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宣化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8月月考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北省宣化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8月月考试卷

河北省宣化区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 王国势力强大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现实统治需要 D.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3. 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4. 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 A.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5. ‎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6. 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 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 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 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 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 主张国家至上 B. 批判封建伦理 C. 反对西方民主 D. 传播马克思主义 3. ‎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 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4. 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 ‎ A. 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 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 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 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5. ‎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 促进信仰自由 B. 巩固君主立宪 C. 强化专制统治 D. 落实《权利法案》‎ 1. 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 A. 《哈姆雷特》 B. 《等待戈多》 C. 《人间喜剧》 D. 《西风颂》‎ 2. ‎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 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 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 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3.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 加剧了经济恶化 B. 实现了物价下降 C. 推动了通货紧缩 D. 放弃了经济自由 4.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 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权利平等 C. 抨击贫富差别 D. 具有人文精神 5.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 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 工人运动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6.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1. 如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 A.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 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 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 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2. ‎1989年,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只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 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制度 B. 追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全盘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 D. 全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3. 日本国营NHK电视台、联邦德国国营铁路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国营企业或公司,它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哪一主要特点(  )‎ A. 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 B. 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C. 资本主义国家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D.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 4. ‎《欧洲史》中记载:“……卢梭认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契约,即‘社会契约’,如果统治者不履行责任,被统治者就有权认为契约已被废除,他们就不必继续忠诚和服从统治者。”由此可见,卢梭主张(  )‎ A. 三权分立 B. 开明专制 C. 君主立宪 D. 遵守公共意志 1. ‎1876年费城世博会盛大开幕,这是美国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在这次展会上,美国要向世界展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证明它已走出欧洲工业强国的阴影。能证明当时美国成为新兴工业国家、走出欧洲工业强国阴影的最新展品是(  )‎ A. 机床 B. 发电机 C. 汽车 D. 电话 2.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 源自于劳动实践 B. 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 取决于资金保障 D. 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3. ‎1898-1908年,法国盛行野兽主义绘画,该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而毕加索改造了原始艺术并用其摧毁了古典绘画传统。这反映出(  )‎ A. 返璞归真是现代艺术的追求 B. 现代画派具有共同源头 C. 现代主义有反理性的特征 D. 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科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 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 1.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土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 ‎ 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 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 铁质生产工具的普及只是水利工程发展的一个因素,并非主要因素,B选项排除。 交通运输网络畅通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准确把握。 2.【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统治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 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结束,B选项排除。 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D选项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儒家思想发展的准确把握。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可知,程颢强调的是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符合题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属于道家的思想,A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 选项排除。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选项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宋明理学的准确把握。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 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B选项排除。 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准确把握。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慈禧太后在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体现的是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太后干预变法,支持光绪的变法,D选项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缺乏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 清政府进行排外活动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列强借口干预中国内政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部分西方人支持变法,C选项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失败,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 6.【答案】C ‎ ‎【解析】 本题考查清代江南地区的生产经营形式,要求具备结合所学准确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解答】 ‎ C.题干信息反映了清朝江南地区市镇发展,地主阶级大多进城生活,土地租给佃农经营,租佃制发展,农业经济仍然以个体农耕为主,故C正确。 A.佃农只享有土地的经营权,并没有土地的所有权,故A错误。 B农业生产利润是指农业生产的效益,题干没有涉及农业生产利润的多少,故B错误。 D.题干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中租佃制的经营方式,没有体现农产品的流向,无法得出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始终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中国社会新的阶层的发展,故B正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A选项排除; 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D选项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解题的关键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材料批判的是儒家伦理道德,故B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国家至上的说法,A选项排除; 陈独秀肯定西方的民主、科学,C选项说法错误; 材料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无关,D选项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9.【答案】D ‎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封建”或“半封建社会”的术语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D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在中国的膨胀问题,B选项排除。 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准确把握。 10.【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民众勤俭节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结合1953年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可知,漫画倡导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D选项符合题意。 文人画的特征是写意和诗书画印于一体,A选项排除。 材料不能反映农业生产状况,B选项排除。 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C选项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一五计划的准确把握。 1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达到君主专制的目的,C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 君主立宪制是在1689年《权力法案》颁布之后,BD选项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宗教改革的准确把握。 1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的是写实,C选项符合题意。 《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A选项排除。 《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B选项排除。 ‎ ‎《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文学,D选项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现实主义文学,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准确把握。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关于对印第安人的援助态度上体现了美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的运行机制,A选项排除。 材料与重塑国家精神无关,C选项排除。 材料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意识形态的对抗影响美国政府的政策,D选项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准确把握。 14.【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19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的“滞胀现象”,要求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导致出现滞涨的现象。这一时期密特朗进一步实行国有化措施,必然会恶化经济形势,A选项符合题意。 题干强调的是物价上涨,BC应排除。 放弃经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应排除。 故选A。 15.【答案】D 【解析】“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表明梭伦认为道德胜于财富,具有人文精神,故D正确; 奴隶制度、权利平等、抨击贫富差别材料未体现,故ABC错误。 ‎ 故选:D。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梭伦改革,梭伦的价值观以及改革中创造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16.【答案】A 【解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井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表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正确;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在1848年,故B错误; C错在“开始”,排除; 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解题的关键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井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建立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 17.【答案】B 【解析】“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表明人们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由经济到政治再到自然条件,说明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故B正确; A太过绝对,排除; 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材料未涉及,故C错误; 后期学者研究与传统观点,都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议会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它适应了英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和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保证。 18.【答案】A ‎ ‎【解析】从图中可知,美洲、欧洲联合国成员国比例呈下降趋势,非洲、亚洲联合国成员国比例呈上升趋势,表明1945~1975年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正确; BC与材料无关,排除; 经济区域化材料未体现,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关键是看懂图,把握住每个州的数量的发展情况。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第三世界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三个标志。 1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可知,戈尔巴乔夫全盘否定了苏联的社会制度,故A正确。 B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明显错误,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故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0.【答案】A 【解析】从材料“日本国营NHK电视台、联邦德国国营铁路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国营企业或公司,”可以看出,这些都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实行的,企业国有化措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A正确。 B.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国有化,但并不是全面实行国有化。 C.材料看不出扩大财政开支。 D.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国有化本质上是私有制,并不是对私有制企业发展的限制。 故选:A ‎。 本题主要考查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要求学生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国有化措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21.【答案】D 【解析】从材料“卢梭认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契约……被统治者就有权认为契约已被废除”看出卢梭主张社会契约,也就是遵守公共意志,统治者不遵守,人民就有权推翻他的统治,所以正确答案为D,ABC与材料内容不合,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启蒙运动的准确把握。 22.【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876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而电话是美国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故D项正确。 机床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项排除。 发电机的发明者不是美国人,B项排除。 汽车的发明者也不是美国人,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发明成就。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时间,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发明成就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发明成就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23.【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可以看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成就来源于工匠的劳动实践,故A项正确。 B项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 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D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 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的“该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毕加索改造了原始艺术并用其摧毁了古典绘画传统”等信息可以看出,世界上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故D正确。 现代主义美术并不是对传统艺术的回归,故A说法错误。 B、C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西方的美术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该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毕加索改造了原始艺术并用其摧毁了古典绘画传统”。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艺术就是创造,因袭和保守注定没有发展。对于流派纷呈、光怪陆离的西方现代派美术,我们完全可以紧握它的脉搏,去感受他们、理解他们、欣赏他们,并可以通过它们认识到艺术创造的极其广阔的天地,也会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 25.【答案】【小题1】(1)变化:宋代:通过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以民间组织为主。  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除了进行道德教化,还加强了政府对乡约制度的管理;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  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小题2】(2)背景:清末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清末新政;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小题3】(3)意义:村民自治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密切了干群关系,调动了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民主法制观念。‎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政治制度。考查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和积极作用;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村民自治的意义。需要掌握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的演变和作用;清末地方自治制度的原因;新中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和意义。 本题考查对乡约制度、地方自治制度以及村民自治制度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主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宋代通过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以民间组织为主。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除了进行道德教化,还加强了政府对乡约制度的管理;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第二小问的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一,结合第一小问的变化和所学可知,作用是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二“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背景是清末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清末新政;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3)本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三的内容和所学可以得出实行村民自治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密切了干群关系,调动了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民主法制观念。 26.【答案】【小题1】(1)作用:前期作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 原因: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转变,生存艰难。‎ ‎【小题2】(2)保障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考查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影响。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明治维新的准确把握。 (1)作用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下级武土在明治维新前期主要体现为领导力量,主要和武士地位低下,接触西方思想有关;根据材料“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可知,体现的是后期成为反动力量,主要是因为改革触及武士的利益及社会转型的影响。 (2)意义:根据材料“战争历时8‎ 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递渐消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需要从维护政府稳定、推进改革及发展资本主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27.【答案】第一小问的情节,依据材料中《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可以得出情节是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第二小问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情节反映了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第三小问的概述和评价,结合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状况和影响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状况和影响。 本题考查对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状况和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