中,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占总数的多少?重组性状类型个体数约占总数多少?纯合体占总数多少( )‎ A. 1/8、3/8、1/4 B. 3/8、1/8、9/16‎ C. 5/8、1/4、3/16 D. 1/4、3/16、1/16‎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占总数的:AABB+aabb=1/16+1/16=1/8,重组性状类型个体数约占总数aaB_+A_bb=3/16+3/16=3/8,纯合体占总数AABB+aabb+AAbb+aaBB=1/16+1/16+1/16+1/16=4/16。故选A。‎ ‎30.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与鲜红植株杂交,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 A. 2鲜红∶1蓝 B. 2紫∶1鲜红 C. 1鲜红∶1紫 D. 3紫∶1蓝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蓝∶6紫∶1鲜红,说明紫色植株为单显性个体,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为1∶2,因此测交时能产生紫色和鲜红两种表现型,比例为2∶1。‎ ‎【详解】由题意可知,F2中的紫色植株为1/6YYrr、2/6Yyrr、1/6yyRR和2/6yyRr,鲜红植株为yyrr,两者杂交产生的后代为1/6Yyrr紫、1/6Yyrr紫和1/6yyrr鲜红、1/6yyRr紫、1/6yyRr紫和1/6yyrr鲜红,即紫(1/6+1/6+1/6+1/6)∶鲜红(1/6+1/6)=2紫∶1鲜红,B正确。‎ 故选B。‎ ‎【点睛】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31.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 )‎ A. 3/5 B. 5/‎9 ‎C. 4/9 D. 8/11‎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可判断出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病。‎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控制该病的隐性基因为a,则这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正常男孩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概率分别是1/3、2/3,产生的配子有2/‎3A、1/‎3a;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的基因型是Aa,产生的配子A、a的概率分别是1/2、1/2;该正常男孩与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后子女的情况为AA(2/3×1/2=1/3)、Aa(2/3×1/2+1/3×1/2=1/2)、aa(1/2×1/3=1/6),所以他们所生的正常男孩的基因型是1/3AA、1/2Aa,其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1/2+1/3)=3/5。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概率的计算,需先判断遗传方式再确定基因型才能做出正确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正常人群中的携带者的情况。‎ ‎32.人类ABO血型系统的基因型:IAIA和IAi为A型,IBIB和IBi为B型,IAIB为AB型,ii为O型。IA和IB对i都为显性。那么不可能出现O型血孩子的父母是 A. 父A型,母O型 B. 父A型,母B型 C. 父B型,母O型 D. 父AB型,母O型 ‎【答案】D ‎【解析】AB型的基因型是IAIB,O型的基因型是ii, IAIB×ii其子代为IAi为A型,IBi为B型不可能出现O型。故选D。‎ ‎【定位】分离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3.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 E/e与F/ f控制,只有当E、F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下列选项中都符合条件的亲本组合是 A. EeFf×Eeff EEFf×eeff B. EeFf×eeff EeFF×Eeff C. EeFf×eeFf EeFF×Eeff D. EeFf×Eeff EeFf×eeFf ‎【答案】D ‎【解析】1、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后代性状分离比会发生变形,要根据分离定律合理拆分,如3:5拆分成3:3:1:1或3:1:3:1,再依据分离定律求出每对的基因后组合即可。‎ ‎2、题干数据分析,化特殊数据为熟悉的数据,或某些熟悉数据的乘积。‎ ‎【详解】(1)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E/e与F/f所控制,只有当E、F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即紫花个体的基因型为E_F_,其余开白花,则白花个体的基因型为eeF_、E_ff、eeff,得出紫花+白花=1,即1-3/8紫花=5/8白花。‎ ‎(2)根据后代紫花为3/8分析数据,转化为:‎ ‎①E_F_3/8=1/2Ee×3/‎4F_,即Ee这对基因的性状分离比为1Ee:1ee,推出亲本为Ee×ee;Ff这对基因的性状分离比为‎3F_:1ff,推出亲本为Ff×Ff,两对基因组合可知,亲本为EeFf×eeFf; ②E_F_3/8=3/4Ee×1/‎2F_,即Ee这对基因的性状分离比为3E_:1ee,推出亲本为Ee×Ee;Ff这对基因的性状分离比为1Ff:1ff,推出亲本为Ff×ff,两对基因组合可知,亲本为EeFf×Eeff; 故符合条件的亲本组合为EeFf×Eeff或EeFf×eeFf。故选D。‎ ‎34.云南昆明动物研究所在野生猕猴中发现了一只极为罕见的白色雄性猕猴。为了尽快利用这只白毛猕猴繁殖更多的白毛猕猴,下列设计方案中最佳的是 A. 让其与多只野生猕猴交配,再从F1中选出白色猕猴 B. 让其与多只野生猕猴交配,再让F1中雌猴与野生猕猴亲本交配 C. 让其与多只野生猕猴交配,再让F1中雌猴与白色猕猴亲本交配 D. 让其与多只野生猕猴交配,再让F1中雌、雄猴交配 ‎【答案】C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该白色雄性猕猴极为罕见,由此可以推测白色为隐性性状.需要将该性状保留,可以首先利用杂交然后再回交的方法。‎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该白色雄性猕猴极为罕见,由此可以推测白色为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或XaY。