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8分。)‎ ‎1.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2和H2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92.2kJ•mol-1,并于10分钟时达平衡。测得0到10秒内,c(H2)减小了0.75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到15秒内c(NH3)增加量等于0.25mol•L-1‎ B. 10秒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L-1·s-1‎ C. 达平衡后,分离出少量NH3,v正增大 D. 该反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不小于92.2kJ•mol-1‎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测得0到10秒内,c(H2)减小了0.75mol•L-1,则c(NH3)增大了0.5mol•L-1,如果按此推算,10到15秒内c(NH3)增加量等于0.25mol•L-1,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平均反应速率不断减慢,所以10到15秒内c(NH3)增加量小于0.25mol•L-1,A错误;‎ B. 10秒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s-1,B错误;‎ C. 达平衡后,分离出少量NH3,平衡正向移动,但v正不会增大,只会逐渐减小,C错误;‎ D. 该反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为正反应的活化能+92.2kJ•mol-1,D正确。‎ 故选D。‎ ‎2.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 )‎ A. 13 B. 7 C. 2 D. 6‎ ‎【答案】C ‎【解析】‎ ‎【详解】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1<10-7mol/L,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该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若为酸溶液,溶液中c(H+)=1×10-2mol·L-1,pH=2;若为碱溶液,溶液中c(OH-)=1×10-2mol·L-1,pH=12。‎ 在题中四个选项中,只有C符合题意。‎ 故选C。‎ ‎3.题文已知:C(s)+CO2(g)2CO(g) △‎ H>0。该反应的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 A. 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 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 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 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答案】A ‎【解析】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该反应正反应同样是个体积增大的反应,减小压强,同样能使反应向正方向移动。‎ ‎4.常温下,pH=12的氢氧化钠和pH=4的醋酸等体积混合后恰好中和,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混合后的溶液呈中性 ‎ B. 混合前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同 C. 氢氧化钠和醋酸的浓度不相等 ‎ D. 混合前的醋酸约1%发生电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常温下,pH=12的氢氧化钠和pH=4的醋酸等体积混合后恰好中和,则表明氢氧化钠与醋酸刚好完全反应,c(CH3COOH)=10-2mol/L。‎ ‎【详解】A. 二者混合后刚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Na,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A错误;‎ B. 混合前碱溶液中c(OH-)=10-2mol/L,酸溶液中的c(H+)=10-4mol/L,碱对水电离的抑制作用强,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小于后者,B错误;‎ C. 由前面计算知,c(NaOH)=10-2mol/L,c(CH3COOH)=10-2mol/L,氢氧化钠和醋酸的浓度相等,C错误;‎ D. 混合前c(CH3COOH)=10-2mol/L,电离产生的c(H+)=10-4mol/L,醋酸的电离度为 ‎,即醋酸约有1%发生电离,D正确。‎ 故选D。‎ ‎5.已知某温度下,某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SO2(g)+NO2(g)SO3(g)+NO(g),其平衡常数K=0.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温度下反应2SO2(g)+2NO2(g)2SO3(g)+2NO(g)的平衡常数为0.48‎ B. 若该反应ΔH<0,则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C. 若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改变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时容器中一定比原平衡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该温度下反应SO2(g)+NO2(g)SO3(g)+NO(g),其平衡常数K=0.24,‎ 则反应2SO2(g)+2NO2(g)2SO3(g)+2NO(g)的平衡常数为0.242=0.0576,A错误;‎ B. 若该反应ΔH<0,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B正确;‎ C.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错误;‎ D.若往平衡体系中再充入NO2,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容器中增大,D错误。‎ 故选B。