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包屯高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 ①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④以土地国有制为主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基本特点有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等,土地制度以私有制为主,由此可知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ACD错误。 2. 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唐朝江南一带的农民,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A. 空暇之时,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 B. 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 C. 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存点纸币 D. 用彩瓷装饰房子,用煤做饭取暖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棉花在我国元代开始大面积种植和纺织A说法错误,曲辕犁出现在唐代所以B项有可能发生,纸币最早出现在宋代,唐代不可能有纸币C项说法错误,彩瓷盛行在明清时期,所以D项说法错误,答案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曲辕犁 3.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C.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D.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小农经济的特点,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材料并没体现A、C、D选项,所以答案选B。 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器牛耕的推广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封建制度的确立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等信息表明,生产力水平提高,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是铁器牛耕的推广,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劳动者的能力,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无关,A错误;材料与国家是否统一无关,C错误;材料与社会制度无关,且生产力水平提高(铁器牛耕的推广),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D错误。 5.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答案】D 【解析】 “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中出现最晚的是珐琅瓷,出现于清朝康熙年间,D正确;唐朝、宋朝和元朝是没出现珐琅瓷,ABC错误。故选D。 6.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表明流动人口众多。材料听“瓷镇(景德镇)上佣工”表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所以①④ 两项正确。材料中制瓷作坊的雇佣工人众多,所以表明制瓷业发达,所以第②项正确,故答案选择B项。题干提及的是私营手工业,排除③,选项A、C、D。 7."建武七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建功多,百姓便之",材料中“水排”主要用于 A. 灌溉 B. 冶铜 C. 制瓷 D. 冶铁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水排是一种利用水力鼓风的冶铁工具,D正确;水排不是灌溉工具,不是冶铜工具,也不是制瓷工具,A、B和C项错误。故选D。 8.“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要材料是 A. 丝 B. 毛 C. 麻 D. 棉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麻布衣服在中国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由于比较廉价而广泛适用于劳动人民,故D项正确。丝织品在古代属于富贵人家所用的名贵衣料,这与材料中“劳动人民”不符,故A项错误。毛料是游牧民族的服饰,在中原地区并不十分广泛,故B项错误。元朝以后,由于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棉纺产品才开始增多,这与材料的时间“诸葛亮生活的时代”不符,故C项错误。 9.某部电视剧以唐代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 “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 “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 “市”门在白天定时开闭 D. “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答案】B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市”的变迁。因为宋朝以前,市坊分离,交易时间受限制,而材料中为唐朝,此时市的布局应受到空间限制,即市坊分离,所故选B。ACD皆符合宋之前市的特点,排除。 10.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 贩卖粉彩瓷器 B. 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 C. 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 D. 到会馆停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能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粉彩出现于清朝,晚于宋朝,排除A;宋朝商业活动已打破空间限制,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存在于宋之前,排除C;会馆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排除D。 11.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 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 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 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D. 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答案】C 【解析】 “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指中国古代商帮并没有把所赚取的利润转化为资本,并没有把所赚取的利润投入到生产领域,造就了中国古代商帮没有雄厚的根基,在自然经济滔天的洪水的冲击下必然失败,故C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商帮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并没有体现商帮发展规模受到限制、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商业经营观念落后,排除ABD。 12.15世纪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绝唱,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 A. 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 B. 以经济目的为主 C. 是海禁政策的具体体现 D. 以政治目的为主 【答案】D 【解析】从“朝贡贸易” 可知D项正确;“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不能体现“朝”和“贡”的关系,A项错误;“朝贡贸易”不以经济目的,巨大的损耗使得“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绝唱”,B项错误;海禁政策的具体体现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甚至禁止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C项错误。 13.关于古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延续了小农经济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保护小农经济不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但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①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并没有使中国避免西方的殖民侵略,③不符合史实,排除含有③的A、B、C项。 1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D.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答案】D 【解析】 “近代的前夜”中的近代指的是中国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趋势。资本主义萌芽即是向近代社会迈进的标志。其实质是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计日受值”符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点,故D项正确。租佃制属于封建生产关系,故A项错误。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仍属于传统生产方式,故B项错误。C项体现不出社会发展的近代化趋势。 15.