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1

‎ ‎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一、 教学目标 二、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性质;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了解铵盐的性质。‎ ‎(2)了解硫酸、硝酸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难点: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三、教材分析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在硫、氮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硫酸、硝酸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氨也有大多数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所具有的性质。该节的主干知识有两点:‎ (1) 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 (2) 铵的水溶液呈碱性,因此容易与酸反应生成盐。‎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1)能从化合价的变化理解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2)知道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与铁、铝的钝化作用。‎ ‎(3)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方法。‎ ‎(4)掌握铵盐的性质。‎ ‎(5)学会NH4+的检验方法。‎ 四、教学思路 ‎(1)通过回忆酸的通性,引出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设计实验验证这一性质。‎ ‎(2)通过设疑,探究氨易溶于水,设计实验逐步引出氨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从酸的氧化性分类的角度回顾盐酸、硫酸、硝酸的特性。‎ ‎[思考与交流]‎ 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将H2SO4、HNO3、HCl分类。‎ 共同点:有氢元素,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H+‎ ‎ ‎ HCl==H++Cl-‎ H2SO4==2H++SO42-‎ 讨论:实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 从分子组成上认识浓硫酸与稀硫酸。‎ 结论:浓硫酸中的大量的硫酸分子决定了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稀硫酸中的SO2-4不具有氧化性,其氧化性表现在H+上。‎ Zn+H2SO4==ZnSO4+H2↑浓度存在微粒稀硫酸较小H+、SO42-、H2O、浓度浓硫酸c=184mol/L主要以H2SO4分子存在,少量水分子 ‎[板书]一、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实验:火柴;无水硫酸铜)‎ ‎2.脱水性(实验:蔗糖)‎ C12H22O11 (浓硫酸)== 12C+11H2O ‎3.氧化性 ‎(1)受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大多数金属反应(除Pt、Au)。‎ ‎[思考1]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猜测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物可能有哪些?‎ ‎[思考2]根据反应的条件和预测的产物,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 ‎(思考1、2的答案)‎ ‎2H2SO4(浓)氧化剂+Cu还原剂==CuSO4+2H2O+2SO2↑‎ ‎[思考3]反应中浓H2SO4表现出什么性质?蔗糖被浓H2SO4脱水炭化后为什么体积会增大?‎ ‎(2)受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C+2H2SO4(浓)==CO2↑+2H2O+2SO2↑‎ ‎(3)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铁、铝钝化,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 ‎[小结]浓硫酸的性质:‎ ‎(1)吸水性(实验:火柴;无水硫酸铜)。‎ ‎(2)脱水性(实验:蔗糖)。‎ ‎(3)氧化性。‎ ‎①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铁、铝钝化。‎ ‎②受热的条件下,与大多数金属反应(除Pt、Au)。‎ ‎③受热的条件下,与某些非金属反应(S、C)。‎ ‎[板书]二、硝酸的强氧化性 ‎4HNO3(浓)+Cu==Cu(NO3)2+2NO2↑+2H2O ‎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思考]‎ ‎1.从以上两道方程式,对比浓HNO3和稀HNO3的氧化性。‎ ‎ ‎ ‎2.若往热的浓HNO3中加入铜片,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练习1]为什么盛装冷的浓H2SO4的铁、铝的容器不能用水冲洗?‎ ‎[练习2]在选择气体的干燥剂时候应该考虑哪些因素?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作干燥剂的是()。‎ A.CO2 B.NH3 C.SO2 D.N2‎ ‎[练习3]如何区分稀硫酸和浓硫酸?‎ ‎[小结]①H2SO4的性质:‎ 浓H2SO4: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 稀H2SO4:酸的通性。‎ ‎②HNO3的性质:强氧化性。‎ ‎[第二课时]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了解铵盐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氨的化学性质。‎ 三、实验准备 干燥圆底烧瓶、广口瓶、双孔胶塞、滴管、酚酞试剂。‎ 四、教学方法 讨论,教学点拨,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电脑显示图片引入]“非典”期间医院用氨水消毒,家庭中也常用氨水作清洁剂。你想知道氨有什么性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氨气的性质。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氨 ‎[展示]一瓶氨气 ‎[提问]在通常状况下,氨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1.氨的物理性质观察并归纳氨气颜色、状态、气味,再依据氨的相对分子质量推断其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比空气小。通过观察氨气,学生独立归纳氨的物理性质。‎ ‎[过渡设问]引导学生阅读第87页,在常温下,1体积的水溶解700‎ ‎ ‎ 体积的氨气,说明氨气易溶于水,事实是这样吗?