‎ ‎6.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小于7的是( )‎ A. pH=3的HNO3和pH=11的KOH溶液 B.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 C. pH=3硫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 D. 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pH=3的HNO3和pH=11的KOH溶液,二者刚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7,A不合题意;‎ B.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由于氨水中的一水合氨为弱碱,只发生部分电离,所以反应结束后,一水合氨过量,过量的一水合氨发生电离,溶液呈碱性,pH>7,B不合题意;‎ C. pH=3硫酸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二者刚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pH=7,C不合题意;‎ D. 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由于醋酸为弱酸,二者完全反应后,醋酸有剩余,剩余的醋酸发生电离,使溶液显酸性,pH<7,D符合题意。‎ 故选D。‎ ‎7.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g)+B(g)3C(g) ΔH <0的正确图象是图中的(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此图表示降低温度,C%增大,即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得出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符合题意;‎ B. ,此图表示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减慢,与客观实际不符,B错误;‎ C. ,此图表示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气体分子数大于生成物的气体分子数,与温度无关,C不符合题意;‎ D. ,此图表示相同压强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不合题意。‎ 故选A。‎ ‎8.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中和热测定 B. 测定H2反应速率(mL•s-1) ‎ C. 温度对平衡影响 D. 定容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中和热测定,此图中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另外,小烧杯口没有与硬纸板相接触,热量损失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错误;‎ B. 测定H2反应速率(mL•s-1) ,此图中长颈漏斗口没有液封,气体会发生外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错误;‎ C. 温度对平衡影响,此图表示温度升高,气体的颜色变深,NO2的浓度增大,从而证明2NO2N2O4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符合实验目的,C正确;‎ D. 定容 ‎,此图中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液体会流到瓶外,不符合实验目的,D错误。‎ 故选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等体积的20%的H2O2溶液和10%的H2O2溶液中分别滴加等体积的0.1mol•L-1FeCl3溶液和0.1mol•L-1CuCl2溶液,前者产生气泡快,这个实验可以充分证明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B. 将0.1mol•L-1醋酸加水稀释,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减小 C. 相同温度下,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Kp不随体系的总压强变化 D. 室温下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向等体积的20%的H2O2溶液和10%的H2O2溶液中分别滴加等体积的0.1mol•L-1FeCl3溶液和0.1mol•L-1CuCl2溶液,前者产生气泡快,这个实验并不能证明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因为20%的H2O2溶液比10%的H2O2溶液的浓度大,反应速率当然快,A错误;‎ B. 将0.1mol•L-1醋酸加水稀释,溶液中与醋酸电离方程式有关的各离子浓度均减小,但水电离生成的OH-浓度增大,B错误;‎ 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受浓度,压强变化的影响,所以相同温度下,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Kp不随体系的总压强变化,C正确;‎ D. 室温下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H+与OH-不一定完全反应,所以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D错误 。‎ 故选C。‎ ‎10.在恒容密闭容器中,CO 与H2发生反应CO (g)+2H2(g)CH3OH(g)达到平衡后,若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此图表示不断增大CO的物质的量,CO的转化率应减小,A错误;‎ B. 此图表示不断增大CO的物质的量,因为温度不变,所以平衡常数保持不变,B正确;‎ C. 此图表示不断升高温度,对于∆H<0的反应,平衡应逆向移动,平衡常数不断减小,C错误;‎ D. 此图表示向恒容容器中不断充入稀有气体,甲醇的物质的量应保持不变,D错误。‎ 故选B。‎ ‎11.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 ΔH ‎<0,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再充入少量NO2,达平衡后NO2的转化率升高 B. 