下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 明中后期在江南私营手工业中稀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壮大,整个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D. 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答案】C 【解析】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稀疏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标志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但受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发展十分缓慢,整个生产始终没有进入到工场手工业阶段,故排除ABD,选C。 16.明清之际,民谣有了“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有几坐盐店,强如做知县”等说法,这表明当时 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 B. 工商皆本思想深入人心 C. 民众重商意识逐步增强 D. 社会官本位意识被淡化 【答案】C 【解析】材料前半部分说明商业比农业土地重要性,后半句说明经营商业富比知县,说明民众比较重视商业思想,C正确;古代仍然是商品经济,A错误;古代是重农抑商措施,商业仍然不被重视,B错误;官本位仍是社会主流思想,D错误。 17.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 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 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D. 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之后,不是15世纪中叶,且欧洲的金银向外流出也不利于欧洲积累财富,故A项错误;欧洲的价格革命也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且价格革命是由于金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物价上涨,故B项错误;由于欧洲的金银向外流出,使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急需金银货币,这直接导致欧洲开辟新航路以寻求金银,故C项正确;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也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故D项错误。故选C。 18.迪亚士说:“(海上探险)是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由此可知,迪亚士进行海上探险的重要目的之一是 A. 传播宗教信仰 B. 扩张帝国领土 C 掠夺巨额财富 D. 满足英雄情结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海上探险)是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可知,迪亚士进行海上探险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传播天主教,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扩张帝国领土、掠夺巨额财富和满足英雄情结,故BCD错误。 19.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这18位勇士隶属于 A. 达·伽马船队 B. 哥伦布船队 C. 麦哲伦船队 D. 迪亚士船队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1522年9月6日”、“第一个拥抱了地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是在1519-1522年间,船队在经过菲律宾时,麦哲伦卷入菲律宾的部族冲突中不幸被杀,其余船员继续完成了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航行横跨三大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从而“第一次拥抱了地球”。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在迪亚士航行的基础上,绕过非洲,到达印度,从而找到了通向东方的新航路,与题意不符;B选项错误,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归途中发现了好望角,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0.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说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 三角贸易 B. 价格革命 C. 商业革命 D. 资本积累 【答案】B 【解析】“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的流入而引起的价格革命,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三角贸易,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到资本积累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1.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里“统一”的主要方式是 A. 正常的文化交流 B. 西方的殖民掠夺 C. 科技的广泛传播 D. 东方的借鉴学习 【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正是经过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整个世界才逐渐统一在一起。故B正确。 22. 17世纪的荷兰确立海上优势,成为“海上马车夫”,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 自古荷兰人就外出从事商业活动 B. 取得国家独立并建立先进的政治制度 C. 工业资本发达,经济实力雄厚 D. 建立先进的商业经营方式和体制 【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是荷兰确立海上殖民优势的条件。17世纪的荷兰,商业资本高度发达,但工业资本发展很不充分,而这正是它最终败给英国的主要原因。 23.下列对早期殖民强国荷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最早的地区之一 B. 16世纪时,是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C. 1581年,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 D. 17世纪时,建立了世界范围的商业殖民帝国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581年尼德兰革命爆发,荷兰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获得独立,C错误,符合题意;A、B和D关于荷兰的说法都是正确的表述,排除。故选C项。 24.17、18世纪后,英国迅速崛起。最主要原因是英国 A.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 B. 是“地理大发现”的最早发起者 C. 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竞争 D. 是早期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 【答案】C 【解析】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A错;葡萄牙、西班牙是“地理大发现”的最早发起者,B错;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竞争,鼓励海外扩张,资本主义快速发展,18世纪下半叶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国家,故C正确;最早开始殖民活动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D错误。 25.英国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主要是先后打败了 A. 西班牙、荷兰、法国 B. 西班牙、法国、德国 C. 荷兰、葡萄牙、美国 D. 法国、葡萄牙、荷兰 【答案】A 【解析】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17世纪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打败荷兰;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的地位,故排除BCD,选A。 26.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的拓展 B. 分工的发展使劳动工具进一步专门化 C. 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 英国工人和技师的努力探索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是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故C项正确;ABD选项都是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重要原因。 27.揭开英国工业革命序幕的发明是 A. 蒸汽机 B. 骡机 C. 水力织布机 D. “珍妮机” 【答案】D 【解析】我们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棉纺织业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研制成功。答案为D。蒸汽机的改良结束了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不是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A错误。骡机和水力织布机是在珍妮纺纱机之后发明的,不符合题意,BC错误。 28.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来自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工业革命后新兴的产业有 A. 