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南雅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 一、选择题 中国探月工程已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下图为美国航空航天局网站公布的月球勘察轨道器拍摄到的影像,该影像最大细节地展示了迄今为止人类登月计划在月球上留下的印记。完成下列各题。‎ ‎1. “嫦娥三号”飞向月球的过程中,接触到最多的天体是( )‎ A. 星云 B. 行星际物质 C. 彗星 D. 小行星 ‎2. 关于该脚印40年来没有消失的原因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昼夜温差小,风化作用弱 B. 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弱 C. 没有太阳风,搬运作用弱 D. 缺少大气层,风力作用弱 ‎【答案】1. B 2.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天体和天体系统,学生要熟悉地质作用以及形成的原因,掌握宇宙中的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层次。‎ ‎【1题详解】‎ ‎“嫦娥五号”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接触到的最多的天体是行星际物质;星云、彗星、小行星不属于地月系,选择B。‎ ‎【2题详解】‎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缺少大气层,风力作用弱,大脚印没有被覆盖;月球表面仍然由风化作用,没有流水侵蚀,太阳风也会影响月球,选择D。‎ 读我国某地某日太阳直接辐射变化曲线图(虚线为理论数值,实线为当日实测数值),完成下面小题。‎ ‎3. 据图,当日9-10时间该地最有可能经历的是( )‎ A. 耀斑爆发 B. 黑子增多 C. 日食 D. 磁暴 ‎4. 当日理论数值曲线和实测数值曲线都表明太阳直接辐射日落大于日出,推测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 B. 海陆 C. 海拔 D. 地形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磁暴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爆发、黑子增多等都是太阳活动,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而日食发生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太阳辐射的实测数值一定会明显小于理论数值。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题详解】‎ 该地在日出日落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同,该地的海拔高度也相同,所以ABC错误。当日理论数值曲线和实测数值曲线都表明太阳直接辐射日落大于日出,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是西侧有山地,在太阳还未真正到达地平线以下时就被山地阻挡,导致日落时太阳辐射大于日出。本题正确答案为D。‎ 读“一个震源的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当O处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传播方向有(  )‎ A. 沿地表传播与向下传播 B. 沿地表传播与向上传播 C. 只有向下传播 D. 只有沿地表传播 ‎6. 上图是地震波向下传播的示意图。P波与S波都能够到达的是(  )‎ A. 甲与乙 B. 乙与丙 C. 丙与丁 D. 甲与丁 ‎【答案】5. A 6. D ‎【解析】‎ O处位于地表,当O处地震发生时,图中地震波有的在地表传播,有的经过地幔、地核部分。P波表示纵波,S波表示横波。甲、丁两处位于地表,P波、s波都能到达。横波不能穿过地核。‎ ‎【5题详解】‎ 读图,图示代表地球圈层,O处位于地表,当O处地震发生时,图中地震波有的在地表传播,有的经过地幔、地核部分,说明传播方向有沿地表传播与向下传播,A对。B、C、D错。‎ ‎【6题详解】‎ 读地震波向下传播的示意图。P波表示纵波,S波表示横波。甲、丁两处位于地表,P波、s波都能到达,D对。乙是阴影区,表示横波不能穿过地核,丙处表示纵波能够穿过地核。乙处地震波不能都到达,A、B、C错。‎ 立竿测影是古代出现较早的时空观测技术,是指将“槷”(nie,即立竿)垂直立在水平地面,观测竿影方向和长度变化,从而测定方向和时间等。下图为2019年某日11时44分(北京时间)我国某地立竿测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根据图文信息,推断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北京(116°E) B. 沈阳(124°E)‎ C. 长沙(113°E) D. 拉萨(91°E)‎ ‎8. 关于此日后的几天内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B. 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 C. 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D. 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 ‎【答案】7. B 8. D ‎【解析】‎ 试题考查地方时计算、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7题详解】‎ 由“2019年某日11时44分(北京时间)”是“一年中最短正午影长”,可推出北京时间11时44分时该地地方时12点,该地位于120°E东侧4°,为124°E沈阳,B正确。‎ ‎【8题详解】‎ 由“2019年某日11时44分(北京时间)”是“一年中最短正午影长”,可推出该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6月22日,6月22日后几天内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D正确。‎ 下表为①②③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①③②‎ ‎10. 若③地为烟台,则此时( )‎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C.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答案】9. D 10. B ‎【解析】‎ ‎【9题详解】‎ 纬度越高,昼夜的变化幅度(即昼夜长短的差)越大,故直接根据三个城市该日的昼夜长短的差可判断纬度高低。当日,①地昼长为14,夜长为10,②地昼长为11小时22分,夜长为12小时38分,③地昼长为13小时8分,夜长为10小时52分。昼夜的变化幅度由大到小分别是①③②,故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D①③②。‎ 故选D。‎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③地的日出日落时间计算,该日烟台出现昼长夜短,且昼长逐渐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A错误;说明时间应在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则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远日点,则公转速度不断减慢,C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直射点向北移,则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不断扩大,B正确。世界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为春秋分日。D错误。‎ 故选B。‎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下图表示“地球公转运动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九尽桃花开”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 )‎ A. 甲乙之间 B. 乙丙之间 ‎ C. 丙丁之间 D. 丁甲之间 ‎12. 当地球公转到丁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黄赤交角变为0°‎ B. 此时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90°‎ C. 