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03收入分配与公平提分秘诀
一 分析考情心中有数 近三年选择题、主观题考查情况 内容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国家财政 纳税和征税 2卷13题,钢铁关税影响消费(单独考) 2卷14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考) 3卷12题积极的财政政策(单独考) 从近三年选择题考试情况看,考的很少,共有3道题,占比为3/12,达到30%。有两道题采取单独考形式,考点分别为关税对消费的影响(传导试题)和财政政策(出现两次)。 内容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2卷38题,税负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单独考) 从近三年主观题考试情况看,只考了一道题,考查的是税负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占比1/6,达到17%。 综合来看,本单元考题总数4个,占比4/18,达到22%,略低于平均数。 虽然本单元考试占比较低,但是内容特别重要。2018年个税改革涉及税收与公平。今后还将大幅度减税,所以应该特别重视这部分内容。 二 重点考点必背知识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 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我国分配制度实施的必然性:①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② 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制度保证。 3 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在公有制经济中。 4 按劳分配实行必要性重要性:① 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④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主动性; ⑤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5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因:①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②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④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 ⑤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6 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7 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②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 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发展;④有利于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8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① 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②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保证; ③增加居民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④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的同步增长,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⑤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又一重要举措。(一个根本一个保证两个同步) 9 再分配实现公平的措施: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要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分配收入差距。 10 效率和公平联系:①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 ②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11 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② 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③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④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⑤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第八课 1 国家财政地位作用:①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②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证障; ③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④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 扩张性财政政策内容: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加,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3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4 影响财政收入因素:①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② 合理的分配政策,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能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5 税收特征及其关系: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和无偿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6 税收作用:① 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经济过热,增加税收抑制社会总需求;经济过冷,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 ② 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③ 维护社会公平; ④ 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7 分配率的含义: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分配率一般是54%-65%,我国则是15%--21%。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国民收入整体分配的重要指标。我国为50%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占GDP一般在60%~70%。 8 2018年个税改革有关内容 本次个税改革亮点是起征点、扩大级距、专项附加扣除,总体上降低纳税人负担。起征点由3500提高到5000,而且扩大了3%、10%、20%三档级距,这意味着,广大纳税人都能享受减税红利,特别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获益更大;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支出或租房支出四项专项附加扣除。 在征税体制上也作了重大改革。将分类税制改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分类税制就是对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分类征收,对于收入多元化的高收入者,难以调节收入差距。新版个税法则将四类收入合并征收,更准确地衡量不同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使得我国的个税负担更加公平;实行综合报税制度。以年度为单位,每个月预扣预交,年终综合核定税收,多退少补。新版个税法专门增加了反避税规定,实现对个税的应收尽收,堵住征税漏洞。 三 易错易混辨清真伪 1国民收入不等于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国民收入是一个社会新增加的社会财富,而居民收入是对国民收入参与分配的一种形式。 2允许先富并不违背社会分配的公平原则。允许先富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而且不平衡的结果,也是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结果,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3 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不能体现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财政加大对水利建设投入,属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强调对经济发展态势的调控。一般通过调节财政收支来控制社会总需求。 4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不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减少税收;在经济发展过热时候,一般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5 财政赤字率越高,经济发展效果越明显。 财政赤字率过高,经济运行风险加大。一般在经济低迷通货紧缩状态下,要提高财政赤字率。但是必须在可控范围内。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状态下,要降低赤字率。 国际公认财政赤字率为3%,即赤字占GDP的比例不超过3%。 6 税与费区别 税是有国家税务局征收的,费是有关行政部门或事业单位收取的。税是无偿的,费则是有偿的,是相关部门因为提供服务而收取的服务费。 7 纳税人与负税人 纳税人是税法中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有的税种二者是一致的,如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和负税人;有的税种则是分开的,如消费税,出售消费品的人是纳税人,购买者则是负税人。 8 营改增是降低企业负担,不是增加企业负担。 9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税收降低,二者相反。 四 诊断反思,查漏补缺 1.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等。这些措施的依据是( ) ①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 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④财政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D 【解析】科技研发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国家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支持科技发展,是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的表现,②正确;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分配激励机制,是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体现,③正确;①④与题意不符。 