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浙江杭州学军中学模拟)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基因突变可以是一段DNA序列发生改变,因此也是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B.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可发生以染色体组或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少 D.X射线可引起基因突变也可导致染色体变异 解析:基因突变可以是一段DNA序列发生改变而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一般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地增加或减少的变异,也可发生以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B正确。基因突变是基因中个别碱基对的变化,涉及的碱基对数目少,不会引起基因的数目变化;染色体结构变异涉及的碱基对数目变化多,会引起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变化,C正确。X射线可引起基因突变也可导致染色体畸变,D正确。 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基因型 B.豌豆植株进行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之间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C.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能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D.通常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真核生物中,而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解析: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其来源有二: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二者都会产生多种基因型,A正确;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所以豌豆植株进行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之间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能发生基因突变,如果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通常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真核生物中,而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D正确。 3.下列与基因相关的知识描述中,正确的是( C ) A.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一个氨基酸 B.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C.基因重组可能改变DNA分子的碱基序列 D.目的基因只能从相应环境生物细胞的DNA获取 解析: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可能改变1个或多个氨基酸,A错误;同一物种若存在地理隔离,则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此时可能不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基因重组中交叉互换会改变DNA分子的碱基序列,C正确;目的基因可通过逆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进行人工合成,D错误。 4.(2019·山西太原三中月考)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B.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发生的 C.基因突变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引发 D.基因突变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 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由于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导致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正确;基因突变可以自发产生,也可由外界因素诱发产生,C正确;基因突变只是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基因的改变,但并没有改变基因的数量,D错误。 5.下面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亲代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B.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不一定能改变性状 C.突变基因一定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 D.突变基因一定有结构上的改变 解析:基因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会遗传给后代,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遗传给后代,A正确;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比如子代如果获得隐性突变基因而成为杂合子则不会表现出突变性状,B正确;基因在没有外界因素的干预下,可以发生自发突变,C错误;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D正确。 6.(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会影响基因表达,但不会遗传给后代 B.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D.多基因遗传病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群体发病率较高 解析: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会影响基因表达,也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A错误;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其21号染色体有3条,并不存在3个染色体组,C错误;多基因遗传病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群体发病率较高,D正确。 7.(2019·湖南郴州联考)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杂交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不可能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B.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变为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时,能发生基因重组 解析:如果一对相对性状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则杂交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可能是基因重组导致的,A错误;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错误;S型菌的DNA能进入R型菌,并与R型菌的DNA重新组合,进而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因此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D错误。 8.原核生物某基因原有21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210对碱基(未涉及终止密码子改变),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比,差异可能为( D ) A.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不变 B.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改变 C.氨基酸数目不变,但顺序改变 D.A、B都有可能 解析:原核生物的基因是连续的、没有间隔的,因此可以直接根据数据计算,突变后少了三个碱基对,氨基酸数比原来少1,C错误;若少的三个碱基对正好控制着原蛋白质的一个氨基酸,则少一个氨基酸,其余氨基酸顺序不变;若少的三个碱基对不是控制同一个氨基酸的,则可能出现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种类和顺序发生改变,因此选D项。 9.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基因重组是生物体遗传变异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产生新的基因 B.同源染色体指的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两条形态大小一定相同的染色体 C.基因重组仅限于真核生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 D.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解析: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A错误;同源染色体指的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它们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如性染色体X、Y,B错误;自然条件下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人工实验条件下的DNA重组也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10.