再充入少量NO2,达平衡后NO2的体积分数增大 C. 再充入少量N2O4,达平衡后NO2的体积分数减小 D. 升高温度,体系的颜色加深 ‎【答案】B ‎【解析】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所以不论加入NO2还是N2O4都是洗涤液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选项B不正确,A、C都是正确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NO2的浓度增加,颜色加深,答案选B。‎ ‎1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由CO合成甲醇:CO(g) + 2H2(g)CH3OH(g),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常数K=‎ B. 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 C. CO合成甲醇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D. 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CO(g)+2H2(g)⇌CH3OH(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故A错误;‎ B.由图可知,T2温度下到达平衡需要的时间较短,反应速率较快,故温度T2>T1。温度越高,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大,故B错误;‎ C.由图可知,T2温度下到达平衡需要的时间较短,反应速率较快,故温度T2>T1‎ ‎。温度越高,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合成甲醇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物质的量增大,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小,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3.关于等体积且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分别与NaOH溶液中和,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醋酸大于盐酸 B. 分别稀释至原溶液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m>n C. 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醋酸大于盐酸 D. 分别与完全一样的足量锌粒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盐酸大于醋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等体积且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c(H+)相同,但由于醋酸为弱酸,部分发生电离,所以醋酸溶液的浓度大于盐酸溶液的浓度,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的物质的量。‎ ‎【详解】A. 分别与NaOH溶液中和,因为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所以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醋酸大于盐酸,A正确;‎ B. 分别稀释至原溶液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然相同,由于醋酸在稀释过程中,n(H+)不断增大,而盐酸中n(H+)保持不变,所以稀释后醋酸溶液的体积大,即m>n,B正确;‎ C. 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反应,因为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所以生成氢气的体积醋酸大于盐酸,C正确;‎ D. 分别与完全一样的足量锌粒反应,由于开始时c(H+)相同,所以开始时反应速率相同,D错误。‎ 故选D。‎ ‎14.下列对于化学反应的研究结论正确的是( )‎ A. 已知常温常压下4Fe(s)+3O2(g)=2Fe2O3(s)是自发反应,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活化能很高 C. 一定条件下2molPCl3和2molCl2发生反应PCl3(g)+Cl2(g)PCl5(g) ΔH=-93kJ•mol-1,达平衡时放热139.5kJ,则PCl3的转化率为75%‎ D. 用pH分别为2和3的醋酸中和等量的NaOH,消耗醋酸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V1>10V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已知常温常压下4Fe(s)+3O2(g)=2Fe2O3(s)是自发反应,由于∆s>0,所以依据自由能方程,该反应的∆H<0,是放热反应,A错误;‎ B. 因为溶液中离子自由移动,相互接触便可发生反应,几乎不需外界提供能量,所以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活化能很低,B错误;‎ C. 一定条件下,2molPCl3和2molCl2发生反应PCl3(g)+Cl2(g)PCl5(g) ΔH=-93kJ•mol-1,达平衡时放热139.5kJ,由于,所以参加反应的PCl3为1.5mol,则PCl3的转化率为=75%,C正确;‎ D. 相同温度时,醋酸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所以pH分别为2和3的醋酸,前者的浓度比后者浓度的10倍还要大,即c1>10c2,中和等量的NaOH,消耗醋酸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V2>10V1,D错误。‎ 故选C。‎ ‎15.如图所示,甲容器容积固定不变,乙容器有可移动的活塞。甲中充入2 mol SO2和1mol O2,乙中充入4 mol SO3和1mol He,在恒定温度和相同的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SO3(g)2SO2(g)+ O2(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活塞固定在6处不动,达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的压强:P乙=P甲 B. 