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新课标总复习讲义:必修3第10单元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讲义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考纲展示]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课前八分钟记忆 填一填,背一背,想一想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5页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5页 考点一 传统文化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表现形式 (3)特点 (4)影响(作用)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温馨提示] 正确把握传统文化的作用 (1)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和智慧的集中展示。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2)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4)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要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要发展: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 问 题 区分传统文化的特点(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2018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于9月26日在曲阜开幕。作为全球儒学爱好者共同追崇的文化盛事,本届国际孔子文化节围绕“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同命同运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深入探讨文明的相融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途径。 请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尝试解答]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要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对儒家文化的继承。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就必须进行大胆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赋予儒家文化新的时代内涵。③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最终在讲好中国故事过程中实现对儒家文化的传承。 [总结提升] 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 内涵 不同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侧重 点不 同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 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题组一 传统文化的表现和特点 1.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国很多领导人也善于运用古代典籍名句来阐释现代社会现象或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这说明( ) A.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促进作用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可以发挥作用 D.我们应全面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我国很多领导人善于运用古代典籍名句来阐释现代社会现象或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这说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可以发挥作用,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C项正确;A项应该是优秀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促进作用;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D项错误。 答案:C 2.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透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从“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可以看出题目强调的是文化精神的传承,而不是形式的传承,更不是强调创新,②排除。④“批判继承”材料未体现。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A 题组二 传统文化的影响 3.《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楚辞》《现代汉语词典》对廉洁的解释、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表明,廉洁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②④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①不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D 4 .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最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强势回归,“圈粉无数”。《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实力“圈粉”,是因为( ) ①古典诗词是民族文化记忆与基因的集中展示 ②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载体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 ④古典诗词寄托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实力“圈粉”,是因为古典诗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寄托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③④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①是错误的;②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项。 答案:D 题组三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解析: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D项符合题意。A、C两项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B项是对待传统文化中糟粕的态度,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D 6.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从古到今赞成的有,反对的也不少。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也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这两种观点( ) ①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③ 认为应坚持文化创新 ④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题干中的两种观点,前者只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但是忽视了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后者否认了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忽略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就在于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原则,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②④正确。①③不是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排除。 答案:C 题组四 保护古村落,留住乡愁 2018年12月6日—7日,四川最美古镇古村落创新发展论坛在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举办。四川省以及各市州领导、专家学者、村镇代表、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围绕相关话题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分享经验和做法,探索四川古镇古村落保护发展新模式。 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出数不尽的美丽古镇古村落,它们既是传统农耕文化的根脉,也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守望乡愁的精神家园。论坛期间“四川磨西·古镇古村落保护发展倡议”正式发布。倡议提出,未来将全面发掘、保护和发展振兴古镇古村落,再造融通历史和当下的田园农耕生活,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创新发展动力,为古镇古村落的美好未来携手共进。 7.村落,作为我国乡村文化的载体,孕育过中国优良文化,是我国乡村文化的摇篮,承载了中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和脉络,是中国文化的见证人。当我们毁灭村落时,也许埋在下面的还有文化脊梁和精神的家园。这警示我们( ) A.必须保护一切村落文化 B.坚持功利主义,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来发展经济 C.要做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D.村落文化的消失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值得可惜 解析:材料启示我们应做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C项入选;A中“保护一切”、B中“坚持功利主义”、D中“必然结果”表述错误,均应排除。 答案:C 8. 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古村落都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寄托着先人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的美好愿望。如今古村落在快速消失,依附于其上的文化也在迅速瓦解。有人对此“痛心疾首”,感叹“依依墟里烟”、老牛耕作的景象不再;也有人认为人类从农业文明步入工业文明再到现代的信息社会,原有的粗放农业生产方式必然被淘汰,村落作为村民居住的载体也会自己消失,对待传统村落文化应该顺势而动,最好还是让村民选择他们的居住地、他们的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阐述对待传统村落文化的态度。 