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复课摸底考试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复课摸底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商人在攻灭了夏之后“因于夏礼”,继承了华夏文化并且将其发展壮大;起源于白狄的周在取代商以后,自称夏人之后,是中原文化正统,将自己族群与四周“蛮夷戎狄”区分开来。这种做法旨在 ( ) A.构建起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确立起民族融合的观念 C.形成华夏同源的文化心理认同 D.加强宗族文化传承意识 2.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开会,调停两国间的战争,这次弭兵会盟由各国有势力的大夫参加。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破坏协议者,各国共讨之。这一活动 ( ) A.标志着分封制已经瓦解 B.反映了士阶层的崛起 C.表明政治结构发生改变 D.确立了宋国的霸主地位 3.历史学家指出:战国时代晚期,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秦汉后经过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材料反映了(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核心 B.皇帝制度确立 C.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D.科举制逐渐形成 4.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5.族谱是宗法制影响后世的表现之一。族谱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记载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科举出仕以及义行节烈等。由此可见,修族谱的动机是( ) A.溯渊源,分疏亲,序尊卑,扬名声 B.化弱小为强大,众志成城 C.褒扬贞妇烈女 D.让族人同享功成名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之光 6.明朝大学士李东阳上疏言:“内阁与瑾(宦官刘瑾),职掌相关,凡调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径自窜改,或持归私室,假手他人。臣虽委曲匡持,而因循隐忍,所损亦多。”李东阳所述主要是由于( ) A.内阁只是内侍机构 B.宦官职掌裁定权 C.皇帝专制皇权至上 D.丞相制度被废除 7.雅典民主政治创造了古代希腊辉煌文明,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最初的基础包括( )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 ③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 ④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 ) 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被称为公民法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9.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10.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11月9日,第58届总统选举初步结果揭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特朗普将在宣誓就职之后 ( ) A.成为国家元首、国会首脑和军队总司令 B.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C.有权增加参、众两院共和党人的席位 D.有权随意替换最高法院大法官 11.世界近代史上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 称号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2.有学者指出:“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 A.德国政治变革背离世界潮流 B.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 C.美国民主宪政模式日趋落后 D.现实国情决定德国政治形态 13.(2020·淮南模拟)1895年5月7日《申报》说:“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苟能坚持战议,虽彼战屡胜,我战屡败,然两军相见,败者固多丧失,胜者亦不能毫无损伤。相持既久,兵饷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作者认为 ( ) A.国人对中日国情认识出现偏差 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是历史必然 C.坚持持久抗战就能取得战争胜利 D.国人缺乏反省沉浸天朝上国梦境 1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15.1920年5月,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谈到当初拟定的方针,是想把五四后的学生运动走向纳入《新青年》一派未竟的事业中。燕大的学生领袖瞿世英也宣称五四功绩“不独在拒签德约,不独是街上添了几次学生的游行”。这表明五四运动 ( ) A.仅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B.意在推动爱国救亡深入发展 C.未能影响学生运动的发展 D.功绩受到文化界人士的否定 16.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主要法律文件统计表(部分),这些法律文件( ) 年份 文件 年份 文件 1928 《井冈山土地法》 1942 《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 1929 《兴国县土地法》 1946 《哈尔滨市施政纲领》 193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1947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39 《惩治汉奸条例》 1948 《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A.表明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B.凸显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可以印证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轨迹 D.主导了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17.(2020·株洲模拟)1943年,中国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签署新条约,取消了近代以来美、英在华的许多特权,随后荷兰、比利时等国相继放弃在中国的不平等权益。这说明 ( ) A.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战争主动权 C.中国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D.美英等国建立了公正的国际秩序 18.1950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6%,到1954年上升到80.55%。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 A.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对华封锁加剧 B.中国优先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C.苏联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的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迅速提高群众参政能力 B.增强人民当家作主意识 C.