若活塞固定在3处不动,达平衡时甲乙两容器中SO3的浓度: c(SO3)乙>2c(SO3)甲 C. 若活塞固定在3处不动,达平衡时甲乙容两器中SO2的体积分数:ψ(SO2)乙>2ψ(SO2)甲 D. 若活塞固定在7处不动,达平衡时两容器中SO3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4mol三氧化硫就相当于是4 mol SO2和2mol O2‎ ‎。A、若活塞固定在6处不动,甲乙两容器属于等效平衡,但是乙中有1mol氦气,压强大于甲的压强,A错误;如果活塞固定在3处不动,则甲和乙中的容积都是相同的,由于乙中压强比甲的压强大,平衡向着逆向移动,则平衡时c(SO3)乙>2c(SO3)甲,ψ(SO2)乙<ψ(SO2)甲,选项B正确,C不正确;如果活塞固定在7处不动,,由于乙中还含有1molHe,则相当于降低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两容器中SO3的物质的量分数不相等,选项D不正确。选B。‎ ‎16.已知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在此温度下,将pH=8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得到pH=7的混合溶液,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约为( )‎ A. 11∶9 B. 9∶11 C. 1∶9 D. 1∶1‎ ‎【答案】A ‎【解析】‎ ‎【详解】100℃时,pH=7的溶液呈碱性,说明碱过量,从而得出下列等量关系式:‎ ‎10-4mol/L×V碱-10-4mol/L×V酸=10-5mol/L(V碱+V酸)‎ V碱:V酸=11:9。‎ 故选A。‎ 二、填空题 ‎17.Ⅰ.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2(g)+C(s)2CO(g) ΔH>0,达到平衡后,若改变下列条件,则平衡如何移动?(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移动”)‎ ‎(1)增加C(s),平衡___‎ ‎(2)减小密闭容器容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___。‎ ‎(3)通入N2,保持密闭容器容积和温度不变,则平衡__。‎ ‎(4)保持密闭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__。‎ Ⅱ.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2NH3(g) ΔH<0,如图是某一时间段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关系曲线图。‎ 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 )‎ A.0~t1 B.t2~t3‎ C.t3~t4 D.t4~t5‎ ‎【答案】(1). 不移动 (2). 向左移动 (3). 不移动 (4). 向右移动 (5). A ‎【解析】‎ ‎【分析】Ⅰ.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2(g)+C(s)2CO(g) ΔH>0,‎ 此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气体分子数小于生成物气体分子数,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增加C(s),气体的浓度不变,平衡不受影响;‎ ‎(2)减小密闭容器容积,也就是加压,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3)通入N2,保持密闭容器容积和温度不变,对气体的浓度不产生影响,平衡不受影响;‎ ‎(4)保持密闭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Ⅱ.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次改变条件,都是逆反应速率大,也就是平衡都逆向移动,氨的百分含量都在减小。‎ ‎【详解】Ⅰ.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2(g)+C(s)2CO(g) ΔH>0,‎ 此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气体分子数小于生成物气体分子数,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增加C(s),但并未改变气体的浓度,平衡不受影响;答案为:不移动;‎ ‎(2)减小密闭容器容积,也就是加压,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左移动;答案为:向左移动;‎ ‎(3)通入N2,保持密闭容器容积和温度不变,对气体的浓度不产生影响,平衡不受影响;答案为:平衡不移动;‎ ‎(4)保持密闭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右移动;答案为:向右移动。‎ Ⅱ.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次改变条件,都是逆反应速率大,也就是平衡都逆向移动,氨的百分含量都在减小,所以0~t1,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答案为:0~t1。‎ ‎18.(1)室温下在pH =5的醋酸稀溶液中, 醋酸电离出的c(H+)的精确值是__mol•L-1,水电离出的c(H+)是__mol•L-1。‎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草酸溶液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___;‎ ‎②铬酸钾溶液中滴入稀硫酸___;‎ ‎(3)反应I2+2S2O32-=2I-+S4O62-常用于精盐中碘含量测定。某同学利用该反应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均加入1mL淀粉溶液做指示剂,若不经计算,直接通过褪色时间的长短判断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下列试剂中应选择___(填序号)。‎ ‎①1mL0.01mol•L-1的碘水 ②1mL0.001mol•L-1的碘水 ‎③4mL0.01mol•L-1的Na2S2O3溶液 ④4mL0.001mol•L-1的Na2S2O3溶液 若某同学选取①③进行实验,测得褪色时间为4s,计算v(S2O32-)=__。