因此要获得白色的猕猴群,首先要让该白色雄性猕猴与多只常色猕猴交配,产生的后代仍全为常色(基因型为Aa或XAXa、XAY),因此应让F1中雌猴(Aa或XAXa)与白色猕猴亲本交配,从后代中选择出白色猕猴,并且全为纯合子。故选C。‎ ‎35.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 分开,分别发生在: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 A. ①②③ B. ③③② C. ②②②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精细胞中去。‎ ‎【详解】(1)基因M和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 ‎(2)基因m和m的分离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 ‎(3)M和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故选B。‎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减数分裂过基因的分离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相同基因随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 ‎36.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 A. 1/64 B. 15/‎64 ‎C. 3/32 D. 5/16‎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由于三对等位基因不连锁,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粒色最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最深的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Cc,子一代自交,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是aaBbcc、aabbCc,比例是1/4×1/4×3/4×2=3/32。‎ 故选C。‎ ‎【点睛】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理解性状是由基因的个数决定的。‎ ‎37.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 A. 2/10 B. 7/‎10 ‎C. 2/9 D. 7/9‎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获得的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既有大穗和小穗,也有抗病和不抗病,因此该大穗不抗病的小麦为双杂合子,大穗和不抗病为显性,假设大穗由A控制,不抗病由B控制,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由题意可知,原本的“大穗不抗病的小麦”的基因型为AaBb,则自交后产生的30 株大穗抗病的小麦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再自交产生的F1中大穗抗病有3/5AAbb、2/5Aabb,让它们再进行自交,理论上 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 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3/5+2/5×1/4)÷(1-2/5×1/4)=7/9。故选D。‎ ‎38.豌豆的子叶黄色(Y)、种子圆粒(R)均为显性。两种豌豆杂交的子一代表现为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让子一代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 A. 2∶1∶2∶1 B. 9∶3∶3∶‎‎1 ‎ C. 1∶1∶1∶1 D. 3∶1∶3∶1‎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的信息:‎ ‎①圆粒∶皱粒=3∶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 ‎②黄色∶绿色=1∶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Yy、yy。‎ 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 ‎【详解】根据分析,两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yyRr,所以F1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有1/3YyRR,2/3YyRr,当其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 ‎1、后代黄色和绿色的比例:Yy×yy→1Yy∶1yy;‎ ‎2、后代圆粒和皱粒比例:‎ ‎①1/3RR×rr→1/3Rr;②2/3Rr×rr→1/3Rr和1/3rr。‎ 所以后代圆粒和皱粒的比例:R_∶rr=2∶1。‎ F2的圆粒∶皱粒=2∶1,黄色∶绿色=1∶1,故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2∶1。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只要把自由组合定律的分离比合理拆分成分离定律,思路清晰,计算量小,复杂的问题也会变得简单。‎ ‎39.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YY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可能是( )‎ A. a、AXb、AXb B. A、aXb、aXb ‎ C. Aa、Xb、Xb D. AXb、aXb、Y ‎【答案】C ‎【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精原细胞通过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在减一后期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在减Ⅱ后期的发生着丝点的分裂,使复制形成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 因此在减Ⅰ后期,等位基因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在减二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使复制形成的相同基因分离,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 ‎【详解】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染色体复制为初级精母细胞AAaaXbXbYY,产生了一个AaYY的精子,说明A和a所在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没有分离,组合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细胞,第二次分裂YY这对单体没有分离组合到同一个精细胞。