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 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 ‎2.汉初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影响,东西方各处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为此汉朝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这表明郡国并行制(  )‎ A.带有浓厚的家天下意识 B.易留下地方割据的隐患 C.加快了边患问题的解决 D.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3.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 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 A.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B.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C.小农经济相对发达  D.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4.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5.古代雅典的法律规定公民个人没有信仰自由的权利,他必须信服城邦的宗教,否则即是对国家不敬,会被处以重罚;法律也规定每个公民一生中必须用一年时间担任公众仲裁人的职务。这主要说明,古代雅典的民主 (  )‎ A.公民不具有任何个人权利 B.以牺牲个人一定的自由为代价 C.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真正实现了多数人的民主 ‎6.有人将《十二铜表法》条文归纳为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 范围上平等;二是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三是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这一归纳旨在说明《十二铜表法》 (  )‎ A.体现了以民主为核心的法治观 B.维护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 C.蕴含了人人平等的近代民主观 D.协调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 ‎7.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  )‎ A.民主社会和君主立宪制的构建 B.民主代议制和共和政体的建立 C.新兴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的斗争 D.“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8.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四大类别: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改善性四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 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惩治附和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D.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9.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者旨在强调( )‎ A.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B.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 C.行政权有效的制约了立法权 D.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 ‎10.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 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 D.堪称科学社会主义的典范 ‎11.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 (   )‎ A.突出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 D.呈现了抗战中不同力量的历史地位 ‎12.在世界上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97‎ 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中国全国人大规定这一制度体现了 (   )‎ A.人民主权   B.依法治国 C.以史为鉴 D.从严治党 ‎13.20 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  )‎ A.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C.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D.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 ‎14.《诗经》里说,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高高长势旺。切莫挂念远方人,惆怅不安心惶惶。材料中“大田”出现“野草高高长势旺”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C.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 D.频繁战争所造成的严重破坏 ‎15.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 (  )‎ 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  B.突破了政府管理 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 D.部门间联系减弱 ‎16.根据下表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 市镇类型 管理模式 代表 一般市镇 沿用传统模式,州县衙署直接管理 交通要道市镇 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 苏州府汾湖镇 一些富裕市镇 设课税司掌收商税 松江府唐行镇 规模较大市镇 委派县丞等官员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 吴江县盛泽镇 钞关、港口市镇 设榷使署、海防署等进行管理 常熟县福山镇 A.以治安和赋税征收为重点 B.注重发挥地方的自主性 C.蕴含了近代经济管理方式 D.保障小农生产的稳定性 ‎17.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但这些繁荣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这一局面说明(  )‎ A.中国城市发展有限,无力带动农村经济 B.农村经济落后严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 C.中国沦为西方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D.欧美列强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 ‎18.辛亥革命前后,广州、上海、天津、武汉、苏州、杭州六大城市的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 A.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D.金融业缺乏竞争力 ‎19.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认识,毛泽东在1953年阐述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眼前利益,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目前而言, 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照顾农民是小仁政,还有更重要的大仁政。基于此认识,当时中国( )‎ A.实行城乡自由流动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重点围绕恢复国民经济 D.发展民主与法制 ‎20.在统筹兼顾方针下,逐步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该措施(  )‎ A.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 B.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 C.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D.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 ‎21.1978年,广东清远为克服工业效益低下的状况,率先在国营企业中试点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立即取得显著成效。到1981年底,“清远经验”迅速由广东推向全国。这一现象客观上表明(  )‎ A.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条件己经具备 B.思想路线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 C.分配体制改革揭开了经济改革的序幕 D.体制改革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22.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 A.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B.宗教改革是其精神动力 ‎ C.对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D.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23.早在 18 世纪,英国商人就运用包括市场调查,信贷,折扣计划,报纸和杂志广告,不满意退款的承诺等今天被认为是现代营销的策略去获取利润,于是消费社会的出现成为了可能。18 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 A.根植于英国人独有的消费欲望 B.取决于英国人营销策略的创新 C.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D.促进社会各阶层实际收入增长 ‎24.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特里芬难题”‎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这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会导致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特里芬难题凸显了美元帝国的困境 B.美国在国际贸易中是长期顺差国 C.特里芬难题导致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D.美元与黄金脱钩解决了这一难题 ‎25.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最初只是由各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首脑会议,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这些变化说明( )‎ A.全球经济治理引起了各国高度关注 B.经济全球化获得了迅速发展的动力 C.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加强 D.政治多极化影响经济全球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7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3分)‎ 材料一: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因此,这一观念成为普遍适用于华夏、蛮夷在内的全人类的价值。但是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二: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的内涵,并简析晚清以来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形成的原因。(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背景及对世界的贡献。(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汉朝 唐朝 两宋 路线 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管理 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 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易。对朝贡使团则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 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帕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 货物 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绷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碧琉璃、奇石、异物。‎ 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漆器等输出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 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根据材料,提取关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两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 选考部分 请考生在第28、29、30三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做答时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8.【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企业亏损严重。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果断决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1979年到1984年,政府多次提高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985年开始,除政府合同定购的少数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长达30余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宣告结束;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双轨制”,允许企业对完成计划后的超产部分自主定价。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逐渐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1998年起全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随后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作行为规定》等一些法规、制度也陆续出台。‎ ‎——摘编自李林茂、李愈茂《价格改革回顾与瞻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意义。(6分)‎ ‎29.【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根据《联合国宪章》有关规定,安理会有权断定“争端或情势之继续存在是否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可以提出必要或合宜之临时办法并“促请当事国遵行”,它还有权“采取必要之空海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宪章》授权联合国大会“讨论本宪章范围内之任何问题或事项”“得向联合国会员国或安全理事会或兼向两者提出对各该问题或事项的建议” 在维护和平与安全领域,大会“得考虑关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合作之普通原则,并得向……安理会提出对于该项原则之建议”。《联合国宪章》规定秘书长有根据情况权宜行事的活动余地,并可“将其认为可能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任何事件,提请安全理事会注意”,甚至有权“协助安理会探索给宜之临时办法”。联合国秘书长成为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决策机制中的积极变量。‎ ‎——摘编自陈先才《联合国维和机制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维和机制的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维和机制的积极作用。(6分)‎ ‎30.【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35年,钱学森赴美国求学,离开祖国之前,他说:“现在中国政局混乱,豺狼当道,我到美国去学习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服务!”1949年,钱学森听闻中国解放,辞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和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职务,积极为回国做准备。但美国当局以钱学森离去“不利于美国的最高利益”,将其软禁五年之久。1955年,在中国政府与美国多次谈判后,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终于回到祖国。自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他还积极投身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提出发展科技必须重视教育,培养熟悉科学技术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工、文、艺结合的现代人才。钱学森以自己的亲身实践给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 ‎——摘编自穆森《钱学森爱国主义精神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学森能够回国的主要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学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