此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 D. 此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 ‎13. “数九”期间,我国北方( )‎ A. 昼短夜长,且昼长变长 B. 昼短夜长,且昼长变短 C. 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 D. 昼长夜短,且昼长变短 ‎【答案】11. C 12. D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可见,12月22日向后数81天就是“九尽桃花开”时,此时大概为3月11日前后。甲在远日点之前,远日点为7月初,所以甲应该为夏至6月22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以推断出乙为秋分9月23日前后,丙为冬至,12月22日,丁为春分,3月21日。所以“九尽桃花开”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丙丁之间。‎ 本题正确答案是C。‎ ‎【12题详解】‎ A. 目前黄赤交角变为23.5°,不会在一年内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故A错误。‎ B.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6.5°,不会随节气发生变化。故B错误。‎ C. 此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故C错误。‎ D.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13题详解】‎ ‎“数九”期间,即从12月22日前后,到3月1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所以我国北方昼短夜长,且昼长变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读某月3~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的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 B. 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 C. 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D. 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 ‎【答案】14. D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直接根据图示的气压变化过程可判断,①为暖锋过境;②为高压过境;③为冷锋过境;④为低压过境,只有高压控制时,盛行下沉气流,则天气晴朗。故选D。‎ ‎【15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①为暖锋过境,暖锋过境时形成连续性降水;②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③为冷锋,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④为低压,低压过境,盛行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阴雨天气。故选C。‎ 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R处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探空气球。读图,回答小题。‎ ‎16. 图中R所对应的地面上的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南风 D. 北风 ‎17. P地和Q地对应的地面上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 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B. 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C. P对应地为晴朗天气,Q对应地为阴雨天气 D. P对应地为阴雨天气,Q对应地为晴朗天气 ‎18.‎ ‎ 若这两个天气系统同步向西移动,24小时后Q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则未来20小时内,R处探空气球测得的风向和风力情况是( )‎ A. 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增大 B. 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减小 C. 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增大 D. 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减小 ‎【答案】16. B 17. C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气压分布状况可知,Q处为高压,P处为低压,则对应地面上的高低压分布相反;则近地面风向为西北风。‎ ‎【17题详解】‎ 近地面和对应高空的气压分布形势相反,故判断Q的近地面为低压,P处近地面为高压,则Q处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P处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18题详解】‎ 结合材料反映,R地在20小时内应始终位于高压中心的西侧,故风向基本不变,但根据等压线分布密度的变化,越接近Q气压中心,等压线越稀疏,则风力逐渐变小。‎ 读“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题。‎ ‎19. 图示时刻石家庄和合肥相比可能(  )‎ A. 石家庄气温高,天气晴朗 B. 合肥气温低,气压高 C. 石家庄正在下大雪,气温低 D. 合肥有暴风雪,气温低 ‎20. 此时,北京主要吹的风向为(  )‎ A. 东南风 B. 偏北风 C. 西南风 D. 正南风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石家庄位于冷锋后,可能正在下大雪,气温低;合肥位于冷锋前,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温度高,天气晴朗。‎ ‎【20题详解】‎ 具体一点的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符合的是偏北风。‎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11月18日,美国再现大湖效应,尤其纽约州影响最为严重。据报道,纽约州持续降下每小时3英寸至5英寸(约7.6厘米至12.7厘米)的大雪,伴随雷暴及强烈阵风,令多处道路封闭。下图左侧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侧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21. 有关大湖效应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湖效应是冷锋过境造成的强降雪天气 ‎ ‎②湖面结冰,但冰层不厚是发生大湖效应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五大湖给冷空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④南岸、东岸位于向风岸,因此降雪量远大于北岸、西岸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2. 下列地区冬季大雪可能类似“大湖效应”的是( )‎ ‎①瑞典东南部形成降雪 ‎ ‎②内蒙古高原地区冬季暴雪 ‎③山东半岛北部冬季大雪 ‎ ‎④苏必利尔湖西北岸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23. 此次大湖效应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强降雪导致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上升 B. 大风使圣劳伦斯河流速加快,利于通航 C. 强风可以吹散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更洁净 D. 降雪为土壤提供充足水分,利于次年农业生产 ‎【答案】21. D 22. D 23. B ‎【解析】‎ 以“大湖效应”为切入点考查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影响。