答案:对待传统村落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村落文化中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以及其寄托的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的美好愿望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其反映传统粗放农业生产方式的要自觉加以改造。对待传统村落文化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以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待传统村落文化要顺势而动,不断革除陈旧、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村落新文化。 考点二 文化继承与发展 [抓教材·夯基础——自主扫描]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2)关系: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3)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温馨提示] 科学技术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文化与经济 相互交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交流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发展 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精神文明建设 弘扬科学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温馨提示] 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 角度 教育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交流的角度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传承的角度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与现代化建设 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与人的素质 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抓重点·析难点——互动探究] 问 题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重难问题 师生共研)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延续数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一些精华迄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需要我们去继承、改造和弘扬。 (1)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今天要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必须注意哪些因素的影响? [尝试解答](1)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①不断完善社会制度,从政策上支持文化发展,加强文化传承。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影响,要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需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总结提升] 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继承 发展 原 因 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也具有消极的、落后的部分。这些积极成分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 态 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 法 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应该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关 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练题组·链热点——直通高考] 题组一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任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对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这说明( ) ①教育具有选择、传承和创新文化的作用 ②“互联网+教育”动摇了教师和学校在文化传承上的地位 ③互联网从根本上变革了收集、选择、传递、储存和共享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④“互联网+教育”将彻底淘汰传统教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②中“动摇了教师和学校在文化传承上的地位”的表述错误。④中“彻底淘汰传统教育”的表述与事实不符。题目中,“互联网+教育”对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选择、传承和创新文化的作用,互联网从根本上变革了收集、选择、传递、储存和共享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故①③入选。选A项。 答案:A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 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 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正确方向,“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方法技巧] 区分文化传承、继承与发展 (1)文化传承不等于文化继承,文化传承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题组二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3.中宣部宣教局和中国网络电视台专门创作推出“梦娃”系列公益广告。“梦娃”系列公益广告以天津泥人张作品“梦娃”形象为依托,从“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七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生动解读,采用童谣形式演唱,朗朗上口,深受观众的喜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文化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③公益广告是倡导文明新风、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④文化的育人功能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①符合题意,“梦娃”系列公益广告以天津泥人张作品“梦娃”形象为依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生动解读,这说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③符合题意,“梦娃”系列公益广告从“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七个方面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用童谣形式演唱,朗朗上口,受到观众的喜爱,说明公益广告是倡导文明新风、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育人功能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故本题选C项。 答案:C 4 .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打开网络我们可以获得海量信息,但这些信息良莠混杂。为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少家长通过安装网络不良信息屏蔽软件,有效地缓解了网络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这说明( ) A.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B.通过科学技术可以促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C.科技推动了文化收集、选择、传递和存储方式变革 D.运用科学技术就可以避免不良文化信息的影响 解析:网络科技的发展使海量信息存储于网络,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收集、选择、传递文化信息,屏蔽软件的使用使我们可以选择文化信息,C项正确,A、B两项不合题意。D项说法太绝对。 答案:C 题组三 科技引领文化新跨越 近期,“故宫书画的全媒体传播策略和关键技术研究”等18个重大文化科技融合项目通过文化部验收,取得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文化科技成果。动漫、网络游戏、数字音乐、数字艺术、数字电影等以科技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3D、4D、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不仅在文化娱乐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还逐渐引入到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中;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科技不仅突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瓶颈,还增加了观众的体验性、互动性,并且带动了文博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5.科技引领文化新跨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文博产业的发展和繁荣,这表明( ) ①科技对文化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②科学技术在文化生产力中的地位突出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④科技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题意强调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体现了科学技术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②④正确,③错误。①中的“决定性”说法错误。 答案:B 6.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林椿的《果熟来禽图》……一部中国制作的名为《美丽的森林》的动画片,利用动画技术将多幅宋代工笔画从画卷中“复活” 。短片从第一帧画面开始,古韵悠然,风吹树叶动,鸟飞展翅高,精妙绝伦的宋代古画仿佛有了生命,其精美的画面,浓郁的中国风,深深打动了观众。这主要说明( ) 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纽带 B.有价值的文化创新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C.科学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解析: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动画技术将多幅宋代工笔画从画卷中“复活”,体现了C项。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新,但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舍去B项。