(2019·广东惠州一模)我国科学家合成了4条酿酒酵母染色体,合成的染色体删除了研究者认为无用的DNA,加入了人工接头,总体长度比天然染色体缩减8%,为染色体疾病、癌症和衰老等提供了研究与治疗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B.通过荧光标记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 C.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增添属于基因突变 D.酿酒酵母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解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而合成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因此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A正确;用荧光标记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荧光显示,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B正确;碱基对的改变若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则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酿酒酵母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有性生殖,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 11.图甲表示果蝇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一个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两图中的字母均表示对应位置上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图甲中的同源染色体上最多只有三对等位基因 B.图乙中的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C.图中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自由组合 D.基因D、d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解析:图甲中的同源染色体上标出了三对等位基因,但也有可能存在其他的等位基因,A错误;图乙中的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B、C错误;D、d属于等位基因,其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 12.下图是某种高等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A ) A.图甲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乙细胞由于完成DNA复制解开双螺旋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C.图丙细胞中1与2的片段部分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D.图丙细胞表示发生自由组合 解析: 根据题干知,图甲、图乙、图丙分别是同一种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甲细胞中着丝点已分开,而且有同源染色体,是有丝分裂;造成相同两条染色体上基因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图乙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图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甲不能进行基因重组;1与2的片段部分交换,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二、非选择题 13.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显性突变。 (2)用EMS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基因突变频率,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3)EMS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不变。 (4)经EMS诱变处理后表现型优良的水稻植株也可能携带有害基因,为了确定是否携带有害基因,除基因工程方法外,可采用的方法有自交,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形成二倍体。 (5)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该水稻植株体细胞基因相同。 解析:(1)如果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为隐性突变,否则为显性突变。 (2)该技术属于人工诱变,其目的是提高突变频率。当有多种类型出现时,说明EMS诱导出了多种性状,说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3)由题意可知EMS主要与碱基发生改变有关,而与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结构与数目无关。 (4)该题主要涉及生物学技术,将有害基因通过表现型表达出来,从而进行判断。 (5)一株植物体上全部细胞的基因是相同的。 14.(2019·山东淄博一中模拟)在一个鼠(2N)的种群中,鼠的毛色有野生型黄色(A)、突变型灰色(a1)和突变型黑色(a2)三种表现型,基因A对a1和a2为显性,a1对a2为显性,三种基因的形成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由图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缺失、替换能导致基因突变。 (2)基因a2控制的蛋白质肽链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翻译提前终止,在细胞质中参与该蛋白质合成的核酸有tRNA、mRNA、rRNA。 (3)杂合灰色鼠精巢中的一个细胞中含有2个a2基因,原因最可能是DNA发生了复制(染色体复制),此时该细胞可能含有1或2或4个染色体组。 (4)有些杂合黄色小鼠的皮毛上出现灰色斑点,请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对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部分细胞A基因突变成了a1,表现为灰色(或部分细胞带有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使a1 基因表现了出来)。 解析:(1)分析图可知,A→a1是因为碱基对C—G被T—A替换,A→a2基因的产生是由于基因A中碱基对T—A(两个)的缺失。(2)基因a2控制的蛋白质肽链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翻译提前终止,在细胞质中参与该蛋白质合成的核酸种类有tRNA、mRNA、rRNA。(3)精巢中的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进行减数分裂,由于间期DNA复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杂合灰色鼠细胞会含有2个a2基因。若该细胞是处于减Ⅱ前期或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则含有1个染色体组;若该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细胞或减Ⅱ后期细胞,则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该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细胞,则含有4个染色体组。综上分析,该细胞可能含有1或2或4个染色体组。(4)A基因控制黄色、a1基因控制灰色,且A对a1为显性。有些杂合黄色小鼠的皮毛上出现灰色斑点,说明这些杂合黄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a1,灰色斑点的出现是由于部分细胞A基因突变成了a1,表现为灰色,也有可能是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使a1基因表现了出来。 15.下图表示果蝇某正常基因片段控制合成多肽的过程,a~d表示4种基因突变。a丢失T/A,b由T/A变为C/G,c由T/A变为G/C,d由G/C变为A/T。假设4种突变都单独发生,请回答: 注: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天冬氨酸(GAU、GAC),酪氨酸(UAU、UAC),甘氨酸(GGU、GGG),甲硫氨酸(AUG),终止密码(UAG)。 (1)a突变后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为天冬氨酸—酪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在a突变点附近再丢失2个碱基对对性状影响最小。 (2)图中b突变对性状无影响。 (3)①过程需要的酶主要有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4)在②过程中,少量mRNA就可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原因是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 解析:(1)a突变后的DNA转录形成的密码子是GACUAUGGUAUG,对应的氨基酸顺序为天冬氨酸—酪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在a突变点附近再丢失两个碱基对对性状的影响最小。(2)由于GAU与GAC均对应于天冬氨酸,所以b突变对性状无影响。(3)转录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4)由于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所以少量mRNA就可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