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 在《文明》中写道:“到了20世纪70年代,牛仔裤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服装 ……为什么苏联人不能像仿制原子弹那样仿制‘李维斯501’系列牛仔裤呢?”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体制束缚导致技术落后 B.“冷战”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C.苏联人不喜欢牛仔裤 D.美国封锁牛仔裤生产技术 21.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美、苏都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实际上双方之间的秘密接触不断,努力把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危机最终和平解决并促使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这说明当时 ( ) A.多极化趋势得到显著加强 B.美苏关系实现了全面和解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两极对抗与妥协同时并存 22.国联盟约第10条要求所有会员国联合行动以阻止侵略,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则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这表明联合国 ( ) A.具有了更广泛的代表性 B.降低了国际合作的水平 C.增强了维护和平的能力 D.成为了美国称霸的工具 23.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一幅讽刺漫画:代表美国的山姆大叔指着CED(将欧洲防务纳入北约领导的协议)对代表法国的玛丽安说:“要么你就买这个玩具,要么你就什么都没有”。这幅漫画( ) A.反映了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两极格局 B.表明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表现了法国争夺北约领导权的意图 D.表达了法国对美国霸权政策的不满 24.有学者指出:“尽管好莱坞电影依赖其强势力量正在继续将全世界变成美国电影的超级市场,但近年来欧洲艺术电影的坚守,日本新电影的崛起,伊朗电影的独树一帜,韩国电影的本土追求……都对好莱坞电影帝国提出了挑战。”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源是 ( ) 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各国对民族电影的高度重视 C.美国好莱坞电影质量的下降 D.新的科技对各国电影的促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3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却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曾明确表示,“日本是我国亚洲政策的基石,加强这种关系,必须成为我国的基本目标”。 ——摘自[美]德斯特勒《管理联盟:美日关系的政治学》 材料二 在尼克松任内,美日经济矛盾始终是影响两国“伙伴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日关系中“最迫切的问题”。基辛格对此曾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执行自主的国家经济政策,同时又不至于同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敌手的国家搞得关系日益紧张。” ——摘自[日]神谷不二《战后史中的日美关系》 材料三 1973年5月,尼克松向美国国会提交长篇外交咨文。他指出,在同美国的关系中,“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日本也“不再是一个在更广泛的外交领域中依赖美国的区域性的太平洋国家”,它已经“在一个日益扩大的范围内自主地行动了”。 ——摘自[美]理查德·斯特宾斯、伊莱恩·亚当《美国对外关系文件》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美国关系的状况,并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1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的表现。(5分) (3)根据上述日美关系演变的历程,概括影响日美关系的主要因素。(4分) 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愿在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与国民党集团断绝关系并对新中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向各国留在北京的领事馆发送了包括上述内容的毛泽东的声明和他本人的信函,请他们转交各自政府。 10月5日,英国留驻北京的总领事格雷厄姆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信件,作为对10月1日周恩来信函的回答:“英国政府正在认真研究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的局势。英中之间友好、互利的商业和政治关系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代,希望今后继续如此。有鉴于此,英国政府建议,在对中国局势研究结束之前,英国领事官员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适权力机关之间应建立非正式的关系,以使两国政府更便于接触,并推动两国间的贸易。” 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 ——据金光耀《1949—1950年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 对“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做出合理解释。(14分) 27.材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9分) 参考答案 1—5 C C C C A 6—10 C A D B B 11—15 B D C C B 16—20 C A A B B 21—24 D C D A 25.(1)状况:由外交领域依赖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到日本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对手”的关系。(4 分) 原因: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跃居世界第二;政治上要求独立自主。(4 分)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防御态势;在侵越战争中,陷入泥潭;美国被迫调整对日关系,确保其在东亚的战略利益。(6分,任答 3点即可) (2)表现: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修改教科书,否认二战中的侵略行径,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不满。(5 分) (3)主要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影响日美关系的根本因素;美国的东亚政策、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势、地缘关系是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4 分) 26.(1)从新中国方面作答(6分) 角度1: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愿在和平、互利、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与各国发展新的外交关系。(3分) 角度2:新中国推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3分) (1) 从英国方面作答(8分) 角度1:英国没有正确认识近代的中英关系,并幻想保留在华侵略权益(4分) 角度2:英国没有明确对新中国的承认,没有申明尊重中国领土主权等原则性内容(4分) 27.(1)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 (2)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