A、D两项虽表述正确,但题干未涉及。 答案:C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8页 有关“传统文化”的高考常考点 一、析热点,做到学考对接 [热点材料]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2018年的秋天,《中国诗词大会》走进东坡故里。10月19日,洪雅县实验小学隆重举行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洪雅实小校园选拔赛的决赛。通过决赛评选出25名选手代表洪雅实小参加10月29日洪雅赛区挺进眉山的选拔赛。 ①此次活动,掀起了诗词文化的热潮,将引领全校师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提升素养。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唤醒传承文化基因的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 ③《中国诗词大会》已播出三季,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原创语言文化类品牌节目。④同时有得到世界各国的爱好中华文化的外国人士广泛关注。 ? [获取信息——材料中有什么] ①处说明了 中国古诗词之美和古人的智慧 。 ②处展现了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 ③处指明了 现代传媒的重要作用 。 ④处体现了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 ?[材料中考什么,怎样答——学会运用需要的知识] 1.结合材料,从“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角度,说明央视打造《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价值。 答案:(1)传统文艺的继承是对传统文化继承的一个方面。《中国诗词大会》所传播的经典诗词,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原创语言文化类品牌节目,有利于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2.某校为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准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 主题活动,请你为此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示例:诵读中华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延续文化血脉,传承文化基因;传承传统文化,放飞中国梦想。(答案必须围绕“传承中华文化”,如考生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均可) 二、理要点,做到触类旁通 [全悉考情] [高考还可能这样考] 以非选择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正确态度时,通常以我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现状为载体,区分特点、辨别易错点。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经常将该知识点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设问角度以原因类、措施类题型为主。 [背牢术语] 1.为什么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对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5)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文化自信。 (6)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2.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3)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4)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要发挥教育在选择、传递、创造文化中的作用。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39页 1.(2018·高考全国卷Ⅰ)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 ,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形成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推动了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这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③④正确;①中的“创新基本理念”说法错误;②中的“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说法错误。 答案:D 2.(2018·江苏卷)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 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 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表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D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笙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寄托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不体现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民族生存的作用,A、C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 答案:D 3.(2018·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 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 答案:①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化的内涵。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③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考题感悟] 1.高考对于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的考查,多以提供某一民族具有独特性的传统文化活动等素材,考查传统文化四种形式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常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华文化等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或者以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文化现象,如传统习俗的沿袭、传统思想的继承等材料为背景,考查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区分与判断,并常常将中华文化的特点(即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设置为干扰项。在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三个要点中,尤以传统文化的特点考查居多,应重点掌握。 2.高考在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时,结合提供生产力、科技、思想运动、教育等影响文化发展的素材,设置说明、体现型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判断,且会在选项中设置一些错误说法作为干扰项,如: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决定文化发展的性质等。该类试题结合科技进步类和教育类的素材较为普遍,而且为了增加思考难度往往与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3.高考在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多以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某些想法、做法为背景,设置体现类、原因类、依据类、措施类等题型,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常会设置一些错误说法作为干扰项,如: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结果等。命题过程中,还常将本知识与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知识整合为“文化传承”的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单独成册:对应学生用书第281页 一、选择题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表明( )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保留其基本特征,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家喻户晓的经典名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续至今表明了①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夸大了传统文化的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排除③。 答案:C 2.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梅、兰、竹、菊常被作为托物言志的题材,承载作者对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格境界的追求。如今,在一些公益广告中,它们仍然被赋予廉洁自律等内涵。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蕴含着传统思想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D.中华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解析:我国传统文学和艺术创作在今天被赋予时代内涵,说明了A项。B、C、D三项与题意无关,舍去。 答案:A 3.近年来,国学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然而,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让许多人望而却步。适应市场的巨大需求,一些用通俗语言诠释经典的书籍、音视频动画等因其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富有时代气息而备受大众欢迎。这说明( ) A.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C.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解析:用通俗语言诠释经典的书籍、音视频动画等以使其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富有时代气息的特点而备受欢迎,说明传统文化在保留基本特征的同时,具体内容又因时而变,故选D项。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D 4.