‎ ‎【答案】(1). 10-5-10-9 (2). 10-9 (3). 5H2C2O4+2MnO4-+ 6H+=2Mn2++10CO2↑+8H2O (4). 2CrO42-+2H+=Cr2O72-+H2O (5). ②③④ (6). 8.3×10-4mol•L-1•s-1‎ ‎【解析】‎ ‎【分析】(1)室温下在pH =5的醋酸稀溶液中,H+主要来自醋酸电离,但水也会发生电离,所以溶液中的c(H+)实际上是醋酸电离出的H+与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之和;在此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OH-)相等,也等于溶液中的c(OH-);‎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草酸溶液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C2O4被氧化为CO2,KMnO4中的锰被还原为Mn2+;‎ ‎②铬酸钾溶液中滴入稀硫酸,CrO42-在酸性溶液中转化为Cr2O72-;‎ ‎(3)要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反应物的浓度应该是不同的,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如果选择试剂①,则④的Na2S2O3溶液不足量。因此我们选择②③④;‎ 若某同学选取①③进行实验,则参加反应的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2mL×0.01mol•L-1,溶液的体积为6mL,测得褪色时间为4s,从而可计算出v(S2O32-)。‎ ‎【详解】(1)室温下在pH =5的醋酸稀溶液中,H+主要来自醋酸电离,但水也会发生电离,所以溶液中的c(H+)实际上是醋酸电离出的c(H+)(即为10-5mol/L)与水电离出的c(H+)之和;在此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OH-)相等,也等于溶液中的c(OH-)(即为10-9mol/L);因此醋酸电离出的c(H+)的精确值是(10-5-10-9)mol•L-1,水电离出的c(H+)是10-9mol•L-1;答案为:10-5-10-9;10-9;‎ ‎(2)①草酸溶液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C2O4被氧化为CO2,C由+3价升高到+4价,KMnO4中的锰被还原为Mn2+,Mn由+7价降低到+2价,按电子守恒,有下列关系式,5H2C2O4—2KMn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H2C2O4+2MnO4-+ 6H+=2Mn2++10CO2↑+8H2O;答案为:5H2C2O4+2MnO4-+ 6H+=2Mn2++10CO2↑+8H2O;‎ ‎②铬酸钾溶液中滴入稀硫酸,CrO42-转化为Cr2O7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rO42-+2H+=Cr2O72-+H2O;答案为:2CrO42-+2H+=Cr2O72-+H2O;‎ ‎(3)要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反应物的浓度应该是不同的,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如果选择试剂①,则④的Na2S2O3溶液不足量。因此我们选择②③④;‎ 若某同学选取①③进行实验,则参加反应的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2mL×0.01mol•L-1‎ ‎,溶液的体积为6mL,测得褪色时间为4s,从而可计算出v(S2O32-)=mol•L-1•s-1。答案为:②③④;8.3×10-4mol•L-1•s-1。‎ ‎19.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用还原法将其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对于消除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 ‎(1)已知:2C(s)+O2(g)2CO(g) △H1=-221.0kJ/mol N2(g)+O2(g)2NO (g) △H2= +180.5kJ/mol ‎2NO(g)+2CO(g)2CO2(g)+N2(g) △H3=-746.0 kJ/mol 则用焦炭还原NO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写表达式)。‎ ‎(2)用NH3催化还原NOx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8NH3(g)+6NO2(g)7N2(g) +12H2O(l) △H<0。相同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内,选用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反应,产生N2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催化剂A的作用下,0~4min的v(NH3)=___。‎ ‎②该反应活化能Ea(A)、Ea(B)、Ea(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理由是__。‎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填标号)。‎ a.使用催化剂A达平衡时,△H值更大 b.升高温度可使容器内气体颜色加深 c.单位时间内形成N-H键与O-H键的数目相等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d.若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当平衡常数不变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答案】(1). 2NO(g)+ C (s)CO2(g)+N2(g) △H=-573.75kJ/mol (2). (3). 0.5mol/(Lmin) (4). Ea(C)˃Ea(B)˃Ea(A) (5). 