‎ 故初级精母细胞AAaaXbXbYY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产生2个次级精母细胞为AAaaYY和XbXb;次级精母细胞AAaaYY分裂为AaYY和Aa2个精细胞,次级精母细胞XbXb分裂为Xb和Xb2个精细胞。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异常情况,考生在判断把握原则:等位基因应在减一后期分离,复制形成的相同基因应在减二后期分离,如果未分离,则在该时期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40.现有①~④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若 需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 )‎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的所有性状都为显性纯合,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余性状也是显性纯合;控制残翅和黑身的基因都在Ⅱ染色体上,控制紫红眼的基因都在Ⅲ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规律,若要验证该定律,能够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前提条件是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AB、①个体所有基因都是显性纯合的,④个体只有控制颜色的基因是隐性的,②个体只有控制残翅的基因是隐性的,所以两个体杂交只产生一对基因杂合,只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B错误;‎ C、②和③分别含有残翅和黑身的隐性基因,但是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都在Ⅱ号染色体上,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必须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在同源染色体上。②和④分别含有残翅和紫红眼的隐性基因,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两基因分别在Ⅱ、Ⅲ 号染色体上,杂交后两对基因都是杂合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这两对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要求掌握和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通过图表分析和实验设计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41.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 D、d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下图:‎ ‎(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定律。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丁的基因型是_。‎ ‎(3)F1形成的配子种类有哪几种?_。F2的基因型有_种。‎ ‎(4)F2中基因型为dd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 ‎(5)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 F2代的_。‎ ‎(6)若将F2中的毛颖抗病的小麦自交,理论上F3中的表现性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离 毛颖 抗锈 DDrr、ddRR ddRr DR、Dr、dR、dr 6 1/8 3/8 1/2 毛颖抗病;毛颖感病:光颖抗病:光颖感病=15:3:5:1‎ ‎【解析】1、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则甲的基因型为DDrr,乙的基因型为ddRR,丙的基因型为DdRr。‎ ‎2、分析柱状图:抗锈∶感锈=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毛颖∶光颖=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因此丁的基因型是ddRr。‎ ‎【详解】(1)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2)根据分析,甲的基因型是DDrr,乙的基因型是ddRR,丁的基因型是ddRr。‎ ‎(3)F1基因型是DdRr,可以产生DR、Dr、dR、dr4种类型的配子,由于丁的基因型是ddRr,所以当F1和丁杂交时,Dd和dd杂交,子代产生2种基因型,Rr和Rr杂交子代产生3种基因型,所以共产生2×3=6种。‎ ‎(4)F1基因型是DdRr,丁的基因型是ddRr,所以F2中ddRR的比例=1/2×1/4=1/8,光颖抗锈(ddR_)的比例为1/2×3/4=3/8。‎ ‎(5)F2中,表现型与甲相同的比例占=1/2×1/4=1/8,表现型与乙相同的比例占=1/2×3/4=3/8,因此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代的=1-1/8-3/8=1/2。‎ ‎(6)F2中的毛颖抗病的基因型1/3DdRR,2/3DdRR,所以F3的表现型及比例毛颖抗病(D_R_)∶毛颖感病(D_rr)∶光颖抗病(ddR_)光颖感病(ddrr)=(1/3×3/4+2/3×9/16)∶(2/3×3/16)∶(1/3×1/4+2/3×3/16)∶(2/3×1/16)=15∶3∶5∶1。‎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准确判断显隐性;其次能利用逐对分析法,根据后代分离比,尤其是“3∶‎1”‎、“1∶‎1”‎,推断出丁的基因型。‎ ‎42.图1是同一种生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图2是该生物一个细胞中的DNA含量随细胞分裂而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图1中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 ‎(2)图1中①细胞中有_____ 条染色体,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 据图1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 条染色体。