造船业 B. 采煤业 C. 机器制造业 D. 纺织业 【答案】C 【解析】造船业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自古就有,不是工业革命后才有的,故A项错误;农业文明中,虽然作为燃料的煤炭没有大规模开采,但是作为木材补充的煤炭开采是存在的,故B项错误;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只有在工业革命后才有机器制造业,故C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呢绒织造就是主要的手工行业,故D项错误。 29.英国工业革命后,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其关键因素是 A. 城市拥有众多的劳动力 B. 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 C. 城市居民市场潜力大 D. 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改良蒸汽机之前,机器的动力主要靠水力、风力等自然力,工厂的设置有很大的局限性。改良蒸汽机的诞生解决了机器的动力问题,使机器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工厂得以在城市中大量兴建,故D项正确;ABC项不是关键因素。 30.下图为伦敦城市地域的扩展示意图。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 早期殖民扩张 B. 工业革命 C. 贸易中心转移 D. 阶级对立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1801-1851年”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克服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工厂逐渐集中到城市,促使城市地域范围扩大,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早期殖民扩张的时间段是在16世纪至欧洲工业革命以前,与材料时间不符,不是1801-1851年伦敦城市规模扩大的原因;C选项错误,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是这一时期伦敦城市规模扩大的原因;D选项错误,阶级对立不能对城市规模的变化产生直接影响。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31.列宁指出:“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 电气产品的发明层出不穷 B. 电力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C. 人类从此用上了电 D. 电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扮演着重要角色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故列宁才会认为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的技术成就,同时也最能概括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D项符合题意。ABC均是在电的发明的基础上做的进一步延伸,不能体现准确体现电气时代的含义,与D项相比,均不是最佳选项,排除。 32. 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工业化成果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下图现象直接源于 A.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B. 蒸汽机车的发明 C. 发电机的发明和运用 D. 化学工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及特征,旨在考查解读图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汽车”、“油”、“氧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揭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成果,不符合图片信息,排除;图片揭示的不是发电机,排除C;D项图片信息没有提及,排除。故选A。 33.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变革是全方位的巨大变革,其中生产组织形式的飞跃表现在 A. 工厂制到垄断组织 B. 轻纺工业到重化工业 C. 蒸汽化到电气化 D. 商业资产阶级到工业资产阶级 【答案】A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生产组织形式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组织,故A正确;BCD不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排除。 34.西门子等制成发电机并使它实际可用,开启了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诞生及卡尔·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开创物理学新时代,由此可以看出 A. 美国科技水平超越德国 B. 当时有两个世界科技中心:美国和德国 C. 德国是当时世界科技中心之一 D. 世界科技中心多元化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涉及的西门子、卡尔·本茨、伦琴、爱因斯坦都是德国人,而这些科技成就、理论成就当时最突出的成就,由此可见德国是当时世界科技中心之一,选项C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美国,选项A、B排除; 材料只涉及德国,并未涉及其他国家,因此无法得出科技中心多元化的结论,选项D排除。 35.某国19世纪70年代冶金企业平均投资为10多万元,20世纪初则达到近200多万元;同一时期的冶金企业由上千家减少为100多家。据此可知该国 A. 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B. 出现新式的生产组织形式 C. 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 D. 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19世纪70年代该国冶金企业投资幅度增加,冶金企业在减少,体现了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这是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和表现,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应排除。 二、材料题 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这种经济现象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2)材料二中反映了苏州纺织业出现的哪种新的经济现象? 材料三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摘编自《清实录》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材料四反映出清前期实行这一外贸政策哪一方面的原因? 【答案】(1)自然经济(小农经济)(2分);原因:国家安定统一;农业工具的改进;国家的政策支持(重农抑商);水利工程建设。(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满分4分) (2)出现工匠与机户之间的劳动雇佣关系或资本主义萌芽。(2分) (3)闭关政策。(2分)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2分)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的信息,可判断出是小农经济;第二小问原因联系所学知识,从国家统一、国家政策、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等角度来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的信息概括出雇佣关系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闭关锁国政策;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四中“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的信息可归纳出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 37.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 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生产力方面、社会关系方面、国际格局方面)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案】(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任选2项)。第二次 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任选2项) (2)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3)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任选2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任选2项)。 【解析】本题考查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及产生的影响。 (1)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兴工业的了解,要求学生能从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的角度来了解新型部门; (2)从所给三个方面考查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不同后果,考查学生概括历史的能力; (3)考查了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要求学生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 社会的变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