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不断提升特色村寨的品质,更好地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重庆市公布了首批“重庆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能( ) ①扩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②充分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③有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各国文化传播交流 ④保护民族特色,使之成为展现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能够提升特色村寨的品质,发挥示范作用,①正确;特色村寨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②正确;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促进各国文化交流无直接关系,③不选;汉字是展现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错误。 答案:A 5.目前顶尖的设计师都倾向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结合起来,既展现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又弘扬了现代理念。这说明文化发展应该( ) 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才有文化的积累与发展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③发挥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④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其作用具有两重性,③观点错误;发展先进文化应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④说法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A 6.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纸质图书已不是人们阅读的唯一选择,网络阅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青睐。这主要表明( ) A.文化活动离不开特定的物质载体 B.现代文化具有塑造人的积极作用 C.大众传媒具有文化共享的功能 D.科技进步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 解析: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络的发展促使网络阅读在青少年读者中流行起来,推动网络阅读的发展,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网络的发展推动网络阅读,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无关,A错误;优秀的文化才有塑造人的积极作用,B错误;C说法正确,但是材料强调的是网络的发展带动网络阅读的发展,没有体现文化共享,排除。故答案选D。 答案:D 7.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吸引了各地群众广泛参与,人们竞相“秀”幸福、“晒”家风、展文明,建设家庭美德、涵养时代家风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追求。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 A.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 B.推动了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创新 C.表明传统文化能消除人们的认识差异 D.是涵养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使建设家庭美德、涵养时代家风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追求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创新,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故A项不选;“传统文化消除人们的认识差异”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故C项不选;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有利于涵养传统文化,但不是涵养传统文化的源泉,所以D项不选。故选B。 答案:B 8.在互联网平台下,众筹、股权投资等新的文化金融模式正在出现。专门的众筹网站的诞生以及淘宝网等网站成立的众筹平台,为文化艺术类的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艺术家、小企业家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展示创意,预先向大众募集资金。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文化的创新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新的主体。互联网平台为文化艺术类的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艺术家、小企业家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展示创意,预先向大众募集资金,这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也表明人民群众是推动文化创新的主体,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项。 答案:B 9.内地很多地方政府提出要大力开发当地的文化遗产,对此,有学者表示,“开发”是个野蛮的词,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谁对自己的文化遗产使用“开发”一词,联合国用的是“利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用的是“活化”。“开发”与“活化”文化遗产的区别在于( ) ①“开发”偏重于经济效益,“活化”重视文化的传承 ②“开发”看到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活化”割裂了二者的联系 ③“开发”是虚无的,“活化”是复古的 ④“开发”可能破坏文化遗产,“活化”有助于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开发”与“活化”文化遗产的区别在于“开发”偏重于经济效益,“活化”重视文化的传承,①说法正确;“活化”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联系,②说法错误;“开发”是现实的,“活化”重视文化的传承,③说法错误;“开发”可能破坏文化遗产,“活化”有助于在继承中发展,④说法正确。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B 10.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② 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表明当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使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故①④正确。②③都夸大了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均错误。 答案:B 11.现代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突出的位置。这是因为( ) ①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科技对各国影响的深度是一样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①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科技对各国影响的深度是不一样的,④观点错误。②③正确且和题干构成因果关系。 答案:C 12.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之所以要优先发展教育,是因为( ) ①教育决定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任务 ④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①表述错误,教育不能决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③错误,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依据题意,我国之所以要优先发展教育,是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故②④入选。本题答案选B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它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 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这就是“互联网+工业”;政府与互联网合作,将交通、医疗、社保等一系列政府服务接入微信,通过互联网提升政府效率,增加行政透明度,这就是“互联网+政务”;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的有关知识,分析“互联网+”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①“互联网+”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②“互联网+”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推动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④“互联网+”推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文化发展。 14.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公众热议“家风”,有对模糊了的文化传统的追思,也有在新语境下如何重新定义家风的追问。 观点一:家风是指传统家庭的传统道德,有些传统道德并不一定适合现代家庭,如过去传统家庭的家风都强调尊卑、等级,要求家庭的晚辈无条件地服从长辈,这些理念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平等、民主是相悖的。所以,家风也要与时俱进。 观点二:千百种家风固然有千百种表述方式,但骨子里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家风渐止于身教言传,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 请选择一种观点,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其合理性。 答案: 选择观点一。理由: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内容和形式可能会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文化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更好地继承,对于家风,既要批判继承,又要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才能传承下去,以家风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必须跟上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精神。 选择观点二。理由: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和精神纽带。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奠定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所以要传承和重塑家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