我们设计一个什么实验来验证氨易溶于水呢?分组讨论,积极思考,发言。引导学生提出氨易溶于水的假说,并利用喷泉实验来证实假说。通过对氨的溶解过程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续上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演示]实验4~9氨的溶解性喷泉实验观察。‎ 要点:见课堂实验记录。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课堂实验记录1,并分析反应的原理,由于现象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能力。‎ ‎[过渡设问]在喷泉实验中,烧瓶内酚酞溶液变红,表明氨水中有大量OH-,但氨中不含氧元素,何以产生大量的OH-?思考氨水具有弱碱性的本质原因是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碱性物质。通过抓溶液变红这一新问题,引出氨与水反应的性质。‎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反应 ‎[分析]氨溶于水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水合氨,它能够部分电离出NH+4和OH-。自学并讨论资料卡片内容,领悟,记忆。渗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观点。‎ ‎[设问]氨水中主要含有哪些微粒呢?氨水与液氨相同吗?回答:‎ ‎①NH3、NH3·H2O、NH4+、OH-、H2O。‎ ‎②从物质分类、碱性、导电性方面回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设问]氨水具有碱性,能与哪类物质反应呢?‎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要点:见课堂实验记录。依据氨水的碱性,推断氨可以与酸性物质反应。‎ 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课堂实验记录2,并分析反应可能的产物。通过设问引出氨与酸反应的性质。[板书](2)氨与酸反应NH3+HClNH4Cl ‎[讲解]氨同样能跟其他酸化合生成铵盐,请写出氨与硝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板书]‎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理解氨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巩固对氨和酸反应的认识。续上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过渡设问]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铵盐有什么性质呢?‎ ‎[电脑辅助教学]学生思考图片上的问题 回答:‎ ‎①铵盐易溶于水。‎ ‎②铵盐受热易分解。‎ ‎③铵盐与碱共热产生NH3。归纳知识能力。‎ ‎[讨论]实验室可用哪些方法制备NH3?‎ ‎①制取氨的反应原理。‎ ‎ ‎ ‎②如何检验氨是否收集满?能否用排水法收集氨?分组讨论,探究实验设计 回答:‎ ‎①原理:‎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或NH3·H2O NH3↑+H2O ‎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剂检验。‎ ‎[过渡]地球上大气的组成主要靠自然净化过程保持恒定。介绍氨循环。不拘泥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全部过程,灵活应用和设计化学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科学概括和发现问题的规律打下坚实基础。‎ ‎[设问]氨的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哪些作用?分组发言。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附1:课堂实验记录班级姓名实验内容记录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实验1广口瓶里水由玻璃管 形成。‎ 烧瓶中的溶液呈色结论:‎ ‎①氨溶于水;‎ ‎②氨溶于水后溶液呈性。‎ 化学方程式:续上表实验内容记录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实验2集气瓶中见大量的;‎ 在黑色隔板上可见。结论: 有生成。  化学方程式:‎ 附2:课堂练习 ‎1.“绿色化学”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环保等方面来设计化学反应路线。试以Cu、浓硫酸、空气、水为原料制取CuSO4为例,设计符合“绿色化学”思路的反应路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1)在试管里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 加热时溶液由红色变浅的原因是:。‎ ‎(2)在试管里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变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原溶液可能是:。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红色的原因:。‎ ‎3.地球上大气的组分主要靠自然净化过程保持恒定,但是大量煤、石油等的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生成大量的氮氧化物(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污染的大气超出了大气的自然净化能力。为保护环境,可用氨与氮氧化物反应生成一种无毒、无色的气体再排放到大气中,试问这是为什么?‎ 六、教学反思 ‎ ‎ 问题是打开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本节课设计了多次小组讨论活动,给学生充分交流的空间,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耐心地听取,不急于下结论,多次征求学生的意见,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想法,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判断能力。但是课堂40分钟是有限的,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出既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又能充分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有待于继续探讨。‎ 七、本课例特色 本课例体现了新课标的自主探究精神,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又不断地生成新的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是学生自主的行动,教师的作用是点拨引导、提供条件、补充资料、创设氛围,引发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质疑释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