2.“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 -65%,而我国的分配率则在15% -20%。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 ) ①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④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3.统计局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从2008年的0.491下降到2015年的0.462;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比例从2008年的3.3倍下降到2015年的2.73倍。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 ①国家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扶持 ②国家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使区域之间差距缩小 ③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全国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④国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国家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扶持,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①正确;②错误,国家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经济的增长不一定会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③排除;国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④正确。 4.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货紧缩压力持续,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因此,2016年我国仍然十分有必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列措施中符合该财政政策要求的是( ) ①拓宽财政收入渠道,扩大财政收支盈余 ②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减轻企业负担 ③推动针对税负较重的制造业普遍性减税 ④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排除;②是货币政策,不是财政政策,故不选;③是减税政策,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入选;加大财政支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体现,④入选。 5.2016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40 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514亿元,同比增长7.1%。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仍然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如果延续这种情况,将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其传导路径是( ) ①国家财政持续增收受阻 ②投资、消费增长乏力 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④企业、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A.②→③→①→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②→① 【答案】B 6.我国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中央财政安排1 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2016年5月10日,财政部发布《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对于5年共计1 000亿元的钢铁煤炭化解产能配套资金如何分配和使用有了具体的说法。这里的中央专项资金( ) ①发挥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②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会形成社会总需求 ③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会形成社会总供给 ④有强制性和固定性特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中央专项资金,主要是对企业化解产能过剩进行调控,是为了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平衡,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①正确。中央专项资金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会形成社会总需求,②入选,③排除。税收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特征,而中央专项资金不具有这样的特征,④排除。 7.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市场需求总体偏弱。为此,我国政府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落实税制改革政策,并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2016年赤字率将控制在3%左右。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可以( ) ①促进经济增长 ②改善经济结构 ③引发通货膨胀 ④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属于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带动企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①④符合题意。②不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作用。③不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影响。 8. 国务院自2016年1月1日起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由按中央97%、地方3%比例分享全部调整为中央收入。国务院这一举措( ) ①减少了股市交易成本,有利于促进股市健康发展 ②调整了财政分配关系,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③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④体现了税收具有强制性,拓宽了国家税收征收渠道 A.①④ B.②③ ②④ D.①③ 【答案】B 9.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和财政收支矛盾的困难形势,酒泉市财政局精打细算,做好收支“加减法”,开源节流保民生。2016年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达到46.9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比上年同期增长13.86%。下列选项中与材料反映的财政作用不一致的是( ) ①国家增加对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行业的投入 ②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③国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增长 ④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对外发文,宣布自2016年7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改革前,煤炭资源税实行从量计征,不论煤质优劣,均执行一个固定的税额标准。改革后,煤炭资源税实行从价计征。回答10~11题。 10.从价计征即将税收与资源的市场价格直接挂钩。这意味着,资源价格上涨、企业效益提高时,税收相应增加;价格下跌、企业效益降低时,税收随之减少。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 ①促进煤炭资源合理开采和利用 ②保证我国税收收入持续增长 ③更好地调节煤炭市场供求状况 ④抑制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从价计征能反映价格变动对生产与需求的影响,促进煤炭资源合理开采和利用,从而更好地调节煤炭市场供求状况,①③正确;②错误,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状况、居民纳税意识等,某一个具体税种的变化不能够保证我国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④错误,推进资源税改革并不能抑制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 11.改革后,某产煤大省确定税率为6%,同时取消涉煤各种收费。假如A煤企2017年预计生产优质焦煤100万吨,平均售价150元/吨。改革前需缴煤炭资源税10元/吨,同时缴纳的煤炭矿产资源补偿费等费用约占销售收入的2%。2017年该企业所纳税费与改革前相比( ) A.减少100万元 B.增加200万元 C.减少400万元 D.增加600万元 【答案】C 【解析】改革前该煤企需缴纳煤炭资源税和煤炭矿产资源补偿费等费用共计100×10 +100×150×2% =1 300(万元),改革后需缴纳的税款为100×150×6%=900(万元)。因此2017年该企业所纳税费与改革前相比减少l 300 - 900=400(万元)。 12.2016年8月1日,昆明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成功启用。电子发票是指开具或收取的数据电文形式的收付款凭证。与传统纸质发票相比,纳税人申领、开具、流转、查验电子发票等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电子发票管理系统在互联网上进行。增值税电子发票的成功启用有利于( ) ①企业节约相关费用,降低经营成本 ②避免对一个经营额的重复征税 ③税务部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④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13.甲是某国有控股企业的总工程师,并有一项技术专利卖给该企业,乙是我国某日本独资企业的职工,丙是某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丁在某股份合作制企业持股上岗。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人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 B.甲和丁的收入均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C.丙和丁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D.