‎ ‎【21题详解】‎ 读材料,大湖效应是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的湖面后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暖湿的暖空气上升,爬升到湿冷的冷空气上部,随高度的增大慢慢冷却成云致雨(雪),因而大湖效应产生的降水(降雪)是暖锋造成的,①错;材料“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而不是结冰的湖面,②错;未结冰的五大湖面为冷空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使经过湖面的冷空气转化为暖湿的暖空气,③对;“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冬季吹过五大湖的冷空气主要是西北风,因此五大湖“向风的湖岸”为东南岸,湖泊的东岸、南岸降雪量大,④对,故选D。‎ ‎【2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形成“大湖效应”的条件是:冷空气经过大面积的未结冰水域,在向风岸形成降水。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吹过波罗的海时,使干冷的冷空气从暖湿的洋面上获得了水蒸气和热能,在瑞典的东南部沿海地带形成降雪,即“大湖效应”,①对;内蒙古高原地区缺少大面积水域,形成的是干冷的天气,②错;西北风在吹向山东半岛时,先经过了较为暖湿的渤海,在山东半岛北部(山东半岛中部为丘陵山地,沿海低平)抬升形成大量降雪,③对;苏必利尔湖的向风岸为东南岸,④错;故选D。‎ ‎【23题详解】‎ 此次大湖效应带来了“大雪,伴随雷暴及强烈阵风”,强降雪使道路积雪厚度大,路面变得湿滑,导致交通不便,A对;大风使船只航行方向偏离,甚至吹翻船只,不利于通航,B错;大风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缓解大气污染,C对;大雪使地面积雪增加,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能为次年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水分条件,D对,故叙述不正确的是B。‎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及时、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铺设砾石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 净化雨水 B. 增强雨水渗漏 ‎ C. 防止水土流失 D. 保持土壤水分 ‎25.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地是(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 ①② B. ①④ ‎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4. B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为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风沙较大,因此在裸露的地面铺设颗粒较大的砂石,不易被风吹起,也不易被地表径流带走,能够增加地表的摩擦力,减少水流速度,从而增加水体的下渗,减少扬沙,故B正确;砾石颗粒较大,空隙较大,对雨水的净化作用不大,A错误;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水土流失的几率不大,C错误;铺设砾石可以起到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但不是其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吸收、滞留水分,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调节地表径流,利于增加下渗①④对;不能调节水汽输送,不能增加大气降水,②③错。故选B。‎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7. 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 A. 1月 B. 2月 C. 7月 D. 8月 ‎【答案】26. C 27. A ‎【解析】‎ ‎【26题详解】‎ 依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定该区域为北极地区,依此时等压线的分布可看出①附近有一高压脊,且其东侧气压低,故水平气压梯度力为向东,北半球右偏,则①处的风向为西北风。C正确。故选C。‎ ‎【27题详解】‎ 依60°N附近气压分布状况可知,此时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可判断此时为冬季。图中显示晨昏线与70°N相切,说明太阳直射20°S;而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太阳直射点1个月移动范围大致为8°,则此时为12月或1月,故A项可能成立。A正确。故选A。‎ 读中心点为极点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 日,北京为(  )‎ A. 6日8时 B. 7日8时 ‎ C. 6日20时 D. 7日20时 ‎29. 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天, 甲地时间为(  )‎ A. 21时 B. 9时 ‎ C. 15时 D. 16时 ‎【答案】28. B 29. B ‎【解析】‎ ‎【28题详解】‎ 将全球分在两个日期的界线为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根据图中经度可判定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为北半球俯视图,故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即0时区的区时为0时。北京采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比0时区早8小时,“早加晚减”,故北京时间为8时。北京的位于116°E经线上,应在非阴影区。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9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阴影部分为黑夜,非阴影部分为白天,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晨昏线;此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日出(晨线)时刻为6:00,日落时刻(昏线)为18:00;据图中经度可判定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因此左下方的分界线为晨线,应为6:00,甲位于地方时为6时的经线以东45°,所以甲的地方时比6时早3小时, “早加晚减” ,因此甲地的地方时为6:00+3(时间差)=9:00。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11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 A. 14点 B. 17点 C. 20点 D. 23点 ‎31. 该日悉尼和广州( )‎ A. 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B. 正午树影朝向相同 C.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 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答案】30. C 31. A ‎【解析】‎ ‎【30题详解】‎ 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故图中75°E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即东5区的区时为6时。广州采用的是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比东5区早3小时,“早加晚减”,由此可计算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9时,约11小时后抵达广州,因此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20时。故C正确,A、B、D错误。‎ ‎【31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日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上。