相同时间内生成的N2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活化能越低 (6). bcd ‎【解析】‎ ‎【分析】(1)已知:2C(s)+O2(g)2CO(g) △H1=-221.0kJ/mol ①‎ N2(g)+O2(g)2NO (g) △H2= +180.5kJ/mol ②‎ ‎2NO(g)+2CO(g)2CO2(g)+N2(g) △H3=-746.0 kJ/mol ③‎ 将①-②+③,便可得到焦炭还原NO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利用方程式可表示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 ‎(2)①在催化剂A的作用下,0~4min时,n(N2)=3.5mol,n(NH3)=,利用公式可求出v(NH3);‎ ‎②从图中可看出,相同时间内,N2的生成量A>B>C,则表明反应速率A>B>C,速率越快则反应的活化能越低,从而可求出该反应活化能Ea(A)、Ea(B)、Ea(C)关系。‎ ‎③a.催化剂A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所以达平衡时,△H值不变;‎ b.升高温度可使该放热反应左移,容器内NO2的物质的量增大,浓度增大,气体颜色加深;‎ c.从反应方程式看,单位时间内形成24个N-H键,同时断裂24个O-H键,一旦二者的数目相等,则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d.若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若平衡移动,则温度发生改变,现平衡常数不变,则温度不变,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详解】(1)已知:2C(s)+O2(g)2CO(g) △H1=-221.0kJ/mol ①‎ N2(g)+O2(g)2NO (g) △H2= +180.5kJ/mol ②‎ ‎2NO(g)+2CO(g)2CO2(g)+N2(g) △H3=-746.0 kJ/mol ③‎ 将①-②+③,便可得到焦炭还原NO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2NO(g)+ C (s)CO2(g)+N2(g) △H=-573.75kJ/mo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 答案为:2NO(g)+ C (s)CO2(g)+N2(g) △H=-573.75kJ/mol;;‎ ‎(2)①在催化剂A的作用下,0~4min时,n(N2)=3.5mol,n(NH3)=,v(NH3)=mol/(Lmin);答案为:0.5mol/(Lmin);‎ ‎②从图中可看出,相同时间内,N2的生成量A>B>C,则表明反应速率A>B>C,速率越快则反应的活化能越低,从而可求出该反应活化能Ea(A)、Ea(B)、Ea(C)关系为Ea(C)˃Ea(B)˃Ea(A);原因是相同时间内生成的N2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活化能越低;‎ 答案为:Ea(C)˃Ea(B)˃Ea(A);相同时间内生成的N2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活化能越低;‎ ‎③a.催化剂A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所以达平衡时,△H值不变,a错误;‎ b.升高温度可使该放热反应左移,容器内NO2的物质的量增大,浓度增大,气体颜色加深,b正确;‎ c.从反应方程式看,单位时间内形成24个N-H键,同时断裂24个O-H键,一旦二者的数目相等,则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c正确;‎ d.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若平衡移动,则温度发生改变,现平衡常数不变,则温度不变,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d正确。‎ 答案为:bcd。‎ ‎20.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时,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O(g)+2H2(g)CH3OH(g) △H1= -99kJ•mol-1‎ ‎②CO2(g)+3H2(g)CH3OH(g)+H2O(g) △H2= 58kJ•mol-1‎ ‎③CO2(g)+H2(g)CO(g)+H2O(g) △H3=+41kJ•mol-1‎ ‎(1)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和H2,假设只发生反应①,达平衡后测得各组分浓度如下:‎ 物质 CO H2‎ CH3OH 浓度(mol•L-1)‎ ‎0.9‎ ‎1.0‎ ‎0.6‎ ‎①列式并计算平衡常数K=___。‎ ‎②若将容器体积压缩为1L,不经计算,预测新平衡中c(H2)的取值范围是___。‎ ‎③若保持体积不变,再充入0.6molCO和0.4molCH3OH,此时v正__v逆(填“>”、“<”或“=”)‎ ‎(2)在实际生产中,当合成气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α(CO)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α(CO)值随温度升高而___(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___。图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___,其判断理由是___。‎ ‎【答案】(1). L2•moL-2(或0.67L2• moL-2) (2). 1mol•L-11.0mol/L(平衡移动只能减弱这种改变,所以比原平衡时的浓度大),最终c(H2)介于两个极端点之间。‎ ‎③若保持体积不变,再充入0.6molCO和0.4molCH3OH,利用浓度商与K进行比较,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从而确定v正与v逆的相对大小。‎ ‎(2)从图中可以看出,α(CO)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其原因可从①CO(g)+2H2(g)CH3OH(g) △H1= -99kJ•mol-1 ③CO2(g)+H2(g)CO(g)+H2O(g) △H3=+41kJ•mol-1两个反应进行分析。图中压强的大小关系仍可从①、③两个反应进行分析。‎ ‎【详解】(1)①平衡常数K==L2•moL-2(或0.67L2• moL-2);答案为:L2•moL-2(或0.67L2• moL-2);‎ ‎②若将容器体积压缩为1L,可预测c(H2)的取值范围。若平衡不移动,c(H2)=2.0mol/L,当平衡移动达新平衡后,c(H2)>1.0mol/L(平衡移动只能减弱这种改变,所以比原平衡时的浓度大),最终c(H2)介于两个极端点之间,即1mol•L-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