乙和丙的收入均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答案】B 【解析】甲在国有控股企业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转让专利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乙在日本独资企业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丙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股份合作制属于集体经济,注意丁是“持股上岗”,因此其收入既有按劳分配收入又有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B正确。 14. 如图所示,横轴表示居民收入,纵轴表示分配平等程度。设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为图中对角线,设实际收入分配为图中弧线。对角线与弧线之间的面积为A,弧线下方的面积为B。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设A除以A+B等于C,则C的值越大越好 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B会扩大,A会缩小 ③现阶段,过于扩大B,会影响经济效益提高 ④国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利于扩大A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对角线与弧线之间的面积为A,弧线下方的面积为B”,曲线的弧度越小,A的面积越小,收入分配越公平,C的值越大,说明A的面积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公平,不会越好,①错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B会扩大,A会缩小,现阶段,过于扩大B,会影响经济效益提高,②③当选;国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利于扩大B的面积,④错误。 15.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下列选项的序号从图的上排M开始,按所示方向,正确的是( ) M 劳动充分就业 市场商品销售 ①工资收入提高 ②生产供给增加 ③消费需求增加 ④劳动需求增加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答案】D 16. 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武汉市计划投资162.9亿元打造两个“海绵城市”示范区。所需资金除了依靠财政资金及银行政策性长期贷款外,还将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来筹措。采用上述模式筹措建设资金旨在( ) ①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②降低政府投资风险,转移政府管理责任 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④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17. 某同学为了研究烟草消费税的控烟效果,选择了基本条件相似的甲、乙两地进行比较。甲地在T时点进行了提高烟草消费税的试点,乙地未进行试点。由下图可以推断出( ) ①T时点后,甲地政府税收收入将减少 ②T时点后,甲乙两地香烟价格都将上升 ③加税预期会增加T时点前甲地的香烟销量 ④提高消费税引起甲地香烟销售下降的量约为X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甲地在提高烟草消费税税率后,香烟销量下降,故不能判定消费税收入是增加还是减少,且消费税收入只是政府税收收入的一小部分,所以由此不能判断出政府税收收入是否减少,排除①;甲地提高烟草消费税税率可能导致当地香烟价格上升,该图显示乙地虽然没有提高烟草消费税税率,但烟草销量依然逐步减少,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当地香烟的价格应该会下降,②错误;提高烟草消费税税率会引发香烟价格上涨预期,人们会选择在提税前囤积部分香烟,这会导致甲地香烟销量在T时点前增加,故③正确;价格变动影响消费需求,甲地提高烟草消费税税率会导致香烟价格上涨、销量减少,甲、乙两地条件相似,因此可以认为X是甲地提高烟草消费税税率导致的香烟销售减少的量,故④正确。 18. 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提出来的“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 ) ①国家增发国债,加大财政补贴 ②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 ③国家增发纸币,加快货币流通 ④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③④明显属于货币政策的内容,根据材料对“挤进效应”的解释可以直接排除。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内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减税增支。①中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符合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特点;②是减税的措施,有利于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刺激投资和消费,符合题意。 19.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 000万,研发人员超过500万人。然而,过去,科技成果更多只能与学术挂上钩,高高在上的产品很难与市场接轨。近年来一系列体制机制以及人才方面的改革,包括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奖补政策等,逐渐为高校科研成果松绑,让这些成果更多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2016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长速度达到10.2%,占GDP比重12.1%,比2015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各类高端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犹如巨大的磁场,正源源不断吸引各类创新资源集聚。 结合材料,从分配的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答案】①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劳动 、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②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投入,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物质保障。③对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收入实行降低税率或者减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为50%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60%~70%。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在50%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费献率一般在60%以上,美国达到80%。 材料三 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提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要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改革创新,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要从多个方面,让群众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愿意消费。 (1)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三说明为什么要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3)结合上述材料,从收入与分配的角度说明如何让群众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愿意消费。 【答案】(1)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正相关(或具有一致性)。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是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而西方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则源于其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较高。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瞄准群众多样化需要,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能够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带动新的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升级与发展。 (3)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尤其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劳动者收入,让居民有能力消费。加强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作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让居民敢于消费、愿意消费。 21. 材料一 目前中国与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情况对比表 国家 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对外技术依存度 中国 40% 低于2% 50% 创新型国家 约70% 美日韩3%左右 30% 注: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是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 材料二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充分发挥财政助力科技创新的作用,不断增加科研投入,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使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提出建议。 【答案】(1)目前,我国与创新型国家相比,科技研发投入较少,对外技术依存度较大,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表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2)①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要完善财政政策,促进教育、科技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最大限度地支持科技创新。②加大财政支持科研的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为促进科技创新奠定物质基础。③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及减免政策,为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