太阳直射南半球上,悉尼昼长夜短、广州昼短夜长;该日两地日出同为东南方向,故A正确、D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广州以南,悉尼以北,因此正午时悉尼树影朝南、广州朝北,故B错误;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即与直射点的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越小;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距离悉尼更近,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悉尼大于广州,故C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月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完成下列各题。‎ ‎32. 图中甲地14日6时的风向为( )‎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33. 图中气压形势出现的地区及月份可能为( )‎ A. 华北平原,3、4月份 B. 四川盆地,1、2月份 C. 黄土高原,10、11月份 D. 东南丘陵,4、5月份 ‎【答案】32. B 33. D ‎【解析】‎ ‎【32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14日6时的气压形势”,甲地位于低压中心东侧,可在图中甲点附近直接做经过甲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我国某地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风向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大约30°-40°,为偏南风。B正确。故选B。‎ ‎【3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等压线比较稀疏,只有局部等压线密集且弯曲变形,同时还具有北低南高的特点,说明地势有起伏。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且3、4月为春季,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南低北高;四川盆地,地势中低周高,地势崎岖,但是1、2月为冬季,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为南低北高;黄土高原,从整体上地势较平坦,局部有起伏,等压线稀疏之中,局部弯曲变形,但是10、11月为秋季,开始收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南高北低,等压线应该为南低北高;东南丘陵,地势崎岖,东南临近海洋,4、5月为春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4. 该月份,①②两地相比较( )‎ A. ①地风力较大 B. ②地风力较大 C. 两地风力相当 D. 两地风力大小均取决于地面摩擦力 ‎35. ③地该季节盛行风向为( )‎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答案】34. B 35. B ‎【解析】‎ ‎【34题详解】‎ 图示②与①处比较,②地的平均气压的斜率较①地大,即气压差大,风力大,故B项正确。两地风力大小均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故选B。‎ ‎【35题详解】‎ 结合该经纬度地区的海陆分布和沿23.5°N的气压变化分析,③地印度半岛附近为低气压中心,此时为北半球夏季,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盛行西南风,故B项正确。故选B。‎ 二、综合题 ‎36.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2)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则形成该地质构造的作用是________,正常情况下其地表形态是_____。‎ ‎(3)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 ‎(4)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曲线③代表的是_______界面。‎ ‎【答案】(1)土星 地球 (2)背斜 山地 (3) 日冕 (太阳)黑子 (4) 地壳 古登堡 ‎【解析】‎ ‎【详解】(1)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因此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是土星的公转轨道,曲线④是地球的公转轨道。‎ ‎(2)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岩层受挤压发生弯曲形变被称为褶皱,其中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向下弯曲为向斜。图中岩层向上拱起,故为背斜,正常情况下其地表形态是山地。‎ ‎(3)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因此若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为光球层,出现在在光球层的太阳活动的标志是黑子。‎ ‎(4)地球内部圈层从地表到地心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因此若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地壳,曲线②③之间为地幔,曲线③以内为地核。其中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被称为古登堡面,故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古登堡面。‎ ‎37.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米、60厘米、50厘米的透明玻璃柜,在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盆热水 (A盆)和一盆冰块(B盆),然后用塑抖薄膜把柜的顶部密封,在塑料薄膜的一侧开一个小孔,点燃一束香,放进小孔内(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之后,你能看到烟雾在玻璃柜内A、B、C、D之间形成一个环流。‎ ‎(1)这个小孔应当开在装有 (填“冰块”或“热水”)的盆子上方。‎ ‎(2)这个实验要验证的是 环流,这个环流形成过程各个环节发生的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④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 ‎(3)下图的甲乙丙三张图中,能正确反映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环流(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及其等压面弯曲形态的是____图。‎ ‎(4)上图中B、D两点,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点;A、B两点的气压相比,气压更低的是________点。若A、B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则图示季节应当是北半球的____(填“1”或“7”)月。‎ ‎【答案】(1)冰块 ‎(2)热力 D ‎(3)甲 ‎(4)B A 7‎ ‎【解析】‎ ‎【详解】(1)冰块处气温低,空气下沉,所以,应该把孔开在冰块上空,使香放出的烟雾下沉进入热力环流圈。‎ ‎(2)这个实验验证的是由于冷热不均产生的热力环流。热流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由于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空气发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3)热力环流中,热的地区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等压面向地面方向凸起,对应高空为高压,等压面向高空方向凸起;冷的地区气流下沉,近地面为高压,等压面向高空方向凸起,对应高空为低压,等压面向地面方向凸起。所以甲图正确。‎ ‎(4)同一地点的近地面气压比高空气压高,所以,B地气压高于D地气压。同一水平高度的A、B两点,A点气温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即A点气压低于B地。夏季陆地海洋气温高于海洋,北半球的7月为夏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