‎ ‎(3)图1中④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1的________所示的细胞中。图1中的②表示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细胞。‎ ‎(5)图2中不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_。‎ ‎(6)图1中②的上一个时期处于图2的________段上。‎ ‎【答案】①②③ ②③ 8 4 4 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②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AB和 FH CD ‎【解析】分析图1: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2:图2表示该生物一个细胞中的DNA含量随细胞减数分裂而变化的曲线图。‎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②③。‎ ‎(2)图1中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染色体8条;同源染色体4对;该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因此该生物体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为4条。‎ ‎(3)无法从图中细胞看出是该动物是雌性还是雄性,所以④的子细胞可能是精细胞或极体。‎ ‎(4)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的②。‎ ‎(5)染色单体从间期复制后形成到着丝点分裂后消失,因此图2中不含有染色单体的区段是AB和FH。‎ ‎(6)图1中的②的上一个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位于图2的CD段上。‎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3.狗皮毛的颜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与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表现型有三种:沙色、红色和白色。经观察绘得系谱图如下,请分析回答:(1号、2号为纯合子)‎ ‎(1)以上图示性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什么遗传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号和2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号和7号的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已知8号不带有B基因,则15号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若12号与一白色雌狗交配,则生出沙色狗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 aaBB、AAbb 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红色:沙色:白色=9:6:1 Aabb 2/3‎ ‎【解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狗皮毛的颜色由于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所以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图解已标注沙色的基因型是aaB_或A_bb,红色的基因型是A_B_,白色的基因型是aabb。‎ ‎3、从图中的1号、2号为纯合子杂交后代全为红色,可以看出,1号、2号沙色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6号红色的基因型是AaBb,又红色个体6号和7号杂交,后代既有红色、沙色、还有白色可知7号的基因型是AaBb。‎ ‎【详解】(1)题干中“猪皮毛的颜色受两对同源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 B-b)控制”故图示性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自由定律。‎ ‎(2)从图中的图例可以看出,红色的基因型是A_B_,沙色的基因型是aaB_或A_bb,白色的基因型是aabb。因1号、2号生有红色的后代6号(A_B_),又因1号、2号均为纯合子,且1号、2号均为沙色(aaB_或A_bb),所以它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 ‎(3)图中13号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可推断亲本6号和7号基因型皆为AaBb.6号和7号的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的根本原因是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离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6号和7号的后代为A_B_(红色):A_bb(沙色):aaB_(沙色):aabb(白色)=9:3:3:1,因此三种表现型红色、沙色、白色,其比例为9:6:1。‎ ‎(4)图中14号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若已知8号不带有B基因,则8号沙色的基因型为Aabb,则3号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9号白色的基因型为aabb,8号和9号交配的后代15沙色的基因型为Aabb,12号沙色其基因型有多种可能:aaB_或A_bb,为aaBb或Aabb的概率为1/3。为AAbb或aaBB的概率是1/6,所以让15号和12号杂交后代出现沙色的概率有几种情况:Aabb×1/3aaBb,后代沙色概率为1/6,Aabb×1/3Aabb,后代沙色概率为1/4。Aabb×1/6AAbb,后代沙色概率为1/6,Aabb×1/6aaBB,后代沙色概率为1/12,故15号和12号杂交后代出现沙色的概率是:1/6+1/4+1/6+1/12=2/3。‎ ‎【点睛】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结合系谱图中亲子代关系及其表现型推断三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类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